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

《巢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草案摘要)

一、规划概述

(一)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2009年,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二)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规划近期2015年,市域人口465万人,城镇人口223.2万人,城镇化率达48%。

规划中期2020年,市域人口480万人,城镇人口278.4万人,城镇化率达58%。

规划期末2030年,市域人口510万人,城镇人口382.5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三)城市性质

皖江北岸核心城市,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四)城市职能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皖江北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和休闲旅游服务中心;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五)城市规模

规划近期2015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5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规划中期2020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6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65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规划期末2030年,巢湖城市人口规模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城乡统筹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为指导,制定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措施和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实力雄厚、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促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大项目为突破口,增强县域农村经济的内在活力,推动县域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和小城镇发展。

促进市域城镇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稳步提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重点城镇的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力和吸引力。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的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的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

综合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制定“巢湖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指标体系”,为巢湖市城乡经济社会及城镇现代化建设提供“量化目标”指引。(表)

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

(天)

——>280 >320

水环境质量Ⅲ类

水质标准

Ⅲ类

水质标准

Ⅲ类

水质标准

城乡生活饮用水达标率(%)100 100 10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 98 >98 绿化

景观

城市绿化覆盖率(%)36.5 38 40

5人文发展目标

科研

教育

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3.5 4.5

城市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人)——>100

>1500 城市每万人大学生数(人)——120 140

学龄儿童入学率(%)99.92 100 100

初中入学率(%)99.07 100 100 初中生升高中、职高的比率(%)——95 >95 人文

素质

城市居民健身达标率(%)——85 90

社区活动参与度(%)——75 90

(二)市域城镇发展与布局规划

(1)市域产业发展战略

结合巢湖市域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城镇空间分布以及主要交通干线布局等基础条件,引导产业集聚,构筑以“产业转移集中区”为主要载体的“一带三组团七产业区”市域产业空间总体布局框架。一带是指沿江产业发展带,三组团是指省直管“产业转移集中区”中重点打造的二坝、姥桥、沈巷等三个产业组团,七产业区是指省直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集中区、高沟电线电缆产业聚集区、巢含综合工业聚集区、历阳乌江工业聚集区、庐西休闲产业聚集区、庐南工矿加工聚集区和同大—白山特色产业集聚区。

(2)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空间发展的总体战略是“拥湖沿江、强化核心、三区协同、多极联动、区域协调、合理分工”,并且形成“两带三轴三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拥湖沿江”的战略目标是强化“环巢湖城镇发展带”和“沿江城镇产业发展带”两带,充分利用巢湖岸线资源,优先发展巢湖北岸的城市综合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注重南岸的生态环境保护,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的进程;同时依托皖江岸线资源,贯彻实施“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进而在皖江北岸形成百万人口城镇聚集区。

“强化核心”战略是指依托“合巢芜城镇产业发展轴”、“合巢宁(马)城镇产业发展轴”和“合铜黄城镇产业发展轴”的集聚功能,进一步强化各种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的集聚,增强中心城镇的竞争力和辐射力,进而提升巢湖城市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龙头作用。

“三区协同、多极联动”战略中的“三区”是指“巢含发展一体化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一体化区域”、“庐江发展一体化区域”。“多极”是指多发展极点,包括“巢湖—含山城镇集聚区”、“黄麓—中庙城镇集聚区”、“无城—高沟城镇集聚区”、“二坝—沈巷—姥桥城镇集聚区”、“历阳—乌江—香泉城镇集聚区”、“庐城—万山—汤池镇城镇集聚区”、“庐南工矿城镇集聚区”、“同大—白山城镇集聚区”。要积极培育各极点并形成城镇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人口、产业等资源的集聚,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区域协调合理分工”的战略目标是从区域高度统筹巢湖市域的城镇化发展,重点推进皖江北岸、巢湖北岸、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等地区的建设发展,实现人口及产业资源整合、基础设施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和空间对接;在发展的同时注

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巢湖水环境及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治理工作为重点,通过空

间管治等措施来确保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跨区域交通,包括京福高铁、商杭客运专

线、庐铜铁路,以及沿江港口和过江通道等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交通

设施服务区域的一体化。

(三)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

以提高市域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优化城镇布局、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发

展重点城镇、合理发展一般镇”为指导思想,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乡)”为四个等级,完善城镇的等级结构。

表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一览表

城镇等级数

城镇名称

中心城市 1 巢湖市

县城 4 庐城镇、无城镇、历阳镇、环峰镇

重点镇15 居巢区:柘皋镇、槐林镇、黄麓镇(含中庙街道)

无为县:高沟镇、二坝镇庐江县:泥河镇、汤池镇、同大镇、白山镇

含山县:林头镇、清溪镇和县:乌江镇、姥桥镇、沈巷镇、香泉镇一般镇(乡)51 居巢区:夏阁镇、散兵镇、炯炀镇、苏湾镇、栏杆集镇、坝镇镇、银屏

镇、中垾镇、庙岗乡

无为县:襄安镇、汤沟镇、姚沟镇、白茆镇、泥汊镇、陡沟镇、福渡镇、

石涧镇、严桥镇、红庙镇、开城镇、赫店镇、蜀山镇、泉塘镇、刘渡镇、牛埠

镇、昆山乡、鹤毛乡、洪巷乡、十里墩乡

庐江县:罗河镇、矾山镇、盛桥镇、万山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

龙桥镇、柯坦镇、白湖镇、冶父山镇、乐桥镇

含山县:陶厂镇、仙踪镇、运漕镇、韶关镇、铜闸镇

和县:西埠镇、功桥镇、白桥镇、善厚镇、石杨镇

(四)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的规划目标是建构4个规模等级。其中,Ⅰ级:人口>=50万的

