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学期教育心理学》第5章至第8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加德纳提出的智能理论是()

A、群因素理论

B、二因素理论

C、三维结构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2、认知方式又称之为()

A、认知差异

B、认知种类

C、认知风格

D、认知水平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科尔伯格

B、桑代克

C、莫里诺

D、马斯洛

4、某人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而且这种见解是他首先提出,这是()

A、假创造

B、类创造

C、创造力

D、真创造

5、不同的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属于()

A、群体差异

B、个别差异

C、认知风格差异

D、能力类型差异

6、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从客观责任到()

A、主观动机 B自律 C、他律 D、全面

7、高智商是高创造力的()

A、充分条件

B、无关因素

C、必要条件

D、人格特征

8、社会交往、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属于()

A、认知学习

B、社会性学习

C、替代学习

D、强化学习

9、力求成功的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应提供什么难度的任务()

A、中等难度

B、最高难度

C、最低难度

D、任意难度

10、利他行为属于()

A、反社会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个体行为

D、越轨行为

1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复合思维

D、抽象思维

12、由于幼儿心理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性,所以我们要()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抓好关键期

D、考虑年龄特征

13、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的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罗杰斯

D、斯金纳

14、认为人的语言主要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学者是()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维果茨基

D、班杜拉

二、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适宜性教学的目的在于消除幼儿学习上的差异。()

2、人人都可以成为高创造力者,只要他的潜能得到开发。()

3、道德规则的学习是属于社会性学习。()

4、低智商不会有高创造力,高智商一定有高创造力。()

5、文化差异影响到幼儿的社会能力。()

6、语言学习错过了“关键期”,会出现事半功倍的现象。()

7、认知风格即认知方式。()

8、真创造与类创造其创造过程与本质是不相同的,类创造意义不大。()

9、“一题多写”“一题多解”,这是发散性思维。()

10、避免失败的动机占优势的学生,应提中等难度的任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认知风格

2、社会性

3、创造

4、随机教育原则

5、创造性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2、简述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异同。

3、简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学说。

4、简述社会能力及其构成。

5、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就如何评价一个人的创造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2、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思想。

附: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1、D

2、C

3、A

4、D

5、B

6、A

7、C

8、B

9、A 10、B

11、A 12、B 13、B 14、D

二、判别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错

2、错

3、对

4、错

5、对

6、对

7、对

8、错

9、对 10、错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加工处理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广义的社会性是指人的社会属性,狭义的社会性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性。

3、创造是指个体运用个人才智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活动。

4、随机教育原则是指教师要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即时教育。

5、创造性即创造力,是指个体运用个人才智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四、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创造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一般学习主要是通过感知、记忆、思维,记忆与理解所学内容,创造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过程。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的活动成果。

2、真创造与类创造是有区别的,真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人类首创,而类创造则不是人类首创。两者又有共同之处,真创造与类创造其过程与本质是相同的。(需稍加解释)

3、乔姆斯基的理论认为,人有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这一装置是分析语言的认知能力。幼儿对输入的语言信息加以处理,从而学会复杂的语言系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这种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行为主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但这种理论还是一种假说,尚未得到证实,语言获得装置也还没有找到!

4、一般认为,社会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行为能力和品质。社会能力的构成: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这三种能力相互影响、作用:社会交往能力是基础,是亲社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而亲社会能力发展则带动与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5、较高的智力是从事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力,但高创造力需要有较高的智商。高创造力者往往有较高的智商和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西方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心理测量的方法评定人的创造性。有的学者认为,创造性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三个特性,通过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测量,可以据此推断人的创造性。也有的人主张运用创造力测验量表测量人的创造性。有的人则认为,创造性与其智力及人格特征都有关,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并结合其人格特征,可以对其创造性作出评价。创造性测验量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效度、信度不高等。最好采用经验评估与心理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水平的评估。

2、科尔伯格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种水平又可以分为二个阶段,其发展趋势是由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他认为,品德的发展是教育的结果,他主张运用道德方面的两难问题组织儿童讨论,有助于儿童品德的发展。要促进幼儿的道德发展,需考虑到幼儿道德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教育要适应幼儿的发展阶段,师长的道德方面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通过辨析道德问题,有助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2017年4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A卷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学前教育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一、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答: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的。?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乱“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完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玩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子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较高。 2、简述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 答:(1)、儿童无意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主题不稳定。(2)、想象的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3)、想象活动只需过程,不在意结果。(4)、想象收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3、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1)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的自我评价会逐渐客观,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与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有关

二、论述题(共25分) 。 试论述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答: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 (1)从不齐全到齐全。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 (2)从笼统到分化。?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 2.从具体到抽象?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 同化模式 B. 顺应模式 C. 生成模式 D. 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 华生 B. 弗罗伊德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 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 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 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 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 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 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 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 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 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 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 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 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 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 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 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 1/ 4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1范围)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625) 考试范围说明: 此次考试范围为颜色标识的知识点部分,颜色不同代表考试的题型不同,具体如下:红色:名词解释 蓝色:简答题 绿色:综合运用 紫色:论述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关系所做一些早期研究。并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知识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心理期待;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成长过程;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3)罗森塔尔效应(p8) (4)教学效能感(p9)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6)认知师徒制(p20) 2、理解与应用 (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18) (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10) 第二章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以及学生认知、人格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及其教育含义;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32) (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影响社会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5)人格(36) (6)自我概念(39) 2、理解与应用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的教育含义(36) (2)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含义(35) (3)自我意识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42)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了解学生在认知和性格两方面的个别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结构的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概念(不作考试要求);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的鉴定(不作考试要求);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儿童的类型;特殊儿童的流行率(不作考试要求);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 (2)学习困难(63)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 心理学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 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 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 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 答:萌芽阶段:18世纪至20世纪40、50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学前教育心理学28044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模公民、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 ①模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 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 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公正,合作,处事灵活 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③教师的期待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⑤教师的职业倦怠 (3)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想象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①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②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③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 (6)认知学徒制 1989年,科林斯等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

