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

附件5

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产业化项目贷款贴息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总则

1、根据《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2、申请单位是经认定的2008年1月1日后新引进的注册在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和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且税收户管在浦东新区的企业(机构)。

3、本实施细则涉及产业为数字出版产业和文化科技创意产业。

4、项目申请受理与评审,每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各一次。上半年项目受理截止时间为2月25日,下半年项目受理截止时间为6月25日,如恰遇双休日、节假日,可顺延一天。

第二条申请条件

1、已取得用于产业化的银行项目贷款(简称“项目贷款”);

2、申请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

3、申请单位经营管理规范,无违法行为。

第三条贴息标准、期限

1、贴息标准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以内。

2、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根据项目的市场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评估,按评估分提出贷款贴息建议,具体为:(1)评估总评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贴息50%(含);

(2)评估总评分在85分以上(含85分)至90分以内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贴息40%(含);

(3)评估总评分在80分以上(含80分)至85分以内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贴息30%(含);

贷款贴息建议由办公室报联合评审小组审定。

第四条贴息原则

1、贴息原则为差别优惠、定额贴息,并采取企业先付息、专项资金后贴息的方式。

2、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不超过二年。

3、同一企业在贴息期内,贴息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

第五条提交材料

申请企业应提交加盖公章的以下材料:

1、专项资金申请表;

2、认定企业证书;

3、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4、银行贷款合同、贷款证和银行贷款付息单;

5、企业财务报表;

6、办公室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六条管理和监督

1、联合评审小组审定后,办公室与申请单位签订《用于产业化的项目贷款贴息协议书》,对与项目相关的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进行约定。

2、企业收到贴息资金后作冲减原已支付的利息处理。

3、办公室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不定期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挪用贴息资金,将取消直至追回已拨付的专项贴息资金。

第七条应用解释

本实施细则由专项资金联合评审小组讨论通过并公布之日执行。专项资金联合评审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浅析当下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55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析当下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进行的数字化内容的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本文主要以数字出版的发展现状为分析对象,对数字出版物的优势、数字出版物的内容方与技术方、科技创新下的数字出版、数字出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出版现状;科技创新下的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11-055-02DOI:10.19483/https://www.wendangku.net/doc/4113284416.html,ki.11-4653/n.2018.11.009 文/刘珊杉 引言 近几年,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带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出版体现出了其自身的很多优点,同时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无论优势还是问题,我们都需要积极地面对,最大地发挥其优势,尽快地解决其问题。本文主要以下面所提出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数字出版物为什么越来越受人青睐?什么样的数字出版物最吸引读者?什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下的数字出版发展的如何?数字出版产业中存在哪些问题?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分别是什么?有朝一日数字出版物能否完全取代纸质出版物呢?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对数字出版今后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1.数字出版物的优势 当今,数字出版物越来越受人关注和青睐,数字阅率整体上升迅猛,各家出版单位竞相朝这个方向发展,究其原因是它的优势所趋。数字出版物最突出的优点是便捷、环保,这一特点非常符合现在社会的发展理念。数字出版物给读者带来的便捷是有目共睹的,相对于纸质图书,其成本低、存储量大、携带方便,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对出版者而言,电子图书可以实现零库存,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从而节约了成本。 2.数字出版物的内容方与技术方 最吸引读者的数字出版物不仅内容优质而且功能全面,操控简便。一个优质的数字出版物,是内容方与技术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内容方来说,数字出版不仅仅是把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更重要的是从读者的角度多加思考,以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为宗旨,使读者在应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字出版物的优越性。对于技术方来说,需要把软硬件设备的服务做好,以便读者操控和使用,只有为读者服务好,才能留住读者,让读者选择自己。所以,出版者应该在保障内容优质的基础上,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牢牢抓住顾客的心,稳定住顾客群体,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 3.科技创新下的数字出版 随着创新科技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物的形式也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例如,随着增强现实技术(AR)的逐渐成熟,增强现实技术(AR)的图书出版也正在飞速发展。增强现实技术(AR)图书将单调的平面图像、人物角色变为栩栩如生的3D立体形象,给予读者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在国内外大型图书博览会上,这种增强现实技术(AR)图书已经出现,并且吸引了相当的读者群体,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4.数字出版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出版产业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数字出版物的模式单一、盈利相对较少,品牌建设力量不足,数字出版物的侵权问题等。 4.1数字出版物的盈利仍然较少 数字出版物盈利较少是数字出版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产品模式单一、同品种的商品在数字出版物市场中过于集中、缺少必要的营销策略等等。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出版社需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及选题策划工作;构建内容方与技术方的共赢模式;寻求有效的营销策略;数字出版的产业链有待完善等。 4.2品牌建设力量仍然不足 在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中,出版者往往把重点关注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_黄孝章

