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区别.

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已获得基因产物。

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等)。

区别: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开发,利用各种细胞的工程。两种工程用到的工具酶不同。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及区别。

酶工程: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区别:酶工程的重点在于对已存酶的合理充分利用,而蛋白质工程的重点则在于对已存在的蛋白质分子的改造。当然,随着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其成果也会应用到酶工程中,使酶工程成为蛋白质工程的一部分。同裂酶与同尾酶的概念及区别同裂酶,是来源于不同物种但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尾酶,即能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指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所有钝末端酶产生的末端均是相同的,但一般不把它作为同尾酶来研究。故名思义,同尾酶是不同的酶,它们只是切割DNA产生的末端相同,同尾酶之间的识别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基因工程中识别序列不同的同尾酶的应用性最大。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概念及区别: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区别:(1)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任何基因,包括未知功能的DNA序列;cDNA文库克隆的是具有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基因,包括调节基因。(2)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全部遗传信息,不受时空影响;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完全的编码DNA序列,因它受发育和调控因子的影响。(3)基因组文库中的编码基因是真实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而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含内含子的功能基因。

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概念区别:花粉培养:从花药中取出花粉进行无菌培养,以获得单倍性愈伤组织,进而长出单倍体植株的技术。花药培养: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区别:一、从概念来看,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花粉离体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而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且不受花药的药隔、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二、从培养层次来看,花药离体培养属器官培养,花粉离体培养属细胞培养,但花药离体培养和花粉离体培养的目的一样,都是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三、从培养过程来看,花药离体培养相对较容易,技术比较成熟,但最后需要对培养成的植株进行染色

体倍数检测;花粉离体培养尽管不受花药壁、药隔等二倍体细胞的干扰,但这种特殊单倍体细胞的培养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只在少数植物上获得成功。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原核:重复序列少,只有一个转录起点,基因组数量小.真核:存在大量DNA重复序列,基因差异表达,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基因组大,不连续断裂的外显子少于内含子。

单倍体及单倍体植物特点:A。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B单倍体生物指细胞中仅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单倍体植物叶小株矮生活力弱且高度不育,然而种质纯不受显性掩盖和遮蔽效应的影响,人们易于从中挑选出具有可用形状的隐性突变体。而且有单倍体诱导产生的二倍体所有基因是纯合的即纯系,其后代不会产生分离因而遗传稳定,经济意义显著。此类植物与正常二倍体植物相比,他们:(1)可以缩短杂交育种时间,克服杂种分离的困难。(2)显著提高选育效率。(3)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创造新型品种。生物技术在种植业方面的应用:A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诱导植物雄性不育,产生新的不育材料为育种服务;B作为培育抗逆性作物品种的手段(抗除草剂,抗病虫,抗病毒作物)C改良转基因作物品质;D应用于植物细胞工程E生产生物农药并进行生物控制。

外显子: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内含子:真核生物含有一个或几个长度各异的非编码间隔序列区。

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启动子:在基因编码区上游区段能够启动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终止子:在基因编码区下游的一段使转录终止的核苷酸序列断裂基因:仅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间断基因假基因:真核生物中核苷酸序列正常但不能合成相应功能的蛋白质复制起始位点:DNA的复制总是从特定的位点起始的。

复制子:从复制其实位点开始复制出一个DNA分子或一个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结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代谢途径中组成型蛋白质的基因,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一般不作为调节因子。

调节基因:控制多种不同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重复序列:DNA分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核苷酸序列.

增强子:一段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具有增强的DNA序列.:抑制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星号活性:某些酶在非标准反应条件下,可能导致酶的识别序列特异性发生改变,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序列。

克隆载体: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多克隆位点:人工构建的紧密排列具有单一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DNA。

穿梭质粒载体:含两种标记基因,两种质粒,两个起始位点,可以在两种细菌中穿梭进行自我复制。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胚状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而形成的胚状结构,具有根芽两节。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用于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

种子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纯种过程。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任务: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对现有的蛋白质加以定向修饰和改造、设计与剪切,或设计全新的蛋白质,构建生物学功能比天然蛋白质更加优良的新型蛋白质。

