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组织学复习重点—消化系统和肾脏

动物组织学复习重点—消化系统和肾脏

动物组织学复习重点—消化系统和肾脏
动物组织学复习重点—消化系统和肾脏

第七节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胃腺、幽门垂、肝脏、胰脏、肠腺)所组成的。1.消化管结构与功能:一般可分为口腔、咽喉、食道、胃和肠。但是象鲤鱼一类的无胃鱼类,肠的前部膨大,被称为肠膨大部。

消化管的组织结构根据部位约有差异,但基本是由如下结构构成:①粘膜:包括粘膜上皮、粘膜固有层、粘膜肌②粘膜下层③肌肉层:环走肌肉层、纵走肌肉层④浆膜。

平滑肌存在于血管、消化管、胆管、胰管等各种管腔的收缩性管壁,肌纤维不具有横纹,单核受自律神经控制的不随意肌肉。平滑肌纤维呈梭型,细胞核呈纺锤型,但在纤维束中细胞的界限不明确,起着管的收缩波的传递核维持管的形状等功能。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清楚。但是在酒精的浸泡下,则很容易分离。

(1)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并含有舌和齿。其粘膜上皮是多层的上皮,富含粘液细胞和味蕾。虽有粘膜固有层,但不具有粘膜肌板,粘膜下组织很薄。硬骨鱼类的齿有颚齿、舌骨齿、口盖骨齿、犁骨齿和咽头齿等区别,其齿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结缔组织和骨格构成。

齿的中心是属于结缔组织的齿髓,其最表面由象牙质细胞排列而成。齿髓由这种象牙质细胞分泌的象牙质所覆盖。象牙质类似骨组织,其基质相当于骨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并有钙盐沉淀。象牙质中存在着收纳象牙细胞质突起的象牙细管。通常象牙质的外表是珐琅质或是类珐琅质。但是在虹鳟和香鱼则没有珐琅质的存在。

(2)咽喉咽头粘膜是由浅的皱折构成,为多层的上皮。最外层的上皮是扁平的细胞,基底侧是角柱状的。其间界有粘液细胞,尤其是皱折的底部特别多。咽头也有固有层,但没有粘膜肌板结构。肌层外有厚的环行肌、内由薄的纵行肌所组成,二者都是横纹肌。

(3)食道食道的粘膜是由柔软的皱折所组成的,其前部的上皮是多层的,而后部的上皮是单层的,食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含有类粘液物质,但没有粘膜肌板。虹鳟的食道没有致密层和颗粒层。粘膜下组织由比固有层稍致密的结缔组织所组成,与肌层之间有脂肪组织。食道的肌层与咽头的肌层一样,肌层外由厚的环行肌、内由薄的纵行肌所组成,二者都是横纹肌。有的鱼食道与气管之间有的存在括约肌。

(4)胃根据鱼的种类不同,其胃有1-3个胃室。一般分为喷门部、盲囊和幽门部。各部的粘膜上皮都是由单层的皱折所构成。皱折在喷门部较浅,在盲囊部和幽门部较深。胃的上皮细胞在喷门部为立方状、而其它部位为高圆柱状。上皮细胞核大都位于基底侧。胃的固有层由比较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并有胃腺的存在。胃腺开口于粘膜皱折的基部(阴窝),其在喷门部不多,而在盲囊部较多,幽门部则不存在。构成胃腺的细胞为带圆形的多角形,通过苏木精和偶氮卡红的染色可观察到含有颗粒结构。

鲤鱼和金鱼等无胃鱼类的胃是肠的膨胀部,由很深的皱折构成,其上皮细胞是高圆柱状。但是,和有胃鱼类不同的是粘膜上皮细胞部含有粘膜样物质。另外,虽然粘膜固有层和肌层明显,但是肌板极薄。粘膜下组织是疏松的结缔组织,但与肌层相接的部位较致密。

(5)肠肠指的是胃幽门部末端到肛门的消化道。可分为十二指肠、肠前部、肠后部和直肠。根据鱼的种类,其界限不明显的,则统称为肠。十二指肠是胆管和胰管开口的部位,具有幽门垂鱼类的胆管和胰管也是在这里开口。以虹鳟为例,十二指肠粘膜由柔软的皱折组成,粘膜上皮细胞为单层的圆柱状细胞,间有许多粘液细胞。十二指肠的组织结构与肠基本一致。肠的粘膜上皮是由单层的高圆柱上皮细胞组成,间有粘液细胞。肠前部上皮细胞中央或略偏基底部有一椭圆形的细胞核。细胞的游离表面排列着微绒毛,肠后部粘膜的上皮细胞近基底部有细胞核,核上部的细胞质有嗜曙红的构造。虹鳟、鳗鲡等鱼类肠的上皮细胞间有肠嗜铬细胞,这种细胞为嗜银性,被认为与分泌消化道激素-肠抑胃素、肠促胰液素和肠促胰酶素等有关。肠的粘膜固有层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肠部存在粘膜肌板和粘膜下组织,粘膜直接与肌层相连。肌层内为环走肌肉、外为纵走肌肉所组成,肠后部肌层较肠前部薄。直肠是肠的末端部,和肠后部之间有直肠辨。直肠粘膜皱折浅,上皮细胞含有粘液样物质,不含有粘膜肌板、致密层和颗粒层。肌层厚,根据鱼种有的和肠后部之间还有括约肌。

(6)肛门肛门是消化道末端向体外开口部,近直肠部位的内面为富含粘液细胞的上皮所覆盖。肌层内为环走肌肉、外为纵走肌肉所组成,环走肌肉厚且发达,形成括约肌。粘膜上皮在体表部与皮肤的表皮相连接,表皮在过渡部由单层逐渐变成多层

2.消化道的病变(1)衰退性病变消化道衰退性病变最常见的是粘膜上皮细胞的萎缩或坏死等现象。伴随这种病变,可观察到粘膜上皮的剥离、粘膜固有层和粘膜下组织的淋巴球浸润。患有衰退性病变的消化道,在解剖时会体现弹性丧失、松弛和毛细血管呈充血现象。在消化管腔内,渗出液、粘液、剥离上皮、血液和消化不良物质等的混合物的存在。消化管腔存有消化酶,动物死后,这些酶会使粘膜产生自融。即使是被屠杀时,固定液如果来不及浸透,也会发生自融。图4-176就是典型的自融现象,向肠腔的粘膜上皮崩解。

(2)溃疡溃疡是粘膜的局部剥离,粘膜下组织或肌层露出的状态,并伴有出血的现象。患部有淋巴球、白血球的浸润,治愈过程的患部结缔组织会增生现象。溃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寄生虫、机械刺激(石子、植物片、钓钩等硬物)和消化液的异常分泌造成的。

