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姓历史

王姓历史

王姓历史
王姓历史

王陵:西汉与周勃等齐名的政治家,曾反对吕氏专权

王昭君:汉元帝时北嫁匈奴的著名“和番”美女

王政君:王莽之姑,汉元帝之妻,在她糊涂的庇荫下王莽夺取了汉朝天下

王凤:王政君兄弟,汉成帝时实际统治者,王莽伯父

王莽:西汉王朝的终结者,新王朝的建立者,古代空想社会主义者

王匡:绿林军首领,推翻王莽统治的主力军

王霸:汉光武帝之大将王陵:西汉与周勃等齐名的政治家,曾反对吕氏专权

王昭君:汉元帝时北嫁匈奴的著名“和番”美女

王政君:王莽之姑,汉元帝之妻,在她糊涂的庇荫下王莽夺取了汉朝天下

王凤:王政君兄弟,汉成帝时实际统治者,王莽伯父

王莽:西汉王朝的终结者,新王朝的建立者,古代空想社会主义者

王匡:绿林军首领,推翻王莽统治的主力军

王霸:汉光武帝之大将

王朗:东汉末年大官僚,三国演义中传说他被诸葛亮骂死

王祥:中国著名孝子,魏晋时期名士

王览:王祥之弟,琅邪王氏始祖

王衍:西晋时清谈政客,清谈误国导致西晋分崩离析

王导:东晋王朝建立功臣,扶助司马睿偏安江南,王氏势力之大达到“王与马共天下”的程度;

王敦:王导之堂兄,东晋初期军阀,反叛朝廷窘迫而死

王羲之: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

王献之:王羲之子,著名书法家

王诩:战国苏秦、张仪的老师,人称"鬼谷先生"。

王翦:秦代名将,为秦始皇平定赵、燕、苏、荆诸地,立下赫赫战功。

王实甫:元代著名戏剧家,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

王充: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一位无神论者。

王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初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

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

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宇少伯。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

王肃:字子雍,是三国时期影响较大的经学家,曹操征召为谏议大夫。王琼:明代名臣

百家姓之王姓

百家姓之王姓 寻根溯祖王姓起源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名字,而名字的第一个字或第一、二字,就是他的姓氏,关于姓氏的著作,清代以前,汉代以后就有几十种姓氏著作,如:《姓苑》、《姓纂》、《千字姓》、《万家姓》、《中国姓氏学》等等。七、八十年代,我国及各地华人的学者多有专门研究人们姓氏的起源、意义及其历史发展、地理分布等。这就是姓氏学,其实我国古代有着记载姓氏和谱牒学的丰富文献,这就为我们今天研究姓氏的起源、分布、发展、变迁等敞开了大门,提供了丰富而确实的材料。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被赐姓王;(7)