第20卷第1期Vol.20No.1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2012年2月Feb.2012 收稿日期:2011-05-23基金项目:北京印刷学院重点项目 “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Ea2010009);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建设研究”资助。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类型概述 黄孝章,杨昦宁,王 佐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600) 摘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数字出版产业的 前景广阔,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阶段已具有特定的模式和特点, 认清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对数字出版企业顺利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26(2012)01-0034-03A Study of Developing Model for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HUANG Xiao-zhang ,YANG Hao-ning ,WANG Zuo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Beijing 102600,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 macroenvir-onment and a bright future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al-ysis the existing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a new mod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It is enormously significant to digital publishing enterprise for developing smoothly digital publishing work.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ing model 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背景 2006年,国家先后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三个重要的规划均把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技术和发展新媒体列 入了科技创新的重点。 2007年1月23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并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 了五项要求,其中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提高网络文化 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2009年8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第二次部市合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是我国文化经济的新增长点。2010年1月25日,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明确 提出,到2020年,我国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 为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上海、重庆、浙江、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先后建立了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市还把发展数字出版正式列入了市 政府“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显示了数字出版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从企业主营业务角度,数字出版企业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业务和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传统出版单位仍以纸质出版为主,同时以配套、互补等方式发展数字出版业务,有鲜明的特色并达到一定的规模,数字出版业务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业务类型;新媒体数字出版企业是指只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企业。上述两类企业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主要构成环节有上游的作者、版权贸易商,中游的内容出版企业、内容加工 企业, 下游的内容推送企业、渠道商和内容消费者。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模式 (一)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发展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魏玉山:2014-2015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2015年07月15日11:38:00 中国出版网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 一、数字出版产业新环境 1、顶层设计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总书记也作了重要讲话。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的工作重点。“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4年,中央财政下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比2013年增加4.2%,共支持项目800个。2014年新闻出版项目获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21亿元,其中获得中央文资办支持的数字出版转型升级项目达77个,获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27亿元。2015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申报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中,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纳入重点支持内容之一。

2、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驱动力加强,与金融融合渐趋深入 据《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概览-2015》指出,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40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77%,可以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仍为12.5%,高于GDP7.4%的增长。 一是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据统计,2014年一年内新增加了51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所披露的40支基金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主要投向移动互联网。 二是出版产业迎来上市风潮。2014年,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预披露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等出版企业正积极筹备上市。2014年12月5日,中文在线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三是文化企业借助金融工具拓展文化金融新业态,借力金融谋求新发展。如中文传媒等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与投资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依托上海金融事业部拓展文化贸易金融、艺术金融领域;中南传媒成立全国文化行业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时代出版等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实现融资等。 四是文化传媒行业并购整合加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的并购,涉及资本约1605亿元。特别是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在2014年持续升温。 3、数字阅读率快速上升,移动端电子书阅读量增长显著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ad 阅读等)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率。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22.3%,较2013年的19.2%上升了3.1个百分点;电子报的阅读率为10.0%,较2013年的8.5%上升了1.5个百分点;电子期刊的阅读率为8.0%,较2013年的5.0%上升了3.0个百分点。 二、数字出版产业新规模 1. 收入规模持续上升

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键入公司名称]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Administrator 2014/4/18

