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七步诗

【作者】曹植【朝代】两汉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张继【朝代】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行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日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朝代】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游湖

【作者】徐俯【朝代】宋代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朝代】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惠崇)春江晓景

【作者】苏轼【朝代】北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朝代】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画眉鸟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代百啭zhuàn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作者】韩愈【朝代】唐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七步诗赏析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石灰吟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竹石的诗意 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竹石的赏析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七步诗》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原文翻译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七步诗》诗歌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因此成了千古名句,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手足情深而骨肉相残的行为。全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 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七步诗》我们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年),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二弟之子,袭封临川王。文学家。[12]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七步诗》原文翻译及鉴赏》,对于高考语文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七步诗》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及古典名著的兴趣,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的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习古诗之前,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仔细听:有哪些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 2、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该怎样用词语表达?(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 3、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新词:煮豆燃萁。 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来历,我们先从曹植的这首《七步诗》讲起(教师板书:七步诗) 4、课前我们搜集了一些相关信息,能简单说说曹植为什么作这首诗吗?(学生反馈信息: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出示课件:背景资料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得立为太子。曹操死后,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

七步诗诗意曹植朗读

七步诗诗意曹植朗读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

⑻泣:小声哭 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 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 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 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 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 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 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 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想杀他,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有朝代 作者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七步诗》

古诗里的故事《七步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4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来到名师课堂,同学们听过“才高八斗”这个成语吗?它是形容一个人特别有才华,这个成语最早是用来形容曹植的。说的是天下的才华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 1、PPT1出示曹植像,师:我们来认识一下曹植,画像上的人就是曹植。曹植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就是七步成诗。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 2、PPT2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在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本课5个生字。 2、了解《七步诗》故事的由来,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大致了解 古诗的意思。 3、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师: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家谁知道《七步诗》是曹植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下写出来的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4、简介曹植和《七步诗》故事的由来。(PPT 3、4出示) 曹植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当上了皇帝之后呢,对才华横溢的弟弟一直心怀忌恨,担心弟弟抢了自己的王位,于是就想谋害他,让他七步之内成诗一首,做不出来就要把他处死。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啊想啊……他想起了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用豆秸煮豆子的事,可如今,亲生的哥哥却要治他于死地,他一步一步地艰难的走着,边走边吟道: 5、PPT 5出示:曹丕迫害曹植的视频。 (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顿时觉得羞愧难当,于是把曹植放了。正是因为这首诗在七步之内做成,所以叫《七步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PPT6 影片看完了,相信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走进古诗,一起来看一下本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要注意煮豆 /持作/羹的羹,它的结构,为上下结构,上面是羊羔的羔,下面是美术的美,读作geng。漉菽/以为/汁这句诗中的漉和菽的读音,分别是lu shu。萁在/釜下/燃中萁的部首是草字头,因为豆子是草本植物,所以用的是草字头。这句中还需要注意的是釜,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曹植原文四句 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

诗词元曲作者简介

1. 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 2. 曹操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质朴刚健(建安风骨) 3. 曹植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笔力雄健词采华茂 4. 陶渊明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

《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关键词:田园生活平淡自然简洁含蓄 5.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其《咏鹅》1首。 6. 王勃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 贺知章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 8. 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 孟浩然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11.王维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浏览。 七步诗的文言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

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七步诗的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

七步诗

七步诗 【作者】曹植【朝代】两汉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朝代】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作者】张继【朝代】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竹枝词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行 【作者】杜牧【朝代】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日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苏轼【朝代】北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游湖 【作者】徐俯【朝代】宋代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朝代】宋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惠崇)春江晓景 【作者】苏轼【朝代】北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朝代】宋代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村居 【作者】高鼎【朝代】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及赏析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写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译文注释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小学生必背古诗首有朝代作者完整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首有朝 代作者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 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 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 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 唐·王维

曹植七步诗解释

曹植七步诗原文的解释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1.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汤。肉~。鸡蛋~。 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谁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以及一些词语的解释?拜托! 最佳答案 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

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此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因此,我们还是把它作为曹植的作品来介绍给读者诸君。 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导读: 七步诗的文言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文言文翻译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诗的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七步诗的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

