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包括实际执掌朝政的人)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

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实际上,当舜之时,国家机器的雏形已经具备了。死后,禅位于禹。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代末年,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商汤看到伐桀的时机已经成熟,乃以「天命」为号召,要求大家奋力进攻,以执行上天的意志。鸣条之战,商汤的军队战胜夏桀的军队,桀出逃后死于南巢,夏王朝从此灭亡。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

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

夏朝帝王谱

夏禹在位45年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在位29年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这次胜利,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

太康在位29年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在位28年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在位21年少康,相的遗腹子。当寒浞之子浇派人去追杀少康时,少康逃到了有虞氏,当了有虞氏庖正(厨官)。舜的后人虞思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又给了少康土田和众人,少康才站住了脚。在寒浞代后羿、政局混乱之时,他收抚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在位17年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在位44年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在位18年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在位21年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在位59年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在位21年扃,不降的弟弟。

廑在位21年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在位31年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在位11年皋,孔甲的儿子。

发在位11年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在位52年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暴虐嗜杀,夏桀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他日夜与妹喜饮酒作乐,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大臣忠谏,他囚而杀之。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成为强盛的国家。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商朝后期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商朝帝王谱

商汤在位30年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在位3年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在位4年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在位33年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在位29年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在位25年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在位36年小甲,太庚子。

雍己在位12年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在位75年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在位11年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在位15年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在位9年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在位19年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在位16年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在位20年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在位32年祖丁,祖辛子。

南庚在位29年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在位7年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在位28年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在位21年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在位21年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在位59年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年幼时,曾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的艰难。他即位以后,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在位7年祖庚,武丁子。

祖甲在位33年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在位6年廪辛,祖甲子。

庚丁在位6年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在位4年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在位3年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在位37年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在位33年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发兵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前徒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

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为解除戎狄的威胁,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他迁居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西周皇帝谱

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矗据传文王死时97岁。

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之后在商王畿设三监治理,并继续派兵征讨商朝各地残余势力。同时,分封了一批同姓宗室或异姓功臣。克商二年后,武王病重死。武王死时54岁。

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康王——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继续推行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了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斩获众多,仅俘人即数以万计,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昭王在位2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共王在位12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懿王在位25年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孝王在位15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夷王在位12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厉王在位16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厉王横徵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他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宣王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他内修政事,外广征伐,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东周(春秋及战国)

春秋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

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

春秋帝王谱

齐桓公前685年即位,在位43年齐桓公姜小白,齐国乃姜太公的封地,桓公是姜太公吕尚十二代孙,齐襄公弟。襄公死后,先公子纠回国即位,并用管仲为相,逐渐强国,是最早的诸侯盟主,在位43年,死于前643年。

晋文公(前698-前628)前637年即位,在位9年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是周成王(周武王子)弟唐叔的封地,是周室宗亲。重耳是晋献公的次子,早年因怕被献公杀出逃,周游各国,尝尽人间酸苦,直到前637年才回国即位,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即位后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晋国很快强盛起来。前632年在与楚国的城濮大战中,大败楚军而名镇天下,成为盟主,“退避三舍”的成语也出自这次战争。晋文公在位9年死,但晋国的霸业则长达80多年。

秦穆公前659年即位,在位38年秦穆公赢任好,前656年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与晋国结成秦晋之好,但秦国与晋国还是爆发了殽之战,秦国打败,穆公励精图治,用百里奚等人,终于于前624年打败晋军,遂霸西戎。

宋襄公前650即位,在位13年宋襄公姓子名兹父,宋国是商纣王兄微子的封地。襄公未即位就贤名原扬,即位后又一派盟主作风,号盟诸侯,单只有一些小国参加,襄公怒,发兵功楚,与楚国战于“泓”,楚军过河,宋将要半渡击之,宋襄公不准,等楚军过河后,列好队,宋军被楚军大得大败。宋襄公“以礼治军”,贻误战机,被后人耻笑。

楚庄王前613即位,在位22年楚庄王姓芈名侣,楚穆王的儿子。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淫乐。后经大臣伍举谏言,勤理政事,三年而霸,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他任孙叔敖为相,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楚强。先后征服大小国二十多个,成为中原霸主。

历史上对春秋五霸还有不同说法,如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列为五霸。在此不做阐述了。

战国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战国帝王谱

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赵武灵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

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始于始皇帝赢政,终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帝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其地位极其重要。

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兼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前247)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主要有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称为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全国修建驰道、直道,兴建水利,筑灵渠;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战国诸国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入侵。与此同时,秦始皇又施行残暴统治,大量征发劳役,大建宫室园林和陵墓,坑杀儒生,烧毁书籍。始皇末年,全国人民已在普遍怨恨和不满声中。

始皇死后,二世昏庸,在赵高的操纵下,其暴政比始皇时有过之无不及。二世元年(前209)七月,终于爆发了以戍卒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烽火迅速蔓延。反秦斗争遂由六国旧贵族之后项羽与原秦下级官吏刘邦分别领导,西入关攻秦。这时赵高已杀丞相李斯,又杀二世,立始皇孙子婴为秦王。公元前207年,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一战,秦军被歼殆荆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亡。历史进入了以项羽为首的「楚王」和以刘邦为首的「汉王」的「楚汉战争」阶段。前202年,项羽败死,刘邦即汉朝皇帝位。

秦朝在历史上虽然为时很短,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却极其深远。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大陆,除西部、西南部和东北部的边疆地区尚未开发外,其版图基本沿用至今;始皇时建立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也基本上为后世历代王朝所继承;秦代修建的万里长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但秦始皇的统治却是历史上少见的残暴统治,因此它很快又被人民起来推翻,成为短命王朝。

秦朝皇帝谱

始皇帝赢政(前259-前210年)前247年即位,在位37年秦始皇,姓赢名政,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从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前209年即位,在位3年秦二十,姓赢名胡亥,始皇第十八子,始皇出巡死于沙丘,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赐扶苏死。秦二世即位后,宦官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无人道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前209年的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二世胡亥于前207年被赵高杀死,时年24岁。

西汉

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2帝。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一个帝国之一,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而汉王朝的政治一直比较稳定。在武帝年间,大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武帝采纳之,自此,儒教、儒学形成了汉朝以后中国历朝历代一贯遵从的治国方略。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以纺织为例,西汉已有接近成型的绣

花机器,足以见得当时生产已有一部分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劳作,使得生产率提高。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起来,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许多商业城市,并通过丝绸之路开辟了与西亚诸国的外交与商贸等诸方面的交流。在汉朝的人文艺术领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太史令之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这部著作被后人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另外,汉朝的艺术水平也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近年来汉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来,其做工之精细,工艺之考究,并不亚于今日。如四川广汉出土的执锄陶俑及广州出土的汉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细,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西汉皇帝谱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前206年称帝,在位12年汉高祖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陈胜反秦起义,刘邦响应,自称“沛公”,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后又与项羽争天下,经4年,打败项羽。与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在位12年,死于前195年,时年62岁。

惠帝刘盈(前211-前188)前195年即位,在位8年刘盈,刘邦的儿子,母吕后(雉)。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前188年,时年24岁。

吕后(前241-前180)(前188-前180)年称制掌权吕后,姓吕名雉,刘邦妻子。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刘邦死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荆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前180年即位,在位24年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前202年,吕后死,刘恒即位。即位后削弱诸侯势力,减轻农民赋税,重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汉文帝还是一位十分节俭的皇帝,自己穿粗制丝绸,妃子衣不能拖地,建造的陵墓随葬品也只有陶器。死于前157年,时年46岁。