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信息资源管理1103406022任晓婕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DVD光碟、电子图书、数字杂志等新型数字出版物应运而生,相继跻身出版物行业。我国出版的数字化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现在数字化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于出版业来说,数字化出版也是大势所趋。尽管较之国外稍显落后,我国数字化出版产业总体呈上升势头,在新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态日益丰富,产业规模逐渐扩大,数字出版迎来高速发展期。 关键词:数字化出版;发展现状;前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matu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mature, DVD, electronic books, digital magazines and other new digital publications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one after another among the publication industry. From the late 1980 s and early '90 s, China began to digital publishing. Now the digitization has increasingly penetrated into our lives. For the publishing, digital publishing is als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Compared with abroad countries, China's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is slightly behind, but generally on the rise. Under the double push of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arket demand, the digital industry chain is able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digital industry form is also increasingly rich and industry scale is gradually expanding. As a result, digital publishing has enter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数字出版产业报告

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2010-7-20

1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的明显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以产值屡创新高,手机出版异军突起,电子阅读器风生水起,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断创新等的发展特点。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屡创新高 据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比2008 年增长50.6%,产业增长率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达 3.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56.2亿元,网络广告达206.1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314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据统计,2006年数字 出版产业达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的产值是2006年产值的3.7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体情况如图。 2006—— 2009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产值图(亿元) 2.手机出版异军突起,产值接近“半壁江山”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从世界范围看,手机出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手机出版起步较晚,但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收费模式,使得手机出版的赢利水平后来居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

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及展望

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建设现状及展望 作者:涂波 来源:《大观》2020年第03期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出版行业己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得到了发展机遇。以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培育新型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将成为不断健全新型文化业态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园区必然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同时在政府的引导下,承担更多的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文化产业;数字出版;产业园区 一、建设数字出版产业园区的意义 (一)引领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转型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出版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但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还有待提高。目前国内的数字出版产业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除此之外,一部分传统出版企业对数字出版的理解、认识不充分,不具体,并且相关技术知识储备不足,运用数字科技的意识不高。因此,有些传统出版单位采取了隔岸观火的消极态度,未能对新兴数字出版领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实践。这不仅影响了传统出版企业的新型业务发展,以及向数字出版企业的转型,还阻碍了新兴互联网公司创业者迈入数字出版领域的脚步。 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业未来全新的进化路径,是生存发展难得的机遇,当然也是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数字阅读产品已经成为了现在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更要把握机遇,加速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 (二)优化数字出版产业组织结构,实现产业规模效应 对于数字出版产业来说,其领域内的业务多样,仅凭单个出版企业独自发展,难以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也会相应下降。而数字产业园区能够将有发展潜力的新老出版企业聚集,提供一个统一管理的业务拓展平台,使不同性质、规模和业务的出版企业,可以整合、重组企业内部的资金、人力、技术、市场等资源。这样不仅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得到提升,数字出版产业集中发展运营的设想也能够实现。 另外,还有利于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数字出版企业集团,提高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聚集到产业园区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走专、精、尖的路线参与园区

关于编制数字出版基地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数字出版基地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数字出版基地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数字出版基地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数字出版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数字出版基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数字出版基地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数字出版基地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数字出版基地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数字出版基地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数字出版基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资金申请报告 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目录 ............................................................................................................................ - 1 - 第1章数字出版基地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 §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 §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 §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 §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 §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 §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 §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 §1.2.3 厂址 ..................................................................................................... 9 §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 §1.2.5 环境保护 ............................................................................................. 9 §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 §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 §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 §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 §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数字出版基地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 §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 §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 §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 §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 §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 §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 §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 §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 §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

武汉市文化产业振兴计划(2012-2016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振兴武汉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订本计划。 一、计划背景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重要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投资不断增长,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多样,社会文化消费日趋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蓬勃发展。2011年,武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4.0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8%;从业人员25.23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5.38%;从事文化产业及相关活动的单位数(含个体户)共11574家,其中法人单位2414家、产业活动单位406家、个体户8754户。基本形成国有文

