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更是父母奋斗的动力、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细微变化、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如何读懂孩子,怎样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也就成为父母必修的一门功课,其实,孩子的撒谎、撒娇、哭、恐惧、害羞等等,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大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我们要从小孩子的行为心理学入手,来慢慢解开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

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二、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2----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三、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3----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

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

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2: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

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

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

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四、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4----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

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五、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5----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

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2、"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

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六、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6----发脾气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得寸进尺,脾气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越未越任性、粗暴。

另一方面,到了会走路的时候,孩子的"什么都想自己来做"的意欲便开始萌发出来了。例如,吃饭时想自己吃,可因为还不会用调羹,撒掉的比吃进去的还多,结果会变成用手抓着吃了。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即便是这样也不要去阻止他。

开始表现出自发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话就大发脾气,不是哇哇叫唤,就是倒在地上打滚,或者是乱扔东西。对于妈妈来说,这是一个很伤脑筋的时期,于是,当孩子想自己一个人做什么时,妈妈很可能就不由分说地训斥道:"不行。"但是,孩子的这种自己来做的愿望正是意欲在成长的表现。

因此,妈妈要了解1岁左右的孩子就是这个样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时候就让他试着做一做。并且,当孩子因达不到自己的想象而又吵又闹时,大人要若无其事地应付过去。

爱发脾气是孩子在1岁前后出现的现象,一旦不如意,便大声哭闹、跺脚、打滚。这种"动肝火"不一定是对着别人,有时候还会冲着自己。希望别人"那样",自己想要"这样"--这些欲望过于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这时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

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想睡觉了、肚子饿了、感到累了的时候,一点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发脾气。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是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种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妈妈爸爸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去责怪、训斥他。

七、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7----恐惧

很多父母难以忘记孩子恐惧的行为,他们经常害怕的说:"那声音太响了""梦里的怪兽""危险到处都有""分离""没尝试过,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儿童心理分析:

也许婴儿经历的第一次恐惧是由巨大的噪声和强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这种恐惧通常出现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因为孩子在出生后失去了母体带来的安全感。第一年里,他们刚开始认识外界环境。因此,任何他们不熟悉的刺激、光线、声音都会使之产生恐惧感。显然,婴儿是逐步适应世界上的新事物的。在2-4岁之间,孩子会害怕动物。父母适当地控制局面能为孩子提供帮助。要让他们了解,有些动物很危险,而有些动物却很有善。帮助孩子熟悉动物很重要,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5892482.html,小编提醒父母们可以给他们看图片,为他们买动物造型的玩具,给他们讲关于小动物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查阅展现动物生活形态的资料。父母永远不能强迫孩子接近他们害怕的动物,这样只会使他们身心不快,并使他们的恐惧心理变成恐怖心理。

孩子常常会对暴雨、闪电和响雷感到恐惧。在自然环境中,暴雨通常很危险。应该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但是,要注意不能让孩子的恐惧感变成一种持久的不快。

此外,儿童对黑暗的恐惧也很常见。不要忘记,孩子到6岁时往往还不能区分虚幻和现实。如果孩子夜间醒来,应该关着灯哄他入睡。不要让他们感到恐惧总是伴随着黑暗。推荐:让恐惧远离宝宝的世界

八、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8----害羞

让妈妈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生人来,女儿点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即便是到了目的地,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家门。

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孩子的天生气质决定的。例如像妞妞就属于内向型的孩子,比较不爱动,胆小害羞,而且适应性差,对于新事物或陌生人,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比较容易显示不愉快的心情。

由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问题。一些父母的性子急、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等。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他们总是陪伴孩子玩,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依赖性强。

还有的父母经常采用惩罚、体罚、恐吓等方法教育孩子,对于一些敏感、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来说,会使孩子的神经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变得胆小、孤僻。

作为家长平时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气质,并运用正确的教养方法引导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活泼大方、开朗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九、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9----嫉妒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好

2、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3、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4、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2、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3、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4、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0----重复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

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个性的原因。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

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象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无法接受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如果这种现象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家长可以适当进行引导。

十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1----缠人

独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

儿童心理分析:

1.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这就是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2.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3.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5892482.html,小编提醒父母们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十二、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2----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儿童心理分析:

1、宝宝表现为怕生。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是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住在楼房,本单元上下没有同龄孩子。

4、大人怕把屋子弄赃,不让孩子带同学到家里玩。

5、没老实劲,不是逗弄这个,就是推倒那个,结果谁也不愿和他玩。

6、是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小朋友们是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的。

7、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把孩子体力恢复起来。有了强健的体魄,你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8、担心出事,干脆谁家也不让孩子去。

9、孩子没常性,与别的孩子玩一会就闹个不欢而散。

10、不爱和同学说话,总是自己埋头看书。

11、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12、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找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同时,一定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十三、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3----摸生殖器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逗乐。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此时仍不以为然,有时父母教育豪豪,爷爷还充当其保护伞。