反向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是按期望的结构寻找最适合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设计进而模拟特地年的氨基酸序列在细胞内或体内环境中进行多肽折叠而成三维结构的全过程,并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表达出生物学功能的可能及其生物活性的高低。

蛋白质组学:是指一个细胞或组织所包含的所有的蛋白质,现将其定义为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基因组编码的所有蛋白质,是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生物传感器:一种由生物学、医学、电化学、光学、热学及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成长起来的分析监测装置,具有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且能进行连续测定和在线分布,甚至可以活体分析.DNA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P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端连接的酶。

修饰酶:能催化稀有碱基参入RNA或DNA,或对原有碱基进行修饰的酶。以防止限制性内切酶的破坏。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和完整植株的技术。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要进行5个阶段:A预备阶段(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2)除去病原菌及杂菌(3)配置适宜的培养基B诱导去分化阶段,使各细胞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状态。C继代增值阶段D生根发芽阶段E移栽成活阶段。

植物原生质体制备:1取材与除菌,2酶解,3分离,4洗涤,5鉴定

融合:(1)自发融合,形成多核体。(2)化学融合,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双亲原生质体——滴加PEG溶液,摇匀,静止——滴加高钙高PH溶液,摇匀,静止——滴加原生质体培养液洗涤数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细胞团——筛选鉴定——再生杂合细胞。(3)物理融合将亲本原生质体以适当的溶液悬浮混合后,插入微电极,接通一定的交变电场。原生质体极化后顺着电场排列成紧密的珍珠串装。此时,瞬间施以适当强度的电脉冲,使原生质体质膜被击穿而发生融合。过程:首先是膜融合然后是核融合。可看作两个阶段①异核体阶段(heterokaryon):异核体是指在融合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细胞核。异核体中细胞核尚未融合。②杂种细胞形成:当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后,核膜崩溃,来自两个细胞核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融合细胞内只含有一个细胞核,是由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此时的细胞就称为杂种细胞。植物脱病毒技术定义:A有效解决品种退化的问题B减少土地浪费C提高作物品质质量D减少农药应用改善环境途径:A物理学方法-高温热激处理,低温冷疗法B化学方法C生物学方法:茎尖培养+热处理D综合脱毒法。离体无性繁殖的意义:A.速度快经济效益高B占用空间小,不受季节气候地区影响C繁殖珍稀濒危苗木突变体,为育种服务D便于运输节约土地。

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成为目的基因。来源:主要来源于各种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特别是人和动植物染色体基因组中蕴藏着大量的基因,是获得目的基因的主要来源,虽然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基因组比较简单,也是目的基因来源的候选者,此外,质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分

发酵类型: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5.

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1.细菌2.放线菌3.酵母菌4.霉菌5其他微生物如担子菌蓝藻等(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遗传稳定性好,不易退化变异,炕噬菌体侵染能力强)

发酵培养基种类及组成:A.碳源构成菌体和产物的碳架及能量来源B氮源构成本身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C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构成菌体原生质成分,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调节细胞渗透压影响细胞膜通透性产物合成利用等D生长因子微生物正常生活不可缺少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E水 F 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发酵操作方式:1.分批发酵;2.连续发酵;3.补料分批发酵。

微生物发酵产物:菌体发酵,酶发酵,代谢产物发酵,转化发酵,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反映发酵过程变化的参数:A。直接参数:用特定的传感器检测的,包括反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的变化参数,如温度压力搅拌功率转速泡沫发酵液黏度浊度PH离子浓度溶氧基本浓度等;B。间接参数:不能用传感器来检测的参数,在直接参数基础上,借助于电脑计算和特定的数学模型得到的,包括细胞生长速率产物合成速率,呼吸熵。(影响大的温度PH溶氧浓度)

