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国新闻传播史

法国新闻传播史

法国新闻传播史
法国新闻传播史

法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节政治阴影下的法国新闻业

一、封建王朝时代的官报(1631—1789)

1485年,法国最早的不定期报纸《喀尔五世侵犯卢昂记》在巴黎发行。

1631年,让·马丁和书商路易·旺多姆在巴黎出版了法国第一家新闻性周刊《普通新闻》(Les Nouvelles Ordinaires),只出版10个月即停刊。

1,15世纪,路易十一(1423~1483)逐渐统一法国,并建立封建集权国家,此后开始对新闻出版业进行严密控制。至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主要以官报为主,代表性官报即以下三份:

由泰·勒诺多(Theophraste Renaudot, )于1631年在巴黎创刊,周报,每期4页,主要刊登新闻,以国际新闻居多。最初作为高等法院的官方刊物,刊头注云:“地球上所有国王及强国的报纸”。勒诺多家族主持出版该刊前后达131年,1762年由外交部接办;1780年,由书商潘寇克(Panckoucke.C)买下,1789年改为日刊,更名为《法兰西报》(Gazette de France),至1915年停刊。该报历史悠久,被誉为法国新闻史上最古老的里程碑,勒诺多因此被称为“法国报业之父”。

1665年1月在巴黎创刊,原为周刊,1742年改为月刊。名为journal,但并非日报。

该刊由国会议员萨洛创办,主要内容是介绍法国及欧洲各国出版的新书,科学、文化界的最新动态等,以及对文学报告、作品的评价和对发明的评审,受法国科学院资助,一直延续出版至今。

《文雅信使》

,1672年创办于里昂,季刊。创办人为国王宠信德维泽(Donneau de Vize),主要刊载政界及文学界新闻。

不久,改以刊载文艺作品为主,实际成为给社交场合交谈提供材料的杂志,内容从婚姻生活、沙龙闲话到诉讼案件、社会新闻和流行娱乐。

1724年改名《法国信使》(Mercurie de France),由外交部赞助,成为巴黎最富权威的文学刊物。1788年由潘寇克买下。

只要我的写作不谈当局,不谈宗教,不谈政治,不谈道德,不谈当权人物,不谈有声望的团体,不谈歌剧院,不谈别的戏园子,不谈任何一个有点小小地位的人,经过两三位检查员的审查,我可以自由地付印一切作品。我因为想利用这个可爱的自由,所以宣布,要出版一种定期刊物,我给这个刊物起的名字是《废报》“

——博马舍(Beaumarchais, P)《费加罗的婚礼》

2,法国的第一份日报《巴黎日报》(Le Journal de Paris)

1777年元旦创办,由两位商人经官方批准创办,内容广泛,但其登载的消息,被黑格尔称为“现代人早晨的祈祷”:包括文学、戏剧、法院新闻、金融行情、卫生报道、时装、广告等,主要为社会生活服务。至1789年停刊。

二、法国启蒙思想与新闻自由观念的萌芽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1689~1755)

主要著作有:《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Del…Esprit des lois)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这部著作的分权理论被美国宪法、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所吸收。19世纪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部著作的影响。

2,伏尔泰(1694—1778)Voltaire,Francois-Marie de

1726~1729年旅居英国,结交上层文人和政治家,考察政治制度,深受I.牛顿、J.洛克的科学、哲学思想影响。回国后宣传英国社会制度与自由思想,

主要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等,政治上主张开明的君主制度,大力宣传民主、自由、平等,成为法国18世纪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伏尔泰的棺木上写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它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3,狄德罗(1713~1784)Diderot,Denis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狄德罗在主编《百科全书》的25年中,深受F.培根T.霍布斯和J.洛克等人思想的影响。站在法国第三等级的立场上,坚持国家起源于契约,君主的权力来自人民协议的观点。他指出,能够实现人民自由平等的是政体,任何政体都是要改变的,它的生命同动物的生命一样,必然趋于死亡。封建专制政体终会消逝,由适合人性的政体取而代之。

4,卢梭(1712~1778) Rousseau,Jean-Jacques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1755年4月,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其著作包括《社会契约论》、《爱弥尔》、《新爱洛伊丝》《忏悔录》等

“社会契约论”

人们之间基于自由意志而订立的社会契约是国家的唯一合法基础。契约的目的是达到每个结合者的平等和自由。平等是自由的前提,它的核心是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同等权利。

自由则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服从相一致,即每个公民既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又是国家的一个臣民。卢梭把国家设想为一个公共人格,具有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国家的意志必须以人民的公共利益为基础,永远着眼于全体共同的目标,才是公正的。

主权在民

卢梭认为,主权具有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被代表的性质。

主权必须由人民集体直接行使。法律的制定权只属于人民。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它的权力来自人民的委托。人民通过定期集会,决定是否保留现有的政府形式,以及是否让执行者继续当政。

为了防止政府可能篡夺主权,卢梭又提出小国论,以保证人民集会,监督政府。

这部著作的激进原则和深刻哲理,对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后来的许多思想家产生了深刻影响。

5,在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之下,至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新闻出版自由问题已成焦点问题。1788年12月,国民议会宣告:报纸应享有最大的自由权。

著名政治活动家米拉波伯爵(Mirabeau,H)在大革命前就已将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译成法文广为传播,他在议会上说:“法律应赋予报纸永久之自由权。报纸若无自由权,其他法律将无效可言。”

三、1789—1881:法国争取新闻自由的近百年斗争

1,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大革命爆发前的6月,国民议会(7月9日改为制宪议会)开始讨论人权宣言中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条文,革命中的几位主要代表人物西哀士(Sieyes,E)、拉斐德(Lafayette,M)、罗伯斯比尔(Robespierre,M)、莱维-米尔普瓦斯公爵、罗什福科尔公爵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条文。

《人权宣言》

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的宣言》,其第11条规定:“无拘束地交流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只要他对滥用法律规定情况下的这种自由负责。”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比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早两年),1791年法兰西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将出版自由纳入其中。

此外,《人权宣言》还确立了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89—1799)

1),1791年8月22日,制宪会议通过新闻责任法,对滥用出版自由作出规定。随后各政党轮流上台执政,使新闻出版自由成为“空头支票”。

2),所谓的革命报刊,互相攻讦谩骂,语言粗俗,完全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3),在新闻出版方面,大革命时期形成了新闻政策政治化而非法治化传统。

4,一些保持保守立场的报纸得以发展,代表性报纸有:

《辩论报》(Le Journal des Debats),1789年12月在巴黎出版。政治立场保守,非党派性报纸,其宗旨是如实报道国民议会上的论争,以及发表议会发布的各种法令,为他们的选民提供确切的消息。后来成为最大的一家自由主义理论刊物,至1944年停刊。

《箴言报》(Le Moniteur),1780年由书商潘寇克创办,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报纸,迅速报道辩论经要,宪法和法令条文,以及法国和外国的各种消息,无明显政治倾向。也是一份真正的日报。

1799年成为拿破仑一世的机关报,从此成为当朝政府的机关报,1869年改为《帝国官方日报》。1944年停刊。

3,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799—1814)

于1800年1月颁布法令,一下子取缔了60家报刊,并规定巴黎只准保留13家,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大革命的取得的新闻出版自由,从法律上被完全否定,退回到了封建王朝时期。

