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B.学校培养C.校外培训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B.夸美纽斯

C.洛克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

1 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B.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一吸收的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春秋》B.《论语》C.《师说》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敬业爱业B.为人师表C.团结协作D.热爱学生1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加里宁

C.杜威D.洛克

16.( )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A.夏代B.商代

C.西周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的是( )

A.课堂管理技巧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19.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的( )

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

A.促进者B.指导者C.主导者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 )开始施行。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2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由化B.现实化C.专业化D.社会化

23.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 )

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

26.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

A.要求B.途径C.条件D.结果

2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28.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 )

①教学设计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③学生活动的促进

④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⑤评价学习行为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③④⑤

29.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能力高低B.人格力量

C.知识水平D.权力

30.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B.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

C.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D.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31.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

C.杜威D.夸美纽斯

32.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 )

A.主观能动性B.灵活性C.互动性D.多样性

3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师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的是( )

A.创造性B.自觉性

C.独立性D.可选择性

35.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

A.师范教育B.入职培训

C.自我教育D.在职培训

36.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教师劳动具有( )

A.未来性B.广延性C.滞后性D.连续性

37.以下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表现的是( )

A.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B.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C.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D.学生是责权主体

38.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

A.必要保证B.必然要求

C.前提条件D.必然结果

39.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D.知识中心论

40.( )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A.民主平等B.教学相长

C.心理相容D.尊师爱生

41.《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

A.1996年B.1993年C.1995年D.1994年

42.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

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

43.( )也称主动性,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A.独立性B.自觉性C.创造性D.自主性

44.( )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师师关系D.群体关系

45.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46.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

A.管理型B.放任型

C,民主型D.专制型

4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1879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和外院

B.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C.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D.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民国时期

48.某教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方式是( )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二、判断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 )

3.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

4.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 )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

6.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

7.为了培养在职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 )

8.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

9.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 10.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1 1.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

12.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 )

13.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

14.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师的作用。

2.试述现代学生观。

3.试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4.试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5.试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分析题

1.一学生在课堂上打手机,老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

请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2.材料一张老师在教学上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学生们都不喜欢他。张老师在言语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在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恰到好处”的,把正好没有听懂的学生们挑起来回答问题。然后带着胜利者的面孔直视学生。学生们都非常小心地上他的课。

材料二她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很幽默,对学生也是很温柔。有一天她带学生去农田实践课。她先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对学生说:“你们先自己做,我去看看我买的土豆怎么样了。”老师说完就向农田外走。不一会儿,老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我是付了钱的……”同学们惊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温柔的老师竟然说出如此粗鲁的话。一名学生回家后哭了。她再也不相信老师的话了,从那以后,她为了报复老师,也开始变得很粗鲁……

材料三某某老师深得学生敬爱,学生了解老师的为人,深深地了解老师对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看法。

(1)请分别对三个材料中教师的形象进行描述。

(2)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应该怎样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I.B【解析】教师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专职教育人员的出现和学校的出现,即始于奴隶社会时期。

2.B【解析】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示范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早的师范教育机构。

3. C【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A【解析】略。

5.A【解析】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后,师范教育才开始。

6.B【解析】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尊敬和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行为举止的楷模,向教师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向师性。

7.B【解析】从题干中的“模范、榜样”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8.B【解析】略。

9.B【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师生关系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10.D【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1.A【解析】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12.D【解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问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因此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3.C【解析】略。

14.B【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15.B【解析】略。

16.D【解析】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这种私学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学教师身上过重的官吏色彩,使教师开始回归到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可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17.C【解析】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技术属于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

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

8.A【解析】教师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包括: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符合与其教师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身体状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19.C【解析】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等。

20.A【解析】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促进者。

21.B【解析】略。

22.D【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专门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24.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其典型代表。

25.D【解析】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26.C【解析】要想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27.B【解析】略。

