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 政治资料

研究生 政治资料

研究生 政治资料
研究生 政治资料

第一章

简答题:(p3)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二章(p4)

辨析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思考题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第三章(p4-6)

一、思考题:

1.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人的生命就像牛或昆虫的生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生殖,别的动物也是如此,生命没有任何最终的目的。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来分析和反驳这种观点?

3.如何理解“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请举例说明对下段话的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第四章(p6-7)

一、概念题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二、思考题

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案例题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请用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来解释。

第五章

简答题:(p7-8)

1、什么是“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2、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析题: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他认为,历史是由“超人”的权力和意志决定的,人民群众不过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型的材料”。俄国的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等人认为,历史是由少数积极的英雄创造的,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群氓,犹如一连串的零,只有把英雄人物这个实数加在这些零前面,才能构成有效数字。黑格尔认为,决定历史进程的是绝对观念、世界精神,拿破仑就代表了“世界精神”,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请你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以上观点予以分析,并回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简答题:(p8-9)

1、如何理解社会现象的两重性,即事实性与价值性?

2、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分析题:

18世纪著名的法国启蒙学者孔多塞,在按照进步原则论述了人类历史的9个时代之后,大胆地预言了作为“人类精神未来进步”的第10个时代:我们对人类未来状态的希望,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即废除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同一个民族内部平等的进步以及最后是人类真正的完善化。”“在那里,人人都将掌握必要的知识,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按照自己固有的理性指导自己,保持它没有偏见,以便更好地懂得自己的权利并按照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良心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在那里,人人都能由于自己才能的发展而得到保障自己需求的可靠手段;最后在那里,愚蠢和悲惨将只不过是偶然的事,而不是社会一部分人的常态。”当代学者指出,人类进步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涉及一种对过去的假设和对未来的预言。它的基础是对历史的一种阐释,这种阐释主伙人类是朝着一个确定的和理想的方向缓慢前进-即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推断这一进步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请你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理论对上述观点予以分析,并回答社会进步的两大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七章(9-10)

思考题为何说社会主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第八讲(10)

什么是世界眼光?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

第一章

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思考题:

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相对于自然科学方法论而言的。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论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这些方法只是研究的指南,而不能代替具体的研究。同时,方法是多样的,也是相互为用的。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对社会现象的研究不仅要研究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一,还要研究世界二、世界三。其二,对社会的研究不仅要说明,而且要诠释;而诠释就是理解,就是评价;而理解和评价就是活动和改造。在这里,主观和客观、说明和理解、真理和价值是交融的,很难分开。正像王阳明先生所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上》)但是,在现代条件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融合的趋势。

2.第一,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第三,批判地继承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第四,批判地继承了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理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开辟了人类认识社会和研究社会的新时代。

3.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赋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新的社会内涵。立足社会现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社会实践。

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情况,这样就会丰富理论的内涵,发展理论。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

辨析题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需对你的立场进行展开说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然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特点,能够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从而使人的认识与认识指导下的结果能够进行对照。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①所谓真理,就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要判定主观是否符合客观,就必须对主观和客观进行比较,这也就是说,作为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结起来的特点。②在人的主观认识范围内不可能找到真理的标准,我们不能用主观检验主观,用认识检验认识。客观事物本身也不可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客观事物也不能把主观认识和其自身加以对照。③实践是精神见之于物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除具有普遍性的优点外,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所谓“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可把正确的认识变成直接的现实。这样,实践就成为沟通主观和客观之关系的桥梁。④这样,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以一定的认识作为指导改造世界,并直接引出现实的结果。如果人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就证明了这种认识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它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不正确的。

思考题

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的论述是不确切的。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以及更好地改造世界。哲学家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在试图认识世界,以自己的学识和思维去探索世界、思考世界、理解世界,他们的行为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正事他们的思考、论述才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世界,从而为我们改造世界提供理论指导,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实践活动的盲目性,从而达到更好改造世界的目的。反之,理论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理论,使理论更加完善。所以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二者非但是不冲突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把二者对立开来理解。这种观点和做法非但是不确切的,而且是错误的。

第三章

一、思考题:

1.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马克思的世界观即理论是在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理论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

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会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所以,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没有终点。所以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经说,人的生命就像牛或昆虫的生命一样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吃饭、睡觉、活过一段时间、生殖,别的动物也是如此,生命没有任何最终的目的。你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来分析和反驳这种观点?

