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古书中的用字

主要内容

古今字

通假字

异体字

繁简字

古今字和通假字

主要内容

一、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二、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三、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下面语句中加横线字为通假字的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C.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E.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

古今字是指古今两个时代先后产生的记录同一个词的两种字形。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

其他名称:累增字、分化字、区别字。

郑玄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个术语。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a?a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通假字

“通假”是古书上出现的字形临时借用现象。一个汉字记录一个或几个词,通常是固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人在写文章时,弃本字不用,临时借用了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通融替代。这种现象就叫做通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产生的原因不同

今字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古字的?°兼职?±问题。

《郑伯克段于鄢》:?°姜氏欲之,焉辟害??±?a?a避

《晋灵公不君》:?°晨往,寝门辟矣。?±?a?a闢

《晃错传》:?°使主内亡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a?a僻

《礼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a?a譬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古今字产生的根源

古今字产生的根源是一字多义,其实质就是区别字,即以不同的字形来区别不同的意义,它的产生,适应了由于语言的日益精密而对语言提出的?°一字一义?±的要求,具有历史必然性。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通假字或者是由于古人在写书时为了简便,临时用一个笔划较少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或者是由于不知道有本字或书写时笔误,写了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或者是由于书写习惯或师承关系,书写时不用本字而用另外一个与本字音同、音近的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通假字与别字不同

通假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写别字不被社会所认可。

意义联系不同

古字与今字在字义上有继承关系;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联系。

古今字在意义上的联系

今字分担古字的本义

(1)古字被引申义占用,另造新字表示本义。

益-溢

《吕氏春秋2察今》:“ 澭水暴益。”

益——水从器中漫出——增加、增益

——利益

州-洲

水中陆地。《说文2川部》:“州,水中可居者曰州,水周繞其旁。”

古代民户编制。——古代行政区划。

止-趾

奉-捧

(2)古字被假借义占用久假不归,另造今字表示本义。

队-坠其-箕

然-燃莫-暮

2.今字分担古字的引申义,本字仍用古字表示,另造今字表示某个引申义。

大太解懈取娶

景影反返昏婚

3.今字分担古字的假借义,另造今字,表示假借义。

舍?a捨

采?a彩

辟?a避僻譬

历时与共时的区别

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历时现象,用古字的时候,今字尚未产生,今字产生以后,今字分担的意义不再用古字。

通假字同一历史平面上的共时现象,通假之时,本字与借字并存。

产生的方式不同

古今字产生的方式

1.增加形符。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a?a反一返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a?a属一嘱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 ?a?a奉一捧

(4) 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顔庚(《左传?¤哀公二十三年》:

禽?a擒?a?a俘获;被俘;制伏。

(5)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戚?a慼(现已简化成?°戚?±)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知?a智

见?a现、取?a娶

然?a燃、孰?a熟

2.改变形符

(1)说?a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2)被?a披:?°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3)唱?a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3.对古字略加改造成为今字。

母?a?a毋

陈?a?a阵

通假字的产生方式

同音通假,即通假字与本字在古代声母和韵母都相同(声调可以不同)而通假。

(1)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a?a政?a征(赋税)(古音同属章母耕韵)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a?a蚤?a早(古音同属精母幽韵)

(3)(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a?a矢?a屎(古音同属書母旨韵)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a?a畔?a叛(古音同属並母换韵)

(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2.音近通假,包括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声韵相邻通假等三种方式。

(1)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a?a“惠”和“慧”匣母双声,

(2) ?°河曲智史亡以应?±(《愚公移山》)

?a?a“亡”和“无”明母双声。

(3)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易2繫辞下》)

?a?a韵部:信(震)、伸(真)

(5)愿伯具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a?a?°倍?±并母之韵,“背”是旁母职韵,二字声韵相邻

注释术语不同

通假字用?°某通某?±

古今字用?°(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某?±或?°某的古字?±

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单借和互借

所谓单借,是指甲能借乙,乙不能借甲。

伸?a?a信;背?a?a倍。

?°信?±通?°伸?±。伸直,伸长。《易?¤繫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所谓互借,甲字和乙字可以互相替代。

A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报任安书》)

?a?a?°以?±通?°已?±

B.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汉书?¤文帝纪》)

