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林徽因:莲灯

林徽因:莲灯

林徽因:莲灯
林徽因:莲灯

林徽因:莲灯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象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秋天,这秋天

这是秋天,秋天,

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

闪着金银,夸耀

他实在无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这里那里,在这秋天,斑彩错置到各处

山野,和枝叶中间,

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缤纷降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心得象歌曲,

由山泉的水光里闪动,浮出珠沫,溅开

山石的喉嗓唱。

这时候满腔的热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秋天懂得那狂放,——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

不经意的凌乱!

但是秋天,这秋天,

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和梁思成生平简介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徽因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在此期间,她还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对新诗产生浓厚兴趣。翌年,随父回国,仍到培华女中续学。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曾登台演出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饰演主角齐德拉公主,台词全用英语。她流利的英语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艺界留下深刻印象。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在到职前先回福州探亲,曾应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之请,作《建筑与文学》和《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又为其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翌年,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 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 等。也正是由于在山西的数次古建筑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国古建筑结构的奥秘,完成了对《营造法式》这部“天书”的解读。 1931年,她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次年,为北平大学设计地质馆和灰楼学生宿舍。在此后数年中,她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还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写了绪论。这是一本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必读的重要工具书。 林徽因在从事建筑科学研究之馀,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当时,她曾应聘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讲授《英国文学》课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程,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还担任《文学杂志》的编委。她经常参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揉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在文

林徽因1

《林徽因传》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每个人读完之后的感受都不一样。下面就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林徽因传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一)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没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她常想,人世间生活着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在你的生活中来来往往,你认识了他们,甚至你也不讨厌他们,但是,他们在你的生命中却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有极少数的人,你愿意和他分享你心灵的秘密,你的快乐和忧伤,你的热爱和热情,真正的友人是你可以搁置心灵的地方,是上帝给予人生的恩惠和慰藉…… 人们谈起林徽因,往往想到的首先是她与三个男人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别忘了,在林徽因的生命里,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的一生如同一首诗,真挚、隽永而有激情。她曾经说过:“我觉得我的一生没有太堕入凡俗的满足也不算一桩坏事。志摩警醒了我,他变成一种激励在我的生命中,或恨,或怒,或快乐或遗憾,或难过,或痛苦,我也不悔的,我也不得意我自己的倔强,我也不惭愧。”她在自己的生命过程中释放了全部的爱与热情。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她走了,在1955年四月春日的清晨。尽管晨光熹微,白露如霜,但人们都记得,她走于一天最清新的时刻。尽管这个春天乍暖还寒,风沙扑面,但人们都记得,她的生命定格于美好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读后感篇(二) 林徽因,白莲一样的女子,纯净而美好。不仅在诗词文学上大显身手,更在建筑学领域舞弄风骚,卓有成就。而正是这个浑身充满诗意与才气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她是苍穹中一颗低调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林徽因与徐志摩相遇在那个烟雨迷离的伦敦,两颗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拢,擦出了爱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断然决绝,只能让徐志摩在康桥上轻轻叹息:“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因为林徽因没有勇气去爱,怕面对世间的流言蜚语,所以只好爱的平静,爱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独自舔伤口。 勇气,这个词语,大概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拥有的。我们需要在面对抉择时那份果断的勇气,我们需要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那份坚毅的勇气,我们需要在受伤后告诉自己明天会更好的那份乐观的勇气。勇气,这个看似沉重的词语,我们必须把它装进行囊,悄悄带走,让它随我们人生漂泊旅行,让我们拥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定心态。 坚守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每个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在林徽因死后要另娶她人?难道是他们之间的爱输给了生老病死,时间以及欲望?难道是为了给他们的孩子找个妈妈吗?旧人已不在,新欢胜旧颜。曾经的誓言,曾经执手相老的诺言,曾经暖人心窝的甜言蜜语,难道都只是随口说说,并无真意吗?正如张爱玲所说:誓言的誓和诺言的诺都是有口无心的。既然爱了,就要

