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神经修复技术—修复脊髓损伤、截瘫完美人生

神经修复技术—修复脊髓损伤、截瘫完美人生

神经修复技术—修复脊髓损伤、截瘫完美人生
神经修复技术—修复脊髓损伤、截瘫完美人生

神经修复技术—修复脊髓损伤/截瘫完美人生

概述

脊髓损伤与截瘫有着必然的联系,它是一道世界难题,毁灭了无数患者的人生。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在侯树勋所长的领导下,对脊髓损伤、截瘫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成立神经修复学这一独立学科,研究神经修复技术专项攻克脊髓损伤与截瘫。目前神经修复技术已经使许多类型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站起来,而又有些类型的患者已经得到有效治疗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神经修复技术将是治疗脊髓损伤、截瘫最有前景的治疗技术。

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脊髓损伤所导致的各种症状根源在于脊柱内神经中枢的受压或者坏死。传统的治疗方式是无法从修复细胞的角度重建神经系统的,西医无法通过手术连接神经,而中医的药物只能为神经再生提供环境并不能真正做到神经的再生。同时,传统疗法形式单一,往往只是沿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模式,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问题,而且见效慢,往往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而,对诊疗神经类疾病,尤其是脊髓损伤,不能够达到根治的目的。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对脊髓损伤、截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是我国首批的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全国骨科医学中心、全国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汇聚了我国多位骨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侯树勋所长为中国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洪、章亚东、唐家广、张伟佳教授等一大批专家在我国骨科领域皆享有盛誉。

技术解析

神经修复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亚学科,在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中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专门研究神经系统损害部分的神经再生、结构修补或替代、神经重塑、神经保护、神经调控、血管发生及免疫调节恢复机制。神经修复技术的目标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它的技术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非常复杂。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大量的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显示:人类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只要10%~15%神经结构完整,就可保持近85%~90%功能。因此,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的神经修复技术临床治疗最重要和根本的目标是帮助患者获得功能上的恢复,而当10%~15%解剖结构获得修复,功能就会获得质的飞跃。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研究采用细胞移植等物理因素神经刺激或调控、药物或化学等各种干预策略,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实现神经功能修复。该技术临床应用已经成功使一部分脊髓损伤、截瘫站起来,许多大小便无法控制的患者通过治疗使损伤平面下降,大小便得以控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临床效果

中国骨与关节研究所专家介绍,早期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专家组遇到了难题一度使研究进展处于停滞状态。专家表示,比起神经解剖结构的重建,我们更应该注重患者的功能恢复。试想即使通过治疗,患者的损伤平面下降了,但是实际的功能没有得到任何恢复,那样的治疗既可以说是成功了,也可以说是失败的,因为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起到一丁点的改善。有了这一目标,专家组经过了更加艰难的研究,研究出了神经修复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案,使目前神经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已经有了质得提升。

神经修复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已能:让更多躺着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坐起来,让坐着的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站起来,让已经站起来的走起来。目前脊髓损伤、截瘫患者仍然不可能恢复到正常人水平,但是生活能走出家门、能自食其力对他的生活已经是很大的提升,此外完全性晚期患者重新站起来和走路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成为现实。

第二十二章_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围等因素有关。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后者是被体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

神经修复技术

1神经修复技术简介 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修复已成现实,部分传统临床观念认为无治疗或无有效方法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和多发疾病和损害治疗大门已被打开,一门新兴学科-神经修复学。而近年来,神经修复学却逐步成为热门的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独特学科。神经修复技术正在神经修复学的背景下诞生,专门研究神经系统再生修复和功能重建的神经学技术。 2研究背景 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和损伤后再生修复与功能重建,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者亟待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及面临的最难以逾越的严峻挑战。由于中枢神经组织在结构上的脆弱性和功能上的复杂性,其损伤往往息味着巨大的、不可逆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随着世界人口数量剧增,交通日益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及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颅脑和脊髓外伤、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和催患神经退变性疾病人数急剧上升者一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幸福指数的热切希望,使神经修复和再生研究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医学热门主题 3神经修复技术原理 (1)多细胞:种类有嗅鞘细胞、神经干/祖细胞、雪旺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鼻粘膜嗅干细胞等。 (2)多途径:通过脑脊髓实质内注射(手术和CT引导下),鞘内注射(根据损伤部位穿刺注射到损伤局部,颈椎穿刺、胸椎穿刺、腰椎穿刺、小脑延髓池穿刺),血管内移植等多种途径。链接买卖 (3)多手段:包括神经电刺激、针灸、主动运动-目标强化神经康复疗法、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 神经修复技术采用细胞移植等物理因素神经刺激或调控、药物或化学等各种干预策略,在原有神经解剖和功能基础上,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再生修复和重塑、重建神经解剖投射通路和环路、调控和改善神经信号传导、最终实现神经功能修复。该技术临床应用已经成功使一部分脊髓损伤、截瘫站起来,许多大小便无法控制的患者通过治疗使损伤平面下降,大小便得以控制,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4神经修复技术特点

