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书籍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着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着,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着,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着。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着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着《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

(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

三、《中药学》

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

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

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

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

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

四、《方剂学》

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

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

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

附:四小经典

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

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

3、清·汪昂《汤头歌诀》

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贰、四大经典

一、黄帝内经类:

1《内经知要》

明·李中梓《内经知要》

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

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

3、现代·郭霭春《》《》

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4、马莳(明)《灵枢经注证发微》

5、《黄帝内经太素》?唐?·杨上素

5、明·张景岳《类经》

二、伤寒类

1、现代·刘渡舟《伤寒论》讲稿、现代·刘渡舟《伤寒挈要》

2、现代·胡希恕《伤寒论》、《金匮要略》讲稿,《经方传真》

3、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4、清·尤在径《伤寒贯珠集》

5、现代·黄煌《张仲景五十味药证》

6、现代·黄煌着《中医十大类方》

7、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8、民国·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三、金匮要略

1、胡希恕《金匮要略》讲稿

2、清·尤在径《金匮要略心典》

四、温病类

1、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2、李保顺《温病条辨集注与新论》

3、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4、民国·俞根初原着《三订通俗伤寒论》

五、神农本草经

1、清·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2、药征(日·吉益东洞)

3、药征续编(日·村井钝)

六、难经

民国·张山雷《难经汇注筏正》

叁、针灸类

1、现代·周檐声《金针梅花诗抄》

1、明·杨继洲《针灸大成》

2、晋·皇普谧《针灸甲乙经》

肆、内、外、妇、儿、五官

清·《医宗金鉴》

一、中医内科

1、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何绍奇)

2、实用中医内科学(方药中)

二、中医外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徐灵胎点评本)

三、中医妇科

1、《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

2、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黄绳武点评本)

3、清.萧埙《女科经纶》

四、儿科

《医宗金鉴·妇科儿法要诀》

明·万密斎《万氏家传幼科发挥》

五、五官科

《干祖望中医五官科经验集》

伍、医案

1、民国·张山雷《古今医案平议》

2、民国·丁甘仁《丁甘仁医案》

3、清·《王孟英医案》

4、现代·陈克正《叶天士诊治大全——叶天士医案研究》

陆、综合类

1、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2、清·吴谦《医宗金鉴》

3、现代·《岳美中全集》

4、现代·《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

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

6、(清)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现代·唐步祺阐释)

7、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柒、丛书类

1、现代·单书健《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2、民国·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

3、现代·《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4、《现代着名老中医名着重刊丛书》

捌、岭南医家

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何炎燊》

2、《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邓铁涛》附录:一、资料的获取

1、新浪共享资料

2、百度文库

3、当当网

4、淘宝网

5、京东商城

二、阅读软件

开卷有益(手机,支持txt格式)

CNKI阅读

维普阅读

超星

中医真正入门之书推荐

中医真正入门之书推荐 这个帖子我曾经在天医论坛去发表过,因为我发现现在普遍存在想学中医的朋友无门而入的感觉,也常碰到要找我辩论中医是伪科学的朋友,我常向他们推荐下面的书籍,告诉他们看完再来批判,不然根本没资格批判,哈哈,也是人间一大快哉。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 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 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 再会,朋友,熬夜写出上述文字我心甘情愿,愿有更多的人能入中医之大门,修炼永无止境...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定稿)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最新广中医大学考研参考书目汇编

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考研参考书目 内容介绍>> 一、综合科目部分 661中药综合:含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 《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雷载权主编 《中药鉴定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李家实主编 《中药药剂学》国家中医药出版社,新世纪版,张兆旺 《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肖崇厚主编 662药学综合:含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 《药理学》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药物化学》王玮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化学》郑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药剂学》崔福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77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六版),吴敦序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第七版),孙广仁主编 772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段振离主编 773管理学综合:含公共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新编卫生经济学 《公共管理学》苏保中、张正河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管理学》谭力文、徐珊、李燕萍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管理心理学》陶克涛、刘建平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月 《新编卫生经济学》邱鸿钟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 77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中山大学哲学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75管理思想史:《管理思想的演变》,[美]丹尼尔A雷恩著赵睿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6马克思主义理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黄楠森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编,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专业基础课部分 881社会医学:《社会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顾杏元主编。 882科学技术发展史:远德玉、了云龙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版。 88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郑永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郑永廷主编,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三、复试科目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内经:《内经讲义》王洪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8月第二版 中医各家学说:鲁兆麟、陈大舜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 古汉语:《古代汉语》(修订本),王力主编 中国医学史:甄志亚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生物化学:王继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周梦圣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组织学与胚胎学:牛建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入门书籍