林徽因故事5则

林徽因故事5则 寄语: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今天为读者收录的是林徽因故事5则,希望大家喜欢。 林徽因的故事一:“太太客厅”逸事 20世纪30年代,林徽因住在北京东城总布胡同时,她家的客厅名为“太太客厅”。当时,一批文坛名流巨子,包括朱光潜、梁宗岱、金岳霖等,常聚集在这里,一杯清茶,些微点心,谈文学,说艺术,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在“太太客厅”里,林徽因一直是最活跃的人物,读诗,辩论,她的双眸因为这样的精神会餐而闪闪发光。朋友是林徽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优秀也是因为有他们的欣赏和激励。 作家萧乾就是在“太太客厅”里认识林徽因的。那是在1930年,萧乾正与美国的安澜一同编辑期刊《中国简报》,经他的老师杨振声的介绍,萧乾访问了沈从文。在这次见面后,他即以《当今中国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讽刺作家》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刊登在《中国简报》上。1933年秋天,萧乾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蚕》寄给沈从文,请他指教。当时沈从文正在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他在萧乾的稿子上作一些修改后发表了,这使萧乾得益匪浅。萧乾的这篇手稿现陈列于中国现代文学馆。那天,还是燕京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萧乾穿了一件新洗的蓝布大褂,与沈从文一起来到“太太客厅”。萧乾早就听说林徽因的肺病很厉害,想象中她应是一脸病容;谁知当他看到林徽因时,不禁呆了。只见她穿了一套骑马装,显得美丽动人,像个运动员。原来她时常和朋友到外国人办的俱乐部去骑马。林徽因对萧乾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用感情写作的,这很难得。”这话给了萧乾很大的鼓励。沈从文是常常到林徽因家去的,他从小在湘西长大,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底子。林徽因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因为那里有着很离奇的情节,很特别的人物,都是她闻所未闻的。沈从文碰到一些事,也会跑到林徽因家去寻求安慰。有一天,沈从文差不多是哭着赶到林徽因家,说他的妻子张兆和到苏州娘家去了,他每天都给妻子写信,但得不到理解。林徽因觉得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应有喜怒

《林徽因传》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读《林徽因传》有感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人为之赞叹。 一、林徽因简介 她叫林徽因,是一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女子,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代表作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作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主持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林徽因之所以能在文学、建筑等领域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除了她的天生聪慧,与她青年时丰富的学习经历不无关系。她出生在一个富庶的官僚知识分子家庭;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罗马、柏林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1921年回国于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在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了凯旋门、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知名建筑。她将满身的书卷清香融合在建筑事业中,成为中国第一位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建筑家。 二、爱与恋 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但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为了林徽因,他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恋,然而初恋最美好的便是曾经有过。 1921年10月林徽因回到中国,继续在培华女中学习。父亲林长民与梁启超的友谊,使林徽因结识了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两家父辈也有意他们结为连理。尽管两位父亲都赞成这门亲事,但是最后决定还得由他们自己来作。后来在梁启超的敦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双双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思成念建筑,徽因学美术,套句梁启超说的话,他俩“修行”了一段时期,在情感上和身心上都历经磨炼,确实加深了两人的感情。1928年他俩在加拿大完婚,在修完硕士学位后回到中国,成为新成立的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最早上任的两位教授。 在林徽因的三段感情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哲学家金岳霖与林徽因的爱情。1932年4月,梁思成从外地考察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

