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创作灵感。

马蒂斯是19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对原始土著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带给他无限的灵感。他曾经道出了原始艺术的实质,“当手段变得如此精致,而它们的表现力变得如此贫乏的时候,我们必须返回构成人类语言的基本原则上去。”也就是回到艺术最初的起点,重新开始新艺术的历程。在马蒂斯看来,那些简洁的艺术形式中蕴含了极大的艺术张力。他在造型语言上还受到了非洲雕刻艺术的影响,那些单纯幼稚的几何化造型样式被运用到后来的作品中。他的作品摆脱了科学的焦点透视和比例结构,完全反叛了写实的绘画传统,遵从客观视觉表现出简洁、稚拙、夸张的儿童画语言形式。马蒂斯作品中线作为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用单纯的线条表现复杂的结构,是他作品中原始艺术的一个重要体现。

马蒂斯的《舞蹈》采用类似于原始岩画的造型样式去表现人物动态,摆脱了光影结构,风格趋向装饰化,用完全平面化的手法表现,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彩,体现着色和构图结合的情趣。人物结构夸张变形,整个画面充满了节奏动感,仿佛回到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尽情的宣泄着生命的激情。作为野兽派绘画的领导者,马蒂斯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不得不提的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他的作品《亚威农少女》的几何人物形象明?@是受非洲雕刻人物造型的影响,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原始部落艺术的影子,看到毕加索对原始艺术的借鉴。这幅作品不仅是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就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之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深深的受到原始艺术的影响,认为现代化文明束缚了艺术的生命力。我们看高更的画,能无时无刻的感受到画面中的土著风,他是凭借着原始艺术形式颠覆传统艺术的第一位艺术大师,对后来的现代艺术有着极大的影响。《布道后的幻想》这一作品是高更原始主义倾向的初露锋芒。作品摆脱了传统绘画中对光影写实的处理,造型稚拙,色彩平涂,画面简单装饰,充满原始意味。这件作品成为现代原始主义的开山之作。

原始艺术作为世界艺术史的起源,中国画艺术实际就是原始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它继承了原始岩画平面化和线条造型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原始岩画相叠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外事造化,中得心源”一步步形成了中国画的意象造型,在水墨画中,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性,重在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按照形式美的法则组织画面中的

点线面、黑白灰,对描绘对象进行夸张,归纳,取舍,把自然形态转化为艺术形态。原始艺术中的“拙味”艺术渗透于中国传统审美理念,表现出对生命、自然的独特感悟。中国的画家也大都积极借鉴融合原始艺术的形式语言,开创中国画的新面貌。

卢沉是20世纪末杰出的人物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中,对线条的变革最为彻底,不求过于熟练,反求稚拙。这种视觉感受区别于写实唯美,趋向苍劲质朴的形式感和构成感。他的一些创作中几何化的造型,平面化的布局也是抽象审美的表达方式,大量原始艺术中都饱含着这类审美形式。卢沉的绘画艺术探索正好契合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中与原始艺术相碰撞的地方。

张学智先生也根据自己熟悉的贺兰山岩画素材,创作了以原始岩画为主题的上百幅绘画作品,率先提出了“中国印象岩画”这一绘画创作理念,将原始石刻艺术通过炽热的情感表达转化为现代水墨绘画艺术,追求“似与不似、画着禅味”的艺术境界,在表现形式上有了新的探索和创新。

三.水墨画创作对原始艺术的借鉴

岩画是原始先民发自内心的最初的呼声,它们洋溢着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稚拙之美。岩画的造型简练,抽象,但是对形象基本特征的把握非常经典传神,蕴含着活泼的生命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