1805年起,各报编辑部内设立新闻检查官。1810年8月政府又作出规定,每省只准出版一种报纸(1807年大查封之后外省还有报纸170家)。1811年时巴黎只剩下4家报纸,全部被收归国有。

4,波旁复辟王朝时期(1814-1830)

拿破仑失败以后,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于1814年5月保证尊重新闻出版自由,但是1814年10月的法令又借口整顿自由的秩序,继续维持出版特许制和印花税制度。

由于处罚程度较过去轻,少量政治性报刊试探着出版。

1815年3-6月拿破仑百日复辟时期,法国的新闻出版一度完全自由。

塞尔新闻法

1819年3-6月,较为开明的司法大臣塞尔在法国新闻史上第一尝试制定新闻法,该法废除了压制新闻自由的出版许可证制和预审制,报刊案件交陪审团审理,但保留保证金制。但是该法只存在了三个月便被他的继任者维莱尔废除。是法国历史上制定新闻法规的第一次尝试。1820年以后历任内阁对新闻出版的管制愈加严厉。1830年7月,由于首相波林尼雅克公爵(Polignac,A)颁布法律,废除所有报纸的发行权,实行新闻检查制,由此引发七月革命,复辟的波旁王朝长系被推翻。

5,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8)

七月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的波旁王朝幼系政权。鉴于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对新闻界的迫害,因而新政权不得不宣布取消一切新闻检查,减少了出版保证金,新闻出版获得了相对自由。

1835年发生刺杀国王的事件之后,当局再次加紧对报刊的管制,保证金增加了一倍,对报刊政治漫画实行预审制。

总的说,七月王朝时期的新闻政策相对宽松,但离法治化的新闻出版自由还有相当的距离。由于连年经济危机和政府的腐败,1848年爆发二月的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6,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1848年3月的法令规定,废除印花税和保证金,报刊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几天内巴黎一下子出现了450家新创办的报刊。

同年7-8月,政府公布的两项法令又恢复了保证金和对报刊连载文学作品的印花税。1848年11月的新宪法在名义上规定了人民的出版自由,但马克思当时就分析说:“宪法一再重复着一个原则:对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例如,结社权、选举权、出版自由、教学自由等等)的调整和限制将由以后的组织法加以规定,──而这些…组织法?用取消自由的办法来…规定?被允诺的自由。”

7,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1851-1870)

1851年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建立了第二帝国。他立即恢复叔父的做法,只允许巴黎保留11家报纸的发行权,在外省则对“红色”报纸进行讨伐。从这年的最后一天起,新闻犯罪被视为刑事罪而不再由轻罪法庭审理。

1852年2月的法令,完全恢复对报刊的新闻检查制度,并且政府有权在报纸上发表官方公告。

1860年以后,波拿巴对新闻出版的控制有所放松。1868年在无法控制局势的情况下被迫于5月废除了新闻检查制度,但经济上对报刊的各项制约没有废除。即使如此,仍有大量新报刊涌现。

第二帝国后期,法国新出现的两家报纸,即《费加罗报》(Le Figaro,1860年改为日报)和《时报》(Le Temps,1861年创办)多少在欧洲取得一些社会影响。

《费加罗报》(Le Figaro)

法国最大的全国性日报,政治上主要反映右派乃至右翼保守派的观点,读者以文化水平较高的商界人士和高级职员为主。

其前身是1826年创办的讽刺性周刊《油灯》。

1854年,由亨利·德·威尔梅桑(Henri de Villemesant)取得周刊所有权,并于1866年改为日报。

1870年因逐步加强政治报道而成为巴黎主要的“政论报纸”之一。

二战期间,费报因拒绝同占领军合作而自行停刊,巴黎解放后方于1944年8月复刊。

威尔梅桑奠定了该报的基调:根植于巴黎文化土壤之中,目标读者群是巴黎的知识阶层。雇佣大量优秀的编辑人员,开展彻底的改革,包括创建常设专栏,培养忠实读者;报道简明新闻,增设讣告栏和读者来信栏目。

其著名专栏为《回声》,热衷于文字游戏,介绍奇闻轶事,经常揭露秘闻,给公众留下以公众服务为己任、值得信赖的印象。1866年发行量达56000份。

1922年,《费加罗报》被香水商费朗索瓦·科蒂收购,在其手下重振声威。科蒂和法国的极右翼势力关系密切。

1934年,费加罗报开始大量刊登新闻图片并雇佣优秀的摄影记者。

1940年,费加罗报先迁至波尔多,后又迁至里昂,1942年,11月11日,费加罗报停刊。1944年8月25日,《费加罗报》重新在巴黎出版发行,刊载费朗索瓦·莫里亚克关于戴

高乐的评论文章,并第一次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者持友好态度,1945年发行量达21万多份。

1946年,文学版重新登场。1950年,科蒂的妻子将自己所持有股份的一半卖给让·普鲁沃斯特,后者于1970年收购所有剩余股份后成为《费加罗报》最大的股东,

1975年,《费加罗报》被罗拜尔·埃尔桑收购。1980年,《费加罗报》和《曙光》(一份著名的支持社会主义思潮的期刊)合并,1981年,《费加罗报》第一次成为反对党的机关报。

2004年6月,达索工业集团收购了《费加罗报》所属的沙克报业集团。03年发行量达32万多份。

每一期的《费加罗报》中都会附带一份用橙色纸印刷的增刊,即“费加罗报经济版”。

此外:

每个星期一,报纸中附带一份小型纸印刷的增刊,即“费加罗商业周刊”。

每个星期二,报纸中附带一份楼市周刊。

每个星期三,报纸中附带一张巴黎地区景观的地图,即“费加罗导游图”。

每个星期四,报纸中附带总计8页的“费加罗文学周刊”。

每个星期六,报纸则伴随着一些《费加罗报》下属的杂志一同发行。这些杂志包括《费加罗杂志》、《费加罗女士》和《电视杂志》

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1870—1881)

第二帝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垮台,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建立共和国,新闻出版自由立即完全恢复,尽管战争仍在继续,许多报刊得以自由出版,自由发表言论。此后,法国政局逐渐趋于稳定。

巴黎公社在成立第三天便宣布,除了波拿巴派的报刊外,保证各党派的出版自由。公社初期各种派别的报纸都允许存在,后来查封了约30家梯也尔方面的报纸。公社的报纸每天公布公社的会议记录(军事内容除外)

在凡尔赛,资产阶级政府禁止发行任何新报刊,重新对报刊征税;查禁所有从巴黎流出的报纸,不论其倾向如何,一律当众销毁。

公社失败后,法国的报刊再次被置于保守派政府的控制下,计有28家日报被查封、20家日报停刊、173家报纸不准公开在街市发行。

1877年5月,总统麦克马洪(Mac-Mahon,M)企图建立军事独裁,启用保皇派布洛利公爵(Broglie,A)组阁。布氏对共和派报刊进行了空前的压制,几个星期内的报刊诉讼案达到2000多件。在法国新闻史上,这是最后一次政府全面控制报刊的尝试。

9,“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通过

从1878年起制定新闻法。经过议会的多次辩论,“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终于在1881年7月29日通过。