关于介绍林徽因的英文presentation

这篇介绍林徽因的文章主要是作为介绍我欣赏的学者而写,不过使用范围挺广的,句型简单,单词也都是常用的,正常速度表达的话大概5分钟左右。 She was called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The well-known poet XuZhimo had pursued her. The famous philosopher Jin Yuelin also fell in love with her and didn’t marry all his life time for her. Moreover, she was so lucky to have the best husband Liang Sicheng. She was the legend women, Lin huiyin. Many people hear of Lin because of XuZhimo, so do I. When I learn about XuZhimo’s poem, for the first time I came to know her poem that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written for XuZhimo by some people but others thought it was for her son. No matter whom it was written for, this poem is so fresh and warm and deeply impressed me. This poem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r as a writer. She wrote poems, essays, short stories and plays. Many of her works were praised for its subtlety. At the same time, she was an architect, the first female architect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1980s, Lin and her husband traveled many places in China to study and record 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became the pioneer in this field with great achievements. She wa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the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located in the Tiananmen Square. Apart from her main achievements, her versatility was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 she pursued her degrees both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 her English was quite well. In 1924, the old Indian poet Tagore visited China, Lin Huiyin and XuZhimo worked together to do interpretation work for Tagore, during which Lin distinguished herself with her fluent English and also won the admiration of the great poet. Lin Huiyin also loved drama and had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of Tagore’s poem drama which deeply impressed on literary and art circle. In her spare time, she often held the party to discuss current events. Most of the people participating the party were public celebrities. Lin as the party’s focus pointed out the problemand remarked properly. Her unique views always won her friends’ admiration. At that age, men mostly thought highly of her, while women didn’t seem to like her, they thought that this case maybe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her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 Lin Huiyin as a talented woman generally dealt with public celebrities. It was rare to find a woman like her, so talented. The ordinary women neither had the same level to talk with her, nor did Lin Huiyin pretend to be modest to explain to those women. Then we can imagine the misunderstanding or even jealous sense from the same sex was somehow reasonable but not her fault. In a word, Lin Huiyin was not my admired scholar but also a perfect woman in my mind.

当代舞《林徽因》浅析

当代舞《林徽因》作品分析 《林徽因》为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选送作品,由现当代舞著名编导汪起正老师指导完成,其标志性的人物特征与时代背景被刻画得恰到好处。整部作品起承转合的演绎了林徽因如剧一般的人生。 首先从体裁类型看来,“当代舞”作为中国舞蹈的重要舞种之一,在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注重形态和元素的重新利用,强调现实人文情怀。它是老一派舞蹈家舞蹈创作的实践探索,坚持根据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去吸收、借鉴各个舞蹈派别的各种风格,创作出与以往不同的舞蹈风格。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就是民国时期了。 从作品背景来看,是以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教师的林徽因来作为刻画的对象。她是有名的民国才女,几乎标志着一个时代的颜色,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天成。作品为典型的叙事类当代舞作品。开场是病重的林徽因在恍惚中,她开始拷问自己生命路程的意义。流亡时期与梁思成颠沛流离,迷惘、惆怅、沉郁。临终的林徽因被噩梦困扰,因为城墙被拆,她以拒绝服药抗议。想起一生遭遇的各种困难与不顺,又想起了年轻的自己在阳光中、在人间四月天里满心欢喜的样子,恬静、飘逸、婉约、清丽。过渡变奏音乐中,念了一首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从沉郁的基调转入了明亮,正如这首诗是写给她的儿子梁从诫一般,这明亮期许的氛围也像是期待儿子的降临。而在作品结束时就像林徽因临终的一刻,仿佛对过去的自己说“无论世界怎样变化,阳光总会来”后含笑逝去。 这整个剧目起伏感很大,前后对比也非常强烈,又是对著名人物性格的刻画,所以比较难以拿捏。原跳的舞蹈演员丛苑很好的表达出了前半段压抑、渴望、痛苦、追寻等复杂情绪,后半段又演绎出“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涩涩情绪,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一位情窦初开的优雅的大小姐与心上之人相处时的开心喜悦。但是我注重动作的衔接而少了情感的投入,缺乏对比处理,明暗交替的线路没有突现出来。为了能够理解原作品想表达的内涵,我查阅了《林徽因选集》、《林徽因传》、《梁思成与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等有关林徽因的文集,去理解人物的性格个性。根据原舞者的展示,我将从性格线路入手,突出人物的优雅、