(3)进行性病变消化管的进行性病变主要表现在粘膜上皮的异常增生。图4-177是虹鳟胃粘膜的息肉,肉眼可见向胃腔突出的结节。粘膜上皮层基部可观察到许多的细胞有丝分裂现象。在发达的息肉,常常有粘膜上皮剥离、固有层出血现象。图4-178就是典型的肠粘膜上皮增生的病例,由于粘膜上皮的肥厚造成肠腔的狭窄。

(4)肠炎肠炎是水产动物消化道常见的疾病。由于细菌、真菌的寄生,造成肠道的炎症发生。例如草鱼、青鱼、鲤鱼等淡水鱼的细菌性肠炎病,是由于气单胞菌、弧菌类的寄生所造成的。肠炎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粘膜上皮的脱落,上皮细胞水肿,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多,无食物。

(5)寄生虫病由于寄生虫在肠内的寄生引起。如粘液胞子虫类的单极虫在鲤鱼、锦鲤肠道内寄生,可引起鲤鱼、锦鲤产生贫血、腹部膨大、肛门发红、弹性降低、肠内有米粒大小的肿瘤向肠腔突出。

棘头虫寄生在真鲷消化道,严重时病鱼的直肠突出肛门,寄生于虹鳟的肠壁,虫体固着部位造成组织增生形成肿瘤。在大黄鱼的人工育苗中,幼鱼肠道内发现有类微胞子虫寄生,肠粘膜上皮脱落和坏死。

(6)胃的疾病由于真菌的寄生,引起鱼的胃内胀气。例如一种酵母在鲑鱼胃内寄生,引起胃内充满灰褐色的液体,其中有大量气泡,鱼胃相当膨大。霍氏鱼醉菌寄生在香鱼等鱼类会造成鱼体腹部膨大,主要是产生腹水所致。该菌还会在皮肤、肝、肾、脾、腹腔内寄生,形成白点状的结节。水霉菌从粘膜上皮侵入肠道固有层、肌层和浆膜,造成香鱼胃部发红,胃内有粘稠物质滞留。胃腺也会发生构成细胞的萎缩、坏死和肿瘤等病变。是虹鳟胃腺细胞萎缩的病例,在胃腺腔内有石灰质沉淀。

注意事项:注意将肠内含物小心地清除,防止肠粘膜受到损伤。然后将肠道顺序切成小段进行固定,或者沿长轴将肠切开,浆膜侧贴在滤纸上,尽快地进行固定,防止发生自溶。

二、肝脏(liver)1.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肝脏的表面覆盖一层浆膜,由此有若干结缔组织进入肝实质细胞间。在高等动物肝脏可观察到以中央静脉为中心的肝小叶结构。鱼类的这种结构根据种类的不同有异,一般是不明显。

肝脏中有肝动脉和肝静脉,肝静脉是由胃和肠而来的静脉,其进入肝脏后逐以分支,然后形成管腔较宽的毛细血管,此处也被称为洞样血管(sinusoid)。肝细胞围绕在洞样血管,将切片上形成索状的地方称为肝细胞索(hepatic cell cord),其中央还有毛细胆管的存在,有的鱼类胰脏埋在肝脏组织中,称肝胰脏。

肝细胞是略带圆形的多角形细胞,通常具有球形并带有一个核仁的细胞核,细胞质中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小器官。鱼类的肝脏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糖原,若是糖原通过PAS反应可染成紫红色。脂肪可利用冷冻切片进行苏丹黑B和苏丹Ⅲ染色。

肝脏作为消化腺可以分泌胆汁,胆汁在肝脏细胞内通过细胞内毛细胆管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间毛细胆管。细胞间毛细胆管汇集成肝内胆管,然后进一步形成肝管。肝管从肝脏向十二指肠开口。无胃的鲤鱼和金鱼则在肠的膨大部开口。

许多鱼类的肝脏中有胆囊管,其盲囊即为胆囊,是胆汁暂时的储存场所。肝内胆管和肝管的壁是由单层的圆柱至高圆柱上皮细胞和嵌入其间的结缔组织所构成的(图4-190)。输胆管与肝管的结构基本相似,但其平滑肌层较发达。胆囊壁可分为3层,内层是单层的圆柱上皮细胞,中层是平滑肌层,外层是浆膜。

肝细胞除分泌胆汁外,还有进行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的异化和同化、储存、解毒、造血、产生抗体等重要功能。肝组织的标本可反应肝细胞的功能情况,其功能亢进和低下的组织象有明显的差异。香鱼和淡水鲑鱼在性腺发育期、卵巢卵的卵黄储存活泼阶段,肝细胞、细胞核和核仁都有显著的肥大现象。

硬骨鱼类的肝脏一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器官存在,但是鲤鱼、多鳞鱚、真鲷、黑鲷、隆头鱼、鯒、鲀等鱼类的肝脏由于原本是独立的器官——胰脏沿着肝门脉伸入肝脏内,故又被称为肝胰脏。

2.肝脏的病变(1)肝细胞的衰退性病变1)浑浊肿胀:肝细胞肥大,细胞质存在嗜酸性的玻璃样小滴,细胞核基本保持正常的形态。2)萎缩:肝细胞一般在功能亢进时肥大、功能低下时缩小。细胞核与核仁的大小也与功能的状态有关。所谓的萎缩指的是超越生理范围的细胞小型化,细胞轮廓不明了,细胞质曙红弱染性,储藏物质几乎不存在等现象。同时伴有细胞核和核仁的小型化,细胞核浓缩。鱼类在产卵后肝细胞一般也会发生萎缩现象,这是属于正常的生理范围的萎缩3)坏死:坏死的细胞用曙红染色,细胞质是均一色的,细胞核小型化,染色质大都位于近细胞核壁。严重的会发生核浓缩,然后发生核溶解。细胞坏死有散布型和集中型二种。集中型的,形成坏死细胞集团现象被称为坏死灶。坏死细胞会产生自融或被白血球等吞噬细胞所吞噬。在坏死灶,吞噬细胞侵入的同时,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增殖并将其包围,坏死灶的中心部逐以溶解、液化,形成囊胞。

4)细胞核的空泡变性利用HE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内的空泡变性现象。空泡内是稀薄的蛋白质胶体,呈PAS阳性。5)脂肪变性:主要表现为细胞质中中性脂肪的过度储存,细胞核大都呈萎缩现象。脂肪存在的部位在石蜡切片中呈空泡状;冷冻切片用苏丹黑B和苏丹Ⅲ染色,或用含有锇酸的固定液固定的石蜡切片,脂肪可染成黑色。在多数脂肪变性的细胞集中的部位,细胞间质也会发生病理变化,一般为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

6)胆汁色素淤积(绿肝病):肝脏的外观呈暗绿色,肝脏胆汁淤滞,肝细胞多数呈萎缩或核浓缩(图4-198)。常见于寄生虫的寄生胆管,造成胆汁储存于肝脏而呈绿肝病;另外,由于氧化油、驱虫剂、农药等药物的中毒,低温引起的

