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融合语境下电视跨界报道的策划与实践_以央视新闻频道_变化_十年_系列报道为例

融合语境下电视跨界报道的策划与实践_以央视新闻频道_变化_十年_系列报道为例

融合语境下

电视跨界报道的策划与实践

——以央视新闻频道《变化?十年》系列报道为例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麦尚文 崔小远

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靠单篇报道、单一渠道难以出彩,靠独家新闻取胜的时代正转换为当下以“跨界”为特征的报道运作上。这种“跨界”报道不但体现在选题跨度上,在平台转换中也能综合运用。这样的电视“跨界”报道的运作预示着电视新闻节目生产不再是简单碎片化叙事、单向性告知新闻事实,而是一次融合传播的实践,其中包括选题的时空跨度、跨介质的形态表达、用户的深度参与等思维与作业方式的转换。

当前,在重大主题性新闻的报道上,电视传媒开始探索“跨界”报道的突破和创新,并将影响我国电视业的未来新闻模式。央视新闻频道2012年9月起播出的喜迎党的十八大系列报道《变化·十年》,为融合语境下电视“跨界”报道的探索提供了全新的策划思路与运作模式。

关注十八大报道

2012年,围绕党的

十八大报道,央视各频道相继推出系列栏目,以发展为主题,不仅选题跨时空、跨介质,而且在融合性的电视语言元素表达和台网互动的层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关注十八大报道COVERAGE OF CPC 18TH CONGRESS

一、“跨界”报道:电视大型主题报道的策划宽度

过去十年,我国在十六大提出可持续发展和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方针指导下,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社会等各方面飞速发展,被认为是全面走向现代化的过渡性十年。十年成果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石。清晰地了解十年变化之路,可为十八大后的中国发展提供借鉴。十年社会变迁涉及面广泛,从这广泛的社会变化领域中“拉”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新闻点,是以社会变迁为脉络的主题新闻在选题策划上的突破之处。《变化·十年》所筛选的新闻点具体可划分为:科技、梦想、生活,每个主题点下的新闻内容都能代表一种或多种重点领域的基本面及相应社会群体的生存现状。把这些细小的点连接起来,便可组成一幅完整的现代中国社会画面。

《变化·十年》中“十年”是模糊性的时间界限,“变化”是可以确定的中国社会特征。在《变化·十年》的系列报道中选取2002~2012年这十年时间为跨度,更切合新技术革命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这一大型系列报道的选题宽度,首先体现在报道领域涉及面广,如潜水一族、通用飞机、下班生活等,它不再是连篇累牍的单纯政策性宣传报道或以往典型人物报道的刻板模式,在内容、创作方针、感官视听等方面力求新颖,凸显节目本身蕴涵的时代与社会意义,拉近传者、受者之间的距离。

其次是选题意义的拓宽。与以往的相关主题报道突出“庆典”、“欢腾”、“盛世”等媒介仪式风格相异,这一大型系列报道策划内容承载着“创新”、“梦想”、“品味”等十年间社会仪式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与选择。《变化·十年》在选题上可概括为三类:技术革新、职业追求、社会温暖。这些特征与十年中国社会变化的特征:科技改变生活、包容性增强、注重社会温情相一致。在选题上体现出足够的宽度,同时在时代主题上巧妙聚焦,这种带有融合时代聚合特征的宽维度策划模式,充分体现了《变化·十年》策划思维的创新。

二、“跨界”策略:以融合传播实现新闻增量

1.内容选题的时空跨度

新闻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关联着具体的社会现实。《变化·十年》正是通过对人物、地理、现实语境等进行时间与空间的跨度式报道来展现整个中国面貌的核心变化,跨时空、多区域选材、突出人的变化是其显著报道特色。

采访对象多元化、多职业,有把即兴话剧表演介

绍到中国的前卫归国留学生(《走,下班去演戏!》),有为孩子创造更健康成长环境的“拼族”父母(《爱“拼”才会赢拼客一族新生活》),还有日常寡言少语

而工作热情高涨的社工(《社工:用职业的爱温暖城市》),等等。不同职业的采访对象汇集在系列报道中,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群体形象,折射出社会包容性和

开放性的一面。

采访地区跨界大,从大学校园到小区建设,从城

市休闲到乡村旅游,既有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有

正在发展崛起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反映了中国这十年

来区域间发展的整体性。

这一跨越职业、年龄、地区、主题的系列报道缩

小了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了重大主题预热报道

的单一模式。电视传媒通过内容选题的时空跨越,缩

小了电视镜像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落差感,以时空的感

知变化实现了新闻增量。

2.电视语言元素的融合表达

传统系列报道语言采集模式为:主持人导语引

入+出镜记者背景介绍+采访对象独白补充。在《变化·十年》系列报道中,出镜记者“隐身”,完全通过

被采访者的语言、动作来展示新闻背景、发展态势、关键内容。“身份切换”既是一种吸引受众的策略,同

时也使得主题表达模式更完整。比如《3D打印机:魔

法打印创造随心》报道里,为更好地在镜头前展示

3D打印效果,打印店员工先咬苹果后打印,取代传统

报道模式中出镜记者体验的角色。在《给老人一个无

障碍的家》报道中,电视摄像镜头带领观众一起体验

适合老年人居室环境的细节化设计。《手机互联网时代,打造智能生活》中,镜头前十年间市场上流通生

产的手机,从“大哥大”到iPhone4S一字排开,使手

机外型的演变更直观化。在操作方式上,改变以往由

出镜记者解说的样态,而直接采用镜头语言直白与采

访对象体验来展现十年变化的跨角色新闻叙事方式,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可信性。

《变化·十年》不但使用镜头人物跨界切换的模式,在语言跨界和影像跨界应用方面也颇具特色。《中国原

创网游:十指绘就传奇世界》中,“这哥俩可不认同”、“小伙子不干了”、“画这幅画儿的是位小姑娘”这些日

常生活用语的使用,使电视语言风格更接地气和生活化。《舌尖上的变化》对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黄师傅黄馍馍镜像的导入就是一个灵活的开篇。《变化·十年》中电视屏幕增加了画面视窗配置,在每

