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陵县情

宁陵县情

宁陵县概况
宁陵县地处豫东平原,辖14个乡镇、364个行政村,总人口60万人,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3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95元。
历史文化悠久,七个姓氏发源。上古,葛天氏部族在此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葛天氏是我国音乐、舞蹈、剧目、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夏、商、西周,宁陵为葛伯国。春秋,称沙随国;战国,为信陵君、宁陵君封地。秦谓宁陵城,西汉置宁陵县。葛天乐舞、葛伯仇饷、沙随会盟、汋陵之战、信陵连横、宁陵约降、曹操起兵等历史典故和重大事件均发生于此。宁陵为葛伯、诸葛、葛、权、沙、信、宁七个姓氏的祖籍地。
区位地理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宁陵东距商丘市37公里、徐州170公里,西至开封市96公里、郑州市182公里,南距南京市400公里、上海市700公里,是沿海地区西进、西部地区东引的桥梁和纽带。陇海铁路、连霍高速、310国道、325省道、327省道横贯东西,210省道、三朱公路纵穿南北;东靠京九大动脉,距徐州观音机场和郑州国际机场仅1.5小时路程。
自然环境适宜,名优特产丰富。宁陵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典型的农业县。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优质酥梨基地、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河南省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温棚黄瓜之乡。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被国家质检总局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陵杠子馍”为明清朝廷御膳;“宁陵垛子羊肉”为全国风味名吃;“ 张弓酒”源于商初,兴于两汉,东汉光武帝敕封“皇封”御酒 。“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封为贡品,1958年曾敬献给毛泽东主席;目前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万顷生态梨园为依托,成功举办了六届梨花节和三届酥梨采摘节,“一人一景一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工业发展迅速,民营经济活跃。全县形成以张弓酒业、福润食品、金鑫面粉、富堂制革、蓝蝴蝶工艺、龙源纸业、驰野纺织、宇森木业等为代表的酿酒、食品、面粉、皮革、工艺品、纸张、纺纱、木材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并建成了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东西南北

中,好酒在张弓”,38°张弓酒1975年填补我国低度白酒空白,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银奖、国际博览会金奖;张弓酒业年产曲酒5万余吨,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中华老字号。
城乡建设强劲,基础设施完善。相继建成了新天地商住广场、宁陵商贸城、龙凤家俱广场、物资商城、清水河花园、市民广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第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新修了永乐路、建设路、人民路、迎宾大道、万寿路等重要城市街道,政治文化和商业文化“两大”中心初步形成。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六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农排“井井通电”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50亩地一眼井。
招商政策优惠,投资环境优良。宁陵县先后制订《宁陵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宁陵县工业集聚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对外来企业实施“保姆式”服务,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并推行了限时办结制、企业发展环境代理人、企业生产安静日、县四家领导分包企业等一系列制度,荣获“河南省优化环境50优”称号。宁陵县社会风气淳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多次被评为“河南省治安模范先进县”、“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县”。

宁陵历史简介
宁陵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是华夏文明、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远古为古葛地,葛天氏部族在此繁衍生息。葛天氏初为葛天氏部族首领,后袭“三皇”之一伏羲氏的人名号帝位为中原部落联盟共主,故史称“古帝王”。因创制“葛天氏之乐”、“葛天穹庐”和葛布等早期人类文明,葛天氏为我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建筑、纺织和养生的人文始祖。
虞舜时,葛天氏的后裔伯益,因辅佐夏禹治水有功,夏禹禅位与伯益,伯益不就位躲避到箕山。禹子启即位,是为夏朝。夏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德,封其长子若木为徐伯、次子飞廉于葛地为葛伯。葛国(又葛伯国)历夏商周三代,立国1800多年。春秋时葛国被宋国灭掉,宁陵又为沙随国。
战国,先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信陵君封地;后为其子宁陵君封地,战国末为宁陵城(小县称城)。秦仍为宁陵城,西汉为宁陵县。
战国至今“宁陵”之名历2250多年。许多历史典故和重大事件如:葛天乐舞、葛伯仇饷、汋陵之战、沙随会盟、信陵合纵、宁陵约降、曹操起兵等都发生在宁陵;宁陵为葛伯、诸葛、葛、权、沙、信、宁七姓的祖籍地,为孔姓宁陵派的发源地。历史名人:上古葛天氏、伯益、飞廉,战