大城市,即巢湖市中心城区;Ⅱ级: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镇),为4个县政府

所在城镇以及二坝镇;Ⅲ级:人口5-20万,包括4个小城市(镇);Ⅳ级:人口5万

以下,包括56个建制镇和5个乡集镇。

表市域城镇规模结构一览表

规模等

数量城镇名称

Ⅰ>=50万

1 巢湖市中心城区

Ⅱ20-50万

5 庐城镇、无城镇、环峰镇、历阳镇、二坝镇

Ⅲ5-20万

4 黄麓镇(含中庙街道)、高沟镇、沈巷镇、姥桥镇

Ⅳ<5万人61(含

5个乡集镇)乌江镇、林头镇、清溪镇、柘皋镇、槐林镇、泥河镇、汤池镇、

香泉镇、同大镇、白山镇、襄安镇、汤沟镇、矾山镇、苏湾镇、陶厂镇、仙踪镇、西埠镇、罗河镇、盛桥镇、炯炀镇、夏阁镇、散兵镇、栏杆集镇、万山镇、运漕镇、姚沟镇、白茆镇、泥汊镇、龙桥镇、冶父山镇、银屏镇、中垾镇、陡沟镇、福渡镇、石涧镇、严桥镇、红庙镇、开城镇、赫店镇、蜀山镇、泉塘镇、刘渡镇、牛埠镇、乐桥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柯坦镇、白湖镇、坝镇镇、韶关镇、铜闸镇、功桥镇、白桥镇、善厚镇、石杨镇,庙岗乡、鹤毛乡、洪巷乡、十里墩乡、昆山乡

(五)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按市域各城镇的比较优势和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分为5种职能类型,即综合型、交通型、旅游型、工贸型、商贸型(同时保留乡集镇的农业型职能)。支持城镇的差别化发展,旨在引导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城镇职能结构体系。

表市域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

职能类

城镇名称

综合型巢湖市中心城区、环峰镇、历阳镇、无城镇、庐城镇、清溪镇、白茆镇、炯炀镇、香泉镇、石涧镇、陡沟镇、善厚镇、中垾镇、襄安镇

工贸型

高沟镇、林头镇、乌江镇、泥河镇、二坝镇、柘皋镇、槐林镇、姥桥镇,沈巷镇、夏阁镇、运漕镇、罗河镇、散兵镇、陶厂镇、仙踪镇、矾山镇、姚沟镇、泥汊镇、汤沟镇、龙桥镇、严桥镇、开城镇、泉塘镇、牛埠镇、坝镇镇、同大镇、石头镇、金牛镇、郭河镇、柯坦镇

旅游型汤池镇、盛桥镇、西埠镇、韶关镇、白桥镇、白湖镇、冶父山镇、银屏镇

商贸型黄麓镇(含中庙街道)、红庙镇、赫店镇、蜀山镇、石杨镇、功桥镇、白山镇、乐桥镇交通型万山镇、栏杆集镇、苏湾镇、福渡镇、刘渡镇、铜闸镇

农业型庙岗乡、昆山乡、鹤毛乡、洪巷乡、十里墩乡

(六)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标准

按照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总体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基本划分为

两个层次,即分别为人均建设用地90.1-105.0平方米和人均建设用地105.0-120.0平

方米。

表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标准建议指标一览表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

人)

城镇名称

90.1~105.0 中心城区、庐城镇、无城镇、环峰镇、历阳镇、二坝镇、高

沟镇、襄安镇、乌江镇、林头镇、清溪镇、柘皋镇、运漕镇、汤

沟镇、牛埠镇、矾山镇、沈巷镇、苏湾镇、陶厂镇、仙踪镇、西

埠镇、罗河镇、盛桥镇、烔炀镇、香泉镇、汤池镇、泥河镇、夏

阁镇、散兵镇、姚沟镇、龙桥镇、冶父山镇、银屏镇、万山镇、

栏杆集镇、坝镇镇、姥桥镇

105.0~120 槐林镇、中韩镇、白茆镇、陡沟镇、福渡镇、石涧镇、严桥

镇、红庙镇、开城镇、赫店镇、蜀山镇、泉塘镇、刘渡镇、泥汊

镇、乐桥镇、同大镇、白山镇、郭河镇、金牛镇、石头镇、柯坦

镇、白湖镇、韶关镇、铜闸镇、黄麓镇、功桥镇、白桥镇、善厚

镇、石杨镇

(七)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网规划

京福高铁(巢湖段):京福高铁从京沪高铁的蚌埠—合肥—巢湖(市区、无为)

—铜陵—黄山—江西上饶—福建福州。

庐铜铁路:该铁路经合肥南站引出经庐江、无为,利用京福高铁公铁两用桥到铜

陵。该铁路作为一条重要的煤炭、原材料运输通道,将沟通从漯河经阜阳、六安、庐

江、铜陵、黄山至金华、温州的运输联系,成为华东南北铁路第三通道。

合安(合肥—安庆)城际铁路:起始于合肥南站,终点为宁安(南京—安庆)城际铁路安庆站,巢湖境内线路走向建议经庐江西站(万山)沿合九铁路一线。

合巢芜城际铁路:合巢芜城际铁路属于商丘—杭州客运专线的一部分,也是华东第二通道的一部分。线路走向建议为商丘—阜阳—合肥—巢湖—芜湖—宣城等地。该线建成后将承担淮南复线的客运功能。