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景帝,文帝的儿子。即位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汉朝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景帝继续推行减轻赋税和徭役,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形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景帝死于前141年,时年48岁。

武帝刘彻(前157-前87)前141年即位,在位55年武帝,景帝第九子。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加强中央集权,陆续夺去大批王,侯爵位。并与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先后以卫青,霍去病为将,屡次大败匈奴。武帝时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武帝死于前87年,时年71岁。

昭帝(前95-前74)前87年即位,在位14年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对匈奴的关系处理也较得当。昭帝死于前74年,时年21岁。

宣帝(前91-前49)前74年即位,在位26年宣帝刘病已,一名询,汉武帝曾孙,祖父刘据,父刘进。昭帝无子,刘病已立。宣帝时,进一步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他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史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可谓中兴”。死于前49年,时年43岁。

元帝(前75-前33)前49年即位,在位17年元帝刘奭,宣帝子。即位后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马,侯十余,埋下外戚专权的祸根。元帝时有王昭君出使匈奴,但元帝时汉朝国力开始衰弱。元帝死于前33年,时年43岁。

成帝(前52-前7)前33年即位,在位27年成帝刘骜,元帝子。成帝时,汉王朝衰落,外戚专权,元帝终日与赵飞燕饮酒作乐,成帝死于前7年,时年46岁。

哀帝(前26-前1)前7年即位,在位6年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时,社会矛盾尖锐化,但哀帝却只信鬼神天地,宠幸男宠董贤,造成王莽专权。哀帝死于

前1年,时年26岁。

平帝(前9-5)公元元年即位位,在位5年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

孺子婴(5-25)(6-8)年在位,在位2年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

新朝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帝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生于公元前45年。汉成帝时,王氏一家皆为侯,王莽善于钻营,逐渐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为帝,国号“新”,史称“新朝”。年号为“始建国”。公元14年改元“天凤”,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但王莽的“托古改制”彻底失败了,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社会经济大混乱。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位15年,死时68岁。

凭心而论,王莽并不是野史小说中写的荒淫堕落,王莽心胸广大,机警过人,简朴务实,只是实行的改革完全失败,造成社会动荡而亡国。

东汉

东汉王朝(公元25年-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终于汉献帝刘协,共12帝。东汉王朝中后期,完全被宦官,外戚交替掌握。造成社会动荡,政权不稳。最终分裂亡国。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建都洛阳,年号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限;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到公元一世纪中叶,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但是后来由于皇帝年纪小,形成东汉王朝后期的宦官与外戚专权的格局。

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继之而来的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三国时期。。

在东汉前期,政权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势力的融和,使国家趋于稳定,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超过了西汉的水平。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东汉对后世的另外一项贡献是制陶业的发展,把一些以前为豪门贵族专有的用品带入了寻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学方面,张衡则以高超的工艺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科学仪器,制造这些仪器的原理至尽仍被广泛使用。另外,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到东汉时期,书法、绘画已不单纯作为文字图形符号使用,它们的艺术地位逐渐显露出来,虽然今日东汉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数量不多,但从其中依然能窥得汉文化的风貌。

东汉皇帝谱

光武帝刘秀(前6-57)25年称帝,在位33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明帝刘庄(28-75)57年即位,在位19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

章帝(58-88)75年即位,在位14年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和帝(79-105)88年即位,在位18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

殇帝(105-106)105年即位,在位1年殇帝,和帝的小儿子,即位时刚满月,在位8个月死。

安帝(94-125)106年即位,在位20年安帝刘祜,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顺帝(114-144)125年即位,在位20年顺帝刘保,安帝的儿子。顺帝是由宦官扶持上台的,朝政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腐败。顺帝死于144年,时年30岁。

冲帝(143-145)1444年即位,在位半年冲帝刘炳,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质帝(138-146)145年即位,在位1年质帝刘缵,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桓帝(132-167)146年即位,在位22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灵帝(156-189)168年即位,在位22年灵帝刘宏,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灵帝之世,民不聊生,买卖官爵,横征暴敛,社会矛盾激化,终于于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献帝(181-234)(189-220)年在位,在位32年献帝刘协,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献帝从未掌握朝政。

三国时的魏国(公元220年-265年),始于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曹丕之父曹操虽未称帝,但曹丕称帝后追封他为魏太祖,魏朝,计曹操共6帝。魏是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

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魏皇帝谱

魏武帝曹操(155-220)——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军事上,他身经百战,精通兵法。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魏文帝曹丕(187-226)220年称帝,在位7年曹丕,曹操的儿子。220年废汉献帝自立,国号“魏”。他继续推行曹操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方针,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死于226年,时年40岁。

魏明帝曹睿(203-238)226年即位,在位13年曹睿,曹丕的儿子。即位后以司马懿为大将军,多次打败蜀相诸葛亮的进攻,但他好靡奢,喜女色。魏国政治开始衰落。他死于239年,时年36岁。

魏齐王曹芳(232-274)(239-254)在位,在位15年曹芳,曹操的曾孙,曹楷的儿子。明帝无子,死后由曹芳即位。在位时被司马懿篡权,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掌权,254年,曹芳被废,274年死,时年43岁。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254-260)在位,在位6年曹髦,曹丕孙,曹霖的儿子。十四岁即位,260年,被司马昭杀死。时年19岁。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谚语。

魏元帝曹奂(246-302)(260-265)在位,在位6年曹奂,曹操孙,燕王曹宇的儿子。265年被司马炎所废,被封为陈留王。死于302年,时年57岁。

蜀汉

蜀汉(公元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后主刘禅,共2帝。三国时期最弱小的国家,拥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蜀汉地域更加狭校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

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蜀汉皇帝谱

昭烈帝刘备(162-223)221年称帝,在位3年刘备,字玄德,河北涿县人。小时家境贫寒。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他镇压有功,任徐州牧。后经一系列征战,取荆州,益州,汉中,与魏,吴成三国鼎立之势。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219年,吴蜀江陵一战孙权夺荆州,关羽败死,刘备为收复荆州,于221年发动彝陵之战,后被吴将陆逊击败,223年,刘备死于白帝城,时年62岁。托孤于诸葛亮。

后主刘禅(206-271)(223-263)年在位,在位41年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为甘夫人所生,223年即位,时年17岁。刘禅虽然无能,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蜀汉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诸葛亮吸取了刘备的失败教训,采取联吴攻魏的方针,但诸葛亮数次伐魏,均告失败,于234年死于五丈原。后,蜀汉政治腐败,国力日弱,于263年被魏国所灭。刘禅被擒到洛阳,死于271年,时年65岁。为后人留下“乐不思蜀”的笑柄。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吴皇帝谱

吴大帝孙权(182-252)222年称帝,在位30年吴大帝孙权,字仲谋,父孙坚,兄,孙策经征战,据有江东六郡,200年孙策死,孙权袭职,208年,于赤壁打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22年,孙权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业(南京)。孙权制国有术,致使曹操也不无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死于252年,时年71岁,谥大皇帝,庙号太祖。

会稽王孙亮(243-)252年即位,在位6年会稽王孙亮,孙权幼子,250年立为太子,252年即位时才10岁,16岁时,被权臣孙琳所废,贬为会稽王。

吴景帝孙休(234-264)258年即位,在位6年吴景帝孙休,孙权第六子,258年即位,同年杀权臣孙琳,264年孙休死,时年30岁。

乌程侯孙皓(242-283)264年即位,在位17年孙皓,孙权的孙子,父孙和。孙皓即位后,大修宫舍,残暴好杀,穷奢极欲,终于于280年,被晋武帝司马炎所灭,死于283年,时年42岁。