国信陵君、宁陵君,汉代田王孙、吕臣、葛龚、张迁、典韦,唐孔德伦、张巡、刘宪,宋刘蒙叟父子三进士、程迥、范仲淹,明乔恕、吕坤、王印、熊秉元,清栗毓美、路建翰叔侄三进士。近现代名人:同盟会员李心梅、教育家王忠桥和侯从远、中医名家李道周、林业劳模潘从正,艺界名流高元均、李斯忠、沙新,革命烈士贾兼善、吕信之、张环礼等。




附 注:
1、葛天乐舞:即“葛天氏之乐”,为葛天氏袭伏羲氏名号、帝位后所创制,乐舞分八阙,主要是歌颂伏羲氏的圣德史迹。《竹书纪年》、《吕氏春秋》、《事物纪原》、《群书考索》、《文献通考》、《史记》、《路史》等文献对其都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路史》记述最详。《吕氏春秋》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路史》载:“故以葛天为号,其为治也,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无能名之。及其乐也,八士捉扮投足、操尾、叩角乱之,而歌八终;块椨瓦缶,武噪从之,是谓‘广乐’。”它又叫“广乐”,领乐有三人、八人,道具头饰牛角、手挥牛尾,舞蹈为祭祀、劳动、捕猎等生活情景的再现,音乐是敲击块椨(方形木鼓)、瓦缶(坛状陶器)的声响和节奏,观众和歌踏步,内容八阙,已是完整的歌舞剧。经专家学者考证:“葛天氏之乐”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支音乐歌舞,是我国音乐、舞蹈、诗歌、戏剧的重要源头,“葛天氏”是我国音乐、歌舞、诗歌、戏剧的始祖,宁陵县是中国音乐歌舞之乡
2、葛伯仇饷:葛,即葛国(又葛伯国);伯,古代诸侯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种;葛伯,即葛国国君为三等爵位伯。夏初,夏后帝启为报伯益让位之功,封其子飞廉为葛国国君伯。葛国历夏商周三代,春秋时被宋国灭掉,立国1800多年。所谓的“葛伯仇饷”是说:夏末,商汤为达到分化瓦解夏桀联盟、蚕食推翻夏朝统治的目的,预谋的政治宣传、寻找的征战借口。就污蔑葛伯不祭祀天地祖宗、仇视救济帮助,先拿近邻葛国开刀,不宣而战突袭伐葛,以观察夏王朝反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今宁陵县石桥乡葛伯屯后一带即葛城故址,现为商丘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3、沙随会盟:沙随,古地名,位于县城北3.5公里石桥乡冉路口一带。沙随国,为一等爵位公诸侯国。春秋时,列国诸侯曾在此两次会盟:公元前575年秋,鲁、晋、齐、卫、宋、邾6国于沙