该法取代了过去的42项法令的约300多个条款,宣布了较为彻底的新闻出版自由,并且实际上剥夺了政府当局对报业实行监督、施加压力的一切手段,授予报刊企业较多的活动权利。至此,法国的新闻出版自由政策最终确立。

1881年的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法

内容涉及印刷业、报刊业、报刊销售业、广告业等,摒弃了任何预防性的事先资格法律条文,沿用至今。

明确规定:

印刷和出版享有自由权;

日报或定期出版物只要向检察院申报其名称、出版方式、经理姓名地址、报刊承印人,履行

了这一手续即可出版,无需事先批准,无需交纳保证金;

该法也对新闻和其他出版物煽动犯罪、妨害公共事务、侵犯个人权利等行为,规定了某些界限、处罚办法和诉讼程序,建立了不包括舆论罪的“事后追惩”原则。

1889年,议会通过对《新闻出版自由法》的重要补充:原则上禁止政府未经法院裁决而查封报社。“

10,政治阴影淡化,现代化报业稳定发展

1881年《新闻出版自由法》颁布之后,政治阴影逐渐淡化,现代报业开始形成。两次大战期间先后实行战时新闻检查制度。

1958年戴高乐当政后一度实行新闻检查并出现没收、查封报纸事件,并于第五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国家元首认为必要时对报业可采取任何行动(使总统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

11、法国新闻业的受贿风

法国政府自1 881年起,每年都有专项的资金用于秘密津贴报刊(一次大战期间除外)。同时,外国政府和政治集团对法国报刊的贿赂也是巨大的。

1939年,法国政府曾禁止任何法国报刊受贿,并将接受德国贿赂的《时报》采访部主任、《费加罗报》经理(这两人分别受贿100万法郎和350万法郎)等人送上军事法庭。但积弊难除。

第二节法国新闻业的现代化历程

一、政治风云中的大众化报纸

19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及教育普及以及新闻出版自由的偶尔放松,以及外国的影响,使大众化报纸开始在法国出现。

吉拉丹与《新闻报》(La Presse)P183

迪塔克与《世纪报》(Le Siecle)P184

19世纪后半期先后发生一系列轰动欧洲的政治、社会事件,巴黎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客观上为报刊提供了丰富的消息来源,吸引了公众,无形中刺激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四家著名的大众化日报,即巴黎四大日报:《小日报》(1863年创办)、《小巴黎人报》(1876年创办)、《晨报》(1889年创办)、《日报》(Le Journal)。

二、现代报业的长足进展

1944年的法令,决定了现在法国新闻业的基本格局,“现在法国报刊绝大多数同19世纪和20世纪初创办的报刊没有任何渊源关系。”

此后形成法国“四大报纸”,即《法兰西晚报》(France-Soir,原抵抗法西斯的《法国防卫报》)、《费加罗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Le Parisien Libere)、《震旦报》(L…Aurore)(后并入《费加罗报》)

《法兰西晚报》(France-soir)

创刊于1944年,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晚报,大众化报纸的代表。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及煸情新闻,格调不高。

40年代末期由阿歇特集团购入,发行量一度突破百万,1975年转卖给埃尔桑集团。

政治上倾向中间偏右,1980年代起逐步改变办报方针,增加政治经济新闻和有关资料。三、《世界报》(Le Monde)

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在法语国家地区颇有影响,国际知名度较高。

被称为是法国知识分子的报纸,主要读者是法国和法语国家地区的政、经、知识界及专业人士。

1944年,由戴高乐政府委托名记伯尔·伯夫梅里联合30多名记者,由9名社会名流合资,

接收原《时报》设备而创办。

办报原则定为:国际视野、保持质量、维护独立、信守承诺。

《世界报》内容全面,信息量大,报道严肃,深层报道和评论、政要专访比较多,措辞讲究。其国际时评言简意赅,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颇受各方关注。

法国总统、总理、外长常在该报发表独家谈话,外国元首和政经界人物也常接受该报记者采访。

该报政治倾向“中左”,在国际问题上反映法政府立场。该报拥有近200编辑记者,在全球十余个大城市派驻有记者。

另外还有一份大众化报刊是《巴黎人报》(Le Parisien libéré)报,发行量跟《法兰西晚报》时有竞争。

注意反映公众关心的问题,淡化政治色彩,受工薪阶层欢迎,属于阿莫里报团所有。

外省日报中,则以《西部法兰西报》的发行量最大。总部设在雷恩(Rennes),发行范围包括以布列塔尼省为中心、法国南部3个经济大区的12个省。有44个地方版。

该报最大特点是大量的地方新闻,以及有关农业、海运等地方经济的专栏、专版。

三、通讯社:从哈瓦斯社到法新社

法国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是法国人查理·哈瓦期于1835年创建的“哈瓦期通讯社(Agence Havas),其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第一个使用信鸽传递新闻;最早利用电报机同国外记者联系;为迅速提高新闻稿的质量,使用石版印刷机,等等。

二战期间,哈瓦斯社分裂,沦陷区部分被德军和傀儡政权控制;而爱国员工则在国内外建立了反法西斯的通讯机构,如法国独立新闻社(1940年建于伦敦)、法非新闻社(1942年建于阿尔及利亚)、消息资料通讯社和自由法国通讯社(法国国内)。

1944年,在哈瓦斯原址上成立了法新社。

由政府提供经费并任命社长。1956年后,不再由国家控制,但政府经费仍占一半以上,被称为半官方通讯社。总社设在巴黎。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AFP)的构架:

法新社是一个由1957年特别法特许授权的非赢利性的自治公共组织。它是商业化的操作,并且独立于法国政府,它由一位首席执行官和15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管理。

法新社还有一个上级的部门管理,以确保通讯社的是按照它的法令运作的,它的命令是独立和中立的。

法新社的主要客户是法国政府,但是法令规定:法新社禁止接受直接的政府补助。

法新社的业务

法新社业务分为三大部:新闻部、技术部和总务部。摄影部从属于新闻部。

总社每天通过各条线索用法、英、西、德、阿及葡等各种文字编发新闻稿。

在国内有7个分社80个记者站,在全世界166个国家和地区有分社、记者或兼职报道员。资金来源有三:政府机构调查结果占55%;报刊用户占25%;企业用户占20%。

四、法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广播电视的出现:

1922年,发射装置架设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巴黎邮电电讯台(Paris PTT)正式播音,此为法国广播业的开端。节目起初由音乐和娱乐节目组成,1924年4月起增加日常新闻简报。1923年广播法,宣布广播业为国家专利所有。

至1937年,国营系统有全国台3个,地方台18个;私营系统有12家电台。居民收音机

约有400多万台。

1935年法国开始电视试播,1938年定时播放少量的电视节目,二战期间中断。

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演变

1,战后的国家垄断

二战结束后,戴高乐政府1945年颁布法令,取消私营电台特许经营制,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此后,国家垄断制度长达30年。