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低估的。 王姓从史传上可知,中华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后”,即为帝王的后代。东周时期,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庶人,由贵族的忠心为国,而造贬为平民百姓,一口冤恨之气在胸,不久即郁郁而终。其子宗敬一家便以“王“为氏了。到了秦汉时期,太子晋的后裔在社会进展的新形式下形成姓与氏合一的文化背景,由“王”氏转化为“王”姓。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周考王的后裔,在改朝换代后或出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地图学的历史与发展 马京振29020142001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区或者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人们要使自己的活动获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利用周围的地理环境。从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寻找这种能描述和分析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工具,而地图便是这样一种最普通最常用的工具。从古代地图的起源与萌芽到近代地图的发展与传统地图学的形成,再到现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长盛不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不可取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地图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并且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地图学的历史轨迹 1.地图学史 1.1古代地图 大约在距今1万至4万年之间的原始社会,出现了用小块石头、树枝在地上摆成的缩小模型,用来表示居住的位置及周围的通行路线。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 27 世纪梁流域的苏美尔人的地图,这幅古老的地图是雕刻在陶片上的。在我国,地图的萌芽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或者更早,在《左传》中记载的关于鼎地图的传说,后人称之为《九鼎图》;《山海经》也绘有山水动植物及矿物的原始地图。3000年前,西周为修建洛邑时绘制的洛邑城址地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幅具有实际用途的城市建设地图。《管子·地图篇》对当时的地图内容和地图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指出“凡兵主者,必先审之地图”,可见在当时地图在战争的作用已经很受关注。 古代地图从原始地图逐渐发展到具有相当绘制水平的地图,无论就地图的种类,地图的内容要素、地图测绘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反映了当时我国地图科学的蓬勃发展,但这时在制图的理论上还没有系统的阐述。从西晋到明末,这时期,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制图的理论基础,中经贾耽、沈括、朱思本一直到罗洪先,终于形成在我国古地图中最有影响的《广舆图》体系。 1.2近代地图的发展 公元 14 世纪后,由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罗盘、造纸、印刷等技术的西传,推进了当时欧洲探险的地理发现,也推动了地图的发展。从 16 世纪开始,出现了社会对新地图的需要,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学家,在东方是我国的罗洪先,西方就是佛兰德Flanders的墨卡托(Gerhardus,1512-1594)。墨卡托的《世界地图集》和我国罗洪先的《广舆图》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东西方地图学发展的历史成就。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欧各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国家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并先后测制和出版了大比例尺地图和中比例尺地图。我国是亚洲最早以政府名义统一进行地图测绘的国家,清朝乾隆皇帝期间就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全国的三角网,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在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后来又编成中国分省图。这些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测绘,奠定了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 1.3传统地图学的形成 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地图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学形成。一方面,由

我的家族史

【我的家族史】 高一(9)班王恒 中国近代史的船只已经结束了航程,但这一百多年风云变幻的行使历程却不止影响着中国,更是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家族已漂过一百多年的路程,期间也是兴衰更替,祸福皆有,而这个家族小小的历程正是中国近代史的 在讲三代史前我先了解到了王姓的来源。 ★王姓的来源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人口将近一亿,自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 个著名望族,其中如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 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 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群星璀灿,光耀华 夏,数千年来人才辈出,可称王者之族。 王姓的来源很复杂(1)出自妫姓,相传为古帝 虞舜之后;(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 毕公高之后;(3)出自子姓,为商朝王子比干 之后;(4)历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高丽(今 朝鲜)的开国君主王建,西魏王频氏之祖王雄,钳耳氏之祖王季等。(5)王 者之子孙多号王氏,常以为姓。(6)赐姓,如汉代燕王丹的玄孙嘉,王莽时 被赐姓王;(7)冒姓,如隋代王世充本姓支氏,五代王保义、原名刘去非, 皆冒姓王氏,(8)历史原因,为避仇、逃命而改姓王氏等等。 将近一亿人口的王氏除了著名的琅玡氏,山西太原王氏,名相辈出的三槐王氏,还有山东昌乐的北海王氏、山东郡城的东海王氏、山东巨野的高平王氏,陕西的京兆王氏、甘肃天水的天水王氏、山东东平的东平王氏,山东滕州的山阳王氏,河南新蔡的新蔡王氏、河北省定县的中山王氏、河北省行唐县章武王氏,山东掖县的东莱王氏,四川的广汉王氏,陕西的金城王氏、山西的河东王氏、湖南的长沙王氏以及江苏的六合王氏,河南的南郡王氏等等亦是名望家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三十八望,比二十一望多出十七望来,可见王氏在全国分布之广,家族之兴盛,名人将相的功绩,教育、著述、书画、艺术等,对社会影响者是不可估量的。 ★三代史 我的爷爷,是湖北仙桃人,生于1940年。由于家中贫寒,只读了几年书。为了谋生,小时候为别人放鸭子。15岁时母亲病故,从小学会独立谋生。听爷爷说,在他们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鱼肉吃,有时候家里收成不好,最艰难的时候还吃过米糠草根,菜粥,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过年的时候爷爷说最开心的事就是能吃上几块肉。。解放前,爷爷他们村子里没有学校,直到快要解放了,来了共产党,才办起了一所学校,爷爷12岁才在这所学校上学,学校只有一间草房当教室,吃饭桌子当课桌。学生没有课本,是爷爷的爸爸妈妈用鸡蛋到集市上换来纸张订成本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课文,学生用笔在本子上抄。爷爷还告诉我:那时根本没有像我们现在用的铅笔、钢笔等各种好看的笔,那时只能用毛笔,而且墨水是自己在砚台上磨出来的,听爷爷讲,他的字写