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创作灵感。 马蒂斯是19世纪法国野兽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他对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八大山人美术鉴赏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风格 八大山人,名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明朝宗室。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今属江西)人。 ?一、影响八大山人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 ?1、社会历史背景 ?300多年前的东方中国,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使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抑塞不拔”的美术“怪杰”。他们在艺术上不苟合取容,敢于突破前人窠臼,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融入书画之中,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八大山人就是以其精练纵恣的笔墨和独创的飘逸、冷峻画风,抒发他那倔强的不言之意,而受到时代的高度评价,并对后辈们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东方书画艺坛的革新巨擘。 ?2、人生经历 朱耷,清初画坛“四僧”之一。谱名朱由桵,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其祖父朱多是一位诗人兼画家,山水画风多宗法二米,颇有名气。父亲朱谋觐,擅长山水花鸟,名噪江右,可惜中年患暗疾去世,叔父朱谋也是一位画家,著有《画史会要》。朱耷生长在宗室家庭,从小受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加上聪明好学,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少年时曾参加乡里考试,录为生员。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朱耷的画幅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顺治五年(1648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画受徐渭影响,以简洁孤冷的画风,而自成一代宗师。 ?3、禅宗思想 禅宗的重要思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讲的是人不能为知识、理性所俘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这盏灯经常被重重的阴霾所笼罩。中国人想把这种迷雾去掉,让光明重现,照亮我们的心灵,通过心去领会这个世界。按照禅宗的观点,每个人都是网中之鱼,人是受束缚的。 ?二、八大山人绘画风格中所体现的形式美 ?1、简 一些学者认为:八大山人作品的造型手段,笔墨技巧、构图章法,甚至具体到每一笔,

徐渭花鸟画的艺术成就

浅谈徐渭写意画的艺术成就 【摘要】大写意画以草书入画,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造型观和境界观。大写意画既是高度自我的艺术,又是高度忘我的艺术。有我与忘我看似相矛盾,其实是相统一的。只有有意识地追求大写意画这一独特的境界,才能真正将这门解衣磅礴的艺术发扬光大。大写意画;有我;无我从本质上讲,中国画都是写意的,所谓意,即主体心中感受到的外物的精神和形象。历代画家中,最能充分发挥写意精神的代表人物是徐渭。由于他历经坎坷人生,加上天资过人,令他具备独特的艺术气质。在中晚明日渐成熟的大写意语言和审美体系中,徐渭把笔墨表情状物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他以书入画,特别以狂草的笔法入画,走笔如飞,纵情挥洒,用大块的水墨与线相结合,泼墨酣畅,千变万化,使画面浑然一体,达到迹简意远,超然象外的境界。徐渭激情奔放,虽狂怪有理,却放而能收,控制自如,把写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巅峰 【正文】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如郑板桥说:“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艺,所以不谋而合。”又有诗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还刻了一颗“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可见其对徐文长的崇拜。 现代写意画大家齐白石亦曾说:“青藤、雪个(朱耷)、大涤子(石涛)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服之。恨不生三百年前,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还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吴昌硕)衷肠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齐白石对徐文长亦深情怀敬意。 自然徐文长所以那样地受到后人的崇敬和纪念,恐怕是由于他不仅有杰出的成就,而且有高尚的品格——傲骨铮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同邪恶作斗争和反抗外寇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徐文长从小跟陈鹤学画,奠定了他绘画风格的基础。陈鹤字鸣野,号九皋,别号海樵山人,出身于绍兴世袭百户的军官家庭,因少年病弱,辞去世袭军职,在绍兴怪山修建飞来山房和息柯亭,广交宾客,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善制散曲,为绍兴文坛的盟主。徐文长自幼爱好绘画、戏曲,可以说是深受了他的影响的。 陈鹤的墨迹已难看到,据与他同时代一些人的记载,说他作画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如姜二酉撰的《陈鹤传》中说:“慕山人者,每候山人饮宴兴酣,载笔素以进。山人则振髯握管,须臾为一掷,累幅或数十丈,各惬其所,乞而后止。”可以想见,陈海樵的绘画风格是一种泼墨大写意,而徐文长绘画的基本风格亦正是这样。 徐文长的青少年时代就与著名画家沈青门(仕)、谢时臣有很深的交谊,沈工诗善画,兼工散曲,与徐文长志趣相投,后来同在胡宗宪幕府。徐文长有《题青门山人画滇茶花》诗云: 武林画史沈青门,把兔申藤善写生。 何事胭脂鲜若此?一天露水带昆明! 从徐文长的诗意看,沈仕是一位善于写生的高手。 谢时臣是吴中著名的山水画大家,擅长巨幅山水,因好用浓墨,笔墨粗放,受到吴中画派的排挤。徐文长住在杭州玛瑙寺时(嘉靖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曾受到谢时臣的指教。他在《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说:“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侈,其乡讶之,观场而矮者相附和,十之八九。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在当时吴派画风靡画坛的形势下,徐文长的看法确是一种卓见。 徐文长在嘉靖二十五年(二十五岁),曾去当时的文化中心苏州,看到了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陈白阳诸大画家和祝允明、王雅宜等书家一些作品,眼界大开。他说:“世传沈征君画多写意,而草草者倍佳。”“陈道复花卉豪一世,草书飞动似之。”“南京解元唐伯虎,小涂大抹俱高