西晋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始于武帝司马炎,终于愍帝司马邺,共4帝。晋朝统一了全国,但由于皇帝昏庸,只4帝就土崩瓦解。国家又陷于分裂。

三国时期,司马懿成为魏国的实权人物。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司马昭权势极大,自封为晋王,封其子司马炎为太子。公元二六五年,司马昭卒,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该国号为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西晋王朝。

公元二八零年,晋军南下进攻建业(今南京),吴主孙皓出城请降,中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之后,武帝分封十余有功同姓为王,晋朝初年的经济并未有太大发展。晋武帝司马炎病故,由次子惠帝司马衷继位。惠帝本是愚痴之人,并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便发生了晋朝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其中八王全部是晋皇室宗亲。“八王之乱”使晋朝原本就衰弱的统治进一步恶化。

公元三零八年,匈奴大单于刘渊称帝,开始了灭晋的历程。登基后,刘渊立即谴其子刘聪与大将王弥进攻西晋都城洛阳。攻克洛阳,掠走晋怀帝司马炽。怀帝被俘后,豫州刺史阎鼎与雍州刺史贾疋等人又拥立武帝之孙司马邺为帝,都于长安。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围,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王朝终结。

西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消灭的王朝。

西晋皇帝谱

武帝司马炎(236-290)265年称帝,在位26年武帝司马炎,司马昭的长子,265年,司马炎即晋王。逼迫曹奂禅位,建立晋朝,280年,攻下建业,吴国灭亡,完成了统一事业。晋武帝生活十分荒淫,晋宫内宫女万人以上,并造成社会风气荒淫奢侈,有“王恺,石崇斗富”。司马炎死于290年,时年55岁。

惠帝司马衷(259-306)290年即位,在位17年惠帝,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

怀帝司马炽(284-264)(306-312)年在位,在位6年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司马炽继承了惠帝的烂摊子,并无雄才大略。312年,匈奴军进攻洛阳,晋怀帝被俘,次年被杀。时年30岁。

愍帝司马邺(300-317)(313-316)在位,在位4年司马邺,晋武帝孙,吴孝王司马晏的儿子。司马邺即位时才13岁。,由琅邪王司马睿,南阳王司马保辅政。匈奴刘曜进攻长安,愍帝投降,受尽侮辱,317年被杀,时年18岁。

东晋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公元三一一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公元三八三年,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击败苻坚后,立即收复了徐、兖、青、司、豫、梁六州,取得了东晋北伐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由于东晋安于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东晋的手工业水平比西晋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另外,自曹魏以来,中国的文学发展一直处于大步前进的时期,其中以东晋年间的文人最为著名。东晋出现了山水诗人谢灵运、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人,为将来隋、唐的诗文盛世创造了前提条件。

当东晋在江南建国的同时,中国的北方则为鲜卑、羌等少数民族控制着,在历史称之为“五胡十六国”。使中国正式成为具有相似生活习惯的多民族国家。

东晋皇帝谱

元帝司马睿(276-322)317年称帝,在位6年元帝司马睿,琅邪王司马觐的儿子。晋怀帝任命他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西晋灭亡后,司马睿称帝,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元帝即位后,矛盾四伏。在位6年死,时年47岁。

明帝司马绍(298-325)322年即位,在位4年司马绍,元帝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即位后,巩固了东晋的统治。死于325年,时年27岁。

成帝司马衍(321-342)325年即位,在位18年成帝司马衍,明帝长子。即位时5岁。死时22岁。

康帝司马岳(322-344)342年即位,在位3年康帝司马岳,明帝的儿子,成帝的弟弟,在位3年死,时年23岁。

穆帝司马聃(343-361)344年即位,在位17年穆帝,康帝子,即位时才2岁,死于361年,时年19岁。

哀帝司马丕(341-365)361年即位,在位5年司马丕,成帝长子,迷信黄老之术,常服长生不老之药,服食过量而死,时年25岁。

废帝司马奕(342-386)(365-371)年在位,在位5年司马奕,成帝子,哀帝同母弟。在位5年被大将军桓温所废,死于386年,时年45岁。

简文帝司马昱(321-372)371年即位,在位1年司马昱,元帝的幼子,初封会稽王,371年,被桓温拥立为帝。在位1年死,时年53岁。

孝武帝司马曜(352-396)372年即位,在位25年孝武帝,简文帝第三子。383年,与前秦有“淝水之战”,在谢安领导下,大败前秦军。谢安死后,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加上,孝武帝“溺于酒色”,时政治腐败。孝武帝死于396年,时年45岁。

安帝司马德宗(382-418)396年即位,在位23年安帝,孝武帝长子,即位后,发生内乱,国势日衰,安帝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信奉五斗米教的孙恩趁民心骚动,于东方起事。他们在短短的十几天中就发展到数十万人,直至公元四零二年,才被彻底消灭。这次起义大大削弱了晋朝的力量,418年,被刘裕所杀。时年37岁。

恭帝司马德文(386-421)(418-420)年在位,在位2年恭帝,安帝同母弟,在位2年,被废,421年被杀,时年36岁。

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陷入纷乱的动荡中,南方仍是司马氏政权,历史称东晋,北方则较为混乱,政权分割交替,且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历史称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形式谱

国名皇帝民族都城统治地区公元年代灭于何国汉、前赵高祖刘渊-昭武帝刘聪-隐帝刘桀-刘曜匈奴(初)平阳(迁)长安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各一部304-329后赵成汉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末主李势巴氏成都四川东部、云南、贵州一部304-347东晋前凉昭王张寔-成王张茂-文王张骏桓王张重华-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公张天锡汉姑藏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宁夏西部317-376前秦后赵明帝石勒-海阳王石弘-武帝石虎-谯王石世-彭城王石遵-义阳王石鉴-赵王石祗羯(初)襄国(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的一部分319-351冉魏冉魏悼武天王冉闵汉邺同上350-352前燕前燕文明帝慕容煌-景昭帝慕容儁-幽帝慕容暐鲜卑(处)龙城(迁)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江苏、辽宁的一部分337-370前秦前秦景明帝苻健-厉王苻生-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高帝苻登-苻崇氐长安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辽宁、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350-394后秦后秦武昭帝姚萇-文桓帝姚兴-姚泓羌长安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一部分384-417东晋后燕武成帝慕容垂-惠愍帝慕容宝-昭武帝慕容盛-昭文帝慕容熙鲜卑中山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384-407北燕西燕济北王慕容泓-威帝冲-昌平王段随-建明王凯-建平帝瑶-建武帝忠-河东王永鲜卑(初)长安(迁)长子山西一带384-394后燕西秦宣烈王乞伏国仁-武元王乞伏乾归-文昭王乞伏炽磐-乞伏暮末鲜卑菀川甘肃西南部385-431夏后凉懿武帝吕光-灵帝吕纂-建康公吕隆氐姑藏同前凉386-403后秦南凉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辱檀鲜卑(初)西平(迁)乐都甘肃西部、青海一部397-414西秦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太上帝慕容超鲜卑广固山东、河南的一部分398-410东晋西凉武昭王李嵩-后主李歆-永建王李恂汉(初)敦煌(迁)酒泉甘肃极西部400-421北凉夏武烈帝赫连勃勃-昌秦王赫连昌-平原王赫连定匈奴统万陕西北部、内蒙古一部407-431吐谷浑北燕冯跋汉龙城河北东北部、辽宁407-436北魏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楗匈奴张椅甘肃西部401-439北魏代拓跋倚卢鲜卑平城内蒙古及山西北端315-376前秦南北朝南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56年)是在东晋后形成的纷乱局面,南方刘裕废东晋恭帝自立,建立南朝*宋,后又有齐,梁,陈更替。北方自西晋被灭后,一直是有前赵,前秦等交替割据,到南北朝时,是北朝*魏,北朝*齐,北朝*周等国。后经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才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纷乱局面。