王氏家族史

王氏家族史 王新凯机械电子工程二班1228 姓氏由来: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家族简史: 得姓始祖太子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是黄帝第42世直系子孙。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民,其后迁居于太原(今山西省)、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以为氏。迁徙分布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山东东平、河南新蔡、、等地。我们家也就在离新野焦作都不远的平顶山郏县。 我们居住的村落名字就是王寨。据老一辈人讲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氏家族在此繁衍,相传至今,并逐渐壮大。 我曾祖父与曾祖母一生平平淡淡,生下我祖父兄弟八人。我祖父排行老大。祖父在中年时是人民公社在我们村里的一个小队长,配枪,有队员数人。 而我外祖父是末期的地主阶级,所以父亲与母亲本来是完全不可能有关系的。但因为国家政策,没收了地主财产,外祖父家庭一下衰落。所以才有了父亲母亲的婚姻。

中华王氏王导王羲之家族历代族谱的中心人物之接续

中华王氏王导王羲之家族历代族谱的中心人物之接 续(王氏家谱网) 作者:王氏家族出自:王氏家族浏览/评论:5,193/0 日期:2009年4月11日20:56 作者:王氏家谱网时间:2005-11-10 12:44:28字体:大小 一 《中华王氏通谱》、《琅琊王氏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的总撰、特约主编、南京旺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太子晋八十三世、王徽之五十世孙南山一樵(即王耿)先生家的祠堂谱,就是南京江宁山阴村王羲之家族的《琅琊郡三槐堂王氏宗谱》和南京溧水山阳乡王导家族的《江左王氏族谱》、溧水崇贤乡的《崇贤里王氏家谱》,这三个村庄相隔不到五公里垂直距离,宋代以来其中还有一些王姓为主的村庄相间,三个村庄总祠谱山阴村的《王氏宗谱》宋代以前为《琅琊郡王氏宗谱》,元代以后为《三槐堂王氏宗谱》和《山阴王氏宗谱》,所以我们在编这个通谱时,就统称其为南京山阴村《琅琊郡三槐堂王氏宗谱》,这样比较符合历史和现实整体观。并且,我们也非常谨慎地以这套谱的人物世系为线索,制出了这个琅琊王氏的世系和代表人物的通表。这套谱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编纂这套通表的依据呢?首先是因为这套谱形成的最早,其次是因为这套谱是在当时的江左王氏的大本营南京形成的。太子晋、鬼谷子、王翦、王陵、王融、王吉、王充、王祥、王导、王羲之、王褒、王方庆、王昌龄、王璧、王旦、王皋、王守仁、王原祁等中华王氏主流家族的代表人物构成了这个家谱的中心线索。 南山一樵的家谱最早形成于公元322年,即东晋永昌元年,这也是琅琊王氏的第一部谱牒。当时的首都就在今天的江宁山阴村一带,南京的江左王氏的掌门人、退休的宰相王导为了修家谱,便委托当时的宰相崔琳等人联名向皇上申请,经两任皇上晋元帝和晋成帝御准,由宰相庾亮等为皇上代笔成敕及序,当时成谱的名字有两本《江左王氏历世宗图谱》和《琅琊临沂王氏谱》,前者从太子晋至王导孙王珣等,后者从太子晋至王羲之子王徽之等,前者以像、像赞、铭、志为主(因王导王羲之等人均在世,所以只能以像赞、简志代传,逝者方可立传。此谱成书五年后王导逝。),后者则有了较为详细的世表格式,由于当时尚未有欧苏两式,所以谱牒较为朴实,均以散文式的文字为主,附有世系图,年表类格式(详见本志《王氏世谱》散页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世说新语》附本《琅琊临沂王氏谱》。)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就《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几位主要人物的思想言行,并联系当时的政治思想背景,分析了王氏家族的人物形象,大致可概括为王祥的伦理道德型,王导的政治实干型和王羲之父子的自然审美型。他们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世说新语;王氏家族;身份;性格 The people’s character analysed of Wang family in West-wing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dea and behaviour of Wang family,on account of politics and ideology, this acti cle analysed the people figure of Wang family.There are three types :the ethics, the doing solid work, the naturalism. They were the represent of the time of Wei and Jin. At the same time, we could see the basic of style and features of scholar of that time. Key words:West-wing ; Wang family ; Identity ;Character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引言 (3) 一、《世说新语》中王氏家族的主要人物 (4)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一)士族的判断标准 (5) (二)王氏家族的政治地位 (5) 三、王氏家族人物类型 (7) (一)粗鲁刚狠型 (8) (二)伦理道德型 (8) (三)政治实干型 (9) (四)自然审美型 (9) 四、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 (10)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王氏家谱录