代谢障碍也会造成绿肝病的发生。

(2)炎症:肝炎指的是肝脏内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球核白血球的存在,其周围的肝细胞呈水肿症、浑浊肿胀和坏死等衰退性变性的现象。炎症发展后,其周围的结缔组织会增生

(3)间质的病变

1)肝硬化:由多种原因引起(病毒,化学药物中毒),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本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也可认为是脂肪肝和炎症的慢性过程2)肝淤血:肝脏内的洞样血管和毛细静脉血液淤滞状态,严重淤血时可观察到萎缩的肝细胞

巨块型肝癌坏死后性肝硬化:切面见结节大小悬殊,周围的纤维间隔明显增宽。

(4)肿瘤:肝脏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二种。恶性肿瘤的增殖速度快,呈浸润性的结节性病变并经常转移;其构成细胞和细胞核畸形性显著、核内染色质增多。相对而言,良性肿瘤的增殖速度慢,发育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转移。

1)腺癌:是良性的肝肿瘤,其肝的实质细胞增殖,肝索变粗。构成细胞核的畸形率较低,肿瘤增殖有局限性,但也会发展为下述的恶性肿瘤。

2)肝癌:由与肝细胞很相似的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洞样血管呈扩张倾向;细胞质嗜碱性强,可被苏木精浓染,这主要是因为含有丰富的RNA的缘故。细胞核的畸形率高,常呈大型或不规则的形态

3)胆管癌:胆管上皮细胞带自律性的增殖,并形成结节。即使是肝癌,结节构成细胞也是呈管状的,但其细胞游离缘不具有纤毛的特征可与胆管癌区别开来。

4)混合型肿瘤:指的是实质性肝癌和胆管癌同时存在的肿瘤。

5)肝细胞的再生:再生初期只有极少数的新生细胞出现在血管的周围,继而不断地增殖(图4-207)。随着修复的进行,坏死细胞逐以消失,肝脏的索状结构不断地形成。但是再生初期的索状结构是不完全的,更接近于腺样结构的特征。

三、胰脏(外分泌部,pancreas)

1.胰脏的结构与功能:胰脏是由分泌胰液的外分泌部和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内分泌部胰岛所组成。

硬骨鱼类的胰脏以大小不一的组织块散布在肠前部的周围。鲤鱼、黑鲷、多鳞鱚等鱼类是形成肝胰脏,即胰脏嵌入肝脏的组织中。软骨鱼类的胰脏是以独立的脏器存在的,胰岛也包含在内。HE染色的细胞质几近紫色,细胞也较大。2.胰脏的病变

胰脏的外分泌细胞的病变,已知的有萎缩和坏死,坏死细胞的细胞核浓缩或崩解,细胞质中的酶原颗粒几乎看不到。作为大量细胞急性坏死的病例,有虹鳟的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患有此病的鱼类胰脏发生大规模的胰脏细胞坏死现象,常常细胞质中有嗜碱性的包涵体出现,坏死灶常常被结缔组织所取代,在切片上胰脏组织常常呈疏松状

在海水鱼类的人工养殖中,由于过量地投喂饲料,也会造成胰脏细胞坏死,引起鱼类的死亡,因此养殖鱼类的投饵量以八分饱为宜。

注意事项:胰脏的固定可与消化管一起处理;在肝胰脏的取材时要注意观察肝脏,取下有胰脏的部位。

第八节肾脏(Kidney)

一、鱼类肾脏的结构

鱼类的肾脏根据鱼种有不同的形态。硬骨鱼类的肾脏有头肾和体肾所组成。有的鱼类肉眼可分辨头肾(如鲤鱼等);有的鱼类则分辨不出(如虹鳟、鳗鲡等)。

1.头肾:头肾是肾脏的前部,组织学上主要是淋巴样组织。

2.体肾:体肾的实质主要是多数的肾单位和填充其间的间质淋巴样组织(也称为间组织)所构成。

硬骨鱼类的肾单位主要由肾小体(肾小球囊和血管小球)、颈部尿细管、近位尿细管、远位尿细管、集合管等组成。鱼类的肾单位不存在类似高等脊椎动物肾单位的细尿管袢。肾单位的延续是集合管和输尿管。

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

硬骨鱼类的肾单位:海水鱼类缺乏远位尿细管;肾小球较小,数量少,极端情况下无肾小球。如冠海马、日本海马、许氏海龙三齿劈鱼等,这些鱼类被称为无肾小球鱼类(图4-216);相反,淡水鱼类的肾小球大且数量多。

二、肾脏的功能

淡水鱼类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由鳃进入体内的过量水分。因此,淡水鱼类排泄大量的电解度较低的尿。另外,鱼类主要的含氮最终产物—氨和尿素,大部分是通过鳃排泄的。相反地海水鱼类体内的水分通过鳃等器官不断地排泄,将陷入危险的处境。为了保存水分,排尿量很少,尿中含有Ca2+、Mg2+、SO42-、PO43-等2价和3价电解质和肌酸、肌酸酐、三甲胺氧化物(TMO)等含氮的最终产物。而氨、尿素与Na+、Cl-等一价的电解质一起从鳃排除。

三、间质头肾部的淋巴样组织和肾部的间质都是造血器官,在由网状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中有多数的毛细血管分布。这里可观察到各种发育阶段的血球,常常也可观察到新生血球分裂的像。但是,Bouin固定、HE染色的标本,进行造血组织的细胞分类就比较困难。在头肾组织和体肾间组织中,常常有黄褐色、黑褐色的活体色素和含铁血黄素颗粒的沉淀。鲤鱼和金鱼在头肾和肾脏间质中还有甲状腺滤泡的存在。

四、输尿管输尿管可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圆柱状上皮细胞;中层为结缔组织的固有层和环状平滑肌层;外层为结缔组织的外膜。

五、膀胱鱼类的膀胱不象两栖类以上动物是由直肠派生而来的,而是由一部分输尿管形成薄膜的囊,该囊可分为3层。内层是1-2层的上皮细胞;中层是薄的结缔组织的固有层和若干平滑肌;外层是结缔组织的薄层。

六、肾脏的病变鱼类肾脏的疾病有实质和间质二大类,后者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的是:肾脏间质是鱼类主要的造血器官,也被称为淋巴样组织。

1.肾实质的疾病

毛细血管光学显微镜水平下,其超微结构不太清楚,但通过PAS染色后的理想切片则可较清楚地反映其基本结构。作为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的扩张和血管壁肥厚等,这都是基底膜的异常变化所引起。此时常常可观察与基底膜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发生病理变化。

(1)炎症性变化

表现为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肾小球的肥大、肾小球囊腔消失等现象。伴随这些变化,还会出现白血球类的细胞浸润现象。

