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文阅读报告1

韩文阅读报告1

韩文阅读报告1
韩文阅读报告1

專家文(一) 韓柳文第二次閱讀報告9902019 中三甲宋馥妘

(一)諱辯《新譯昌黎先生文集(上)》P.49~P.53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些句子因為翻譯太簡略了,而看不太懂,像「謂若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是也」,所以上網查了些資料。

古時候,凡是遇到國君和父母的名字,在說話或書寫時避開,叫避諱。凡遇到皇帝及孔子的名字,全國都避開,叫過諱,也叫公諱;反之,遇到祖先及尊長的名字,全家都避開,叫家諱,也叫私諱。避諱的方法有三:一、改為同意字;

二、改為同音字;三、就原字缺筆寫。孔子的母親叫「徵在」,才會有「謂若言『徵』不稱『在』,言『在』不稱『徵』是也」這句話。

以上述概念來看,閱讀這一篇章就大致有些眉目了。按照韓愈的習慣,他總會交代一下為什麼要寫出這篇文章,在此文的第一段即寫了「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原來是要爭對世人以避諱說來阻撓李賀考取進士而書寫的辯論啊!有趣的地方是,韓愈並不明言這樣的習俗是哪裡有錯,又或者直言那些傳論此說法的人錯了,而是寫著,「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

「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如果因為父親名中有個與進同音的晉,而不能進舉,那父親名中有仁字的,那都不可以作人了嗎?這一句話不但一展韓愈言詞犀利之風格,反辯方還真的很難推翻這句話呢?「周公作詩不諱,孔子不偏諱二名,《春秋》不譏不諱嫌名。」「今世之士,不務行曾參、周公、孔子之行,而諱親之名,則務勝於曾參、周公、孔子,亦見其惑也夫!」不論是制禮作樂的周公,還是以奉行禮樂為準則的孔子,這樣的兩人在坐失、著書時都不過度的避諱了,現在的人不在德行上做努力,以期達到跟他們一樣的高度,卻想在避諱這件事上勝過他們嗎?糊塗啊!這些人。

在這篇文章中,韓愈用了很多的問句,或自問自答,或反詰語氣的問,字字鏗鏘有力,深入人心。在結尾處韓愈以宦者宮妾與周公、孔子、還有曾參來做比較,相較於主張「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道統儒者還不及這些太監宮女要來的孝順嗎?高招啊,韓愈這句話,豈不在暗示著這些於避諱上斤

斤計較的人,跟這些個太監宮女沒兩樣嗎?

(二)祭鄭夫人文《新譯昌黎先生文集(下)》P.521~P.524

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必不慈」。說到韓愈的祭文,不得不想到這句話,但是人們往往只想到這一篇《祭十二郎文》,提到《祭鄭夫人文》時多半只注重內文所提及的韓愈的身世,網路上對於此文的論述甚少,實在有點可惜。

貞元九年,韓愈年約二十六歲,韓愈在旅店祭祀嫂嫂鄭夫人。以這樣的開頭來帶入韓愈對自身生世及對嫂嫂提攜的感念。「蒙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實維嫂恩。」,「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韓愈就是這句話的最真實案例,在降集百殃的家中,要不是兄嫂的養育之恩,年僅三歲的韓愈哪能在絕境中保住性命呢?天寒加衣;感餓進食;使其遠離病痛和水火之災,實為「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以待子之情待之,實在是「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啊!「維嫂之力,化為夷蠻。」就連哥哥逝世後,嫂嫂都沒有棄他於不顧,帶著稚子及年幼的韓愈回歸故里,這樣的情感很是難得。古代不像現今,女人家還能有自力更生的能力,甚至有些女子單身過得比依靠男性更好,在這樣無力的年代,鄭夫人將遇到的困難與艱辛可想而知。「念玆頓頑,非訓曷因?」像我這樣頑劣的性格能有次成就,不是因為嫂嫂的教誨還會因為什麼呢?反觀現今諸如:弒父弒母的兒子、啃老族、靠爸族,那種「你養我是應該,不給錢被揍活該」的禽獸心態,韓愈能時時感激養育自己的兄嫂,身為現代人的我還真感到有點慚愧呢。「孰云此來,迺睹靈車。有志弗及,長負殷勤。」這種見不到最後一面的痛,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憂傷,怕是韓愈每思想起就自責不已吧?

「爾幼養於嫂,喪服必以期。」為嫂嫂服母喪,除了是兄長的遺囑外,我相信韓愈也是自願如此的吧?對韓愈來說,鄭夫人除了是嫂嫂外,更是有養育之恩的母親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