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_孙卫

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_孙卫

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_孙卫
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_孙卫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任何一个成功的国家创新体系,都必须具有三个基本的运行机制,即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在两者之间实现技术转移的机制[1]。因此,大力发展产学研联盟并完善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产学研联盟是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基于各自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为了实现共同愿景、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或抓住新的市场机遇,结合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产学研联盟具备战略联盟的一般特点,同时产学研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差异更为明显、互补性更高,也更容易建立起信任的合作关系[2];此外,产学研联盟具有自组织特征[3]。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传授方转移到接收方,从而使接收方能够获取、累积、内化以及运用新知识的过程[4],把知识从大学、科研院所转移到企业内部并应用于价值创造,才是产学研联盟的根本目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方面,国外学者多研究

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包括文化、知识本身特性、渠道、组织结构等。根据Lockett 和Wright (2005)、Dectera 等(2007)的研究[5-6],知识源能力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Bekkers 等(2008)对专利、论文、报告、合作研发项目、技术转让许可等25种高校—企业知识转移途径的重要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知识转移途径重要性的差别并非由行业不同引起,而是由知识本身的特性、知识来源及知识转移过程中组织和个体的特性这三个因素造成的[7]。

学者们对产学研联盟及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目前少有以产学研联盟为背景的主体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研究。作为知识转移的主体,产学研联盟成员的能力对知识转移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影响。因为学研方是新知识产生的源泉,产方是新知识接收方,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会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知识网络、产学研合作网络具备自组织性,但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本文将自组织性引入到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研究中,拓展自组织理论的应用领域。

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卫,王彩华,刘民婷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49)

摘要:提出了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成员互动性、产学研联盟自组织性等四个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影响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228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所建立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表明,知识输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对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组织学习能力、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产学研联盟;知识输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12)08-0058-08

收稿日期:2011-10-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2103);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0KRM16)

第一作者简介:孙卫(1967—),男,浙江宁海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投资与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Vol.33,No.08Aug.2012

第33卷第08期2012年08月

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产学研联盟为研究对象,探索学研方知识输出能力、产方组织学习能力、联盟成员的互动性、自组织性对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从而为提高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提供政策建议,同时探讨自组织性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1研究假设

1.1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与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知识转移绩效

1.1.1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与成员互动性

知识输出能力包括了知识源的知识基础和知识转移经验,即知识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知识的编码、表达和应用能力。知识源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知识转移双方的合作[8]。

首先,经验丰富的知识源通常与业内企业的合作时间较长、或拥有与各类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他们对业内企业的文化特征和员工的工作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和频率,以保证转移知识所需的必要联系,从而提高企业对合作项目的参与和重视程度;其次,知识输出能力强的知识源,在如何选择适宜的合作模式上也会更有经验,他们知道怎样的合作模式能够使学研方和产方的沟通交流更为顺畅,从而减少或消除知识转移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并将各成员间的误会和冲突降至最小,使联盟成员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当知识源具有较强的知识输出能力时,会促进知识源和知识接收方之间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提高知识接收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H1: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输出能力对成员互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1.2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与自组织性

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演进包括对联盟成员的择优选择、联盟对外对内的开放性、联盟成员间的非均衡性、联盟成员合作的非线性和涨落性。从Lockett 和Wright(2005)及Caldera和Debande(2010)的研究成果来看[5,9],学研方雄厚的知识、技术积累以及知识、技术转移能力,有利于产学研联盟在不受外界控制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决策和知识转移行为,使产学研联盟在动态演进过程中从无序走向有序、并逐渐优化;学研方拥有的知识技术、相关资源的程度越高,与产方的差距也会越大,同时也会提高双方在资源上的共享程度,产学研联盟的非均衡性和开放性程度也就越高;此外,学研方在知识编码、表述、应用、指导方面的能力越强,产方能够吸收和应用知识的可能性就越高,产学研联盟的非线性特征也越明显,即双方结盟更容易取得1+1>2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对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演进具有促进作用,知识输出能力越强,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演进过程越容易进行。基于以上论述,提出以下假设:

H2: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输出能力对自组织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1.3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

知识源的知识输出能力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10]。从知识转移的四个过程,即初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来看,在产学研联盟中,作为知识转移直接主体之一的学研方,其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有直接作用。Lockett和Wright(2005)对影响校办企业创立的因素进行了研究[5],结果表明,只有高校的技术累积、商业发展能力对校办企业的创立有重要影响。Caldera和Debande(2010)研究了西班牙高校在技术转移中的表现[9],结果表明,技术转移管理制度的成熟程度越高、拥有大型和经验丰富的技术转移办公室、拥有科技园的高校,其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表现会越好。

首先,当学研方拥有必备的知识基础时,可以准确地发现双方知识的差距。其次,当学研方拥有丰富的知识转移经验时,就能够根据知识转移渠道和产方的特点来选择和调整传输知识的方式,比如选择合适的编码、表达和演示方式,来保证知识转移活动的顺利实施,从而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综上所

述,知识源的知识输出能力越强,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越充分,就越容易向知识接收方传输和表达知识,传输过程中的渠道和方式也更能运用自如,从而可以降低知识传输所要付出的代价,提高知识转移的绩效。基于以上论述,本文提出假设:

H3:产学研联盟中,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与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知识转移绩效

1.2.1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与成员互动性

根据学者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定义,它是一种比较和内化合作伙伴知识的能力。一般而言,拥有高水平学习能力的企业更可能完全理解、快速利用新知识,组织学习能力对于促进联盟成员积极互动的关键作用早已得到前人研究的认可。Lin(2007)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组织学习能力、战略联盟互动机制与技术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力对战略联盟互动机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1]。

组织学习能力是促使一个组织学习的能力和特征,是一个组织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能力、沟通及参与决策的能力等五种能力的集合。在产学研联盟中,拥有较强组织学习能力的产方,往往更容易接受创新的想法,更容易理解学研方所提出的新观念和新知识。因此,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产学研联盟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程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提出假设:

H4:产学研联盟中,组织学习能力对成员互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2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与自组织性

由Fuchs和Hofkirchner(2005)对社会系统自组织特性的研究可知,自组织性源于知识的三个方面:识别、沟通及合作,他认为当一个社会系统要进行自我组织时,首先从其包含的主体识别知识开始[12]。而组织学习能力对联盟成员相互学习的关键作用早已得到前人研究的认可[13],一般而言,拥有高水平学习能力的企业更可能完全理解、快速利用新知识,从而成功进行学习和获取知识[14]。因此,具有较强组织学习能力的企业更易于识别和学习知识,也更能促进自组织性的形成。

在企业组织中,知识接收方的组织学习能力越强,其与外界的互动能力、沟通能力也越强,可以不断地从外界获取自身所需的新元素,收到反馈信息,促进企业组织这一系统开放性的形成;同时,还会促进与知识源的协同作用和机制的形成。产学研联盟作为更复杂的经济系统,知识源与知识接收方在知识、文化等方面的差距更大,组织学习能力对于联盟自组织性的作用也更大。组织学习能力强的知识接收方是一个具备开放性、创新性和活跃的组织,易于接受新事物和环境的改变,员工的认知也容易发生变化,使产学研联盟从均衡状态转入非均衡状态,具备非均衡特性。为此,提出假设:

H5:产学研联盟中,组织学习能力对自组织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2.3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

组织学习能力对提高绩效的重要性早已在研究中得到认可,组织学习是获取、吸收和利用知识的过程,与产品创新绩效紧密相关。在市场营销领域和战略管理领域,已有组织学习能力对财务、非财务绩效直接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

组织学习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包括了管理层支持、系统化、开放、可试验、知识转移集成的过程[15],是企业吸收能力的体现,也是其定义、比较和利用外界知识能力的体现。Au等(2009)对开源软件开发项目组的研究表明,组织学习能力是项目组绩效的决定因素[16]。Jiang和Li(2008)对德国223家加入战略联盟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在战略联盟背景下,组织学习对企业财务绩效(包括销售额增长率、总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增长水平和资产收益率增长水平)的关系,其中联盟模式、规模和竞争制度为调节变量,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对成员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7]。Alegrea和Chiva(2008)在Chiva研究的基础上,检验了组织学习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

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18]。而在产学研联盟中,产方位于创新链的下游,其组织学习能力越强,学习所需的交流沟通能力较强,会对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19],进而通过创新对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20]。综上所述,产方组织学习能力的加强,能够提高产方在学习与研发方面的创新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组织学习能力会对知识转移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假设:

H6:产学研联盟中,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成员互动性与知识转移绩效

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同样的知识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同时,在行为处事方面也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文化距离极容易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文化交流的障碍。在战略联盟中,联盟成员的文化背景越接近,就越容易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使所有成员接受共同的联盟文化。Lee和Win(2004)对新加坡三所高校研究中心技术转移活动的研究表明,激励企业参与技术转移项目能使技术转移更容易取得成功,参与共同的研发项目是保证和提高企业加入技术转移过程的最有效途径[21];Magnus (2005)研究认为,参加与高校学者正式合作项目的工程师,从非正式接触中获取知识的可能性更大[22]。

在产学研联盟中,信任是转移隐性知识的先决条件,在知识共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在缺乏信任的条件下,怀疑、警惕等不信任会导致知识转移出现障碍。而在具有较高信任度的联盟中,联盟成员对彼此高度认同。Lin(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互动机制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1]。关于联盟成员互动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战略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信任、沟通等积极的互动能够促进成员关系的发展和知识的转移。并认为通过建立联盟互动机制,可以使联盟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这从侧面阐述了联盟成员互动对联盟的重要作用。在一个战略联盟中,高效的沟通、信息资源交换以及人际交流能够提高成员间的知识转移绩效。综上所述,联盟成员间积极的互动能够促进成员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为成员提供一个透明的信息平台,降低知识转移中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知识和信息的共享程度,并减少合作中的交易成本,进而减小或消除知识转移中的障碍,提高知识转移绩效。基于以上论述,提出以下假设:

H7:产学研联盟中,成员互动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4自组织性与知识转移绩效

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性,能够使联盟在不受外界特定控制的情况下,自主获得空间、时间、功能结构,并由无序走向有序、自我演化、持续推进,促使联盟从当前的混乱无序状态进入一个新的有序状态。由Goran(2000)对科学家合作收益的研究可知,科学家的合作具有高度的自组织特征[24],而Li(2010)对企业集群的研究也说明,自组织性能够促使这一类复杂性系统中的主体由竞争性向合作性转变[25],说明自组织性对知识创新网络和复杂性系统从无序演变至有序状态、不断演进优化有着积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类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此,提出假设:H8:产学研联盟中,自组织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5理论模型

基于以上提出的研究假设,建立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理论模型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调研。正式调研之前,完成 主体因素 产学研联盟特性 绩效 

了预调研。正式调研的对象都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重要合作关系的企业。分别对西安、广州、上海、徐州、郑州的企业进行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274份。剔除填写不完整和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60%。

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采用了国外的成熟量表作为数据收集的工具,还采用Cron-bach's α一致性进行信度检验,所涉及各变量的度量均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各研究变量所对应的量表来源及α值如表1所示。表中5个变量的Cronbach's α都大于0.9,表明各变量的内部一致性很高,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可靠性。

3研究结果及讨论

3.1实证研究结果

在调研设计的基础上,以回收的228份样本建立

数据库,通过运用SPSS 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进行验证。通过适配度测算,在绝对适配指数方面,χ2/df 值为1.875,小于2;GFI 、AGFI 值都在0.8~0.89之间,说明模型较为合理;在增值适配指数方面,NFI 、TLI 、IFI 、CFI 都达到了0.9,