中医入门书籍 从个人感受来说,前人学医基本上是从《皇帝内经》《难经》《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来学起的,这四部书也补称为古典中医的四部经典。但是现代人学中医我认为并不需要非得遵从古人学医的这个道路去起,如果从这条路走无疑会有一个很好的中医基础,但是由于这些古典中医专着对于现代人啃起来的确是很难,因为书中的许多内容现在人有时很难再见的到了,当时可能是非常流行的东西,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原来一些当时很重要的病,现在就变了非常的一般或是少见了,而且中医学也往前发展的很快。那么,后果的一些名人也写了一些近代的名医,不但非常的实用,而且也很接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大家读起来就不像古书那样费解难懂,而且这个名医也写了许多中医入门级的书籍,这样的书籍现代人读起来就容易懂的多了,等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后如果有兴趣再去读古人的医着就好懂的多了,那时你可以借助于你学到的知识,再深入学习了解古人的智慧就会事半功倍。 我推荐给你几本中医入门书籍,仅供你参考: 《中医入门》本书由书名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写给入门人读的书籍,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把你领入学习中医之门。 《中医基础》中基是为了给初学中医的人打基础的书籍,本教材是中医药大学的基础教材,也推荐给你,因为里面有一些诊断学的基本功在里面,所以还是很值得的一学的。 《用药心得十讲》这是一本专门讲用药基础的书,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籍。 《方剂心得十讲》这是一本专门讲方剂组成的基础专着,主要是讲的方剂学的内容,是从中药配伍关系讲的,当然你也可以学一学中医药大学的《方剂学》这本书。 以上这四、五本书如果你能掌握了书中的内容,就可以入中医之门了,当然即使是专业学中医的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医学并不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就可以做医生了,要知道“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要做到学以致用,用于临床实践还尚须时日,要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把掌握的知识与临床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才是一个中医大夫。

中医书籍推荐

一、黄煌教授推荐的书: 1、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费伯雄) 2、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 3、医醇誊义 4、皇汉医书(汤本求真) 5、余听鸿医案 6、郑钦安医书阐释 7、伤寒心悟 8、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医研究院) 9、吴佩衡医案 10、医学衷中参西录研究(顾维超) 11、张锡纯临床经验方 12、中药研究录(张锡纯) 13、汉方医疗入门(附类聚方:吉益东洞着)(日本医师会) 14、新增伤寒集注(舒驰远) 15、伤寒论条文及各类辨析 16、验方奇药保健录(上,中,下共9册)(陈渡人) 17、张仲景对药的临床应用(王玉芝编) 18、张仲景药法研究(上,下)(王占玺) 19、仲景辨证治疗学 20、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严育斌编着) 21、经方应用与研究(姜春华) 22、经方要义(石国璧等编) 23、经方中药研究集成 24、实用经方集成(李培生等着) 25、中医临床妇科学(夏桂成) 26、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 27、临证实用伤寒学(熊寥生) 28、伤寒新义(祝味菊) 29、名老中医之路(周凤梧) 30、药征(药征续编)合订本 31、岳美中论医集 32、赵锡武医疗经验(中医研究西苑医院) 33、仲景方在急难重病中的运用(上海中医文献馆) 34、伤寒名案选新注(熊寥笙) 35、舌鉴辨证(梁正瑜) 36、金匮要略归纳表(何任) 37、六十年行医经验谈(汤承祖) 38、中医治则研究(第二版)(姜春华) 39、中医传日史略(史世勤) 40、伤寒评注(谭次仲) 41、王仲奇医案(王任之等) 42、上海历代名医方剂集成(上,下)