发酵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目的及方法:A。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1.预处理的目的改善发酵液性质,利于固液分离,常用酸化,加热,加絮凝剂等方法2.固液分离常用过滤,离心分离,错流分离等方法。B。提取提取目的主要是浓缩,也有一些纯化作用,常用方法有1.色谱分离法:凝胶层析法聚丙烯酰胺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2.沉淀法:溶质有固相转为液相而析出,浓缩非必须成分的去除3.萃取法:分固液和溶液萃取两种方法,前者为扩散作用,后者两液互不相溶,有选择性溶解能力4.膜分离提取法:额定截流范围流速操作温度无菌措施C。精制:大分子精制依赖于层析分离,小分子物质的精制利用结晶操作D。成品加工浓缩无菌过滤和去热源干燥加稳定剂等加工步骤。青霉素生产流程:包括种子制备,发酵培养和发酵后培养。流程:冷冻管—斜面母瓶—大米孢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放罐—提炼

酶催化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反应条件温和。提高酶产量的措施:1.添加诱导物;2.控制阻遏物浓度;3.添加表面活性剂;4.添加产酶促进剂。

酶分子的修饰:是指通过酶蛋白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分子进行改造。改造目的在于改变酶的一些性质,创造出天然酶不具备的某些优良形状,扩大酶的应用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方法:1.利用小分子或大分子物质对活性部位或活性部位意外的侧链基因进行共价修饰和酶辅助因子的置换等;2.金属离子置换修饰法;3.侧链谁借修饰;4.侧链基因修饰;5.酶基因工程-克隆。

制造修饰酶的目的:1.提高酶活力;2.改进酶的稳定性;3.降低或消除酶的抗原性;4.改变最适PH和最适温度。

酶的固定化方法:(1)载体结合法:共价结合法(反应条件苛刻,操作复杂,结合牢固,活性不高酶易失活)、离子吸附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结合不牢固,活性高)、物理吸附法(反应条件温和,可重复使用,结合力弱,酶易解析)(2)共价交联法:双功能试剂(反应激烈,固定化酶的回收率低)(3)包埋法(回收率高,活力高,但只适用于小分子底物和产物酶):聚合物包埋法、微胶囊包埋法。

固定化酶性质:1.酶活力的变化;2.酶稳定性的提高;3.最是PH的变化;4.最适温度的变化;

5.动力学常数的变化。

固定化酶指标:1.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2.酶的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酶的总活力之比;3.固定化酶的半衰期:固

定化酶活力下降到为初始活力一般所经历的时间。酶反应器:以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要的设备。

酶反应器的性能评价:1.空时:底物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数值上等于反应器体积与底物体积流速之比(稀释率);2.转化率是指每克底物中有多少被转化为产物;3.生产强度:每小时每升反应器体积所产生的产品克数表示。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映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羟基(-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分为三个类型。导致部分酶切的原因:1.底物DNA的浓度低,2.识别序列的甲基化,3.酶的用量不足,4.反应时间不够以及反应缓冲液和温度不适宜等。

PCR基本原理:模仿细胞内发生的天然DNA复制过程进行的,以DNA互补链聚合反应为基础,通过靶DNA变性、引物与模板DNA一侧的互补序列进行复性杂交、耐热性DNA聚合酶催化引物延伸等过程的多次循环,产生待扩增的特异性DNA片段。PCR反应过程:A反应系统加热只90-95度,双链DNA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作为互补链聚合反应的模版;B降温至37-60度,使两种引物分别与模版DNA链的3’一侧的互补序列杂交;C升温至70-75度,耐热性DNA聚合酶翠花引物按5’-3’方向延伸合成模版DNA链的互补链。

DNA片段PCR扩增系统:套式PCR,反向PCR(测定染色体不一致的方法),不对称PCR(DNA 序列测定,单链DNA扩增),锚定PCR,反转录PCR,多重PCR,标记PCR,定量PCR,免疫PCR,抑制PCR等扩增系统。

生物技术概论测验考试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 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 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蛋白质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目标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引入突变,从而改变 目标蛋白的空间结构,最终达到改善其功能的目的。 4、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 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简单概括,就是将外源目的基因与载体重组后再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5、发酵工程: 是发酵原理与工程学的结合,是研究由生物细胞(包括动植物、 微生物)参与的工艺过程的原理和科学,是研究利用生物材料生产有用物质,服务于人类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6、基因和基因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一个生 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 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 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16、传代: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即称为传代或传代培养。 17、原代培养:也称初代培养期。从体内取出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阶段,一般持续1-4周。 18、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19、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20、干细胞: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它可以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环境生物学 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 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