王氏家谱录 一、富源县营上镇大坪、宽塘王氏家谱: 顺义朝德正(先辈传下来),国家兴光明(先辈传下来),盛世永康恒(原为“达”),书礼可超群,忠孝致仁爱,祖佑启后贤,恩泽宣善济,勉之应继承,洪繁钟毓(yù)秀,荣华富贵春。 二、四川省安岳县王氏家族: 廷兴正秀世,德永昌宏朝,文章显家国,治作定宣昭, 祖宗承先泽,本立道必超,明映崇天子,万方时序调 三、河南永城的二十二世家谱: 传家守忠孝;德庆印华帮;广昭允恭俭;克诚继书香 四、湖北茅田王氏辈份: 君承少师令,世知继仲宗。公汝延时泰,天元宇宙宏。 宋丹嘉时善,化爱永兴隆。文武全忠义,贤能定有功。 瑞衍英华茂,祥开景象新。通经成玉海,列席聘儒珍。 仪凤飞腾汉,芳枝秀遇春。伦常敦大本,俊彩耀星辰。 五、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家谱: 之昌作宗克,极衍芳永世,富泰晋震宇,明胜同需前。 六、浙江省东阳市鹤洲王氏字辈: 忠信兆承祖,明立亮世英,允嘉启正治,洪永守家祥,瑞常双开泰,喜进习高官。 七、天津家谱:国玉金肇广,文学杰汉章,荣华兆家延,福寿自安康。 八、大连瓦房店市家谱:德传奎风玉,永学吉日明。 九、江苏徐州家谱 新尚立学永;开先大友传;继志崇君兆;敬忠北圣贤。 十、四川德阳家谱:明受君良世,永德昌朝宗,万安思祖福,钦正必开元,秀士成光耀,忠顺子定高,彩风怀玉绍,崇运启金茂,道通邦达显,廷善淑惠浩,景秉兴全远,清尚维应兆。 十一、江苏兴化王氏后裔家谱: 家玉萃兴朝,文章艳碧霄,云梯迎北斗,什伯绕群寮,日月光方大,门庭善益昌,力田足禾贝,勉学汉循良。 十二、会泽家谱:启(继)世(仕)忠有道,朝开国振(正)兴。 十三、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家谱:泽恩昱统绪,培植茂先声,诚正为其本,思志俊德明。十四、湖北,通山的:富德永兴龙,文武全棕义,贤能定友功。 十五、云南镇雄家谱:国泰战开玉,官清民自安。乾元光大道,慈孝尚家传。修文树德正,习武立身宽。吉祥承圣钜,华章方义翰。 十六、太原王氏(铜梁人)家谱:志定绍万载,邦永思卿德,宗原仕伯添,文世大梦宁,朝端启士嘉庆,俊秀继芳诚,一元余运会,安本乐宽平,厚道传先训。 十七、安徽太湖太原郡三槐堂西源里王氏家谱:知相小彦宗,逢时启族隆,修源承懋泽,亦代毓芳丛,肃睦家宜理,熙和宇自融,经心怀至德,章显大廷中。 十八、重庆渝北王氏字辈:朝廷国正民安,永清大定世传,盛时吉祥有自,必以信义为先,元良惠泽广运,万邦同庆福全。 十九、贵州的家谱:国世腾急虎细永之朝文容品登大德中性庆开林。 二十、江西临江府迁至贵州遵义家谱:嘉宁可仲正,永延运朝天,光明昌万世,礼岳湛文元。

