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作者:————————————————————————————————日期: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

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围内选用。??

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

范围内选用。??3) 底层或底部两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的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

1)底部框架柱的地震剪力和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的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b.框架柱的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和框架的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的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的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的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的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的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的轴向力和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的附加轴向力和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Vw——墙体承担的剪力设计值,柱两侧有墙时可取二者的较大值;

Nf——框架柱的附加轴压力设计值;

Vf——框架柱的附加剪力设计值;

Hf、l——分别为框架的层高和跨度。

2) 2嵌砌于框架之间的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其抗震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V——嵌砌普通砖抗震墙及两端框架柱剪力设计值;?

Aw0——砖墙水平截面的计算面积,无洞口时取实际截面的1.25倍,有洞口时取截面净面积,但不计入宽度小于洞口高度1/4的墙肢截面面积;

M u

yc 、Ml

y

——分别为底层框架柱上下端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可按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非抗震设计的有关公式取等号计算;

H0——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两侧均有砖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余情况取柱净高;

γREc——底层框架柱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8;

γREw——嵌砌普通砖抗震墙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0.9。

三.底框房屋的抗震措施。

1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部位,应根据房屋的总层数按本章第7.3.1条的规定设置。过渡层尚应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设置构造柱。?2)构造柱的截面,不宜小于240mm×240mm。

?3)构造柱的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4)过渡层构造柱的纵向钢筋,7度时不宜少于4φ16,8度时不宜少于

6φ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当纵向钢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框架梁的相应位置应加强。

5)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或与现浇楼板可靠拉结。?

2上部抗震墙的中心线宜同底部的框架梁、抗震墙的轴线相重合;构造柱宜与框架柱上下贯通。?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楼盖应符合下列要求:

? 1)过渡层的底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不应小于120mm;并应少开洞、开小洞,当洞口尺寸大于800mm时,洞口周边应设置边梁。

? 2)其他楼层,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均应设现浇圈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可靠连接。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

2)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1/5梁净跨范围内,以及上部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3) 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2φ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4)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5底部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组成的边框;边框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1.5倍,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5倍;边框柱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板厚度的2倍。

2)抗震墙墙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墙板净高的1/20;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宜小于2。

3)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并应采用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4)抗震墙的边缘构件可按本规范第6.4节关于一般部位的规定设置。

6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层采用普通砖抗震墙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墙厚不应小于240mm,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应先砌墙后浇框架。

2)沿框架柱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并沿砖墙全长设置;在墙体半高处尚应设置与框架柱相连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墙长大于5m时,应在墙内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7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柱、抗震墙和托墙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2)过渡层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抗规》第7.3.5条至7.3.14条有关要求。

四.计算软件。

1. 一般可以采用PKPM和GSCAD计算。个人认为不论软件设计的更为完善性的话,GSCAD无疑操作简单也明了些。PKPM底框部分与上部砌体结构部分需分开计算。在PMCAD录入部分输入结构构件组装楼层及输入布置信息和荷载传导后,上部砌体抗震验算应在PMCAD第8项内进行砌体抗震验算及其他计算--可选SATWE中接PM8规范算法及有限元计算法分别对底框及上部砌体结构部分计算。采用PK也可以计算,只是稍微麻烦点,而且PK只能算平面内弯矩,平面外弯矩是程序根据平面内弯矩估算出来的,结果偏大,也不符合实际。SATWE平面内外弯矩均可算,符合实际,比如柱子配筋两方向是算出来的,而PK只算一个方向,另方向配筋是软件根据算的方向估出来的。所以还是建议采用SATWE或者TAT(高层版)计算。

2.如果采用PK计算的话,网上有这么一个简单的介绍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重点:

(1)PM建模,活载输入按照规范走;恒载:空心板+双面粉刷+楼面做法,我大概输3~3.5,现浇板100mm我输3.5~4。?

(2)抗震验算通过,侧向刚度比要满足规范。

?(3)有几个重要参数大家需要重视

?1)墙体材料自重:一般按照实心粘土砖为22,这个是加双面粉的,没有特殊要求不要动他。如果确实要动,多孔砖密度较小KP1型资料显示为16.63KN/M3加双面

粉,19~20左右。

?2)按照经验考虑墙梁作用上部荷载折减:这个选项一般不选。原因无经验即3)按照规范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一般不按照墙梁计算,不选。

不选。??

?4)剪力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与剪力墙多少有关,不选偏安全。??上面4点可以都不选,但是必须要选的时候希望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底框-抗震墙结构框架梁荷载的折减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上部荷载不折减,按100%作用在托梁上,托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 当6.7度(0.1g.0.15g)时,上部荷载可考虑乘折减系数,此时托墙梁配筋与普通梁一样按受弯构件计算,因此,输入的折减系数不应太小,一般可输入0.7~0.9,但不应少于四层荷载值.