据报道由于细菌性、霉菌引起的疾病、腹水病、鳃肾炎等病例,毛细血管发生崩解和纤维化。

鲤鱼背鳞病、维生素E缺乏症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发生PAS阳性的肥厚现象。

脉管膜病变高等脊椎动物的一种肾病,是以脉管膜的变化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和全身性红斑烂疮和肾小球肾炎等病例,在脉管膜附近,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样物质增加,显示为特异的硬化病症。患背鳞症的鲤鱼或食入阿脲的鲤鱼,发生毛细血管和脉管膜的PAS阳性反应,肾小球囊外叶肥厚,鳗鲡也会有相同的病变。

(2)肾小球囊的病变:肾小球囊会发生上皮细胞增殖和基底膜肥厚的病变。由于肾小球发生肿胀,相应的肾小球囊腔消失,有的肾小球囊腔内会出现血球、血球残屑、渗出物等

(3)肾尿细管的病变:大致可分为由于细菌、寄生虫直接引起的病变、重金属和农药等毒物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代谢异常的间接性病变。病变主要表现为尿细管上皮细胞的变化、浑浊肿胀、玻璃滴变性和坏死等症状。

1)浑浊肿胀:也被称为蛋白质变性,被认为是由于细胞和器官的过度负担造成一种可逆性的病理变化。一般多发生于尿细管的主要部位,表现为整体细胞肥大,细胞质中有微细的颗粒结构。细胞间隔不明显,尿细管腔变窄,细胞核没有明显的变化

2)尿细管上皮细胞玻璃滴变性:

其因细胞质中出现许多的嗜曙红染色的粗大颗粒而被命名。其颗粒大小不一。变性严重者由于颗粒的储积,细胞趋于坏死,经常也可观察到细胞核的浓缩和细胞质的空泡变性。细胞质中的颗粒被认为是上皮细胞由来的变性物质或通过通透性异常亢进肾小球的蛋白质被再吸收和储积而形成。上述的病理变化在健康的状态下,尿细管也会出现玻璃滴样颗粒的现象,但其颗粒的量较之病理变化要少得多,而且细胞核和细胞本身不会发生变化。

3)肾脏尿细管上皮细胞的坏死病例已有不少的报道。细胞的浑浊肿胀和玻璃滴变性是否会造成细胞的坏死,还不清楚,但在病情加重的条件下,细胞会由浑浊肿胀发展为玻璃滴变性,然后造成细胞的坏死。

4)尿细管上皮细胞糖原沉淀:尿细管上皮细胞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发生糖原的过剩储积现象,其部分细胞会陷入坏死,然后崩解。这在鲤鱼的背鳞症和投喂阿脲的鲤鱼和鳗鲡的肾脏会发生这种病变。

5)尿细管腔扩张:这种病变多发生在远位尿细管部。其上皮细胞高度明显减少,相对地尿细管腔的容积增加。常常在尿细管的主要部位和远位部可观察到栓塞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是曙红和PAS阳性的,被认为是糖类和蛋白质的结合物

质,一般认为其与肾小球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此类病例不多,但有时也可观察到尿细管的崩解,石灰变性。

6)寄生虫疾病:根据鱼种和寄生虫的种类病例虽有不同,但胞子虫类经常会寄生在尿细管和肾小球。

7)一般尿细管和肾小体大范围的病变会造成尿细管消失,有时其后会发生脂肪化、纤维化等结局。

2.肾间质的疾病有关淋巴样组织的病变有若干的报道,但都较为简单,其变化也描述不详细。这主要是由于构成肾脏间质的细胞为血球的原始细胞、未成熟细胞,在分类上本身就存在着困难,是否为病理变化还不是很有把握。随着鱼类的血球学研究的深入,临床诊断上不断地掌握了鱼类的生理变化,对今后鱼类的肾脏间质研究将有很大的推动。新近发生在鳟鱼IHN病症,其病原体广泛地侵害肾脏间质。

第九节生殖系统

鱼类的生殖腺通常是左右一个,利用生殖腺间膜吊挂在体腔背侧。

一、鱼类的卵巢

一般为一对被卵巢膜包裹的囊状器官,由许多的形成卵的卵巢薄板和卵巢腔等组成。卵巢腔连接输卵管,左右卵巢的输卵管合并为一延至生殖孔。称为囊状型卵巢。

在卵巢板的滤泡内发育成熟的鱼卵通过排卵,游离到卵巢腔后,经输卵管、生殖孔产出体外。

硬骨鱼类的卵巢一般是囊状型,但鲑鳟鱼类是开口于体腔的袋状卵巢,代替输卵管的是通向生殖孔、漏斗状的输卵沟,这种结构的卵巢叫做半囊状卵巢。

鳗鲡的卵巢最简单,帘状地垂下,排出的卵游离到体腔后,被产出。此类卵巢称为裸状型卵巢。

二、鱼类的精巢

鱼类的精巢一般为一对囊状的器官,但是也有像鳗鲡一样列生着小片状结构的、暇鯱鱼在成熟期形成细长纽带状,而且有纳精囊等多种类型变化的精巢。

鱼类的精子输送基本上与高等脊椎动物相同,但可分为有无细精管二种类型。

精原细胞经增殖形成第一次精母细胞,通过第一次成熟分裂后,变为第二次精母细胞。继续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则为精细胞,经变态形成具有头部、颈部和尾部的精子

精巢中还存在着营养细胞、间隙细胞和激素细胞等细胞。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共存,起着提供营养的作用;激素细胞存在于精巢内的结缔组织中,进行性激素的生产和分泌。不同鱼类的精子形态也有所差异。

硬骨鱼类的性别多数是雌雄异体,但也有雌雄同体的。主要有偶发性和随着生长发育过程,发生性转换二种类型。例如黑鲷是雄性先熟雌雄同体;而黄鲷则是雌性先熟雌雄同体

三、生殖腺的病变

1.发育不全:主要指的是精子或卵子的发育不良或不发育。这种现象大多与内分泌的失调、物质代谢障碍有关联。2.退化变性卵:卵母细胞不能发育到成熟卵,大多在发育的中途就夭折(退化)。特别是在卵黄蓄积的阶段遇到水温、光周期、溶解氧、盐度等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是由于营养条件的恶化引起内分泌机能和代谢机能异常,发生的卵母细胞的退化现象。

在退化的过程中,首先是滤泡细胞变为吞噬细胞侵入卵母细胞内,然后将卵黄和原生质液化和吸收。在鱼类排卵前的卵母细胞被吸收的现象也有,所不同的是不出现滤泡细胞的吞噬作用,只是卵质溶解或变少。肉眼可见的白浊卵,在组织学上被认为是卵黄粒、卵黄胞、油滴的融合或液化现象。具报道,金鱼接触镉等重金属会引起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细胞等的坏死。

3.肿瘤:

发生在硬骨鱼类精巢的肿瘤被称为精上皮肿瘤组织学上出现大量的与雄性生殖细胞相似或与淋巴肉瘤相似的细胞增殖,从而形成结节的病理变化,这在虹鳟perch等几种鱼类上有过报道。

另外,实验表明:往鱼类腹腔注射麻油可引起间质细胞增生,并发展为肿瘤。

发生在鱼类卵巢的肿瘤已知的有:含有浆胞的囊胞大量生成的囊腺瘤、纤维瘤、生殖上皮瘤、淋巴瘤等病例。

4 . 寄生虫:嗜子宫线虫等寄生虫在鱼类卵巢的寄生现象。

四、注意事项

作为生殖腺的固定液以ZF或Bouin液为好。为进行脂肪染色则以10%的福尔马林或富尔马林-钙混合液为好。成熟的卵细胞由于石蜡不易浸透,脱水和浸蜡的时间要长一点。鱼卵的切片大都采用切片法或石蜡切片法,但透明时以安息香酸为好。

最新版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超详细)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 染色的基本原理: .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 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 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分布功能 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淋 巴液流动;使器官表面光滑而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 面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湿润,有利于内脏器官的活动; 气体交换和保护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等吸收和分泌。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和子宫等保护吸收和分泌 假复层纤毛柱呼吸管道等腔面。

状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管,阴道(未角化)皮角化的:保护,分泌,防止水肤(角化)分丢失。保护。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保护 变异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保护,有利于器官扩张或收缩。 面。 3. 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 第十六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鼻粘膜 B A.前庭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B.呼吸部面积最大,嗅部面积最小 C.嗅部面积最大,前庭部面积最小 D.嗅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E.以上均不对 2 鼻除嗅觉功能外还有 E A.前庭部鼻毛可阻挡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 B.粘膜固有层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物粘着尘粒 C.呼吸部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排出分泌物 D.呼吸部静脉丛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 E.以上均对 3 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 C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基细胞 D.刷细胞 E.小颗粒细胞 4 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 A A.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B.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C.呼吸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D.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E.以上均不对 5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行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 C A.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B.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D.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细支气管 E.以上均不对 6 关于呼吸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E A.是细支气管的分支 B.由许多肺泡围成,无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C.管壁内无平滑肌 D.可见少量腺体 E.以上均不对 7 心力衰竭患者肺内出现的心力衰竭细胞是 D A.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B.功能活跃淋巴细胞 C.吞噬心肌纤维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D.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E.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 8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B A.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B.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 9 电镜下观察辨认II型肺泡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D A.表面微绒毛较多 B.线粒体丰富 C.溶酶体丰富 D.有许多分泌颗粒 E.内质网发达 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肾小叶的组成是 A.两个髓放线之间的皮质迷路 B.一个髓放线及其周围的皮质迷路 C.肾锥体及其相连的皮质部分 D.一个肾锥体是一个肾小叶 E.一个集合小管及与其相通连的肾单位 2 肾柱位于 A.髓放线之间 B.皮质迷路之间 C.肾小叶之间 D.肾大盏之间 E.肾锥体之间 3 肾单位的组成是 A.肾小体,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B.肾小体,近端小管和髓袢 C.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D.肾小体和肾小管 E.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系 4 肾小体 A.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和肾柱内 B.由肾小管末端膨大而成,位于皮质迷路内 C.即血管球,位于皮质迷路和髓放线内 D.由肾小囊和血管球组成,位于髓放线和肾柱内 E.由肾小囊及其与近端小管的连接组成,位于皮质迷路内 5 下列哪个结构不分布在皮质迷路内 A.入球微动脉和出球微动脉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1. Tissue :即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人体组织可归纳为上 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 2. HE 染色法: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长用的组织学染色方 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3. 嗜酸性: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4. 嗜碱性: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 5. Microvillus :即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电镜 下,微绒毛的表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 6. Cilium :即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电镜下,纤毛的 便面是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的微管。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7. 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 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含大量长杆状的线粒体。质膜内褶扩大了细胞基底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转运。 8.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交错形成网络,带状环绕 细胞;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模,具有屏障作用。 9. Basement membrane即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 之间共同形成的薄膜。电镜下基膜可分为基板和网板两部分。具有支持、连接、固着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10. Gap junction:即缝隙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分布规律的柱状颗粒,称连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期末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家畜组织学:是研究家畜机体微细机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 2、家畜胚胎学:是研究家畜个体发生与发育规律的科学 3、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及相关的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4、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并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5、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器官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6、嗜酸性:具有酸性染料着色特点嗜碱性:具有碱性染料着色的特点 嗜中性:若与嗜酸性、嗜碱性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为嗜中性 7、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G1、S、G2、M 8、细胞分化:是指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分裂的基础上,其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稳定差异,出现互不相同的细胞类型的过程。 9、上皮组织:有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 10、结缔组织:有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11、同源细胞群:顾名思义就是有着相同来源的一群细胞.(之后可能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们最初是由同一个细胞分裂而来的,有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 12、软骨陷窝:软骨细胞所在的腔隙。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中唯一的细胞类型,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称软骨陷窝 13横小管:横纹肌纤维在暗带与明带交界处,肌膜内陷,环绕肌原纤维形成的小管。与传导电兴奋和引起肌肉收缩有关。14、三联体: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合成三联体 15、纵小管:由分支吻合的滑面内质网构成。肌浆网纵向包绕每条肌原纤维,但被横小管分隔。纵小管在遇到横小管时膨大,形成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彼此端口相连,连接处叫做闰盘。 17、二联体:心肌纤维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处,一个肌节只有一条横小管,肌浆网末端不形成终池,储存ca2+的能力较低,与横小管相贴,形成二联体 18、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份,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 19、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20、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包胶质细胞构成 21、有(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是跳跃性的,无髓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是沿轴突连续性进行的 22、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并有结缔组织包裹构成神经 23、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聚集的部位称为神经节 24、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前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深部,其余分布在心内膜的下层 25、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组织,是一种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内填充有大量淋巴细胞和一些其他免疫细胞的特化组织。淋巴组织以其形态可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26、卵丘:随着卵泡液增多,卵泡腔扩大,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及部分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内形成卵丘 27、放射冠:卵丘中紧贴透明带外表面的一层颗粒细胞,随着卵泡发育而变为高柱状,呈放射状排列,成为放射冠。 28、排卵:卵泡成熟后破裂,卵母细胞及周围透明带和放射冠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细胞的一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膜主要有【磷脂】、【膜蛋白】和【少量糖类】成。 3、高倍电镜细胞膜成【两暗夹一明】的3层结构,目前较公认的细胞膜结构模型为【流动镶嵌模型】,膜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小结 第一章绪论 1、动物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微生物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来源相同,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嗜碱性:染料为苏木精,把含酸性物质多的结构染成蓝紫色。 4、嗜酸性:染料为伊红,把含碱性物质多的结构染成红色。 5、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异常就称为异染性。 6、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 7、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超微结构。 8、石蜡切片技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HE染色)→封固。 第二章细胞 1、膜相结构:以类脂-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膜系统,包括细胞表面膜和细胞内膜两部分。 2、细胞膜 ·生物膜:通常把细胞的所有膜相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单位膜:在高倍透射电镜下,生物膜一般呈三层结构,其中内外两层电子密度高,深暗;中层电子密度低,明亮,一般把具有这种三层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 ·细胞膜分子结构:流体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骨架:脂质双分子层 ·细胞膜中的糖链:糖蛋白、糖脂 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保护 ·运输 ·通信 ·提供酶结合位点 ·介导细胞连接 ·形成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4、细胞质:包括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 ㈠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为基质。 ㈡细胞器 ①线粒体: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包括游离核糖体、附膜核糖体(固着核糖体)。 ③内质网 ⑴粗面内质网(RER):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 ⑵滑面内质网(SER):含有各种酶 ·合成类固醇激素 ·脂类和糖的代谢 ·解毒作用 ·离子储存与调节 ·血小板和新核膜的形成 ④高尔基复合体:参与细胞的蛋白分泌活动,参与溶酶体的形成和脂类代谢等。 ⑤溶酶体:含有酸性水解酶。 ⑴初级溶酶体:所含的酶尚未与底物起作用的细胞器。 ⑵次级溶酶体:含有作用底物或分解产物的溶酶体。 ·自溶酶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1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微绒毛纤毛)2、上皮细胞的侧面:3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模基模内折半桥粒)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最新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答案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动物组织胚胎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2.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科学。 3.内皮: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面的上皮叫内皮。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内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肌节:肌原纤维之相邻两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5.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所组成。 6.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很长的突起,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又叫神经元。 7.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一些平行于骨干长轴排列的圆柱体。它们由许多呈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和中央的哈氏管所组成。 8. 胰岛:是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胰岛主要有A、 B、D、PP四种细胞,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别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分泌胰多肽。 9.尘细胞:肺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内,也可进入肺泡腔。来源于单核细胞,有活跃的吞噬、免疫和分泌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当吞噬进入肺内的尘粒后,称为尘细胞。 10.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和排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二、判断下列句子正确与否并用“√”或“×”标明 1~5√××××;6~10××××√ 三、单项选择 1~5DCDDB ;6~10DCBCA 四、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髓鞘、神经膜(施万)细胞。3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4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5过滤淋巴、参与免疫应答、产生淋巴细胞。6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五、简答题 1. 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几种分泌方式,举例子说明。 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方式透出细胞膜,例如胃壁细胞盐酸的分泌。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胃肠疾病动物模型 1、急性胃炎动物模型 (1)酸制剂诱发急性胃炎模型:Wistar大鼠,雄性,300g,大鼠禁食24h,在清醒状态下,用下述试剂或物质灌胃:①水杨酸制剂(如20mmol/L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溶液)按100mg/kg体重灌胃;②2ml10mmol/L的醋酸或2ml不同浓度的盐酸(1、10、100mmol/L); ③2ml同种动物胆汁或2mmol/L的牛磺胆酸;④2ml15%的乙醇。4h 后处死动物,剖检可见胃内发生急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胃粘膜表面有浅表糜烂、出血,粘膜层内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2)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碱性肠液倒流入胃,刺激胃粘膜可引起炎症,即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或胃切除手术后。本法取上部小肠的碱性肠液注入已结扎幽门的同种大鼠胃内,使之对胃粘膜产生持续刺激,形成胃炎。 动物选取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制备上部小肠液,向胃内注入小肠液,2 ml/只(正常对照组注入2 ml生理盐水)。缝合腹壁,腹腔注射阿托品5 mg/kg体重,以抑制胃液分泌,利于胃粘膜损伤模型的形成。处死大鼠,开腹,结扎贲门,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立即称量胃重,以胃湿重/体重之比(胃系数)表示胃水肿程度。肉眼观察并计数整个胃粘膜出血点数,作为损伤指数。 模型组动物胃系数和损伤指数明显增加,肉眼观察模型组胃粘膜