儿童心理分析: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过程,所以,孩子对性的探索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论上讲,七八个月时,豪豪的小手就应该偶尔摸到过自己的生殖器,不过这时,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样,他完全是无意识的探索。

慢慢的这种探索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欲和性幻想的驱使;他们只产生感官上的愉悦反应,而不会引起各种复杂的情感反应。

不过,探索精神再值得嘉奖,我们还是有责任引导孩子选择恰当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殖器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就不再是小事一桩了,家长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尽早纠正。

十四、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4----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

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

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十五、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5----偷窃

不少孩子都有过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骂,而收效却甚微。其实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反应过度和"姑息养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儿童心理分析: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要花钱来买,不懂得不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

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所以

当家长发现他偷拿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责怪。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

上的"偷"。但是159369网提醒父母应该通过这件事设法让他意识到偷窃是错误的。

告诉他:"如果你没有经过同意或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就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别人会很伤心。"

如果孩子从超市悄悄带出了糖果,父母要带着孩子把糖果还回去。如果他已经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还钱。再次带他去超

市时,就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又将喜爱的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在付

款时,对他说:"每一件东西都有价钱,妈妈只有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件小东西,在收款台前,让宝宝自己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对于父母嘱咐的事情常常一转脸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下次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的吼叫、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必须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才会逐渐改进。如果宝宝的表现良好,家长则可以在房间里为他贴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

以上就是“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从小孩最经常出现的几种行为(撒谎、撒娇、哭、恐惧、害羞等等),来解开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当然,每个孩子的行为特征都不尽相同,而且孩子的心理异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远不仅仅这些,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读懂自己的孩子,要从孩子行为心理学入手,才能解开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才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读懂孩子,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读懂孩子,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更是父母奋斗的动力、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细微变化、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如何读懂孩子,怎样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也就成为父母必修的一门功课,其实,孩子的撒谎、撒娇、哭、恐惧、害羞等等,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大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我们要从小孩子的行为心理学入手,来慢慢解开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

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二、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2----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 孩子无知,是因为缺乏教育或者家长的教育不合理。虽然家长都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素质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养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学习成绩。这种单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识的匮乏,由此被人们认为无知。 别忽略了孩子的人格 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模式化、简单化的东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觉其危害,从而不知窒息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会发现,与外国的学生比较,中国的孩子往往考试成绩不错,但在活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国的孩子。这种情况跟中国家长轻视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会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 尊重孩子的习惯:一种是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习惯;另一种则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新习惯。无意识的习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而后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少年时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到了七八岁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就打骂。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除了要善待孩子无意识形成的习惯,还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新习惯。这种习惯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的新习惯。这种习惯既延续了无意识的习惯,也集成了现阶段的新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形成无意识习惯的年龄段里,有效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通过引导孩子对感性、形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会在下一阶段新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至于让孩子偏离太远的轨道。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 从而在孩子智力开发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别总是让生活考验孩子 对于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独立性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假如无法找出孩子最初的错误,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锻炼孩子怎么能更好地和周围人合作以及怎么能使他更加有勇气地面对生活。具体做法是: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和允许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长还要让他们了解到生活的意义。一旦让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孩子就像是有了打开生活之门的钥匙。要想拿到这把钥匙,就要鼓励孩子的合作之道,在日常生活及平时的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并让他们遵循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家长要知道,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一个孩子对一门功课不感兴趣,而他之所以上课就是因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喜爱。当他接近成年后,这种态度也会影响他和社会的接触,尤其是影响他处世的能力,他不会锻炼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他也就不能应对任何生活的考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样多鼓励孩子:“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能够处理好!”“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没有什么比你更棒,我的孩子。”

10种常见儿童行为背后地心理分析报告

10种常见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分析 现在,越来越多的宝贝都存在着一些让爸爸妈妈头疼的小行为或习惯,有时候家长们会严厉制止,有时候则颇为无奈,不知怎样去帮他们克服改正。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办法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分析宝贝产生或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得到解决。 下面例举10种常见的儿童行为习惯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爸爸妈妈们有所启发: 行为一:打人、咬人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

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教学提纲

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

第三章企业管理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 警示:有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对有可能出错的任何环节都不要心存侥幸,要做出程序、定出规则,让它成为例行公事!公司所有的漏洞、顽疾、经常重复出现的问题,漏的都是公司利润,要把所有漏洞、顽疾、重复出现的问题,做出程序、定出规则,防止利润一再流失!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是因为全体员工不折不扣执行文化、标准化与组织纪律的结果。 教训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公司的失败,都是部分员工或全体员工没有执行文化、标准化与组织纪律所导致的。所以我无数次的向各级管理者呼吁“实现各环节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他不能只是口号,只是说说而已!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程序和规则就是人工作和生活的规律。按照程序与规则工作和生活就是按照规律办事,就会避免失败和亏损。而违反规律,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上逆规律而行,都会使企业运转困难加大,导致利润下滑甚至亏损。 第一节权力指挥系统 第七十三条董事长。 董事长为企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的最高行政官。企业的《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