南朝-宋(420-479)武帝刘裕(363-422)420年称帝在位3年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小时家贫。后因战功逐渐成为东晋的权臣,420年,他迫晋恭帝禅让,建立南朝*宋,在位3年死,时年60岁。

少帝(406-424)422年即位在位3年少帝刘义符,刘裕长子,即位3年,被杀,时年19岁。

文帝(407-453)424年即位在位30年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他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453年,他被太子所杀,时年47岁。

孝武帝(430-464)453年即位在位12年孝武帝刘骏,文帝第三子,残暴昏君。死于464年,时年35岁。

前废帝(449-465)464年即位在位6个月前废帝刘子业,孝武帝长子,暴君一个,嗜杀乱伦,在位6个月被杀,时年17岁。

明帝(439-472)465年即位在位8年明帝刘彧,文帝第十一子,残暴昏庸之君,在位8年,死时34岁。

后废帝(463-477)472年即位在位5年后废帝刘昱,明帝长子,淫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被萧道成杀死,死时15岁。历代王朝中,没有像南北朝时宋朝

的前废帝,明帝,后废帝这三个皇帝这样,闺门无礼,乱伦淫秽,手足相残,几近禽兽。

顺帝(469-480)477年即位在位3年顺帝刘准,明帝第三子,在位3年后退位,480年被杀,时年12岁。

南朝-齐(479-502)高帝(427-482)479年称帝在位4年高帝萧道成。南朝*宋的宰相,后废顺帝自立,建立南朝*齐,在位4年,时年56岁。

武帝(440-493)482年即位在位11年武帝萧赜,高帝长子,死于493年,时年54岁。

郁林王(473-494)493年即位在位1年郁林王萧昭业,武帝长孙。在位1年被杀。时年22岁。

海陵王(480-494)494年即位在4个月海陵王萧昭文,郁林王弟,在位4个月被杀,时年15岁。

明帝(452-498)494年即位在5年明帝萧鸾,高帝侄,即位后大杀手足,南齐国衰,死于498年,时年47岁。

东昏侯(483-501)498年即位在3年东昏侯萧宝卷,明帝第二子,他残忍凶暴,嗜杀成性,挥金如土,被萧衍杀死,时年19岁。

和帝(488-502)501年即位在1年和帝萧宝融,明帝第八子,在位1年,被萧衍所杀,南齐亡。

南朝-梁(502-557)武帝(464-549)502年称帝在位48年武帝萧衍,502年废南齐皇帝自立,建立南朝*梁,萧衍信奉佛教,生活简朴,但政治昏庸,549年死于侯景叛乱,时年86岁。

简文帝(503-551)549年即位在位2年简文帝萧纲,武帝第三子,在位2年死,时年49岁。

元帝(508-554)552年即位在位3年元帝萧绎,武帝第七子,在位3年被杀,时年47岁。

敬帝(543-557)555年即位在位2年敬帝萧方智,元帝子,在位2年被陈霸先废,558年被杀,时年16岁。梁亡。

南朝-陈(557-589)武帝(503-559)557年称帝在位3年武帝陈霸先,557年废南朝*梁的皇帝自立,国号陈,他为人十分简朴,在位3年死,时年57岁。

文帝(522-566)559年即位在位7年文帝,武帝侄,在位7年死,时年45岁。

废帝(552-570)566年即位在位2年废帝陈伯宗,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废,570年死,时年19岁。

宣帝(528-582)568年即位在位14年宣帝,文帝弟,死于582年,时年55岁。

后主(553-604)582年即位在位7年后主陈叔宝,宣帝长子。他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就知道游宴玩乐,制作艳词,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亡。后主被俘,死于604年,时年52岁。

北朝-魏(386-556)道武帝(371-409)386年即位在位23年道武帝拓拔珪,鲜卑族人。383年,前秦经淝水之战后,国力日弱,386年16岁的拓拔珪复国,称代王,同年改称“魏”,史称“北魏”,死于409年,时年39岁。

明元帝(392-423)409年即位在位15年明元帝拓拔嗣,道武帝长子,死于423年,时年32岁。

太武帝(408-452)423年即位在位28年太武帝拓拔焘,明元帝长子,即位后先后消灭大夏,北燕,北凉,大大增强北魏国力,统一了北方。但在与南朝*宋的战争中

大败,452年,太武帝死,时年45岁。

南安王452年即位在位8个月南安王拓拔余,太武帝子,在位8个月被杀。

文成帝(440-465)452年即位在位14年文成帝拓拔浚,太武帝嫡孙,他在位时北魏国力开始下降。死于465年,时年26岁。

献文帝(454-476)465年即位在位7年献文帝拓拔弘,文成帝长子,即位时14岁。18岁时就让位给4岁的太子,476年死,时年23岁。

孝文帝(476-499)471年即位在位29年孝文帝拓拔宏,献文帝子,孝文帝一朝,进行改革,494年,迁都洛阳,推广汉化,并带头将姓改为“元”。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死于499年,时年33岁。

宣武帝(483-515)499年即位在位16年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后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起义不断,他死于515年,时年33岁。

孝明帝(510-528)515年即位在位12年孝明帝元诩,宣武帝子,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他死于528年,时年19岁。

孝庄帝(507-530)528年即位在位2年孝庄帝元子攸,528年被拥为帝,在位2年被杀,时年24岁。

长广王(-531)530年即位在位1年长广王元晔,咸阳王元禧子,在位半年被杀。

节闵帝(498-533)531年即位在位1年节闵帝元恭,广陵王子,在位1年被废,533年死。

后废帝(513-532)531年即位在位半年后废帝元朗,章武王子,在位半年,被高欢(北齐文宣王之父)所杀。

出帝(510-534)532年即位在位3年出帝元修,广平王子,被高欢用力为帝,534年逃出洛阳,投奔宇文泰,被宇文泰所杀,时年25岁。

魏在出帝后分为东魏,西魏。北朝-东魏孝静皇帝(524-550)534年即位,在位17年孝静帝元善见,出帝逃后,高欢拥立他为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北朝-西魏文皇帝(507-551)535年即位,在位17年文皇帝元宝炬,535年被宇文泰拥立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

废帝551年即位,在位2年废帝元钦,文帝长子,在位2年,被杀。

恭帝554年即位,在位3年恭帝拓拔廓,文帝第四子,在位3年被杀,西魏亡。

北朝-齐(550-577)文宣帝(529-559)550年称帝在位10年文宣帝高洋,其父高欢为北魏的渤海王,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550年,高洋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齐”,史称“北齐”,在对突厥,契丹的战争中,他屡次获胜。但他晚年荒淫无度,死于559年,时年31岁。