神经损伤与修复

神经损伤与修复 摘要: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任务是十分繁重和重要的,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本文介绍了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手段及相关研究。 关键词:神经损伤修复神经干细胞 简介 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多年来一直是致残致亡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神经细胞损失、细胞间(神经细胞与组织细胞间)、轴突,突触间联系被破坏等。药物治疗仅仅使损伤部位愈合形成胶质斑痕,而细胞,组织移植治疗可以取代受损部位损失细胞,同时避免胶质斑痕的形成,使脑外伤治疗得到巨大的突破。最初的移植材料来自于流产的胎儿脑组织,方法也是较为简单的直接移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移植材料来源及伦理学限制使移植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一直举步维艰。 传统对神经损伤的修复方式,即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医疗上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对新型治疗方式的研究需求加大,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 影响神经损伤修复的因素 神经再生过程十分复杂包括以下条件: (1)必须保证神经元的存活,并能启动神经再生所需的代谢反应。 (2)在远离神经损伤的部位(即神经再生的局部环境)能提供良好的营养。 (3)再生后的神经能支配相应组织,并能恢复原有功能。 目前对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其病理过程是受损神经元综合细胞外促进和抑制再生的信号,通过跨膜信号转导启动再生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 在目前研究成果下,原因可能有: (1)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 (2)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性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 断。 (3)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 (4)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2. 理论突破下的神经损伤修复新方法 20世纪80年代,成年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不能再生和恢复的理论受到挑战,这种概念上的突破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实验事实:把外周神经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的指南规范标准

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

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 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采用“三步到位”治疗原理,国际尖端康复平台,6分钟确定病灶,恢复人脑细胞能力,改变神经递质现象,激活脑神经干细胞。全面调节彻底治愈,绿色中医标本兼治,中西合壁平衡机理。即中医经络微创靶向技术,靶向平衡经络→通过微生物磁场效应持续营养修复脑神经细胞→辅助仪器治疗和中医治疗,恢复大脑调节功能。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环境,提高脑部血液含氧量,纠正紊乱的大脑神经功能,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独创关键三步从根本上攻克失眠、抑郁、精神分裂症: 一、传递高效药物将药物有效传输到受损神经 通过现代高科技中医经络微创靶向技术的指导下,将从20多种海洋生物,60多种珍稀名贵药材中萃取细胞活性蛋白酶靶向导入相应的穴位处(中医御医传人望、闻、问、切,结合现代高科技中医经络检测仪,通过人体五行原理精确选取穴位),经人体经络系统运行至相关脏腑和神经系统,迅速修复致病祸根异变_,激活大脑中枢神经核,调节神经突出处活性的递质平衡,抑制神经递质多巴胺、儿茶酚胺的增高,综合调理脏腑功能,促进人体各个神经系统的协调平衡。 二、修复大脑神经及受损的大脑细胞 直接通过微生物磁场效应持续营养脑神经细胞,对受损脑细胞进行修复,恢复脑细胞正常功能,促进神经递质受体之间的结合。 三、平衡神经递质平衡神经元介质以恢复正常状态 辅助仪器治疗和中医治疗,促使兴奋与抑制的有序更替;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环境,提高脑部血液含氧量,纠正紊乱的大脑功能,最终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四大优势: 1、微创治疗,无痛苦。采用微创皮下导入细胞活性蛋白酶,无侵害性,微创无痛,激活大脑中枢神经核,调节神经递质平衡,修复受损脑细胞,无需通过其他途径吸收和转化,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排除怕痛怕创伤的心理负担,轻松地接受治疗。 2、绿色安全,无副作用。单一的药物治疗,根本不会彻底治愈,只能是控制病情,而大量的药物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也增加肝肾脏的负担,造成患者功能器官衰竭。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是新一代的生物活性蛋白酶植入技术,通过酶的活性直接作用与脑神经,无毒副作用,不需要肝肾脏的分解,所以在治疗上更放心。 3、疗效可靠,见效快。生物活性蛋白酶直接作用与大脑受损细胞,效果远远高于药物的肠胃吸收过程,所以具有疗效高、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的优势。一般患者3-5天即可见效,1-3个疗程可以治愈,是其他疗法不具备的。坚持一个临床治疗周期治愈后,即可终结治疗,症状不会反复,不会产生任何依赖性。 4、杜绝复发,无后患。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致病根源是神经递质分泌紊乱而导致的大脑细胞受损,活性蛋白酶植入神经修复疗法的治疗根本就是在于双管齐下,控制调节神经递质的动态平衡,同时,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 科室:康复科 负责人:丁笑 2017年6月修订版