这个问题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所罗门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开篇提出的问题之一。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具有语言能力并且会思考。人不但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人除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理和生活需求之外还具有信仰、价值,人最重要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意义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必须接受道德、法律等的约束,遵循自然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改造世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人也是社会中的人,必须接受道德、法律等的约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且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单纯地把人和动物等同起来看非但是不确切的,而且是错误的。

3.如何理解“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因为,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因此,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P15 在这段话里,马克思指出了社会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人的感觉,所以动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感。就人的感觉的社会性来说,它不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社会实践的结果。同时,马克思也揭示了人的感官的丰富性,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于人化的自然,主要还是人的社会实践,使那些确证人的本质力量,能给人以享受的感觉才形成和发展起来。同时马克思已经深刻地揭示出,社会实践是一个历史范畴,各个时代的社会实践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因而各个时代的感觉的性质和能力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4.请举例说明对下段话的理解“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一段话的简要概括,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变革的基本理论。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例如1857年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开始暴露出弊端。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自从1857年到现在已经爆发了很多次经济危机,而且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没有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就是因为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资本主义暂时还不会灭亡。同样的道理,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它的物质条件在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中还没有成熟。

第四章

一、概念题

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作用,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思考题

如何理解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许多矛盾构成的复杂矛盾体系,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这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矛盾的不断解决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再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必须借助于新的上层建筑的力量,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新经济基础的形成,从而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使社会向前发展。

(2)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社会形态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又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这两对基本矛盾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在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达到

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向更高阶段发展。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推动的结果。

三、案例题

马克思曾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请用社会矛盾的研究方法来解释。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

其中涉及到法的内容主要有:(一)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根源于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二)与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法律的政治的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三)法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的领域。按照这个科学的理论,法在社会上被定位为: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属于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属于社会意识的领域。

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得出的唯一的科学结论,是解决法的具体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不可动摇的。非常明显,社会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吃、穿、住等生产和生活的经济问题,然后才能进行政治、法律等活动,这个道理极为仆素和科学。法起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一定发展阶段,法的发展历史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生产方式所制约,法的功能是把社会存在的物质的生活关系固定化,法的价值是实现代表社会经济基础的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可视为观察法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

第五章

简答题:

1、什么是“虚假共同体”与“真实共同体”?

答:“真实共同体”是指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式。而“虚假共同体”则是指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统治阶级为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实际上只是有利于一部分人的发展,而不利于另一部分人的发展。逐步消除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是社会进步的总体趋势。

2、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人是由动物变化而来的,当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生物的特性,这就是人的自然属性。要战胜自然界,创造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这种结成一定关系去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活动,就是劳动。劳动是人的活动,劳动把人和猿区别开来,但不是人的本质。决定劳动的是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一产生就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人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人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劳动,也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人们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就怎样劳动创造,人们也就怎样存在和发展。我们还知道,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人的目的意识性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那么,人的目的意识性也就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现代人和未来人的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说,不仅劳动创造性,而

且目的意识性,都是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具有的。由此可知,人类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形成而存在和发展的,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人的本质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分析题:

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尼采提出“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论”。他认为,历史是由“超人”的权力和意志决定的,人民群众不过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型的材料”。俄国的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等人认为,历史是由少数积极的英雄创造的,人民群众不过是消极的群氓,犹如一连串的零,只有把英雄人物这个实数加在这些零前面,才能构成有效数字。黑格尔认为,决定历史进程的是绝对观念、世界精神,拿破仑就代表了“世界精神”,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请你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以上观点予以分析,并回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而上述观点不是从社会历史主体——现实的个人的活动说明社会发展,不是从社会本身去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而是从现实社会之外寻找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或者用超自然的力量说明历史过程与人类进步,或者从神秘的“绝对精神”出发、从人们的思想动机出发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而这些研究社会的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活动的视角来理解人,而不是将人看做纯粹的自然物,或将人看做纯主观的存在。马克思在肯定旧唯物主义重视感性存在的同时,否定了它的直观性;在批判唯心主义超验性立场的同时,吸收了其关于精神能动性的思想。马克思把人理解为现实的、处在特定社会关系之中,并受物质生产条件影响和制约的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物质生产条件。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是由“现实的个人”构成的,社会历史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过程。因此,要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离开“现实的个人”这个出发点,用神、绝对精神、抽象的人性等去解释历史,均不可能获得对于历史的正确认识。总而言之,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认为社会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现象的两重性,即事实性与价值性?