浅谈关于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7562235.html, 浅谈关于数字绘画艺术发展的思考 作者:郭雅璇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20期 【摘要】绘画作为一门几乎可以与人类文明史比肩的悠久门类,在数字绘画艺术时代悄 然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席卷全球的绘画新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以其涉及领域广,创作平民化,传播途径丰富等特点,现如今各个专业领域中数字绘画拥有话语权。那么,数字绘画艺术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的?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绘画艺术;传统绘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0-0147-01 一、数字绘画艺术的特征 从创作方式来看,不同于传统绘画的工序繁琐和材料成本昂贵,数字绘画的创作手段更加简单和平民化。一台电脑,一个数位板便可以成为一个创作者的“造梦空间”。这使绘画这门学科走下神坛,为数字绘画艺术行业的繁荣提供肥沃的土壤。加上近几年数字产品的不断创新(如ipad pro具备可使用平板电脑直接绘画的功能等),不管是对艺术有兴趣还是日常娱乐消遣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这个领域,更使创作方式平民化走向新的高度。 数字绘画艺术的可延展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领域相对于传统绘画艺术的平面线性扩展而言,呈三维发散式扩展。除了我们常见的领域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广告、电影、杂志等,数字绘画艺术仍然在继续发掘新的可能性。近几年有艺术家们开始利用VR技术创作艺术作品,每每都会在社交网络中引来巨大的关注度,足以证明这些新兴科技会给数字绘画带来源源不断的新议题。 平民化和快速占据艺术市场等特征带来的缺陷也日趋严重。特别在我国,大多数人在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和版权意识薄弱的情况下被动地与数字绘画的各个门类接触,抄袭、盗图、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数字绘画质量参差不齐;数字绘画作品的普遍廉价化;专业数字绘画教育的空白,数字绘画艺术的弊端也在它超高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比以往任何一门新类别更快地显露出来。 二、数字绘画艺术在当前形势的作用 数字绘画艺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生命力成为商品经济时代下的主流创作方式,在艺术创作方面也不甘落后。虽然数字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挤压了传统绘画艺术的生存空间,再加上它自身的种种缺陷,但基于总体更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需要,传统绘画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巨大冲击下“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个新成员。实际上传统绘画与数字绘画并不是站在对立面,而是互相影响的关系。数字绘画艺术的出现为传统绘画艺术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性价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赏析---山水篇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张利梅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一方面,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语文和历史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和历史知识。这对中国画的欣赏、体悟非常有利。另一方面,他们具备了较强的分析归纳能力。在新课改后,小组协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喜爱的学习方式。这为本课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教材分析:这一课内容宽、知识面广,涉及到了高中学生学过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等,知识的综合性不仅学生感兴趣,我也喜欢研究,一节课讲完学生绘画知识了解得有点肤浅,于是我从中国古代绘画分类把本科整理成3节,深入浅出的从多角度给学生展示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目标:了解代表性作品,探究各种山水画画风格特点,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山水作品的时代特色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难点:山水作品时代特色的归纳及其风格演变。 教学策略:采取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让大家仔细地、反复地品读作品。通过比较、分析,共同探究不同时代作品的特色,并联系历史、语文知识,来加深对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转变的角度来发现这些艺术特色的深层原因,使大家获得较为深刻的审美体验,同时,