目录 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7 眩晕诊疗规范 GF-08 腰痛诊疗规范 GF-09 痹症诊疗规范 GF-10 面瘫诊疗规范 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

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液态金属机器人从神经修复开始

液态金属机器人从神经修复开始 王云辉06月07日00:15 分享到:16液态金属神经陈荣分类: 互联网摘要: 将镓铟锡液态金属合金,放置在断裂的牛蛙腓肠肌坐骨神经中,液态金属充当了完美的临时“桥”, 文/ 陈荣,微信号:chenrong671170,授权王云辉发布于百度百家 还记得《终结者2》里面的T1000吗?没错,就是那个身体呈液态,被打穿之后能迅速自我修复的液态金属机器人。 今天要介绍的高科技与它有关,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做不到它那种变态的修复能力,不过好消息是,我们正在接近中。 最近,由刘静研究员带领的中科院物理化所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提出了一种全新原理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和修复技术。 名字有点长,不过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利用液态金属帮助断裂的神经细胞重新生长。要真正理解这项技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下两样东西——液态金属和神经修复。 液态金属简单来说就是形态像液体的金属,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汞。实际上,目前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用得更多的液态金属,是多种特殊金属材料的合金。 这种合金常温下和普通的金银铜铁没太大区别,但它的独特非结晶分子结构使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高强度、塑性、热传导和耐磨性等特性。 如果你用过iPhone4S,那么你肯定见过液态金属,iPhone4S的SIM卡槽捅针,就是用液态金属制成的。 神经修复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人体全身遍布神经网络,出个什么意外,神经很容易损伤甚至断裂。现在的科技和医疗水平已经可以将断裂的神经重新连接,但这项技术并不完美。 神经接上后,自身的修复十分缓慢,有时候甚至长达10年以上。在这期间,没有神经信号控制的肌肉会慢慢萎缩,即使等到神经末端连好了,肌肉也可能早已瘫痪了。 因此,如何在神经细胞缓慢的恢复过程中,让断线的肌肉持续收到神经的信号刺激,不至于萎缩,就成了目前神经外科专家们面临的最大难题。 刘静研究小组提出的液态金属神经连接和修复技术,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他们将镓铟锡液态金属合金放置在断裂的牛蛙腓肠肌坐骨神经中,结果显示液态金属充当了完美的临时“桥”,让大脑发出的电信号能传递到肌肉并返回大脑,效果与未受伤的神经几乎一样。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研究进展陈焱肖志宏邢廾谋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轴突连续性中断,神经纤维传导障码.导致感觉退化和自主功能丧失。神经元表型从传送者转换为再生状态,激活负责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的相关基因表达。临床上周围神经应尽叮能采取端-端吻合修复,如直接吻合张力过大,神经移植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对供区损害却无法避免。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材料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导管和生物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巾变得越来越取要。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一.神经再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1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神经损伤后,病变部位从轴突远端与神经细胞断开连接。周围神经切断后神经元胞体经历的一系列变化,称为神经元反应,通过W豇leh曲变性在损伤平面以远创建一个利于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傲环境G损伤导致的逆向运输信号障碍癣内流以及受损端暴露于变性与炎性环境等协同作用均刺激近端神经再生,但神经再生起始的信号仍未被阐明m。周围神经损伤能激话神经元自身生长,并克服髓鞘再生相关抑制因素的影响圆。周围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元自身生长能力激活捉再生微环境、轴突导向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共同作用下,损伤的神经能成功再生。 周围神经轴突的再生是复杂的,在神经损伤远侧残端和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上调,这些基閃在再生的行为中很重要。出人意料的是,几个基因都存在抑制再生活动。一个例子是mN.一个抑止细胞生长的候选基因:通过siRNA来抑制Ⅳ瞓和 UNC5H或运用药理学激活剂和抑制剂.