?a?a?°已?±通?°以?±

A.《战国策2赵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願拜納之於王,唯王才之。”

——“才”通“裁”

B.《战国策2燕策一》:“ 燕王曰:‘寡人蠻夷僻處,雖大男子,裁如嬰兒。言不足以求正,謀不足以决事。’”

——“裁”通“才”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的对应关系

从对应字数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关系,也有少数一对多的关系。

?°辨?±

①《礼记2乡饮酒义》:“不慢不争,則遠於鬭辨矣。”

——“辨”通“ 辯”。争论;辩论。

②《易2繫辞下》:“《復》,小而辨於物。”

——“辨”通“ 徧”。遍及;周遍。

③《荀子2臣道》:“故因其懼也而改其過,因其憂也而辨其故。”

——“辨”通“變”。王念孙《读书杂志2荀子五》:“辨讀爲變,變其故,謂去故而就新也。”

④其于宗庙朝廷,辨辨言,唯谨尔。(《史记2孔子世家》)

——形容言语明白流畅。《论语2乡党》:“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以上一个通假字代替多个本字)

一个本字,也可由多个通假字替代

相如度赵王以诈,详为予赵城。

齐王怪之,固不敢饮,洋醉,去。(《史记2吕后本纪》)

通假字的辨别

碰到按本义、引申义在句子中讲不通的字,又不是六书的假借,就可能是通假字。确定某字为通假字之后,从与之古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中,寻找哪一个字的意义放在这里可以解释得通,这个字就可能是其本字。

《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说文》:女嫁也。】

《论语?¤微子》:?°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可以用异文作旁证。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阳货]归孔子豚?±,郑玄注本?°归?±作?°馈?±。

确定通假字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古音相同(或相近),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找到的本字能把句子讲通。

要有其它文献作旁证。

小结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概念

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与通假字相关的问题

练习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公赐之食,食舍肉。

张良出,要项伯。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鄂侯争之急,辨之急,故脯鄂侯。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

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

古书中的经典语录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摘《孟子》 2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摘《孟子》 25、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摘《论语》 2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论语》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摘《周易》 28、君子不忧不惧。——摘《论语》 2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摘《大学》 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论语》 3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摘《中庸》 3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摘《论语》 33、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摘《论语》 3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摘《论语》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论语》 3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论语》 37、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 39、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论语》 40、君子行法以待命而已矣。——摘《孟子》 4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论语》 4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摘《周易》 43、智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摘《孟子》 4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摘《论语》 4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论语》 4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摘《论语》 4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48、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摘《孟子》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 50、故君子合而不流,强哉矫。——摘《中庸》 51、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摘《论语》 52、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摘《孟子》 5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摘《中庸》 5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摘《孟子》 5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5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摘《孟子》 5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 5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59、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摘《孟子》 6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6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 《大学》 62、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摘《大学》 6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摘《论语》 6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论语》 6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论语》

小升初文史知识大全

小升初文史知识大全(背诵) 一、中国史部分 1、各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先秦散文、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2《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3、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是《尚书》,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4、“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5、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7、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8、《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0、《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12、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___“田园诗人”。 13、《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14、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15、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16、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17、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8、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19、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2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诗仙”。 21、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人称诗圣。又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杜甫的诗歌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22、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白居易有两首特别有名的长诗,分别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23、范仲淹,字希文,宋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24、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25、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柳永。

人生必读古书

人生必读古书 人生必读哪些古书呢?下面是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生必读古书,希望您喜欢! 最值得阅读的10本古书 《三字经》 《三字经》,顾名思义,三个字就是一句话,虽然概括性很强,但却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如此短小、浅显的内容非常适合幼儿学习,是孩子启蒙时候最好的书。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背诵《三字经》,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高其智力。 《弟子规》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本书会提醒和启发人们现代人有时候会忽略的一些接人待物的细节。 《论语》 《论语》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内容涉及治国、齐家、修身、养性等人类生活诸多方面,两千多年来它所传达的思想依然散发着永恒的光辉,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庸》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中庸的把握心得:动中取衡,静中就重。不辞两极,勾势恰作。不死不肆,不邪不正。强为之名,强为之形,是妄自揣测也。世人为劝向善,多取正意,然而道若为物,状摩恍惚。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共分十三篇,虽然只有五千余言,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 《三国演义》 俗话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就是水浒传里血腥东西太多了,对小孩子影响不好。老不看三国是因为三国里阴谋太多,人老了历经沧桑不愿意再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多看看会有启发的。 《山海经》