1945起,成立直属政府新闻部的法国广播电视公司(RTF),作为临时性公共事业机构统领全国电台及电视台。

2、从RTF到ORTF

1964年将RTF改为ORTF,即法国广播电视管理局,是一个具有工商企业性质的国营机构,直属政府管理委员会,一半成员由政府任命,一半由受众代表、专业新闻工作者和公司工作人员代表组成。政府通过管理局局长和管理委员会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垄断与控制。3、国有国营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1974年,取消ORTF,将其业务分级法国广播发射公司、法国制版公司、全国视听研究所、法国广播电台、电视一台、电视二台、电视三台等7家公司,以实现“国家垄断下的分工与竞争”。

50年代,广播网覆盖全国,收音机普及;1945年恢复电视播放。1967年开播彩色电视节目。1967年议会同意开放电视广告。

4、广播电视业的去管制化

1982年,通过《视听通信法》,允许民办广播存在,一年间1000多家私营电台获执照;1985年政府宣布开放商业电视,私营的“新频道电视台”及电视六台相继开办。1986年,希拉克上台后通过《传播自由法》。、

根据1982年新广播法规定,为保障公共广播的独立性,设立视听最高机构、全国委员会及地方委员会等组织共同管理广播电视业

三、法国当代的广播电视事业

1,广播:

法国电台(Radio France):公营台中最重要的电台,负责采编对国内的各种节目。下设4个台:国内台(综合性);文化台;音乐台;新闻台。

卢森堡电台

(Radio Luxembourg) 私人电台中资格最老的一家,1931年建于卢森堡境内,1955年发展为卢森堡广播电视台,向卢森堡全境及法国大部分地区广播,用法语播放,也有德语、挪威语和英语节目。

欧洲一号台:设在德国的萨尔布吕肯,由法国财团控制。从萨尔地区向法国中部向西南部地区广播。是一家在欧洲第一家试行美国“音乐和新闻”节目,新闻节目质量较高,名列法语电台的第二位。

蒙地卡罗电台:1942年创办,设在摩纳哥,向法国东南部广播。为抑制北非的广播而建立的,现为法国南部地区的主要电台。

二、电视台

法国共有6家无线电视台,其中一台、四台和六台是商业台;二台、三台和五台是公共台。电视一台(Television Francais 1,即TF1):法国最大的全国性电视台,也是声誉最好的一家电视台,建于1945年。初为国营企业,1987其股票大部分出售给私人,现在主要股东是本国的布依格集团、自来水公司等。覆盖全国人口的90%以上,市场占有率为40%。

电视二台(France 2,即F2):法国唯一的全国性国有综合无线电视频道,1963年开播,1967首先开播(SECAM制式)彩色电视节目。

其特点是新闻节目少而精,专题节目针对性强,游戏节目多,节目内容综合度较高,注重公益性和对社会的良性示范作用。

电视三台(France 3):也是公共综合台,与二台有所分式,大体上二台强调群众性,三台突出创新特色,注重体育节目,但主要为地方转播服务,并负责发展和管理地方台。

电视四台(Canal Plus):又称新频道电视台,1984年获准开办,1984年也是法国商业电视诞生之年。由公私合营的哈瓦斯广告集团和一些私人股东合资建立。欧洲最大的收费电视台。

电视五台(France 5):与欧洲文化台(法国几家广播电视机构与德国合资开办的电视机构,在法国播送节目)共享一个频道,采取分时段播送节目的方式。此台是“知识、培训和就业”电视台,节目大多是教育性的,还详细介绍各国电影,是唯一播放电影原声的电视台。

电视六台(Metropole Television,也称都市六台),1986年开办,以播送音乐节目为主,也称音乐六台,注重热门流行音乐。在周六晚上会有一些色情节目,股份主要掌握在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里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手里。

四、法国主要的传媒集团

埃尔桑报团(Groupe Hesarnt),以广告公司起家。1975年从普鲁沃斯特集团购得《费加罗报》,1976年从阿歇特集团购买了《法兰西晚报》,1978年又买进布萨克集团的《震旦报》,成为法国最大报团。至今拥有报纸10多家,杂志20多种,一家广告公司,拥有日报总发行量的24%,此外拥有自己的通讯社—报业新闻总社和一家电台。

埃尔桑本人以右派领袖自诩,其报纸也成为右翼政治势力的喉舌。

阿歇特集团(Groupe Hachette)

法国第二个大型印刷媒介集团,也是法国最大的出版企业。创办人路易·阿歇特1926年从办书店和兼营出版图书开始其事业。二战后一度拥有《法兰西晚报》,后将报纸转让,专门经营杂志和书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报刊有20多种,包括《法兰西星期日》画刊、《她》(Elle)、《问题》、《每周电视》等。

阿莫里集团(Groupe Amaury)

创办人艾米利安·阿莫里曾为哈瓦期通讯社社长,法国广告业巨头和政客。1944年与人合办《解放了的巴黎人报》,此后以该报为核心形成报团,拥有日报《西部信使报》、《曼恩自由报》,期刊《观点》等,并拥有法国最大的体育日报《队报》。

世界出版集团(Edition Mondiales)

拥有法国畅销的大众化杂志如《我们》、《亲密朋友》、《电视杂志》、《巴黎时装》等生活、妇女音乐、娱乐和广播电视节目期刊。

巴亚德报团(Bayard Press)

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报团,目前拥有20多种报刊,多为宗教性的,如《十字架报》、《朝圣报》(时事性周刊),《今日信仰》(学术月刊)、《青年参考》(面向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天主教参考》和《圣经世界》等青年杂志和宗教出版物。

哈瓦斯公司(Havas)

法国最大的媒介集团公司,也是欧洲居依靠地位的新闻出版集团。

1980年代初建立时是一家公私合营的电子媒介公司,国有股份占较大比例。1997年成为法国最大的民营卫星电视台“新频道”的头号股东,也在法国其他电子媒介中占有一定股份。此外拥有数家世界知名的出版社,经营范围包括在线服务、光盘出版物、书籍、商业报刊、专业展览会、活页出版物及广告。

新频道电视台公司(Canal Plus)

建立于1984年,是法国第二大电子媒介集团公司,民营。初期经营地面有线电视,1992年开始播出卫星电视,1996年在法国率先播出数字电视,还向德国、波兰和非洲、智利等国发展,建立了一系列属于新频道的电视台。

2002年与法国的威旺迪和加拿大西格拉姆公司合并,组建仅次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全球第二大媒介集团。即威旺迪——环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音乐节目、体育节目及数字化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

法国电视一台公司(TF1)

法国第三大电子媒介集团,民营。始建于1987年布依格建筑公司收购公营的法国电视一台,初期只经营电视一台,后在法国和欧洲的许多电子媒介中都占有股份。

威旺迪集团(Vivendi Universal )

是一个总部设在法国的跨国集团,经营范围包括公用事业、通讯出版、建筑与房地产。1998年以前,威旺迪只是一个水处理设备生产商。2000年,公司收购了施格兰公司,其中包括其下属的著名子公司环球电影(Universal Studio)和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正式进军传媒业。

2001年,以10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全球排名第15位的美国网络公司的电影与电视业务,磁头威旺迪环球娱乐公司,将业务扩展到美国,后更与全球第二大卫星电视运营商EchoStar合作,以1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EchoStar10%的股份。