多个通路可影响轴突再生。许多对神经恢复的干预途径经过研究同样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归纳成表1。 2.离子通道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去髓鞘的神经便暴露出离子通道。现在认为神经传导功能受损导致诱发痛觉过敏、感觉倒错等功能异常的病理现象与钾离子通道受损引发的电位异常密不可分㈤。Rasband等㈤研究证实有髓鞘神经纤维中对4-AP敏感的掣亚单位Kv1.1、KvI.2以及胞浆B亚单位Kv2位于j此tap。mnod豇区域。基于这个解剖定位关系.一旦髓鞘受损,势必会影响钾离子通道功能进而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溢,无法产生正常的复合动作电位,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目前认为阻断钾离子通道有助于恢复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Sun等㈤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传导功能受损的关键是周围神经钾离子通道暴露。当神经干受到大于阈值的刺激时候会产生动作电 位,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峰电位.然后钾离子通道被激活,钾离子大量内流。这个过程中钾离子通道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快钾离子通道IA,其特点是能够快速被激活,也能够快速被抑制:另外一种是慢钾离子通道Idr,被激活起来较为缓慢,但是在复极化的过程中作用持续存在。现在普遍认为4-AP是一种快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受损脊索的神经传导功能。防止因髓鞘破坏引起的神经冲动向周围扩散,从而加强受损伤神经传导并恢复神经损伤造成的神经细胞轴突的功能损坏。该机制使得早期提高或恢复神经传导,缓解神经损伤导致的长期疼痛成为可能。二、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评价 1.损伤机制:评估患者周围神经损伤,首先应确定损伤的机制。挤压伤能产生多种组织复合损伤,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失神经支配。穿透伤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性神经损伤,枪弹相关的 详细检查以确定神经再生潜力。扭曲、牵引型损伤可致神经卡压和牵拉,导致神经及轴索断裂㈤。对于闭合性骨折导致神经损伤常自行恢复,大多数患者无需手术干预,可保守治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七)出院标准。

神经肽与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

神经肽与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科学探索发现癫痫发病根源——神经肽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又多种多样的表现,其特征是运动﹑感觉﹑精神或自主神经的伴有或不伴有意识和警觉程度的变化。 以往,医学家们对癫痫病的研究只深入到了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在癫痫的治疗上,大多采取药物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或者切除神经异常放电的病灶部位及受损脑细胞的方式来抑制癫痫的发作,针对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象,有医学家提出:为什么大脑神经元会突发性异常放电? 21世纪医学界给出了答案,癫痫发病根源是由于神经肽在神经细胞内无法合成以及无法在突触处正常释放,进而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对应受体相结合,阻碍了正常信息传递,致使神经元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引发癫痫。 关于神经肽 神经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神经细胞)内,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一类生物活性多肽。它是由肽能神经元所释放出来的,它主要起到调控和传导神经元异常放电和神经递质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大脑中神经元的放电是否正常都需要神经肽来给它正确的信息传递。 影响神经肽合成、释放的原因: 一、由于神经细胞内的先天性基因无法转录m-RNA,导致神经肽在神经细胞内不能完成正常合成; 二、神经细胞膜内外钾、钠、钙离子内外交换失衡,生理活动需要时,钾离子外流,钠、钙离子(兴奋)或氯离子(抑制)内流,导致神经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从而引发细胞内环境的改变,造成神经肽释放异常(不释放或者释放过多)。 神经肽修复再生诊疗体系治疗癫痫三步到位 第一步:精确病灶筛查——锁定癫痫病灶及脑神经受损情况 通过神经肽释放功能检测、神经元异常放电电位检测、神经组织受损检测、基因病理检测、EEG脑神经递质检测以及中医经络检测,实时、动态、直观的深层探测癫痫发病病因,精确定位癫痫发病病灶点位和神经元异常放电位置以及脑神经组织受损的位置和程度、神经细胞的活性、神经肽合成、释放的情况等,为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精确化的科学依据。 第二步:全面针对性治疗——从发病根源全面修复神经肽功能