充血、水肿,皱襞减少,颜色暗红,并有大量散在出血点。 2、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1)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 酗酒、用药不当、饮食习惯不良、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等是此病的主要病因。组织病理学是评价造模成功的最主要指标,主要观察和测量胃粘膜厚度、粘膜肌层厚度、腺体数量、壁细胞数量、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程度和肠化生发生率等。 综合法一:胆汁(去氧胆酸钠)+热水+主动免疫 综合法二:去氧胆酸钠+热糊+主动免疫 综合法三:去氧胆酸钠+酒精+氨水+吲哚美锌 3、动物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模型 (1)X线胃局部照射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选用5~8周龄的Wistar 或JCL/SD大鼠。大鼠麻醉后置于X线光束下,动物体用0.6cm厚的铅皮加以保护,铅皮中央正对胃区处留有直径1.8cm的小孔,经此孔进行X线照射,照射剂量每次5Gy,每日1次,共6次。 (2)X线照射和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诱发鼠胃粘膜肠化生模型:5周龄SD雄性大鼠,先用X线照射,每次0.5Gy,每日1次,共6次,8周后投给50ug/m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4个月,观察至第15个月时,其肠化生发生率可达100%。 (3)烷基硝基亚硝基胍类诱发胃粘膜肠化生模型:随着烷基碳原子数的增加,致癌性依次减弱,但诱发肠化生的能力依次增强。其中丙基硝基亚硝基胍(PNNG)是目前诱发动物胃粘膜肠化生较为理想的药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0.2 μ 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 0.2nm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一一色深 电子密度低一一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一透明一包埋一*b切片一染色一圭寸片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岀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 详见完美笔记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细胞衣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微绒毛 纤毛 1. 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0?1u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 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 5-10um,直径约0.2-0.5um,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 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 ATP后附着相邻微管, 产生位移或滑动) (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 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 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 nm的间隙。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basophilia(嗜碱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多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染成蓝紫色,称嗜碱性。 2.acidophilia(嗜酸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3.metachromasia(异染性):肥大细胞中的颗粒经甲苯胺蓝等蓝色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这种现象为异染性。 4. endothelium:(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5.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光滑,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6.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7.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8.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的这种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 9.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 总数的0.5%-1.5%。 10.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深部,软骨细胞逐渐长大成熟, 变为椭圆形,多成群分布,每群2-8个细胞,这些细胞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 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1.bone lamella(骨板):在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 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2.osteon(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 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13.sarcomere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1/2A 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transverse tubules (横小管) :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又称T小管。 15.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两条相邻的横小管之间,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其中部为纵形的纵小管,两端为膨大的终池。 16.Synapse(突触):神级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化的细胞连接,称为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17.Internode(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有髓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胶质细胞形成。 18. pancreatic islet (胰岛) :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 构成,又称胰岛。 19. pulmonary lobule(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刘阳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刘阳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现状: 组织结构大多肉眼看不见摸不着,学习起来很抽象内容微细零散,难以记忆理解,比较枯燥乏味课时压缩,知识的掌握上难度加大注意事项: 反复讲解强调的内容为难点、重点、考点启发式和问题式教学不能死记硬背,内容要融会贯通,形态结构联系机能记好笔记理论教材: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杨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一版辅助教材: (1)《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李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第一版(2)《鲤鱼组织》秉志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年 (3)《组织胚胎学》李霞,大连水产学院,校级精品课程,2008 年(4)《鱼类组织胚胎学》陈宏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 年()主要参考材料: (1)沈霞芬主编,《家畜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年; (2)马仲华主编,《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9; (3)董常生主编.《家畜解剖学》第三版(兽医专业用),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9; (4)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四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5)秦鹏春等著.《哺乳动物胚胎学》.北京: 1/ 3

