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面几何常用证明方法

平面几何常用证明方法

平面几何常用证明方法
平面几何常用证明方法

平面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1,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入手,先承认它是正确的,执果索因,寻求结论正确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逆而推之,直到与题设会合,于是就得出了由题设通往结论的思维过程。

分析法主要应用与的几何问题特点主要是:从证明推理的时候出现多个方向,不知道哪个方向能够成功推导到结论,也就是说从正向推导比较迷茫的时候,比较适合用分析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1 如图2.1.1,四边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BD 平行于两对边之交点的连线EF ,求证:AC 平分BD 。[1]

证明:设AC 交BD 于M ,交EF 于N 则

NF

MD EN BM =,欲证MD BM = 作方向猜测,只需证NF EN =或

1==NF EN MD BM 即可。 但我们意识到这不容易证明, (图2.1.1)

再作方向猜测,欲证MD BM =,只需证明

BM MD MD BM =即可。而NF

EN MD BM =,从而只需证NF EN BM MD =即可,又只需证NF BM EN MD =即可。而NF BM CN MC EN MD ==,故得证。 2 综合法

综合法则是由命题的题设条件入手,由因导果,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逐步靠近目标,最终获得结论。再从已知条件着手,根据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逐步推导出结论。综合法和分析法有些不同的是分析法的思路从结论开始,综合法的思路从题设开始。

例2如图2.2.1设D 是ABC ?底边BC 上任一点,

则CD BD BC BD AC CD AB BC AD ??-?+?=?2

22。[1]

证明:在ADB ?和ABC ?中 BD

AD AB BD AD ADB ?-+=∠2cos 2

22 BD

AD AC CD AD ADC ?-+=∠2cos 2

22 由ADC ADB ∠-=∠cos cos ,所以 (图2.2.1)

BD

AD AC CD AD BD AD AB BD AD ?-+-=?-+222

22222

有)()(2

22CD BD CD BD BD AC CD AB CD BD AD +?-?+?=+

将BC CD BD =+代入上式则有

CD BD BC BD AC CD AB BC AD ??-?+?=?222,证毕。

在具体证题时,这两种方法可单独运用,也可配合运用,在分析中有综合,在综合中有分析,以进行交叉使用。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仅归纳方法,并不做详细介绍。

但是有些命题往往不易甚至不能直接证明,这时,不妨证明它的等效命题,以间接地达到目标,这种证题思路就称为间接式思路。我们常运用的反证法是一种典型的用间接式思路证题的方法。 3反证法

具体地说,在证明一个命题时,如正面不易入手,就要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入手,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如果由此假设进行严格推理,推导出的结果与已知条件、公式、定理、定义、假设等的其中一个相矛盾,或者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就证明了“结论反面成立”的假设是错误的,从而得出结论的正面成立,这种证题方法就叫做反证法。当结论的反面只有一个时,否定了这一个便完成证明,这种较单纯的反证法又叫做归谬法;而当结论的反面有若干个时,就必须驳倒其中的每一个,这种较繁琐的反证法又称为穷举法。

反证法证题通常有如下三个步骤:

(1)反设。作出与结论相反的假设,通常称这种假设为反证假设。

(2)归谬。利用反证假设和已知条件,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推出与某个已知条件、公理、定义等相矛盾的结果。根据矛盾律,在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在同时间、同关系下,不能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相反的论断,可知反证假设不成立。

(3)得出结论。根据排除率,即在同一论证过程中,命题C 与命题非C 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可知原结论成立。

例3 如图2.3.1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N M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

且)(2

1CD AB MN +=

。 求证:BC AD ∥ 证明:假设AD 与BC 不平行,连结ABD ,并设P

是BD 的中点,再连结PN MP 、。在ABD ?中

由PD BP MA BM ==, (图2.3.1)

则MP AD 21,同理可证PN BC 2

1 从而 )(21CD AB PN MP +=

+ ① 这时,BD 的中点不在MN 上

若不然,则由AD MN ∥,BC MN ∥,得BC AD ∥与

假设AD 与BC 不平行矛盾,于是N P M 、、三点不共线。

从而

MN PN MP >+ ②

由①、②得)(21CD AB MN +<,这与已知条件)(2

1CD AB MN +=相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所以BC AD ∥,证毕。

在几何中需要证明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线、面只有一个时,称为“唯一性”问题。 例4 过平面α上的点A 的直线α⊥a ,求证:a 是唯一的。