化企业和民营文化资本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武汉文化资源分散,产业规模较小,龙头文化企业偏少,知名文化品牌缺乏,文化产业链还不完整,文化产业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产业离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还有不小的距离。 未来五年,武汉文化发展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外部环境更加趋好,内在动力更加强大,文化产业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打造“文化五城”、建设文化强市的文化建设中心任务。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武汉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软实力的基础更加雄厚。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武汉迎来了“高铁时代”,与周边及国内中心城市的联系更为便捷,武汉文化的吸引力更大,辐射力更强。“十二五”期末,武汉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GDP将突破15000美元,将催生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对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作为首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如何示范基地,武汉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将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武汉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总体思路

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先睹为快|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5) 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年会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融合、发展为主题,总结“十二五”时期取得的经验,共同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出版的任务,可谓意义深远。会议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就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体情况做了主题报告,指出数字出版产业近年来发展的产业规模、热点业态和几大趋势,干货满满,值得一读。报告的内容如下: 一、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分析 1.收入规模持续上升 2015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4403.85亿元,比2014年增长30%,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的总比由2014年的17.1%提升至20.5%。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15.85亿元,电子书49亿元,数字报纸9.6亿元,博客11.8亿元,在线音乐55亿元,网络动漫44.2亿元,移动出版1055.9亿元,网络游戏达888.8亿元,在线教育180亿元,互联网广告2093.7亿元。数字报纸和博客的收入2015年比2014年有所下降。 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的收入合计占比44.16%,接近全年总收入规模的一半,依然是拉动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主力军,也意味着休闲、娱乐类产品在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中占据了相当比重。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比2014年增长了6.66%,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1.69%,仍然比较低。 互联网期刊的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5.85亿元,虽在11年间增幅出现过些微起伏波动,但总体依旧呈现增长趋势,且近两年来态势趋稳;电子图书(e-book)收入规模从2006年的1.5增长至2015年的49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幅度有所趋缓,说明在机构用户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进行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的至关重要性。 在线教育是数字教育出版的核心部分,经过多年布局与市场竞争,产业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收入规模为180亿元,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用户规模保持平稳 截至2015年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累计用户规模达到17.2357亿人(家/个)(包含了重复注册和历年尘封的用户)。其中在线音乐、网络游戏的用户规模数在2008年至2015年跨越式的大幅增长。博客的用户规模数有所回升,但经研究发现使用率却有所下降,主要是依赖博客和个人空间进行网络互动。另外,原创网络文学注册用户数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 3.产品规模显著增加

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年度报告-郝振省

郝振省: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现在由我来对我们一年来的数字出版产业的一些现状、问题和一些基本的趋势做一个简单的报告。 一、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普及,国民阅读习惯和环境的明显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在短短几年内产值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以产值屡创新高,手机出版异军突起,电子阅读器风生水起,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断创新等的发展特点。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屡创新高。 刚才主持人也说到,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收入达799.4亿元,比2008年增长50.6%,产业增长率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其中数字期刊收入6亿元,电子书收入达14亿元,数字报(网络版)收入达3.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达256.2亿元,网络广告达206.1亿元,手机出版(包括手机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阅读)则达到314亿元。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名副其实的三巨头。具体情况有一个表,这个表作了分解。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高歌。据统计,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达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的产值是2006年产值的3.75倍,年均增长率超过55%,大大高于其他行业增长率, 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数字出版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有一个补充,799.4亿,我们的数字经过反复的核对,对于这个799.4亿数字出版的产值,我们也看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赞成说是数字的总产值超过了传统书业的产值,这么的比较也不是特别的科学。因为大家看到,我们刚才的分解,这个799.4亿里,传统的内容资源转化称新的形态部分还是很有限。当然,从另外一方面说我们是严格按照数字出版的外延和内延,新闻出版负有责任的说确实是799.4亿。 2、手机出版异军突起,产值接近“半壁江山”。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从单纯的通信工具,向移动媒体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出版向无线移动、个性化按需定制和跨媒体出版发展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从世界范围看,手机出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手机出版起步较晚,但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收费模式,使得手机出版的赢利水平后来居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数字出版类型。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在线阅读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年初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手机阅读用户的比例占到总体手机网民的75.4%。以目前中国移动就拥有5.4亿的手机用户基础来看,未来手机阅读用户增长量潜力巨大,前景无限,这也无疑将对手机出版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移动已建立了的手机阅读基地,大大加快了手机出版的发展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已经有一些出版物选择了在手机发布、甚至优先于出版首发。80后作家郭敬明最新作品《小时代2.0:虚铜时代》在手机上发布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次点击。 第二,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图书发行模式。新出的书先在手机阅读平台上首发,出版机构再根据用户订阅的市场反应,及时调整实体书的发行策略,这可以解决高库存问题。 第三,手机阅读基地也加大了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合作,目前已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浙江出版集团、中信出版社、盛大、方正、新浪等30多家优秀的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 刚才说到明天有一个重要的签约,就是我们的行业主管领导机关为行业的发展不断的构建和缔造很好的环境。