(完整版)《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

农学专业《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课程试卷-2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发酵工程: 2.基因组文库: 3.星号活性: 4.多克隆位点: 5.分子杂交: 6.植物组织培养:

7.单倍体: 8.连续发酵: 9.酶分子修饰: 10.蛋白质组学: 二、填空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 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2.常用的酶切方法有单酶切、双酶切和 等几种。 3.由RNA 反转录合成的DNA 称为 。 4. DNA 重组类型有 和 。 5.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 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称为 。 6.组织培养中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称为 。 7. 是目前最好的人工种子包埋剂。 8.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统称为 。 9.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常用于控制发酵液pH 的生理酸性物质是 。 三、正误判断题(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打“√”;认为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 都是线性DNA 。 ( ) 2.PCR 扩增全过程中需在每次高温变性后添加耐热性DNA 聚合酶。 ( ) 3.细胞培养中,细胞分化和次生代谢积累之间存在正相关。 ( ) 4.真核基因的重要表达调控元件有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和修饰序列。 ( ) 5.微生物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中高浓度的无机盐有利于酶产量的提高。 ( )

6.用乳糖基因插入失活法,筛选出白色噬菌斑为重组子。 ( ) 7.E.coliDNA 连接酶既可用于双链DNA 片段互补粘性末端之间的连接,也能催化双链DNA 平末 端之间的连接。 ( ) 8.一个生物体的蛋白质组与基因组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 ) 9.基因组文库大于cDNA 文库。 ( ) 10.酵母菌和霉菌都喜欢生长在偏碱性的环境中。 ( ) 四、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到括号内。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采用下列那种酶能阻止线性的质粒DNA 分子再环化: ( ) A.DNA 连接酶 B. 碱性磷酸酯酶 C. DNA 聚合酶 D.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2.基因工程操作的三大基本元件是(I 供体 II 抗体III 载体 IV 配体V 受体): ( ) A. I+III+V B. I+III+IV C. II+III+IV D. II+ IV +V 3.大多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适反应佳温度是: ( ) A. 37℃ B. 30℃ C. 25℃ D. 16℃ 4.下列DNA 片段中含有回文结构的是: ( ) A. GAAACTGCTTTGAG B. GAAACTGCAGAAAG C. GAAACTGCAGTTTC D. GAAACTGGAAACTG 5.下列那种基因克隆载体对外源DNA 的承载量最大: ( ) A. 质粒 B. 粘粒 C. 噬菌体 D. 酵母人工染色体 6.鉴定外源基因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录的较可靠方法是: ( ) A. Southern blot 法 B. PCR 法 C. Northern blot 法 D. Western blot 法 7.制备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 ) A. 超声波处理 B. 酶解 C. 研磨 D. 冷冻 8.下列不能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是: ( ) A. 秋海棠的叶 B. 马铃薯的块茎 C.花粉 D.木质部中的导管组织 9.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常用消毒剂处理外植体,下列消毒剂中灭菌效果最好的是: ( ) A.升汞 B. 漂白粉 C. 过氧化氢 D. 酒精 10.从细胞全能性的角度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分化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低的全能性 C. 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全能型 D. 分化程度高低与全能性无关 五、多项选择题(选择2~5个正确答案填到括号内,多选、错选和漏选均不得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发酵过程中,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测定,下列选项哪几种属于直接参数 ( ) A. 温度 B. 细胞生长速率 C. 产物合成速率 D. 溶解氧 E.呼吸熵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P55 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P81 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 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P37 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P126 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114 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P43 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173 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P21 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P184 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P56 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P136 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又称为DNA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P68 15、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16、基因治疗: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P240 17、生物能源: 18、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和容易标准化生产。)P226 19、RNA反义技术: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AN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P243 20、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P245 二、基础知识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12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环境微生物学练习题与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原核微生物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二、选择题 1.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D )。 A、科 B、属 C、目 D、种 2.各种微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点,下列选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C ) A.分布广,种类多 B.适应强,易变异C.体积小,表面积小 D.生长速,繁殖旺 5.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C )。 A、单细胞 B、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个体微小 D、细胞结构简单 6.在分类系统中,细菌和蓝细菌皆属于( A )。 A、原核生物 B、真核生物 C、多细胞 D、单细胞 三、填空题 1. 微生物的命名采用双名法,即由一个___属名____和一个___种名____构成;书写排列上,____属___名在前,___种___名在后。 四、简答题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不完善,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称为拟核或拟核。②没有特异的细胞器。③不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生物:①细胞核发育完善,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②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③能进行有丝分裂。 