宁巢城际铁路:宁巢城际铁路在巢湖段的走向建议为江浦—和县—含山—巢湖。其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巢湖与南京地区的联系。规划宁巢城际铁路线与合肥的联系为沿京福高铁线,规划建议在巢湖中心城区龟山以西设巢湖西站。

淮南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淮南复线合裕段(合肥撮镇至芜湖裕溪口)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是华东二通道的组成部分。改造后的淮南复线以货运为主,客运功能由建设中的合巢芜城际铁路承担。

铁路站场规划:配合京福高铁建设,在无为县福渡镇增设铁路站;规划在万山镇结合原有的万山站设置一个铁物流枢纽——庐江西站,通过铁路和公路的协同网络,实行多种方式联运;配合庐铜铁路的建设和庐南工业区的发展,在庐江县泥河镇增设铁路站;配合淮南复线改造,原位于中心城区的货站宜迁至林头镇,以靠近产业区,并减少货站及货运交通对城区的影

(2)高速公路网规划

北沿江高速公路(巢湖段):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东西横线中的扬州—武汉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线路走向为扬州—天长—滁州—和县—无为—枞阳—安庆—潜山—宿松—武汉。该高速是巢湖市域重要的横向通道。

巢庐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北沿江高速联络线):一端在万山与合铜黄高速相连接,经过冶父山镇、坝镇、严桥镇,另一端在石涧镇与北沿江高速相连接。该高速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巢湖市区和庐城镇的交通距离。

合巢马高速公路(联络线):一端连接规划中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向东延伸可与沪渝、宁杭、宁沪高速公路相连,另一端与北沿江高速公路在和县相接,进而可与合巢、合宁、合徐、合安和合六等高速公路相衔接。

巢湖—繁昌高速公路(联络线):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南北纵线中徐州—福州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北部与北沿江高速公路相接,经无为县,过芜湖长江二桥(暂名)与沪渝高速连接。

西埠—乌江—南京长江三桥高速公路(联络线):该高速一端与北沿江高速在西埠镇相接,另一端过乌江镇从南京长江三桥通往南京。该高速进一步缩短巢湖市与南京市区的联系,是接轨长三角的重要通道。

巢芜铜高速公路(联络线):该高速北端与北沿江高速公路衔接,经过京福高铁公铁两用桥(暂名)到铜陵,进而与沪渝高速公路相连接,是巢湖市与铜陵市最为直接的高速连接通道。

(3)公路网规划

一级公路规划:市域内所有八条省级道路均要经技术改造升级到一级公路。

改造完善沿江公路系统,其中以现有沿江省道S319和S206、县道为基础,完善连接沿江县城和重点城镇的生活性交通主干道系统。依托部分县道新建完善一条连接沿江产业组团和港区的、生产服务功能为主的集疏道路,以实现主要产业组团、港区与高速公路、铁路之间快速便捷的联通;

建议省道S316部分改线,一端接市区的亚父路经过银屏镇,在散兵镇再接入原来的省道S316;

改造升级槐林镇—开城镇—襄安镇的一级公路联络线,连接环湖旅游专用道和二军路(S319);

改造升级联络中垾镇—柘皋镇—苏湾镇—栏杆集镇为一级公路,并与跨湖隧道联通形成巢湖市区的外环线;

县道X016连接着巢湖、二坝镇和林头镇,并且沿线企业较多,交通量大,建议升级为一级公路;

升级改造大塔路(S226)并且向南延伸到通江大道;升级改造连接无城镇和高沟镇的公路为一级公路。

规划中心城区北环路滨湖分区段向西延伸至中庙街道与黄麓镇的公路为一级公路;规划健康西路滨湖分区段向西延伸至黄麓镇为一级公路;规划合巢旅游快速通道为兼具旅游景观功能的一级公路;规划中庙街道与黄麓镇之间增加南北向的一级公路贯通联系以上3条东西向的一级公路;通过以上4条位于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一级公路加强与合肥市的对外交通对接。

二级公路规划:除所有上述提及外的等级公路均要经技术改造升级到二级公路。

环湖旅游专用道规划:依托巢湖北岸正在建设的旅游快速通道、南岸的部分省道线路(S316)以及新建的盛桥镇至白山镇一线的环湖大道,构建巢湖市域的环湖旅游专用道,以完善“环巢湖风景旅游圈”,带动巢湖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业的大发展,并促进与合肥市的跨区域合作。

市域村镇道路规划:规划建设(改扩建)连接市域内各镇、乡、村之间的道路,完善乡道和农村路网,提高乡镇之间的可达性。

(4)航运与港口规划

航运规划:配套“引江济巢”工程,建设裕溪复线船闸、按三级航道标准改造提升裕溪河航道,提升合肥—巢湖—长江通道;建设凤凰颈船闸,疏浚整治兆河航道、西河航道等,按三级航道标准打通皖中通江达海第二通道,形成通江达海两大通道。

港口规划:

①合理规划港口建设,打造沿江沿河“一带一轴”的港口发展空间格局。

“一带”指沿长江的港口发展带,“一轴”指沿裕溪河、沿巢湖岸线的港口发展轴。

②重点建设沿江港区,构筑“沿江城镇+港口”的空间格局。

依托乌江镇的乌江—石跋河专业港区;依托历阳镇、姥桥镇的郑蒲综合港区;依托姥桥镇、白桥镇的西梁山专业港区;依托二坝镇、沈巷镇的二坝综合港区,依托高沟镇、襄安镇的刘渡—高沟专业港区等,实现港口带动城镇、城镇推进港口建设的互动发展模式;加强港区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与相关城镇的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拓展港口腹地,以大运量工业项目建设为主动力,推动港口与城镇的协调发展,形成多功能、多组团的新型港区。