废帝(545-560)559年即位在位1年废帝高殷,文宣帝长子,在位1年被高演所杀,时年17岁。

孝昭帝(535-561)560年即位在位1年孝昭帝高演,高欢第六子,文宣帝之弟,在位1年死,时年27岁。

武成帝(537-568)561年即位在位4年武成帝高湛,高欢第九子,高演弟,他是一个暴君565年,禅位与其子,后死于568年,时年32岁。

后主(557-577)565年即位在位12年后主高纬,武成帝长子,576年周武帝大军攻北齐,他禅位给儿子高恒,被俘被杀,时年20岁。

幼主(570-577)577年即位在位25天幼主高恒,后主长子,在位25天被俘,北齐亡,高恒被杀,时年8岁。

北朝-周(556-581)孝闵帝(542-557)557年即位,在位8个月孝闵帝宇文觉,鲜卑族宇文泰第三子,557年即位,国号“周”,在位8个月被杀。

明帝(534-560)557年即位在位4年明帝宇文毓,宇文泰长子,在位4年被杀,时年27岁。

武帝(543-578)560年即位在位18年武帝宇文邕,宇文泰第四子,他统治时,北周日益强大,开始统一北方,消灭北齐,并攻击南陈,取得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他死于578年,时年36岁。

宣帝(559-579)578年即位在位1年宣帝宇文贇,武帝长子,荒淫无度,嗜酒如命,在位1年就禅位于太子。死于580年,时年22岁。

静帝(573-581)579年即位在位1年静帝宇文衍,宣帝长子,即位时才7岁,由杨坚辅政,581年,杨坚迫静帝禅位于他,建立隋朝,北周亡。

隋朝(公元581年-619年),始于文帝杨坚,终于炀帝杨广,共2帝。杨广后虽还有恭帝(617.11-618.5)在位,秦王浩(618.3-618.9)在位,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极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形成大一统的王朝。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首先在政治方面,隋朝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统治机构,恢复了被废除多年的三师、三公、九卿的旧制。确立了三盛六部新制,增强了中央集权统治。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它与另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秦相比,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隋与秦都是凭借强大的武力统一分裂多年的中国,而紧接着完成一系列改革,使经济得以发展。与此同时,又对人民大施徭役,致使民不聊生,终于使政权毁于一旦。然而,也正是凭借此时国家对物资财富丰盈的积累,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带来了隋之后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文化。

文帝杨坚(541-604)581年称帝,在位24年父杨忠,是北周的隋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炀帝杨广(569-618)604年即位,在位15年杨广,文帝第二子,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于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朝前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生活繁华似锦。唐朝后期,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以后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奠定了基矗当时在政治上,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其成就超迈西汉「文景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鼎盛局面达到了高峰,甚至在文坛上也出现了「盛唐气象」。

就当时的世界范围来看,唐帝国也是最重要、最强盛的国家之一。欧洲的封建强国主要有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他们都远远落后于唐朝。东方重要的国家有印度和日本。印度戒日王重新统一次大陆前后刚刚确立了封建制,可他死后次大陆随即分崩离析。在世界范围内,唐朝不但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属于最先进的行列。

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唐朝后期出现的很多萌芽状态的新事物,对此后千余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赋税制度上的改革,宋代的「二税」、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都是唐代两税制的继续和发展。中唐时期韩愈和李翱的哲学思想为宋明理学开了先河。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第二次高潮奠定了基矗由此可见,从唐中叶开始到北宋建立,二百年间酝酿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变化,许多新事物都萌发产生于唐代。

总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唐朝后期的发展又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开了先河。唐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唐朝皇帝谱

高祖李渊(566-635)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李渊生于长安,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渊累任州刺史,炀帝时,被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征高丽之役,任督运于怀远镇(今辽宁辽阳西北),大业十一年(615年)任山西河东抚尉大使,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时李密率瓦岗军与洛阳王世充正相峙战斗,李渊乘机进取关中。十一月攻克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626年即位,在位24年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649年即位,在位34年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756年即位,在位7年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762年即位,在位17年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779年即位,在位25年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805年即位,在位15年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820年即位,在位25年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

是一个荒淫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824年即位,在位3年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827年即位,在位14年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840年即位,在位6年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846年即位,在位13年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859年即位,在位14年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873年即位,在位15年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888年即位,在位15年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则天皇帝(624-705)690年即位,在位15年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78年)是在唐朝后形成的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北方是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更替,南方则是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割据。总之,这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宋朝。

五代-后梁(907-923)太祖朱温(852-912)907年称帝在位6年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郢王朱友珪(——913)912年即位在位8个月郢王,朱温的儿子。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末帝朱友贞(888-923)913年即位在位10年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庄宗李存勖(885-926)923年称帝在位3年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明帝(867-913)926年即位在位7年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愍皇帝(914-934)933年即位在位4个月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末帝(876-936)934年即位在位3年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高祖石敬瑭(892-942)936年称帝在位7年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死于942年,

现存古典通俗小说(中国风系列)

现存古典通俗小说目录 书名(别名)作者卷(回)数 庐山远公话敦煌写本 韩擒虎话本敦煌写本 唐太宗入冥记敦煌写本 叶净能话敦煌写本 秋胡话本敦煌写本 梁公九谏撰述者不详一卷九 宣和遗事姓名已佚 武王伐纣书《吕望兴周》不署撰人三卷 乐毅图齐平话三卷 秦并六国平话三卷 前汉书平话三卷 三国志平话三卷 三分事略《三国志故事》不题撰人三卷 薛仁贵征辽事略撰述者不详一卷 水浒传《京本忠义传》 三国志演义晋平阳候陈寿史传 三遂平妖传《荡平奇妖传》罗贯中编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罗贯中本编辑八卷六十回 如意君传《阃娱情传》不题撰人 米拉日巴传乳毕坚金著 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八十回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秦王演义》、《隋唐演义》八卷九十回 隋唐演义不题撰人十卷一百一十四节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仁和沈孟拌述一卷 孔圣宗师出身全传不题撰人四卷十九回 南北两宋志传《杨家将传》(北宋)、《南宋飞龙传》(南宋)二十卷一百回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单篇刊行 天妃济世出身传《天妃娘妈传》南州散人吴还初编二卷三十二回西游记明刊本未署撰人一百回 春秋列国志传余邵鱼编 金瓶梅不题撰人一百回 浪史《巧姻缘》、《浪史奇观人》、《梅梦缘》四十回 绣榻野史不题撰人四卷 浓情快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三十回 昭阳趣史古杭艳艳生编二卷 于少保萃忠全传《旌功萃忠录》后学孙高亮怀石甫十卷四十回 承运传不题撰人四卷三十九回 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华光天王南游志传》、《南游记》、《南游华光传》四卷十八回 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北游记玄帝出身传》余象斗四卷二十四回八仙出处东游记《东游记上洞八仙传》、《东游八仙全出身传》二卷五十六回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中国风学生作品作文集

笔 尖 下 的沾 衣 欲 湿 杏 花 雨 吹 面 不 寒 杨 柳 风

序言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动,转眼间,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儿(小男孩儿),已变成了六年级“大姐姐”(大哥哥)了。细数短暂又珍贵的六年,有多少幸福甜蜜的事降临在我们身上;有多少顽皮可爱的同学依偎在身旁;又有多少老师的谆谆教诲铭刻我心……正当我们还沉浸在美好时光的幸福里,毕业的钟声也在渐渐敲响我们的心。转眼间,六年的时光不再待留,它,将要悄悄的走远了…… 六年的小学生涯,给予了我的太多太多,这“太多太多”,不管用多聪慧的脑子都是记不住的,也许你今天遇到一件你认为你终身难忘的事儿,但一到明天,也许就忘了。确实,生活像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每天都有。什么可以让我们能时刻嗅出记忆深处芳香和甜蜜的回忆?一本同学录?一本相册?……记录成长的作文选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我手写我心,我用心来记叙六年的小学生活。 在这本《回眸童年作文集》中,收录了我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篇篇小作中可以看出我的进步,看出我生活的多姿多彩!