此后的威旺迪横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及出版、电信、环保、公共事业等领域。但在2003年出现严重的财政困难,不得不渐渐退出部分传媒业务。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索引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索引 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事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2、唐代开元杂报,敦煌进奏院状。 3、评述宋代邸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二、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2、分别评述《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万国公报》、《申报》等著名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性质与特点 3、国人办报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4、评述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 三、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1、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 2、简析国人办报热潮出现的原因、特征与意义 3、简要评述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4、什么是新文体?它有何特征? 四、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宣传 1、《中国日报》创办的背景和意义如何?它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

2、早期留日学生的革命报刊活动情况如何 3、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如何? 4、两派报刊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5、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6、清政府制定了哪些报刊法规? 7、资产阶级革命派办报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五、民国初期的新闻传播 1、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癸丑报灾?它说明了什么? 3、简述反袁宣传 4、民国初期新闻业务有何变化?出现了哪些著名记者? 5、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色是什么?黄远生提出的记者四能的内容是什么? 六、五四时期的新闻宣传 1、《新青年》是怎样创办的?它对新文化运动有何贡献 2、《每周评论》对于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报道和评论有什么特色? 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刊物是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4、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那些方面?(即五四时期的报刊宣传特点) 七、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宣传 1、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CNN 学生新闻 student news 3月20日 原文

CNN STUDENT NEWS March 20 THIS IS A RUSH TRANSCRIPT. THIS COPY MAY NOT BE IN ITS FINAL FORM AND MAY BE UPDATED. CARL AZUZ, CNN ANCHOR: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what happened to a missing Malaysia Airlines plane, but confirmed information is hard to come by. We`ll tell you what we know today on CNN STUDENT NEWS. It`s been 13 days since the flight with 239 people aboard vanished over Southeast Asia. There are 26 countries involved in the search. The area is almost 3 million square miles from Eastern Europe to the Southern Indian Ocean. It even extends to the pilot`s house. A flight simulator was there, and yesterday, Malaysian officials said some files have been deleted from its hard drive. Investigators are trying to recover those to see if they hold any clues, though it could be just another dead end. U.S. officials say the aircraft`s most likely location is the bottom of the Indian Ocean. (BEGIN VIDEOTAPE) TOM FOREMAN, CNN CORRESPONDENT: The big complete area is still enormous. You are still talking about an area around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area they are focused on most today is about the size of Arizona. Remember, we`ve talked about these two arcs out here,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cs. This is along the southern arcs. And they are specifically focused on this area about 1400 miles or so away from the West Coast of Australia. This is a moving target, by the way. This was bigger yesterday. You put it on the floor now. And it was a little bit further to the West, but because of drifting patterns and things like that, they adjusted with the hours. This is all based on something from mathematics called Bayesian theory, which is basically saying, as all of your parameters change hour to hour, day to day in a search, you adjust the probability of where you will find it. And now that equation has led them to focus most on this area. And one of the reasons we know they are focusing on it so far or so hard right now, is this, this airplane. This is the P8 Poseidon, it`s made by the Navy, or the Navy has them out there. This is the result of a $35 billion program. Each plane costs around a quarter billion dollars. And many people consider this the most effective sub-hunting plane in the world now because when it looks down at all this water, which you and I would look at with our eyes, we would see sunlight glinting off, and making it hard for us to see things. And we might see white caps. And all sorts of things that make it visually hard to see something. It uses radar to scan many, many, many miles of this. Thousands in a day to spot even little tiny items. So, the fact that this plane, this quarter billion dollar plane has been moved down to search that specific area, shows you that their sense of probability that it could be one of the more important search areas has reason substantially. It doesn`t mean they are

中外电影史重点整理

填空 1、1895年12月28 卢米埃尔兄弟《工厂大门》46、《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41、《水浇园丁》 2、乔治?梅里爱(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开创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电影开始有了戏剧性)。其代表作有《贵妇人的失踪》、《月球旅行记》 3、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 4、鲍特《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 5、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6、“布莱顿学派”代表人物: 阿尔伯特·史密斯《鲸吞》《玛丽’珍妮的灾难》《祖母的放大镜》 詹姆斯·威廉逊《中国教会被袭击》 7、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8、五大——米高梅、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华纳兄弟、派拉蒙 三小——环球、联美、哥伦比亚 9、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罢工》、《十月》 普多夫金《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10、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战火》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擦鞋童》 11、表现主义:伯特·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保罗·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弗莱德立

希·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枚》、保罗·莱尼的《蜡像陈列馆》 12、印象派:阿贝尔·冈斯(《拿破仑》)、路易·德里克(《狂热》)和让·爱普斯坦(《三棱镜》)特性:上镜头性视觉韵律 13、抽象派: 14、超现实主义: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名叫安达鲁的狗》和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 15、新好莱坞:阿瑟佩恩《邦妮与克莱德》、迈克‘尼克尔《毕业生》、丹尼斯’霍伯《逍遥骑士》、卢卡斯《星球大战》、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16、明星公司张石川《孤儿救祖记》开创中国家庭伦理剧先河 左翼电影:明星公司程步高《春蚕》《狂流》 战后两大公司:民族国家情怀昆仑公司蔡楚生《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都市生活文华公司桑弧《太太万岁》费穆《小城之春》 名词解释 1、吸引力电影(P18):1895年到1906年制作的早期电影称作吸引力电影,指的是电影娱乐观众的方式,迷恋电影技术本身。虽然没有故事,但是观众还是能够被不连贯的运动影像所吸引。这并不是说当时没有讲故事的电影,而是说它不是主流样式。吸引力之一是观众看到自己或者自己认识的人映在银幕上让人心动不已。汤姆·甘宁展示炫耀影像本身的魅力。旅行纪录片是早期放映的重要内容,例如乔治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鲍特《火车大劫案》。大多在室内拍摄,灯光容易控制。新闻片是这一形式的变种,杂耍影院又被称为“视觉记者”。电影在美国流行的最明晰的标志是第一次在胶片上记录战争,即1898年的美西战争。新电影人利用了人们对美西战争电影的兴趣进入了电影业,录制了各种与战争有关的活动影像。 2、电影专利公司(P22):1908年为了与对手竞争电影市场,爱迪生联合美国七家、法国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 一、逻辑元点 1、“新闻”:中国新闻史 新闻的定义: (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1、“传播”:中国传播史 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2、“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 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3、“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 1、本体范式 (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 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惜乎! 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2、革命范式 (1)特点以评述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发展和革命斗争中的历史作用作为主脉络,对有关史实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换言之,这中历史分期法缺乏被研究对象自身的特点。 (2)历程 A、源起——《中国报刊史教学大纲》(1955年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新闻班编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号召知识分子和文化学术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学术研究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初步树立了马克思主

新闻类压缩语段习题(学生版1)