林徽因诗集精选

《林徽因诗文集》主要内容简介: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一一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既有“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温暖,又有“信仰只一细炷香”的悲伤;既有“细雨点洒在花前”的淡然,又有 “细香常伴月静天”的惆怅。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谁爱这 不息的变幻, 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 抹一天云霞, 月亮,星光,日影, 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 峰峦与江海 偷一刻安定。 骄傲地 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雕零, 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 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 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 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 一丝毫发的卑微。难怪她笑

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 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 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的 爱过这伟大的变幻?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夜夜的月圆。是燕在梁间呢喃,

別丢掉 別丢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嘆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著那真!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 只使人不見, 滿天的星, 夢似的掛起。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__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一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一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一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关于介绍林徽因的英文presentation

She was called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The well-known poet Xu Zhimo had pursued her. The famous philosopher Jin Yuelin also fell in love with her and didn’t marry all his life time for her. Moreover, she was so lucky to have the best husband Liang Sicheng. She was the legend women, Lin huiyin. Many people hear of Lin because of Xu Zhimo, so do I. When I learn about Xu Zhimo’s poem, for the first time I came to know her poem that you are the April of this world,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written for Xu Zhimo by some people but others thought it was for her son. No matter whom it was written for, this poem is so fresh and warm and deeply impressed me. This poem is the masterpiece of her as a writer. She wrote poems, essays, short stories and plays. Many of her works were praised for its subtlety. At the same time, she was an architect, the first female architect in China. Throughout the 1980s, Lin and her husband traveled many places in China to study and record the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became the pioneer in this field with great achievements. She was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the National Emblem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 located in the Tiananmen Square. Apart from her main achievements, her versatility was reflected in many aspects.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 she pursued her degrees both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So, her English was quite well. In 1924, the old Indian poet Tagore visited China, Lin Huiyin and Xu Zhimo worked together to do interpretation work for Tagore, during which Lin distinguished herself with her fluent English and also won the admiration of the great poet. Lin Huiyin also loved drama and had played the leading role of Tagore’s poem drama which deeply impressed on literary and art circle. In her spare time, she often held the party to discuss current events. Most of the people participating the party were public celebrities. Lin as the party’s focus pointed out the problem and remarked properly. Her unique views always won her friends’admiration. At that age, men mostly thought highly of her, while women didn’t seem to like her, they thought that this case maybe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her straightforward character. Lin Huiyin as a talented woman generally dealt with public celebrities. It was rare to find a woman like her, so talented. The ordinary women neither had the same level to talk with her, nor did Lin Huiyin pretend to be modest to explain to those women. Then we can imagine the misunderstanding or even jealous sense from the same sex was somehow reasonable but not her fault.

林徽因简介 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林徽因简介揭秘林徽因三段刻骨铭心情史 绝代佳人林徽因照片 林徽因简介 生辰:1904年6月10日 民族:汉 祭日:1955年4月1日 籍贯:福建闽候 职业:建筑学家兼作家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从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战争爆发,几年间他们走遍了全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实地勘察了2000余处中国古代建筑遗构。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并写下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另有部分篇什为其与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筑论文。 林徽因原名徽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