43、杏轩医案并按 44、秦伯未医文集 45、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 46、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何任) 47、夏仲方专辑(陈玉英主编) 48、名医诊言录(孟景春等) 49、伤寒论手册 50、寿石轩医案 51、医述(上,下)(孙思邈) 52、虫类药的应用(朱良春) 53、泊庐医案(汪逢) 54、叶天士诊治大全 55、温病求真(上,下) 56、伤寒论方证研究 57、现代中医各家学说(张笑平) 58、伤寒论方运用法(张志明) 59、儿科名家徐小圃学士经验集(陆鸿元) 60、许淑微伤寒论三种 二、名中医张步桃给中特班的书单 1、素问今释任应秋启业 2、医学广笔记谬希雍旋风 3、临床指南医案叶天士昭人 4、儒门事亲张子和昭人 5、本经疏证邹澍昭人 6、世补斋医书陆九芝五洲(X) 7、潜斋医书王孟英五洲 8、徐灵胎医书五洲 9、陈修园72种医书文光书局 10、经方实验录姜佐景文光 11、类证治裁林佩琴旋风 12、名医类案魏玉璜旋风(X) 13、续名医类案江讙旋风(X) 14、丹溪心法 15、冷卢医话陆定圃 16、笔花医镜江涵敦文光 17、衷中参西录张锡纯旋风 18、张锡纯医案启业 19、东桓医书 20、伤寒来苏集 三、刘定明老师推荐书 1、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 本书为成氏注解伤寒论后,为进一步阐发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而作。共4卷

201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一)报考条件: 根据文件规定,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本次选拔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在校期间政治思想表现优秀,遵守校纪校规,文明礼貌,未受到任何处分。 2.学历要求:本科(或专科毕业两年),无重考,无重修记录,身心健康。 3.平时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学习成绩优秀和综合素质好。 4.以综合考试成绩为录取依据,首先按各专业实考人数划定分数资格线,再按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5.综合考试成绩将在录取前公示7天,录取过程中,如果有排名在录取名额内的考生自愿放弃,在名额外的学生按顺序递补。 (二)报考事项: 历年真题QQ在线咨询: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各相关学院成立工作小组,确定工作中的相关原则政策和办法研究重大事项;负责本学院考试工作的组织宣传事项和实施工作;完成报考成绩的统计及综合排名汇总材料并上报填表。 1.各学院要先完成报考专业的成绩进行排名,根据名单确定考生的具体范围。 2.符合上述条件的参加综合考试,根据报考专业并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审核。 3.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汇总名单后,将公示7天,期满后不再提示。 4.各相关专业按照考试科目的顺序依次进行。

5.考试成绩以书面通知形式发到学生本人。 (三)考试流程: 1.参加初试并获得复试资格的考生,应在复试前填写相关表格,按规定时间提供自身研究潜能的材料,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科研成果等。 2.报考考生的资格审查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查,对考生料进行审阅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统计填表。 3.我校采取笔试、口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以进一步安排加强进行考察学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各种应用能力等。具体比例由学校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安排。 (四)复习方略: 1.注重课本很多考生会安排各种各样的资料,其实关键要能保证你进行的系统性。因此整个阶段应该以教材为主,以精读的方式对教材重点章节相关要点,对课本有一个纲领性的认识。对课后题必须要掌握,很多知识点题都出自课后。加强相关科目关联性进行统筹考核安排。较为系统的了解都要以记忆为基础一定要做到对书的大体框架有全面的把握,把整个原理的前后概念贯穿起来。 2、在复习充分的情况下做完后对照答案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要根据专业课的真题都会出什么题型,总结其考察重点是什么是哪一章节。在熟悉这些之后呢,一定要必须的题目都整理出来行理解背诵。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通常前几年出现的题目会出现,根据政策方向考核对照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存量,正确的安排答题技巧针对有限的知识来最好地回答。专业课的难度绝不亚于英语,往往在侧重点上、宣传上策