】 语用题:压缩语段 班级:姓名:成绩: 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15字。 本报讯(记者毛羽)昨天,北京首批500余名网络保安员开始正式上岗,监控全市网吧、网站、宽带公司、病毒公司的网络安全。 据了解,网络保安员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是网络、人防、技防业务。今后网络保安员将进入全市942家网吧及3800多家网络介入服务单位,每个网吧至少要安置保安员3名。网络保安员没有执法权,主要通过网络监控,为服务单位及时删除各种不良信息,一旦发现有人在网吧里光临黄色网站或者在网上“钓鱼”,发布虚假信息进行网络诈骗时,网络保安员将立即叫停违法行为,然后向网监部门报警。 2、给下面的新闻拟定一条标题。(不超过20字) 日前,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传出喜讯,中科院动物所与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异种克隆大熊猫早期胚胎首次培植成功,这是世界上最早克隆大熊猫早期胚胎。 * 1997年3月,中科院动物所陈大元教授首先提出“异种克隆大熊猫”的设想,就是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另一种动物的成熟的卵细胞内。但哺乳动物的异种克隆在国内外尚未有成功先例。1998年10月11日,陈大元教授的研究小组从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选择了一只年轻的雌性大熊猫,从它身上取下血液和乳腺等部位细胞,经过培养将其植入去掉細胞核的兔子卵細胞内。半年后,第一批早期胚胎终于问世。目前研究人员面临的问题是:为早期胚胎选择一种什么动物可以成为合适的“寄母”。 3、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強烈的飓风有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电(记者程士华杨玉华)记者11日从安徽省天堂寨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获悉,截至11日7时,燃烧了近80个小时的安徽天堂寨森林大火已被扑灭,救火队员陆续撤离。 \ 目前,天堂寨旅游景区正式恢复营业。在下山的路上,记者看到40多名来自南京的游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景区。据火灾扑救指挥部介绍,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还需进一步查明。 】、 5、把下列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 今年2月19日上午10时20分,在新闻传媒中频频掀起波澜的天安门城楼一对旧的大红宫灯,随着首席拍卖师高德明的落槌声,以1380万元的竞价,成为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囊中物”。至此,有关拍卖天安门宫灯的争议,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是是非非后,打上了句号。一句话新闻(1):(不出现“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字样,不超过15字。数目字算1字,) > 答 一句话新闻(2):(出现“北京中华百亭鱼乐园”的字样,不超过30字) 答: 6、将下面这段话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它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它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美术馆举行。展出的50幅作品,大部分是它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制——《战争》《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7、根据下面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 第三套人民币自1962年4月20日陆续发行以来,共发行了13个品种,已在市场上流通了37年。部分券别因改变图案、冠字号码及颜色等印刷工艺,70年代已实行只收不付。目前该套人民币仅占整个市场流通量的%,基本上只作为钱币爱好者的收藏品。 … 随着第五套人民币的陆续发行,市场流通中人民币版别、券别过多,如果加上第二套人民币中的分币,已经形成第二、三、四、五套人民币多版流通的状况。为了调整人民币类别种类,便于流通使用,减轻商业银行分版清分票币的工作量,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发布公告,第三套人民币自2000年7月1日起,停止在市场流通;2000年1月1日至6月30日在商业银行网点限制办理兑换。 8、.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40个字)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教案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新闻传播史 英文名称: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总学时:学分: 适用对象:新闻学专业本年级学生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中国新闻传播史》是新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新闻传播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和趋向,考察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状貌同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各时期的新闻制度、新闻思想及重要人物。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二)课程教案目标和基本要求 教案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熟悉中国新闻史的基本脉络和鲜为人知的新闻人故事;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各时代的特征和演变规律;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和时代观;培养必备的新闻理论素质和宏观思维,从新闻史学的视角对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进行证实、证伪的初步尝试,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对新闻实践的深度思考。

学习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丰富专业历史知识,为今后学习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 使学生着重学习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想作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记取历史上新闻媒介的经验教训。 丰富专业历史知识。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为个学期。难点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缺乏了解,造成对新闻传播历史的生疏。因此,本门课的重点是系统地结合近代史讲解新闻传播史。让学生在理解社会史的过程中理解新闻传播史历史,并树立新闻传播史是社会史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 (四)课程教案方法与手段 教案方式:课堂讲授为主,适时以面授辅导、网络教案、电子信箱、电话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学习方式: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新闻传播历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除此之外,阅读《外国新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论著,扩大本门课程的知识的外延,在学习中就会融会贯通。 (五)教案时数分配表 中国新闻传播史教案时数分配表

法国新闻史简述

第二节法国新闻史简述 一、官报占统治地位时期——法国王权对出版物的集权控制时期 (16世纪初——1789年) 1、特点:官报一统天下,早期报刊都经过国王特许发行 2、三大官报(教材109-110页): 《公报》(1631年5月由法国新闻之父勒诺多创办;1632年的“问讯处专版”,即今之“启事栏”,为现代报纸广告版的雏形); 《学者报》; 《信使报》 3、法国第一份周刊《各地见闻》,1631,巴黎,路易·旺多姆 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1777、1、1,巴黎,雅克·布 里索(非官报,但经官方批准,且接受新闻检查官的审查)二、政党报纸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时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的报刊(1789——1881) 1、特点:围绕新闻出版自由的确立,报刊政治色彩浓厚,政党报 刊渐增,并在革命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廉价报纸出现, 新闻出版管制随政局的变化松紧不同 (113页: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报纸被认为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的记叙”(伏尔泰),思想家们主要用书籍、小册子表达思想。 大革命爆发后,报纸才开始真正参与反封建斗争。) 2、革命期间的报刊(1789-1799)

(1)第一次起义时期(1789-1792)松 1789、8、26《人权宣言》,人类历史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马拉《人民之友报》(116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办得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 阿贝尔《杜歇老爹报》(118页) 德穆兰《法国布拉班革命报》(119页)。德穆兰: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新闻记者。 “社会俱乐部”《铁嘴报》 (2)第二次起义时期(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92-1793)紧 吉伦特派掌权,取缔保皇派报纸,停止执行新闻自由政策“最黑暗时期” (3)第三次起义时期(1793-1794)紧 雅各宾派控制,罗伯斯皮尔实行恐怖政策 (4)热月党人政变时期(1794-1799)紧 督政府压制 3、革命后的报刊(1799——1881) (1)拿破仑执政时期(1799-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紧 雾月政变 “一张报纸抵得上三千毛瑟枪”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传播史名词解释.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2、《蜜蜂华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葡萄牙文,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出版。该报是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一年后因为执政党被推翻而被查封。 3、《广州纪录报》:中国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11月8日在广州创刊。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是一张商业性报纸,但也广泛刊登时事新闻和平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关心中国新闻,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持强硬政策。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8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是一份宗教性质报刊,但刊载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居次。该报大量介绍西方、东南亚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吻合。 5、《香港公报》:即《香港钞报》,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报刊,1841年5月1日创刊。 6、《德臣报》:香港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德报纸,1845-1974,历史129年。创办人兼主笔是英国出版商肖德锐,英商德臣也参与创办事宜,后独家拥有该报产权。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德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7、《孖剌报》:香港最早德英文日报,1857年创刊,创办人和首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基本上持批评态度,1941年因日本侵占香港后停刊。 8、《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9、《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在香港创刊,由孖剌报馆创办,实为英文《孖剌报》的中文版。该报早期的主要编辑是广东人黄胜。 10、《字林西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1864年由北华捷报馆(字林洋行)的《每日航运与商业新闻》改组而立。内容上大量刊载航务、商业登方面文字,但开

综合性学习练习(一)(新闻题)(学生卷)