证明:假设a 不是唯一的,则过A 至少还有一条直线b ,α⊥b

由a 、b 是相交直线,

则a 、b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β。

设α和β相交于过点A 的直线c 。

由 α⊥a ,α⊥b ,

有 c a ⊥,c b ⊥。

这样在平面β内,过点A 就有两条直线垂直于c ,这与定理产生矛盾。

所以,a 是唯一的,证毕。

关于唯一性的问题,在几何中有,在代数、三角等学科中也有。这类题目用直接证法证明相当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采用间接证法。即用反证法或同一法证明,用反证法证明有时比同一法更方便。

另外,几何中有一类问题,要证明某个图形不可能有某种性质或证明具有某种性质的图形不存在。它们的结论命题都是以否定形式出现的,若用直接证法证明有一定的困难。而它的否定命题则是某个图形具有某种性质或具有某种性质的图形存在,因此,这类问题非常适宜用反证法。

例5 求证:抛物线没有渐近线。

证明:设抛物线的方程是px y 22

=(0≠p )。

假设抛物有渐近线,渐近线的方程是b ax y +=,易知a 、b 都不为0。因为渐近线与抛物线相切于无穷远点,于是方程组 ???+==b

ax y px y 22 )2()1( 的两组解的倒数都是0。

将(2)代入(1),得

0)(2222=+-+b x p ab x a )3(

设1x 、2x 是(3)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221)(2a

p ab x x --=+,2221a b x x =? 则

0)(2112212121=--=+=+b

p ab x x x x x x )4(

01112

2

2121===?b a x x x x , )5( 由(4)、(5),可推得0=p ,

这于假设0≠p 矛盾。

所以,抛物线没有渐近线,证毕。

关于不可能问题是几何中最常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由于它的结论是以否定形式出现,采用直接证法有困难,所以这类问题一般都使用反证法加以证明。

在几何中存在一类很特殊的问题,就是证明具有某种性质的图形至少有一个或不多于几个。由于这类问题能找到直接论证的理论根据很少,用直接证法有一定困难。如果采用反证法,添加了否定结论这个新的假设,就可以推出更多的结论,容易使命题获证。

例6 已知: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1==BD AC 。 求证:四边形中至少有一条边不小于2

2。 证明:假设四边形的边都小于2

2,由于四边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是钝角(这一结论也可用反证法证明),不妨设090≤∠A ,

根据余弦定理,得

A A

B AD AB AD BD cos 2222??-+=,

222AB AD BD +≤,

1)22()22(

2222=+<+≤AB AD BD 。 这与已知四边形1=BD 矛盾。 所以,四边形中至少有一条边不小于2

2,证毕。 在证题过程中,不论是直接思路还是间接思路,都要进行一系列正确的推理,需要解题者对扑朔迷离的表象进行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分析、加工和改造,并从不同方向探索,以在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思路,从而及时纠正尝试中的错误,最后获得命题的证明。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线面垂直的证明

立体几何证明 【知识梳理】 1. 直线与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线面平行?线线平行”) 2..直线与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一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判定定理二:如果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性质2: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平面与平面 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 1. 平面与平面平行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2. 两个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知识点一 【例题精讲】 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F 分别为1DD 、DB 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11D ABC ;(2)求证: 平面B 11D C C B 1⊥ EF C B 1⊥; (3)求三棱锥EFC B -1的体积V. 2.如图所示, 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 ,,2,BA AD CD AD CD AB PA ⊥⊥=⊥底面ABCD , E 为PC 的 中点, PA =AD =AB =1. (1)证明: //EB PAD 平面; (2)证明: BE PDC ⊥平面; (3)求三棱锥B -PDC 的体积V . 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 ABCD ,AB ⊥AD ,AC ⊥CD ,∠ABC=60°,PA=AB=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 (1)AE ⊥CD (2)PD ⊥平面ABE .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方法情况总结)

如何做几何证明题 知识归纳总结: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二. 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 如图3所示,设BP、CQ是的内角平分线,AH、AK分别为A到BP、CQ的垂线。求证:KH∥BC 例4. 已知:如图4所示,AB=AC,。 求证:FD⊥ED 三. 证明一线段和的问题 (一)在较长线段上截取一线段等一较短线段,证明其余部分等于另一较短线段。(截长法) 例5. 已知:如图6所示在中,,∠BAC、∠BCA的角平分线AD、