周围神经人工神经修复支架探究进展综述

周围神经人工神经修复支架研究进展 麻开旺1,刘彬1,2,综述,蔡绍皙1,李校堃3,审校 1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400030) 2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重庆(400716) 3 温州医学院药学院, 浙江温州(325035) E-mail:mkw007@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3124834.html, 摘要:人类周围神经因伤断裂后具有一定的自我再生的能力,现行临床上对断裂神经的修复有人工神经支架修复和自体移植修复两种。本文对现行合成的和拟生态的人工神经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人工神经支架,神经修复 1. 引言 目前,在整个世界人口中,深受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痛苦的人数在100万以上[1]。根据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这些修复方式分为神经失用症(生理上的神经损伤),轴突断伤(神经内膜完整但轴突的连通性丧失),神经断伤(神经束的完全断裂)。Millesi[2]等通过引入微创外科手术修复法、无张力接合术、缆式神经移植物等方式对神经修复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Viterbo 等人发展了一种端对侧面的神经缝合术,也即是将神经断端的远端插入近端然后进行缝合的方式[3]。虽然这种方式神经可以从远端进行生发,但是生发出来的神经质量和数量仍然很低,故此方式也仅只是用做补救之用。 研究表明神经断伤后5周,采用端对端修复方式的受损神经其延伸的能力将减弱24%,特别是远端的延伸能力丧失更甚。这一结果是由于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radation)引起的变化所致。如果对神经的拉伸度超过了其残余长度的15 %后,神经内微循环将显著性受到影响[4],因为过大的张力会导致纤维化,并且还将会从远端起发展一缢痕,这缢痕会对轴突的再生造成障碍。 目前,对于大的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的修复方式仍然是临床上采用的“金标准”,即便其仍然存在着供区发病的危险,这种方式的局限是:张力过大、神经束错位、神经活力随时间衰减等问题,以及无血管生成能力。采用这种方式仅只是期望能在其上形成有活力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 SC)。可是,当细胞内吸过程发生时,SC相继死亡而成纤维细胞增生,致使疤痕产生,这妨碍了神经功能的正常发挥[5]。为此,人们又发展了人工神经修复支架,许多研究表明人工修复支架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潜在的可能和优势。本文主要对现行的人工神经支架,特别是高聚物人工神经导管进行了综述。 2. 人工神经导管 所制作的人工神经导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空腔型导管,另一类是无空腔型导管。对于无空腔型导管,可用凝胶填充以使轴突在其内外生长,阻止轴突随意性生长,同时还可当作神经生长因子和SC的储所。还可在这些支架上种植支持细胞如SC,可负载生长因子,可填充细胞外基质如层粘连蛋白[6]。构建这种导管的目的是维持轴突的生长活力和使得轴突 -1-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模板

第二章污染物控制技术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2)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2) 6.1.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来源 (3) 6.1.3 土壤污染的特点 (5) 6.1.4 土壤污染的危害 (5) 6.2 土壤污染及治理 (6) 6.2.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6) 6.2.2 土壤污染治理 (7) 6.3 修复技术 (9) 6.3.1 热力学修复 (9) 6.3.2 热解吸修复技术 (9) 6.3.3 焚烧法 (10) 6.3.4 土地填埋法 (10) 6.3.5 化学淋洗 (10) 6.3.6 堆肥法 (10) 6.3.7 植物修复 (10) 6.3.8 渗透反应墙 (10) 6.3.9 生物修复 (10)