表明修正模型的增值适配拟合优度良好;在简约适配度指数方面,PCFI 、PNFI 都在0.5以上,表明模型的简约适配拟合优度良好。总体

而言建立的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均在合理范围之内。

结构方程模型各路径的估计值及检验值的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在修正的理论模型和当前样本数据下,假设H1、H2、H4、H5、H6、H7、H8得到支持,假设H3则被拒绝。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产方的组织学习能力均与成员互动性和自组织性有正相关关系;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均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相关关系;而学研方的知识输出能力与知识转移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4结论与政策建议

4.1主要研究结论

(1)知识输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对成员互动

性、自组织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下,知识输出能力对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20,0.521,组织学习能力对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320,0.351,在P <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知识输出能力对成员互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与Joshi(2007)等学者的研究相符,即知识源丰富的经验有助于知识转移双方的合作。而知识输出能力对自组织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江妮、孙锐(2009)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符[26],他们认为,当知识

序号 路径 

预测 关系 标准化路径系数 

C.R. P 对应 

假设 检验 

结果 1 

知识转移能力→成员互动性 

+ 0.720 

9.752 

*** 

H1 支持 2 知识转移能力→自组织性 

+ 0.521 6.403 

*** H2 支持 3 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转移绩效 + 0 - - H3 不支持 4 组织学习能力→成员互动性 + 0.320 4.864 *** H4 支持 5 组织学习能力→自组织性 

+ 0.351 4.677 *** H5 支持 6 组织学习能力→知识转移绩效 + 0.354 5.412 *** H6 支持 7 联盟成员互动→知识转移绩效 + 0.252 5.050 *** H7 支持 8 

自组织性→知识转移绩效 

+ 

0.776 

11.913 

*** 

H8 

支持 

注:***路径系数在P<0.01的水平上显著 

研究变量 

测度题项数量 

量表来源 

 学研方知识输出能力 5 Tang 、Mu、Douglas(2010) 0.9531 产方组织学习能力 5 Chiva R(2007) 0.9583 成员互动性 4 Lin(2007) 0.9503 自组织性 6 Marzo 等 (2005); Li Chuan (2010); 刘希宋等(2009);江妮等(2009) 0.9621 知识转移绩效 

4 

Lin(2007) 0.9548 

 

表1

研究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

表2结构模型各路径的估计值及检验值

Cronbach's α

创新网络处于自组织状态下时,非线性的正反馈作用会促进网络的演变。说明在我国产学研联盟背景下,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输出能力和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促进产学研联盟成员间的互动合作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增强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性。

(2)成员互动性、组织学习能力和自组织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下,中介变量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252,0.354,0.776,在P<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间接效应系数都为0,总效应等于直接效应。说明在我国产学研联盟背景下,联盟成员的积极互动、组织学习能力和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促进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实证分析的结果与Ji-ang和Li(2008)、Alegrea和Chiva(2008)、Au等(2009)等学者的研究一致,在他们对企业和软件开发项目组的研究中,认为组织学习能力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产品创新绩效和项目组绩效都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也与Lee和Win(2004)、Magnu(2005)等学者的研究相一致:Lee和Win(2004)认为,要使技术转移更易取得成功,鼓励企业参与到项目中、加入共同的研发项目是最有效的途径;Magnu(2005)的研究则指出,企业中与高校学者合作的工程师更有可能从相互的非正式接触中获得知识。可见,本文的研究结果再一次验证了联盟成员的互动合作与知识转移绩效的密切关系。

(3)成员互动性、自组织性在知识转移中起中介作用。在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下,自变量知识输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588,0.374。说明在我国背景下,产学研联盟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联盟的成员互动性和自组织性的中介作用下,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输出能力和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4)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在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下,自变量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效应系数为0。说明在我国产学研联盟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输出能力这一主体因素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的直接影响还较小。本研究认为,知识输出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教学和科研为主,高校、科研院所在判断企业需要和感兴趣的技术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误,导致双方在进行知识转移活动时产生一些偏差。还发现Arvanitis等(2008)在其研究中提到:以教学为主的科研院所与知识技术转移活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知识技术转移活动不能满足科研院所的需要和兴趣时,便会导致知识转移障碍的产生[27]。Dectera 等(2007)对英美两国校企合作的研究也表明,确定企业需要和感兴趣的技术是高校在进行技术转移中遇到的最大困难[6]。

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双方在合作过程当中没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间缺乏信任,甚至出现了冲突和误会,那么即使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较强的知识输出能力,也很难有效地发挥这一能力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难以促进和提高知识转移绩效;其次,由于产学研联盟具有择优选择、开放性、非均衡性、非线性等特征,具备较强知识输出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被筛选加入联盟,同时在这一开放和不均衡的平台上实现联盟内外部知识等资源的共享和转移,并让知识输出能力起到更大程度的作用,从而对知识转移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4.2政策建议

第一,从知识输出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来看,可从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知识转移活动和提高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入手,为知识的顺利转移奠定基础。从高校、科研院所的角度来看,应建立和完善产学研联盟中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激励措施,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保持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充分了解企业需要的技术或产品,选择企业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将理论或隐性知识显性化,同时对知识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指导。在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应主要从创新能

力、风险承受、与外界互动、决策权方面入手,搜集企业所处行业的相关信息,并与高校、科研院所接触,从而了解行业内创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给予员工更大的自主决策权,鼓励员工提出和实施创新性的想法。

第二,从产学研联盟的成员互动性和自组织性来看,可通过建立有效可行的产学研联盟互动机制、提高联盟成员的互动合作程度,利用产学研联盟的自组织性来促进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在本研究中,联盟成员互动机制、自组织性都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此外,它们还在知识输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充当完全中介变量,可见这两个产学研联盟特性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产学研联盟互动机制的建立上,可通过设立产学研联盟办公室、中介机构,或互派工作人员等方式来协调联盟成员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完善合作过程中的组织、利益分配、激励、风险管理等制度。从产学研联盟自组织性的角度来看,应好好利用这一特性,给予联盟成员一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使联盟保持与外界的信息、资源沟通,同时维持联盟内部的资源流动,根据联盟的发展状况对联盟的组织结构、人员等进行调整,最后由联盟成员根据各自贡献决定收益。

参考文献

[1]曹建国,刘伟,蔡卫星,郑永平.产学研合作中的专利技术

转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88-490

[2]张义芳,翟立新.产学研研发联盟:国际经验及我国对策[J].