初中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初中几何证明常用方法 归纳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一、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先证明某两个角相等。 2、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3、通过平移或旋转或者折叠得到的线段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和差。 二、求线段的长度的常用办法 1、利用线段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线段的长度,再证明所求线段与已求的线段相等。 3、勾股定理。 三、证明角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等)角的余(补)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3、角的和差 4、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先证明某两条边相等。 5、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四、求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角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角的长度,再证明所求角与已求的角相等。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从角) 2、有两个角互余。(从角) 3、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边) 4、30度角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5、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六、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两边相等。(从边) 2、证明有两角相等。(从角) 七、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三边相等。 2、三角相等。 3、有一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 八、证明角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两个角相等(定义)。 2、等就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行线上。 九、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把某条线段平分,并与它垂直。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技巧资料讲解

辅助线的添加 一、添辅助线有二种情况: 1.按定义添辅助线: 如:证明二直线垂直可延长使它们,相交后证交角为90°;证线段倍半关系可倍线段取中点或半线段加倍;证角的倍半关系也可类似添辅助线。 2.按基本图形添辅助线: 每个几何定理都有与它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基本图形,添辅助线往往是具有基本图形的性质,但基本图形不完整时。因此“添线”应该叫做“补图”!这样可防止乱添线 也有规律可循。 (1)平行线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中出现平行线时,添辅助线的关键是:添与二条平行线都相交的第三条直线 (2)等腰三角形是个基本图形: 当几何问题中出现一点发出的二条相等线段时,往往要补全完整的等腰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是个重要的基本图形: 出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添底边上的中线;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基本图形 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往往添斜边上的中线。 (5)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几何问题中出现多个中点时,往往添加三角形中位线基本图形 (6)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有平行线型(带平行线的相似三角形),相交线型,旋转型;当出现相比线段重叠在一直线上时,(中点可看成比为1)可添加平行线得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 (8)特殊角直角三角形 当出现30,45,60,135,150度特殊角时可添加特殊角直角三角形,利用45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 1:1:√2;30度角直角三角形三边比为1:2:√3 (9)半圆上的圆周角 出现直径与半圆上的点,添90度的圆周角;出现90度的圆周角则添它所对弦---直径; 二、基本图形的辅助线的画法 1.三角形问题添加辅助线方法 方法1: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加倍。含有中点的题目,常常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通过这种方法,把要证的结论恰当的转移,很容易地解决了问题。 方法2:含有平分线的题目,常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题中的条件,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方法3:结论是两线段相等的题目常画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或利用关于平分线段的一些定理。 方法4:结论是一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这类题目,常采用截长法或补短法,所谓截长法就是把第三条线段分成两部分,证其中的一部分等于第一条线段,而另一部分等于第二条线段2.平行四边形中常用辅助线的添法 平行四边形(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的两组对边、对角和对角线都具有某些相同性质,所以在添辅助线方法上也有共同之处,目的都是造就线段的平行、垂直,构成三角形的全等、相似,把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成常见的三角形、正方形等问题处理 (1)连对角线或平移对角线 (2)过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3)连接对角线交点与一边中点,或过对角线交点作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线段平行或中位线

(完整版)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深圳龙岗区东升学校—— 罗虎胜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 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一般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1) 通过“平移”。 (2) 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3) 利用勾股定理。 (4) 利用三角形全等或三角行相似。 (5) 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等。 (1) 通过“平移”,根据若αα平面则平面且⊥⊥a b b a ,,// 1.在四棱锥P-ABCD 中,△PBC 为正三角形,AB ⊥平面PBC ,AB ∥CD ,AB= 2 1 DC ,中点为PD E .求证:AE ⊥平面PDC. 分析:取PC 的中点F ,易证AE//BF ,易证 B F ⊥平面PDC 2.如图,四棱锥P -ABCD ABCD ,∠PDA=45°,点E 为棱AB 的中点. 求证:平面PCE ⊥平面PCD ; 分析:取PC 的中点G ,易证EG//AF ,又易证A F 于是E G ⊥平面PCD,则平面PCE ⊥平面PCD (第2题图)