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的才女。

(完整版)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 颜凌燕114171839 11工商管理1班 摘要: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关键词: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爱情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1955年4月1日去世,公认的美女,在建筑和文学上有成就。但让我感兴趣的是她和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的故事,即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他们的故事是探讨爱情、揭示爱情真谛最好的材料。 这三个男人中,最出名的当属诗人徐志摩,他的“再别康桥”,人人皆知。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在英国定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来到伦敦。诗人在和林长民交往过程中认识了林徽因,很快被吸引并爱上了林徽因。“如果有一天我获得了你的爱,那么我飘零的生命就有了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匆匆行进的脚步停下,让我在你的身边停留一小会儿吧,你知道忧伤正像锯子锯着我的灵魂,”诗人激情洋溢,写下一首首这样的情诗。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第三个孩子,正怀在妻子张幼仪的腹中。为了林徽因,他甚至逼着妻子打胎,在妻子生产后不久,就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因此成为中国离婚第一人。可是当他兴冲冲的去向林徽因表白时,却被拒绝了。当时,徐志摩24岁,英俊潇洒,浪漫多情,前途无量。我想,很少有女孩不为之所动吧。可见林徽因这个女子不简单。后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身亡,林徽因非常伤心,据说将徐失事飞机的一块残骸挂卧室内悼念徐志摩。有人因此认为她其实是爱徐志摩的。 第二个男人梁思成虽然不太出名,但他的父亲却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林梁两家是世交,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人的父亲交情也极好。林徽因热爱文学,却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主业,说明她的天性中有冷静理性的一面。拒绝了浪漫的诗人,她嫁给了梁思成,1928年在加拿大结婚。婚后,由于梁思成也主修建筑,两人成了事业上的伴侣。金岳霖说:“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 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生活也很有情趣,闲暇时,夫妇俩比记忆,互相考测,哪座雕塑原处何处石窟、哪行诗句出自谁的诗集,那甜美的家庭文化氛围,疑似李清照、赵明诚重返人间。 林徽因、梁思成的婚姻虽然美满幸福,可是在他们结婚三年后,却出现了危机,因为第三个男人:金岳霖。 金岳霖没有什么名气,一般人都不太清楚他,据说他是搞哲学和逻辑的,除了专业人士以外,

林徽因的评价

开篇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学者和诗人。我们小组通过这次人物评价的活动,对林徽因这个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有更多层次的认识。我们对这位人物主要从文学、建筑和感情生活方面进行评价。 浪漫的文学才女 认识林徽因是缘于她的诗歌《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充满爱与浪漫,描述了多少少女心中的情愫! 渐渐地,知道更多关于她的文学作品。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出生书香世家,文化底蕴厚。她随父亲游历欧洲期间,结识了诗人徐志摩,并对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林徽因就经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不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她先后又发表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我在林徽因的影响下,也喜欢上那扑朔迷离的诗歌。她让我明白《笑》是女人的含情回眸一颦;她让我《情愿》记着自己那羞涩怅惘的暗恋,“化成一片落叶,让风雨打到处飘零”;她更让我明白‘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的梦’!可是这《年关》将近,那热闹里再也没有我儿时的欢乐肆玩。我和她只剩《记忆》。《静坐》“空想”《人生》的《忧郁》! 当然,在文学方面,她是那李清照式的闲愁闺怨。这在她的《致志摩》的散文和《九十九度中》小说可以看出。以至于冰心说她是做作卖弄情感。可是,这也是我欣赏林徽因的原因。她的诗歌融入了中国古典诗词以及西方唯美派的表现手法,以其丰富的感情和特有的情境,探索了生活和爱的哲理。她的爱让众多才子爱慕,她的情让才女羡慕甚至嫉妒。是她让我明白新新女性的追求与自主,让我懂得我要的爱情是什么,异性的友谊多么珍贵难得!所以林徽因的文学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尤其是那敢于直抒所爱所恶,毫不隐讳的坦率真诚! 默默无闻的建筑师 林徽因一直被称为“一代才女”,多数人只知道她在文学上的贡献,但其实文学只能算是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中文名:梁思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1901年4月20 逝世日期:1972年1月9日 职业: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主要成就:建筑教育、建筑研究、建筑艺术 目录[隐藏] 1、个人履历 2、人物生平 3、建筑研究 4、建筑教育 5、建筑理论 6、主要论著 7、保护奈良 8、家庭生活 [编辑本段]1、个人履历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1915—1923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1927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7—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肄业。1928年初,梁思成与林徽因[1]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接着到欧洲考察半年才回国任职。1928—1931年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法式组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4 —1945年任教育部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副主任。1946—1947年美国耶鲁大学聘问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赠授文学博士。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编辑本段]2、人物生平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出生时,是他父亲梁启超因“戊戌政变”失败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广东省新会县。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些