还可以欣赏体会诗、画等传统文化贯通交融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激发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产生民族自豪感。另外,引导大家通过探究,看到文化的变迁与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养成尝试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去探索和研究艺术、了解作品,获得较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古代绘画原大挂图若干宣纸毛笔墨汁盘子笔洗。 生:美术书纸笔 教学过程:导入(周围作品)——两宋作品品鉴对比(学生活动)——诗词与两宋绘画风格之对比(学生活动)——山水画特点——老师示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导入: 师:中国古代绘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花鸟和山水。中国山水画的成就超过了其他许多艺术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罕见的瑰宝。这些附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千古佳沉默不语却光华万丈,荡涤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它们的魅力。 出示课题:中国古典绘画赏析 (通过幻灯片欣赏北宋作品《溪山行旅图》)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浅谈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性 发表时间:2012-07-17T10:51:57.70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孟庆杰 [导读]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孟庆杰(长垣县实验中学,河南新乡 453400 )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多种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相对西洋画来说,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 一、中国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往往不像西洋画一样讲究以形写形、比例匀称。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也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外物的肖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从而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景观,在观察认识当中,也不自觉地与作者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意识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在艺术手法和艺术分科上,中国画有其独特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则是相对“工笔”而言,是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三、中国画在构图、透视方法、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 ”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阈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淡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淡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 ”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对传统的中国画而言。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内容和形式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浅谈 摘要: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画著称于世。他以极其简练的笔墨,不同凡响的构图,人格化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王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开创了元明以来所没有新风貌,对后世绘画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寄情精简奇特 朝的愤懑之情和对明朝的怀念,寄寓了自己愤世嫉俗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他的绘画达到了“笔简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诗人,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姓朱,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八大山人等,一生所用名号多达55个,以八大山人的名声最著。八大山人天赋很高,自幼受祖辈的艺术教养,8岁能写诗,11岁能画青绿山水,少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19岁时,清兵入关,他遭受到国亡家破之痛,忧伤悲愤无处发泄,由口吃而佯作哑子,在门上贴个大“哑字”,不与人语,23岁时在奉新山削发为僧,过了十三年的僧侣生活。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者。 由于八大山人是明皇室的后裔,处于国破家亡的年代,悲伤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同时造就了他沉郁,孤独,怪癫的个性,加上当时政治上的高压,使得他只能潜心于艺术,并通过笔墨来表达他愤懑和郁结不平之气,他一生主要从事书画创作,是一位极富个性、创造性的书画家,擅长绘画,书法、诗词、篆刻等。绘画精于花鸟,山水,尤以花鸟著称于世。他的花鸟画继承了明代陈淳、徐渭写意的技法,但画风比陈淳更冷峻清逸,比徐渭更狂放怪诞,寓意也更深刻,达到了“笔简形具”“形神兼备”的境界。朱耷的山水画原宗董其昌,兼取黄公望、倪瓒之法。明之后则山水气象为之一变,意境枯索荒寂,绝非董其昌的秀逸平和,于苍凉凄楚中迸发出雄强悲壮的气质,体现了其孤愤而坚毅的心境。朱耷的山水画虽有艰涩冷漠的特点,但他作画不拘常格,自由奔放。笔的轻重,墨的浓淡都体现出作者瞬间的直觉判断。曲折起伏的山石形态不类常形,而是“超以象外”的高度加工提炼的丘壑形象。朱耷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八大山人的书法也是独树一帜,成就极高,只不过画名掩盖了书名,黄宾虹曾认为八大山人“书法第一、画第二”。他的书法早年学欧阳询的楷书,行书师黄庭坚、米芾、董其昌,后又临钟繇、王羲之的书法,晚年善用秃笔,线条粗细均匀,布置大小参差,流畅圆润,刚劲内敛,处处表现出傲岸不驯的笔致情态。八大山人的艺术特色总体可概括如下: 一、缘物抒情——挥之不去的明朝情结 明朝灭亡之后,明朝知识分子在清政府的高压政策和怀柔政策作用下,一部分转而跟清政府妥协,象清初的“四王”(王时敏、王恽、王鉴、王原祁)即是如此,而一部分却拒绝与清王朝合作,逃避现实,寄情于山水之中,“四僧”就是其中