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 AB PAD ⊥平面,//AB CD ,PD AD =,E 是PB 的中点,F 是CD 上的点,且 1 2 DF AB =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1)证明:PH ABCD ⊥平面; (2)若121PH AD FC ===,,,求三棱锥E BCF -的体积; (3)证明:EF PAB ⊥平面. 分析:要证EF PAB ⊥平面,只要把FE 平移到DG ,也即是取AP 的中点G ,易证EF//GD, 易证D G ⊥平面PAB 4.如图所示, 四棱锥P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 ,,2,BA AD CD AD CD AB PA ⊥⊥=⊥底面ABCD , E 为PC 的中点, P A =AD 。 证明: BE PDC ⊥平面; 分析:取PD 的中点F ,易证AF//BE, 易证A F ⊥平面PDC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5、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o ,AP BP AB ==, PC AC ⊥. (Ⅰ)求证:PC AB ⊥; (Ⅱ)求二面角B AP C --的大小; A C B P

高中平面几何常用定理总结

高中平面几何常用定理 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高中)平面几何基础知识(基本定理、基本性质) 1. 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广义勾股定理)(1)锐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之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中的一边和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钝角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上的射影乘积的两倍. 2. 射影定理(欧几里得定理) 3. 中线定理(巴布斯定理)设△ABC 的边BC 的中点为P ,则有)(22222BP AP AC AB +=+; 中线长:222222a c b m a -+=. 4. 垂线定理:2222BD BC AD AC CD AB -=-?⊥. 高线长:C b B c A a bc c p b p a p p a h a sin sin sin ))()((2===---=. 5.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6. 如△ABC 中,AD 平分∠BAC ,则AC AB DC BD =;(外角平分线定理). 角平分线长:2cos 2)(2A c b bc a p bcp c b t a +=-+= (其中p 为周长一半). 7.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8. 余弦定理:C ab b a c cos 2222-+=. 9. 张角定理:AB DAC AC BAD AD BAC ∠+∠=∠sin sin sin . 10. 斯特瓦尔特(Stewart )定理:设已知△ABC 及其底边上B 、C 两点间的一点D ,则有AB 2·DC +AC 2·BD -AD 2·BC =BC ·DC ·BD .

立体几何中垂直地证明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线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知识要点 1.线面垂直 (1)定义: 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 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 α⊥. l -平面α的垂线,α-直线l 的垂面,它们的唯一公共点P 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垂直. ☆ 符号语言:若l ⊥m ,l ⊥n ,m ∩n =B ,m α,n α,则l ⊥α. (3)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线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二面角 (1)定义: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记作二面角AB αβ--. (简记P AB Q --) (2)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二面角αβ-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β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围:000180θ<<. 3.面面垂直 (1)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记作αβ⊥. (2)判定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3)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垂直关系”常见证明方法 (一)直线与直线垂直的证明 1) 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等。

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 AB=BC,E是PC的中点. (1)求证:CD⊥AE;(2)求证:PD⊥面ABE. 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如图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垂直平面PBC。 2、如图,棱柱111 ABC A B C - 的侧面11 BCC B 是菱形, 11 B C A B ⊥ 证明:平面 1 AB C⊥平面 11 A BC; 3、已知: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将BCD折起,使点C移到点 1 C,且1 C AB D O AB 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 1 1 (2). BDC ⊥ ⊥ 1 1 ()求证:AD BC 求证:面ADC面

用旋转法………作辅助线证明平面几何题.

用旋转法………作辅助线证明平面几何题 旋转法就是在图形具有等邻边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另一位置的引辅助线的方法。 1、旋转方法主要用途是把分散的元素通过旋转集中起来,从而为证题创造必要的条 件。 2、旋转时要注意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大小(三要素:中心、方向、大小); 3、旋转方法常用于竺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图形中。 例1: 例2 已知,在Rt ABC 中;∠BAC=90?; D为BC边上任意一点,求证:2AD2=BD2+CD2. 证明:把ABD绕点A逆时钍方向旋转90?,得?ACE,则ABD??ACE,∴BD=CE,∠B=∠ACE; ∠BAD=∠CAE, AD=AE。 又∠BAC=90?;∴∠DAE=90? 所以: D E2=AD2+AE2=2AD2。 因为:∠B+∠ACB=90? 所以:∠DCE=90? CD2+CE2=DE2=2AD2 即: 2AD2=BD2+CD2。 注:也可以把ADC顺时针方向旋转90?来证明。 注 C D