中医学习推荐书

中医学习推荐书目 按:本书目是网友共同推荐汇集而成,难免存在较多的缺陷和偏颇之处。由于每个人的视野、角度和契机都不同,适合每个人的学习路径和书目并不一致,本书目仅供大家参考和交流所用,每个中医学习者还当善自思维,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次第。 一、根本经典: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 《难经》 这些经典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时时都要常读常琢磨。 二、源头活水: 中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学习和体认,是中医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中医来说尤其如此。如下传统文化经典是需要重点涉猎的: 《易经》《易传》 《老子》 其他诸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等等,揽观杂学,多多益善。 三、后世著作: 理论综述类: 黄元御《四圣心源》(论阴阳一气之流行颇妙) 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论阴阳二象之对待甚精) 唐容川《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内经类: 注家:王冰,张志聪,高士宗等;校释:郭霭春;《灵枢经校释》(人卫版) 节选本:《内经知要》 伤寒金匮类: 曹颖甫《伤寒发微》《金匮发微》 刘渡舟《伤寒掣要》《伤寒临证指要》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成无几《注解伤寒论》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 唐容川《伤寒论浅注补正》 喻嘉言《尚论篇》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本草类: 黄元御《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张志聪、陈修园、叶天士《本经三家注》 唐容川《本草问答》 张志聪《本草崇原》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浅注》 针灸类: 杨继州《针灸大成》 杨维杰《针灸宝典》、《针灸五输穴应用》、《针灸经纬》 周左宇系列著作 谢锡亮《谢锡亮灸法》、《针灸基本功》(入门) 周楣生《灸绳》 导引类: 李少波《真气运行法》 八段锦 医案类: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范中林《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 综合、诊断、其他类: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吴谦《医宗金鉴》 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黄氏所有著作皆需精读) 李士材《诊家正眼》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入门类: 陈修圆《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 李时珍《濒湖脉学》 钱乐天等《医学传心录》 刘力红《思考中医》 栾加芹《用易经开方》 周凤梧《名老中医之路》 补充: 关于版本,典籍白文本: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系列,质量不错。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中医必读书目

3、中医必读书目 《内经》——黄帝、岐伯 《难经》——扁鹊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千金方》——孙思邈 《神农本草经》——神农 《本草纲目》——李时珍 《景岳全书》——张景岳 《温病条辨》——吴鞠通 《相火论》——朱丹溪 《脾胃论》——李东垣 《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 医学有三条线路: 一条是《内经》演绎出的针灸一路 一条是《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结合演绎的中药一路 一条是西医一路 能贯通三路的哲理只有《内经》、《易经》,生命一切演化的道理也全在这两部经典上。 其余都是其引申、发挥,相于一定的范畴而得。 《内经》是中医源头,主要是言道——信息《易经》主要是言信息——现象 易医 所有各论如《伤寒论》、《温病条辨》、《相火论》都是《内经》的推演 我们师法这些论 现在借《易经》过来补上中医本来的缺憾,知道易医的关窍去推演观照于诸论,再以诸论的启发为辅佐去对付疾病。这是极大的渊源救应,必可复兴中医并且笼罩西医。 正如:佛学自佛灭度之后不久,只剩小乘佛教且衰微,龙树大士到龙宫取多部失传经典,并以中观之法重建大乘佛教,佛教重光。 诊治过程: 诊病治病 现象——————信息变化怎么改变信息————————获得现象信息规律枢机——信息 一个环节错误或者接不上,就不能成功

1、怎么通过耳目之所能感知,观察色脉等,或者借助于西医诊断手段,以深入获得最根 本的、关键的病变信息。这一环目前有严重缺失,往往抓不住真正的信息,而被纷杂的现象所干扰,只能获得粗浅信息甚至错误信息。 2、信息与规律这一环由于《内经》之道不通,缺失。 3、规律与信息枢机这一环由于不通经典之用且缺乏针灸、用药本领,几乎缺失。 4、信息变化导致现象变化这一环中医几乎忽略掉了,因为通常并不需要具体知道其推演 过程。而西医的研究几乎全在此。 这样的情势,偶尔在某一点能接通的就是智者良医了,其次偶尔能暗合、能碰上。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读书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辈。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数可憎。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 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一则,修德为先。