?也可将折减与墙梁同时勾选.程序根据砌体规范 7.3.2条判断框架梁和过度层墙体

是否符合墙梁的一般规定,对符合规定的框架梁和框支墙体按墙梁设计,对不符合规定的框架梁或框支墙体不考虑墙梁作用,在不满足墙梁的条件下,程序按折减去处理,但一般不考虑框架柱的边框作用.

(4)以上通过后,形成PK文件,要一榀抽,然后进入PK查看计算结果。重要的内容又来了:?

不要只看配筋,剪力图也是很重要的,《强剪弱弯》要深刻理解,箍筋的多少是剪力来决定的,底框主要是剪力控制,一定要注意! SAWTE配筋率不是很直观,我可以看图表确定!?

恒载,活载图很直观,还可以进行手算符合!重点又来了,附加箍筋,吊筋怎么来的!集中力啊!这在恒活图中表较清晰,还是要查表!上面的数值不知道是标准值,还是设计值!这一点还是请有经验的老师解答一下!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在PK中绘制梁图进行复核!

3.有人质疑SATWE算出梁偏小,原因有二:第一对话框材料未点砌体,造成无法接PM-8荷载,梁配筋很小显然不对,这是未操作好,是错误;第二操作对了,梁筋小有可能梁下有剪力墙,是正常。

底框结构设计总结

底框结构注意问题 ▲ 底框结构上部砖混荷载? ●底框结构里程序自动会把上部砖混荷载传至底框,不用自己再加 ●用STAWE算底框是,砌体方面有一个选项: 1.按PM主菜单8算法; 2.有限元整体算法. 此处应该选1!!!有限元整体算法对底框不太准,只供参考(PKPM技术人员说的) ▲ sat-8计算底框时,结构体系选什么? ●引用《pkpm新天地》2004年第5期咨询台的信息: 计算砖混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已经失效。 所以在计算底框时,satwe第一项中的结构体系参数无论选框架还是框剪结构都是无用的。▲ 底框建模问题: (1)建模时在底层砼抗震墙处我同时输入砼抗震墙和框架梁是否正确?有开洞的墙处我将洞口直接开到框架梁底,这样对吗? ●可以同时输入抗震墙和框架梁,框架梁作为边框梁。若是底部二层框架时,中间一层可以不用输入抗震墙。洞口可以直接开到框梁底。 (2)在PM楼层组装里面的设计参数里,总信息里结构主材应填什么?材料信息里主要墙体材料又该怎样填? ●在PM地设计参数应当填“底框”,结构主材可以填混凝土。在SATWE-8中的材料信息中应当填砌体。 (3)SATWE-8算完后,发现连梁超筋,而在墙洞上方有框梁,这是怎么回事? ●底框主梁直接可按规范要求计算,应考虑荷载直接作用在梁上,超筋就调整梁断面尺寸。(4)平法绘图时,应该将框架柱旁的墙肢与柱一起画配筋吗? ●既然柱与墙肢接在一起,那柱是构造边缘构件,应当查计算结果中抗震墙中的计算结果,按边缘构件配筋并画在一起。 ▲ 新规范中第7.1.8条1款要求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结构布置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框架梁或抗震墙对齐或基本对齐,在定量上如何把握? ●底框房屋是一种不利于抗震的结构类型。为提高其抗震能力,《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7.1.8条1款要求,上部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的轴线对齐或基本对齐,即大部分砌体抗震墙由下部的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支承,每单元砌体抗震墙最多有二道不落在框架主梁或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上,而是由次梁支托上部抗震墙。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 6,7度 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2.0 ,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框剪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框剪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框剪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侧向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2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新的受力形式,所以框架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在框剪结构中也不同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 钢筋工程 1柱钢筋 (1)基础柱钢筋为免轴线偏移,先在底板、承台或基础梁钢筋骨架上绑扎一个定位箍筋,并同底板、承台或基础梁钢筋骨架绑扎牢或点焊牢。 (2)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都套在下层处的搭接筋上,然后立主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扎扣不少于3个,绑扎要向里。 (3)焊接、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或基础部分,当采用绑扎连接时,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 (4)绑扎时在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或石墨条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宜采用缠扣绑扎。 (5)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左右,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2剪力墙钢筋