已知,P 为等边ABC 内一点,PA=5,PB=4,PC=3,求∠BPC 的度数。证明:把ABP 绕点B 顺时钍方向旋转90?,得?CBD ,则ABP ??CBD ,∴, ∠ABP=∠CBD ,所以 ∠BAP+∠PBC=∠CBD+∠PBC=60?,所以 BPD 为等边三角形。 ∠PBD=60?所以: C D 2=PD 2+PC 2。因为: ∠DPC=90? 所以: ∠BPC=∠BPD+∠DPC=60?+90?=150? 注:也可以把CAP 绕点C 逆时针方向旋转60?来证明。 D C 例3: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一点,BF 平分∠CBE 交CD 于F 点。求证:BE=CF+AE 证明:把ABE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BCN 。 则:ABE ?BCN ,所以: ∠ABE=∠CBN ,BE=BN ,AE=CN 。因为: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所以:CD AB ,∠NFB=NBF 因为:∠ABF=∠ABE+∠EBF ,∠NBF=∠NBC+∠CBF ,而:∠EBF=∠FBC ;∠NBF=∠NFB 所以:BN=NF=CN+CF 所以:BE=AE+CF 。注:也可以把BCF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90?来证明。

初中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几何证明常用方法归纳 一、证明线段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先证明某两个角相等。 2、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3、通过平移或旋转或者折叠得到的线段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6、线段的和差。 二、求线段的长度的常用办法 1、利用线段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线段的长度,再证明所求线段与已求的线段相等。 3、勾股定理。 三、证明角相等的常用办法 1、同(等)角的余(补)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3、角的和差 4、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边对等角:先证明某两条边相等。 5、不同的三角形中,利用两个三角形全等:A找到两个合适的目标三角形B确定已有几个 条件C还要增加什么条件。 四、求角的度数的常用方法 1、利用角的和差。 2、利用等量代换:先求其他角的长度,再证明所求角与已求的角相等。 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五、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从角) 2、有两个角互余。(从角) 3、勾股定理逆定理。(从边) 4、30度角所对的边是另一边的一半。 5、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 六、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证明有两边相等。(从边) 2、证明有两角相等。(从角) 七、证明等边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1、三边相等。 2、三角相等。 3、有一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 八、证明角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两个角相等(定义)。 2、等就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行线上。 九、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常用方法 1、把某条线段平分,并与它垂直。 2、等就在:有两个点它们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重复强调是有两个点 十、证明线段垂直的常用方法。 1、两线的夹角90度。 2、等就在:有两个点它们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重复强调是有两个点十一、证明线平行的常用方法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十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 SSS,SAS,AAS,ASA, 十三、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 HL , SSS,SAS,AAS,ASA, 十四、证明两条线段等于第三线段的常用方法截一段证一段

(完整版)做几何证明题方法归纳

做几何证明题方法归纳 知识归纳: 1. 几何证明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大作用。几何证明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平面图形的数量关系;二是有关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两类问题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如证明平行关系可转化为证明角等或角互补的问题。 2. 掌握分析、证明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 (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有关定义、定理、公理的应用,逐步向前推进,直到问题的解决; (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考虑,推敲使其成立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再把所需的条件看成要证的结论继续推敲,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到已知事实为止; (3)两头凑法:将分析与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思考,综合法易于表达,因此,在实际思考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以利于缩短题设与结论的距离,最后达到证明目的。 3. 掌握构造基本图形的方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组成的,因此要善于将复杂图形分解成基本图形。在更多时候需要构造基本图形,在构造基本图形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以达到集中条件、转化问题的目的。 一. 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是平面几何证明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相等关系。很多其它问题最后都可化归为此类问题来证。证明两条线段或两角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其它如线段中垂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也经常用到。 例1. 已知:如图1 求证:DE =DF 分析:由?ABC 连结CD ,易得CD = 证明:连结CD ΘΘΘAC BC A B ACB AD DB CD BD AD DCB B A AE CF A DCB AD CD =∴∠=∠∠=?=∴==∠=∠=∠=∠=∠=90,,,, ∴?∴=??ADE CDF DE D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本题亦可延长ED 到G ,使DG =DE ,连

立体几何中垂直地证明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5、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ABCD ⊥⊥平面,且 PA AB =,点E 是PD 的中点。 ⑴求证:AC PB ⊥; ⑵求证:PB AEC ∥平面; 6、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 PA ⊥底面ABCD ,AB ⊥AD ,AC ⊥CD , ∠ABC =60°,PA = AB =BC ,E 是PC 的中点. (1)求证:CD ⊥AE ;(2)求证:PD ⊥面ABE. 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 垂直平面PBC 。 2、如图,棱柱 111 ABC A B C -的侧面 11 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 证明:平面1AB C ⊥平面11A BC ; 3、已知:如图,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BD 将BCD 折起,使点C 移到点1C ,且