事业单位文史知识题

事业单位关于文史题 1.被誉为“短篇小说之五”的作家是: A.莫泊桑B屠格涅夫 C.左拉D欧·亨利 2.1951年的三反运动是: A. 反腐败、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 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铺张浪费 D.反行贿、反偷税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4.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实行的"重本抑末"的政策是: A.加强中政府,削弱地方热力的政策 B.强化皇权,削减宰相和百官相和百官权力的政策 C.重视农业,轻视和限制商业,手工业的政策 D.强调以儒家学说为本位,压制和排斥其他学说的政策 5.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的是: A.《三国志》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6.有居民20万户,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A. 唐都长安 B. 宋都东京 C. 宋都临安 D.元大都 7.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开皇之治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 A. 清末预备立宪的骗局 B. 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刺激 C. 保路运动 D.彭楚藩,刘复基、杨洪盛等被捕就义 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具有资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责任内阁制度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袁世凯为了得到帝国主义国家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于是1915年同日本帝义签订了 A. 善后大借款 B. 西院借款 C. 二十一条 D.日华战争协议记录 11.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胡适 D.鲁迅 12.北宋的都城为: A.东京 B.大都 C.汴梁 D.上京 13.创作于清代的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 C.《红楼梦》 D.《西游记》 14.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租界的是: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俄国 1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日知会 16.“辫子军”入京搞复辟,其首领为: A.张勋 B.黎元洪 C.段祺瑞 D.康有为 17.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索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D.北洋军阀政府卖国 18.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 A.李大钊 B.李达 C.陈独秀 D.张国焘 19.广东革命政府东征讨伐的对象为: A.孙传芳 B.吴佩孚 C.陈炯明 D.张作霖 20.国名党新军阀混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A.李唐战争 B.蒋桂战争 C.蒋冯战争 D.中原大战 21.遵义会议召开于: A.长征之前 B.长征开始时 C.长征途中 D.长征结束后 22.西安事变后,( )主张置蒋于死地:

古书的经典句子

古书的经典句子 导读:经典句子古书的经典句子 1、一种可怜生,落日和烟雨。 2、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3、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4、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5、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6、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7、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8、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9、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10、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11、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12、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13、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14、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15、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16、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17、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18、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19、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20、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21、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22、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23、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2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25、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26、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27、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28、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0、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31、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32、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 33、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34、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5、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6、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8、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3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40、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41、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4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初中文史知识

初中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前阵子出了一套初二文史知识竞赛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做做,要求不能上网搜,45分钟完成,有个初二的孩子拿到了94分,是目前最高的,看看你能不能超过她 一、选择题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近代哪一著名人士的豪言?()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宋教仁 D谭嗣同 2、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学说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3、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 A战争 B 讲和 C 变法 D革命 4、孙中山先生讲过一句遗嘱,上句是“革命尚未成功”,下句是() A大家仍须努力 B 同志仍须努力 C国民党仍须努力 D人民仍须努力5、今天的农历来源于() A黄帝时期 B夏朝 C 商朝 D西周 6、美国学者罗伯特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下列“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A、指南针 B、地动仪 C、内燃机 D、电动机 7、18世纪中期,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8、每年的7月14日是下列哪一国家的国庆节?() A、土耳其 B、古巴 C、法国 D、美国 9、历史上被称为“铁血宰相”的是:() A、加富尔 B、俾斯麦 C、加里波第 D、希特勒 10、、“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A、纽约 B、华盛顿 C、芝加哥 D、旧金山 11、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中国 12、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的一部著作是( )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荀子》 13、孟浩然《过故人庄》是一首著名的( )