科研管理,2008,29(3):42-48

[3]冯锋,李徐伟,司尚奇.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功能及培育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9):27-30

[4]Zander U.Exploiting a technological edge:V oluntary and

involuntary dissemination of technology[J].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1991

[5]Lockett A,Wright M.Resources,capabilities,risk capi-

tal and the creation of university spin-out companies[J].

Research Policy,2005(34):1043-1057[6]Dectera M,Bennett D,Leseure M.University to busin-

ess technology transfer:UK and USA comparisons[J].Te-chnovation,2007(27):145-155

[7]刘希宋,姜树凯,喻登科.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

演进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4):131-134 [8]Joshi K D,Sarker S,Sarker S.Knowledge transfer wit-

hin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s:Examining the role of knowledge source attribut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07,43(2):322-335

[9]Caldera A,Debande O.Performance of Spanish univers-

ities in technology transfer:An empirical analysis[J].Re-search Policy,2010(39):1160-1173

[10]Xu Q,Ma Q G.Determinants of ERP implementation

knowledge transfer[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 45(8):528-539

[11]Lin W B.Factors affec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

teractive mechanism of strategic alliance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7(17):139-155 [12]Fuchs C,Hofkirchner W.Self-organization,knowledge

and responsibility[J].Kybernetes,2005,34(1):241-260 [13]Simonin B L.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35):407-427

[14]Chiva R.Repercussions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on

product design management[J].Technovation,2004,24(9): 707-711

[15]Pilar J G,Jose C L,Ramo'n V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213192023.html,anizational lear-

ning capability:A proposal of measur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8):715-725

[16]Au Y A,Carpenter D,Chen X G,et al.Virtual organ-

izational learning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9,46(1):9-15 [17]Jiang X,Li 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firms’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strategic alliances:A contingency approach[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8(43):365-379

[18]Alegrea J,Chiva R.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

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

ance:An empirical test[J].Technovation,2008(28):315-326

[19]Rhodes J,Lok P,Hung R Y,et al.An integrative mod-

el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social capital on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8,20(4): 245-258

[20]Alberto A C,V?′ctor J G,Eulogio C P.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s role on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Spai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7(36):349-359

[21]Lee J,Win H N.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univers-

ity research centers and industry in Singapore[J].Techn-ovation,2004(24):433-442

[22]Magnu G,Smeby J C.Industry funding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research performance[J].Research Policy,2005, 34(6):932-950[23]Chen C J,Hung S W.To give or to receive?Factors

influencing members'knowledge sharing and community promotion in professional virtual communities[J].Infor-mation&Management,2010,47(4):226-236

[24]Go¨ran M.Pragmatism and self-organization Research co-

llaboration on the individual level[J].Research Policy, 2000(29):31-40

[25]Li C J.The study on the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 about

enterprises cluster[J].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4(4):87-94

[26]江妮,孙锐.企业知识创新网络自组织演化研究[J].科技

管理研究,2009(9):233-236

[27]Arvanitis S,Kubli U,Woerter M.University-industry kn-

owledge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in Switzerland:What university scientists think about co-operation with private enterprises[J].Research Policy,2008(37):1865-1883

(责任编辑徐惠)

Study on F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U/I Alliance

SUN Wei,WANG Caihua,LIU Minting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uggests hypotheses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transfer capability,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interaction,self-organization and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establish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By questionnaire survey,we collected228valid questionnaires,examined the hypotheses and theoretical model b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knowledge transfer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intera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Moreov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interac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However,the direct impact of knowledge transfer capability on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university industry alliance;knowledge transfer capability;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interac-tion;self-organizaiton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曹之然 摘要: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了机会识别、契约精神、参考框架、发展阶段及环境特征等影响创业绩效的五大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初步验证了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最后揭示了模型的背后是基于契约的创业绩效理论。 关键词:创业绩效;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Studying: Variable, Model and Theory Abstract: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five variables influenc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contract spirit, reference frame, development phase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m,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confirmed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Finally, we have revealed that contract-based performance theory is behind the model.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Case study 1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创业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给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成就了个人的伟大梦想。因此,社会各个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主体积极投身于创业大潮。200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1[显示,我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16.4%,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16.4人参与创业活动。这一数据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42个国家中排名第六,说明我国的创业活动比较活跃。但报告同时指出,2007年中国的创业企业关闭率为10.30%,相对于2006年的6.34%有所提高,关闭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可见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充满了未知与风险,在创业道路上折戟沉沙者不在少数。因此,以提升中国背景下创业成功机率为目的的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2文献回顾 2.1相关理论 创业在实践中的回归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创业这一最富激情与活力的科研领域,他们纷纷从自己的学科领域出发,利用自己所专长的理论工具去解释创业现象,以至于创业成为一个横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论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研究范畴和适用范围,它们之间存在着冲突或互补关系。其中与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的主要理论有认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群体生态理论、制度理论、战略适应理论等,它们都在某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于创业内涵的理解。站在创业绩效的组织层面,并根据每一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我们大体上可以将上述理论划分为三个类别:

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应用心理学 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有人通过创业发家致富,现在的大学生正是祖国新兴的一代,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自发自主创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研究其实不多,特别是对于大学生为什么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概念又是什么,两者之间又有些什么关系,都不是很了解。大学生为什么创业也就是创业意识的问题,创业意向是潜在创业者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创业行为预测指标之一。而大学生什么叫创业的概念就是创业认知的问题,创业认知就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创业的一种内在看法与认同。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业的今天,从各个层面去研究大学生创业的认知与大学生创业的意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层层关系,已经刻不容缓了。 而我们一般认为大学生创业只存在与选择就业或者创业之间的关系,并且只是取决于是否有这样的条件,和这样的能力,却忽略了其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因素。本论文的框架结构是从创业认知的三个方面和创业意向的两个方面入手,通过问卷的形式,研究调查大学生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关系。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的基本内容:分别通过对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所拥有的个体资源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意向的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外在评价感知分析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并通过这五部分的交互作用,分析大学生创业认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三、研究方法及措施 拟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经过不记名方式,收取有效问卷300份,通过一个单纬度量表,一个双纬度量表的形势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由调查对象填写,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创业意向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和创业认知量表的创业环境认知,创业自我认知两个部分,对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得出结论。

绩效管理知识概括

第一章 绩效:绩效是产出和行为的综合,即组织、部门或员工控制下的,与工作目标密切相关的行为及其产出。 绩效管理:一个对目标及如何去实现目标形成共识的过程;一种通过对人的管理去提高成功的概率的思路或方法。 绩效评价:特指在绩效周期结束时,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由不同的评价主体对组织,群体及个人绩效做出判断的过程。 选择:绩效的性质: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绩效管理内涵:两个层级??? 第二章 绩效管理工具的演变:表现性评价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平衡计分卡 选择:KPI:关键绩效指标是指衡量企业战略绩效效果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战略目标经过层层分解缠身格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1 关键绩效指标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 2 关键绩效指标体现的是对组织战略目标有增值租用的绩效指标。 3 关键绩效指标反映的是最能有效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 4 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管理员工绩效的可量化的或可行为化的标准体系。 第四章 1选择领导情景理论:四种领导风格:2指示:高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

3推销:高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4参与:低任务-高关系领导风格 5授权:低任务-低关系领导风格 四种下属:1 下属既有能力又不愿意完成某项任务,这时是低度成熟阶段 2 下属缺乏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但是愿意从事这项任务 3 下属有能力但不愿意从事某项任务 4 下属既有能力又愿意完成某项任务,这时是高度成熟阶段 选择路径-目标理论:四种领导风格:指示型领导支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成就指向型领导 选择建设性沟通:沟通是在不损害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具有解决特定问题的作用,属于建设性沟通 建设性沟通强调沟通洗洗的完全性原则和对称性原则 建设性沟通的三个合理定位原则;对事不对人的定位原则责任导向的定位原则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 建设性沟通中的积极倾听技巧:解释向对方表达认同简要概括对方表达的内容综合对方表达的内容得出一个结论站在对方角度进行大胆的设想 积极倾听的8点建议:为听做好准备培养自己的兴趣倾听主要的观点以批评的态度听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善于做笔记帮助说者克制自己 选择:建设性批评:1.建设性的批评是战略性的2.建设性的批评是维护对方尊严的3.建设性的批评发生在恰当的环境中4.建设性的批评是以进步为导向的5.建设性的批评是互动式的6.建设的批评是灵活的7.建设性的批评能够传递帮助信息 关键事件法:关键事件法的优点: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许晓磊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361005)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样本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国基金绩效的评估方法较适合以套利定价理论为基础的三因素模型法。 关键词:基金绩效因子分析套利定价理论三因素模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effect factors of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through sample factor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are affected by three main factors, and it is proper to use 3-factor model to appreci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country’s closed-end funds. Key words:fund performance factor analysis APT 3-factor model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回顾 1.研究背景

1998年4月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上市交易,成为我国最先 成立的封闭式基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的开始。经过4年多的发展,到2002年5月我国已有封闭式基金51只,开放式基金5只,分别有十几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其资产净值规模达到1500亿元,基金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 随着基金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客观、公正的对一只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不仅对广大的基金投资者很有意义,对基金管理公司来讲,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对基金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无疑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绩效评估的方法很多,但由于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我们不能将国外的基金绩效评估方法简单地用于国内基金的评估,而应该研究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然后确定最适合我国基金的绩效评估方法。 2.文献回顾 西方学者对于基金绩效评估方法的探讨一直未停止过。Treynor(1965)首先提出了一种考虑风险因素的基金绩效评估指标——Treynor指数。虽然该指数将风险因素引入评估指标中,但却以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将基金的非系统风险都消除掉为假设条件,所以存在一定的不足。Sharpe(1966)提出了Sharpe指 数,将Treynor指数中的 β改为iδ(基金收益率的标准差,即基 i 金投资组合所承担的总风险),这样Sharpe指数同时考虑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Jensen(1968)又提出了Jensen指数,采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院:班级: 姓名: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是尊重创造性劳动和激励创新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建设法治国家和诚信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创新型国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护知识产权。重视和加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培育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于我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列举了我国在知识产权认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发掘本质,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经济问题解决方法 一.知识产权与经济的关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生产要素。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在新的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将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的重要工具。知识产权主要指个人及其组织在脑力劳动方面创造并完成的智力成果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无形性、双重性、确认性和独占性的特点。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所享有的知识产权有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但激励发明,创新知识,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使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 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上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面对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使得到很好的保护,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的条件下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从侧面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提高国家在世界地位的竞争优势,使国家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在对知识产权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我国企业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几万个项目,但是申请的专利数却不到其中的10%,企业较为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但却忽视了其作为无形资产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所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也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分水岭”。由于我国关于知识产权的法律还不成熟,这使得我国知识产权无法很好的得到保护,如山西老陈醋商业秘密泄露事件的发生;景泰蓝、宣纸等民族绝技的泄密,导致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绩效管理实务知识要点