科学出版社,2019(6)王树迎王政富主编.《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9(7)李德雪尹昕主编. 《动物组织学彩色图谱》.长春: 吉林科技出版社,1995(8)张端莲主编.组织学彩色图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9)Laboratory manual anatomy ﹠Physiology fifth edition 劉家英豪写春秋,陽照万民傲神州。 金光灿烂传吉祥,榜上题名更上楼。 劉家英豪写春秋,陽照万民傲神州。 金光灿烂传吉祥,榜上题名更上楼。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 1.掌握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 2.了解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3 3.掌握动物组织学常用术语及计量单位。 重点和难点: 1 1.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3.动物组织学常用术语及计量单位。 思考题: 1.简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2.常用的组织胚胎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3.名词解释: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A

《动物解剖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家畜的副性腺包括_____腺、_____腺和_______腺3种。 2.马的舌粘膜表面有形状不同的乳头,即_____乳头、_____乳头、_____乳头和_____乳头;牛的舌粘膜上无_____乳头。 3.家禽的泄殖腔为消化、泌尿和生殖三个系统后端的共同通道,它可分为3部分:前部称___道,中部称_____道,后部称___道。在后部的背侧有_______的开口。 4.临床上常说的前胃包括___胃、___胃和___胃3个胃室。 5.食管是食物通过的管道,在颈前部位于气管的___侧,到颈后部转到气管的___侧,在胸腔前口又转到气管的___侧。 6.马、牛主要体表淋巴结有_____淋巴结、_____淋巴结、_____淋巴结和_________淋巴结。 7.喉软骨有4种五块,即不成对的软骨_____软骨、_____软骨、_____软骨和成对的_____软骨。 8.牛、羊上颌无切齿,下颌切齿有4对,由中间向两侧分别称为___齿、_______齿、_______齿和___齿。 9.马的卵巢呈___状,牛、羊的卵巢呈_____形,而成年猪的卵巢呈________状。 10.心脏位于_______内,夹于左、右两肺之间,略偏左侧,约与______肋间相对。 11.量体(斜)长时,前端的定位标志是_____,后端的定位标志是_________。 12.临床上检查脉搏时,马常在下颌血管切迹内缘摸_____动脉,而牛常在尾根腹侧摸_____动脉。 13.分布到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来自_____神经节。 二、选择题 1.植物性神经的高级中枢是()。 A.大脑皮质 B.丘脑下部 C.丘脑 D.边缘叶 2.在____的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生命中枢。()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实验二: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诊治 (一)、实验目的: 掌握胃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 (二)、实验内容: 1.动物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诊断; 2.动物消化系统疾病典型的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等。 (三)、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1.发病情况 某犬场饲养黑背犬和圣伯纳犬,2000年9月,发现两条青年犬出现轻度的呕吐和腹泻,随后相继多条犬发病,导致89条5-11周龄幼犬发病、其中65条死亡,成年种犬未见发病。 2.主要临床表现 食欲废绝、早期发烧40-40.5、第三天后体温或高、或正常、或降低。呕吐、呕吐物有白色或黑绿色,其中17例呕吐前,1小时,一切正常,12小时出现血便,腹泻(水样、粘液样、黄红色)、随后进一步加重,为水样血便、腥臭难闻、肠鸣如雷、腹痛、脱水、皮肤松驰、体温大多不高,部分表现腹部卷缩、萎靡虚弱、出现呼吸困难、和死亡为临床症状。3.剖检 剖检可见腹腔积液。 主要见于空肠、回肠(即小肠中、后段)。血液粘稠暗紫,严重的肠管外观紫红,浆膜下充血、弥漫性出血,黏膜坏死、脱落;肠管扩张,内容物水样,混有血液和粘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出血、肿胀;还有1例肠套叠(11周龄)、1例由肠套叠引起的脱肛(8周龄),其长度分别为17cm和11cm;肝脏表面广泛出血,高度肿大,切面结构模糊;脾脏有红色斑点,出血或梗死;全身淋巴结和胸腺充血、出血;心脏质地基本正常但柔软,心表面血管高度怒张;有1例心肌纤维受损,可见出血性斑纹;左右心房肿大,心房有血液;右心室有凝固不良的血液,内膜有出血点,有凝血块,两侧心肌同时有出血现象,冠状沟无脂肪。肺脏肿大,边缘变钝,切面有黄色液体流出,切面色彩不匀,局部出血;肾脏肿大,包膜紧张,表面花斑状。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发病第三天采血,发现白细胞为4000-5000个/mm3. 潜血检查均为阳性; 心脏、肝脏细菌学检查,无细菌; 要求: ●初步作出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 ●如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那些相关检查; ●分析疾病的发展及预后; ●按病程制定治疗原则,并提出治疗措施; ●每人规范写出治疗处方一份 (四)、分析讨论题: 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 面光滑有利 于物质交换 和液体流动; 便于内脏器 官活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 小叶间胆管等 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中 最厚) 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 用 角化: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 名词解释 1.动物组织学:动物组织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它以显微镜 观察组织切片为基本方法,故又称显微解剖学。 2.动物胚胎学:动物胚胎学主要是研究动物从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早期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的关系等。 3嗜碱(酸)性易:于被碱(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酸)性。 嗜中性:若与两种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则称为嗜中性。 4.生物膜:膜相结构是以类脂——蛋白质成分为寄出的膜系统,包括细胞表面膜和细胞胞内膜两部分,通常把细胞的所有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 5.单位莫:在高倍透射电镜下,生物膜一般呈三层结构,一般把具有这种三层结构的膜称为单位膜。 6.细胞器:是指细胞质里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微小器官。 7.细胞增殖周期: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细胞从前一 次分裂结束起至下一次分裂完成止,此过程称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 8.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因分布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被覆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 9.间皮:被覆于胸腔,腹腔以及内脏器官,肠系膜,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10.间充质:是胚胎早期的结缔组织,位于内外胚层之间,主要由间充质细胞和基质构成。 11.软骨陷窝:软骨细胞埋藏于软骨间质内,其所处的部位称软骨陷窝。 12.软骨囊:软骨陷窝周围的软骨基质染色很深,称软骨囊。 13.同源群:软骨中央部分的软骨细胞多为2—8个成群存在,它们均由一个软骨细胞分 裂而来,故称同源群。 14.哈佛氏系统:哈佛氏骨板与哈佛氏管合称哈佛氏系统,简称哈氏系统,又称骨单位。 15.肌节:相邻两个Z膜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一个肌节,包含两个二分之一暗带和一个明带,它是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的连接结构。此处相邻的心肌纤维各伸出许多突起,镶嵌连接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 (一) (二)(仅供借鉴)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模拟试题(一) 1、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4、副性腺由精束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构成。 5、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6、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螺旋化程度不同,螺旋紧密的部分呈颗粒、团块状,镜下观察着色深称异染色质。 7、在骨组织中,骨原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成骨细胞具有分泌骨质有机成分的功能;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重吸收骨基质的能力。 8、淋巴细胞约为白细胞总数的50%,幼龄动物较多。根据淋巴细胞的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寿命和免疫功能的不同,至少又可分为T细胞,B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4类。 9、小脑皮质分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3层。 10、在光镜下,毛细血管结构基本相似,在电镜下,毛细血管可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3种类型。 11、皮肤覆盖身体表面,由表皮,和_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 12、淋巴组织是以网状组织构成支架,网孔中分布着大量淋巴细