③积极发展内河干线港口,打造皖中地区水上运输走廊。

重点建设沿裕溪河和沿巢湖岸线的巢城新港、林头港、运漕港等。其中,沿裕溪河的港口发展要逐步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并与合巢芜城镇产业发展轴相互配合;港口朝大型化方向发展,打造皖中地区水上运输的重要枢纽走廊,带动沿线城镇的发展;巢湖南岸的港口建设要注意产业、城镇与生态岸线的协调,实现岸线资源开发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

④改建新建旅游码头

改造升级中庙旅游码头、巢湖望城码头、散兵镇码头等。新建滨湖新区旅游码头、三河旅游码头、西坝口旅游码头、蛇山旅游码头、姥山登岛旅游专用码头等。

(5)过江通道规划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连接沪渝高速公路和北沿江高速公路,促进马鞍山与巢湖的跨江合作。

芜湖长江二桥(暂名):贯通滁黄高速,沟通沿江地区“三纵”与长江南岸高速路网,加强巢湖与芜湖的经济联系。

芜湖长江三桥(暂名):是商丘—杭州客运专线(合巢芜城际铁路)跨江的通道。

京福高铁公铁两用桥(暂名):是京福高铁、庐铜铁路跨江的通道;连通沪渝高速、北沿江高速,带动沿江区域西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巢湖—芜湖越江隧道:在二坝镇沿江区域加强与芜湖市内交通网络的联系,在沿江留两个过江隧道走向(东线和南线)推动跨江合作发展,同时缓解芜湖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

(八)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供水设施规划:保证巢湖市的供水安全性,积极推进引江济巢工程,规划期末巢湖市域年用水量约22亿立方米。饮用水水质100%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城镇管网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设施规划:规划期末,巢湖市域年污水总量为17亿立方米,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县城及重点镇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中心城市建成5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市及县城内排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5%,各镇区排水管网平均覆盖率达到75%。

(3)供电设施规划:规划期末市域城乡总用电量为140亿千瓦时/年。根据用电负荷需求在市域范围内扩建或新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和220千伏变电站18座。

(4)防洪设施规划:中心城市的防洪标准为100-200年重现期,各县城的防洪标准为50-100年重现期,重点镇的防洪标准为20-50年重现期,城镇建设以外的重大工矿企业区的防洪标准为50-100年重现期。规划长江、巢湖的城镇建设段的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规划清溪河、柘皋河、裕溪河等主要河道的城镇建设段的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山洪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

(5)垃圾处理设施规划:规划期末市域规划建设6座大型垃圾综合处理厂与填埋场,确保中心城市、各县城及主要城镇均有综合性垃圾处理设施。

三、城市规划区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巢湖城市规划区范围为,现状市区五个街道办事处,周边的中庙街道、黄麓镇、烔炀镇、夏阁镇(不包括原西峰乡范围)、中垾镇、散兵镇、银屏镇,规划区总面积772平方公里。

(二)规划协调区范围:规划将含山县清溪镇和林头镇划定为与巢湖城市的规划协调区。

(三) 重大协调规划建设项目

京福高铁站应确定站前范围,统筹各项专业规划,协调建设管理。具体规划协调范围宜包括规划北沿江高速公路以西的含山县用地,以及高铁站周边用地。

在北沿江高速公路林头镇道口周边地区,应统筹规划和协调建设管理,确保与巢湖城区及林头镇区的合理衔接,完善道路联系及用地布局。

在巢湖城市东侧林头镇境内的现状淮南铁路线以西,规划选址淮南货运站及编组站备用地1处。

在北沿江高速公路以东林头镇境内进行规划选址,预留垃圾处理厂及填埋场用地1处。

在北沿江高速公路以东林头镇境内规划选址,预留墓地1处。

规划北沿江高速公路以东林头镇境内,在规划货站附近和沿X016处选址预留危险品储存设施用地1处。

四、中心城区规划

(一)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巢湖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内用地200平方公里。即东面及东北面以居巢区行政区划边界为界;南面以清溪河、裕溪河、银屏山山脊线及天河街道行政边界为界;西北面以京福高铁线、中垾镇规划东边界、柘皋河与巢湖湖北岸水面控制蓝线为界;北以卧牛山街道、凤凰山街道及半汤街道行政边界为界;西南面以巢湖水面控制蓝线为界。

(二)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2030年规划为9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在现状城市建设基础上,规划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的重点发展空间包括:(1)向东北方向的半汤分区、高铁站点周边和高速公路以北的花山工业区;(2)向西方向的湖光路以西至中垾镇东南侧的滨湖分区、柘皋河两岸地区;(3)东南方向的裕溪河两岸地区。

(三)城市建设用地布局

空间结构为“一体两翼三组团”,实施策略为:“中心带动,西进东延,组团推进”。“一体”为老城区,“两翼”分别为:东侧是指以半汤路、亚夫路、东环路(规划)为主要方向拓展半汤分区,包括半汤政务区、半汤经济开发区、花山工业区、半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高铁站商务区等;西侧以健康路、龟山路为主要方向湖光路以西拓展滨湖分区,建设以龟山以东的北岸文体休闲区、龟山-柘皋河景区、龟山以西的滨湖新区等为主的滨湖分区,以及与中垾镇毗邻协调发展。