考逻辑》是企业人的宪法。因此董事长行使权力的依据是企业《公司章程》;《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也就是说企业《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里有的以此为准,没有的逐级服从董事长指挥。这就是企业的管理文化,又叫企业管理模式。 但从公司的本质来说:《公司章程》与《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标准化与组织纪律》体系才是企业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大于公司任何人。所以董事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是:“按文化与规则!”。 《公司章程》、《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标准化与组织纪律》里有的无需再向任何人请示。 《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里有,但由于自己学习不够,没有记住,再次向上级请示严惩。 第七十四条权力指挥系统。 权力指挥系统是企业公司的统治机器,是从董事长到员工的权力分配系统。企业《公司章程》和《企业文化——行为背后的思考逻辑》及规则体系是基本保障,组织机构及岗位结构图是实施权力指挥系统的依据,岗位线有链接的有上下级关系,没有链接的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上下

心理学书籍推荐·网上都有卖的

一、构造 冯特1、《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2、《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铁钦纳3、《系统心理学:绪论》 二、机能主义 詹姆士4、《心理学原理》 杜威 安吉尔 三、行为主义 华生5、《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心理学 维特海默 克勒 科夫卡6、《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五、精分 弗洛伊德7、《自我与本我》8、《梦的解析》9、《精神分析引论》 10、《弗洛伊德性学经典》11、《性学与爱情心理学》12、《图腾与禁忌》 13、《释梦》14、《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15、《文明与缺憾》16、《少女杜拉的故事》 荣格16《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17《转化的象征》18《心理类型》 19《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20《原型与集体无意识》21《文明的变迁》 22《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23《人格的发展》24《象征生活》 25 《寻求灵魂的现代人》26《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弗洛姆 27《健全的社会》28《爱的艺术》29《自我的追寻》 阿德勒 30《自卑与超越》31《儿童的人格教育》32《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33《走出困境的十五堂心理课》34《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35《阿德勒的人格哲学》霍妮 36《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37《神经症与人的成长》38《我们的内心冲突》六、人本主义 罗杰斯39《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40《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 马斯洛41《动机与人格》42《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43《马斯洛谈自我超越》44《人性能达的境界》 45《科学心理学》 七、认知心理学 斯滕伯格46、《认知心理学》 八、发展心理学 列夫·维果茨基47《思维与语言》 九、心理学畅销书 1、《害羞心理学》(畅销书《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成名之作) 2、《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3、《影响力(经典版)》 4、《拖延心理学》 5、《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6、《心理学与生活》 7、《怪诞心理学: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 8、《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行为背后的心理

一.他是在说谎吗:真实与谎言 即使撒谎者极力掩饰,他们还是会留下说谎的蛛丝马迹,这里讲到了一些识别对方谎言的细微肢体动作,掌握了这些信息,我们识破谎言就会容易许多。 1.撒谎者的面部会出现迟疑的表情,连语言都会出现很多停顿。 2.撒谎者的常常喜欢触摸自己的鼻子,因为鼻腔内部细胞会在撒谎过程中由于 血液流量上升而增大,今儿引发鼻腔的神经末梢传递出刺痒的感觉。 3.用手遮住嘴巴,说明撒谎者试图抑制自己说出那些谎话。 4.大部分用手接触嘴唇的动作都与欺骗有关,但是将手放进嘴唇之间是一种内 心渴望安全感的外在表现。 5.摩擦眼睛的动过企图阻止眼睛目击欺骗、怀疑和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6.抓挠耳朵表示出听话人“非礼勿听”的企图,即通过该动作来阻止谎言的进 入。 7.抓挠脖子是由于撒谎者撒谎后产生的脖颈刺痒的生理反应所导致的。 8.当人们将手掌摊开,手心向上放置时,他们说的大都是真言。 9.真笑时人们的眼角会出现“鱼尾纹”,只是面部肌肉运动的笑容不是发自内 心的微笑。 10. 很多撒谎者都会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因为他们想采取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 避免被识破。 11. 一些多余的小动作会透露谎言信息,例如摇头否认前下意识地点头、说话时 下意识地吞咽唾沫等。 12. 撒谎者无法对自己编造的计划倒背如流。 二.或远或近的心里距离:排斥与接受 很多人苦恼于不能把握自己的交谈对象的真实想法,不知道对方对自己是接纳还是排斥,如果你也正在为这个问题烦恼,那一定要学习一下这个内容,注意,两个人之间或远或近的心里距离,其实都可以从他们的肢体动作上很明显地看出来。 1.双臂交叉抱于胸前,是明显表示排斥和戒备的动作。