《七步诗》教案讲解学习

《七步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罗雄街道腊峰小学:李向辉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回到遥远的三国去,去感受三国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2)在三国,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至今还流传着,世人皆能吟诵,同学们也不例外,这首诗叫做(同学一起回答)。 出示课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七步诗》 2、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关于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这首诗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写出来的,假如你是曹植,你会怎么说?(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予以点拔)。 (3)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影片) 课件出示:看到此情此景,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这首是诗是曹植在他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完成的,如果他不能写出这首诗,他就有性命之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 煮豆 //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教师着重指导停顿的地方。 (3)指导理解诗意: (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注意课文中注释的地方) (4)学生自主理解,教师点名回答。 (5)教师课件出示诗意,加深学生的理解。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你我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6)提问:什么是“豆”?什么是“萁”?(豆类植物脱落下剩下的茎)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后把“豆”和“萁”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豆”和“萁”是什么关系呢?(同根生) (7)了解了豆和萁的关系后,大家能猜出谁是“豆”?谁是“萁”吗? (引导学生说出豆是曹植,萁是曹丕后,把“曹植”和“曹丕”的卡片粘贴在黑板上。) 4、理解感悟,体会诗人的情感。 (1)我们能读懂、理解诗句,我们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一起去感觉诗人的内心世界。 (2)再读一遍诗句,找一找,看一看通过哪一个字,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把找到的字圈起来,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标注在旁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着重讲解“泣”和“煎”。 ①谁在哭泣?(曹植)男儿有泪不轻弹,曹植为什么哭泣?(学生自由回 答) ②从“煎”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4)当时曹丕是怎样对曹植步步紧逼,我们一起看视频。(播放视频) 5、扩展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你会像曹丕那样对待自己的家人吗?会那样对待你的同学吗?为什么?你觉得兄弟之间,亲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2)当我们看到兄弟不合,甚至骨肉相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劝他们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这首诗同学们都会读了,那么你们会唱吗?最后,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好不好? (播放音乐) 5、作业。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简介 按出生先后顺序整理,清晰明了,方便记忆。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修订《春秋》。他的学生将其言行记录在《论语》中。《论语》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2.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世称“亚圣”。《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3.吕不韦(?一前235):战国末年秦国相国,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 4.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为《离骚》《天问》《九歌》。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此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5.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一?):字子长,别称太史公。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为《史记》,全书130篇。

6.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他的儿子追尊为魏武帝。他的诗歌有《观沧海》《蒿里行》《龟虽寿》等篇,诗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东汉末年人民的苦难生活。 7.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三国魏诗人。主要代表作为《七步诗》《洛神赋》等,原有集,已散佚,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8.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9.骆宾王(约638一?):字观光,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主要作品有《咏鹅》《在狱咏蝉》等。著有《骆宾王文集》。 10.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外三位是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主要作品收在《王子安集》里,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11.陈子昂(659一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感遇》《送别出塞》等。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颇有影响。著有《陈伯玉集》。 12.贺知章(659一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

七步诗

《七步诗》教学设计 王文礼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学习本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曹植和《七步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请大家帮老师解决老师一点小问题,好么? 问:你知道哪个词语是形容兄弟之间情谊深厚的,就好比人的手和脚?请告诉我。(亲如手足、情同手足、手足兄弟)那如果兄弟之间产生不和,互相残害对方,又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呢?(手足相残、同室操戈、兄弟反目)嗯,谢谢同学们的慷慨相助!为回报诸位同学,老师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新的词语——煮豆燃萁。(学生跟读2遍)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新词的来历呢?(有可能知道,有可能不知道,但都可往下转。)为全面理解这个新词,我们先从今天要学习的新课《七步诗》讲起。(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叫七步诗呢?这首古诗隐藏着一个什么故事呢?) 二、学习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师: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课前搜集到的曹植的资料和写诗的背景。 生1:因为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兄弟,但是曹丕却为了保护自己的皇位而迫害自己的弟弟,曹植非常地伤心,所以作下了这首诗。 生2: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很有才华,曹操去世后,曹植的哥哥曹丕继位,很忌恨曹植。相传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曹植真的在七步之内作出了七步诗。 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老师把曹植的简介和作诗的背景总结一下。(看幻灯片2)指名读一下!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曹植当时的处境真是——危险、危急、生死攸关、……

《七步诗》教案

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七步诗》教学设计 罗雄街道腊峰小学:李向辉 教学目标 1、了解《七步诗》的由来,能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2、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的感情,教育学生要相互关爱。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回到遥远的三国去,去感受三国 的历史和文化,同学们准备好了没有? (2)在三国,有一位诗人写过一首诗,至今还流传着,世人皆能吟诵,同学们也不例外,这首诗叫做(同学一起回答)。 出示课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七步诗》 2、检查预习,认识作者及写作背景: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谁能说一说通过预习,关于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这首诗是曹植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写出来的,假如你是曹植,你会怎么说?(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予以点拔)。 (3)让我们时光倒流,一起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播放影片) 课件出示:看到此情此景,你看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这首是诗是曹植在他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完成的,如果他不能写出这首诗,他就有性命之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一下这首诗。(课件出示古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相结合,教师着重指导停顿的地方。 (3)指导理解诗意: (先了解每个词的意思,然后把词的意思串成一句话就是这首诗的意思,注意课文中注释的地方)

七步诗

七步诗(三国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七步诗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表现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也说明了曹丕的狠毒和狡猾,也说明了曹植的聪明和沉着。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①桂花落,夜静春山空②。 月出惊③山鸟,时鸣④春涧⑤中。 【作品译文】 在我空闲的时候来到山里,正好碰上桂花凋落的时候。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而发出的鸣叫在两山之间的小溪边回响。 王维的诗意和禅境,在于虚空宁静。在诗中,人的心境是空虚寂静、闲恬空淡的。人只有在悠闲的时候,心境虚空宁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音。桂花细小轻微,落地无声,但诗人偏偏能听到它坠落在地上的声音。这种心境该是多么的宁静、虚空和恬淡。实际上,这是借助外物的描写来写人的心境。而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又只有在夜间-----也深更尽的时候最为明显和突出。为了进一步渲染这春山春涧的虚空宁静,诗人又写了在月亮升起时,惊动的山鸟发出几声悠长的鸣叫声,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更衬托出广大夜空无边的空寂。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全文意思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