目录 夏日美景1关于玩水2难忘的一件事3美丽的茶园4家乡的桥5读书的乐趣6趣味运动会7可爱的小金鱼8童年的回忆9迎春节10

夏日美景 夏天来啦!夏天来啦!我穿上了漂亮的裙子,兴致勃勃地去欣赏夏日的美景。 公园里的花姹紫嫣红,竞相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红色的月季花;那一棵棵花树上,层层叠叠的花瓣,火红的颜色,远远看上去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徜徉其间真如人间仙境,让人留恋忘返。 路边的小院里,满树的石榴花也在热烈地绽放着自己美丽的容颜。它们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在翠绿的叶丛中,好似熊熊燃烧的小火苗,美艳极了;它散发出阵阵的香味,吸引了许多的小蜜蜂、小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嬉戏。 田野里麦子熟了,在阳光的照耀下,田野里到处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割麦人俯身在大片麦浪中,躬身在田地间,挥舞着镰刀,身后的地上那一溜整齐的割好的麦子倒影着每个人脸上灿烂的笑容。果园里杏子熟了。成熟的杏子是金黄色的,有的是黄中带红。看着就想吃。摘一颗放到嘴里,甜津津的、汁儿特别的多;要是吃到一颗没熟的杏子,一定会酸到你口水直流。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盘点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天降异象,谁最能扯? 帝王出生时都有哪些异象?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文:芜蓬鼓吹“君权神授”是封建帝王宣扬统治合法性的最佳选项。异象作为其重要佐证之一在正史中占据独特地位。无论是朝代血腥更迭还是帝位和平传递都和异象有千丝万 缕的关系。每当帝位交接存在异常因素,是异象最活跃之时。异象有时分布于帝王整个人生阶段,本文着眼帝王降生时异象,力求管中窥豹。1先秦和秦汉时期 《史记》记载了商、周、秦先祖的起源传说。 商秦两家内容雷同:简狄和女修分别吃了玄鸟下的蛋生下了契(殷之始祖)和大业(秦之始祖)。玄鸟下蛋,是卵生信仰和玄鸟崇拜的体现。姜嫄在郊野踩中巨人脚印怀孕生稷(周之始祖)。 自黄帝建元始至子婴投降终,君主大多宣称身上流着黄帝血脉。刘邦取得秦的“小鹿”后不得不用正统标榜自己,昭告百姓我是天子。故《史记》叙述刘邦之母的受孕过程尺度奇大:“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和圣母玛丽亚受孕相似,表现帝王是龙胎,非人种。 《汉书·外戚传》记载薄夫人曾说:“昨暮梦龙据妾胸“,从而受孕生下汉文帝刘恒。再看《后汉书》写汉安帝刘祜:

“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第之间。”不细思也极恐,小孩的卧具下盘着红蛇,侍者还不拖出去杖毙?刘邦斩白蛇起义,号为“赤帝子”,子孙袭承大统自然要作足舆论准备。汉武帝刘彻的之母梦日入怀。汉宣帝刘询刚出生就受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汉昭帝刘弗陵的之母怀孕十四个月才顺利生产。 两汉时期,异象的基本形态就差不多奠定下来了,后世在继承这笔“宝贵财富”基础上还进行升华创作。▲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魏文帝曹丕出生时青色的云气形成车盖的形状在其上方,“望气者”认为这不是“人臣之气”。晋元帝司马睿: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垫着婴儿的藁草像刚割下来一样,意同枯木复生)。晋怀帝司马炽生时,豫章郡南昌县出现了基因突变的禾稻(嘉禾),望气者说“有天子气”。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是此时期异象的绝对主力。南朝是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的“寄奴”)出生时:“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刘宋孝武帝刘骏生时“有光照室”。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目录(中国风系列)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目录 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沈阳之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平装压膜本,另已知以普通平装形式出版至第四函,与压膜本绝大多数重复。据主编林辰言,全书计划出60种,以下目录不全,希望藏有该丛书或知情的博雅君子补正。 1.后水浒传四十五回,青莲室主人辑,郑公盾校订。1981年11月第1版。书前有“彩虹桥上客题于天花藏”的序,藏大连图书馆。本人另藏1985年第2次印刷本,删绣像。 2.赛红丝十六回,有“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序,吴庆先校点。1981年12月第1版。后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3.后西游记四十回,佚名著,“天花才子点评”,于植元校点。1982年2月第1版。据“本衙藏版”本校点。本人另藏1985年第2次印刷本,称1981年11月第1版,与前矛盾,又删去绣像及校记等。 4.续西游记一百回,张颖、陈速校点。据张颖、陈速藏同治七年鱼古山房本校点。1986年7月第1版。 5.平山冷燕二十回,天花藏主人序,李致忠校点。1982年3月第1版。今存最早为顺治十五年刻本,藏大连图书馆,据校。后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6.世无匹四集十六回,古吴娥川主人编次,林辰校点。1983年2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清刊本校点。 7.定情人十六回,序署“素政堂主人题于天花藏”,李落、苗壮校点。1983年8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清初写刻本校点。后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8.云仙笑五册,天花主人编次,朱眉叔校点。又名《云仙啸》。1983年9月第1版。 9.春柳莺十回,南北曷鸟冠使者著,石庐拚饮潜夫评,曹惠南校点。1983年9月第1版。 10.女才子书十二卷,文言。鸳湖烟水散人著,马蓉校点。1983年9月第1版。又名《闺秀佳话》、《女才子传》、《美人书》、《情史续传》。乾隆十五年新镌之大德堂刻本,藏大连图书馆。本人又藏1990年印本,仅封面更动。 11.金云翘传二十回,青心才人编次,李致忠校点。又名《双合欢》。1983年10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本校点,有天花藏主人序。后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12.玉支矶二十回,天花藏主人述,周有德校点。1983年11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华文堂刊本校点。后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 13.归莲梦十二回,苏庵主人(素庵主人)编次,马托校点。1984年7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得月楼藏版”本校点。 14.锦香亭四卷十六回,古吴素庵主人编次,丁令威校点。1984年9月第1版。据大连图书馆藏“歧园藏板”本校点,缺卷二之四回,参校鼎翰楼本、经元堂本、本衙藏版本并补入残缺。又名《绫帕记》,石印本改名《睢阳忠毅录》。本人又藏1990年印本,封面有更动。15.白圭志十六回,博陵崔象川撰,徐红岚、韩锡铎校点。1985年6月第1版。据清江左书林刻巾箱本校点,又嘉庆十年绣文堂刻本和上海觉悟社铅印本。 16.玉娇梨二十回,荑秋散人编次,韩锡铎校点。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据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板”本校点。压膜本未见。 17.麟儿报十六回,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卜维义校点。晚出本改名《葛仙翁全传》。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压膜本未见。 18.飞花咏十六回,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宋嘉哲校点。收入1985年7月出版之《明末清初小说第一函》,据大连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校点。压膜本未见。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中国历代皇帝服饰 礼仪之邦的古中国,礼仪的繁密主要是通过朝廷、皇家表现出来的。皇帝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都有礼仪上的正式规定。每个新建立的朝代都要重新制定本朝的舆服制度,规定服色(即为何种颜色为尊)。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形象,都是头戴旒冕的庄重模样,其实那种妨碍视线,左顾右盼就要敲脑袋的沉重东西,皇帝最不喜欢戴,在平日和后宫燕居时,皇帝自然不会戴那个累赘。所以皇帝的服饰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 具体地说,皇帝的服饰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冕服 冕服是帝王、诸侯们参加祭祀盛典时所穿以与冠冕相配合的礼服。采用上衣与下裳分开的服制,衣和裳上分别织或绣着十二章纹饰。周代天子按照祭祀典礼的大小分别有六种冕服,除大裘服是用黑羊羔皮制作的外,另外五种都是玄(黑)色上衣,纁(红)色围裳。战国以后,冕服制度遭到破坏,直到东汉明帝时才开始恢复,以后历代沿用,一直到明代。但历代冕服制度变化很大,如冕服的种类,汉魏以后一般只有一种,但北周皇帝却有苍、青、朱、黄、素、玄、象、山鷩、衮等十二种冕服。隋、唐、宋三代虽然恢复了周代的六种冕服,但常穿的只有衮服一种,明代则只有衮服。冕服的颜色一般为玄衣纁裳,晋珐至南北朝多用皂衣绛裳,唐后期与宋、金、元各朝天子冕服为青罗衣和红罗裳,明代天子一度用玄衣黄裳。纹章则一般天子用十二章,诸侯公卿以下各代各有不同。 弁服 弁服是古代贵族男子的一种常用礼服。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都可以穿用。弁服与弁相配,服装上用黑色丝衣,下用红色围裳,与冕服相似,但衣裳上不加章彩纹饰。腰系茅菟草染的绛色韦末韦后,代替冕服的蔽漆。皮弁服用细白布衣,素(白缯)裳,腰下有裥折,下系素蔽膝。皮弁服是天子、诸侯等平时翰会、朔望视朝、田猎、大射礼时穿用的服装,魏晋时形制已有变化,唐以后改为绛色衣、素裳、蔽膝、革带、白袜、黑履或舄,宋代没有皮弁服,明代皇帝又加以恢复,其他为绛纱衣,蔽膝随衣服颜色一致,用白玉带革带、玉钩鲽绯白大带,穿白袜、黑舄。武弁服颜色为赤,称韦末衣、韦末裳、韦末韦后,佩绶和韦末韦后都系有革带,鞋色与裳色一致,一般为有兵事时穿用。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 (夏朝--清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 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 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 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 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 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 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