原核微生物: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微生物: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 五、论述题 3. 结合微生物的特点,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微生物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的作用: 保持生态平衡 污染物的降解 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 污染水体、土壤的生物修复 2、研究内容包括: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环境工程中的微生物原理 饮用水卫生细菌学 自然环境物质循环与转化 水体和土壤的自净作用 污染水体治理、污染土壤的修复等环境工程净化 3、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就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代换系:是指受体材料的染色体被外源染色体取代后形成的个体。 2.基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3.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特定的、易于识别的生物体特性。 4.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离体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5.不对称杂交:在原生质体融合前,利用X 射线等处理其中的一个亲本,使其核基因组失活,然后用这种失活的原生质体与正常或者经过化学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这种原生体融合方式叫不对称杂交。 6.异附加系:是指添加了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7.遗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者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体中, 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8.细胞学标记:是指某个体或者物种特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特性。 9.外植体:是指从特定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材料。 10.不对称杂种:在不对称杂交交时,供体原生质体只给受体原生质体提供其基因组中的少量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并与受体原生质体的完整基因组染色体共存。这种不对称杂交所产生的融合细胞,叫不对称杂种。 11.共抑制:当受体被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时,导入的基因及受体中与外源同源的基因的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12.遗传累赘:当一条载有目的基因的外源染色体导入受体后,受体往往表现出供体亲本的某些不良特性的现象。 13. 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或自然条件下植物细胞经脱分化不断增值形成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不定组织。 14.染色体组:维持某一物种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也是该物种发生数目变异时所所需的最低数的一套染色体。 15.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纤维素外壁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二、简答题 1. 请你说明互补选择(杂种体细胞选择方法)的原理。 互补选择法是利用天然或者人工诱发的营养缺陷型及抗性突变细胞对异核体进行选择。以烟草双突变体杂种体细胞选择为例,该双突变体(硝酸还原酶缺陷突变、链霉素抗性突变)在含有还原态氮和链霉素的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如果利用这个双突变体的原生质体与另一无选择性标记的亲本原生质体融合,融合产物置于加有链霉素、但不加还原态氮的培养基上。双突变体的同核体由于缺乏硝酸还原酶不能正常生长;另一亲本的同核体由于不抗链霉素,也不能生长;只有同时含有双方遗传物质的异核体才能正常生长,从而可达到筛选异核体的目的。 2. 请你用一简单的示图说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 3. 请你简要说明,目前基因工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总结

绪论思考题 1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包括淡水在内的许多资源短缺;草原退化严重、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濒危野生动物、植物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锐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重大。2什么是环境生物技术? 广义上讲:凡是涉及环境污染控制的一切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环境生物技术。 严格上讲:环境生物技术指的是直接或间接利用生物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能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成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3环境生物技术划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内容是什么?是否有明显的界限? 从技术难度和理论深度上环境生物技术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污染物防治生物技术。包括构建降解杀虫剂、除草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高效基因工程学,创造抗污染型转基因植物等。 这个层次是以现代生物技术知识为基础,为寻求快速有效的污染治理与预防途径提供了可能,是解决目前出现的日益严重复杂的环境问题的强有力手段。 第二层次:是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主要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的生物处理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也包括在新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下开发出的废物强化处理技术和工艺,如生物流化床等。这个层次的环境生物技术是当今废物生物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在高新技术不断渗入的过程中,其本身也在不断改进,是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主力军。 第三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和农业生态工程等。这个层次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界环境中生物生态功能;投资运行费用少,易于操作管理,是一种省力、省费用、省能耗的技术。 在解决实际环境污染问题时,三个层次的技术可能会集于一体,很难有明显的界限。 4环境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 生物工程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固体有机废物的生物处理技术;大气污染的生物防治技术;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等。 5环境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是在哪个领域? 环境生物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是废物高效生物处理技术、污染事故的现场补救、污染环境的现场修复技术、及可降解材料的生物合成技术。 第一章思考题 酶: 酶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内自身合成的、参与生化反应、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集团的生物催化剂。 酶工程: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合成有用物质,分解有害物质)的技术,是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新技术。 酶工程包括的内容:酶的生成、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的修饰、酶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酶反应器、酶的应用等。 酶的固定化: 固定化酶:是指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其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间的同时,又不妨碍底物的自由扩散)。 益处: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 热稳定性提高;可以重复使用; 不需要在反应后进行催化物质与反应物质的分离; 能够避免外源微生物对酶的污染和降解。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版