中医书籍推荐

中医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对于初学生很难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其实现在想想以前走过很多弯路,收获总就是零零总总,因此,我希望通过国学社,相互分享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并加以记录,为后来人也可以做个参考。希望大家能主动点,抽一点时间,也算就是给自己一个总结,梳理下读过感觉比较好的书籍。以下就是我的粗陋的分享,以作抛砖引玉。 1,倪海夏老师的视频与书籍(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入门方式,倪师深入浅出,适合初学,深入学习) 2,研读经典《内经素问篇》,《神龙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与素问篇抽出前几章,反复熟读,伤寒篇的条辨也最好读熟(可惜我现在没时间读了,后继来者希望您们熟读成诵)) 3,本草类,唐荣川的《本来问答》(对于药性有独特的见解)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本草篇(对于药性的把握很具有研究价值) 俆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肯地道,对本草经的注解挺不错的) 陈仕铎的《本草新编》(前半部分写的好些,侧重药性辩证五脏六腑) 汪昂的《本草备要》(读的不多,总体感觉还可以) 中医学院的教科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对于各家的论述整理的比较全面,方剂部分,就多背方歌可以我最近才知道的),理解方义。) 4,医案类,现代的

刘渡舟医案(经方大师,对于经方的研习很好) 倪海夏内部医案(对于理解倪师的思想比较好,直接的方式) 李可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极大的增强对中医的信心) 古代的 喻昌的《寓意草》(于对议病式的辩证很好,不过古文读起来多少有点枯燥) 孙曼之《朱丹溪医案评析》(写的挺不错的)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派的大师也不失为熟用经方大师,对于辩证处方很好) 各家专著,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传说用这教学弟子的,李东恒就就是她的弟子,对于药性的归经有独到见解) 李东恒的《脾胃论》(补土派的核心著作,对脾胃的论述价值很多,补中益气方,甘温补劳内伤写的很好) 唐荣川的《血症论》(对于血症各病的论述可堪经典)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子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写的挺好的)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会通派,高手中的高手,我很佩服她,对于经典的运用很强,还有对药性的把握很牛,) 中医学院的教材《内科学》,,《诊断学》,(都值得去翻翻,总结各家的思想,结合现代的知识构架挺好的。) 某某高人写的《火神派探讨》(对于火神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绍挺

有哪些关于中医的好书值得推荐

中基5版中诊7版中药7版方剂7版中内7版针灸7版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伤寒论神农本草经) 中药学 有哪些关于中医的好书值得推荐? 这个问题有意思,慢慢写。 首先,「内经」、「伤寒」、「金匮」、「难经」、「神农本草经」是必看的,而且意义重大,若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得越多功力越猛,谁背谁知道。 但有个顺序。个人经验。 先看「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夹杂其中,因为它非常有趣,几乎可以当睡前读物,读起来不怎么费劲。如果你有很多不能理解,那可以找一些注家的书来看;但对于细节的理解,不必太放在心上,大可大段背诵,之后在生活中去观察,观察身边的人和病,会有非常美好的体验。 这三本读完,可以开始看「内经」,「难经」作为参考,两本一同看。对于「内经」,有很多人只看中「素问」,却不怎么看「灵枢」,个人体会,「灵枢」中的很多章节可以帮助理解「素问」中的内容,且「灵枢」中对于针灸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之所以先读「伤寒」后读「内经」,是因为「伤寒」类似手册,非常直接地指导实践,容易保持读者的兴趣;再者,读书贵在有疑,「内经」论述的理论庞大繁杂,很多人读了之后觉得全是问题,无处下手解决,于是放弃,而「伤寒」更具体直接,有了问题,可以在「内经」中寻找答案,乐趣颇多。 以上的书籍,学习中医的诸位,大概都明白其重要性,也并非在下所要推荐,但由于非常重要,也是基础,所以还是提一下。中医书籍汗牛充栋,有很多经典都是围绕以上几本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应当从这几本读起,而且要反复读。 还有一点,在下以为非常重要。时代原因,吾辈易受某些风气影响,持「批判的