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第一章行为背后,包藏着怎样的自己——行为是你心理的镜子 人们在一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的真实状况。心理专家指出:人的外在表现是“内在自我”的延伸,外在表现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透露出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因此,行为是我们心理的镜子,透过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一、为什么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别人的想法 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想法观察别人,认为别人和自己有相似的想法。心理专家指出,其实这是一种心理投射现象。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那里,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这样想,别人也是这样想的,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自己的想法加在别人的身上。中国有句古话:“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父”,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人自己卑鄙无耻,就以为君子和自己一样也卑鄙无耻。自己有某种品质,就觉得别人也有这种品质。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依据自己的需要、欲望、好恶、情绪、个性等的主观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想法不自觉地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有这样的特征,也是这样想的。如自己讨厌班里的某个同学,就会认为别人也都讨厌这位同学;自己喜欢说人家的坏话,就会认为别人也喜欢说人家的坏话;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并因此而疑神疑鬼,莫名其妙地吃醋;父母总是把自己的喜恶和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画画、练钢琴,为子女选择学校和职业……人们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投射心理的作用下产生的。 宋代的著名学者苏东坡好佛,结交了很多佛界朋友,佛印是其中的一位。一天,苏东坡闲来无事,到佛印那里去打坐。坐了一段时间后,苏东坡突发奇想,想要开开这位好朋友的玩笑。他问佛印:“在你眼中,我像什么啊?”佛印说:“在我眼中,居士像佛祖。” 苏东坡又问:“那你知道在我眼中你像什么吗?”佛印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苏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像一堆牛粪。” 苏东坡很高兴,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回家的时候就对小妹炫耀。苏小妹一听乐了,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到别人是什么样子,你就是什么样子。”东坡恍然大悟,顿感羞愧。 因为投射心理的作用,个体往往会将自己身上的特征、意念转移到他人身上或认为他人也具备这样的想法。反过来想,当我们认为别人有某种特征或者某些想法时,其实这些特征和想法也是我们自己所特有的。我们以己之心揣测别人的想法时,实际上也是在测量我们自己。因此,通过这种特性,我们可以透过某人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而看出其本身的个性特征。 投射心理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生活中,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如年龄、职业、社会地位、身份等相同或相似的人群会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所以,在认识和评价自己同一群体的时候,往往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来评价和判断,而是将自己身上的某些特征和想法不自觉地强加到其他人身上,觉得这也是他人所具有的。 此外,人们往往喜欢和别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如果发现自己不好的特征,而又不愿意被比下去的时候,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这些不好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

三步教你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

三步教你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 *导读:小孩子闹情绪很正常,如果孩子不闹情绪又怎能提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孩子情绪能力,而且心理健康专家建议,这种教育应该尽早实施。但孩子...... 小孩子闹情绪很正常,如果孩子不闹情绪又怎能提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孩子情绪能力,而且心理健康专家建议,这种教育应该尽早实施。但孩子的情绪密码应当如何破解呢?只需三步即可。 *步骤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出现情绪反应,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会慢慢将心情沉淀下来。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步骤2:协助孩子觉察、表达情绪,并厘清原因 接下来,父母要像一面情绪镜子,运用言语反映孩子的真实感受,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响应孩子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觉。

之后,继续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厘清情绪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步骤3:引导孩子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总而言之,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应该更细心一些,更温柔一些,但不能缺乏严厉。这个尺度如何把控,还是要看家长教育能力如何。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没关系,网络如此发达,找专家来帮忙就是了。