(1)绑扎时,先立2~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画好水平筋的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出,并在横筋上画好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2)墙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撑铁,拉筋和撑铁可用直径6~10mm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纵横间距约为1m,相互错开排列。 (3)墙水平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转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合模后,对伸出的钢筋应进行修整,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横筋定位,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看管。 3梁钢筋 (1)绑扎时,首先在主梁模板上按图纸设计要求划好箍筋的间距。 (2)主筋穿好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梁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再绑主筋。 (3)梁的受拉钢筋直径不小于25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小于25mm采用绑扎接头。 (4)梁主筋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 4板钢筋 (1)清扫模板上的刨花、碎木、电线管头等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按画好的间距,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 一般规定 1. 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 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 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 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5 ,8 度时不应大于 2.0 ,且均不应小于 1.0 。 4)底部两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 度时不应大于 2.0 ,8度时不应大于 1.5 ,且均不应小于 1.0 。 5)底部框架- 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 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 计算方法及要点 1. 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 )对底层框架- 抗震墙房屋,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 1.2?1.5范 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和第二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 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结构审图要点(完整版)

结构审图要点: 1.设计总说明 1.1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场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场地类别、抗浮设计水位等是否正确。 1.2 建筑单体±0.00所对应的绝对高程与规划总平面一致。 1.3 地基持力层的描述:若采用天然地基,说明本建筑单体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___;若为人工地基,说明地基处理方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建筑单体的最终沉降量;若为桩基,说明桩的材料及沉桩方式等。 1.4 结构使用的材料: 钢筋:梁柱中各受力纵向钢筋、较大开间的楼板、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当用圆钢直径大于10时)、基础受力钢筋、墙体受力钢筋等采用HRB400。构造柱及过梁的纵向筋、地下室防水板及地下室外墙的分布钢筋等采用HRB335。混凝土:对于别墅及花园洋房,地下室、基础及地上采用C25,设备基础、圈梁、构造柱等次要构件采用C20,其他均应满足计算及构造需求,避免强度过高。 1.5 活荷载(特指荷载规范中不明确的部位),恒荷载(特指梁板上的建筑面层和车库顶板上的覆土等产生的恒荷载)是否与设计委托一致。 1.6 防水混凝土的使用部位、抗渗等级是否明确、恰当。 1.7 钢筋的接头形式(不同的规格分别描述如搭接、机械连接等)是否明确、恰当。 1.8 构造柱、圈梁的位置及做法、过梁的做法、墙柱与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等是否明确、恰当。 1.9 墙上开洞的补强措施。结构洞口的填充等是否明确、恰当。 1.10 对基础的施工要求,如挖槽、验槽、回填等的要求,和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等是否明确、恰当。 1.11 如有冬季施工可能时,是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12 预制构件目录中的构件名称、数量、图集号、是否准确。 1.13 构件代号表中的代号与详图中采用的是否一致。 1.14 对施工中应遵守的施工验收规范是否准确无误。 1.15 楼板上预留孔洞(直径大于300)大样图,小于或等于300时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6 剪力墙住宅内隔墙中长度小于500mm的墙垛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1.17 单独设计的预制构件、预应力构件、部分钢结构、幕墙等的要求是否交代清楚。 1.18 梁上开洞的允许位置、大小及相应的补强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1.19 本建筑单体是否需进行沉降观测及相应的要求是否明确、恰当。 1.20 本建筑单体的防火等级。各构件的砼保护层厚度是否明确、恰当。 1.21 当门窗洞顶离上部的梁底不足300mm时的做法是否明确、恰当。 2. 基础平面布置图 2.1 与建筑图核对轴线号,轴线号是否一致 2.2 基础底部相对标高、基础底部标高变化处应在平面布置图中标注出来。 2.3 临近建筑或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标注出来。 2.4 与建筑图核对抗震缝、沉降缝及伸缩缝的位置是否一致。 2.5 地下室外墙的留洞位置及相应的防水措施是否明确、恰当。 2.6 基础底板厚度,独立基础、墙及柱的定位。集水坑的位置等是否明确、无误。 2.7 后浇带的位置、宽度,是否躲开集水坑、集水坑盖板等。 2.8 基础梁上留洞是否明确、无误。 2.9 筏板基础如设计外伸挑板,是否是地基承载力不够按计算设置。 2.10 是否存在抗浮问题。 2.11 若采用桩基,则核算单桩承载力、桩顶标高,桩的数量及验桩根数等。当采用标准设计的预制桩时,选用的标准图集号、桩号是否正确。 2.12 墙体厚度,柱子大小与轴线关系与建筑图是否一致,与结构详图是否一致。 2.13 钢筋混凝土柱墙号是否齐全,与结构详图是否一致。 2.14 管沟布置、盖板、人孔的布置和型号是否准确。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