数字出版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支持发展的政策

三个小问题,国内外现状及对比;未来发展趋势;相关支持发展的政策。 &&首先请大家来看两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数据,第一份是2013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调查结果页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均有下降,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有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方式多元化,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在2009年数字出版业整体收入超过750亿,首次超过传统出版业产值。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另外一项《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则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元,同比增长40.47%,产值再创新高,并呈现出整体收入规模持续上升、用户规模平稳增长,继续保持了强势增长势头。&& 在12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中,网络期刊收入达10.83亿元,电子书达31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15.9亿元,当然这些都只是占了一小部分而已,在数字出版产业中手机出版、网游共占半壁江山。手机出版486.5亿占了总体的25.13%,网络游戏达569.7亿元,份额比较大的项目除了手机出版和网游以外还有互联网广告。互联网广告达753.1亿元 国外方面,国外对数字出版的研究成果颇多,国外在数字出版的探索研究方面起步较早,成果突出,数字出版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模式。&&国外数字出版产业的突出特色为,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出版单位多为产学研一体结构,集团能够形成立身于市场的特色:如美国的培生集团在线学习业务其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形成研究——投入市场——反馈研究的循环模式,另外亚马逊为代表的电子书出版机构的研究成果多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另外,从搜索引擎搜到的国外的研究论文中,相关研究的资料也较为丰富。 未来发展趋势 1原创网站将会迅速崛起,内容原创将会从平而媒体向网络媒体发展 大概从2008年开始网络原创纷纷涉足出版(含授权给传统出版中一位以纸介质方式出版和提供网上付费阅读),现在商业气息已经很重了。新兴的技术提供商从起步开始就涉足于内容生产,他们的技术实际上是与内容完全捆绑在一起的。与其说他们是在提供技术,不

2012: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2011年是上海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的起始之年,上海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方针,贯彻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推进机制,深化产业融合,优化空间布局,实施重大项目,形成全市合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2012年是上海文化产业落实“十二五”规划、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部署,贯彻市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切实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要求,贯彻国家战略,提高发展能级,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城市功能,深入培育环境,坚定走好文化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2011年和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和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撰写了《2012: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本报告主要分析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的基本数据1和总结2012年上海文化产业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愿景。 一、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2011年,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3798.69亿元,增加值1098.97亿元,比2010年增长1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3%。 1由于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将于2013年5月完成统计,为保证分析的客观、公正、可靠,本报告仅援引2011年及之前年份文化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

图表一:2005-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基本情况 年份文化产业 总产出 (亿元) 文化产业 增加值 (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 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 文化产业增加 值比上年增长 (%) 2005年1686.99 509.23 5.51% 13.2% 2006年1904.65 585.93 5.54% 13.4% 2007年2348.84 700.60 5.61% 16.4% 2008年2687.64 782.54 5.56% 11.0% 2009年2882.44 847.29 5.63% 9.5% 2010年3335.44 973.57 5.67% 10.5% 2011年3798.69 1098.97 5.73% 11.1%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二)主要领域稳步发展 2011年,上海文化产业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文化产业核心层及文化服务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幅,文化相关产业呈现重新上扬态势。2011年上海文化服务业增加值与文化相关产业增加值之比继续保持7:3,上海文化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图表二:2011年全市文化服务业增加值构成情况其他文化服务 26.13%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3.93% 广播、电视、电影服 务 9.27% 网络文化服务新闻服务、出版发行 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