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古书阅读练习第一套 1 .阅读下面带古注的文章,并依注回答问题。 1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子舆韩厥父故中御而从齐侯居中代御者自非元帅御者皆在中将在左Ο帅所类反[ 疏 ] 注居中至在左Ο正义曰韩厥为司马亦是军之诸将也以梦之故仍居中为御明其本不当中先非御者若御不在中又不须云代御以此知自非元帅其余军之诸将皆御者在中将在左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齐侯不知戎礼Ο射食亦反下并注皆同 [ 疏 ] 注齐侯不知戎礼Ο正义曰僖二十二年传曰虽及胡耇获则取之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宣二年曰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是戎事以杀敌为礼齐侯谓射君子为非礼者乃是齐侯不知戎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越队也Ο队直类反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请寓乘綦毋张晋大夫寓寄也Ο綦毋音其下音无丧息浪反乘绳证反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以左右皆死不欲使立其处Ο处昌虑反 [ 疏 ] 皆肘之Ο正义曰说文云肘臂节也谓左右为凶处故以肘排退之韩厥俛定其右俛俯也右被射仆车中故俯安隐之Ο俛音勉仆音赴又蒲北反 [ 疏 ] 韩厥俛定其右Ο正义曰言此者为下丑父与公易位由厥之俯故不觉其易綦毋张盖助厥定右故并不见之逢丑父与公易位居公处 ?古代军车的座位应如何安排?韩厥本应在哪个位置?为什么换位置?

?为什么说“齐侯不知戎礼”? ?韩厥为什么不让綦毋张“从左右”,而让他“立于后”??“肘”和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是什么词类?如何翻译? ?“越,队也”是形训、义训、还是声训? ?根据注释,“毙”的意思是什么? ?逢丑父跟齐侯交换位置,韩厥与綦毋张为什么没有发现? 2 .黭然而雷击之……韩诗外传六作聚是矣(《强国》,见教材 P527~528 ,此处略) ( 1 )“厌读为压”是什么意思? ( 2 )根据注释翻译“黭然而雷击之”。 ( 3 )“而”和“如”在古代文献中常通用,请根据古注写出三个例证。 ( 4 )“百姓劫则致畏”这句话宋本写作什么? ( 5 )“嬴则敖上执拘则最”俗本是怎样断句的? ( 6 )“执拘则最”郝懿行认为“最”应该写成什么?这句话在《韩诗外传》中是怎么写的?

第二节 古书中的用字

第二節古書中的用字 由於漢字的歷史悠久,使用人數眾多,特別是為了適應交際的需要等原因,致使一些漢字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體,歸結起來,主要有三種情況,即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此外,在上古時期人們還常常書寫別字,即所謂通假字。無論是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還是通假字,都會給我們閱讀古書帶來麻煩,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 一、古今字 古今字从狭义上说,是對前代數詞或數義共用的統用字與後代為了區別而另造的分化字的合稱。从广义上说,凡是记录某一词义的先后出现的不同形体的字都可以叫古今字。以下所说的古今字是指狭义的古今字。古、今的時間界線是相對的,時代較早的字叫“古字”,時代較晚的字就叫“今字”。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誼字下指出:“古今無定時,周為古則漢為今,漢為古則晉宋為今,隨時異用者謂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為古字,小篆、隸書為今字也。”一般來說,古字兼有多個詞或多個義項,今字分擔的只是古字所記錄的詞或義項中的一部分,古今字之間不能劃等號。古今字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为将兼詞从字形上区分开。例如: ①《莊子·說劍》:“夫子休就舍。” ②《管子·任法》:“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譽。” 例①中的“舍”為“客舍”,例②中的“舍”為“捨棄”。“客舍”、“捨棄”本是兩個詞,同由“舍”記錄,後來人們為“捨棄”一義另造了一個區別字“捨”,舍、捨即構成古今字。 (二)为使引申義独立成词。例如: ①《桓公十三年》:“宋多責賂于鄭。” ②《戰國策·齊策》:“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文收責于薛乎?” 例①中的“責”為“索債”,例②中的“責”為“債務”。“索債”、“債務”屬於引申關係,後來人們為“債務”一義另造了一個“債”字,責、債即構成古今字。 (三)为使假借字与本字在形体上区分开来。例如: ①《韓非子·王蠹》:“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 ②《莊子·大宗師》:“哭泣無涕,心中不戚。” 例①中的“戚”為兵器名,屬本義;例②中的“戚”為“悲傷”,屬假借義。後來人