随会盟,协商讨征伐郑国;551年冬,鲁、晋、齐、宋、卫、郑、曹、莒、邾、薜、杞、小邾12国于沙随会盟,又通告各国严禁收容栾盈。至建国前尚有沙随亭(又叫沙阳亭),今无。沙随城遗址现为宁陵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4、汋陵之战:汋陵,古地名,位于县城东南11.5公里程楼乡沟厢集附近。因古有汋河流经城南,城在岸北高处,故称汋陵城,春秋时属宋国,城明代詈于水患。清咸丰三年挖沟筑寨后,因“汋(音茁)”字冷僻且与“沟”字形近,后来就把“汋”误作“沟”,改称沟厢集。此城因春秋时“汋陵之战”而闻名:公元前575年春,郑国在楚国的威逼利诱下与楚国结盟。夏,刚投楚的郑国挥师东进攻打晋的盟国宋国,郑将公子喜率领郑军逼近宋都商丘(今睢阳南)。宋平公急命大夫将鉏、乐惧领兵西进,迎击郑军。宋、郑两军在宋西部的汋陂(今县城西南黄岗一带)交战,郑军挫败。宋军初战告捷后退至夫渠(今县城南华堡、张弓一带),放松了警戒。郑军虽首战失利,但公子喜仍率军东进,对夫渠宋军发动突然袭击。毫无防范的宋军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就仓皇而逃,最终在沟陵城附近被郑军击溃,将鉏、乐惧二将也被俘。“汋陵之战”是历史上因胜而骄反遭惨败的典型战例。汋陵城遗址现为宁陵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5、信陵合纵:信陵君(?—公元前243年),名魏无忌,战国时代魏国人,是魏昭王之子,魏安厘王异母弟,官至上将军,名列“战国四公子”之首,其封邑为信陵(今宁陵县)。信陵君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继张仪之后的合纵派代表人物。他广招门客、窃符救赵,挂五国帅印、率领联军合纵抗秦,使秦国十多年不敢东顾加兵。今宁陵县城南关外文明路南侧即古信陵城故址。
6、宁陵约降: 宁陵君,名魏咎,战国魏国公子,为信陵君之子。信陵君死后,被封为宁陵君;秦灭魏后,又被推为魏王。秦将章邯围困攻打王都,在给养殆尽、救兵惨败的情况下,魏咎为拯救一城百姓免遭屠城之灾,他与章邯约降后自杀。此后,宁陵百姓尊宁陵君魏咎为宁陵县城保护神——城隍。现宁陵县老城区大隅首(信陵路与新吾路交叉口处)为宁陵君陵。今宁陵县城南关外文明路南侧即古信陵城、宁王城故址。信陵城、宁王城遗址现为宁陵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7、曹操起兵: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东汉中平六年(189),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到陈留郡己吾县。曹操在己吾和张邈、卫兹等结盟,“散尽家财,兴举义兵”,招兵买马五千人,举起义旗

讨伐董卓,从而揭开了汉末割据、三国争雄的序幕。可以说:“三国争雄,始于宁陵。”己吾,今县城西南24公里黄岗乡西部己吾城即己吾县故城。己吾城,春秋时为宋国大棘城,《左传》载公元前607年宋将华元与郑将归生“大棘之战”、《史记》载吴楚击梁棘壁,就发生在此地。后来,“大棘”逐渐演变成“棘古”。东汉和帝永元11年分宁陵县种龙乡和鄢县大棘乡、直阳乡置己吾县。此后至清代,“己吾”与“棘古”因音近时常混用。《三国志》载:东汉中平六年(189),曹操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晋书》载:永嘉5年石勒在此骗斩王弥。己吾城现有曹操点将台、典韦墓、汤斌墓等古迹。己吾城遗址现为宁陵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宁陵县形成以张弓酒业、福润食品、金鑫面粉、富堂制革、蓝蝴蝶工艺、龙源纸业、驰野纺织、宇森木业等为代表的酿酒、食品、面粉、皮革、工艺品、纸张、纺纱、木材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并建成了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38°张弓酒1975年填补我国低度白酒空白,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银奖、国际博览会金奖;张弓酒业年产曲酒5万余吨,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河南省一级先进企业,河南中华老字号。
梨花节宁陵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典型的农业县。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繁育基地、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唯一的优质酥梨基地、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省林业生态县,是河南省远近闻名的酥梨之乡、温棚黄瓜之乡。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张弓酒被国家质检总局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宁陵杠子馍”为明清朝廷御膳;“宁陵垛子羊肉”为全国风味名吃;“ 张弓酒”源于商初,兴于两汉,东汉光武帝敕封“皇封”御酒 。“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多年栽培历史,明弘治年间封为贡品,1958年曾敬献给毛泽东主席;目前酥梨面积稳定在20万亩。2009年以万亩生态梨园为依托,成功举办了六届梨花节和三届酥梨采摘节,2010年4月6日在成功举办首届葛天文化艺术节暨第七届梨花节开幕式,开幕式上,中国民协授予宁陵县 “中国葛天文化之乡”、“葛天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匾,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在宁陵建立的酥梨示范基地也正式揭牌,同时共签约项目32个,引资总金额16亿元,生态旅游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物产资源
宁陵物华天宝,人