徐渭相关资料汇总

导读 提到徐渭,齐白石说自己“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按:即徐渭)磨墨理纸”;郑板桥曾治印一方,自云愿为“青藤门下牛马走”。徐渭生时寂寞。在他辞世后的五六年,大文豪袁宏道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徐文长传》。 聚焦 1. 斯人已逝,千古一叹。文本表现与传主艺术气质、坎坷人生的完美契合。 2. 狂放激越,悲怆苍凉。精神自由的悲歌,中国艺术追求的别一境界。(不羁的文字、悲怆的灵魂、自由的悲歌,中国艺术精神的别一境界) 徐文长传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表上,永陵喜甚。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皆曰:“如命。”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浅谈禅宗思想与中国绘画艺术观念的构建 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术创作上体现为直接参与构建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思想体系。现当代,经过对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和“85新潮”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思之后,艺术界出现的“新文人画”现象,实质上是对全盘西化和激进美术运动的反拨,预示着艺术审美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禅宗中国画艺术审美 一、禅宗思想对构建传统艺术审美的意义 中国封建理学与禅宗思想对待个体生命意义的自由意识,有着两种不同的学说。存天理灭人欲,天理高于一切,人欲不可违背是理学家回避“自由”问题的一贯主张。而禅宗思想却正视个体生命的不自由问题,认为人生的自由存在于不自由之中,解脱之道即在由迷而悟之中。“悟”是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生就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即“涅檠”。禅宗精神就是超越现实的物质和精神束缚,追求现实生活之外的空灵与思想自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禅宗有别于儒学的特殊思想魅力也就由此形成。 一方面,禅宗“众生平等”、“无凡圣”等否定权威的平民化思想倾向,受到广大寒士阶层的推崇。而另一方面,禅宗却不否定现存的社会秩序,只是强调个体生命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想,具有非群体化、非政治化的倾向,是悲观哲学,是幻想破灭的产物,比较符合旧时代个人意识相当发达、对现存社会高度敏感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被挤压、难以自我主宰的心理感受。这些知识分子士大夫为寻求自救,找回个体的生命自由,希望通过“修持”在无自由的现有社会压迫下求得心理解脱和精神释放。 被理学思想规范着的封建士大夫,理性上无力也根本无心与封建秩序对抗。而主张不触动现有秩序的禅宗精神,正好符合士大夫的要求。禅宗的核心“悟“在形式和作用上与艺术审美最为接近。因此,士大夫尚保存的对自由的本能追求,都大量转入艺术审美方面,直接从艺术活动中来体会自由经验,使禅宗在封建时代,成为艺术家的哲学,较之儒学和道学也最富于艺术精神。 禅宗的出现直接带动了审美思想的发展,并且渗入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尤其是对纯粹美的发现,对中国式的“气韵生动”的发现,以及对形成人与自然融合之艺术精神体系的重大影响。换句话说,即禅宗思想对中国绘画和重构艺术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