“三组团”的推进:通过“一体两翼”的建设优化“中心分区”、延伸“半汤分区”、推进“滨湖分区”,其中,西进的滨湖分区(包括龟山以东的北岸文体休闲区、龟山和柘皋河景区、龟山以西的滨湖新区,不包括中垾镇的规划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滨湖分区的启动区为龟山以东的北岸文体休闲区,面积为5平方公里左右。

(四)城市公共中心与主要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布局“一主三副”的城市级公共中心,即以旧城人民路商业中心为依托的市级老城商业综合公共中心、市级滨湖商务休闲公共副中心、市级北岸体育休闲公共副中心和市级半汤行政商务公共副中心。

(1)行政办公设施

进一步优化引导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在半汤行政商务公共中心集中布局。居巢区行政机构规划迁至滨湖分区。

(2)商业设施

市级商业设施集中商办、会展、金融、娱乐、餐饮等主要布局在人民路商业步行街、巢湖东站地区、龟山以西的滨湖分区公共中心滨湖一带和半汤分区的温泉旅游度假区。片区级商业设施主要布局在市级北岸文体休闲中心、世纪大道公共次中心、龟山中路公共次中心、滨湖公共次中心等。

(3)文化设施

在滨湖分区公共中心范围内选址新建的科技馆、影剧院等重大文化设施;在半汤分区的温泉旅游度假区结合温泉主题规划旅游休闲文化设施;保留现状巢湖市电影院,巢湖市少年宫等,在各片区级公共中心应充分考虑为片区服务的文化馆、青少年活动场馆和老年活动场所等文化设施。

(4)体育设施

市级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布局在北岸文化体育中心及龟山以西的体育公园;各中学或较大企业单位内的较大体育场馆应当纳入到片区级体育场馆层面进行统筹。

(5)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在滨湖分区和半汤分区各建设1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规划中心城区8-9个街道医院。中心城区除现有的骨科医院、中医院、妇幼医院等专业医院以外,规划新建传染病医院1座。

(6)社会福利设施

在滨湖分区和半汤温泉度假区设置2处社会福利中心(包括市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敬老院等设施),分别占地约2-3公顷。

(7)殡葬设施

规划保留现状位于居巢区岠嶂山南麓的墓地,继续建设完成夏阁镇域内在建墓地。

规划在夏阁镇新墓地附近选址建设新火葬厂备用地1处,取消现状火葬厂。

(五)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主干道与对外交通干道主要有“三横两纵八联”,架构“三环八放射”的结构性道路体系:

①三横:巢滨路(规划)—半汤路、龟山路、健康路—(亚父路)—长江东路;

②两纵:巢湖路—南山路(规划)、汤山路—半汤路(与横线在政务区重合)—东塘路—向阳路;

③八联:巢中路(规划)、巢湖南路、湖光路南段、银屏路北段、金湖大道、北外环路(跨越合巢芜高速段)、金山路东段(规划)、花林路(规划)。

④三环

内环:银屏路—裕溪路—龟山路;

中环:湖光路—亚父路—金山路—北环路;

外环:柘皋河西路—巢湖大桥—南外环—东外环—S105新线。

⑤放射:合巢旅游快速通道、巢滨路、、柘皋河西路等八条对外联系道路。

(2)客运站规划

除巢湖客运总站和巢湖客运南站,分别在规划巢湖东站(高铁站)、规划巢湖西站(城际铁路站)和合巢旅游快速通道的滨湖分区段建设长途客运东站、长途客运西站和旅游专用客运站。

(3)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

在现状合巢芜高速公路与规划北沿江高速的交叉口西侧增设巢湖城市出入口;预留合巢芜高速公路的夏阁镇出入口;在林头镇增加城市东向的高速公路出入口。现状合巢芜高速公路的半汤出入口暂予保留,条件成熟情况下可予取消。

(4)铁路规划

①推进高铁站的规划建设;

②适时推动合巢芜城际铁路和宁巢城际线建设以及巢湖西站(城铁站)的规划选址与建设。

③适时推动淮南铁路城区段专用线改造以及货运站场调整至林头镇。

(5)港口规划

巢湖港为综合性港口,根据水运需求可适当向南扩建巢湖港区;取消现状散货码头。改造升级中庙旅游码头、巢湖望城码头、散兵镇码头等。新建滨湖新区旅游码头、西坝口旅游码头、蛇山旅游码头、姥山登岛旅游专用码头等。

(六)城市住区组织与住房建设发展规划

规划中心分区核定居住人口规模55-60万人,划分为核心居住片区、环城河西居住片区、北部居住片区、东南居住片区和南岸居住片区5个居住片区;规划半汤分区核定居住人口规模13-15万人,规划设置半汤居住片区1个居住片区;

规划滨湖分区核定居住人口规模22-25万人,划分北岸居住片区和滨湖居住片区2个居住片区。

规划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及以上。积极推进经济适应房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合理控制经济适用房的面积标准。适度发展高档商品房,严格控制容积率小于1.1的居住地块开发。

(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至规划期末(2030年),人均城市绿化用地为12平方米/人,人均城市公共绿地为7.0平方米/人。规划市级城市公园8处,即卧牛山公园、环城河公园、河南塘公园、湖滨公园、半汤水景公园、放王岗山林公园、裕溪河公园、滨巢公园。规划市级郊野公园6处(不纳入规划建设用地平衡),柘皋河公园、鼓山公园、旗山公园、南山烈士陵园、龟山公园、汤山-花山公园。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巴中市公共交通规划