动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启示

动物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启示 很多有关人类心理的研究,都是通过对动物行为的了解而得到的。那么,奇妙的动物世界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暴怒的野马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靠吸食动物的血液生存。它们貌不惊人,体量细小,却是身强力壮的野马的天敌。它们在野马的腿或头上爬来爬去,用尖利的牙齿咬破野马厚厚的皮肤,然后吸食血液,一直到吸饱之后,才肯飞走。 深受其害的野马不能容忍吸血蝙蝠的骚扰。它们愤怒蹦跳,拼命狂奔。然而很多野马却在这种暴怒、狂奔和流血之中,无可奈何地丧命了。 解析:其实,吸血蝙蝠吸食的血量对野马来说微不足道,远构不成致命威胁。那么野马为何毙命呢?这要归咎于它的“情绪炸弹”。 人类也有自己的情绪炸弹。盛怒之下,人极有可能做出冲动而冒失的行动,犯下无法弥补的过失。日常生活中,一些原本无足轻重的伤害,都可能会像吸血蝙蝠一样,引爆我们的情绪炸弹。 求死的小白鼠 行为学家克拉特曾做过一个实验:在水池中心放入一只小白鼠。虽然水面很大,但仍在小白鼠游泳能力所及范围之内。小白鼠落水后,没有急于游动,而是一边转圈,一边发出吱吱的叫声。 原来,它是在利用鼠须测定方位。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反射回来,被鼠须测到,水池大小、自己所在位置、离池边的距离就胸中有数。于是小白鼠不慌不忙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去,安全迅速地抵达水池边沿。几次实验它都安然无恙。 然而另一只被剪掉胡须的小白鼠却不是这样。尽管也在水里转圈,发出吱吱的叫声,然而没有了鼠须这个“方位探测器”,它就不知道水池边沿其实离自己很近,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游出去。小白鼠干脆放弃了努力,几分钟后沉至水底毙命。 解析:动物在生命彻底无望的前提下,往往会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即“意念自杀”。意念也是一种本能。有人统计了乳癌患者的存活率,发现很多有顽强求生愿望的患者能顺利战胜癌症,而一些悲观的患者即使手术成功也会相继死去。因此,意念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安全的鲨鱼 鲨鱼极具攻击性,捕杀猎物凶悍快捷,被称为“水中之王”。鲨鱼的牙齿令人生畏,能将两厘米厚的钢板切开。鲨鱼行动起来悄无声息,海边游泳的人稍不留神就会遇上。一旦被鲨鱼发现,侥幸逃生者为数极少。 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发现,人在遇到鲨鱼时,常常因为害怕而心跳加快,而鲨鱼正是通过这种快速心跳的感应波来发现猎物。所以只要见到鲨鱼时心情坦然,就会很安全。即使它不小心触到了我们的身体,也不会发起任何进攻,而是马上游走去寻找别的猎物了。 解析:鲨鱼是恐惧的象征。它就像一把扣动了扳机的枪,射中了我们内心中装满恐惧的黑盒子。当恐惧迅速充溢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躯体就会泄露我们内心的秘密。 只有当我们有能力在内心中建立和谐与平静,消除恐惧与紧张,才可能开始幸福的生活。所以,战胜对手最大的关键是——战胜自己。 自我放弃的跳蚤 动物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没有盖子的杯里,结果它轻而易举从杯中跳了出来。第二次,他们用玻璃盖住了杯口。于是,跳蚤每次往上跳都撞到玻璃盖,无法跳出。过了些时候,动物学家把玻璃盖拿开,跳蚤也只能跳到杯盖的高度,而不能跳出杯子。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潜意识:控制你行为的秘密 内容简介 我们常常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背后都有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是,我们从未考虑的是,其实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为背后实际上有一股未知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与霍金合著《时间简史》(普及版)和《大设计》的顶尖物理学家蒙洛迪诺,将为我们开启一段潜意识探秘之旅。 这是一场关于潜意识的心理学盛宴,一部真正的集大成之作,让你在作者幽默的语言与大量的心理学实验与故事中一一揭开行为背后的秘密。这本书能够帮助你发现潜意识的积极作用,告诉你该如何与朋友、陌生人、配偶、同事、老板互动。《潜意识》必将彻底颠覆你认识自己的方式! 作者简介 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27岁时获得了伯克利理论物理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是《生活大爆炸》里那群呆子所在的地方)做研究。 31岁时,中了好莱坞的毒,裸辞后带着自己写的一个剧本和6000美金只身来到洛杉机。6个月后,终于将剧本卖了出去,身上只剩110美元。接下来的几年,为许多电视剧写过剧本,包括Hunter、Macgyver、Star Trek(星际迷航)、Night Court……还有一些根本不想提的,我的潜意识已经让我把它们都忘了! 2005年,回到加州理工继续教书。这是最令我他骄傲的一段时光:与老友霍金一同工作,合著了《时间简史》(普及版)。与霍金一起工作是无比令人鼓舞的,不是因为他的名气,而是由于他的勇气和毅力。虽然与霍金的交流缓慢而费力,但我们乐此不疲,在2010年我

们再次合著了畅销书《大设计》。 目录 序言 第1章新潜意识 潜意识是怎么影响我们做出重大决定的? 看不见的推手 潜意识≠通俗心理学 姓名决定你爱谁 可乐悖论 念名字选股票? 第2章思维的两列火车 我们95%的事情根本不过意识,直接交给潜意识潜意识主宰着你的精神活动 看得见的“盲人” T少校的盲视病例 直觉可能更靠谱 神奇的“脑补”现象 第3章记忆与遗忘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记起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戳穿“人肉录音机” 记忆为什么会扭曲 记忆达人的烦恼

三招破译学而思高续班率地成功密码(分享)