胞和一些其他免疫细胞的组织,可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两种类型。 13、淋巴窦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在其窦腔内有网状细胞作支架,网眼中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14、肾上腺皮质是肾上腺的主要部分,位于腺的外周。其又分为多形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部分。 15、垂体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16、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和_内分泌细胞。 17、电镜下,壁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内分泌小管。该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__盐酸_的功能。 18、胰岛素是胰岛内_B_细胞的分泌物,它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 19、肺的导气部从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无呼吸功能,肺的呼吸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囊,具有呼吸功能。 20、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由每个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分支和肺泡构成,小叶之间为小叶间结缔组织。 21、肾小球的滤过屏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组成。 22、曲精小管的上皮分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两种。 23、在卵母细胞表面和卵泡细胞间出现一层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名词解释

组胚重点名词解释 1.H-E染色 是组织学中最常用的染色法;“H”代表苏木精,为蓝色碱性染料,能使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等酸性物质染为蓝色;“E”代表伊红,为红色酸性染料,能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碱性物质染为红色,用苏木精伊红联合染色的方法称为H-E染色法。2.基膜 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均质状嗜酸性薄膜,电镜下由基板和网版组成,具有支持、营养、连接上皮的作用。 3.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化学性突触 定义:以化学性物质(神经递质)为传递媒介的突触。组成:LM-银染下棕黑色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EM下分三部分:突触前成分【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线粒体】,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含相应递质的受体)功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 5.胸腺小体 定义:胸腺髓质内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而成的圆球性的嗜酸性小体。意义:是胸腺的特征性标志。功能:未明,但缺乏胸腺小体的胸腺不能培育出T细胞。 6.小肠绒毛 定义: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形成的指状、叶状突起。组成:表面-单柱上皮,中轴-固有层的C.T(含:中央乳糜管、丰富的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及各种免疫细胞)。意义: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7.胰岛 定义:散在分布在胰腺外分泌部之间着色浅的球形内分泌细胞团。形态:胰岛细胞聚集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功能:A细胞:分泌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作用于A、B或PP 细胞,抑制其分泌。PP细胞:分泌胰多肽。 8.滤过屏障(滤过膜) 定义: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所经过的结构。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组成:a.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b.基膜(内皮与足细胞共同的)c.足细胞次级突起之间的裂孔膜功能:选择性的滤过。 9.气-血屏障 定义:从肺泡腔到肺泡隔内毛细血管腔所经过的结构。组成:肺泡表面液层、I型肺泡上皮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作用:有利于气体交换。 10.血-睾屏障 是指生精小管和血液之间存在的屏障。由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相邻支持细胞之间近基部的紧密连接组成的屏障。其作用在于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可以阻止精子抗原物质 溢出,避免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11.排卵 在LH的作用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经腹膜腔进入输卵管的过程。

动物解剖学

绪论及运动系统 1.概念 矢状面:与动物体长轴平行而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额面:与身体长轴平行(与地面平行)与矢状面横断面相垂直的切面。 横断面:与动物体长轴相垂直,与地面相垂直的切面,与器官长轴相垂直的切面也叫横断面。 关节:又称间接连接,是骨连接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形成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的滑膜围成关节腔,内有滑液,可进行灵活的运动。 腹白线:位于腹腔侧壁上的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向下延伸为宽阔的腱膜,两侧的腱膜在腹中线相互织成形成一白色纤维纵带,称白线。 骨盆:由两侧的髋骨和顶壁的荐骨及前四个尾椎与两侧的荐坐韧带形成的前宽后窄的圆锥型腔。 胸廓: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底壁的胸骨组成,胸廓部的肋较短,并于胸骨连接坚固性强但活动范围小,胸廓后部的肋长且弯曲,活动范围大。 门:位于实质性器官上有血管神经淋巴,出入的部位为门。 2.动物躯干和四肢骨骼及主要关节名称(见笔记) 3.关节的主要构造及椎骨的一般构造

关节:关节面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有的关节尚有韧带,关节盘等辅助结构。 椎骨的一般形态:组成记住的各段椎骨由于机能不同,形态和构造虽有差异,但基本相似,均由椎体,椎弓和从椎弓发出的突起组成。 椎体:是椎骨的腹侧部分,呈短圆柱形,前有突出的椎头,后有稍凹的椎窝。相邻的椎体由椎间软骨相连接。椎弓:是椎体背侧的拱形骨板,椎弓和椎体间围成椎孔,所有椎孔在脊柱中相连而成椎管,主要容纳脊髓。椎弓基部的前后缘各有一对切迹,相邻椎孔的切迹合成椎间孔,是神经和血管出入椎管的通路。 突起:有三种,从椎弓的中央向背侧伸出的一个突起,称棘突,各段椎骨的棘突形态,长度和方向均不相同,它们主要和韧带附着。从椎弓基部向两侧伸出的一对突起,称为横突。从椎弓背侧的前后两缘各伸出一对关节突,与相邻椎弓的关节突形成关节。 4.骨的类型,基本构造,骨的表面形态,解剖学的方位 术语 骨的类型:长骨短骨不规则骨扁骨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血管神经 骨的表面突起:骨面上截然高起的称为隆起,突出较小且有一定范围的称为结节,小的结节称为小结节,较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