28.A【解析】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省思等。

29.B【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融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30.D【解析】教师的劳动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31.C【解析】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其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卢梭。

32. A[解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B【解析】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是教师尝试专业化的开始。

34.D【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35.C【解析】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6.C【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滞后性。滞后性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表现之一,教师的影响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

37.D【解析】“学生是责权主体”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内容,二者是平行关系,不是包含关系。

38.A【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39.A【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4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心理相容的内涵。

41.C【解析】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42.A【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教师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让学生接受教育,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3.B【解析】自觉性又称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44.A【解析】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45.B【解析】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46.C【解析】民主型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7.C【解析】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我国最早

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48.D【解析】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对学生严加看管,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他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表扬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学生的典型反应为屈服,但一开始就不信服和厌恶这种领导。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可能且背后伤人,教师一旦离开教室,学习就明显松垮。

二、判断题

1.√【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足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2.×【解析】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3、√【解析】教师职业是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4.√【解析】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创造性的源泉。

5.√【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头脑、性格、知识和思想,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规律。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6.×【解析】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7、√【解析】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 √【解析】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9.×【解析】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怎

么教”的问题。

10.√【解析】略。

11.×【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12.×【解析】现代师生冲突观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13.×【解析】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职业劳动足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其次也是制造教育产品的物质生产。

14.√【解析】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他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选择人类的文化精华,并将之刻画在年轻一代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与丰富。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现代社会,影响年轻一代品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学校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人类自身的发展从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教育使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2.(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3.(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

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

②教师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牛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

4.(1)有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教师劳动中威信的树立决定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认知具有启迪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培育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3)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教师的道德和师表作用影响民族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

5.(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①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4)职业心理健康: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

④健康的人格。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1)从这则简短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打手机”这一行为反映了该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而教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这一行为表明,教师没有做到主动与学生沟通,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法制意识,没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像材料中这种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不能顺利进行的。就材料而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教师角度来说,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要学会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了解“在课堂上打手机”的原因;第三,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关系,切实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最后,教师要爱护学牛,包括学生的物品。从学生角度来说,要学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2.(1)材料一中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对立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二中的老师没有做到“身教”为人师表;材料三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心理相容特点。