三招破译学而思高续班率的成功密码(干货分享) 文章导读续报率是教育机构赖以生存的根基,其妖魔 化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作为续报活动中的甲方:机构管理者该如何部署续报工作?续报直接得益的教师该如何跟学 员谈钱不伤感情?门面担当的教务老师该如何与家长话术?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新客户获取成本是老客户保留成本的六倍,对机构来说老学员的留存更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无续报不存活也绝非言过其实。续报工作应当紧密部署,并作为机构长治久安的‘策略’,贯彻落实到日常机构运转的每 一项工作中。 第一招:机构——吹东风,擂战鼓 机构管理者是续报工作的全局掌控担当,制定一套详尽、标准的续报执行预案很有必要。执行预案应该包含续报的时间点、具体流程、流程中各方的主要责任人、教师动员大会、提高续报的措施等。 续班季时间规划制定 长线班结课前,学校寒假前一个月为宜,太早没效果,太晚来不及。另外,同一校区的结课时间应该统一,尽量避免教师提前结课的情况,以便机构统一组织续报工作。 另外,续报时间上应该营造紧迫感,同时打造老学员高人一等的存在感。可以设置老学员的原班续报时间,以及老学员

的跨班续报时间,2天~7天为宜,在此期间不对新学员开放报名,老学员专属续报季过后开放新学员的报名时间。续报动员大会 主要指在续报季正式开始前机构对教师开展的续报流程、话术等培训会议。频次一年两次为宜,寒暑假前各一次。 这种会议很容易流于形式,千万不要开成机构管理者嘚啵嘚的训导大会,会议剧情切忌裹脚布,流程简约明了最好。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 校区负责人对续报相关流程展开说明,续报数据优秀的各科教师干货分享,教学总监或是学科带头人的总结说明,鼓舞士气。续报也是考核教师数据优良的重要标准,一定要让教师感觉有收获,易实现。 续报提高措施搭班报名搭班是组合拳,也是知名教育机构,如学而思、新东方的惯用招式。就是将不同科目的教师组合推出,搭班的教师的授课时间不冲突,学生的重合度较高。教师的组合原则应该是较火的教师带不火的教师,可以是新老教师混搭,也可以是老老教师混搭。搭班的教师之间互相推荐,课上互相吐槽,课下互黑等,多方位构建学生心中教师组合辨识名片,提高续报。 押题卷+家长会组合套系 期末考试过后是退课的高发期,提高续报的另一措施就是稳固好现有的学员,押题卷是很好的可以前馈的方式。

青少年“问题行为”背后心理原因(副本)

青少年“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微山县昭阳一中赵福常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受教育局领导的委托,今天能在这里与各位仁人同行一起探讨青少年心理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我既感到高兴又觉得惶恐。高兴的是领导给了我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可以畅所欲言的谈谈各自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经验和困惑;惶恐的是由于我认识的局限,怕我的肤浅的观点耽误各位的宝贵时间。在这种矛盾心情的驱使下我恳请各位老师对我所讲内容的错误和不足给予热心的指导。 我一九八七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同年分配到昭阳一中任教至今。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接触过多种类型的学生,接待过多种表情的家长,处理过多起棘手的学生逃课、上网、打群架、早恋等事件,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几乎被家长放弃的孩子。每当想起这些画面,我的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 有一位学习基础很好的学生在考卷上写下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泥巴无奈;老师压师母、师母压床、床压地、地动山摇”的对联。当这样一张试卷摆在我们面前时该怎样处理呢? 还有一位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迷上了网吧,成绩急速下滑。当老师第N次把学生从网吧找回来时,家长是彻底的失望了:老师,我把他领回家养鱼去吧。面对这样的学生和家长我们又当如何呢? 还有一位同学,大白天在离厕所几米远的校园里小便。被老师发现后怒气冲冲的带到了我面前。这样的事情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面对学生中千变万化的问题行为,我始终把握一个宗旨---遵循教育之道、谋求教育之法。 在这里所说的道即规律性。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本体,乃万物之根源,故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么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道”又是什么呢?----任何一个问题行为的背后都受一个或几个浅层的或深层的心理因素的支配。 那么怎样把握这些心理因素呢?那就要了解一下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特点。 第一部分: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 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规律。青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体育运动、疾病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规律 生长发育虽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他还是可以分为不同的发育阶段。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几个年龄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二)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7岁时发育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7-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

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

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 中级培训班招生简章 颁证机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 主办机构:恒缘心理学应用机构 EAP是什么?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即员工帮助计划,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全方位地提高员工绩效和企业经营业绩。 EAP咨询师:系统掌握EAP的知识架构及工作方法,成为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与行为专家! 为什么要学习EAP? 如果您是企业管理者: EAP可以帮助您改进关键业务领域,激励销售人员迎接指标压力、帮助客服人员应对挑剔客户、帮助经理人员提升领导力。 如果您是HR: EAP可以帮助您实现绩效管理目标,从心理行为健康角度出发,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业绩;关注有心理困扰的员工,减轻压力的负面影响,化解工作场所矛盾,避免因行为问题而造成的风险(如安全风险、绩效风险、客户风险、医疗风险、法律风险等) 如果您是心理咨询师: EAP可以帮助您突破职业发展的现状,找到发挥专业技能的平台,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同时: EAP还可以帮助您改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进入职业发展的良性通道。成功应对生活、工作压力,化解工作场所及家庭冲突,减轻心理困扰,得到普遍的帮助(如子女教育、婚姻家庭、职业发展等)。