6 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6.1 土壤污染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是处在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能力,被称为土壤圈。土壤圈处于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相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其中矿物质约占土壤固体总重量的90%以上,而有机质约占固体总重量的1%~10%。土壤液相是指土壤中水分及其水溶物。土壤中有无数孔隙充满空气,即土壤气相。典型土壤约有35%的体积是充满空气的孔隙,因而土壤具有疏松的结构。 土壤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土壤作为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二是土壤对于外界进入的物质具有同化和代谢能力。由于土壤具有这种功能,所以人们肆意开发土壤资源,同时将土地看作人类废物的垃圾场,而忽略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由于这种原因,人类面临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以及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其中,土壤污染的形势极为严峻。 6.1.1 土壤污染的定义 6.1.1.1 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土壤背景值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成土过程的产物,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实质上它是各自然成土因素(包括时间因素)的函数。由于成土环境条件仍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特别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和扩展,目前已难以找到绝对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因此,现在所获得的土壤背景值也只能是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数值。 研究土壤背景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污染物进入土壤环境之后的组成、数量、形态和分布变化,都需要与背景值比较才能加以分析和判断,所以土壤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土壤环境标准的基本数据,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和化合物在土壤环境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另外,在土地利用及其规划,研究土壤生态、施肥、污水灌溉、种植业规划,提高农、林、牧、副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环境医学等方面,土壤环境背景值也是重要的参比数据。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和农作物的背景值研究。

神经组织修复

影响神经愈合的因素 一、神经缝合及修复方法 (一)神经的缝合方法与缝合方式 神经缝合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 括: 1、外膜缝合: 外膜缝合是最常见的缝合方法,在缝合过程中应注意神经营养血管的对合,缝合应紧密,不能有神经束的外露。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

神经外膜缝合方法 2.束膜缝合 实际上束膜缝合呢,就是束组的缝合。束膜缝合实际是束组缝合,一般用7-0的无创尼龙线进行缝合,能恢复断裂神经原来的解剖形态。

神经束膜缝合 3.外膜加束膜缝合 即将外膜和大的束组一起缝合。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此外,神经的缝合方法还有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缝合方式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这些不同的缝合方法和缝合方式都会对神经的愈合有不同的影响。 (二)神经的修复方法 1.游离神经移植 神经缺损后,取一段游离神经搭桥的方法。腓肠神经、肋间神经、脑神经浅支都可以作为游离神经移植的取材。

进行游离神经移植可根据神经缺损的长度以及神经的粗细,将游离神经截成不同的段,并分成几组,然后缝合起来,形成电缆式的游离移植。 2. 带蒂神经移植 带蒂神经移植是利用一段带有血运的神经作为桥梁来进行的移植方法。用带有血运的神经进行移植,有利于愈合。 左图显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都有 缺损,大约4cm左右,由于尺神经损 伤时间过长就很难再恢复,因此,在 进行神经修复时,可利用尺神经做移 植材料,修复正中神经。第一期先找

到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断端,修整后进行吻合,吻合后再把尺神经切断,切断的部位由正中神经缺损的长度来决定。但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留血管,以确保移植的神经有充足的血运。同时,切断的尺神经纤维束萎缩后,其留下的神经内膜有利于正中神经的生长。第二期是将切断的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吻合。第二期手术的时间可根据正中神经生长的长度而定,一般神经增长的速度是1mm/天。 3.带血管神经移植 二、神经修复对神经愈合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有效治愈率99.6% 研发经历: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是美国精神卫生研究所、美国加州斯里普斯研究院,联合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经过5年时间共同研发的,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广下,我国卫生部门在全国重点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选拔专家,成立了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项目组赴美交流学习,正式引进了该技术; 技术引进:2000年自美国引进。【我院引进时间:2006年】 获得荣誉:荣获世界科技博览会金奖、国家医学科技进步奖、国家特色技术奖、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全球科技进步医学奖等多个荣誉奖项。 康复案例: 【截至2017年5月31日,我院治愈精神疾病患者达186150例】 重大意义:该技术的引进,使我国精神疾病治疗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成为癌症治疗,试管婴儿等为数不多的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治疗水平。 先进性: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的先进性在于,将分子学,生物化学学,纳米学,免疫学,分子细胞学等学科相结合,从根源解决大脑功能异常问题。 技术概述: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就是基于疾病的发病机制,抛弃传统单纯西药控制不良、容易复发、不易断药、药物副作用大等缺点,利用多种深海海藻里含有丰富的如DHA、ARA、氧自由基等脑神经良性调节因子的活性蛋白,通过美国进口先进仪器筛选、分离、萃取出高纯度、高浓度、高活性的特殊微蛋白,应用中医学经络学理论,在与病变相应条件反射区介入特殊的微蛋白,作用恢复脑神经细胞膜内外的动作电位,传递良性的神经调节素,从而作

