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开展方式为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调研。通过实践调研数据和历史史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历史责任和社会重任做好思想准备。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通过借鉴历史,思考和探求中华民族赖以走向近现代化的历史文化的内涵,培植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既自信又虚心的新民族文化心理特质,以此实现课程开设的内在诉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形式

①参观调查(历史遗迹)和访谈(口述史);

②文献资料查阅与演讲比赛。

四、组织实施

①第1周教师布置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上述三种实践形式之一

种;

②第2~8周起,学生个人或小组围绕实践主题开展调研;

③第9~11周教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参观走访或者资料查阅

与整理;

④第12~14周左右,实践小组内部讨论,撰写“纲要课”实践报告;

⑤第15~16周,期末停课以前,教师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实践报告撰写情况,推荐有代

表性的小组进行班级内部的交流研讨,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⑥第17周,教师推荐优秀专题参加课程组的汇报,课程组根据每年实践的具体形式组

织辩论赛、参观走访成果展示以及历史知识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

五、考核

根据学生实践报告写作和课堂汇报,教师评分。

实践报告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六、成果展示

学生每小组交一份实践报告;适时举办“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大学生历史知识演讲比赛”或者“南京农业大学思正杯辩论赛” 以及“近现代史中的南京——图片展”等活动。

七、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书店2001年出版。

4.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8月版。

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8.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10、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8年版。

11、袁伟时:《文化与中国转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3、杜智敏:《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版。

14、定宜庄:《口述史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5、曲青山、高永中:《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实践报告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践名称

时间: 至学年度第学期

南京农业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制

(打印时删去本页)

关于实践报告要求的说明

1、每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8人。

2、使用实践报告的标准格式。

3、要有标题。

4、调查报告不需要摘要和关键词。

5、正文内容应包括实践的选题意义,实践思路,具体过程,人物(包括实践者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数据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图标解析)、解决思路前景展望等。

6、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宋体,小四,单倍行间距。

7、注释,使用WORD自动生成脚注功能,字体宋体,小五号。作者名:《文章名》,期刊名,期刊期号,页码;或作者名:《文章名》,出版社,日期,页码;或作者名:《文章名》,网站名,日期,网站网址。

8、除封面、封底外,建议两面打印。

9、如是问卷调查,请附一份调查问卷。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开课单位: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撰稿人:刘志琴崔军锋 审核人: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191004 ◆课程英文名称: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学分/学时:5学分/85学时 ◆课程类型:?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历史学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必修课程,是历史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以鸦片战争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时间段,1840-1919年)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了解国史、国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懂得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学习近代史学研究的初步理论和方法,学会将所学的近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分析、研究。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要达到如下目的: 1.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参考书及有关原始资料,能较牢固地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论述,使他们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学习和研究中国近代史。 3.通过到较固定的参观、实习基地去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调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4.通过这门课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强,以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外拓展教学相结合,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近代史知识中的关键点与历史事件为经维,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热点问题深入讨论探索,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运用史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分组讨论、读书报告、前沿讲座、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提高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2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是( )。(2分) A.淞沪抗战 B.太原保卫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保卫战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3.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2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标准答案:A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4. 鸦片战争前的( )年间,清王朝衰相尽显,进入其衰落时期。(2分)