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 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 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 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 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 历代皇帝: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历代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

最全的中国历史朝代及帝王表中国历史朝代 一、上古【三皇五帝】,存在争议。 三皇五帝年表 燧人氏约公元前10000年前在位110年 华胥氏 伏羲氏约公元前7724年前在位118年 女希氏约公元前7000年前在位130年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陆氏 骊连氏 赫胥氏 尊卢氏 祝融氏 浑沌氏 昊英氏 有巢氏(迁巢湖)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朱襄氏 无怀氏

…… …… …… 少典 炎帝神农氏前3216年~前3077年在位120年 临魁(炎帝子)前3076年~前2997年在位80年 帝承前2996年~前2937年在位60年 帝明前2936年~前2888年在位49年 帝直前2887年~前2843年在位45年 帝来(厘) 前2842年~前2795年在位48年 帝裹(哀) 前2794年~前2753年在位42年 榆罔炎帝前2752年~前2698年在位55年 黄帝少典子前2697年~前2597年在位101年 少昊黄帝长子前2598年~前2525年在位74年 颛顼昌意子前2514年~前2437年在位78年 帝喾蟜极子前2436年~前2367年在位70年 帝挚帝喾长子前2366年~前2358年在位9 年 唐尧帝喾次子前2357年~前2286年在位72年 虞舜瞽叟长子前2285年~前2225年在位61年 二、有文字可考的朝代列表: 夏朝约前2070-1600年中国学者一般认为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首都遗址,有学者对此持有疑问。夏禹夏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亳河南商丘(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到殷)河南安阳(商朝也称殷朝)后迁朝歌河南淇县商汤商纣西周约前1046-771年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姬发周幽王 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476年战国前475-221年 秦朝前221-206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秦三世嬴子婴 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孺子婴刘婴

初中历史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中国历代帝王之最 1、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2、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3、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4、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5、延续最久的是周朝,共800余年(西周300余年,东周515年)。 6、存在时间最短暂的是北辽,仅一年多。 7、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是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8、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是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9、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享年89岁。 10、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不到两岁即亡。 11、即位时年龄最大的是武则天,时年已67岁;其次是南朝宋武帝刘裕,时年已65岁。 12、即位时年龄最小的是东汉殇帝刘隆,出生仅百余日。只做了8个月的皇帝,得了场大病死在襁褓之中。 13、在位最长的是清朝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享位61年。 14、在位最短的是金朝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日,也有说不足一个时辰。完颜承麟原为金国将领,天兴三年(西元1234年)正月,金哀宗不欲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于他,下旨传位翌日举行即位大典,但大典未及完成宋

蒙联军已攻入城内。完颜承麟唯有草草完成大典立刻带兵出迎,死于乱军之中。 15、帝王结局最悲惨的是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梁朝的8个帝王;隋朝的5个帝王,全部被杀,无一善终。 16、帝王结局最幸运的要算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全部病死,无一横死。 17、经历最奇特的是南宋的恭帝,他幼时在临安(今杭州市)为南宋的帝王,青年时被元军俘往大都(今北京),降为元朝的臣子,又被迁居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中老年被遣入西藏为僧,成为佛门高僧和翻译家,最后因文字狱被冤杀。 18、结局最荒唐的是东晋武帝司马曜,因酒后一句戏言,被爱妃命婢女将他闷死。 19、对文艺最有贡献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他对戏剧、歌舞、音乐都深有研究,创建过戏剧活动中心——梨园,被历来的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 20、最能赋诗的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他赋诗甚多,后人收编成《魏文帝集》,其诗语言通俗,描写细致。 21、最有文采、善于作文填词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前期之作多写宫廷糜华生活,后期之作多反映亡国之君的哀痛,流传至今有《南唐二主词》。 22、最精于书画的是北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自成一派,称瘦金书,绘画擅长花鸟,作品流传至今。 23、最精于木工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曾制成一座乾清官的模型和蹴圆堂模型五间,都小巧玲珑。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中国古代帝王谥号谥法全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靖民则法曰皇。靖安。 德象天地曰帝。同于天地。 仁义所往曰王。民往归之。 立志及众曰公。志无私也。 执应八方曰侯。所执行八方应之。 赏庆刑威曰君。能行四者。 从之成群曰君。民从之。 扬善赋简曰圣。所称得人,所善得实,所赋得简。 敬宾厚礼曰圣。厚于礼。 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 谮诉不行曰明。逆知之,故不行。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绥柔士民曰德。安民以居,安士以事。 谏争不威曰德。不以威拒谏。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渊源流通曰康。性无忌。 温柔好乐曰康。好丰年,勤民事。 安乐抚民曰康。无四方之虞。 合民安乐曰康。富而教之。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治而无眚曰平。无灾罪也。