1C ABD O AB 在平面上的射影恰好在上。 11(2). BDC ⊥⊥1 1()求证:AD BC 求证:面ADC 面 4、如图所示,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AB=AD=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A 1M 和C 1D 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 (Ⅱ)证明: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 5、已知四面体ABCD 中,CD BD AC AB ==,,平面⊥ABC 平面BCD ,E 为棱BC 的中点。 (1)求证:⊥AE 平面BCD ; (2)求证:BC AD ⊥; 6、S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SA ⊥平面ABC,平面SAB ⊥平面SBC,求证AB ⊥BC. O B C 1 A D C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小妙招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小妙招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审题。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但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能够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能够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下,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

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能够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使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c c ∥∥b a b a ∥?本文档系统总结归纳了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特别适合于高三总复习时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探求解题思路、归纳梳理解题方法。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好资料。 一、“平行关系”常见证明方法 (一)直线与直线平行的证明 1) 利用某些平面图形的特性: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2)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 3) 利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即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5)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6) 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α β a b a =?? βαβ α ∥b a ∥?b a b a //// ??? ? ?? ==γβγαβα β α ⊥⊥b a b a ∥?

7) 利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性质: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 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1)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推论: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3) 利用定义:直线在平面外,且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常见证明方法: 1)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b a β α a β αα ∥?a β ∥a ?α αββ////∩??b a P b a b a =α β//?α β b a P b ∥a b a αα ??α ∥a ?

做几何证明题方法归纳

做几何证明题方法归纳

∴?∴=??A D E C D F DE DF 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作斜边上的中线是常用的辅助线;在等腰三角形中,作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或高是常用的辅助线。显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更应该连结CD ,因为CD 既是斜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中线。本题亦可延长ED 到G ,使DG =DE ,连结BG ,证?EF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兴趣的同学不妨一试。 例2. 已知:如图2所示,AB =CD ,AD =BC ,AE =CF 。 证明:连结AC 在?ABC 和?C D A 中, AB CD BC AD AC CA ABC CDA SSS B D AB CD AE CF BE DF ===∴?∴∠=∠==∴=,,,??() 在?B C E 和?D A F 中,

做几何证明题方法归纳 第 6 页 共 20 页 BE DF B D BC DA BCE DAF SAS E F =∠=∠=???? ?∴?∴∠=∠??() 说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求角相等。常须添辅助线,制造全等三角形,这时应注意: (1)制造的全等三角形应分别包括求证中一量; (2)添辅助线能够直接得到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二. 证明直线平行或垂直 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与垂直是两种特殊的位置。证两直线平行,可用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系来证,也可通过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证两条直线垂直,可转化为证一个角等于90°,或利用两个锐角互余,或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来证。 例3. 如图3所示,设BP 、CQ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AH 、AK 分别为A 到BP 、CQ 的垂线。 求证:KH ∥BC

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一).

几何证明的思路与方法(一)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张波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帮助我们认识了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发展了我们的空间观念、增进了我们逻辑推理的意识与能力,并增强了运用这些知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学习几何离不开几何证明。几何学是适合培养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绝好资源。 但是,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害怕几何,害怕几何证明。原因之一是大家感到几何证明似乎找不到一种通用的方法,不同的问题常常需要不同的处理。 我们很容易掌握解方程,因为它们有着较为固定的处理程序。如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只要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这样的步骤,就可以求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而几何问题的解决就很难形成这样的程序步骤,它常常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但这并不是说几何问题的解决没有规律。我们还是可以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一些思考问题的一般次序,这样的思维序列可以指导我们面对几何问题如何去思考,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梳理处理几何证明问题时值得总结的思维角度与思维次序。 一、思路梳理: 我们都知道,证明题的结构基本上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通常的表现形式是“已知------,求证------。”这里的“已知------”就是题设,或者称为条件,“求证------”就是结论。