眼光」读书,对于经典更是如此。无论您学习哪家哪派,请先尽可能去做到“全面了解”,切忌一本书都没有读完,就开始批判,什么糟粕,什么不科学。治学,一要谦虚,二要求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都谈不上,如何发展。切记,否则必自误。 对于中医书,在下并不喜欢“不求甚解”式的读法,毕竟很多功力的体现,就在于细节;且中医经典大多历史久远,传承之中难免遗误,所以应当读一些小学方面的书籍,校勘诸家的书应当读,但医学毕竟不是语言学,又不可钻牛角尖,陷于考证训诂,心中要有数。以「内经」为例,校勘过的有林亿、俞樾、胡澍、顾观光、于鬯、冯承熙、张文虎等人,这之中除了林亿、顾观光、冯承熙等知医外,其他虽然校勘精彩,但都不是医生,对于经文的某些细节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偏差,所以读以上诸位的书时,心中应有如此概念。 现在有很多“白话解”的书籍,作者本身水平有限,所选底本中的某些错误根本识别不出,偏要勉强去解,奇奇怪怪;有些作者又只懂语文,不懂中医,解释就很难反应原文的本义。 对于无心看诸家校勘的有缘人,我推荐郭霭春老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先生早年求学于朴学大师章式之、史学大师卢慎之,后随名医赵镕轩研习医书,称得上“医”、“文”两通。先生的校释,引用明确细致,亦可作为了解校勘诸家的捷径。 说了校勘诸家,不得不提注释诸家。长话短说,「素问」推荐王冰的,这个也是流行最广的,他对治则问题,有深刻的分析,且补入了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灵枢」推荐马莳的,他是一个针灸医生,也是第一个注释「灵枢」的人。「素问」+「灵枢」,推荐张志聪的,应该讲是张志聪等的,因为他们是集体创作的“集注”。再推荐一本,若是觉得「内经」读起来压力太大(毕竟十四万字),可以先读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他将「内经」的内容进行了分类精选,可以当作读「内经」前的热身和预习。

Removed_中医学生必读的20本书23

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 很多学中医的人都在问如何学好中医,其实学中医没有什么诀窍,有句话最适合学中医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医智库集合中医科学院权威专家和千余名中医人士,经过精心筛选,向中医学生推荐20本中医必读古籍。掌握这20本书籍便能为学习中医的理论打好基础,同时更是打开中医之门的一把宝贵钥匙。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金匮要略》 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 网友评论: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 《医学三字经》 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以《内经》、仲景之书为根本,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由此入门习医,可以不入歧途。我以为,此书不仅初学必读,而且是诊家必备,时时研习,常有心得。以诗赞之:医学启蒙三字经,清源正本圣心明。升堂捷径修园指,理法得来可顺行。 网友评论:精简,初学者实用,推荐使用,医理写的很好。 《濒湖脉诀》

中医书籍推荐

中医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对于初学生很难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其实现在想想以前走过很多弯路,收获总是零零总总,因此,我希望通过国学社,相互分享读过比较好的书籍,并加以记录,为后来人也可以做个参考。希望大家能主动点,抽一点时间,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总结,梳理下读过感觉比较好的书籍。以下是我的粗陋的分享,以作抛砖引玉。 1,倪海夏老师的视频与书籍(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入门方式,倪师深入浅出,适合初学,深入学习) 2,研读经典《内经素问篇》,《神龙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对与素问篇抽出前几章,反复熟读,伤寒篇的条辨也最好读熟(可惜我现在没时间读了,后继来者希望你们熟读成诵)) 3,本草类,唐荣川的《本来问答》(对于药性有独特的见解)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本草篇(对于药性的把握很具有研究价值) 俆灵胎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肯地道,对本草经的注解挺不错的) 陈仕铎的《本草新编》(前半部分写的好些,侧重药性辩证五脏六腑) 汪昂的《本草备要》(读的不多,总体感觉还可以) 中医学院的教科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对于各家的论述整理的比较全面,方剂部分,就多背方歌可以我最近才知道的),理解方义。)4,医案类,现代的 刘渡舟医案(经方大师,对于经方的研习很好)