《绩效管理实务》(张晓彤) 课程目标: 1.绩效管理系统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2.掌握绩效考核系统设置流程、考评的类型。 3.熟练掌握绩效过程中很重要的四大模块:①目标设定;②评分;③绩效反 馈;④怎么样把结果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 4.避免绩效过程中的十大误区,将十大误区减少到最小。 5.怎么利用考评结果来设计公司整套的员工职业规划,为公司做好人才梯队 计划。 第一讲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制度 一.为什么员工的表现不尽人意? 答:有两方面(开始之前、开始之后)原因,共16种隐患所致。 开始之前有以下原因直接导致了他不想开始工作: 1.因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做。 2.没人告诉他做什么。 3.没人告诉他为什么做。 4.认为你告诉他的方法不凑效。 5.认为自己的方法会更好。 6.认为其他事情更重要。 7.员工预测到做了会有负面影响。 8.预测到做这事会走出他们的控制范围,如时间、人力、物力、授权 等。 9.私人问题,如家庭纠纷。 10.个人能力限制。 11.老板逼他做。 开始之后有以下原因影响:(其中有4项是与开始之前的原因一样) 1.开始之后,他们认为自己在工作、在干活。 2.认为做这项工作,对我没什么明显的好处。 3.出现了他们不能控制的障碍,如时间、人力、物力、授权等。(重复) 4.认为其他事情更重要。(重复) 5.认为自己做了该做的事情,反倒受惩罚。 6.认为没做这件事,却得到了肯定。 7.事情做得不好,在公司也没有任何的负面影响。 8.私人问题。(重复) 9.个人能力限制。(重复) 二.绩效管理如何帮助企业增加竞争优势? 1.提高工作绩效; 2.作出正确的雇佣决策; 3.降低员工流失率; 4.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5.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6.改善上级和员工之间的沟通。 三.绩效考核的定义: 绩效考核被称为结果趋向的评估,是点的问题,最终就是要考评你为公司做了什么,要结果。它包含对公司整体目标的协定,对目标结果的评估,给雇员打分。 四.绩效管理的定义: 是将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联系或整合,以获得组织效率的一种过程,是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共同理解的过程,也是管理和开发人,用以增加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的可能性的过程。 五.绩效管理系统带来的好处: 无论任何管理系统,均要说成对员工带来的好处最大。 1.绩效管理系统对员工个人的好处: 1)员工对公司和工作有了认同感,价值感。 2)员工的技能及行为能得到反馈。 3)员工能感受到激励。 4)员工行为有了导向、 5)员工有了参与目标设定的机会。 6)员工有了阐述观点和抱怨的机会。 7)员工有了讨论自身发展及职业规划的机会。 8)员工得以理解其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衡量的指标。 2.绩效管理系统对经理的好处: 1)经理能得到对管理方式的反馈。 2)对员工绩效有更明确的评价。 3)对改善团队计划及目标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4)更好地理解团队成员。 5)更好地利用培训时间和预算。 6)确定如何利用其团队成员的优势。 3.绩效管理系统对公司的好处: 1)不断改进、学习。 2)减少不良行为。 3)使正确的人做正确的工作。 4)人才梯队计划。 5)奖励及留住表现最好的员工。 第二讲困扰绩效管理系统的种种问题及其应付方法 一.员工为什么要离职?

中小企业内部创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oc

中小企业内部创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摘要:受近年来国际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企业内部创业成为推动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式。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阐述企业创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索风险投资在中小型企业所进行的内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内部创业;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7)03-0009-02 一、背景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不到2.5年,其中只有低于15%的中小企业持续经营周期在5―10年。”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中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面临着经营难、转型升级难的困境和挑战。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创新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在研发创新上竞争力不足。因此,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资金资源是企业进行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风险投资作为企业创新活动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增强公司内部创新能力,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中小企业内部创业活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符合当前的时代需要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以中小企业内部创业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将中小企业内部创业行为作为自变量,企业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并且创新性地将风险投资作为中介变量加入,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探讨出中小企业内部创业、创新绩效和风险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文献理论研究 (一)创新以及创业理论 1.定义。Schumpeter(熊彼特,1934)对创业的看法是,人人都可以创业,前提是他能够合理运用新的资源组合方式。他指出,创业的根本在于创新。Miller(1983)将创业看作一种与产品,市场和创新的有机结合的以公司为主体的活动。张玉利(2006)认为,不能把创业简单地定义为创建新企业,它是一种思考,一种推理和行为方式,创业与机遇有关系。具有创新的精神,是创业的根本。基于此,企业经营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创业精神。 2.创业价值以及衡量维度。相比国内学者,很多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对企业创新活动的研究。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朱克斯的研究显示,20世纪的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最强的创新能力,很多有价值的发明都是小型企业提出的。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很缺乏创新能力(萨缪尔逊,1995),这说明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十分重要。 在考量企业的创业的水平时,常常用到创业强度的概念,用创业坐标图来对自身企业的创业现状和前景进行评估,并依据此制定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创业战略。Morris和Lewis(1995)引用了新的概念,用创业程度来考量一个创业事件的创新程度,用

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供应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 摘要:将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节点能力和链能力,在此基础上把供应链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其绩效进行了评价。然后,对节点能力和链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不同类型的供应链提升其绩效的策略和途径,为评价和提升供应链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节点能力;链能力;提升策略 1引言 供应链绩效是衡量供应链实施效果的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然而,由于供应链本身的种类繁多,而供应链绩效及其评价有赖于供应链目标的确定,供应链目标的多样性导致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的复杂性,例如,有的供应链以对变化做出迅速反应为重点,有的则以降低运营成本为目标。因而,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方法。 目前,对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标大多以结果为导向,即仅站在终点上去审视供应链绩效。但是鲜有文献对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从过程的角度去挖掘造成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然而,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因素才是影响或导致供应链绩效结果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分析和探讨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可以从被动地评价供应链绩效的结果转化到对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因素上 来,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2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因素众多。这里为了方便讨论给出一个仅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组成的简化供应链模型。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整体的功能取决于系统要素的功能以及要素间的关系。因此,如果把供应链看成一个系统,则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因素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员因素,即包括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制造商的制造能力以及销售商的销售能力在内的供应链成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是成员之间的关系,即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也就是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 供应商的供应能力、制造商的制造能力以及销售商的销售能力是供应链中各个节点效能的反映,这里称之为供应链的节点能力;而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则决定着整个供应链能否取得整合效应,这里将这种能力称为供应链的链能力。链能力是由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程度、IT系统的衔接程度、合作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等因素决定的。而整个供应链系统则是以链能力为纽带而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供应链。如图1所示: 2.1供应链节点能力的“木桶效应” 对于整个供应链而言,节点能力是基础,链能力则是节点能力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的关键,这是由供应链的全局思想所决定的。在本文的供应链模型中,节点能力包括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和及时性、制造商的制造能力以及销售商的销售能力。该供应链的最终绩效取决于三者当中的最薄弱环节。例如假设供应商能够及时供应高质量的原材料,制造商能够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如果销售商的销售能