拿到一个几何证明题,我们都是如何思考的呢?我们都思考什么?有哪些思考的角度?有没有一个思考的次序? 很多同学可能会说:“拿到一个几何证明题,我要先弄清楚已知条件。” 很好。那么,怎样算是弄清楚了已知条件呢?你都做些什么事情去帮助自己弄清楚已知条件? 同学们会说:“我会把已知条件在图上标记出来。” 这是一个不错的做法,在图上做标记。 事实上,图形是几何证明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何问题离不开图形,如果一个几何问题没有相应的图形,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画一张符合条件的图形。 又有同学说:“我会思考条件的作用,由某些条件会推出些什么样的结论。” 这也是一个好的习惯,思考条件的可能作用。 大家还会说:“在清楚条件之后,我会从结论入手,进行分析。” 非常好!从结论入手,分析要证结论成立,需要证什么。 不同的结论形式,我们会有不同的想法。如“要证明线段相等,我们可能会想证明三角形全等、或者等角对等边、或者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还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者通过等量代换等等,最近,我们有时还会利用比例式去证明线段相等。” 要证明某个结论成立,可能的路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又如何选择呢? 大家可能会说,这时要结合条件进行判断,也有的同学会说,要看图形,看图形的结构特点,直觉判断有怎样的可能,或者排除某些方法。 非常好!图形结构。这又是解决几何问题时,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部分。事实上,几何离不开图形,图形中蕴含着重要的信息。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基础)

立体几何垂直的证明 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共面垂直:掌握几种模型 ①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 直角梯形 ⑤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1】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 E 为1CC 中点,求证: (1) 1A O OE ⊥ (2) 1A O BDE ⊥平面 (2)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 【例2】在正四面体ABCD 中, 求证:AC BD ⊥ 【变式1】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已知 ο60,22,2,2,3=∠====PAB PD PA AD AB . 证明:AD PB ⊥;

【变式2】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 将△AED,△DCF分别沿, DE DF折起,使,A C两点重合于'A. 求证:'A D EF ⊥;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是等边三角形,∠P AC=∠PBC=90 o。 证明:AB⊥PC 类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证明 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例3】在正方体 1111 ABCD A B C D -中,,求证: 11 AC BDC ⊥平面 【变式1】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2,∠ACB=90?.E为BB1的中点,D点在AB上且DE= 3 . 求证:CD⊥平面A1ABB1; B E ' A D F G

P C B A D E 【变式2】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 中点,2, 2.CA CB CD BD AB AD ====== 求证:AO ⊥平面BCD ; 【变式3】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D BC ∥,90ABC ∠=°,PA ⊥平面ABCD .3PA =,2AD =,23AB =6BC = ()1求证:BD ⊥平面PAC ○ 2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例4】在三棱锥P-ABC 中,PA ABC ⊥底面,PAC PBC ⊥面面,BC PAC ⊥求证:面。 【变式1】在四棱锥P ABCD -,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面PAB 是等腰三角形,且 PAB ABCD ⊥面底面,求证:BC PAB ⊥面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思路及方法简述

平面几何证明题的一般思路及方法简述 【摘要】惠特霍斯曾说过,“一般地,解题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一种最适宜的方法。”灵活、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是求解平面几何问题的良好途径。解决任何一道平面几何证明题,都要应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而选择哪一种方法,就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本文试对平面几何证明题中常用的几种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平面几何证明题思路方法 平面几何难学,是很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包含了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而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波利亚曾说过,“解题的成功要靠正确思路的选择,要靠从可以接近它的方向去攻击堡垒。为了辨别哪一条思路正确,哪一个方向可接近它,就要试探各种方向和思路。”由此可见,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索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常见的证题思路有直接式思路和间接式思路。 一、直接式思路 证题时,首先应仔细审查题意,细心观察题目,分清条件和结论,并尽量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一些解题信息,以在缜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定义、公式、定理进行一系列正面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出命题的证明,这种证题的思路被称为直接式思路。由于思维方式的逆顺,在证题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分析法”和“综合法”。 1.分析法。分析法是从命题的结论入手,先承认它是正确的,执果索因,寻求结论正确的条件,这样一步一步逆而推之,直到与题设会合,于是就得出了由题设通往结论的思维过程。在由结论向已知条件的寻求追溯过程中,则由于题设条件的不同,或已知条件之间关系的隐含程度不同等,寻求追溯的形式会有一定差异,因而常把分析法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选择型分析法。选择型分析法解题,首先要从题目要求解的结论A出发,逐步把问题转化为分析要得出结论A需要哪些充分条件。假设有条件B,就有结论A,那么B就成为选择找到的使A成立的充分条件,然后再分析在什么条件下能选择得到B……最终追溯到命题中的某一题设条件。 (2)可逆型分析法。如果再从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推求的充分必要条件,那么这种分析法又叫可逆型分析法,因而,可逆型分析法是选择型分析法的特殊情形。用可逆型分析法证明的命题用选择型分析法一定能证明,反之用选择型分析法证明的命题,用可逆型分析不一定能证明。 (3)构造型分析法。如果在从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在寻找新的充分条件的转化“三岔口”处,需采取相应的构造型措施:如构造一些条件,作某些辅助图等,进行探讨、推导,才能追溯到原命题的已知条件的分析法叫做构造型分析法。 (4)设想型分析法。在向已知条件追溯的过程中,借助于有根据的设想、假定,形成“言之成理”的新构思,再进行“持之有据”的验证,逐步地找出正确途径的分析法称为设想型分析法。 2.综合法。综合法则是由命题的题设条件入手,由因导果,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逐步靠近目标,最终获得结论。再从已知条件着手,根据已知的定义、公式、定理,逐步推导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思考角度不同,立足点不同,综合法常分为四种类型: (1)分析型综合法。我们把分析法解题的叙述倒过来,稍加整理而得到的解法称为分析型综合法。 (2)奠基型综合法。当由已知条件着手较难,或没有熟悉的模式可供归纳推导,就可转而寻找简单的模式,然后再将一般情形化归到这个简单的模式中来,这样的综合法称为奠基型综合法。 (3)媒介型综合法。当问题给出的已知条件较少,且看不出与所求结论的直接联系时,或条