玉米的历史和发展

玉米[2]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一带,人类栽培玉米的历史大约有七千多年,从野生状态改造成栽培类型约四、五千年。但是,玉米的起源问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一直未找到玉米的野生祖先。1954年巴洪的报道,揭露了一点秘密。在墨西哥城的70米以下的岩芯中(据判断约为八万年以前地层),发现了九千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另外还发现了约七千年前的玉米果穗标本。这个玉米果穗,穗长3.5厘米,’穗粗0.7厘米,轴色和粒色为淡褐色,籽粒有黍粒大小,粒行整齐,齿窝很深,两个籽粒平行地连在一起,两排平行籽粒之间,有一较宽的间隙。据此发现,可认为玉米的祖先是一种野生玉米,且可断定玉米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可能性很大。 玉米崇拜,被认为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嫩女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纳华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因为这样的人比原来用泥和木头做的人要好许多,不容易损坏,最重要的是有心脏,因而有情感,能够赞美和颂扬造物主。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危地马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的长篇小说《玉米人》,写的就是玛雅人在现代社会的遭遇。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米属,学名玉蜀黍,俗称棒子、玉茭、苞米。玉米,又叫御麦、金豆、玉菱、苞谷等多种名称。历来人们都把玉米称为“杂粮”。起源于美洲大陆,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是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了西班牙,随着世界航海业的发展,玉米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来有的国家把玉米奉为“国宝”。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距今大约已有460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北至北纬53度的黑龙江省的黑河以北,东起台湾和沿海省份,西到新疆及青藏高原,都有一定面积。 在7000多年前,中国先民们就从事着农业生产,并在很早就认识到种子的重要性。《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提到“嘉种”(良种),说明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种子质量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关于种子选育加工的记载;16世纪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选种用风车。

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黄小蕾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姓黄。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有一次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决定对黄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黄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黄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黄姓和名人故事。

三、调 查情况和资 料整理 四、结论 我们汉族 自从出现姓氏以 来,历史上出现 过和现在使用 的,据统计,总 共有八千多姓, 这些众多的姓, 来源是多种多 样,最初是以母 系为主,后来转 变为以父系为 主,多用出生或 居住的地名作姓 氏;出现封建和 官爵以后,很多 用国名或官爵名 作姓氏;宗法形 成后,子孙众多 的,地名、国名和官爵名便不够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还用祖先死后的谥号作为姓氏;有的用发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我们黄氏这个姓是属于用国名为姓氏的。根据族谱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我姓黄氏自得姓至今,不但历史悠久,人物众多,而且别具特色,人才辈出。就人口数量来说,在国内,总人口占全国第八位,台湾占第三位,广东潮汕地区也名列前茅。在国外,华人华裔中,美国的黄姓占第一位,菲律宾占第二位,仅泰国就有三十多万人,就人文素质来说,历代优秀人物辈出,例如战国时“四君子”之一的歇公(春甲君);汉朝时,“天下无双”的香公、三国时,老名将忠公,宋朝时,一代诗宗庭坚公;明清三际,思想家宗义公;民国元勋兴公;近现代,世界糖业 大王仲涵,金融家仲元,新加坡的前总统金辉,泰国前总理沙拉信等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