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关 于 大 学 生 创 业 意 向 与 影 响 因 素 的 调 查 报 告 书 委托方:陈老师 领跑小组:姚着彬李金波邱程王平吴宪文丁更强孔庆州郎光磊宋雪荣 2009年12月24日

序言 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2 年的1 45 万猛增至212 万人,2004 年达到280 万人,2005 年达到340 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长73万,随着就业压力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推上了自主创业之路,这无疑也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重要渠道。 据《复旦青年报》(1999年11月9日第3版)的调查报道,复旦学生选择“毕业后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的占19.4%,清华、北大、人大的比例分别为43%,30%和17%。由此看来,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和学生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选择。在新华学院这个年轻的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有2万余名,其中有多少学生会选择创业,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们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就成为我们这个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形式对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分为两个方向,内容旨在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大学生认为与创业意向相关各因素的重要程度。 问卷题量不是很大,只有12个小问题,故对单个个体测试误差比较大,但对群体测试的可信度还是较高的。我们先后在新华学院不同方位发放了总计70份问卷,有效问卷70份。

一、总论 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创业打算,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且,性别、学历和专业对自主创业的影响并不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向、方向具有重要影响的是个人价值观、创业信心、个人素质、创业环境以及创业资源等。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男女比例为1比1,而从调查问卷第4题统计结果来看,毕 业后打算创业的人数也基本为1比1。调查对象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 科和本科,比例约为3比2,而打算创业的人数统计为2比1。调查 对象的专业分布在各二级学院各个专业:财会、建技、工管、机电、国贸、会计电算化、应用英语、商务日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 流、电子商务、土木工程、电子信息、软件等专业。而从调查结果看,专业并不对意向构成影响。 三、调查资料分析 (1)从创业原因来看,调查统计可以显示,大学生创业不外乎实现个人 价值、挣钱多,以及如今就业困难。统计如下: (2)从创业信心来看,对创业的成功与否的信心程度各不相同。统计 结果如下: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完善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 完善 引言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模式,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2013年11月12日通过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核心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产权就是这个流动过程中的升华,因而知识产权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关键问题。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合理性决定着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否平衡,因而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目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规定散见于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之中,尽管相关法律法规历经几次修改,甚至正在进行新的修订,但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仍然有许多制度瓶颈。

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三种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即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合作研究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职务发明权利归属制度的比较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相关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所适用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 (一)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 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调整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与国家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关系。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该法第2 0条第1 款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或者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所形成的发明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和植物新品种权,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外,授权项目承担者依法取得。该条根据法定优于约定的规则,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项目承担者对于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的一般归属规则,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 (二)合作研究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 合作研究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调整的是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关系。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涉及到的合作研究开发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在我国主要由《专利法》和《合同法》体现,另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草案)》(2 01 4年1 1 月1 9 日国务院会议通过)也有所涉及。我国《专利法》第8条规定:

绩效管理基本知识

摘要: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并研究了当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绩效管理;人力资源;考核;激励 一、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辅导沟通、绩效结果应用及绩效目标提升这几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一起参与实施,最终达到提升个人、部门机企业的整体效益的目标。绩效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的基础,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各部门建立共同的意识。其次,需要遵循平衡性、客观性的原则,企业绩效考核既要兼顾各个部门,也要对各个岗位进行细化。最后,需要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及职位提升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 二、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选拔人才的依据绩效考核是判断员工道德素质、工作能力及各方面优缺点的重要管理体系,因此是企业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2、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对企业员工的奖惩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因为有切实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因此绩效管理是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 3、调配人员的依据绩效管理除了可以区分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外,还可以区分企业员工对于其所处在的岗位的胜任能力,以此发掘各个员工的优势,所以也是调配人员的依据。 三、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存在问题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1、绩效管理空于形式很多的企业在处理绩效管理方面流于形式,只是表明他们有这样一个管理体系,并没有切实落实,只是简单的在月末、季末、年终的时候将一些文字性的表格发给各个部门的领导,由这些领导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价及简短的评语。这并没有实现绩效管理考核的内在含义。 2、过分强调“业绩” 这里的“业绩”就是指的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很多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就只看这一点,并没有综合考虑员工所在部门的市场行情,一些员工们由于部门优势而带来了工作便利,一些员工很敬业,但是带来的“效益”却有限,如果因为这样而降低这些员工的绩效考核,那么就会打击员工的士气。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新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专业班级:经济学112 姓名:余鹏鹏学号: 2404110242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角度来分 析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本文先对大学生就业 形势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说明大学生创业的意义,找 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并对其因素提出几点 建议性的意见。“创业”于“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于“守旧”相对。在现代的社会背景下,“创业” 于“就业”相对。创业的主体背统称为创业者,创业的 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即“创业者通过发 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绩一定的活动组织,利用各种 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一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 创业创业,是指创业的主体是在校大学生或毕业未满 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其不仅是创业的主体,而且是各 种资源的直接占有者于支配者。大学生思维活跃,特 别是收到相关培训的学生往往更具有创造力,在对原