2016年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基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将某一生物的遗传信息转移 到另一生物体内,以改变其生物机能或创造新生物物种的技术。 2.蛋白质工程:通过改造与蛋白质相对应的基因中碱基顺序,或设计合成新的基因,将它克隆到受体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新的特性的蛋白质技术。 3.同尾酶:指识别序列不同,但是酶切DNA分子产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5.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方法。 6.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各种cDNA 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贮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之中,这样的群体称为cDNA文库。 7.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 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8.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生物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工程手段,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物体、生命体系和生命活动过程生产物质的一门高级应用技术科学。 10.基因克隆载体: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克隆载体。 11.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蛋白质组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 12.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基因工程P21):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二、填空题 1.脱氧核苷酸分子由脱氧核糖、碱基、磷酸基团。

(完整word版)生物技术导论期末考试卷

题目类型:名词、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研究开发的可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基因产物,统称目的基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识别双链DNA中的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特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裂,产生具有3’-OH和5’-P基团的DNA片段的一类内切酶。 4.质粒:是附加到细胞中的非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原有的能够自主复制的较小的DNA分子 5.细胞株: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具有特殊性质或标志物的培养物称为细胞株 6.受体细胞:能摄取外源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又称为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7.细胞培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8.细胞固定化: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命活动(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的细胞。 9.初级代谢产物:菌体对数生长期的产物 10.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二、填空题 1.在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五种主要成分,分别是引物、DNA聚合酶、dNTP、模板DNA、Mg2+ 2.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构建(基因文库)和(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或者通过(人工合成)获得目的基因。 3.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大类:载体结合法(1)物理吸附法(2)螯合法(3)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4.改变酶特性的方法有两类,其中(分子修饰法)法主要改变天然酶的(结构),通过对主链的(剪接切割)和侧链的(化学修饰)对酶进行改造。而(生物工程法)法则是改造酶分子(基因)。 5.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分五个步骤,分别是获取外植体. 无菌接种. 诱导愈伤组织 的形成. 试管苗的形成, 扩大培养 6.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培养基组成、温度、溶氧浓度、酸碱度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载体结合法(物理吸附法,螯合法,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包埋法。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说课材料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掌握生物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概念 第二章基因工程 1、熟悉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基因工程的诞生理论上的三个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2、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及各步骤可采用的方法? 3、了解工具酶分类,掌握各种工具酶如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常用的有哪些? 4、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定义,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命名、特点、反应系统与酶切方法;掌握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定义。 5、掌握克隆载体具备的条件?质粒载体、粘粒载体、酵母人工染色体的由哪些元件组成?了解Ti质粒的结构特点,掌握常用Ti质粒衍生的载体有哪几种?了解常用动物病毒载体的载体有哪些?了解动物病毒载体、植物病毒载体和噬菌体载体的构建依据或原则? 6、掌握分离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掌握cDNA文库的构建步骤?了解基因组文库中克隆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7、了解受体细胞的一般原则?掌握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细胞的各种方法。 8、了解筛选克隆子的方法、重组子的鉴定方法 第三章细胞工程 1、掌握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即植物组织培养的途径。 2、掌握植物细胞培养悬浮培养和固定化培养常用的反应器和反应系统有哪些? 3、简述体细胞杂交的过程(重点: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细胞筛选培养再生植物,详细的步骤) 4、掌握单倍体的概念?了解单倍体的特点?了解单倍体产生的方法?了解单倍体加倍的方法? 5、了解人工种子的定义、结构、分类、特点;掌握如何制备人工种子?掌握胚状体同步化的方法有哪些? 6、可以采取哪些途径脱去植物体内的病毒?如何检测植株中是否还有病毒?(了解) 7、了解动物细胞的分离方法?掌握小规模培养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了解传代方法?培养基类型,常用的培养基是哪种?了解血清培养基的作用?了解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了解动物细胞保存方法。 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及方法? 9、核移植动物的培养流程 10、掌握干细胞的定义、分类、研究步骤?了解常用的干细胞有哪些? 11、了解染色体转移的方法? 第四章发酵工程 1、掌握微生物发酵的类型?了解发酵技术的特点? 2、了解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掌握培养基的分类?了解发酵工业中产用的微生物?了解发酵的一般流程? 3、液体深层发酵的操作方式有哪些? 4、掌握常用的发酵罐有哪些?了解机械搅拌式发酵罐与通风搅拌式发酵罐的区别? 5、掌握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调控?(P100-101) 6、了解下游处理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相应的分离方法有哪些? 7、了解固体发酵的方法? 第五章酶工程 1、了解酶的来源、酶发酵生产的菌种、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生产方式? 2、了解酶制剂的制备流程?熟悉掌握酶纯化与精制的方法有哪些?