王氏家族史

王氏家族史 王新凯机械电子工程二班201130021228 姓氏由来: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家族简史: 得姓始祖太子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是黄帝第42世直系子孙。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民,其后迁居于太原(今山西省)、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以为氏。迁徙分布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我们家也就在离新野焦作都不远的平顶山郏县。 我们居住的村落名字就是王寨。据老一辈人讲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氏家族在此繁衍,相传至今,并逐渐壮大。 我曾祖父与曾祖母一生平平淡淡,生下我祖父兄弟八人。我祖父排行老大。祖父在中年时是人民公社在我们村里的一个小队长,配枪,有队员数人。 而我外祖父是末期的地主阶级,所以父亲与母亲本来是完全不可能有关系的。但因为国家政策,没收了地主财产,外祖父家庭一下衰落。所以才有了父亲母亲的婚姻。

“外国历史世界历史”含义起源历史与发展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五(1)班王一然、李依蒙 一、问题的提出 学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我们对李姓有了很深的了解,因为研究小组的两名成员中一名姓李,一名姓王,又听说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于是便选择了“王”这个姓氏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收集关于研究话题的信息。(Because 网络是万能的。)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王一然:资料整理、研究报告的撰写;李依蒙:资料搜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王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来源不一~分支众多。历 代史家依据不同来源~分述如下: 1.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上网王姓的来源 4.出自妫姓 5.出自子姓 6.他族改姓或赐姓 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王翦、王昭君、王莽、王羲之、王安石、王维、王政上网王姓名人 君、王勃、王昌龄、王之涣??????

据2011年记录~总计全国姓王的大约有9288.1万人~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也是中国第一大姓; 也上网王姓人口数量 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 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悠久,代代名人层出不穷。例如: (1)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王诩; (2)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3)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 (4)唐代的名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5)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6)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 (7)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 (8)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 2. “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李,张列第二三位,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 1000万人。

王氏家族

河里王王氏家谱 王彦龙(2000年初稿) 概论 研究王氏文化,旨在强化寻根意识,激发宗族亲情,传承民族文化,共建精神文明家园,实现民族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生活富裕安康,在王氏家庭六七百年的文明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其人、气功,显赫青史,为后人称颂。 千条江河归大海,千枝万叶一条根。 作为华夏的一个古老的老姓氏,王姓也和其它的姓氏一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王姓是中国姓氏之首,约有一亿人口,据新华社、公安部管理局最近对全国人口分析显示,王姓是我国第二大姓,占全国人口的7.41%(据资料显示第一大姓李,占全国人口7.94%,第三大姓张,占全国人口7.07%)。 一、河里王,王氏家族的起源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三张镇和何刘地域交汇处的零河畔的西湾村(河里湾)是驻扎着河里王王氏家族的发源地,常称为河里王、河里庙、三岔河、三岔口、三王村,都是河里王氏家族的统称和分枝。 现今河里王家族三千多人的后裔分别居住在今本省蓝田县玉山镇垌峪行政村管辖的山王村和本区域三张镇管辖的自然村,河王村、韩庄村、北塬村、西湾村、东湾村(1975年7月15日因修三张水库迁至三张境内的11个行政村)姚家村、上王村及定李村和良田地域的兰王村,西安市马额地域的南王村、闫村镇的西王村也有部分和零散户。