这份文件的规范部分包括使用在建筑上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在非建筑结构上的适用部位。 其中包括:图纸和施工说明;检验;材料;耐久性要求;混凝土质量,搅拌和浇筑;模板;内置管道;施工缝; 配筋;分析和设计;强度和适用性;弯曲和轴向荷载;剪切和扭转;钢筋的锚固和连接;楼板系统;墙;基础;预制 混凝土;组合受弯构件;预应力混凝土;壳体和折板式构件;现有结构的强度评估;抗震设计;结构素混凝土;支撑 和联系模型(附录A);替代设计(附录B);反复荷载和强度折减系数(附录C);和混凝土的锚固(附录D)。 工程使用材料的质量和检验必须参照适当的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的规格。钢筋的焊接必须参照适当的美国国 家标准协会或美国焊接协会标准。 本规范作为一般建筑规范的参考,而且过去的版本已经在这一方面广泛的使用。本规范是以一种特定的格式写成 的,从而使得它参考的部分无须以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因此,这本规范没有包括任何背景的详细描述,执行规范要求 的建议以及规范的目的。而规范的注释部分则是为此目的而服务的。为了强调给出新的或者修订规定的解释,协会对 于规范的一些看法也在注释里有所讨论。而规范中引用的大多数研究数据则是为了广大使用者更详细的学习、参考之 用。同时,其他的一些关于执行规范要求的建议性文件也被引用到规范中。 关键字:外加剂;骨料;锚固(结构的);梁柱框架;横梁(支承);建筑规范 路径名/ 注释 大小压缩后压缩率日期时间属性CRC 方式版本 ------------------------------------------------------------------------------- 美国混凝土结构建筑规范和注释.pdf 3775745 3540989 93% 11-10-07 22:05 .....A 3512804F m3g 2.9 -------------------------------------------------------------------------------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软件结构设计规范

精选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简介 (6) 1.1.系统简介 (6) 1.2.文档目的 (6) 1.3.范围 (6)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6) 1.5.术语和缩写词 (6) 2.参考文档 (8) 3.系统概述 (9) 3.1.功能概述 (9) 3.2.运行环境 (9) 4.总体设计 (10) 4.1.设计原则/策略 (10) 4.2.结构设计 (10) 4.3.处理流程 (10) 4.4.功能分配与软件模块识别 (11) 5.COTS及既有软件的使用 (12) 5.1.COTS软件的识别 (12) 5.2.COTS软件的功能 (12)

5.3.COTS软件的安全性 (12) 5.4.既有软件的识别 (12) 5.5.既有软件的功能 (13) 5.6.既有软件的安全性 (13) 6.可追溯性分析 (14) 7.接口设计 (15) 7.1.外部接口 (15) 7.2.内部接口 (15) 8.软件设计技术 (16) 8.1.软件模块 (16) 8.2.数据结构 (16) 8.3.数据结构与模块的关系 (16) 9.软件故障自检 (17)

1.简介 1.1.系统简介 提示:对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包括系统的安全目标等。 1.2.文档目的 提示: 软件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在软件需求基础上,设计出软件的总体结构框架,实现软件模块划分、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软件结构设计文件应能回答下列问题: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软件安全完整度需求; 软件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结构设计; 软件框架如何处理与系统安全相关的对软/硬件交互。 1.3.范围 1.4.与其它开发任务/文档的关系 提示:如软件需求和界面设计文档的关系 1.5.术语和缩写词 提示:列出项目文档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词。以便阅读时,使读者明确,从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底框结构设计规范 一、一般规定 1、根据《抗规》7、1、2表中所述底框结构上部砌体最小厚度为240mm,房屋最高限值及层数:6,7度22m 7层;8度19m 6层;9度区不容许采用这种形式。 2、底框层高不得大于4、5m。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得砌体抗震墙与底部得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2)房屋得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得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得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得附加轴力与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3)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4)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得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得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5)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 4、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框架与抗震墙得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 二、一级采用。 5、底框层砼等级不得低于C30。 二、计算方法及要点

1、计算方法:底部框架房屋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并应按第2点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规定调整: 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得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 2)对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底层与第二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亦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应允许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 3)底层或底部两层得纵向与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应全部由该方向得抗震墙承担,并按各抗震墙侧向刚度比例分配。 3、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底部框架得地震作用效应宜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底部框架柱得地震剪力与轴向力,宜按下列规定调整: a、框架柱承担得地震剪力设计值,可按各抗侧力构件有效侧向刚度比例分配确定;有效侧向刚度得取值,框架不折减,混凝土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30,砖墙可乘以折减系数0、20。 b、框架柱得轴力应计入地震倾覆力矩引起得附加轴力,上部砖房可视为刚体,底部各轴线承受得地震倾覆力矩,可近似按底部抗震墙与框架得侧向刚度得比例分配确定。 2)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得钢筋混凝土托墙梁计算地震组合内力时,应采用合适得计算简图。若考虑上部墙体与托墙梁得组合作用,应计入地震时墙体开裂对组合作用得不利影响,可调整有关得弯矩系数、轴力系数等计算参数。 4、如底框中抗震墙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得普通砖抗震墙,符合《抗规》第7、 5、6条得构造要求时,其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层框架柱得轴向力与剪力,应计入砖抗震墙引起得附加轴向力与附加剪力,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第13讲 框剪结构设计