有资源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他们经常能够做出心的发现,创造出心的价值。大学生创业,不经是创造社会 财富和个人财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是大学生实现 自我价值,促进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并能够有效缓 解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在高校大学生中,想创业即有这个想法的占绝大多数,但是到头真正操作的人却寥寥无几,我国大学生创业 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 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自主创业步伐缓慢。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自主创新一、中国大学生创业概述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加上理念未就业的人员,有超过750万的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就业矛盾成为全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之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最早起源于1997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1999年,第二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更加火爆。之后全国陆续有一些高校也组织自己的校园创业大赛。目前国内知名的创业计划大赛有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校园创业大赛,团中央于1999年清

江西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江西省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江西省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产学研合作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与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标签:江西;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形式,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手段,其本质是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按照市场条件下的契约机制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与协调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产业优势逐步减弱,依靠科技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已成为江西省企业产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人才技术依托的产学研 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1 江西产学研合作现状 一直以来,江西省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合作不断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产学研已成为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途径,对提高江西省自主创新水平,加快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江西省高校建有国家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含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4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0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形成了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江西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的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并成功转化。科技型企业成为江西企业创新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全省目前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1家,其中江铜、洪都航空、泰豪科技等3家企业技术中心得到了国家认定,这些技术中心的建立为提升江西工业技术含量和六大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夯实了技术平台。以南昌高新区创业中心、江西留学人员创业园、南昌大学科技园等为代表 的江西科技孵化基地陆续出现。 2 江西产学研合作存在问题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 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 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 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 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 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 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 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 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

绩效评估的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考评的10个因素 在进行绩效管理制度设计和推行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作用。即便是企业设计的考核制度完美无缺,考核标准明确,考核程序规范,考核方法先进,但到头来,考核制度还是迟迟难以落实。也就是说必须意识和考虑到组织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可称之为绩效管理的评估基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是否具备基本的合理性,并且是否阐述得很清楚。 良好的评估基础将使企业实施以组织业绩提升为目的的业绩评估模式成为可能,并且使企业能够在追求关键业绩指标的科学性和业绩薪酬挂钩的有效性时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而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都是比较薄弱的。 一般来说,影响绩效考核的实施的因素设计综合考虑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等诸多方面。 据调查,有30%~50%的员工认为,企业的绩效考核是无效的。追根溯源,往往是由于企业在设计、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时出现了各种问题所致。 1.不知道为什么要考核 考核目的不明确,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企业考核方和被考核方都未能充分清楚地了解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手段,本身并非是管理的目的。同时,绩效考核体系的非科学性还表现为考核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随意性突出,常常仅仅体现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且绩效考核体系缺乏严肃性,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 2.考核缺乏标准 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走样、难以准确量化等形式。以欠缺的标准或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引致不全面、非客观公正的判断,模糊的绩效考核标准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3.考核方式单一 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实践中,往往是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式考核,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或喜好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有时候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要想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位员工,往往需要以多视角来观察和判断,考核者一般应该包括考核者的上级、同事、下属、被考核者本人以及客户等,实施360°的综合考核,从而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单一的考核人员往往由于考核者缺乏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机会了解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考核者本身也可能缺乏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做出细致的评价,必要的考核人员的缺位往往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 4.职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理解 有的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一套新的绩效体系时,不重视和员工进行及时、细致、有效的沟通,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常常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并对所实施的绩效体系的科学性、实用性、有效性和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对体系的认识产生心理上和操作上的扭曲。 5 .考核过程形式化 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考核工作,但是每位员工内心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出现所谓“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消极判断,没有人真正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地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 6.考核结果无反馈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 前言 《中国造》这部青春励志电视剧带我们走进了当代创业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体会到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他们不是沉浸在悠闲自在生活中的天之骄子,而是一群凭借智力和创新精神的白手起家并敢于挑战自我的新青年。这部电视剧的一度走红与现实的就业状况不无关系,它的出现是社会和国家相关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让我们不得不追溯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 一、研究背景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下海经商的创业者,创业活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现象也不仅仅存在于社会企业家的群体中,大学生创业越来越普遍,同时已经日益受到社会和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重视。著名的创业专家EdwardBlackwell(2004)①指出,启动一个新的事业机会就好比走入一个热带丛林去寻宝。从建国初期到1982年的“统包统分”阶段,即大学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这种分配制度在当时的国情下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过渡到了市场经济,“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出现了弊端,不利于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的活力与动

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从1993年开始,教育部直属院校开始试行改革,实现了从开始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发展至现今的“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的转变。然而,由于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短暂的结构性困难。而且,自从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10年6月2日,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指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比2008届(85.6%)高1个百分点,但仍比2007届(87.5%)低0.9个百分点。自主创业也成为大学生的谋生选择之一。 二、问题的提出 创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创业意识及其支配和产生的创业活动对于个人乃至民族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创业属于积极的就业形式,创业过程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过程,也是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需求的过程。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上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力,最有可能成为创业型人才。对大学生而言,创业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获得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无疑缓解了当今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的缓解对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的法制建设”(项目编号:08BFX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项目批准号:70633003)。收稿日期:2009-12-15 作者简介:李恒(1979-),男,湖北宜城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与科技法。 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的知识产权 归属制度研究 李 恒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Legal Mechanism on 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Innovation Li 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 Abstract:The issue of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the key point of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innova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ased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university -institut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mong the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innovation organization,as well as the ownership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r the main bodies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innova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hip 摘要: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产学研结合创新成败的关键。本文试从国家主管部门和产学研结合创新 组织体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与内部科技人员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三个方面探讨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创新;知识产权;所有权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产学研结合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国家主管部门(公的部门)和产学研结合创新组织体(私的部门)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主要由《科学技术进步法》调整),产学研结合创新组织体内部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主要由《合同法》调整),以及产学研结合创新过程中企业或高等学校等创新主体内部科技人员与院系(企业 部门)和学校(企业)之间的知识产权归属(主要由《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调整)。这里的产学研结合创新组织体是指企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导向,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