《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战略之重:巴中市位于中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作为“成西渝城市群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北上东进出川的核心门户、川东北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成渝- 关天经济区的交通 连接桥梁”,巴中 需要高度重视公交 优先发展,明确秦 巴山区示范作用。 转型之际: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大转型给巴中市中心城区的公交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单一模式的常规地面公交已无法适应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需求。经开区和恩阳区的开发建设,迫切需要快速化、集约化的出行方式促进以公交导向的紧凑型开发,多模式与精细化之路将是巴中公交发展的大势所趋。 矛盾之制:受制于狭长带状的城市空间结构,巴中老城区路网扩容能力有限,对外大通道不在、运输方式单一、道路网等级低、建设资金缺乏等造成交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

盾越来越突出。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之间的博弈必将在客流、 路权等资源 竞争上愈演 愈烈,这要求 巴中加快确 立公共交通 体系在综合 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健康城市交通结构的形成以制约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发展,防止拥堵蔓延化和常态化发展。 品质之诉:巴中处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带和成都、重庆、西安的旅游“金三角”枢纽位置,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巴中市中心城区的总体发展目标为:“以发展资源深加工、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为主,具有巴文化、红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其中恩阳区定位为宜居新城,经开区定位为宜居宜业新城。为落实巴中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愿景,需强化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城市公交体系。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 公示简本

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2014-2020)公示简本 1.规划编制目的 为推进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佛山高新区进入创新突破的发展新阶段,统筹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自主创新发展;统筹、整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现有资源,实现高新区一区五园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佛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以及佛山市上层次规划制定。 规划范围协调范围三水园南海园禅城园高明园顺德园2.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以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五个园区经国家审核公 告的四至范围为准,五个园区具体为南海园、三水园、禅城园、顺德 园、高明园。南海园规划范围面积753.79公顷。三水园规划范围面积 431公顷。禅城园规划范围面积1200公顷。顺德园规划范围850公顷。 高明园规划范围面积1339公顷。 (2)规划协调范围 为促进工业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实现产城融合,划定规 划协调范围。 南海园规划协调范围为南海中部片区,总面积约403.36平方公里; 三水园区,规划协调范围总面积约100.98平方公里;禅城园规划协调 范围扩展至南庄绿岛湖片区及张槎街道工业园区、吉利工业园区,总 面积约49.5平方公里;顺德园规划协调范围扩展至西部生态新区范围 以及五沙、容桂片区,总面积约109.13平方公里;高明园规划协调范 围拓展至荷城街道北部以及杨和工业区、明城工业区等范围,总面积 约100.75平方公里。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20年。3.规划目标与策略: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五园)总体发展目标是:国家 一流科技产业园。 产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光电产业战略崛起,加快促进汽车及 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高端发展,全力推动新材料、 环保、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力促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提 升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共进,重点发展8大产业30个细分领域,构 建佛山高新区“830”产业体系。 总体发展策略: 策略1 核心引领,打造协同创新体系 策略2 强化先进制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策略3 产城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服务与公共环境品质 规划范围示意图周边协调发展分析图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部门】延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8.29 【实施日期】2012.08.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发挥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发展要素快速集聚,经济社会效益全面提升,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我市改革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发展的承载区、效能建设的示范区,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1.开发区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姚店工业园区为开发区主体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为开发区两翼区。安塞工业园、甘泉工业园实行双重管理,日常建设管理由所在地县政府负责,重大事项报开发区管委会审定。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2.开发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部分行政执法权和社

会事务管理权。按照开发区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将宝塔区姚店镇和李渠镇所辖部分区域交由开发区托管,以后根据开发区建设发展需要逐步调整变更管理范围。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维持现有隶属关系不变。 3.国土、税务等部门要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在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业务培训、指导由派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目标考核由开发区负责。派出机构主要负责人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4.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在开发区设立相应分局,授予市一级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统一考核管理,其领导成员的任免须征得开发区同意。 5.成立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全面负责开发区城市管理、国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政执法。 二、创新建设管理机制 6.授予开发区市一级项目管理权限,由开发区经济发展局负责辖区内项目审批和管理。需省级审批、备案的项目,由市发改委转报省发改委审批、备案。 7.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编制并报市政府审批,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管理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8.开发区建设项目的选址、审批、管理由开发区负责,相关证书由市住建局、规划局委托开发区规划建设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巴中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国家相关技术管理规定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巴中市城市规划区的土地使用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通江、南江、平昌县城所在地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定。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规划应符合已颁布的相关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和适建范围 第五条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确定。 第六条建设用地的性质和适建范围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本规定附表一《各类用地建设内容适建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凡表一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由市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第七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 2 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地区,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之后实施。 第八条新区土地出让原则上应整地块出让,特殊情况下可分块出让,但单块面积不得小于 2 万平方米。多层民用建筑建设用地小于2000 平方米,高层住宅用地小于3000 平方米,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用地小于3500 平方米的不得单独建设。但因特殊情况或特殊地段且确定不影响城市规划的,规划部门可准予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成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它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及地块控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项目的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因特殊情况按附表二《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控制指标表》的规定,由城市规划部门核定,但必须按法定程序报批。 第十条对拆迁量较大、情况较复杂或建设用地、建设位置特别重要的建设项目,可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筑方案设计,其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由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设计确定。 第十一条对未列入表二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托幼等设施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相关法规、规范执行。 第十二条建设用地内有不同性质建筑的,应分类划定建筑用地范围,分别计算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属商办或商住综合楼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指标执行,建筑容积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核算合成。商业面积或办公面积达不到建筑面积10% ,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09修订版) 佛山市城乡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 城市用地 (3) 4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 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 公共设施 (21) 7 道路交通 (26) 8 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0) 9 景观与环境 (36) 10 特定区域 (38) 11 附则 (39) 附录一:用词说明 (40) 附录二:名词解释 (41) 附录三:计算规则 (43)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49)