框剪结构设计 一.框剪结构的特点 1.框架—剪力墙结构,亦称框架—抗震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组成的结构体系,既能为建筑使用提供较大的平面空间,又具有较大的抗侧力刚度。框剪结构可应用于多种使用功能的高层房屋,如办公楼、饭店、公寓、住宅、教学楼、实验楼等等。其组成形式一般有: (1)框架与剪力墙(单片墙、联肢墙或较小井筒)分开布置; (2)在框架的若干跨内嵌入剪力墙(有边框剪力墙); (3)在单片抗侧力结构内连续布置框架和剪力墙; (4)上述两种或三种形式的混合。 2.框剪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这两种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变形性质是不同的。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是竖向悬臂弯曲结构,其变形曲线呈弯曲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速度越快,顶点水平位移值与高度是四次方关系: 均布荷载时 倒三角形荷载时 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由于所有抗侧力结构都是剪力墙,在水平力作用下各道墙的侧向位移相类似,所以,楼层剪力在各道剪力墙之间是按其等效刚度EI eq 的比例进行分配。 框架在水平力作用下,其变形曲线为剪切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慢,在纯框架结构中,各榀框架的变形曲线类似,所以,楼层剪力墙是按框架柱的抗推刚度D值比例进行分配。 框剪结构,既有框架,又有剪力墙,它们之间通过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使它们水平位移协调一致,不能各自自由变形,在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情况下,在同一楼层的水平位移必须相同。因此,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S形的弯剪型位移曲线。

图一.框剪结构变形特点 3.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在下部楼层,因为剪力墙位移小,它拉着框架变形,使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剪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的位移越来越大,而框架的变形则相对较小,所以,框架除负担水平力作用下的那部分剪力外,还要负担拉回剪力墙变形的附加剪力,因此,在上部楼层即使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而框架中仍有相当数值的剪力。 图二.框剪结构受力特点 典型框剪结构中的框架底部剪力一般接近为零,剪力控制部位在房屋高度的中部甚至上部,而纯框架最大剪力墙在底部。因此,对于带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仍须按框剪结构协同工作计算内力,不应仅按纯框架分析,以保证上部楼层的构件安全。 4.框剪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水平位移是由楼层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Δu/h 控制,而不是顶点水平位移进行控制。框架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在底部,剪力墙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则出现在顶部(理想状态下),框剪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则介于两者之间,一般在(0.4~0.8)H范围内。

浅谈美国规范标准中的钢结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4714724.html, 浅谈美国规范标准中的钢结构设计 作者:周正为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1期 摘要:精研美国规范标准,使用STAAD.Pro结构设计软件,结合具体项目,优化钢结构设计,提高设计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钢结构;美国规范标准 1 前言 在以往的钢结构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研发的PKPM系列CAD软件,包括SATWE计算软件和PMCAD建模软件,基本满足所承担的各类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各种规则和复杂类型的框架结构、框排架结构、排架结构、剪力墙、连续梁、拱形结构、桁架结构等。但该软件主要应用于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随着近几年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同国际设计同行的交流不断增多,以美国规范为例,PKPM的模型数据并不能按美标检验杆件,因此急需我们在设计软件等方面实现同步。STAAD.Pro是 由美国世界著名的工程咨询和CAD软件开发公司—REI(Research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开发的通用有限元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已经在国际上普遍使用,本文通过国外和国内两个具体工程实例,比较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中钢结构设计的不同,为今后的海外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2 工程概述 国外项目为转接机房,使用STAAD.Pro软件按美国标准进行计算,该构筑物共两层,平面尺寸为15m×12m,高度为15m;开敞结构,多层钢结构厂房。结构按IBC2012设计。场地类别:SE类场地,重要性系数1.25;基本风压49m/s(3秒最大风速),S1=0.186, Ss=0.426, Fa=1.9368,Fv=3.242,反应修正系数(R值)x=2.5,z=2.5; 国内项目同样为转接机房,使用PKPM进行计算,平面尺寸为15.5m×13.5m,高度为14.6m,多层钢结构厂房。该项目的自然条件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基本风压为0.45kN/m2,场地类别为三类,地面粗糙度为A 类。该工程按照国标进行设计,在该种抗震设防烈度下,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为四级。 3 计算及对比分析 3.1 地震作用