答: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且永远具有自然性的一面。但人的活动又与自然界的运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它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一种创造和实现一定价值的活动。但这不是说人类的活动是主观的,完全取决于人的目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人的活动可以归结为两大任务,一是发现或追求真理,二是创造并实现价值。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关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作为多种主体、多种力量的动态的博弈过程,服从的是如同“力的平行四边形”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现象作为人的有意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性的因果关系的统一,也就是价值和事实的统一。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统一两者。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将事实与价值结合起来,把握社会进步的基本逻辑,是由于他所强调的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既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事实,又是社会价值的创造源泉。

2、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答:1、理解方法是人们凭借社会经验、常识,运用体验、想象或者移情,尤其是对这些活动的理性反思,达到沟通与共识。2、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注意目的与问题意识,经验观察需要收集资料,通过相互对照、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事实描述方法。3、概括、综合,社会认知的最高日内瓦便是将理性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进行批判性研究,社会批判理论与内在批判。

分析题:

18世纪著名的法国启蒙学者孔多塞,在按照进步原则论述了人类历史的9个时代之后,大胆地预言了作为“人类精神未来进步”的第10个时代:我们对人类未来状态的希望,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即废除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同一个民族内部平等的进步以及最后是人类真正的完善化。”“在那里,人人都将掌握必要的知识,在日常生活的事物中按照自己固有的理性指导自己,保持它没有偏见,以便更好地懂得自己的权利并按照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良心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在那里,人人都能由于自己才能的发展而得到保障自己需求的可靠手段;最后在那里,愚蠢和悲惨将只不过是偶然的事,而不是社会一部分人的常态。”当代学者指出,人类进步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涉及一种对过去的假设和对未来的预言。它的基础是对历史的一种阐释,这种阐释主伙人类是朝着一个确定的和理想的方向缓慢前进-即一步一步地前进,并推断这一进步将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请你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理论对上述观点予以分析,并回答社会进步的两大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评价指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这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是人力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构成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现实的利益也包括长远的利益。上述中观点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社会进步发展,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社会进步基本内容既指物质文明的进步,又指精神文明的进步。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和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和表现。民主和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大引擎。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积累,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科学的进步将不断提高人类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带给人类幸福和追求。

第七章

思考题为何说社会主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答:1、马克思高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建立“自由人联合体”才是共产党人最终的奋斗目标,才是共产主义的真谛。

2、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列宁、斯大林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毛泽东在曲折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把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作为永恒的追求。

科学发展观鲜明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思路,社会主义在中国呈现出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以人为本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美妙的乐曲,给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3、以人为本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实践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辟了现实空间。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是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突出表现,

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原则与执政党宗旨的高度结合。

所以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崇高理想,坚持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历史观,强调尊重人的存在价值、需求价值和发展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社会价值取向,因而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

第八讲

什么是世界眼光?如何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

(1)世界眼光是以开放和自强的心态看世界、求发展的眼光。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的特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世界历史”的产物和“人类知识的总和”的结晶,始终坚持着世界眼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特质,也要求应用它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世界眼光。树立世界眼光,要善于从全球视野来观察和认识问题。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各个要素、各方面动因的内在根据、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准确地透视当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的基本规律。要善于从历史纵深观察和认识问题。认识和分析中国和当代世界问题,必须具备历史的纵深感,善于以史为鉴,从深刻的历史比较中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要善于通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来观察和认识问题。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深化,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在提高。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必须通过中国与世界在各个方面的联系来观察问题,制定科学的国际发展战略,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

(2)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为适应国际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巩固中国同中亚和东南亚的合作基础。其次,逐步形成两个辐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逐步辐射到南亚和非洲等地区,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并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第三,带动中西部加快改革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成为扩大中西部开放、打造中西部经济升级版的主引擎。第四,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东部省份可以寻求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新支点,加大经贸合作力度,以点带面,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其困难表现在,各国期待高,自己准备少投入多效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欠发达,人文环境复杂,宗教、民族矛盾多,国家之间边界争端、水资源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等。这些问题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我们面临的困难不在国内,在于“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同和政府的支持。要想长久的把困难解决好,必须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做到五通,即政策沟通是保障,要协调;道路联通是条件,要满足;贸易畅通是目标,要互利;货币流通是途径,要跟进;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所以关键是处理好中国与中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发挥好上合组织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在推动诸边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打造好同西部邻邦及东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一路一带”的提出,就是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

研究生个人总结(包括政治思想表现,学习科研,奖惩情况)