EAP咨询师的职业前景: 当前,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与困扰已经引起广泛重视。2007 年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根据30 位专家历经3 年的调查研究了解到: ●89%的企业主强烈需要外部专业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人”的问题解决之道; ●在中国,EAP服务机构以每2天成立一家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EAP服务在国外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截至九十年代末,世界财富500强中,有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EAP项目。在美国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员工常年享受着EAP服务,员工人数在100-490的企业70%以上也有EAP,并且这个数字正在不断增加。 在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表现出对员工提供EAP服务的强烈需求,但是,由于我国EAP 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以及现有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极大地阻滞了我国EAP服务业的发展。 参加EAP培训对您的价值? 获得证书,证明您的兴趣及学习经历! 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中国国家人才网颁发的《员工心理援助(EAP)咨询师》中级证书,证书可网上查询;可入人事档案作为任职、职业资格及人才流动的重要依据。 获得心理管理专业技能! 掌握在企业中应用必备心理管理技能,提升管理水平,增强职业竞争力。 获得组织EAP项目运营和实施的实务经验! 掌握企业中心理服务的流程,能独立担当EAP项目,掌握评价心理服务的方法。 获得持续的支持与个人成长! 通过恒缘心理的平台与同道合的朋友(老师、同学),持续学习、相互督导,相互促进。 获得您的职业新航标! EAP在中国的发展让你的职业发展获得广阔的空间,掌握EAP知识和技能将使您从无数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同行持续效仿的榜样、知名培训机构竞相邀请的专家、企业高薪聘请的热门人选。 哪些人需要学习EAP?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人力资源、行政、工会、党群等部门管理者及工作者; ●企业内部的心理辅导员及EAP机构的工作人员;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简化版)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修改版) (一)通俗易懂的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二)理论性较强的(标绿的比较贴近中国实情)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简?卢文格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沙利文著韦子木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林文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著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马春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高桦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杨忠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约翰?罗斯蒙特著邓磊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林薇编著北京出版社 《EQ之门》劳伦斯?沙皮罗著施美华译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勃纳德?利维古德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科恩著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治疗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著,林瑞堂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如何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更是父母奋斗的动力、甚至是生命的全部。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细微变化、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如何读懂孩子,怎样解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也就成为父母必修的一门功课,其实,孩子的撒谎、撒娇、哭、恐惧、害羞等等,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大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我们要从小孩子的行为心理学入手,来慢慢解开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一、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

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无论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二、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2----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行为背后的动机

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有不为人知的动机,针对的动机的策略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第一章情绪和行为背后的动机 95%的想法来自你不知道的地方 将意识看作一种进化发展,显示出两点关键理念: 1.大脑是身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从身体接收信号,并把信号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2.我们今天提到的意识是分层结构,它建立在早期意识版本的基础上,而早期版本仍处于运行中,层与层之间进行着持续地交互。 我们永远也看不到真是的世界 简单来说,自传体意识是关于我们是谁的,而核心意识更为单纯地反映出我们在这里,以及我们持续存在着。 杰拉德·埃德尔曼也提出一种类似的区分,他称之为原始意识和高层意识。前者聚焦于“当前记忆”,事情发生的时刻我们经历了些什么。后者使用语言来建构更复杂的意义。核心或原始意识涉及我们当前的环境、实际面临的危险,以及它提供的机会。扩展的或高层意识把我们和历史、社交世界联系在一起,监控我们融入家庭和工作团队的能力,调节我们的自我同一性及自尊,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意义,行我们与周围人的联系。 整合和完善各种不同的信息,正是意识的工作职责所在,但是很清楚的一点是,想要始终如一的完成这样的工作是很困难的。结果,由于它的功能和神秘莫测的复杂性,意识充满了各种缺陷。 我们从内心看到这个世界,这种体验预设了一种区分方式,一方面是真实事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哪里存在着密度和重量,而另一方面,是内心非物质化的心理世界,那里形成物体及相互作用关系的表征。这种二元论观点对多数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不再适用。此外,二元论哲学困境带给我们很实际的问题:世界统一性的虚假外观,以及自我能动性的错觉。 意识是复杂的。为了呈现和谐一致的信息,以便采取行动,大量无法加工的信息被抛弃掉了。此外,那些缺失的部分、那些不一致,都被推论或记忆填充起来。换句话说,我们在仪式上体验到的是一种模拟、一种虚构。 无论大脑出现怎样的损伤,他都会努力使它加工的信息显得和谐一致。 意识是事后诸葛亮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经常在无需了解正在做什么的情况下,引发行动或对事件做出反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意识的进化价值并不是能预先帮助我们做界定,而是在木已成舟之后,提供反思的机会,反思我们知觉到的世界,以计划新的行动。使用意识,我们能够一直或改变我们的行为,并且我们能够为未来计划处更好的反应方式。就像马西奥所说,计划的优势在于“预见力” 意识很强大,很有用 但意识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我们可以进入自主调节领域,以控制我们的身体。 这些冥想技术的主要目的似乎是寻找到一些超脱或置身事外的方式,它试图使意识进入一种状态,在哪里我们更少受到不安全感及恐惧的困扰。 身心医学已经是我们了解到,意识干预在控制血压、头痛及睡眠障碍中的价值。此外,已经被证实,操控意识能够有效地改变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自主神经系统可以被遗失触及,并能够被意识操纵。 新欢旧爱