A.康熙、雍正 B.雍正、乾隆 C.乾隆、嘉庆 D.嘉庆、道光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5. 中美英敦促日本投降的文告是( )。(2分) A.《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 D.《波茨坦公告》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6. “第三条道路”在经济上是要实行( )。(2分) A.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改良的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7. 废除科举考试是在( )期间。(2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标准答案:C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8. 下列地区不属于1985年中央决定开辟的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 (2分)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闽南厦、泉、漳三角地区 D.环渤海湾地区 ★标准答案:D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9. 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2分)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10.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2分)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标准答案:B ☆考生答案: ★考生得分:0 分评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一)、必选项目,从以下实践项目中选一 曾国藩李鸿章 (二)、任选项目,以下实践项目中选一 观看影视资料《西安事变》、《甲午风云》,或者参观赣州市博物馆等 (三)、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成果:以实践报告、论文的形式体现 特别说明:以上所有材料在最后一次课前以班级为单位,填写好必选和任选两张实践项目汇总表并附于相应的实践教学材料上,再上交任课教师。任何实践材料不得抄袭,如有抄袭者,实践教学成绩一律按零分处理。 以上所有要求学生上交的文字材料必须采取统一格式: 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标题用四号黑体,副标题用四号宋体,副标题下面用小四号宋体写班级、学号(写全11位)、姓名,正文用五号宋体,论文必须要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内容(均用五号宋体),页边距:左边为2.5厘米、上下和右边为2厘米,行距为单倍行距。 社会调查格式: 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看法 ——以***********学院为例 班级:调查组成员:指导老师: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 ×××××××××××××××××××××××。 注意:在正文中段首空2个字符,段落与段落之间不空行。(以下同) 论文格式:小议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 班级:学号:姓名:×××【摘要】: ××××××××××××××××××××××××××××××××××××××××××××××××××××××××××××××××××××××××××××××××××××××××××××××××××××××××××××。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合作(下面空一行) 【正文】: ×××××××××××××××××××××××××××××××××××××××××××××××××××××××××××××××××××××××××。 ×××××××××××××××××××××××××××××××××××× ×××××××××××××××××××××××××××××××。 参考文献 [1]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名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 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完整word版)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初一上学期语文学科课程纲要

初中语文课程纲要(七年级上册) ●学校名称:济源市王屋镇第一初级中学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基础型课程 ●设计教师: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设计日期:2016/12/1 ●适用年级:七年级上学期 ●授课时间:70课时 一、育人目标 (一)学校育人目标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自信。 (二)语文学科侧重育人目标 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生。 二、语文学科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双核的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具体分为四个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础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拓展性目标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丰富的语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提升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四)、本册课程目标 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通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主题。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写作: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2.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学会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要抓住特点。 3.做到写作思路清晰,中心突出。 4.作文训练不少于8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5.注重作文的修改,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互相评改作文,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促进合作,共同提高。 综合性学习 本册共安排了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培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展现自己的风采,学会观察,勇于表达,培养写作的兴趣。 2.“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

北语20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标准答案】

20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国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答案:D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 A.清王朝内部满汉民族矛盾急剧恶化 B.民族意识已经普遍觉醒 C.农民起义规模空前 D.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D 3.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新情况”是指()。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答案:D 4.在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激烈论战中,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维新派则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指出:“君来也;民本也。”严复甚至认为,国家是“民之公产”,王候将相不过是“通国之公仆隶”,而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耳”。这说明维新派主张()。 A.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B.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进行社会革命 D.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D 5.《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规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规划 () 一、课程的沿革及建设的基础 年,根据课程调整的需要,由《中国革命史》改成《毛泽东思想概论》,年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毛泽东思想概论》改成《中国近现史纲要》。无论如何变化,三门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体系以及在爱国主义培养功能等方面大体一致。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仍然以主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师为骨干,教师稳定,有着丰富的业务知识和雄厚的学科底蕴。这些年的课程建设以及全体教师的努力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目标 、仔细执行中青年教师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国家和陕西省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的研究,通过科研促进教案水平的提高,通过教案检验科研的成效。总之,通过教师教案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用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在本学科和本课程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案名师和学科研究专家。建设一支更加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懂得教案规律和教案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教案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以贴近现实、增强实效为主题的教案内容创新。较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成为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课程,不少学生对公共理论课兴趣不大,实际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关键的问题在于理论缺乏创新,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不欢迎教师照本宣科,思想僵化,理论无法解释现实,又不能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革的思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前提下,注重用通俗话讲课,讲贴近现代化、贴近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同时强化实践教案环节,一方面根据教案内容和教案目标的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对话、革命遗址参观,另一方面配合团委、学生处和各教案单位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进一步改进教案方法。课程讲授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的实现,为此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案方法。要求教师积极参加教案研究活动,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近代史》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历史学教育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54 6、总学分:3 7、先修课程:中国古代史 二、课程目标 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基础知识,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增强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初步学会历史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以后教学工作或其他工作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清政府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经过;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和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第二节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第三节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9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掌握《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天京事变及其影响,《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第一节太平天国起义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 第二节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 一、《天朝田亩制度》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 第四节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 一、辛酉政变 二、变后的政治格局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二、《资政新篇》的提出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章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思政教学中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片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简况表