篇一:中期考核审查表 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中期考核审核表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填写时间: 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篇二: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的总结(两篇) 范文1 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总结 时光流逝,一转眼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过的还是比较有意义、比较充实的,有很多收获,但同样也有失落的时候。在研二进入下半年的时候,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展下去,我想对前面的工作、生活及学习的方面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补足缺点,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好。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对自己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牢记“两个务必”,紧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两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家的大事,积极向周围的优秀的同学学习,积极的向周围优秀的党员学习,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学习方面,深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研一期间,完成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顺利通过了期末考试。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阅读的大量参考文献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面,同时培养了收集资料及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聆听了学术大师和临床专家们的金玉良言,受益匪浅。 在第一个学期末,进入临床来,根据学校及个人发展确定了培养计划,严格按照培养计划一步步完成,按时上下班,本着爱岗敬业、学习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收治患者,热情服务病人,努力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

研究生政治考试论文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 摘要: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应该首先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入手,然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较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对现代化建设独特的作用,决定了其特殊的地位,地位决定价值。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认识人手,着重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丰富社会文化建设理论、促进现代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维护民族团结、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等方面的价值判断。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符合的文化。在范畴上属于狭义文化,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构成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体现先进性,所谓文化的先进性就是指社会主义个性与人类文化共性的统一,是带有政治范畴却又超越了意识形态倾向的人类共同财富,是先进的经济政治关系在人民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可以说是先进的“物质”决定了先进的“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扩展,在 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基本任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坚持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地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主要体现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只有具备这“三性”的文化,才能“为全民族中绝大数劳动群众服务”。总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深化和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特定客体对特定主体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判断。文化价值判断则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属性的判断。简单地说就是文化客体对文化需要主体的作用,两者之间构成了文化价值关系。 (一)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所以,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推动综合国力不断增

考研大纲 思想政治理论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 分析题50分 Ⅳ.考查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的物质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研究生一年级--政治期末复习习题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对研究对象来说是主体,而本身又是被研究的客体。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包含、渗透、负载着人的价值因素。完全的“价值中立”是做不到的。 第三,社会研究的理解建构性。 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单纯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说明,只能通过理解来把握。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AⅠ(V+M)=ⅡC BⅡ(V+M)=ⅠC CⅠ(V+M)>ⅡC DⅡ(V+M)>ⅠC 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8、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原因主要是()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研究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基层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坚持服务民生改善、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坚持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简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不可动摇的旗帜,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深厚基础所决定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将引领当代中国成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道路,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己发展目标、发展途径、发展模式的根本性选择,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影响和决定着民族、国家人民利益的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它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把全体人民凝聚起来,引领最广大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变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 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3.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 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由理性的外化 5.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A.4.2亿元 B.3.5亿元 C.3.3亿元 D.2.4亿元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维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 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 7. 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8.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

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自述

[ 标签 :标题 ] 篇一:研究生个人总结 (包括政治思想表现 ,学习科研 ,奖惩情况 ) 篇一:中期考核审查表 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中期考核审核表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填写时间: 一起交于学院,参加中期考核篇二: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的总结 (两篇 ) 范文 1 研究生中期考核个人总结 时光流逝,一转眼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一半。回首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我觉得过的 还是比较有意义、比较充实的, 有很多收获, 但同样也有失落的时候。 在研二进入下半年的 时候, 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有序的进展下去, 我想对前面的工作、 生活及学习的方面 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目的就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利于今后继续发扬优点,补足缺点, 为将来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 更好。下面我准备从以下几 个方面分别对自己的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 首先在思想上,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保持优良的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牢记 “两个务必” , 紧抓“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两会”的精神,不断加强自己 的思想政治修养。 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积极关注国家的大事, 积极向周围的优秀的 同学学习, 积极的向周围优秀的党员学习, 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并向党支部递 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学习方面,深入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研一期间,完成各门必修和选修课程并顺利通过了 期末考试。 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阅读的大量参考文献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面, 同时培养了 收集资料及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聆听了学术大师和临床专家们的金玉良言, 受益匪 浅。在第一个学期末,进入临床来, 根据学校及个人发展确定了培养计划, 严格按照培养计 划一步步完成,按时上下班,本着爱岗敬业、学习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任务,积极收治患 者,热情服务病人,努力学习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在诊治患者,病 历书写, 基础知识的积累上有了较大的收获, 在导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熏陶 下,学会了常见病的诊疗,在外轮转期间接触了更加丰富的病种, 开拓了视野,逐步纠正了 临床诊治的误区, 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今年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 备, 9 月份参加了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并顺利通过了执业医师。虽然通过了考试,但在临床 实践中发现很多东西要学,要深入体会,尤其是临床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在临 床工作的同时开始着手科研,撰写课题设计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献,获益颇多。 尤其认真翻译了一些外文资料对我的英文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上都有很大帮助, 积极参加本 科室每月举行的文献演讲。总的来说,在各种学习机会中给我的知识库增加了很多的存储。 在确定了选题后, 积极准备实验, 现在刚开始开始实验, 对于将遇到的困难将积极向各位 师兄师姐及老师请教,以保证顺利完成实验,及早撰写论文。目前暂时无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现正在看文献,写综述过程中。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