远古时期,先民们聚落在县城南部的山丘地区,距今长约八千年前扩展到沋河上游,均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又扩展到渭河、赤水河、零口、石川河古道两岸(今田市到故市一带)形成境内最早的部落。 历史的长河,在零河(三岔河)这条沟壑中缓缓流动,时而低吟,时而奔腾,在那源流的尽头,我们仿佛还能听到先民们手把角挖窑洞的冲撞声,造屋的号子声,他们风餐露宿,聚族而居,在风漏雨雪、鸟兽虫豹、疾病灾害交相侵扰的夹缝中迈出了艰难的步履。灿烂的河里王文化是从这时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开始的。 河里王先民们在零河两岸的生活区域寻找气候温暖湿润,多处溪流,树林繁密,繁生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在这些宽阔的林木之间,他们捕猎野兽,采集果实、种子和植物块茎作为食物,隐蔽而防潮湿的窑洞为住所,聚族而居。在自然环境中艰难的生活着,以双手劳动创造了和选择了生存环境。 二、河里王王氏家族的繁衍生息 据渭南县志记载,在明朝嘉庆年间(1369-1396)的渭南县管辖着56各行政区的20里渠泉里管辖内就有了三岔河,河里湾、北塬、河王村、韩庄村。 从六七百年前开始,先民们寻求有地可垦的宽乡,这一有利条件,选择了自然条件好,土地富裕的地方,找到了适合农业生产,又可以容纳户族不断增加人口的开发区。 生性豪爽,足智多谋的先民们,耕稼乡里,以农代商,以迁移、

单片机的历史和发展

单片机的历史和发展 一.单片机的发展史 (1)第一阶段(1976-1978):单片机的控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MCS –48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控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 、Zilog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 (2)第二阶段(1978-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Intel公司在MCS–48 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51。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①完善的外部总线。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②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③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④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 (3)第三阶段(1982-1990):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随着MCS–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 (4)第四阶段(1990—):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 二.单片机的未来趋势 作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产品,单片机未来的走势会是怎么样的呢?作为一种应用型产品无外乎就是节省快速两个方面。在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节能成为所用产品不可避免的话题,所以低功耗是未来单片机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一个效率社会,所以提速也是未来单片机应该考虑的问题。 1.低功耗CMOS化 MCS-51系列的8031推出时的功耗达630mW,而现在的单片机普遍都在100mW左右,随着对单片机功耗要求越来越低,现在的各个单片机制造商基本都采用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象80C51就采用了HMOS(即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和CHMOS(互补高密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CMOS虽然功耗较低,但由于其物理特征决定其工作速度不够高,而CHMOS则具备了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这些特征,更适合于在要求低功耗象电池供电的应用场合。所以这种工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单片机发展的主要途径 2.微型单片化 现在常规的单片机普遍都是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ROM)、并行和串行通信接口,中断系统、定时电路、时钟电路集成在一块单一的芯片上,增强型的单片机集成了如A/D转换器、PMW(脉宽调制电路)、WDT(看门狗)、有些单片机将LCD(液晶)驱动电路都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这样单片机包含的单元电路就更多,功能就越强大。甚至单片机厂商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量身定做,制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单片机芯片。此外,现在的产品普遍要求体积小、重量轻,这就要求单片机除了功能强和功耗低外,还要求其体积要小。现在的许多单片机都具有多种封装形式,其中SMD(表面封装)越来越受欢迎,使得由单片机构成的系统正朝微型化方向发展。 3.主流与多品种共存 现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但仍以80C51为核心的单片机占主流,兼容其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姓王。他们常开玩笑说:“不知道我 们长大后会不会当王。”听妈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 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王的同学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 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 王姓的来源和王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王姓的来源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先秦时期 太子晋。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 王姓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历史上的王昭君、王羲之、王献之、王之教科书王姓名人王维、王勃、王安石?? 上网王姓人口数量目前已超过一亿