古书的经典句子

古书的经典句子 [标签:栏目] ,古书的经典句子 1、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4、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5、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8、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 9、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10、唤起谪仙泉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11、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 12、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14、多事年年二月风,翦出鹅黄缕。 15、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16、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17、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18、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9、深夜无风新雨歇,凉月,露迎珠颗入圆荷。 20、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2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22、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23、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2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5、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26、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27、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28、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2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0、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3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2、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33、记当日、门掩梨花,翦灯深夜语。 34、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5、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36、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37、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38、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39、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40、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41、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42、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43、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44、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45、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46、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47、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48、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49、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50、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51、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52、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53、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 54、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55、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文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天子呼来不上船”“高歌大笑出关去”是哪位诗人的性格写照?() A、屈原 B、李白 C、王维 D、陆游 2、杜甫在《八阵图》《蜀相》和《咏怀古迹》诗中都写到同一个人,这个人是()。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3、岳飞《满江红》中,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其中“匈奴”是指()。 A、女真统治者 B、西夏统治者 C、蒙古统治者 D、契丹统治者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A、《归园田居》 B、《饮酒》 C、《桃花源记》 D、《归去来兮辞》 5、下列著作中属于语录体散文集的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论语》 D、《左传》 6、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发展最高峰的文学批评巨著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所著的()。 A、《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7、下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位卑未敢忘忧国”与诗词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王安石,高适,王维 B、李白,王安石,王维,杜甫 C、杜甫,王安石,王维,陆游 D、杜甫,高适,陆游,王安石 8、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中,故事发生地点在浙江境内的有()。 A、《白蛇传》和《孟姜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牛郎织女》 C、《牛郎织女》和《白蛇传》 D、《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9、史湘云是下列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A、《西厢记》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10、《水浒传》的梁山众首领中,不计入“一百单八员头领”的是() A、晁盖 B、宋江 C、吴用 D、扈三娘 11、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出现时间最迟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第四节古书用字

第四节古书的用字 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总是随着语言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但同时又受着语言和社会的制约。汉字也是这样。汉语的发展和社会用字习惯的部分移易,总对汉字的符号体系、记词功能和书写形式等不断进行调整。调整的结果,既有代代因循、古今一致的一面(主导的一面),又有因时而异、前后相乖的一面。这后者的历史积存,就形成了古书中的种种不同于今的用字现象。本节只就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扼要介绍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几种常见的古书用字现象。 一、古今字 (一)什么是古今字 所谓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实际是词的某一义项),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如《礼记·曲礼下》:“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注:“《观礼》曰:‘伯父寔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这里所说的古今和古今字都是相对而言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古书用古字的例子很多,比如: ①楚始得曹而新“昏”于卫。(《城濮之战》) ②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案之战》) ③于是“翦”其发。(《顺民》) ④张脉偾兴,外“彊”中干。(《韩之战》) 以上加“”号的字所记录的词,在各句中分别表示联婚、擒拿、剪除、强劲的意思。后世再记录同样的这些词时,不再使用昏、禽、翦、彊,而改用婚、擒、剪、强了(故意仿古的文章除外)。于是昏----婚、禽——擒、翦——剪、彊——强就构成了古今字。 (二)古今字的来源 古今字来源主要有三个,这就是: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同音假借,被借字与借字构成的古今字;古今对异体字的异用构成的古今字。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由于汉字的分化,母字与后造分化字构成的古今字。 这里所谓汉字的分化,是指由于汉字记词职务的分化而导致汉字的增益。上古字少,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几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世界经典数学名题