①结合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谈一谈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怎样体现的,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的必要性。 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是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它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问题,即指导社会研究的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下面就以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名论、结构功能主义与社会生物主义比较分析中讨论其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其必要性。 一、当代西方流行的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1.实证主义方法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强调社会与自然的相同性,实证主义只叙述事实,而不说明事实,只求知其然,而不问其所以然。 2.人文主义以及解释学方法 代表人物马克思-韦伯强调对人文世界的意义必须加以理解,而理解是一个历史的流程,即理解者的主观世界与文本所提供的世界融合的过程,其中,理解者的期望和设想是理解的出发点,只有理解者顺利地带进了他自己的假设,理解才是可能的。 3.社会唯实论 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以社会的整体性为背景,以具体的社会内容,要素,关系为对象,从对社会事实的观察出发,对社会材料做出分析,确立各类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其规律,再这一过程中坚持就社会现象来说明社会现象。 4.社会唯名论 代表人物霍布斯把社会分析归结为个人分析,把个人分析归结为心理分析,把心理分析又归结为无意识分析,然后再从个人心理出发吧社会建构起来。社会行为被看做是个人行为的相互作用,个人行为则受心理支配,因此社会研究本质上是对个人心理的研究 5.结构-功能主义 把社会看成是一个关系系统,再分析过程中,坚持整体决定部分,关系决定要素 6.社会生物主义 把生物进化论原则应用到社会领域,以此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开放性是如何体现的 相比于前六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它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一个理论系统体系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一是对内开放。首先是对内开放。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必须保持互动的开放性,这个系统才能对外保持开放性。其次是对外开放。系统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新能量,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放也是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来说,首先是开放自己,既正确地对待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品格。其次是向外开放,即正确地对待一切其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主动地与它们交流,积极地吸收其有益的东西以发展自己。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如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诠释学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的研究方法、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等等。 以上所有这些方法都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一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二是人文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主张运用阐释学的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采取批判的和开放的态度。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研究生思想政治常考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思想政治常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本质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二、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一、分析和综合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 二、科学技术与经济转型 三、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二、科学技术的组织机构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一、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支撑 二、科学技术运行与公共政策 三、科学技术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 一、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思想 三、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思想 四、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 第二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内 容与特征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历史形 成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 容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主要特 征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 创新型国家

(完整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A)--政治理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A)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考试时间:5月28日上午9:00--11:30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体现在它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9、“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发达国家的决胜阶段。() 10、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为A、B、C、D四个选项中的一个;请按题号顺序将笞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本质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2、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 A.对立和统一B.共性和个性C.感性和理性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4、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坚持深化改革B.坚持依法治国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科学发展 5、在全面创新中起引领作用的是()。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实践的主要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行动自主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劳动二重性是指()。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 3、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D.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申的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中发〔2004〕16号文件贯彻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的需要。

2.总体上看,广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集体观念淡薄、学术道德失范、知行不够统一等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中发〔2004〕16号文件下发以来,各地和高等学校按照文件有关要求,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等学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队伍,条件保障还不完全到位。特别是面对研究生规模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的新情况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切实健全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研究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和评估。学校党委要有一名负责同志统筹负责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专门的工作部门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负责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行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与党委有关工作部门共同研究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范文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恩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加以中国化合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思想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 答:三个思想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1)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2)剩余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缩小生产者之间的贫富差距。 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答: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为剩余价值而生产,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宗旨; 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无限度的;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部性质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5、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三大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标志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答: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一方面,是因为资木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的社会形态。作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会为其自身存在和阶级利益拼命挣扎,包括进行某些“调整”和“改良”,做出某些“让步”,甚至不择手段延缓与阻挠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木主义还有发展的余地,在当代高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其生产力还有较大的伸展和发展空间,生产关系还有一定的调节空间。我们不能指望历史规律在一夜之间就发生并显现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它的最终实现,毕竟不是一回事,它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客观条件和充分的主观准备。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性但其过程又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7、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恩格斯在晚年承担了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三卷手稿的巨大工作 8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历史地位是什么?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它是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答:帝国主义的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