初中几何证明很简单

几何证明题入门难,证明题难做,是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中的共识,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学习不得法,没有适当的解题思路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掌握证明题的一般思路、探讨证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总结证题的基本规律是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关键。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要审题。很多学生在把一个题目读完后,还没有弄清楚题目讲的是什么意思,题目让你求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这非常不可取。我们应该逐个条件的读,给的条件有什么用,在脑海中打个问号,再对应图形来对号入座,结论从什么地方入手去寻找,也在图中找到位置。 二要记。这里的记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标记,在读题的时候每个条件,你要在所给的图形中标记出来。如给出对边相等,就用边相等的符号来表示。第二层意思是要牢记,题目给出的条件不仅要标记,还要记在脑海中,做到不看题,就可以把题目复述出来。 三要引申。难度大一点的题目往往把一些条件隐藏起来,所以我们要会引申,那么这里的引申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平时在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平时训练的一些特殊图形要熟记,在审题与记的时候要想到由这些条件你还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就像电脑一下,你一点击开始立刻弹出对应的菜单),然后在图形旁边标注,虽然有些条件在证明时可能用不上,但是这样长期的积累,便于以后难题的学习。 四要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也就是要逆向推理,从题目要你证明的结论出发往回推理。看看结论是要证明角相等,还是边相等,等等,如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有(1.对顶角相等 2.平行线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3.余角、补角定理4.角平分线定义5.等腰三角形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等等方法。然后结合题意选出其中的一种方法,然后再考虑用这种方法证明还缺少哪些条件,把题目转换成证明其他的结论,通常缺少的条件会在第三步引申出的条件和题目中出现,这时再把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很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 五要归纳总结。很多同学把一个题做出来,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去做其他的,这个也是不可取的,应该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回过头来找找所用的定理、公理、定义,重新审视这个题,总结这个题的解题思路,往后出现同样类型的题该怎样入手。 以上是常见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当然有一些的题设计的很巧妙,往往需要我们在填加辅助线,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 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 (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

立体几何垂直证明方法技巧授课教师:吴福炬

类型一:线线垂直证明(共面垂直、异面垂直) (1) 共面垂直:掌握几种模型 ①等腰(等边)三角形中的中线 ②菱形(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③勾股定理中的三角形 ④ 直角梯形 ⑤利用相似或全等证明直角。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 E 为1CC 中点,求证: (1) 1A O OE ⊥ (2) 1A O BDE ⊥平面

(2) 异面垂直(利用线面垂直来证明) 例1 在正四面体ABCD 中, 求证:AC BD ⊥ 变式1 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 已知 60,22,2,2,3=∠====PAB PD PA AD AB . 证明:AD PB ⊥;

变式2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的中 点,点F是BC的中点,将△AED,△DCF分别沿, DE DF折起, 使,A C两点重合于'A. 求证:'A D EF ⊥; 变式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B是等边三角形, ∠P AC=∠PBC=90 o证明:AB⊥PC 类型二:直线与平面垂直证明 B E ' A D F G

方法○1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求证:1 1AC BDC ⊥平面 变式1: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 =BC =AA 1=2,∠ACB =90?.E 为BB 1 的中点,D 点在AB 上且DE = 3 . 求证:CD ⊥平面A 1ABB 1; 变式2: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O 、E 分别是BD 、BC 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