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神经波形功能平衡,达到疾病的迅速好转。 技术原理: 一、通过微导技术将特殊的微蛋白导入相应的条件反射区,使微蛋白内含有的良性神经因子与受损的脑皮质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竞争性的结合,恢复脑神经细胞膜内外的动作电位,传递良性的神经调节素,作用于下丘脑,促进神经波形功能平衡。 二、同时,微蛋白里面含有的氧自由基可以有效快速的清除不良神经因子。 三、辅助仪器治疗和中医治疗,应用中医辨证医学的博大精深,通过大自然界中具有解郁、疏气、调理、活血等功效的中草药,精心熬制功能针对性强的中成药,配合微蛋白治疗,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体质、增大疗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现代中医神经系统修复技术优势 1、疗效可靠,见效快 微蛋白通过微导技术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条件反射区,效果远远高于药物的肠胃吸收过程,所以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治疗周期短的优势。一般患者1-3天即可见效,1-3个疗程可以治愈,是其他疗法不具备的。 2、无副作用,更放心 传统西药利用化学原料制作,其与不良因子竞争受体的亲和度小,副作用大,疗效慢,且治标不治本,而微蛋白全部来自深海海藻,无污染,绿色安全,其采用美国萃取技术,具有纯度高、浓度高、活性强等特点。里面富含的氧自由基可以有效地清除神经不良因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绿色安全,无风险 皮下导入,非侵入式治疗,结合中医学理论,改善人体免疫力、改善脑神经周围的微循环、调节受损的植物神经细胞,增强疗效、巩固疗效,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1-2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1、合并骨折者,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 2、无社经卡压现象或筋膜腔综合症; 3、暂无再次手术探查治疗指征; 4、合并软组织损伤已基本愈合; 5、无其它康复禁忌证; 6、近期不适宜做神经移植手术,需康复训练。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 (二)选择性检查 1、胸片检查 适应症: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者。 2、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F波、H反射等。 适应症:需进一步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了解治疗的改善情况等。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中医中药治疗。 3、经康复治疗后需手术探查或神经移植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水肿:药物及理疗,并预以抬高患者肢、温泉浴、弹力绷带及压力衣的应用、向心性按摩等治疗。 2、挛缩:水疗、患者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必要时配带矫形器等。 3、继发性损伤(感觉丧失部位的烫伤、肌无力导导致的意外损伤):抗感染药物、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激光等)。 4、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采取药物和神经阻滞术等。 5、晚期畸形后的矫形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