鸡兔同笼 《孙子算经》卷下第31题叫?鸡兔同笼?问题,也是一道世界数学名题。?有一群野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头数是35,脚数是94。问野鸡和兔子的数目各是多少??这个题目编得很有趣,如果35只动物全是鸡,就应该有70只脚;如果全是兔,就应该有140只脚,而题中却说共有94只脚,给人一种左右为难的印象。其实,解题关键也正在这里,假设35只动物全是鸡,则共有70只脚,与题中?脚数是94?相比较,还差24只脚,将1只兔看作是鸡,脚数就会相差2,有多少只兔被看作是鸡了呢?24 2=12。算到这里,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清朝时,作家李汝珍把这类问题写进了小说《镜花缘》中。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座楼阁到处挂满了五彩缤纷的大小灯球,一种是大灯下缀2个小灯,另一种是大灯下缀4个小灯,大灯共360个,小灯共1200个。一位才女把大灯看作是头,小灯看作是脚;把一种灯球看作是鸡,把另一种看作是兔,运用?脚数的一半减头数得兔数,头数减兔数得鸡数?的算法,很快就算出了一大二小的灯是120盏,一大四小的灯是240盏,赢得了一片喝彩声。伴随古代中外文化交流,鸡兔同笼问题很快就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不过到了日本之后,鸡变成了仙鹤,兔变成了乌龟,鸡兔同笼变成了赫赫有名的?鹤龟算?。 狗跑与兔跳 行程问题是中小学里常见的一类数学应用题,也是一类很古老的数学问题。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收集了很多这方面的题目如书中第6章第14题:?狗追兔子。兔子先跑100步,狗只追了250步便停了下来,这时它离兔子只有30步的距离了。问如果狗不停下来,还要跑多少步才能追上兔子??这道追及问题编得很有趣,它没有直接告诉狗与兔的?速度差?,反而节外生枝地让狗在追及过程中停了下来,数量关系显得扑朔迷离。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解决这类问题已经很有经验了,所以书中只是简单地说,用(250 30)作除数,用(100-30)作被除数,即可算出题目的答案。 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喜爱解答这类问题,一本公元8世纪时在欧洲很流行的习题集中,也记载了一个狗与兔的追及问题:?狗追兔子,兔子在狗前面100英尺。兔子跑7英尺的时间狗可以跑9英尺,问狗跑完多少英尺才能追上兔子??相传

中国通史古代知识表

中国古代史阶段与通史整合表格 中国古代通史知识结构整合 先秦时期 朝代时间政治经济文化 农业手工业商业思想科技文学艺术 原始社会远古至前 2070年 禅让制刀耕火种;土 地氏族公社 所有 出现陶器、丝 织业 原始社会末期 出现商业 夏商周前2070 年至前 771年 世袭制、宗法 制、分封制 金石并用;井 田制 青铜时代;商 朝出现了原 始瓷器;西周 丝织发达;西 周晚期出现 铁器。 商朝出现职业 商人、政府实行 工商食官 甲骨文;金 文(籀文) 春秋战国前770 至前221 年 诸侯争霸,宗 法分封制崩 溃;改革变法 (鲁国的初 税亩、秦国商 鞅的变法); 郡县制出现, 封建制度开 始确立。 铁犁牛耕出 现,自耕农出 现,井田制瓦 解,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水利工程都 江堰 春秋生铁和 钢冶炼技术; 私营手工业 出现,打破工 商食官局面。 出现自由商人 打破“工商食 官”的局面;商 人地位提高;形 成了许多著名 都会。秦国商鞅 变法开始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甘石 星经》; 日食彗 星、哈雷 彗星、 太阳黑 子的记 录; 司南 春秋《诗 经》、战 国楚辞 《离 骚》; 帛画《人物 龙凤图》, 绘画艺术 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阶段特征是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其主要特征有: 政治上:政局动荡,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上:新的生产力促使了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思想上: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秦汉时期 朝代时间政治经济文化 农业手工业商业思想科技文学艺术 秦朝前 221 年至 前 207 年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建立, 地方废分封, 设郡县、皇帝 制度确立、中 央三公九卿。 统一货币、 度、量、衡; 重农抑商 政策。 盛行法家思 想,焚书坑 儒。 统一文字: 小篆为标 准字体;后 期出现隶 书; 汉朝 (西汉、东汉)前 202 年至 220 年 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中 外朝制度、刺 史制度、推恩 令。 西汉发明犁 壁;西汉的水 利工程有漕 渠白渠、和 龙首渠 开始用煤 冶铁,汉代 丝绸远销 欧洲;东汉 烧出青瓷; 重农抑商 政策,商业 发展艰难; 城市实行 严格的市 坊制。 汉初实行黄 老之学,汉武 帝时独尊儒 术、罢黜百 家;董仲舒新 儒学。东汉末 年佛教传入、 道教产生冲 击了儒家思 想统治地位。 纸的发明; 东汉的 《九章算 术》;西汉 成书的《皇 帝内经》 东汉张仲 景《伤寒杂 病论》、张 衡地动仪。 汉赋司 马相如、 张衡 汉代绘画 气势宏大、 形态飞扬、 体现了浪 漫神性而 又不失古 拙的特点; 三国时期 的楷书 秦汉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具体特征有: 政治上:封建国家大一统局面的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与巩固。经济上:重农抑商政策确立,封建经济发展。 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 对外关系:汉朝开辟丝绸之路。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附带详细寓意解释)