综合性学习练习题(一) 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答题。(4分) 四川日报讯:4月28日,我省目前里程最长、投资最大、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的雅安至 西昌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至此京昆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内的1045公里全线贯通,打通了我省高速公路的南北进出川大通道。这是一条连接成都经济区与樊西经济区的希望之路,它打开了辐射雅安及樊西地区加强我省与云南及东盟开放合作的快车道,对于加快樊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扩大区域开放与合作、加快川西南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新闻调查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外来粽品牌垄断市场 昨天,记者在我市部分超市看到,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多月,但“思念”、“三全”、“安井”、“五芳斋”等外地的品牌粽子已经在各大超市出现。为何不见本地粽子的身影呢?超市负责人说,超市商品采购由总部决定,总部只采购品牌粽子,而目前本地粽尚无自己的品牌。 (材料二)本地粽以“鲜”取胜 到哪里去买本地粽呢?记者在电力路、花山路看到了几家卖粽子的小店。店主表示,⑦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品种没有超市里多,只有红豆、蜜枣和肉粽,但当天包当天卖,十分新鲜,不像真空包装的外地粽,经由运输等途径,再到超市柜台,距离生产日期已有好几天。 (材料三) 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粽子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相差不大。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糯米等原材料的价格降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粽子大多是人工包装,人工费水涨船a高,运输费用也是居高不下:有降有升,粽子的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 (1)从“材料三”中提取主要信息,为该则材料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1分) (2)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本地粽与外来粽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4分)优势: 劣势: (3)吃粽子的习俗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现在人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中考前夕,有老师给学生赠送了粽子,这个礼物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祝愿。说出老师的祝愿是什么。(1分) 3、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中广网 2011年9月29日晚9时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准确入轨。“天宫 一号”重量为8.5吨,而美国1973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重达80吨,苏联1986年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也有20吨重,更不用说眼下450多吨重的国际空间站。然而,这个“小个头”含义丰富,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与美、俄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天宫一号”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天宫一号”发射意味着中国与空间大国美国、俄罗斯又拉近了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国电影史

法国电影(法语:Cinéma fran?ais)是指在法国制作或由法国人制作的电影。 [1] 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卢米埃兄弟被认为对于电影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 。而 法国电影的发展对于其他国家的电影也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法国新浪潮运动。
目录
[隐藏]
?
? ? ?
1 历史 o 1.1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 o 1.2 三十年代 o 1.3 占领期的法国电影 o 1.4 战后的转变 o 1.5 新浪潮 o 1.6 新近 2 参见 3 参考资料 4 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电影诞生于 1895 年 12 月 28 日,第一次公映是在巴黎 Grand 咖啡馆的“印度沙 龙”,放映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十部主题简单的一分钟影片(《婴儿喝汤》(Baby eating his soup)、《大墙爆破》(Demolition of a wall)等),第一天有 35 个观众,后来每天有 2500 个。 用让-吕克·戈达尔的话说,如果卢米埃尔兄弟是最后的印象派,那么乔治·梅 里爱就是新艺术的第一个诗人。在他的摄影棚(他内心是个赌徒),他再造了新 闻事件,拍摄了一些魔术电影如《月球旅行记》(A Trip to the Moon)。公众 很喜欢它。同一的公众随之追捧路易·弗亚德的神秘电影系列《芳汤玛斯》 (Fant?mas)和《吸血鬼》(The Vampires)。
默片高峰/法国先锋电影[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法国出现了印象派电影,像马赛尔·莱皮埃等电影导演偏 爱简单的有大量感觉和跳跃性的虚构叙事组成的故事,这在当时很常见。1924 年,一种象征性的先锋电影加入了印象派电影。这次先锋电影由“达达运动”的 雕塑艺术家马塞尔· 杜尚和曼· 雷组成, 他们放弃了叙事来创造正式的视觉诗歌, 如费尔南德·莱热的《机器舞蹈》和路易·布努埃尔和他的《一条安达鲁狗》。
三十年代[编辑]

法国的信息技术课程

法国的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法国初中开设的“多样化途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开设的“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TPE)课程,高中后大学校预备班开设的“适度发挥各个人创造力”(TIPE)课程。“研究性学习”在法国已经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校预备班统一开设,形成相互衔接的课程系列。 1994年法国的基础教育开始改革,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个别化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法国教育当局认为,学科教学的分隔使学生很难获得一般概念,1995年,首先在初中二年级开设“多样化途径”实验。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科知识的综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1996年法国又开始在大学预备班开设“适度发挥学生创造力”(travaux dinitiative personnelle encadres,简称TIPE)课程。要求学生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鼓励学生介入学科前沿,强调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9年正式在高中实施“有指导的学生个人实践活动”(简称TPE)课程,2001年,TPE被列为会考的选修科科目,所有高中二年级学生都必须参加TPE课程的学习,一直持续到高三毕业,是否参加这一科目的考试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学生只有在取得合格成绩后,其成绩才被计入考试总分之内。考试方式主要为口试。 法国的信息技术课是安排在技术课当中的,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只安排了每周2小时左右,更多的是在其他课程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强调的是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高度结合,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通过项目制造成果的活动中,将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技能逐渐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所有学科的教学大纲都要考虑到信息和通讯技术教育,它们有计划地出现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对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理解和分析。学生要在各学科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如地图绘制技术,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处理等),这时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对相应的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教育。

法国电影简史

早期发明 法国是最早发明电影的国家之一。里昂照相器材制造商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卢米埃尔两兄弟,在前人研制的基础上,于1894年制成了一种既可用于放映、又可用于拍摄、冲洗底片的活动电影机(cinématographe)。卢米埃尔兄弟用这种手摇的电影机拍摄了一些纪录日常生活情景的短片《工厂的大门》(Sortie de l'usine)、《婴儿的午餐》(Déjeuner de b ébé)、《火车到站》(à l'arrivée à la Gare)、《水浇园丁》等,于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大咖啡馆首次公映,获得成功,这一天被公认是电影诞生的日子。以后卢米埃尔派他的学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徕观众,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头风光和官方庆祝典礼的影片。由于“活动电影机”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放映,由cinmatographe简化的cinema 一字从此成了“电影”的国际名词。 活动电影的放映时间只有两三分钟。因此观众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义卖市场放映电影时的一场大火,烧死了许多贵夫人以后,电影被看作是危险的娱乐,更加速了它的危机。要摆脱这一危机,就必须把电影从单纯的纪录工具引向戏剧的道路,用戏剧的艺术来表现故事。法国电影先驱梅里爱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他的摄影棚四壁和棚顶都用玻璃镶成。棚里有一个可移动的舞台,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摄影机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摄。从1897年到1913年,梅里爱拍了许多神话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红帽》、《圣诞节之梦》、《格利弗游记》、《仙女国》、《月球旅行记》、《北极征服记》等。此外还有一些排演的新闻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战舰缅因号的爆炸》。在拍摄幻影片时,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机械装置,还采用了幻灯、照相技术(如叠印、迭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发明的特技(慢速摄影、调换的特技摄影、应用模型和通过玻璃鱼缸的摄影来表现海底景象等)。梅里爱的故事片深受大众的欢迎,他的事业在20世纪初达到顶峰。但由于他故步自封,固守舞台剧的格式,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失败者,直至破产。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查尔斯·百代在巴黎万塞纳-马恩省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委托出身于游艺场演员的齐卡来监制影片。齐卡效仿英国G.A.斯密士、J.威廉逊和W.R.保罗的影片,以群众感兴趣的社会新闻和畅销小说为题材,拍了一些迎合观众口味的故事片,其中最获成功的有《一个罪犯的故事》(1901)和《酗酒的牺牲者》(1902)。在他领导下集合了L.农居埃、G.威尔、L.加斯尼埃、G.蒙卡、A.卡普拉尼等导演,形成了一个万塞纳-马恩省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莱昂·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爱丽丝·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艺术影片 1907年至1908年,世界经济萧条时,电影陷入第二次危机。为了摆脱这次危机,电影必须从改进质量着手。此时,电影技术已具备了放映长片的条件,可以用“高尚的”题材来吸引上流社会有钱的观众。于是拉菲特兄弟在财团的支持下,组建了艺术影片公司。艺术影片公司请著名的作家写剧本,重金聘请著名的戏剧导演担任导演,请法兰西喜剧院的著名演