1 总则 1.1 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 施,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 术规范为依据,参照省内其它城市同类规定,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 在佛山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 和集镇,经批准可暂按国家、广东省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 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定的要求。

2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广 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5~20年;近期建 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 “2+5组团”可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 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计划。城市新区、旧 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 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年) 《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已于2013年1月21日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 该规划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指导,按照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及秦巴山片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与全省同步实施全面小康”发展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巴中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川陕渝经济圈,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在产业转移、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互补衔接及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对接融合。充分发挥巴中作为“成渝西”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战略后援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把巴中打造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森林公园城市”。 市域部分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改善社会民生为动力,以打造生态、红色旅游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规划到2015年,市域人口41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64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0%;到2020年,市域人口416万,市域城镇人口208万,城镇化水平达50%。

城镇空间结构 以“全域巴中”的规划建设理念,通过城乡规划全覆盖,确定各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合理安排产业发展、居民点、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和中心城区建设等空间布局,大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形态,规划“一主(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空间结构。“一主”指巴中市中心城区,“三副”指平昌县城、通江县城、南江县城,“五廊”指巴广、巴南、巴达、巴汉、巴万五条对外交通廊道。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和城镇职能结构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建设一座大城市和三座中等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聚集力强、带动力大的特色镇和中心村,形成紧密衔接、布局优化、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职能结构。规划巴中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市—县城—镇(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市域内城镇职能结构为:综合型、工贸 型、旅游型、交通型、农贸型五种。

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总体规划

2005-2020海南东方市滨海北片区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1.项目概况 1.1.规划背景 (3) 1.2.规划范围与用地规模3? 1.3.规划依据 (3) 1.4.规划目标3? 1.5.规划原则 (3) 2.现状分析 2.1.区位分析.................................................. 4 2.2.气候条件 (4) 2.3.地震烈度 (4) 2.4.土地利用................................................... 4 2.5.规划用地特征分析 (5) 2.6.地形分析 (5) 2.7.水文?5 2.8.现状道路系统 (5) 2.9.用地权属5? 3.规划布局 3.1.规划理念6? 3.2.对控规的主要调整............................................ 6 3.3.空间布局结构?6 3.4.总体布局 (7) 3.5.道路系统规划8? 3.6.步行系统规划 (8) 3.7.绿地系统规划9? 3.8.空间景观规划9? 3.9.公共设施规划10? 3.10.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10 3.11.建筑风格................................................. 13 4.工程规划 4.1.道路定线与竖向规划 (15) 4.2.给水工程规划?15 4.3.排水工程规划 (16) 4.4.电力工程规划 (17) 4.5.电信工程规划19? 4.6.燃气工程规划 (19) 4.7.综合防灾规划2?1 5.分期规划与投资估算

新佛山城市规划(2020)

佛山城市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2002年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新编制《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第2条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佛山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 7、国家、广东省、佛山市的相关规划文件 第3条城市规划区与中心城区 1、本次规划的城市规划区为佛山市行政辖区的范围,面积3848.49平方公里。 2、规划中心城区为“2+5组团”所包括的街道办或镇的行政辖区范围,面积1913平方 公里,约占全市域面积的49.7%。“2+5组团”是指:中心组团、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盐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1年以后。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使佛山市由“快速城市化”向“健康城市化”的方式转变,由注重“数量的增长”到关注“质量的提升”。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佛山发展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市域内 不同类型地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佛山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城市间的关系,在区域协调中准确把握佛山自身的定位;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按照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规划好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划定并严格控制区域绿地,加强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综合、有效利用,降低工业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合理布局,在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鼓励民营企业的成长。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城市发展目标 1、第一阶段,到2010年左右,全面协同地推进佛山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工作,在 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下调整体制结构,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加强区域协作,构建广佛都市区的基本构架。 2、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 优美、城乡协调、体制完善、社会文明的小康社会;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一起,确立具有独自特色的国际大都市区的地位。 第7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 1、以区域协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遵循区域化与市场化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与合 理制定城市的发展路径、功能定位与发展选择,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应充分考虑对于跨界地区的影响。 2、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 3、注重区域内各城市与地区间在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协调。 第8条社会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推进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稳定劳动力的供给,引导流动人口逐步本地化,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储备。 2、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建立与就业岗位相关的土地供应机制,加大职业培训与教育的投 入,增强劳动力的可就业能力,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 3、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全面改善村镇地区在社会基础服务 设施方面的配套建设。各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设施应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在全市逐步建立起“市-区-街办(镇)-村” 多级与多层次的社会服务设施体系。 4、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镇改街、村改居”和城市新建小区的“社区建设”,增强市民 的地方认同感。 5、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佛山”。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64530.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64530.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64530.html,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364530.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vip专享]021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设计说明