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面:p38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38-39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裴斯泰洛齐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第一节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p32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3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学前教育心理学 期末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学习的准备律、练习律以及效果律?(C) A.巴普洛夫 B.苛勒 C.桑代克 D.斯金纳 4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机关时停止电击,那么电击属于(B) A.正强化物 B.负强化物 C.正强化 D.负强化 5“学生看到别人成功的行为得到肯定,就加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上述情况属于(B) A.直接强化 B.代替性强化 C.自我强化 D.惩罚 6()学派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 A.格式塔学派 B.认知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 7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A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8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9幼小的生物如小鸡、小鸭子等在出生后不久,会出现对它所遇到的第一种刺激物(可以是母鸡、母鸭,也可以是人等)偏好或追随,这一现象是(C) A.期望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0(B)个月是孩子与父母和照看者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时期。

学前教育心理学2

第四章幼儿学习概述 幼儿学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学做人的过程,包括适应集体生活、适应环境的过程。学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进行,学习更多的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去进行。 第一节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一)学习的发展 1. 人类个体在胎儿期已能进行颇有成效的学习,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2. 婴儿学习层次:习惯化;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 (二)幼儿学习的种类 1. 按学习内容划分为: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2. 按学习方式划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言语学习与操作学习和关系中的学习 发现学习是由学习中通过亲自参与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知识。接受学习是由教师按预定的目标和步骤,以教材为中心,向学习者传授有系统的知识。言语学习主要借助语言交流通过意义理解获取知识。操作学习主要借助实物操作通过动作内化获取知识。 3.关系中的学习:同伴游戏中的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冲突中的学习 第二节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 (一) 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操作学习 1.简答操作学习的特点(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取经验的学习即动作——经验,学习动作是学习的载体,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2. 操作学习的类型(根据学习的主要目的分为:探究性操作学习,形成性操作学习,强化性操作学习,模仿性操作学习,创作性操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关系分为: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导性操作学习,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群体协助性操作学习) 3. 操作学习的指导(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二)简答幼儿学习的特点 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009年-2014年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09年-2014年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布鲁姆把认知学习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 B )2-55 A.认知、领会、分析、综合、运用、评价 B.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C.领会、认知、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领会、认知、分析、综合、运用、评价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6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是下列哪种学习形式的积极提倡者?(B )3-83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掌握学习 D.成功学习 4.总的来说,幼儿的学习方式的发展过程是从(B )4-109 A.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展 B.单纯联合学习向中介性联合学习发展

C.经典条件反射学习向操作条件反射学习发展 D.刺激-反应学习向动作联锁学习发展 5.游戏准备包括哪四个方面?(A )5-189 A.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与经验准备 B.教师、小朋友、游戏材料与游戏场所 C.游戏主题、游戏材料、游戏场所与心理准备 D.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与游戏地点 6.动作技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 C )6-199 A.细微型动作技能与粗放型动作技能 B.连续型动作技能与开放型动作技能 C.闭合型动作技能与开放型动作技能 D.徒手型动作技能与器械型动作技能 7.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A )7-245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8.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B )8-286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学前心理学》试卷1.2.3

学前教育专业自考《学前心理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可能出现( ) A.关键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佳期 2.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 A定向性注意B选择性注意C有意性注意D稳定性注意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变化较大,下列活动中能最好保持注意的是( ) A.教学B.游戏C.生活D.操作 4 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5.经典的“视觉悬崖”测验测查的是( ) A.时间知觉B.形状知觉C.大小知觉 D.距离知觉 6.下列哪一项不是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主要方式( ) A.反复背诵B.精细加工 C.间接的意义识记D.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7.幼儿在游戏时,一会儿当“医生”,一会儿当“工人”,这更多表明了( ) 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C.以想象过程为满足D.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8.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B.记忆C.想象D.思维 9..从记忆发生的顺序来看,儿童最晚出现的是() A.情绪记忆 B.形象记忆 C.语词记忆 D.运动记忆 10.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 ) A.准备阶段B.前言语阶段 C.发生阶段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11.按照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初生婴儿只有( ) A.愉快B.痛苦C.快乐D.一般性激动 1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13.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14 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访问法 D.测验法 15. 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6.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17.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18.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性,初生时并不齐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的。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总趋势是() A.由笼统到分化 B.由具体到抽象 C.由被动到主动 D.由不齐全到齐全 19新生儿的口腔触觉探索要()手的触觉探索 A晚于B滞后于C早于D同步于 20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 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顺序表现在哪些方面? 2、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