第2课:瞬间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四种体态

知识要点: ·了解察言观色的好处。 ·掌握读懂肢体语言的方法。 ·理解察言观色的误区。 金句: 1. 喜悦和欢乐表现在脚上,紧张和恐惧表现在手上,拒绝或接受表现在身上。 2. 人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呈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3. 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能看出关系的远近。 4. 猜测不是观察,猜测更多地是在以己度人。 精华解读: 本课时我们来学习如何察言观色,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一、察言观色的好处 有一个著名的美剧叫《别对我说谎》。剧中男主角Lightman博士是世界顶尖的测谎专家。他能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探测对方是否在撒谎,从而还原事件的真相。 可见,读懂身体语言和动作是一种重要技能,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1、读懂肢体语言,可以让你在职场顺利过关 案例:大卫为什么在初次见面时就能赢得老板的赏识

大卫是公司的一位新人。老板第一次面试完他,就直接告诉部门经理:“这个小伙子不错,可以重用。”其他人很好奇,问大卫说:“为什么初次见面,你就如此顺利赢得老板赏识?” 大卫说:“很简单,当我跟老板聊到某个话题时,老板整个身体往后仰,且双手抱胸。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他对我目前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所以我及时终止,并转向其他老板更喜欢参与的话题。这让老板觉得我懂他。” 2、读懂姿态和形体,可以帮你及时发现婚姻中潜在的危险 案例:妻子如何成功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一位女性朋友和丈夫一起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她注意到了几个细节: 丈夫在介绍某位女同事的时候,那位女同事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厌恶的表情;她本能地用手理了理整齐的头发;握手前无意识地拿手在臀部擦了一下。 在聚会过程中,这位女性朋友一直观察丈夫和那位女同事的互动。发现哪怕他们离得再远,也自始至终在回避眼神的接触。两人如此刻意反而验证了女生心里的想法:他们关系不简单。

生活中的25个微心理

生活中的25个微心理 心理与生活一直都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有什么微心理是值得大家了解的呢?生活中的25个微心理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欢迎浏览。 1.你先说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你有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应该一起说。这样坏消息带来的痛苦会被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所冲淡,负面效应小得多。你有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应该分开说。这样好消息带来的快乐不至于被坏消息带来的痛苦所流没,人还可以享受好消息带来的快乐。 2.撒谎的孩子有出息 研究发现,孩童三岁会说谎的占50%,四岁会骗人的占90%,12岁的儿童几乎都会撒谎。孩子撒谎,其实是认知发展的标志。认知功能发展越健全的孩子,说谎技巧就越高明,因为他们有办法圆谎。孩子撒谎有可能是早慧的体现,这些人,成人以后更可能成为领袖人物。 3.如何排除空虚

排除空虚感的秘诀在于九个字:“爱自己,爱空虚,爱缺陷”。我们的生活好像是为了别人在活着,学习是为了让父母、老师高兴,工作是为了赚钱养活家人,休闲是为了陪朋友开心,却忘了扪心自问:在做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快不快乐? 4.大脑的心理秘密 大脑集中精力最多只有25分钟。这是对成人而言,所以学习20—30分钟后就应该休息10分钟。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点家务,10分钟后再回来继续学习,效果会更好。 5.别人没有你想象的快乐 心理研究发现:我们总是有低估他人负面情绪的倾向。也就是说:我们总认为别人春风得意,而倒霉的那个总是自己。这是由于我们自身有关注负面信息的倾向,还有就是在交际中对方戴着快乐的面具刻意隐藏。别人并不像你看到的那么风光,知道吗? 6.不要因为周围的人都恋爱了,才去恋爱 当我们发现身边的朋友都开始谈恋爱了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也想找个人谈恋爱。这也是同调行为的一种体现。当周围朋友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