浅谈八大山人绘画艺术 摘要:八大山人是我国古代的一位非常富有个性和民族气节的画家,其历经明清年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是使其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八大山人以其形貌异,表情冷漠的笔下形象和简练的墨色表达了自己孤傲不屈、悲愤苍凉的情感,独具创造。八大山人所作写意花鸟形象精炼生动,不拘形式而又神完气足,也多是其性格及人生态度的写照。他在明亡后保持气节,不附炎趋势,能够洁身自好,而得到后人的尊重。我们在欣赏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品位其人生和体验他的内心感受。 关键词:八大山人写意花鸟山水画影响情感 一、个人生平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姓朱,名统筌,乳名耷,字法崛,号刀庵、个山、雪个、驴屋、灌园老人等,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子。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朱耷幼年就受到熏陶,“八岁既能诗。擅书法,共篆刻,尤精绘事”。在他19岁时明朝覆灭,继而清兵南下,作为宗室王孙的朱耷便奉母携弟避难于新建洪崖,为了逃避清朝的迫害,于顺治五年(1653)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号韧庵。顺治十年(1653)又在耕庵老人处受法,“住山二十年,从学者数百人”,成为宗师。康熙十八年(1679)他被临川令胡亦堂请去,延之官舍年余,忽发狂疾回到南昌。62岁以后经常在南昌北兰寺,后又自构寐歌草堂,以卖画度日,直到81岁逝世。 八大山人历经明清间天翻地覆的时代,从皇室贵胄沦落为逃隐草野的遗民,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是明王室后代,为了避免清朝迫害,时僧时道时儒;他又不甘心为统治者笼络,故作疯癫,装聋作哑。由于家园的破灭他感到非常的痛苦,时常伏地呜咽,痛哭流涕;时常仰天大笑,慷慨悲歌。据说因他有《八大园觉经》,所以自号八大山人,但在签名时将四字连写,很像“哭之”或“笑之”。他的诗和画也正是这种思想情绪的反映。 八大山人画上款印别号极多,据记载有:雪个、个山、个山驴、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浅谈徐渭的绘画状态 内容摘要:徐渭是明代文坛和曲坛的一员巨匠,在诗、文、书、画、戏曲、文论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徐渭狂放不羁的笔墨与超逸豪纵的艺术气质,使其绘画不是简单地在技法上写意,而是他个人内心冲突的自由抒发。看徐渭的绘画状态,以期升华灵感,激发创作情绪。 关键词:徐渭绘画大写意 徐渭,浙江山阴人,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画史上以白阳(陈淳)、青藤并称,生于1521年,卒于1593年。民间关于徐渭、徐文长的传说很多,他诙谐怪诞的生平事迹也长久在民间流传。徐渭事实上是一名才华极高,但际遇坎坷的文人,他不但精画,在书法、诗词、戏曲上的成就都很大,但是他似乎很孤傲自负,也难容于世俗,在精神上常流露出沮丧的心情,曾数度自杀,后又因杀妻入狱,在牢中关了7年之久。徐渭的悲剧性格使其在明代艺术创作上独树一帜,和明代许多其他的画家努力尊奉传统、古人完全不同,他的笔墨常常是放肆狂野、不拘形式的,但水墨淋漓处亦有其细腻的观察和活泼的表现力体现。《石榴图》是写一枝石榴倒垂而下,枝叶的笔墨都像书法,以写意法来表现一颗石榴成熟、裂开,露出一粒粒如珍珠般的颗粒,粗看未必形象,但造型自然天真,也算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种倾向个人表现力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另外,此画中右上方以狂草提示,线条流畅婉转,和绘画配合,达成一种统

一。徐渭在绘画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把写意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花鸟画走向了抒情达意的大写意时代。 徐渭绘画艺术的核心是讲究一个“情”字。所以在他的实践创作中的“以真写情”都源于他的心学理论中的“中也者,人之情”。真是情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人心流出”才是真,作品才有价值。思想文化的发展为张扬个性、傲世绝俗的徐渭绘画艺术精神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使徐渭的叛逆个性日益滋长,同时也培育了徐渭独特的艺术观。在不同的诗文、题跋,甚至戏剧中,他对文艺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强调“自然”“本色”之情,要求独立抒发“真我真情”,因而他反对复古。徐渭把画当成无声的诗、情感抒发的载体,他在画中倾注内心的郁闷、不满和各种各样的情绪、情感。如在《花卉杂画卷》中他画有一段枝干下垂的梅花,梅花的枝干有一部分恰好浸入溪水中,形态新颖别致。徐渭在梅花的左边题诗一首:“梅花浸水处,无影但涵痕。虽能避雪压,恐未免鱼吞。”前两句诗意空灵,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尖锐地指出高洁的人身处危机四伏的社会现实中,难以预料和躲避各种迫害,明显联系到了他自己坎坷的人生遭遇及世事对他的不公。 徐渭的写意花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在用笔上强调一个“气”字,用墨上强调一个“韵”字。实际上笔与笔之间有“笔断意不断”的气势在贯通着;他的用墨看似狂涂乱抹,满纸淋漓,实际上是墨团之中有墨韵,墨法之中显精神。由此可见,徐渭的画是在用情感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浅谈宋代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特点的继承与发扬 材料学院10级四班申艳微201000150163 大唐盛世百花齐放,经济文化高度发展,长安也成为世界经 济文化的中心,然而安史之乱后的中原千疮百孔,巍峨霸气的唐朝宫殿还是在无数人的哭声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时宋代来临了,当浓墨重彩的繁华化为泡影,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追求对内的征服。表现在艺术形式上,自然会自成一种风格,别具一番特色。再加上宋代皇帝尤其是宋徽宗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及独特的艺术见解,所以宋代的艺术很顺利的完成了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在宋代,政府组织建立了皇家画院。根据史书记载,宋徽宗曾亲自主持画院,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推崇与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当时两宋宫廷画院都讲求“形似”和“法度”,法度是要学习传统,形似是要真切细致地再现客观事物。宫廷画师以写实、形似为主导思想,发展精工细刻的作风,追求形象的逼真,构图的提炼。总的说来,两宋宫廷绘画有一段时间都追求高度的“写实”,有的美术史家把两宋宫廷绘画称为“东方写实艺术的巅峰”。物极必反,同样适用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写实艺术发展到极点时,宋代一些 具有广博文化修养的画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倡导文人画运动。 文人运动以苏轼为核心。他提出“士人画”这一概念,系统的阐释了文人画理论,提出要将文人画家与画工区别对待,积极鼓励文化积淀深厚的文人加入到绘画创作中来。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