倪海夏内部医案(对于理解倪师的思想比较好,直接的方式) 李可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极大的增强对中医的信心) 古代的 喻昌的《寓意草》(于对议病式的辩证很好,不过古文读起来多少有点枯燥) 孙曼之《朱丹溪医案评析》(写的挺不错的)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温病派的大师也不失为熟用经方大师,对于辩证处方很好) 各家专著,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传说用这教学弟子的,李东恒就是他的弟子,对于药性的归经有独到见解) 李东恒的《脾胃论》(补土派的核心著作,对脾胃的论述价值很多,补中益气方,甘温补劳内伤写的很好) 唐荣川的《血症论》(对于血症各病的论述可堪经典)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方子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写的挺好的) 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会通派,高手中的高手,我很佩服他,对于经典的运用很强,还有对药性的把握很牛,) 中医学院的教材《内科学》,,《诊断学》,(都值得去翻翻,总结各家的思想,结合现代的知识构架挺好的。) 某某高人写的《火神派探讨》(对于火神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绍挺不错)

医书推荐下载

《(鱼孚)溪陆氏医述》《(鱼孚)溪外治方选》《痎疟论疏》《爱庐医案》《敖氏伤寒金镜录》 《八十一难经图解》《白喉全生集》《白喉条辨》《白喉治法忌表抉微》《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百科百效全书》《保赤存真》《保赤汇编》 《保赤全书》《保赤新书》《保赤要言》《保婴撮要》《保婴金镜录》 《保婴易知录》《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抱朴子》《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备急灸法》 《备急千金要方》《本草备要》《本草便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本草崇原集说》《本草从新》《本草发挥》《本草发明》《本草分经》《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必读》《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本草汇》 《本草汇言》《本草汇纂》《本草集要》《本草经集注》《本草经解要》《本草经疏》《本草经疏辑要》《本草类方》《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求真》《本草权度》《本草三家合注》《本草诗笺》《本草实录》《本草拾遗》《本草述》《本草述钩元》《本草思辨录》《本草通玄》 《本草图经》《本草万方针线》《本草问答》《本草选》《本草衍义》 《本草医方合编》《本草饮食谱》《本草用法研究》《本草原始》《本草韵语》 《本草征要》《本草正义》《本经便读》《本经逢原》《本经疏证》 《本事方释义》《本事方续集》《笔花医镜》《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

鹊心书》 《扁鹊偃侧针灸图》《便易经验集》《辨脉平脉章句》《辨舌指南》《辨疫琐言》 《辨证良方》《辨证录》《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纲要》《濒湖脉学》 《病机汇论》《病机沙篆》《病理概论及各论》《病症辨异》《博爱心鉴》《博济方》《博物知本》《补注难经》《补注神农本草》《补注洗冤录集证》《不谢方》《不知医必要》《采艾编翼》《参同契》《苍生司命》 《藏府标本药式》《藏象学说的理论与运用》《曹沧州医案》《草木图会》《草药手册》 《察病指南》《察舌辨症新法》《产宝》《产宝百问》《产科四种》 《产科心法》《产育保庆集》《产孕集》《长沙方歌括》《长沙药解》 《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常用中草药手册》《常用中草药图谱》《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陈莲舫医案秘抄》 《陈氏小儿病源痘疹方论》《成方便读》《成方切用》《程氏易简方论》《程杏轩医案》 《程原仲医案》《赤水玄珠》《崇实堂医案》《褚氏遗书》《传信方》 《传信适用方》《传忠录》《疮疡经验全书》《春温三字诀》《蠢子医》《慈航集》《慈济方》《慈幼新书》《此事难知》《刺疔捷法》 《刺灸心法要诀》《丛桂草堂医案》《存存斋医话稿》《存真图》《达生篇》《大观本草》《大生要旨》《丹台玉案》《丹溪脉诀指掌》《丹溪先生医书纂要》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丹溪心法治要》《澹寮集验方》《党参新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书目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将民国之前的中医名著几乎全部囊括其中,除少数著作外,大多为繁体竖排,封面设计素雅,采用锁线装适合长期保存,校勘严谨,实为中医古籍的最佳版本。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这套丛书的校勘者大多是中医学院成立前打下的中医底子,其功底绝非现在一般的所谓“教授”所能比,现在很多都已经作古,这套书也就成为了绝唱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5年--05年)发布书目: 1、仙传外科集验方、秘传外科方 2、难经校注 3、医学读书记 4、金匮要略语译 5、世医得效方 6、圣济经 7、研经言 8、针灸易学 9、血证论 10、金匮玉函经二注 11、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12、外科精义 13、伤寒总病论 14、问斋医案 15、外科证治全生 16、辨证录 17、幼幼集成 18、理虚元鉴、虚损启微 19、本草蒙筌 20、类证治裁 21、医学指归 22、医灯续焰 23、妇科辑要:胎产心法 24、形色外诊简摩 25、疡科会粹