(2)材料一中张老师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仅要把学牛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热爱学生,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教育氛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材料二中的老师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就要高度自觉、自我监控,要具有“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材料三中体现了心理相容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的相互体验而形成亲密或排斥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影响。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2)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2) 二、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指儿童和青少年。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人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具有自我意识 3.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 4.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根据学生特点施教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要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 2.承认学生独立性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条件,也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对自己受教育的过程进行调控。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3.学生发展的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活动机会促进学生发展。 4.教学中把学生当做完整的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三)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这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4.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 ●学生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经历,建立起他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系。 ●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课程和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5.学生是文化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文化背景中的人,也是文化传承的主体。 ●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文化背景,要赋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文化熏陶。 6.学生是时代中的人 ●学生是生活在一定时代的人,他们的思想、言行都带有时代的印痕。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时刻考虑学生的时代特征以及时代对学生的心要求。 三、师生关系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 1.【多选题】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其特点包括()。 A.学生是迅速发展中的人 B.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C.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D.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可塑性 3.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4.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6.【多选题】《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 A.遵守法律法规 B.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E.保持身心健康 1.我国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 B.教书育人 C.科研 D.解惑 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是教师职业角色的()方面。 A.传道者的角色 B.授业者的角色 C.示范者的角色 D.朋友的角色 4.学生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这体现了教师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朋友 D.传道者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角色。 A.管理者 B.示范者 C.授业解惑者 D.传道者 6.教师在建立班集体、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活动中扮演着()。 A.研究者 B.示范者 C.朋友 D.管理者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的利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8.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9.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10.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付出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 次序特征次序特征 1 教学方法好6 对人对事公平合理 2 知识广博,肯教人7 负责任,守信用 3 耐心温和,容易接近8 说到做到 4 实事求是,严格要求9 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 5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10 讲文明,守纪律——摘自《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著 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 师? 12.【多选题】学校中教师的权利包括()。 A.教育教学 B.获取报酬 C.爱护学生 D.参与教育管理 1.【多选题】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主要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教师职业的职业地位、作用与特点 2、掌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 3、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及在教育中的地位 4、了解三种不同性质的师生关系 5、掌握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内涵、学生的基本特征、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电影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概念及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 1、概念:教师的概念与教师所具有的职业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最早在原始社会中,教师是由氏族首领或具有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来担任的,其目的是为了生存与发展。而进入奴隶社会,教师多由政界人员担任,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与法制,并培养国家需要的统治者。到了封建社会,教师的职能进一步增大,不仅仅是要维护社会秩序,而且要使社会文化与文明得以延续与发扬,此时,多由德才兼备的学者来担任教师,如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发展至现代社会,教师的职能更加广泛,担任教师的人也更具有专业性。在现代社会,教师主要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在狭义上,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我国的《教师法》中,教师的概念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2、教师职业的产生:由教师概念发展可见,教师专业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其作用是为了传播生产知识与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职业产生的最原始动力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当然,原始社会中的“教师”,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出现的。学校的产生促进了专职教师的产生。专职教师的产生意味着教师这一职业开始独立,具有自己特有的职业要求与特点。 3、教师职业的发展:在学校产生之前,教师主要是一种兼职教师,充当教师的人,除了教师的职责外,更重要的是要履行其他职责,比如管理职责,像我国的“吏师”,西方的神父、牧师等。那此时,教师的职业尚处于一种隐蔽状态,即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职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 4、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5、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 7、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 ②因材施教 ③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④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四)职业心理健康 1、高尚的师德 2、愉悦的情感 3、良好的人际关系

(完整版)山香版教育学第四章教师和学生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特别重要)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概念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性质 (一)教师职业性质 1.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地位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2.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3. 夸美纽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二)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书) 2.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加里宁(育人) 3.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开发潜能) 4.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1.非职业化阶段 “学在官府”、“以吏为师”、“以僧为师”——没有专门的教师 2.职业化阶段 私学 3.专门化阶段:量 师范教育机构:世界:法国 我国:清末,上海-盛宣怀-“南洋公学” 4. 专业化阶段:质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 1995你那,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解后的选择题) 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长、见效慢 间接性:教师通过学生对社会起作用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复杂性和创造性 复杂性的表现(多): 性质、对象、任务、过程、手段 创造性的表现: 1. 因材施教 2. 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3.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 概念: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定向能力,是教师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取及时、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 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 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 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 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师范教 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 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四、教师威信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 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得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得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得最大特点就是职业角色得(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得产生,使教师得培养走上专门化得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得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得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得社会职业出现得早 B、就是同时得 C、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高尚完美得,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就是学校最重要得师表,就是最直观、最有教益得模范,就是学生最活生生得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得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得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就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得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得关系 C、权利与义务得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得关系 10、教师得根本任务就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得特殊要求就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得目得就是促进学生得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就是平等得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就是输出一吸收得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春秋》 B、《论语》 C、《师说》 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她职业道德得显著标志就是( ) A、敬业爱业 B、为人师表 C、团结协作 D、热爱学生 15、盛赞教师就是“人类灵魂得工程师”得教育家就是( ) 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杜威 D、洛克 16、( )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得“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得就是( ) A、课堂管理技巧 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 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得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得 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得专业知识 D、要达到符合规定得学历 19、具有一定得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得( ) A、学科专业素养 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 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得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得角色变成了( A、促进者 B、指导者 C、主导者 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与国教师法》从( )开始施行。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22、教师职业就是促进个体( )得职业。 A、自由化 B、现实化 C、专业化 D、社会化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B.学校培养C.校外培训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B.夸美纽斯 C.洛克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 1 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B.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一吸收的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春秋》B.《论语》C.《师说》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敬业爱业B.为人师表C.团结协作D.热爱学生1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加里宁 C.杜威D.洛克 16.( )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A.夏代B.商代 C.西周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的是( ) A.课堂管理技巧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19.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的( ) 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 A.促进者B.指导者C.主导者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 )开始施行。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2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教育学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复习过程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 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1、非职业化阶段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 教育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 能者为师。奴隶时期——学在官府、以 吏为师。西方——僧侣为师。 2、职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 学的出现二产生。 3、专门化阶段: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 构的出现为标志。 4、专门化阶段:从量的急需到质的转化。 “师范教育”扩充为“教师教育”。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 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 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在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在: ①因材施教 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连续性:是指时间的连续性。 2、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课堂内外、校内外等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长期性指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2、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间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四、教师威信 (一)教师威信概述 1、概念: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2、分类: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结构:人格威信、学识威信、情感威信 4、形成过程:一般说是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二)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以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链接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 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修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 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学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一.概念: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填空)。 二.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二)特点:教师角色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具体: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 3.示范者角色;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 6.研究者&学习者角色 ★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复杂性。表现:(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学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的差异性。 2.创造性。表现:(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名词解释)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的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可以用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四、教师威信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六、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二、现代学生观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三、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五、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一节教师 一、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专门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一下几个方面: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 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a)教育目的的全面性(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c)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a)因材施教(b)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c)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二)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1)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这是由教师劳动对象的相对稳定性决定 的。