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极力推崇王维的画作,“味 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另一方面,文人画理论很快得到了在绘画方面颇有造诣的宋徽宗的赞赏,并有宋徽宗将其推展全国性的绘画规范。文人画的迅速、顺利的开展不能说不得益于宋代有一个皇帝画家——宋徽宗。据记载,为推展文人画运动,宋徽宗亲选宫廷画师的考试题目。由以往的看事物作画,求画作的逼真,改为以诗作画。一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让全国的学画、作画风气为之一变。从此画家开始追求人文精神的提高,人文关怀的培养。南宋被史学家成为南宋的继续,绘画上也不例外,文人画在南宋仍得到了较好的鼓励与发展。 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一下,在社会背景影响下的宋代绘画的突出特点。 宋代开始画家开始抽调画中的缤纷色彩,而进行以墨为主的创作。墨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五种。每一种墨色若运用得巧妙、适当,则会呈现丰富的变化。一反面,放弃色彩,只保留最基本最经典的墨色,还原的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看到的是最自然的状态。这一点正是对中国文化中“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的继承。另一方面,没有外在缤纷色彩的渲染与修饰会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注重对内心的征服,表达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一种极强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文人画运动的必然产物。另外,这一点与中国画中大片的留白一起,实现了中国画家追求的永恒。没有色彩涂抹、占据,仅用计白当黑凝练的笔法将对象的轮廓作于画上,永远不

美术毕业论文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X X 大学毕业论文 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 内容摘要:徐渭悲剧的一生造就出一代艺术奇人。他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徐渭着意追求一种自我释放,一种激情飞扬的大写意。他的激情,他的见解,他的胆识,他的悟性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关键词:徐渭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大写意创作激情 在高师的花鸟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技法课还是欣赏课都无法绕过艺术奇人——徐渭。他无与伦比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激情给当下莘莘学子及其他创作者留下弥足珍贵的启迪与思考。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又号青藤道士,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是我国16世纪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出生于败落的官吏家庭,年少时成为孤儿。他天资聪颖、多才多艺、读书刻苦,想通过自己努力以求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苦难生活,然却屡遭不幸。早年屡试不第,后受到牵连险些入狱,精神一度失常,前后自杀达9次之多,皆未死,此后便时疯时醒。后在精神错乱中误杀妻子,因而入狱,7年后经朋友相助保释出狱。晚年住绍兴前观巷的两间小屋里,以卖画为生,穷困潦倒。他在《青藤书屋图》上题有“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是他贫穷孤苦、颠沛流离的生活写照。最终,徐渭于1593年抱愤而逝,年73岁,死前身边唯有一条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条席子也没有,可谓凄惨悲凉。 然而,命运的坎坷却激发他的抑郁之气,生活的激烈波动,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这在他的书画中都有着强烈反映,也是形成他个性风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加上他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造就出一代“旷世奇才”。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上无不精通,且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这里仅就书法和绘画方面感受一下他的艺术魅力与激情。