执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纲治纪曰平。施之政事。 由义而济曰景。用义而成。 耆意大虑曰景。耆,强也。 布义行刚曰景。以刚行义。 清白守节曰贞。行清白执志固。 大虑克就曰贞。能大虑非正而何。 不隐无屈曰贞。坦然无私。 辟土服远曰桓。以武正定。 克敬动民曰桓。敬以使之。 辟土兼国曰桓。兼人故启土。 能思辩众曰元。别之,使各有次。 行义说民曰元。民说其义。 始建国都曰元。非善之长,何以始之。 主义行德曰元。以义为主,行德政。 圣善周闻曰宣。闻,谓所闻善事也。 兵甲亟作曰庄。以数征为严。 叡圉克服曰庄。通边圉,使能服。 胜敌志强曰庄。不挠,故胜。 死于原野曰庄。非严何以死难。 屡征杀伐曰庄。以严厘之。 武而不遂曰庄。武功不成。 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 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 夙夜警戒曰敬。敬身思戒。 合善典法曰敬。非敬何以善之。 刚德克就曰肃。成其敬使为终。 执心决断曰肃。言严果。 不生其国曰声。生于外家。 爱民好治曰戴。好民治。 典礼不愆曰戴。无过。 未家短折曰伤。未家,未娶。 短折不成曰殇。有知而夭殇。 隐拂不成曰隐。不以隐括改其性。 不显尸国曰隐。以闲主国。 见美坚长曰隐。美过其令。 官人应实曰知。能官人。 肆行劳祀曰悼。放心劳于淫祀,言不修德。年中早夭曰悼。年不称志。 恐惧从处曰悼。从处,言险圮。 凶年无谷曰荒。不务耕稼。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 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历代皇帝故事500字篇一:御膳房的“阴谋”在我手上,有一份明朝万历年间御膳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享用如下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各色物品:从16斤核桃到8斤白糖等等,皇帝都要一天之内消受掉。 折算下来,皇帝每天的伙食标准大约是16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几千块钱的样子。钱数虽然听着不大,但落实到猪肉、香油上面,那数目听了就让人倒胃口。这些钱要是买成双头鲍之类的东西,列成菜单就会让人看着舒服得多。 这个情况到了清朝,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清朝的宣统皇帝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自己的食物清单,按他的说法,他在5岁的时候,一年就已经要对付大约一万斤猪肉、将近三千只鸡鸭。 之所以这么做,也许是因为御膳房有自己的考虑。 除了列在清单里的常规食物外,皇帝想吃什么新鲜东西,当然也可以自己张嘴要。但是皇帝一张嘴要个什么东西,就会带来无穷的麻

烦。 比如万历的父亲隆庆皇帝,特别喜欢吃驴肠,张嘴要了几次。虽说皇帝也不是天天吃驴肠,但御膳房还是每天要杀掉一只驴准备着,怕万一皇帝张嘴吃不着热乎的,谁能担此责任?所以,从此北京的驴子一年要少掉三百多头。 这还是驴子,要是皇帝哪天吃中了一块鲸里脊,又该如何应对?所以最深谋远虑的办法,就是不让皇帝吃到鲸里脊,最好让他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吃一些寻常的肉类,比如猪肉。 鉴于皇上的伙食标准又不能定得太低,所以合理的结果就是:万历皇帝一年要对付掉四万多斤猪肉。御膳房的最佳生存策略,就是让皇帝、皇后陷入猪肉的海洋而不能自拔。 在小说《鹿鼎记》里,御膳房的太监就给韦小宝传授过这个心得,“太后和皇上的菜肴,一切时鲜果菜,都是不能供奉的”,至少呢,“有些一年之中只有一两个月才有的果菜,咱们就不能供奉”,否则的话,“倘若皇上吃得入味,夏天要冬笋,冬天要新鲜蚕豆”,大家何以自处? 韦小宝摆出一副马屁精的嘴脸教训了这个太监:“皇太后、皇上都是万分圣明的,哪有这等事?”其实即便太后、皇帝再圣明,终究还是安心吃猪肉比较妥当一些。 御膳房的这种策略在历史上就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五代十国期间,在长沙有一个叫做楚国的小朝廷。马希声是这个小朝廷的最高领导。这位地区性的小领导人有自己的一位偶像,就是国家级别的大领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中国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一、历朝历代皇帝列表 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 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 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 BC2598年—BC2515年 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 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 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 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 第六代姬句望 第七代姬桥牛 第八代姬瞽叟 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 第2任姒启

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 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 第8任姒少康 第9任姒杼 第10任姒槐 第11任姒芒 第12任姒泄 第13任姒不降 第14任姒扃 第15任姒廑 第16任姒孔甲 第17任姒皋 第18任姒发 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 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 第5任子太甲 第6任子沃丁 第7任子太庚

第8任子小甲 第9任子雍己 第10任子太戊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 第12任子外壬 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15任子祖辛 第16任子沃甲 第17任子祖丁 第18任子南庚 第19任子阳甲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 第22任子小乙 第23任子武丁 第24任子祖庚 第25任子祖甲 第26任子廪辛 第27任子康丁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

中国历代帝王谱(中国风系列)

中国历代帝王谱(包括实际执掌朝政的人)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 一、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 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 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前元、中元、后元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 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 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 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 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 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 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 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 年号:元始 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 年号:居摄、初始 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 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 年号:更始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 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 年号:永平

中国风策划

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 “墨舞芳华·风揽千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策 划 书 (草案) 共青团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办 教育科学学院团委、社会发展学院团委、文学院团委、美术学院团委、音乐学院团委、体育科学学院团委联合承办 2010年3月 一、活动目的: 以大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在校园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展现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利用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才能与理念,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素质与精神内涵,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多形式表现中国传统艺术,为校园增添中国文化底蕴与“中国风”氛围的目的。 二、活动时间: 2010年5月—2010年10月

三、活动内容: I.“墨舞芳华·风揽千秋”系列活动之开幕式; II.“墨舞芳华·风揽千秋”系列活动之中国传统文化宣讲活动; III.“墨舞芳华·风揽千秋”系列活动之知识竞赛; IV.“墨舞芳华·风揽千秋”系列活动之才艺展示比赛; V.“墨舞芳华·风揽千秋”系列活动之闭幕式。 四、赞助商可用资源: “墨舞芳华·风揽千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冠名及各子活动所提供的资源。 (详见各子活动策划书) 五、宣传方式: 1.校内的传单、海报、展板以及横幅; 2.拍照、DV以及通讯稿件;现场请专业人士进行拍照,并在后期将相关通讯稿件登 至于南师阳光、清晨网及校报等宣传媒体上; 3.网络宣传:在人人网、XL7788、各院QQ群中发出通知,进行宣传。 六、活动预算: 详见各子活动策划书。 “墨舞芳华·风揽千秋”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 策划书 一、活动目的: 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雄厚的历史财富,它的传承和发扬更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充分重视并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教科院、社发院、文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体科院特联合举办“弘扬中国传统·中国风”系列大型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更好的向大家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以此次开幕式作为各项活动的正式启动标志,为此系列活动宣讲的同时,迈出带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中国绘画--美女系列作品欣赏 朝妆缓步图王树毂立轴绢本设色纵83.8厘米横30.1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一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劲,设色古雅。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 李清照像崔错轴绢本设色纵56.7厘米横5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净丽,格调婉约。亦能画梅。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右手托腮,左手抚膝,

默默无声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人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此画是其一幅佳作。 孝庄文皇后朝服像佚名立轴绢本设色纵155.5厘米横11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宫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坐在宝座上,庄重威严。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笔法精工,设色富丽,是一幅肖像画佳作。 豳风图吴求册页绢本设色纵26.5厘米横23.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

中国古代帝王一览表~很全很精辟!

中国古代帝王一览表~很全很精辟!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昏庸、荒淫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