40个出自楚辞的经典好名字(附带详细寓意解释) 1、修远修,有长和高的意思,和远并列,对应下句的“求索”,表达不屈的探索精神。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芳华亦作“芳花”。香花。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3、芳蔼芳香而繁盛。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辩》:“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4、江沅沅,水名。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5、乐康安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6、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天问》:“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7、望舒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指的是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人。 8、信芳情志高洁。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辞·离骚》“苟余情其信芳”。 9、志致志向,志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汉书·齐武王演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10、志行志向和操行。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易·屯》“《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11.雅醇雅正纯厚,亦作“雅淳”。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胡应麟《诗薮·古体上》:“四言典则雅淳,自是三代风 范。” 12.雅歌风雅的歌吟。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魏嵇康《游仙诗》:“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 13.雅厚纯正宽厚。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新唐书·张弘靖传》:“弘靖字符理,雅厚信直,以荫为河南参军。” 14.雅亮正直诚信。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言辞雅亮,学艺优深。” 15.雅胜美好。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书·殷浩传》:“识理淹长,风流雅胜,声盖当时。” 16.怡然安适自在、喜悦。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17.弈鸣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成语“一鸣惊人”中“一鸣”的谐音。 18.熠然光闪烁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光熠然”。19.懿美懿,美好。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尔雅》“懿,美也”。 20.潆泓水回旋深广貌。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王闿运《珍珠泉铭》序:“兹泉潆泓,冲瀜清澜,百步傍流,带垣通舟。” 21.颖逸秀丽超逸。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晋代陆云《南衡》诗:“景秀蒙泛,颖逸扶桑。” 22.余馨留存的香味。适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苏轼《芙蓉城》诗:“俗缘千劫磨不尽,翠被冷落凄余馨。” 23.羽丰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羽翼丰满”。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书目介绍 (一、二期书目,收书共计431种,约2.2亿字) “中华经典古籍库”收录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数据库以传统四部分类法为纲,以下简介以中华书局整理本古籍的出版系列为目。 二十五史系列 “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 通鉴编年系列 通鉴源于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取宋神宗“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之意,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历史。后世多效仿司马光,或续资治通鉴,或撰当代通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系列包括《资治通鉴》在内的五部通鉴体书籍及后世编年体史书,参照各家底本及所引著述、笔记、墓志等材料加以点校考证,内容翔实可信,使用方便,是目前通鉴类书籍较为完善的版本。

纪事本末系列 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把大量史料加以剪裁整理,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裁。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史书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其后有明朝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清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李有棠的《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等。本系列多书互校,择善而从,较为完善。 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中国古代的地志,除了地区性的方志以外,还有一种记述全国性疆域的地理志,称为总志。总志记载全国的疆域政区的建制沿革,以及山岳形胜、河流沟渠、风俗物产、往古遗迹、人物故实等等。本丛书收录唐宋以后各朝的相关官修或私人著述加以整理出版。丛书以可靠版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参照多种版本与历代正史、地理志、区域性方志,细致校勘,是一次全面的整理,成果极为完善。 新编诸子集成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也产生了不少子书,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但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因此中华书局决定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收录先秦到唐五代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文史知识)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3267000.html,)/学校用文/试题资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文 史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文史知识) 1.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故事集是(B)。 A.《搜神记》 B.《海经》 C.《世说新语》 D.《东游记》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出自(A)。 A.《击壤歌》 B.《诗经》 C.《尚书》 D.《海经》 3.中国文学中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 A.《离骚》 B.《诗经》 C.《九歌》 D.《海经》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头是(B)。 A.《离骚》 B.《诗经》 C.汉乐府民歌 D.汉赋 5.在《诗经》时代,随着民间诗歌的兴起,形成了诗、(A)、舞三位一体的文化传统。 A.乐 B.剑 C.酒 D.书