一期主题画面切入之前,都会在电视荧屏左上部切入

关键主题画面,相对应在画面左下角有手语主持人表

情达意,这种细节化搭建镜头的方式丰富了单位时间

电视研究?TV RESEARCH 41

42

2013年第1期(总第278期)

的有效信息量,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出于对电视语言进行融合表达的考量,为更有效地诠释中国的变化,《变化·十年》系列报道有意弱化传播者角色存在,强调节目内容与受众的通感,在媒介语言的使用上大胆进行身份切换与形态融合,也是电视在媒介语言上探索“跨界”报道的有益实践。

3.台网互动的“跨界”模式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媒运作的显著特征,是在传播媒介之间形成新的共生模式与合作模式,构建新的媒体传播链条,实现媒介之间信息共享与融合传播。这样的融合传播首先体现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博客、论坛、社交网站、手机视频等新媒体的链条延伸上。在《变化·十年》的跨媒介传播链条中,突出地体现为一种新的台网互动模式。

(1)借助网络实现注意力的多平台聚合。为突破电视传媒的单一界面限制,《变化·十年》在策划与运作中强化了多平台传播与聚合的考量,在自有网站之外,把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纳入传播圈之内,较有效地实现了系列报道的注意力增量。CNTV 中《变化·十年》视频播出时间与电视台第一播出时间的时间差在7~10分钟,网络平台短时差、长效保存、注意力聚合的播出方式可弥补电视播出界面的固有缺点,使电视受众随时可观看、分享节目内容。同时,新浪视频、凤凰视频、土豆网、手机视频端等也在不同时间更新《变化·十年》系列报道节目,免费供受众观看。

在自有网络电视平台上,CNTV 《变化·十年》视频页面还突出了受众互动模块的设计,包括评分、排行榜、意见反馈、顶、踩、收藏等六项。其中,评分、顶、踩、收藏均为一键式意见表达按钮,受众无须注册即可发表个人意见;点击意见反馈可与在线客服语音交流;进入排行榜页面还可看到当天国内、国际、社会、法制、复兴评论的相关话题排行,多平台的注意力资源聚合效应明显。

(2)基于社会性媒体的话题互动与再生产。《变化·十年》的“跨界”运作,还体现在传统新闻节目与新兴社会性媒体的话题共生模式上。在系列报道播出的前后,央视新闻频道借助官方微博“@CCTV 新闻频道”充分进行选题征集、内容分享与话题互动。在节目官方微博平台上,基于系列报道的话题互动吸引了三方的参与:节目制作方通过微博编辑传播报道视频、新闻报道的事件当事人对话题的回应与扩散、网民对话题的选择性参与。同时,系列报道在社会性媒体上的话题互动作为一种衍生产品,同样是一次节目内容的再生产,进一步丰富了后续报道的选题资

源。

以2012年9月2日首播的《中国原创网游:十指绘就传奇世界》为例,这一报道以“完美世界”网游背后的“造梦师”为引子讲述中国原创网游目前的发展态势。新闻播出以后,“@完美世界”官方微博即进行二度传播:“今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新闻头条喜迎十八大《变化·十年》专题系列报道中,着重报道了我国原创网络游戏的发展近况,‘完美世界’作为典型代表备受关注。‘完美世界’副总裁王雨云女士表示,未来网络游戏行业会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由于网游话题的黏度较高,网友对此回应异常积极,以肯定央视新闻频道选题新颖、大胆为主,如“4分多钟的报道太给力了”、“游戏产业终于获得央视的正面报道了”、“不错不错……希望政府、媒体借此契机多多正面宣传,引导公众对网游的认识”等。借助微博等社会性媒体平台,《变化·十年》实现了新闻生产者、报道对象以及公众三者的深度互动,同时,逐渐探索出新闻报道过程中的话题再生产机制,以便于未来进一步丰富、完善。

三、启示:从“跨界”报道到融合新闻

在媒介融合语境下,单一媒介的运作路径已然产生不适应症,电视的新闻模式将逐渐被重构。在重大主题的策划报道乃至日常新闻的生产上,具有时空跨度、选题宽度以及平台跨度特征的“跨界”运作将成为媒体业务的常态操作模式。无疑,“跨界”报道运作是对新闻资源进行社会化整合与聚合的创新实践,央视新闻频道《变化·十年》正是这样的“跨界”报道的创新探索,对未来我国电视新闻模式具有启发意义。

在电视从传统媒体向融合媒体转型过程中,“跨界”报道的策划实践也只是一种过渡性模式,电视“跨界”报道的未来将呈现为常态化的融合新闻。“跨界”报道可实现新闻增量,而只有真正的融合才能获得平台聚合效应,当下的“跨界”运作仍旧是松散的传播链条延伸。因此,在当前探索以台网关系为核心的电视“跨界”报道模式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跨界”报道的实践,进而实现融合报道的创新,在业务模式、新思维转换、多平台运营等方面为电视传媒的未来融合转型创造条件。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关系视角下的全媒体新闻模式研究》〈项目号:10YJC86003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编辑:朱旭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