生物工程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D) A 修复自身的遗传缺陷 B 促进自身的基因重组 C 强化自身的核酸代谢 D 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2.生物工程的上游技术是(D) A 基因工程及分离工程 B 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 C 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 D 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3. 基因工程操作的三大基本元件是:(I 供体 II 受体 III 载体 IV 抗体 V 配体) (A) A. I + II + III B. I + III + IV C. II + III + IV D. II + IV + V 4. 多聚接头( Polylinker )指的是(A) A. 含有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及切割顺序的人工 DNA 片段 B. 含有多种复制起始区的人工 DNA 片段 C. 含有多种 SD 顺序的人工 DNA 片段 D. 含有多种启动基因的人工 DNA 片段 5.下列五个 DNA 片段中含有回文结构的是(D) A. GAAACTGCTTTGAC B. GAAACTGGAAACTG C. GAAACTGGTCAAAG D. GAAACTGCAGTTTC 6. 若将含有 5' 末端 4 碱基突出的外源 DNA 片段插入到含有 3' 末端 4 碱基突出的载体质粒上,又必须保证连接区域的碱基对数目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则需用的工具酶是(D)I T 4 -DNA 聚合酶 II Klenow III T 4 -DNA 连接酶 IV 碱性磷酸单酯酶 A. III B. I + III C. II + III D. I + II + III 7.下列有关连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 连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 37 ℃ B. 连接反应缓冲体系的甘油浓度应低于 10% C. 连接反应缓冲体系的 ATP 浓度不能高于 1mM D. 连接酶通常应过量 2-5 倍 8. T4-DNA 连接酶是通过形成磷酸二酯键将两段 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其底物的关键基团是(D) A. 2' -OH 和 5' –P B. 2' -OH 和 3' -P C. 3' -OH 和 5' –P D. 5' -OH 和 3' -P 9. 载体的功能是(I 运送外源基因高效进入受体细胞 II 为外源基因提供复制能力 III 为外源基因提供整合能力) (D) A. I B. I + III C. II + III D. I + II + III 10.克隆菌扩增的目的是 (I 增殖外源基因拷贝 II 表达标记基因 III 表达外源基因) (D) A. I + II B. I + III C. II + III D. I + II + III 11. 下列各组用于外源基因表达的受体细胞及其特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