26、医学纲目 27、针灸大全 28、松峰说疫 29、外科证治全书 30、幼幼新书 31、王旭高临证医案 32、疡医大全 33、金镜内台方议 38、伤寒瘟疫条辨 34、刘涓子遗方 35、名医别录:辑校本 36、千金宝要;孙真人海上方 37、赤水玄珠全集 38、医方考:附《脉语》 39、吴鞠通医案 40、妇人大全良方 41、简明医彀 42、备急千金要方校释 43、难经语译 44、难经本义 45、温疫论 46、良方集腋 47、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48、伤寒论校注 49、伤寒六书 50、厘正按摩要术 51、明医杂著 52、本草从新 53、子和医集 54、杨氏家藏方 55、活人书 56、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57、伤寒论语译 58、病机汇论 59、本草崇原集说 60、经穴解 61、本草衍义 62、诸病源侯论校注

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

自学中医入门资料推荐(肿瘤篇) 下面推荐的都是肿瘤方面的资料,均是PDF版的电子书。 16. 《实用中医肿瘤手册》,刘嘉湘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这是上海中医肿瘤界名医刘嘉湘主编的一本入门书。书中认为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有扶正培本法(即俗话说的“补”法)、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化痰软坚法、理气降逆法等,并分别有对应的药物,例如蛇舌草和半枝莲是清热解毒的,海藻、昆布和瓜蒌是化痰的,莪术、赤芍是活血化瘀的,等等。了解了这些基本知识后,我们看到一个药方,就可以判断它大致用了什么方法,试图起到什么作用。需注意的是,恶性肿瘤大多表现为痰、瘀、毒等多种病机交织,因而在治疗上也往往需要化痰、活血、攻毒等多管齐下。然而,现实中很多中医,尤其是正规医院的中医开的药方往往比较单一,起不到多少效果。当然,中药无效不只是治法单一的问题,还常与用药不够准、不够猛有关。例如张仁济老先生治疗癌症有时只用十来味药,且大多是清热解毒的,但由于用药准、剂量大,因此效果照样很好。 不过在本书中,肿瘤治法的介绍只占很小一部分,各种常见

恶性肿瘤的辩证施治才是重点,包括各种证型的具体药方。患者不必面面俱到地了解,只需把自己所患癌症的治疗部分看一下即可。需提醒的是,如果你按书上的药方去治,会发现大部分方子都不管用。这是正常的现象,目前正规医院中医的水平和本书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之所以推荐此书,目的在于让你对肿瘤的中医治疗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不是从中找方治病。 17. 《中医治癌秘诀》,凌耀星主编,文汇出版社,1995 本书收录了上海名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些成功医案,每则医案都附有较为详细的解说,对初学者较为适宜。需注意的是,书后所附的《防癌抗癌食物》写得太差,千万别把它作为饮食指南。 18. 《肿瘤良方大全》,张民庆主编,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 介绍治癌方剂的书很多(前面《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一书中也有),本书是其中较好的一本。别的不说,至少书中的错误比近年出的书少很多。 19. 《孙秉严治疗肿瘤临床经验》,科学出版社,1992 孙秉严先生(1922-2005)估计是近几十年来用中药治愈癌症病人最多的中医高手。卫生部门曾组织人员对他治愈的

中医必读的名著_励志书籍

中医必读的名著 中医必读的名著《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1 / 10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 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但由于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 网友评论:其成书较早,文字古奥,语句艰深,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跟着老师听了一遍,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 《金匮要略》 2 / 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