研究生思想政治审查表

审 查 表 姓 名 性 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 考生现实表现情况(包括考生的政治面貌、思想表现、 本人在校期间各项表现优秀,综合能力突出。 政治立场坚定。大学期间,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修养。2011年经中队长推荐,学院党支部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学习成绩优异。来到XXX 大学,我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因此倍加刻苦、努力学习。大学四年,我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师大学习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前不久,我还以平均分排名第四、综合素质测评专业第二的好成绩被学院推荐免试攻读本校高校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 组织管理能力突出。进入大学,我一直担任08中队区队长。几年来,通过部队生活的锻炼,不仅使自己初步养成了一名准军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向解放军学习,使自己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先后荣获学院优秀骨干、大学十佳班长等荣誉称号。 考生所 受奖惩 情 况 2009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0 XXX 大 学 十 佳 班 长 公章(考生人事档案所在 考生所在单位 单位人事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审 查 表 姓 名 性 别 年龄 政治面貌 工作学习态度、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 考生现实表现情况(包括考生的政治面貌、思想表现、 1、进入大学以来,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大学子。思想方面,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同届学生中,首批成为党员。 2学习方面,我坚持认真对待每项科目的学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努力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工作方面,一直担任本年级的区队长,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为本年级赢得多次“优秀中队”的称号,同时,担任院团委书记助理,协助团委书记管理团委日常事务和工作。担任外联部部长,为学院各项活动筹集物资,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肯定。 4、社会实践方面,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院青志协的副会长。多次组织并参与福利院献爱心之行,参加长沙市马路赛跑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在师大“三下乡”活动中参与本院三下乡的幕后团队的组织策划工作。这些社会实践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考生所 受奖惩 情 况 1.2009—2010年,荣获国家奖学金。 2.2011年,大学“十佳学习尖子”。 3.2010年,大学“百名优秀团员”。 4.2010年,大学“中期水平”一等奖,哲学单科二等奖。 5.2008—2009年,大学“三好学生”以及“综合素质奖”。 6.多次荣获院级“优秀组织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主持人”称号。 7.多次荣获院级演讲比赛“一等奖”,舞蹈演出“二等奖”。 公章(考生人事档案所在 考生所在单位 单位人事单位公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安徽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安徽大学研究生政治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作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互利”派生出“双赢、共赢”;“合作”被提升到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并列的高度。中国外交中还注入了富有感染力的文化传统因素如“和为贵”、“和而不同”、“以人为本”,这些反映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其二,从不同角度确立对象国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叫作周边国家关系是首要,大国关系是关键,发展中国家关系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中国奉行全方位外交,提出要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完整化,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平等互利原则、不结盟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原则、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面向未来原则、多样性原则和联合国核心作用原则。中国从原先重视发展双边关系,到后来越来越积极参与多边活动。 其三,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的意思,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在安全、稳定的条件下加速社会经济建设;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目的,造福于中华民族,同时造福于全人类;是要采取和平的方式并通过和平的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避免来自内外的冲突和对抗;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亦即中国几代领导人所倡导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之所以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时代发展潮流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其四,提出推动建设以“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为内涵和谐地区、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主张。 总的来说,“维护国家利益,和平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旗帜: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道路:和平发展的道路;战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目标:建设和平稳定持久发展的和谐世界。 6.试述我国社区建设的成效及发展趋势 成效:四个建立、四个格局 (一)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 (二)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 (三)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形成了广泛参与格局; (四)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格局。 发展趋势:五个转变 (一)是要从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化,转变到构建城乡社区建设的一体化。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尽快打破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体化体制和机制,实现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二)是要从重视政府职能下沉社区,转变到更加重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根本解决长期困扰社区建设的条块分割问题,构建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机制。要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 (三)是要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建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参与的等良性互动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四)是要从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要在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组织功能、职责、管理的规范化。 (五)是要从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这一新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本质关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地位、作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标志着党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的新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了实质内涵和价值灵魂,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 价值与文化具有极其密切而内在的关系,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是展现、发展和实现价值的基本方式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并具有广泛社会共识的价值系统,因此应当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一精髓和灵魂,受核心价值的统摄、主导和引领。同时,必须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