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些 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下面给大家说说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有哪些,供大家阅读! 梁思成、林徽因早年设计的建筑作品-----沙滩老北大地质馆 此楼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少数设计的作品之一,于1934年设计,1935年8月建成,是我国最早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优秀作品之一,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楼西南角下方墙体上嵌有一奠基石,上面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奠基” 。1990年2月13日被列入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大学校徽设计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保护奈良古建 1945年二战行将结束时,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的奈良轰炸图上为其标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迹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年11月与1939 年1月两次险些于日军的轰炸中丧命,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对日战争中阵亡。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由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设计,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是很多革命先烈最后的安栖之所。走在公墓里,吊唁那些于民族于国家立下大功的英魂,犹如在和历史对话,感叹沧海桑田,体会人间正道。 林徽因的感情经历与徐志摩 1921年,16岁的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弓I。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为林徽因写过很多情诗。两人也都是以书信来往。在后来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岁以前,与诗“完全没有相干”,是与林徽因的相遇,激发了他的新诗创作。同年3月与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

林徽因

一代才女——林徽因 作者简介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 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 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 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 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 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4月,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以“徽音”为笔名,发表于《诗刊》第二期。以后几年中,又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的诗 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 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 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 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 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她经常参 加北平文学界读诗会等活动。 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 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作品推荐——《九十九度中》 《九十九度中》主要包括:悼志摩、惟其是脆嫩、山西通信、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窗子以外、蛛丝和梅花、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究竟怎么一回事、此一片阳光、诗歌、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笑、激昂、情愿等等。 《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最富有现代性”,在京派小说中别具一 格。它写的是北平一个大热天的众生相,一个同时空的“共在”结

构:小说有9部分,包含了大约14个情节片断,钟表时针的移动和水银柱的上升是这个“共在”结构的轴,而40多个人物的生活故事。则是围绕这个轴转动的众生之流的断面。作者用电影语言蒙太奇手法如不相关人物位置上的接近、主题的相关、人物心理的联系等把各片断串在一起,中间不作任何过渡,由此作品以流动的方式向前叙事;从而引出了富裕、悠闲的上层社会和受剥削、下苦力的劳动阶层的比照,显示了社会不平等的主题。正是上述一些在今天看来扔颇为现代的艺术技巧的纯熟运用及作者“对于人生看法的不同”,使这篇作品“有立意”,“达到一个甚高的造诣”,从而在现代小说史上常被提及。

旷世才女林徽因_名人故事

旷世才女林徽因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个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气质如兰的多才少女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诗人兼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是堂兄弟。

林长民是新派人物,他思想开朗,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1916年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教会学校——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接触西方文化,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1920年4月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开拓了自由的视野。同年入伦敦圣玛丽女校学习。在此期间,林徽因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以建筑为业。 这年10月,本来是留学读经济的徐志摩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辍学到处游览。他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了美若天仙的少女林徽因,当即堕入爱河,开始了几乎疯狂的追求。然而24岁的徐志摩比林大了整整8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当时就在伦敦!林徽因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为火辣辣的情书所感动,她被折磨得辗转难眠。在徐志摩发动多次进攻之后,看似牢固的防堤也决了口,她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

志摩回家后就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感到十分突然,但也理智,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志摩的父亲是一个银行家,气愤之下宣布断绝了父子关系,停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应。 林长民与维新派首领梁启超是好友,临出国前他已将爱女林徽因许配给了梁的二公子梁思成,尽管他们只是订婚,也尊重爱女的选择,但还是感到以后无法交代,就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他惟一能做到的就是带女儿离开,1921年10月他们父女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一年之后,徐志摩放弃了苦熬了两年即将到手的剑桥大学的硕士资格,匆匆赶回国内。看到的是更加光彩照人的林徽因,那秀润的脸上写满爱意,但他明显地感到这爱已不属于他。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喜欢建筑,志趣相投的两人经常到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及快雪堂读书、游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