奶奶的讲述王氏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仍保存 《王氏族谱》 ??????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源远流长,传说先秦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晋, 太子晋聪明早慧,才识过人。后来,洪水泛滥成灾,太子 晋献计给灵王,没想到灵王不但不听,还废掉了太子晋的 名位。为纪念太子晋是王族身份,他的家人都更为“王”姓。 也有改姓的,王族之后都改为“王”姓,大臣们也纷纷效仿。 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王姓,是王姓人口快速增长 的主要原因。 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辈出。有女中豪杰王昭君;著名 书画家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诗人王维、王勃、王之涣、 王安石??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王姓是当代中国人中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姓氏。据统计,王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中华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中华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 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 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玡、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玡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 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 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 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 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 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 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 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2、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 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 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王字演变 3、源自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 代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 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4、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 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5、出自少数民族。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外族的血液,外族用王姓的主要有: 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 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 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外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概况,对家乡某一方面的文化有较深入的认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能知道传统文化之美与现代文化之美都是家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分小组收集家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具体例子。教学环节: 一、导入。 视频导入《重庆的宣传片》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解放碑,朝天门等)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并适时提问:想看看XX年前他的样子么? 二、揭题

过渡语:从97年直辖以来,重庆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巍峨的高山,低回的河谷,承载着重庆三千年的文明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揭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行走的城市重庆 三、新授 1、传统的重庆 过渡语:重庆,简称巴、渝。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贸易、交通重地。上千年的文明史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传统文化,关于它们,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合作吧课前的资料综合后,上台介绍) 暂定学生介绍:磁器口、綦江农民版画、铜梁龙灯、重庆火锅、山城名特小吃(出示相对应的照片) 老师介绍:乌江船工号子(配图。配上船工号子的歌曲) 【乌江船工号子】乌江江险浪高,上水时,通常是10余条船成群出发,每遇大滩,需集中各船人力共同拉纤,船工们巨大的号子声扎实铿锵,高亢激昂,能压过咆哮的江水声,远传数十里外。其中以"夺夺号"最为典型,它没有弱拍,没有领唱,也没有歌词,分三组五声部以衬腔呼应。整个号子均以和声式进行,宫调原位和弦、转位和弦交替出现,透视出声部,明亮而强烈。

王氏家族史(1)

王氏家族史 姓氏由来:王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为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被秦所灭,其子孙被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 5、出自春秋时魏献子之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各自为王。后业魏亡于秦,其王族避难于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孙为魏国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无忌,避难于泰山,至西汉入朝,被封为兰陵君。其后自谓出自王公显贵之家,易姓王氏。 6、出自燕太子丹之后。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与帝王同姓。历史上因封赐姓王的人还多,其子孙也以王为氏。

7、出自少数民族。据《通志.氏族略》称:王姓“出河南者,为可频氏;出冯诩者,为钳耳族;出营州者,本高丽;出安东者,本柯史布。此皆虏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后,号曰王氏。” 8、出于自改姓为王氏的。举如南朝梁将王僧辩,本为鲜卑族,姓乌丸氏,后自改姓王;隋代有个王世充,本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后,也自改姓王;五代时人刘去非,自己改名换姓叫王保义,其子孙延袭姓王;满族完颜氏,有的改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为王姓。 家族简史: 得姓始祖太子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是黄帝第42世直系子孙。太子晋因直谏被周灵王废为庶民,其后迁居于太原(今山西省)、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以为氏。迁徙分布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我们家也就在离新野焦作都不远的平顶山郏县。 我们居住的村落名字就是王寨。据老一辈人讲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王氏家族在此繁衍,相传至今,并逐渐壮大。 我曾祖父与曾祖母一生平平淡淡,生下我祖父兄弟八人。我祖父排行老大。祖父在中年时是人民公社在我们村里的一个小队长,配枪,有队员数人。 而我外祖父是末期的地主阶级,所以父亲与母亲本来是完全不可能有关系的。但因为国家政策,没收了地主财产,外祖父家庭一下衰落。所以才有了父亲母亲的婚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