(已改)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3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摘要】周围神经损伤致残率较高,研究表明,疾病发生后应采取临床有效措施对其损伤部位的连续性、完整性进行修复,目的在于使其损伤近端发出再生轴芽,并重新使损伤部位与靶器官形成支配,从而有效降低致残率。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是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疾病的理想材料,但由于周围神经在不同神经、不同个体以及同神经不同行程均可表现出具有一定差异的再生能力、功能成分以及结构等,因此不同患者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进行治疗后生长速度及功能康复效果均有所不同,提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进行周围神经缺损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还应进行更长观察及研究更多病例,从而对其实际生物安全性进行确定。 【关键词】: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安全性;周围神经缺损 周围神经损伤致残率较高,研究表明,疾病发生后应采取临床有效措施对其损伤部位的连续性、完整性进行修复,目的在于使其损伤近端发出再生轴芽,并重新使损伤部位与靶器官形成支配,从而有效降低致残率。本文将探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生物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周围神经缺损 研究表明 [1],患者发生周围神经损伤,则应寻找合适的桥接物对近端再生轴芽的通过和成熟进行承载。患者发生神经损伤程度较小(不大于2cm)时,可选择使用关节屈曲法或近远端游离、改道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但当患者神经损伤程度较重(大于2cm)时,应选用移植材料桥接法对其进行治疗。 由此可知,获得合适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患者的关键因素。随着近年来生物学水平不断提高,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制备防生化组织功能神经成为可能。目前常用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壳聚糖、海藻酸等,但由于上述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为简单的三维结构,无法对天然神经的地貌学结构进行有效复制。因此,如何获得更好的放生性材料,使其具有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优点且有利于三维构建,是临床修复神经K段缺损的最佳选择,生物学者有必要探索更理想的神经支架材料。 2 周围神经修复材料概述 目前常用的周围神经修复材料包括自体神经修复材料及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等。 2. 1 自体神经修复材料 自体神经修复材料是将人体健康神经进行手术切取所得,可选取患者自身健康神经,也可选取他人健康神经,是目前常用的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材料。 自体神经修复材料不足之处 [2]:①若患者发生缺损神经较粗大,或范围较长,于患者自体无法取得合适的用于移植修复的神经材料进行桥接;②取材需对患者健康神经进行切除,因此需实施额外手术,对其身体及心理均造成一定创伤;③切取自体神经修复材料后,患者易出现感觉障碍、瘢痕、神经瘤疼痛等并发症,影响其生活质量;④供体及受体具有一定差异,因此神经内膜管易出现不匹配情况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效率。 2. 2 异体神经修复材料 异体神经修复材料是指应用生物技术制备非人体获得的健康神经修复材料。异体神经修复材料来源广泛,且具有与受区需求相匹配的生物学结构,但若未经处理后即直接在人体中植入,将使受体产生严重的排斥反应,需给予免疫抑制措施,且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影响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目前研究所得较为常用的异体神经修复材料为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 3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 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即human acellular nerve graft,简称hANG,由化学

环境修复技术

环境修复技术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Techn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32 学分:2.0 考核方式:考查 中文简介:环境修复技术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种治理土壤、沉积物、水体和海洋中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新技术。本课程重点围绕生物修复技术,主要讲授生物修复的基本特点及其理论基础,即微生物对污染物的作用及其毒理效应、污染物对生物降解的作用、环境因子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影响等。同时,本课程结合实例以专题形式介绍修复技术在不同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包括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涌的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机污染物土壤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连作土壤微生物污染的修复和农业非点源污染修复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修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掌握针对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生物修复技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为培养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环境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环境修复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课程,需要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工程学、土壤学、水文地质学、植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本课程从生物修复的基本知识入手,重点介绍不同污染环境下所采用的修复技术、污染物降解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使学生对生物修复的原理、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明晰和透彻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调查研究和专业网站学习法等。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本课程授课内容、成绩评定与学习方法了解 第二节背景知识了解 第三节基本概念掌握

神经修复

神经修复 编辑词条 传统观念认为,人在出生发育成熟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不再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一旦受损,本身结构和功能无法修复。在成年以后,中枢神经通路常常是固定和永久不变的,唯死亡存在,再生无望。而近年来,神经修复学却逐步成为热门的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独特学科。那么,损坏的神经到底能不能修复呢?如果能,又能修复到什么程度呢? 中文名神经修复 适应症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外文名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成分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神经生长因 目 录 1中枢神经系统可部分再生 2研究方向是什么 3临床修复并非遥不可及 4技术 1中枢神经系统可部分再生 编辑 1958年Liu和Chambers的侧芽发生实验、20世纪70年代中枢神经环路网的可塑性理论和实验,从形态学和电生理学两方面观察到侧支重新支配或突触发生,为解释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提供了证据。自20世纪80年代初,Aguayo等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可以再生以来,随着近年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呈现出纵横交叉与多种学科互相影响和渗透的趋势,各种神经修复策略研究大量涌现,特别是以细胞学治疗为核心内容的神经修复学综合治疗方案成为探索热点,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一定程度的中枢神经结构和功能修复已成为现实,一些传统临床观念认为无有效方法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多发疾病的修复治疗大门已被开启。一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站起来甚至再次走路已不再是梦想。 2神经修复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编辑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虽然病变部位各异,致病因素也多种多样,但中、后期基本病理均包括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