框剪结构——结构设计经验之谈

框剪结构——结构设计经验之谈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起整体空间作用的抗侧力构件。适用于平面或竖向布置繁杂、水平荷载大的高层建筑。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剪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砍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 一、水平荷载主要由剪力墙承受 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约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兼具了框架布置灵活、延性好和剪力墙刚度大的优点,二者通过水平刚度较大的楼盖协同工作,在水平作用下呈弯剪型位移曲线,层间变形趋于均匀,比纯框架结构侧移小,非结构性破坏轻,其中剪力墙为主要抗侧力构件,框架起到二级防线作用,比剪力墙体系延性好,布置灵活。因此,框剪结构是一种抗剪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但由于剪力墙和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弹性极限值相

差很远,当结构遭遇强烈地震时,剪力墙在其底部首先越过弹性变形阶段出现裂缝进而屈服,在出铰部位刚度大幅降低,刚度沿竖向发生突变,在塑性铰区发生塑性转动,从而带动上部的墙体发生刚体位移,再加上弯曲变形,顶部侧移激增,给与之相连的框架施加了很大的附加剪力。而此刻结构的层间侧移角还远小于框架的弹性变形值,框架尚未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水平抗力。剪力墙和框架之间刚度比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地震作用的重新分配,增加了框架的负担,使得框架的延性降低,无法有效地担当起二道防线的作用。另外,框剪结构多用于 10~25 层左右的商住楼,根据工程设计实践,这一类层数的房屋自振周期大都在~,与某些地区的地震卓越周期较接近。如1985年墨西哥太平洋岸的级地震,共有 164 幢 6~20 层的房屋倒塌,其中倒塌率最高是10~15 层的建筑, 5 层以下和 25 层以上的破坏较轻。1975 年我国海城地震、而在1977 年罗马尼亚的弗兰恰地震(卓越周期 ?)中,倒塌最多的也是十几层的建筑物。当楼层多于 14 层时,地震力的大小和破坏率都有一个明显的陡然增大的趋势。因此,采取一些经济实用的方法来改善框剪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可靠度就显得尤为必要。结构控制理论为多种建 (构 )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新途径。 二、改善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关措施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及要点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 1.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建筑结构体系及结构型式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转换层结构 2.案例分析 ?案例一地铁螳螂山 ?案例二天津某住宅 ?案例三华润酒店 ?案例四平安中心投标 ?案例五住宅设计中经常与建筑需要协调的问题?案例六世纪中心

结构设计基本知识简介 结构型式: 按结构材料划分有: ?砌体结构(包括加构造柱圈梁) ?钢筋砼结构 ?钢结构 ?混合结构(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柱+钢梁) 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巨型框架、框架筒体结构、筒中筒结构体系等

结构体系的定义 框架结构体系 由梁(包括桁架)、柱等杆系组成的能承受垂直和 水平力作用的空间结构(可含少量墙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主要由双向墙肢和连梁组成的空间结构(包括短肢 剪力墙和壁式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剪力墙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但以剪力墙 为主承受水平力。 一般由筒和板梁组成的结构,可分为内筒外框(或 筒体结构体系 称核心筒)、筒中筒、框架-核心筒和多筒体结构。 由密排柱及楼层上的裙梁构成的筒体称为框筒。 其他结构体系 以上体系以外的体系如板柱结构体系,悬挂结构 体系,侧向支撑体系,膜结构体系、空间网架等。

结构型式选择原 则 ) a) 结构体系与结构型式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结构选型必须在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工程特点,自然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条件,抗震设防,地质地形等情况充分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基础上进行必要时还应做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b) 同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b)同一结构单元中钢筋砼结构不宜与砖砌体结构混合使用(混用是指平面方向的承力构件不同材料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而言而底层为钢筋砼框架其上为砖砌体结构的竖向布置不在列中)。在抗震要求时,不宜选用砌体结构 体结构。

底框结构的计算

底框结构的计算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 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 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 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 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 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 一、操作流程 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 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l 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 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

结构设计人员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来公司已经快四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过得是很充实的,因为专业知识一直在不断的积累,专业能力一直在不断的大幅度提高;在这里我还是要深深的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与培养,给了我那么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有要感谢每一位与我合作过的同事伙伴,是你们的配合与帮助,才能使我成长的这么快。经过了几年的相处,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司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公司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包容。公司需要发展,而公司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成员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公司的一名设计人员,我们更应该为它在前进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份力量则来自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就必须学会自我总结,下面就对我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作如下总结。 来到公司的第一年,是收获最多的一年。因为5.12特大地震的原因,公司格外繁忙,业务也很多,因此手上的事情也多。从砌体结构到框架结构,再后来到底框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在工程中是比较多的,因此也渐渐地掌握了基本建模、绘施工图的要求。因为刚开始接触实际工程,所以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反应在结构模型上,经常有漏项的事情发生,还有很多时候是模型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或有较大出入;其次是反应在施工图上,依然有很多漏项的情况,然后就是不同专业之间有很多矛盾之处,还有很多施工图上本身的错