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培养计划介绍

专业名称:国际新闻学(05国际新闻传播) (专业代码:0503Z5) 一、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秀、具有突出的新闻专业素质和娴熟的外语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具备一定的媒介管理能力,适应外宣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人才。 具体而言,学生应具有以下素质和能力: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具有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第二,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性思维,了解国际新闻传播规律,在深刻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正确辨析国际形势与东西方差异,能够建中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 第三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新闻敏感与调查研究能力,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能够胜任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拍摄、现场报道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第四,具有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通宵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成为特定领域中有影响的专家型新闻工作者。 第五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具有国际新闻传播的快速反应能力,在全球新闻传播中能够主动出击,抢占先机,准确报道。 第六,具有一定的媒介管理才能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可从事宣传、主流媒体国际报道和驻外新闻业务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能够在国际机构。外事外交部们胜任媒介管理工作。 二、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1、本专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行学分制,学位论文实行申请答辩制。 2、学分要求与学分分配:

三、校内师资 通过双向选择、院系协调的方式,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实习实践、直到毕业论文,并为学生安排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专业学习与实际实践,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将对校内师资实行定期考评。 四、校外师资 在培养过程中,将充分发挥我校的优势,调动校友资源,邀请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的负责人、业务骨干、知名编辑记者,辅助课堂教学、开展专业讲座,提供在实习实践指导,并参与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专业建设。 五、英语培养 本专业强调学生的外语协调能力,尤其是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将外语与专业相结合,更好的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在外语培养方面,主要由以下措施: 1、人才选拔:要求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八级,本科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具有较高的英语六级成绩/托福成绩/雅思成绩/GRE成绩,或通过其他外语语种专业八级(日语国际一级)。 2、课程建设:我校目前正在建设12门国际(双语)系列研究生课程,完全可以满足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外语培养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安排了国际新闻采写、国际新闻评论,由外教讲授,并包含英语实践内容。除专业英语外,保证每天安排两节英语课程,持续性、不间断地训练学生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课外练习:以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班为单位,在班主任、辅导员的组织下,定期开展英语课外练习,如点评国外电视新闻,观摩英语经典名片,并由英语外交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各类新闻文体的中英文写作练习等。 4、专业讲座:通过聘请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中联部等部门的政府官员、国际新闻领域的资深外教,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这六大

十五部法国电影推荐档

十五部法国影片的推荐(一) ——中央戏剧学院1999法国电影周十年回顾 【作者按】十年前的中央戏剧学院法国电影周,是我策划组织的第一个大型电影活动。经过半年的筹备,该电影周在1999年11月15日至23日举行。这是中央戏剧学院师生一次难忘的电影之旅:入选的15部影片(最后公映13部,内部研讨放映两部),上自让·雷诺阿的经典《大幻觉》(1937),下至影坛新锐布鲁诺·杜蒙的力作《耶酥的生活》(1997),勾勒出法国电影从30年代诗意现实主义、战后电影、新浪潮电影运动直至90年代“新新浪潮”的变迁轨迹。 十年来,我在国内和法国主持和参与组织了15个以上的电影回顾展。但这第一次仍然给很多朋友和我自己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记。因此,十年之后,我将当年写的说明书分五部分整理刊出,并对学院和剧场多年的支持表示感谢。温故知新,自古亦然。我平日所作,多为长文;这个说明书,言简意赅,也许能给电影爱好者一个不错的观片导引。 微型昆虫世界(Microcosmo s) 片长:77分钟片种:彩色 导演:克洛德·纽里萨尼/ 玛丽·佩雷努 制片:雅克·贝汉 1996年出品 本片获1997获第22届法国凯撒奖最佳音乐、摄影、录音、剪辑、制片人5项奖的新作 整个电影周都以法国电影史的先后脉落为依据,但开幕式影片却是克洛德·纽里萨尼与玛丽·佩雷努1996年完成的《微型昆虫世界》,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关于昆虫世界的纪录片。影片借助于特制的透镜,将几十种昆虫千姿百态的运动、生活与神情构成了一部关于自然与生命的“视觉交响乐”。在此意义上,这部影片是以90年代的工艺完成了20年代的先锋

派影片(Avant-garde film)“纯电影”(pure film)的理想,亦即排除情节与人物,而将生命、运动、节奏视为电影的本质。正如杰尔曼·杜拉克(Germaine Dulac)所说,运动与节奏的展开是电影一切感觉与感情的基础,而“由于看到了运动的各种节奏,各种直线和曲线,我们亲眼看到了复杂的生命”。 大幻觉(La Grand e illusi on) 片长:115分钟片种:黑白 编导:让·雷诺阿摄影:克洛德·雷诺阿/克里斯蒂昂·马特拉 主演:让·迦本/冯·斯特劳亨/皮埃尔·弗莱内 法国RAC电影公司1937年出品 本片获1937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艺术集体奖、1938年纽约影评协会最佳 外语片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严冬,法国空军马雷夏尔中尉(原为机械工人)和博瓦尔迪上尉(贵族后裔)成了德军的战俘。虽同为法国军人,他们却因阶级差异格格不入,反而各自与德军中相应阶级的军人相处融洽。在21号战俘营,他们本计划与犹太资本家罗森塔尔及其他难友一起越狱,却在最后一刻被全部转移。新战俘营的主管在是他们曾在前线总部结识的德军贵族军官冯·劳芬斯坦。与以往一样,劳芬斯坦对博瓦尔迪关爱有加。战俘们再次策划出逃。博瓦尔迪决定牺牲自己,在马雷夏尔和罗森塔尔潜逃的夜晚,他独自在围墙顶部吹笛吸引德军,被劳芬斯坦开枪击中。在这两位最后的贵族依依死别之时,马雷夏尔与罗森塔尔已经逃远……让·雷诺阿(Jean Renoir)是印象主义大师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杰出代表。30年代,他着力发展了以实景拍摄、同期录音、场面调度为特征的纪实主义电影语言,犹其是将场面调度的语汇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极其重视演员在影片中的作用,试图在最大限度内保持演员在真实环境中表演的连贯与自然,这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其长镜头风格的形成。所有这一切都是想藉由外部真实而深入挖掘人的内在真实。在本片中,雷诺阿揭示了人在阶级、民族、国家、种族等一系列社会范畴下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