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及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基本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环境生物技术三个层次高层次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现代污染防治生物技术;中层次是指传统的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低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如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系统、农业生态工程等)。 环境生物技术的技术组成: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防治污染生物技术;二,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注意内容;三,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农药生态工程等。 生物氧化的方式:1.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好气生物或兼性生物吸收空气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可将有机物基质完全氧化分解。2.无氧氧化:在无氧条件下,兼性生物或厌气生物能利用细胞中的氧化型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将燃料分子氧化分解。3.无氧呼吸:以无机物分子作为氢受体。4.厌氧发酵:以有机物作为最终氢受体。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向基质接近、吸附在固体基质上、胞外酶的分泌、基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内代谢。 自然界中生物有机物分解的代谢途径 1,好氧降解: 多糖类-单糖类| 脂肪类-甘油+脂肪酸类|--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三羧酸循环-CO2+H20 蛋白质类-氨基酸类| 木质素-芳香族单体| 2.厌氧降解 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 多糖-(水解)-单糖-(糖酵解)-乙醇和脂肪酸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基)-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由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由产甲烷细菌利用乙酸、H2和CO2,产生甲烷。 共代谢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共代谢的原理:一种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转化为另一种有机物,但它们却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 共代谢应用:在搞清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和途径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扩展微生物酶对基质的专一性和代谢途径,更有效地处理和降解各种污染物,更好地保护环境判断共代谢作用:是否是外生物质或异生物质,是否需要添加其他物质才可被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毒与激活作用 去毒:是使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钝化反应),从而降低或去除其对敏感物种的有害性。去毒形式:水解作用,羟基化作用,脱卤作用。甲基化作用,去甲基与去烷基作用,腈转化为酰胺,硝基还原,去氨基,醚键断裂,轭合作用。 激活:是无害的前体物质形成有害产物的过程,也就是,微生物群落可以产生新的环境污染物。激活作用的类型:典型激活,使毒性、迁移率、持久性增强;缓解:A(无毒)激活为B(有毒)或缓解为C(无毒)。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原则一般来说,具有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OH、-COOH、、-NH2)的芳香族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技术,它具有高技术的“六高”特征是指哪“六高”, 答: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2. 什么是生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答: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每一次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都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它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3. 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生物技术涉及到很多个方面,有医学、林农业、食品、环境、能源、化学品等等,不仅仅是局限于生物这一方面,例如研究使用到高科技电子设备,两者必须结合才能进行研究。生物分子学也被运用到计算机的研发中去。 4. 简要说明生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生物技术的关系。答:传统生物技术诞生较早。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灭花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16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

病。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面包。 而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1944年Avery等阐明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现代生物技术足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 5. 生物技术的应用包括哪些领域, 答: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观为一项高新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 6. 南开大学生物命科学学院为什么要开设生物技术概论, 1 第二章 1.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DNA/RNA);基因是可以从DNA上切割下来的;基因是可以转移的;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遗传密码是通用的(绝少数除外);可以通过DNA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 简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答: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3?OH和5?P的DNA片段。 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 P末端之间形成磷 酸二酯键,使两末端连接。 2. 简述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 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及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基本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环境生物技术三个层次高层次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现代污染防治生物技术;中层次是指传统的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低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如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系统、农业生态工程等)。 环境生物技术的技术组成: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防治污染生物技术;二,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注意内容;三,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农药生态工程等。 生物氧化的方式:1.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好气生物或兼性生物吸收空气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可将有机物基质完全氧化分解。2.无氧氧化:在无氧条件下,兼性生物或厌气生物能利用细

胞中的氧化型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将燃料分子氧化分解。3.无氧呼吸:以无机物分子作为氢受体。4.厌氧发酵:以有机物作为最终氢受体。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向基质接近、吸附在固体基质上、胞外酶的分泌、基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内代谢。自然界中生物有机物分解的代谢途径 1,好氧降解: 多糖类-单糖类| 脂肪类-甘油+脂肪酸类|--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三羧酸循环-CO2+H20 蛋白质类-氨基酸类| 木质素-芳香族单体| 2.厌氧降解 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 多糖-(水解)-单糖-(糖酵解)-乙醇和脂肪酸 蛋白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基)-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由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由产甲烷细菌利用乙酸、H2和CO2,产生甲烷。 共代谢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