中国绘画,艺术鉴赏

中国绘画:线条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手段,这与西洋画是不同的,西洋画主要依靠明 暗调子,即通过光投射到对象上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来造型。中国画则主要依靠线条来造型。线条不仅用来表现物体的轮廓,也用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明暗,因此,中国画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有轻、重、缓、急、粗、细、曲、直、刚、柔、肥、瘦等种种区别.而单是中国古代画人物衣服的褶纹,就总结出了十八种描法,称为“十八描”,它包括:铁丝描、橄榄描、行云流水描、枣核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柳叶描、竹叶描、混拙、撅头钉描、枯柴描、蚯蚓描、高古游丝描、琴统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曹衣描、拆芦描等等,这么多的线的描法,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了。而且古代中国画家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还总结出了用笔的“五忌”、“六要”。用笔五忌是指忌刻、板、枯、弱、结;用笔六要是指一要自然有力,二要变化有联系,三要苍老而滋润,四要松灵而凝炼,五要刚柔相济,六要巧拙互用等。这些都是画家们的经验之谈,可作为我们品评中国画的借鉴。 用墨就像用色,主要目的是表现物体的色彩、明暗等。墨虽然是黑的,但中国画却有“墨分五彩”或“墨分六彩”的说法,五彩是指黑、浓、淡、干、湿,如果把自也算在内,就成为六彩。古人说“墨即是色”,浓淡水墨可代替各种色彩。用墨要有浓淡于湿之分,只干不湿太干枯,只湿不干太臃肿,浓淡于湿结合起来,变化多,生动而才有气韵。一般来说,用墨之法,有焦墨、积墨、破墨、擂墨之分,焦墨是一种磨得极浓的墨,用焦墨的时候需有浓墨、淡墨在旁呼应,否则,焦墨孤立,难见笔意。积墨,就是用浓墨和淡墨连染连敷几次,使其出现一种深厚的味道,破墨,则是先用淡墨上纸,趁湿再浓墨加上,由于宣纸的特殊性能,会变化出一种奇妙的韵味。擂墨,就是用大楷笔蘸浓墨,拧在纸上捺转,略似鱼鳞,由浓致淡,参差不齐,谓之擂墨。因此,用墨和用笔又是分不开的。 中国画因为讲究笔墨,所以评论或欣赏一幅中国画,就要看它的笔墨功夫。一般认为,笔墨大胆、雄健、流畅、自然,给人一种力量的感觉,是好的:反之,笔墨轻嬴、困弱、滞凝,则是不好的,笔墨常关系着一幅中国画作品成败的关键。 画法洗练纵逸的写意人物画,梁楷以寥寥数笔就把号称诗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那种桀骜 不驯、才华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可谓“笔”简意赅。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 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 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 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 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张卿子像》中国画明曾鲸此图描绘的是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是我国传统肖像画的代表作。 《溪山行旅图》中国画(宋)范宽现存的范宽最重要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写北方雄伟的高山峻岭,一座巍峨的山峰几乎占满了大半个画面,给人以高山仰止之感。单从构图上来说,此画应属平易之作,但却产生了非凡的力量。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造型的峻巍。作者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了一个大质量的山峰,造成了一种心理效应,即所谓的“振人心弦、夺人魂魄”。其次是笔墨的酣畅厚重。作者先用颤涩的侧峰勾勒出山岩峻峭的边沿,然后多层次地运用坚劲沉雄的中锋、雨点皴塑出岩石向背的纹理和质量感,因而出现了神奇的境界。范宽作画常从真山真水中滋发妙悟与灵境。既强调写生,又能妙造其意,得山之骨法,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卓具开拓精神的大师 《花篮图》中国画(宋)李嵩的《花篮图》,画幅虽小(19.2×26.1厘米),但以极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