大学生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党的意义和性质已经不在老一辈革命家心中根深蒂固,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忽略了党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大学生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在学校进行了一次调研,得到的结论综合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新阶段。每年会有六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充实并活跃在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毫无疑问,他们将决定和引领中国的未来和方向。他们的廉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中国社会的清廉。高校的重要职能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当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高校廉政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近年来经济犯罪、学术不端、道德失范等事例。现在部分高校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教师当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尽管是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的影响难以估量。网络的传播,教师学术腐败的影响不仅仅是影响他本人所在的学校,对全国的大学生都有影响。曾有学者发出感叹,一个大学生所熟悉的教师引发的高校腐败足以抵消一百堂正面课堂教育的影响。大学就是一个社会,观察大学生现象,不难发现,在大学生干部评选,评奖评优、入党、助学金补助等关系学生切身利益问题上,部分教师和学生存在着不廉洁的现象,而引发大学生的不满。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学习能力较强,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敢于接受挑战,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一代。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在这个阶段,受什么样的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在当前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的情况下,职业道德是用人单位比较关注的。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一种关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诚信素质、职业规则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的最显著特性。从职业的视角纪念建党90周年反腐倡廉建设征文探讨和实践大学生廉政建设,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天的大学生,明天就将步入社会,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价值观。 3、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是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内容之一党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坚定地理想信念。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钢要》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容,强化廉政意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觉抵御抗腐拒变的能力。 二、大学生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廉政意识淡漠社会上的腐败及学校存在的学术腐败是其影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完整word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修订最新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教学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初中语文,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试作业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 2015学年第2次远程课程考试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A卷) 学习中心专业学号姓名________ 1、必须手写;请在A4纸上答题;答题时请写清题号。 一、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满分20分)。 材料一:史书上说: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外轮损失了10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洋纱进口减少了10万匹。 材料二: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请回答: 1.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历史作用? 1.2材料二这段话为什么说练兵和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 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满分30分)。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生活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请回答: 2.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是什么? 2.2 比较材料一和二,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着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题目:了解江西省历史文化,思考经济地位变化原因及对当代发展的启示专业班级: 13水利水电工程3班 第 1 组组长:王仲弢 学号:2013100243 指导教师:王平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3——2014学年第 2 学期封二: 目录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内容 1、时间安排 2、活动内容 3、集体返校 三、个人心得一、实践目的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手段日新月异,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加了。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虽然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新时代,但是我们一定要谨记我们苦难的历史,紧记风雨岁月,一定要居安思危,唤起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抓住机遇,开创未来。 博物馆的终极价值是传承文化,青少年则是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让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的目的是让其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同时,我们一行十一个人,也是加强我们几个人的同学关系。 二、实践内容 1、时间安排 8:00 从南昌工程学院出发 10:00 抵达江西省博物馆 12:30 博物馆门口集合拍照 13:00 一起吃饭讨论 15:30 坐车回学校 17:00 吃晚饭讨论 19:00 在自习室进行资料整理 2、活动内容 2014年5月17日,我们一行十一个人,早上7:30在三食堂集合,8:

00从学校门口坐220到八一广场,转车205,10:00到江西省博物馆。然后就开始了我们的博物馆之旅。 江西省博物馆坐落在南昌市赣江、抚河环抱的新洲上,东临抚河,南接中山桥,西面赣江,北依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环境优美;占地6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3万平方米;将历史、自然、革命三个博物馆合在一起,组成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馆舍主体建筑造型取材明代景德镇御窑出土白瓷三管器,历史馆、革命馆、自然馆三馆合一,将古代陶瓷艺术与现代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于一体;庄重典雅,别具一格。馆内中心广场矗立大型青铜雕塑《时空》,由3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中国近代史纲要大事件年表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 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 伐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 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 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 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 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 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 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 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 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 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 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 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 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 洛川会议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 久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 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 风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 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 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 始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 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 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 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 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 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 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 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 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 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 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 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 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 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 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 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 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 厂---------沈阳第一机床 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 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 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 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 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 风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 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1号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 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 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 发表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 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 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 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 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 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 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 召开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 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 亚洲运动会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40-1999)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 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 产阶级产生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 国建立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 战争 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 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 签订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 京条约》签订 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洋务 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7—1895.4年中日 甲午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 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898年(6.11—9.21戊戌变 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武昌起 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 国成立 2月12日清帝退 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 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护法运动开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