杰地灵,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拥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动植物资源。盛产小麦、花生、棉花、梨、金蝉、张弓酒、皮毛皮革、香油、工艺纺织等农特产品,尤以张弓酒、香油、花生为最,素有“张香花”之美誉。金顶谢花酥梨、宁陵白蜡杆和花生称为“宁陵沙区三宝”。常年粮食作物稳定在2亿公斤以上,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基地县。棉花种植面积25万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花生种植面积20万亩,位居全国油料百强县第38位。白蜡条(杆)种植面积 20万亩,年产白蜡杆1000万根,白蜡条1200万公斤,被授予“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以白蜡条(杆)为原料的工艺家具获国家林业部第一届林产品博览会银奖。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2001年全县肉禽蛋产量分别达到5.26万吨、1.58万吨。宁陵槐山羊板皮质地优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羊皮服装革获全国首届星火博览会金奖。 “宁陵金顶谢花酥梨”已有700余年栽培历史。它色泽金黄,皮薄、质脆,素有“果宗”、“蜜父”之称,是上好的药理和滋补果品。明孝宗年间曾被列为贡品。2001年底,宁陵酥梨全县已发展酥梨24万亩,年产酥梨2.5亿公斤,年产值达到2亿元。1998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惟一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誉称“中国酥梨之乡”;近年来,由于酥梨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从而为金蝉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蝉,又名知了猴、知了龟,素有唐僧肉的美誉,只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营养价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韵味深在其中。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显然这是对金蝉营养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再高不过的赞誉了。 金蝉若虫具有丰富独特的营养价值,据中国食品营养学院理化分析与研究发现:每100g黄金蝉若虫富含蛋白质72g、脂肪15g、灰分1.8g;此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科学分析,他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宁陵县的石桥乡梨园内已经形成了种、养、收、销一条龙金蝉产业链逐步形成,仅此一项每年可给该县带来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宁陵温棚蔬菜享誉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温室大棚2.7万座3.2万亩,辣椒、黄瓜、蕃茄、花菇、葡萄、乌塔菜等品种畅销全国,成为全省最大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县、黄瓜之乡。2001年,实现总产量5.1亿公斤,创产值3.06亿元。 宁陵工业发达,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形成了

酿造、食用油、皮革、化工、机械、面粉、果品加工等多元化的工业体系,以“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享誉全国的张弓酒畅销祖国大江南北
社会事业
宁陵基础设施齐全。相继建成了新天地商住广场、宁陵商贸城、龙凤家俱广场、物资商城、清水河花园、市民广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第二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新修了永乐路、建设路、人民路、迎宾大道、万寿路等重要城市街道,政治文化和商业文化“两大”中心初步形成。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五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农排“井井通电”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和50亩地一眼井。

宁陵交通方便,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310国道、豫04公路横贯县境,东靠京九铁路,柳柘、宁黄公路纵穿南北,全县乡镇公路通达率为 100%,到2002年底全县村村通公路率将达100%。 境内公路总里程279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5.5公里,有国道310线穿过,全长25公里,省道1条,全长21公里,县乡道全长233公里。桥梁25座,674延米,乡公路晴雨畅通,311个行政村通汽车。北部有陇海铁路23公里县辖内设有三丈寺、宁陵县2个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