(2)教师劳动的广延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没有严格的劳动场所界限,这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 的。 (三)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1)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往往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 见到效果。 (2)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来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1)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这是由 学生的向师性、可塑性、依赖性等心理特征决定的。 四、教师威信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其中,教师威信有两种: (1)权利威信——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 (2)信服威信——是由于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民主作风而使学生自愿接受、内心佩服而树立起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42228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 C.多样化 D.个别化 4.( )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 B.学校培养 C.校外培训 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 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 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8.( )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关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学 B.班级管理 C.发展学生智力 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能力 B.管理能力 C.研究能力 D.控制能力

第4章 教师与学生 真题练习

第4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 B.入职培训 C.自我教育 D.在职培训 2.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然要求 C.前提条件 D.必然结果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 A.主观能动性 B.灵活性 C.互动性 D.多样性 4.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5.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B.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 C.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D.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 贡献 6.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7.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能力高低 B.人格力量 C.知识水平 D.权力 8.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1879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和外院 B.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C.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D.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民国时期 10.【】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 11.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开始施行。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第四章 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四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3、为了有效地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有()

A、高度的政治觉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D、良好的人际文化 4、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A、现实性 B、潜在性 C、可塑性 D、普遍性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前提 C、条件 D、基础 7、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8、教师的行为举止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因为学生具有() A、依赖性 B、向师性 C、背师性 D、示范性 9、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 B、必须结果 C、必然要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2、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②“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③示范者角色(榜样)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⑤“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⑥“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4、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表现为: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开放的“社区型”教师。 5、教师的身份定位:专业人员。 6、教师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养权。 7、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遵纪守法义务);(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旅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教学义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义务);(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人格义务);(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义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业务水平义务)。 8、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复杂性【(1)教育目的的全面性;(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和创造性【(1)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3)教师需要“教育机智”。】;(二)连续性和广延性;(三)长期性和间接性:第一,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第二,教师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果;(四)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五)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5、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以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6、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7、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8、教师知识结构中,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叫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9、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0、教师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 11、“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五个阶段。 12、校长的地位体现在:①学校的法人代表;②学校行政领导的中心地位;③学校管理的决策定位;④学校工作的指挥地位。校长的作用有代表、引导、组织、协调、教育和环境作用。 13、校长的职责主要有:(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3)全面主持教学工作;(4)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监督作用,正确地实行校长负责制;(5)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