漏之处;最后就是在工地现场时,观察能力及现场经验不足,很少发现问题或者发现的问题都是比较小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控制的质量问题都是师傅或者其他监督部分所发现的,当发现问题后,如何补救或处理更是摸不着头脑。从建立模型到模型完成,从校核模型到修改模型完成,从模型到出校核图,从修改后的校核图到再次校核,从施工图到审查回复,从设计到现场,再从现场到设计这些程序的前前后后,不知道出了多少问题,一次次的审核师傅都兢兢业业、不厌其烦地一一执行,自己所出问题,公司都一次次的解决。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问题和失误,才让我不断的掌握专业知识,第一次有了理论结合实践的亲身体会。 到了第二年,因为处在灾后重建当中,所以任务依然很多,这一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问题层出不穷,归根揭底是因为对各种规范不熟悉,常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埋深超深,在这个问题上公司可以说是费尽心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公司带来太多麻烦,而最后公司用一颗包容的心来承担这一切,在这里再次感谢公司及公司的领导们。经过超深事件后,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设计必须严谨,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尽最大努力来完成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把我们推向深渊。在工地现场方面,经过第一年的积累,对于比较常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解决,但实际工程则是复杂的,基本上不同的工地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更是变化莫测的。遇到这种情况后,就将不能现场立即解答的问题带回公司,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请教,最

广厦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心得

1 纯砖混和底框结构设计 1.1 砖混总体信息的合理选取 1.1.1 结构计算总层数 设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砖混平面的结构计算平面总层数,结构计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台上拉接地梁的基础层、地下室平面层、上部结构平面层和天面结构层,结构层号从1开始到结构计算总层数。最后生成的结构施工图是按建筑层编号,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统中,可在“主菜单枛参数控制信息枛施工图控制”中设置建筑二层对应结构录入的第几层来实现结构层号到建筑层号的自动转化。 1.1.2绘图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 绘图窗口总体坐标的原点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据所设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 D可自动控制绘图窗口的大小,输入轴网时,使整个轴网系统离绘图窗口的左边和下边保持一定距离。当结构平面比较小时,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小一些,使右上角的空白减小;当结构平面比较大,超出当前绘图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设大一些,使结构平面缩进绘图窗口。此种情况在第一标准层并且还没有输入第二标准层平面数据时,点按按钮窗口的“显示全图”,录入系统自动调整使结构平面在绘图窗口正中,且周边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师一般不用设置这两参数。 1.1.3结构形式 =0则所有结构平面为框架、框剪或剪力墙结构平面,=1则所有结构平面为砖混平面,=2则底下为框架结构平面,上面为砖混平面。 1.1.4 抗震烈度 取6、7、8或9,只影响砖混平面的抗震验算,对底框结构平面,必须在相对应的结构分析程序的总体信息中设置抗震烈度。 1.1.5 楼面刚度类别 刚性:1;刚柔性:2;柔性:3 1.1.6 墙体自重 为砌块自重,若考虑抹灰的重量可增加自重数值。 1.1.7砌体材料(1:砖;2:砼小;3:砼中;4:煤灰)

结合实例谈高层框剪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点

结合实例谈高层框剪结构设计的控制要点 近几年的高层、超高层等建筑结构中,很多是地上为公建或住宅,地下为大底盘车库的结构形式。其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采用,目前在框剪结构设计中使用最多的是PKPM系列软件中的SATWE软件。然而,作为设计人员在使用结构软件时对计算软件得出的结果要有正确的分析,应对结构形式的特点、程序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等进行全面理解。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由于结构实际情况与程序不相符合,或人工输入有误,或软件本身有缺陷均会导致错误的计算结果,因而要求结构工程师在拿到电算结果时应认真分析,慎重校核,做出合理判断,不能盲目的依赖程序,以免造成经济损失或结构安全事故。下边谈一下框剪结构形式的特点及PKPM中各参数的控制要点。 一、框剪结构的特点 框剪结构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空间,立面处理易于变化的优点,但侧向刚度差,抵抗水平荷载能力差,地震作用下变形大等缺点。而剪力墙结构抗侧力刚度大,但使用空间受限制,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这就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将承担大部分水平力,是抗侧力的主体,整个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提高;框架则承担竖向荷载,提供了较大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承担少部分水平力。框架本身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呈剪切型变形,剪力墙则呈弯曲型变形。当二者通过楼板协同工作共同抵抗水平荷载时,侧向变形呈弯剪型。其上下各层层间变形趋于均匀,并减小了顶点侧移。同时,框架各层层剪力趋于均匀,各层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也趋于均匀。框架—剪力墙结构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都大大提高了,这种结构形式可用来建造比较高的高层建筑。 二、框剪结构布置的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的要点是数量和位置。在一般工程中,以满足位移限制作为设置剪力墙数量的依据。剪力墙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剪力墙布置以对称为好,可减少结构扭转。 2.剪力墙应贯通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贯而均匀。 3.剪力墙布置应与建筑使用要求相结合,根据建筑物高度和刚度要求,可以采用单片形,L形,I形,T形或筒体。 4.剪力墙靠近结构外围布置,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但要注意,在同一轴线上而又分设在建筑物两端的剪力墙,会限制两片墙之间构件的热胀冷缩和混凝土的收缩,由此产生的温度应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5.在两片平行的剪力墙之间布置框架时,两片墙之间的楼板在水平力作用下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_上_