中强·东方巴黎城A、B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体设计篇 一、设计依据: 1.规划设计条件 (1)本工程规划勘测设计红线图; (2)本工程征地放样资料; (3)本工程土地使用条件; 2.有关地方法规规定 (1)《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0版)》; 3.规划设计技术标准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建筑设计技术标准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住宅智能化参照图标》(GB/T50314-2000);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8 5.其他设计依据 (1)《居住区规划资料集》; (2)《建筑设计资料集》; 二、项目概况: (1)城市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东部。古名棠邑,西汉始称建阳,南朝设置新昌郡,唐朝划出清流县东部建立永阳县,南唐改称来安县。是新滁城副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皖江城市带东向桥头堡,先后荣获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最佳首选城市等称号,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先进县、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绿色能源产业百强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 来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地处长江北岸,与南京市隔江而望,环邻江苏省南京市、淮安市和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及明光市。县城新安镇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京沪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宁洛高速公路滁州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隔河相邻。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来安历史文化悠久,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始置建阳县,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定名来安县。来安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来安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岛”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异的白鹭岛、孔雀寺、林桥生态园、景华生态园、龙源风电场、皖东烈士陵园等景点,对外开放。尊胜禅院至今保存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写的碑刻 (2)用地概况: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市中心,地块最南端为文昌路,最东边靠香樟路,北邻北外环路,西侧临近公园路,一条建阳路将地块分为A地块和B地块。地势相对平整,无复杂地貌,南北平均长约330米,东西平均宽约1000米,A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05701平方米,B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4891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254614平方米。其中A1、B1、B2地块均为高层居住区,配置住宅底商,幼儿园、开关站,A2为自然生态绿化公园,农贸市场设置在A3地块,综合 楼设置在B1地块。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年修订版)精编版

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5年修订版)

目录 1总则 (1)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 3城乡用地 (3) 4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15) 5建筑间距、退让与高度 (16) 6公共设施 (22) 7道路交通 (27) 8市政设施及其它公用设施 (33) 9景观与环境 (44) 10特定区域 (46) 11附则 (47) 附录一:用词说明 (48) 附录二:名词解释 (49) 附录三:计算规则 (51) 附录四:建筑间距和离界距离图示 (61) 附录五:佛山市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66)

1总则 1.1为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严格城市规划管理,实现城市规划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 化,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控 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结合佛山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3在佛山市“1+2+5”组团的城区及其他镇中心区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 作,应按本规定执行,其他区域参照执行。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村庄和集镇,可按国家、广东省及佛山市有关村镇的相关规定执行。 1.4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广东省现行法律、法规、规范和佛山市有关规 定的要求。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1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规划内容和深度按《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广东省“三规合一” 工作指南》等规定执行。规划编制应采用佛山市统一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图2.1 佛山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的编制 2.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可根据需要先组织编制城市概念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 为15~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3~5年。依据近期建设规划,可编制年度的规 划实施方案,作为城市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的依据。 2.3佛山中心城区以外的区域,应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组团分区规划, 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强度分区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等做出进 一步的安排。 详细规划的编制 2.4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制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 制计划。城市新区、旧城改造区、特定区域、近期建设区以及备用土地、拟出让土 地等城市建设重要控制区域,应当优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城市重点地区在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前应先开展相关规划研究。 2.5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各项控制要求和规划条件为依据进行 编制。各级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重要交通枢 纽用地、城镇主要出入口、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其他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延安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延安市城市化影响因素浅析及对策研究 王东芳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本文描述了延安城市化的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位优势、资 源、人才、“十一五”的建设对该区域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地形条件、周围城市群、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作用,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了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不仅对于加快延安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字: 城市化延安市影响因素对策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Yan'an City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Dongfang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haanxi Baoji 72101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Yan’an,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advantages, resources and talent, "Eleventh Five-Year" buil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area and terrain conditions, the surrounding urban agglomeration, infrastructure , the restraining effect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regional actual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Ya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Guiding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speeding up the Yan'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摘要: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城市景观轴:城市的主要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商务博览、民俗表演、市民活动,都集中在这条轴线上。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市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市特色,利用“三河六岸”,形成十字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永久性生态绿地。城市开敞空间的创造:包括城市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绿色空间和水空间。城市视线走廊的控制:通过对建筑高度的控制,在城郊公园—城市景观至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全市辖城东、城中、城北、城西四区,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湟源三县,总面积7665.2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2000年市域总人口202万人,市区户籍人口71.17万人,总人口共95.8万。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市区平均海拔2100米,气压低,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70%。 西宁市既是进出高原和省内联系的必经之地,又处于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境内多发生暴雨,历时短、强度大。暴雨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水土流失严重。市区紧邻的南北山地区多次发生崩滑、泥石流灾害。山岳挟持盆地的特殊的地形塑造了“错位十字”的特殊城市结构。 通过对青海省的区域特征、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总规”明确了西宁市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模式。通过对主要经济活动流向的研究,确定城市主要发展方向和格局。 为进行全面、准确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总规”分析整个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在立足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 特殊的地形条件使西宁在冬季的静风频率高达64%(1998年)。大气污染问题是西宁市改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规”立足于区域发展的视角,与相关专业部门多次沟通,提出“建设西宁到张掖铁路,形成西宁市第二条外出铁路通道”的设想,并得到了有关领导的认可。这条第二通道不仅大大提升了西宁的区域地位,也起到了加强了青海省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欧亚大陆桥铁路通道功能的作用。 在本轮规划前,西宁市仅辖大通一县,出于明确区域城镇职能,提升西宁整体竞争力的考虑。“总规”建议将平安、互助作为西宁附属县整体考虑。 依据市域城镇分布特征,规划形成西宁市——总寨——鲁沙尔——甘河滩——多巴环状综合经济区。这种“大西宁”的结构有利于消除主城区“十”字结构的缺陷,加强城镇间的有机联系和良性互动,促进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