6.楚辞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家是(D)。 A.贾谊 B.刘向 C.宋玉 D.屈原 7.唐代的雕版印刷物以(B)为最多。 A.历书、韵书 B.佛经、佛像 C.四书五经 D.诗词曲选本 8.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C)。 A.《史记》B.《国语》C.《论语》D.《庄子》 9.“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言故事出自(B)。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庄子》 10.“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这里的“我”指(A)。 A.谢灵运 B.谢朓 C.庾信 D.刘勰 11.文学摆脱经学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学科是在(B)时期。 A.东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北宋 12.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近体两大类,始于(C) A.南朝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1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谁的诗句?(B) A.李白B.杜甫C.杜牧D.白居易 14.古代名句“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清冢向黄昏”,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D) A.文成公主入藏B.甘英出使大秦C.解忧公主远嫁乌

第四讲 古书中的用字

第四讲古书中的用字 假借字 1、什么是假借字 古书里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义不是该字的本义或引申义,这个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书写者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体因素,造成不同字之间的通用和假借。这也就是许慎所说的“依声託事”。 2、假借字的两类情形 1本无其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人们就从现有的文字中选取某些同音字来记录。例如,表示“没有谁,没有什么”意思的否定性无定代词,原先没有为它专门造字,就借用与之同音的“莫”(本义为昏暮)字来记录它。这样,“莫”也就成了记录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专用字。为了区别,人们后来又造了“暮”来表示日暮的意思。 “莫”和“暮”的关系,属于古今字的关系。再如借用本义为“燃烧”的“然”,来记录表示“如此,这样”意思的指示代词,借用本义为“畚箕”的“其”,来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借用本义为“呼叫”的“乎”来记录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借用本义为“捣臼的棒槌”的“午”,来记录十二地支的第七位,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2本有其字的通假 本有其字的通假,某些词原先已为它造过专用字,但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使用本字,而是另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它。例如, 早晚的“早”写成“蚤” 屈伸的“伸”写成“信”

飞翔的“飞”写成“蜚” 屎尿的“屎”写成“矢”,“尿”写成“溺” 背叛的“叛”写成“畔” 抗拒的“拒”写成“距” 修养的“修”写成“脩”等。 -二古今字 1、什么是古今字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在前的叫“古字”,在 后的叫“今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汉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汉字的表词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别不同的用法,以字为基础加以改造造出新字,来分担原字的某些义项。原字和新字是为记录同一个词先后用的不同的字,此形成了一对古今字。例如“其”的本义是畚箕。但是“其”在古书里被借用记录代词和语气词,并且成它的最为常见的用法。为了区别起见,于是在原字的基础上增加意符“竹”,造出了新的“箕”,专门用承担“畚箕”的义项。“其”和“箕”就是在畚箕这个意义上形成的一对古今字。 3、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古今字的意义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 1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

古代汉语:古书的注解(郭锡良版)

(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二)古注的源发、历代特点及名家注 1、源发:先秦:萌芽→两汉:兴盛→魏晋至隋唐:发展→宋元明:中落→清:复兴→解放后:出版→现代: 研究 2、历代特点及名家注 (1)先秦 ①特点: A注释多夹在正文中。 B尚未成为一门学科。 C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无注释专书。 ②名家注: 例: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周易·说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 (2)两汉 ①特点: A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B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②名家注: 例: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毛诗注》、《论语注》、《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 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 (3)魏晋至隋唐 ①特点: A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受玄学影响。 B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正义)”。 ②名家注: 例: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 (4)宋元明 ①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后人称“六经注我”。 ②名家注: 例: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 △《十三经注疏》:即为《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作的十二本疏与《经典释文》的合称。 (5)清 ①特点:从材料出发,详尽可靠流于繁琐。 ②名家注: 例:阮元《校勘记》(为《十三经注疏》而作) (三)古注的体例、内容 1、体例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注解体例,常见名称有“传”、“注”、“笺”。(2)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如孔颖达《五经正义》。 (3)章句——“离章辨句”的意思,如赵岐《孟子章句》。 (4)集解体——又称集注,集说,集释,是一种汇集众说的注解体例,如何晏《论语集解》。 2、内容——以《诗经·鄘风·相鼠》为例。 △原文: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