第1期建 筑 科 学 BU ILDING SCIENCE1997年 美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发展概况(上) 黄成若 胡德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 近十多年,随着科学与技术进步,建筑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有了很大发展,从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和欧洲共同体的规范每隔三至五年就修订一次。90年代的规范汇集了建筑结构的最新成果。本文侧重介绍和分析美国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主要特点,以及我国规范与国际规范存在的差异。同时,对美国的钢、砌体、木结构规范也作了简要介绍。 1 美国荷载规范 房屋建筑及其它结构最小设计荷载(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 s and Other Structures ASCE7-93),1993年版。 美国荷载规范以往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负责,80年代初期的编号为ANSI A58.1-1982; 80年代后期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共同负责,此时的编号为ANSI/ ASCE7-88;进入90年代后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负责,编号改为ASCE7-93。 1.1 荷载分类 美国荷载规范将荷载分为7类,即(1)恒荷载;(2)活荷载(指房屋建筑或其它结构由于使用或居住产生的荷载,不包括风、雪、雨、地震等自然荷载);(3)土及静水压力;(4)风荷载;(5)雪荷载;(6)雨荷载;(7)地震荷载。 1.2 荷载组合 结构的设计强度应大于下列6种组合中的最大者: (1) 1.4D (2) 1.2D+1.6L+0.5(L r或S或R); (3) 1.2D+1.6(L r或S或R)+(0.5R或0.8W); (4) 1.2D+1.3W+0.5L+0.5(L r或S 或R); (5) 1.2D+1.0E+0.5L+0.2S; (6)0.9D-1.3W或+1.0E。 式中,D=恒荷载;L=活荷载;L r=屋面活荷载;S=雪荷载;R=雨荷载;W=风荷载;E=地震荷载。 上述6种荷载组合及其荷载系数是根据概率理论按结构可靠指标 校正后得出的。 美国荷载规范与我国荷载规范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我国荷载规范有充分的法定效力,而美国荷载规范没有法定效力。具体来讲,我国材料规范(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设计规范)及设计工作中有关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必须严格按我国荷载规范执行,而美国材料规范及设计工作中有关荷载组合及荷载系数不一定按美国荷载规范执行。例如美国钢结构规范接受了上述6种组合及相应的荷载系数,美国混凝土结构规范就不接受上述6种组合,美国混凝土规范A CI318-89,以及最近新颁布的规范A CI318-95基本上都不接受上述组合。希望我国工程设计人员能注意到这一点。 1.3 地震荷载 美国荷载规范1993年版与1988年版相比, 49

详细的砖混结构(含底框)设计步骤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 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 1. 底框部分: (1)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 (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 (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 (5) (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 (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7之间) (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2. 砖混部分: (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 (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 (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 (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 (5)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 (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 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 1. 底框部分: (1) SAT-8计算底框时不能考虑风荷载。若在“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中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可计算风荷载,但结果偏小建议不使用; (2)上部承受墙荷载的墙梁宽度不小于300; (3)过渡层如果开洞大于800,需要设边梁; (4)抗震墙厚度不小于净高的1/20,且宜开设洞口形成若干墙段,其高宽比不宜小于2; (5)注意:梁和柱的偏心,应根据建筑要求与砌体外墙平齐,且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6)注意:剪力墙材料为混凝土及其强度等级; (7)材料等级:整个工程钢筋等级应统一为II级或III级,楼板、梁为C30混凝土,柱为C30混凝土,剪力墙为C30混凝土; (8)在SATWE中进入底框模型后选取荷载时,选取上部砖混荷载的标准组合来计算配筋,这样可以不用单独建立砖混的计算模型 (9)在模型中,应输入底层的砖墙?,并计算出二层砖混结构与底框结构的抗侧刚度之比,为保证房屋的整体抗震性能较好,最好在1.3-1.8之间(1.5左右),以此确定剪力墙的是否开洞和增减长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