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课 《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教案

第七课 《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教案

第七课 《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教案
第七课 《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教案

第七课《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一、授课教材:《成功之路·顺利篇》第一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二、授课题目:第七课《我七点五十才起床》

三、教材分析:《成功之路·顺利篇1》属于初级阶段教材,适合大概学过600 个词的学生使用。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和语言点两个部分:课文部分通过看图思考进行预热,引入课文,并课文后附加了生词和课文问题,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语言点部分同样是通过图片导入“就”和“才”这两个语言点,然后对这两个词的用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最后又通过替换和填空练习加深学生对“就”和“才”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对象:中国药科大学汉语(五)的留学生

五、授课学时: 6 课时

六、教学内容:

1. 生词:课文(一)16 个,其中包括名词6 个、动词5 个、形容词2 个、副词3 个;

课文(二)14个,其中包括名词1个、动词3个、形容词4个、副词3个、连词2

个、量词1个;

2. 课文:课文(一)我七点五十才起床;课文(二)你的新同屋怎么样;综合练习

3. 语言点:副词“就”和“才”;

因为……所以……

好几/多+数量词

七、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生词的学习,能熟练掌握生词的认读、书写、意义及运用;通过对话的学习,能理解并识记对话,能成段复述对话内容,并能就实际生活展开对话;通过语言点“就”和“才”的学习,能够掌握“就”和“才”在意义上和使用中的区别,通过语言点“因为……所以……”和“好几/多+数量词”的学习,能够掌握该语言点的使用场合。

2. 能力目标:

听:能听懂录音或老师正常语速中的内容,并能在语流中听懂本课新学生词;

说:能流畅表演对话并将常用句子用于实际交际,并能成段复述对话内容;

读:能自然流畅地朗读对话,语音语调基本无误;

写:能准确书写本课新增汉字。

3. 情感目标:能对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产生兴趣,有兴趣调查年轻人与老人的生活习惯的异同,或者中国人与外国人的生活习惯的异同等。

八、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重点生词:来得及、怪不得、总是;只好,互相;

操练对话并复述对话内容;

语言点“就”和“才”;“因为……所以……”;“好几/多+数量词”

2. 教学难点:语言点“就”和“才”;“因为……所以……”;“好几/多+数量词”。

九、教学方法:

1. 生词教学方法:

展示生词:带拼音认读—领读—去拼音齐读—快速识记词义—根据翻译将生词脱口而出——词语闪现;

讲解生词:图片、动作等直观释义;语素释义;语境释义等;

操练生词:词语搭配、限词造句、完成句子、交际练习等;

2. 课文教学方法:

听课文回答问题——根据问题试述课文内容——带读课文,强调发音——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3. 语言点教学方法:

语言点讲解:根据语境导入——演绎——归纳

语言点操练:填空练习——完成句子——给情境的问答练习——交际性练习

十、教学用具:白板笔、多媒体PPT、生词卡片

十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生词教学

(一)组织教学:点名(1 分钟)

(二)通过问答导入课文。(2 分钟)

你一般早上几点起床?起床后一般做什么?晚上一般做什么?什么时候睡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七课课文(一)《我七点五十才起床》,聊一聊大卫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我们先学习生词。

(三)生词教学(42 分钟)

1. 认读生词:PPT 上展示生词、拼音和英文翻译,学生看PPT快速认读生词——老师领读生词——去拼音学生齐读生词——给1分钟快速识记生词的英文翻译——去掉生词,老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词语闪现,分两组抢读生词,答对多的组在大考中加2分。(7 分钟)

2. 生词讲解:(33分钟)

1)小卖部

这是什么地方?(卖东西的地方/商店)

你们常常在这儿买什么?(吃的、喝的、笔…)

这样的小商店我们常常叫——。(小卖部)

一________小卖部?(个/家)

2)酒吧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一家酒吧。)

人们一般在酒吧做什么?你们常去酒吧吗?

(喝酒,不去/不常去)

这些是什么地方?(书吧、网吧)

3)闹钟

这是什么?(一个闹钟)

你们有闹钟吗?(我们的手机上有闹钟)

你们的闹钟一般是早上几点?

4)响铃(生词扩展)

(打学生的电话,学生的手机响了)

他的手机怎么了?(手机响了)

(闹钟响了上课铃响了门铃响了手机响了)

(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后半句)

闹钟响了,你应该____________了。(起床)

一楼的上课铃响了,你应该__________了。(上课)

门铃响了,你____________吧!(去看看谁来了)

你的手机响了,你去_______________吧!(接电话)

5)听见

(听见了/没听见能听见/不能听见)

他的手机响了,你们听见了吗?(我们听见了。)

老师:(问说话声音很小的xx同学 1 个问题)你们能听见她说什么吗?

学生:我们不能听见她说什么。

老师:(对xx)请你说话声音大一点儿,同学们没听见。(对全班)你们听见她说什么了?学生:我们听见她说她的手机没响。

6)醒

你一般早上几点醒?

他是怎么醒的?(妈妈叫醒的)

你每天是怎么醒的?(一般……,有时候……)

我一般是闹钟叫醒的,有时候是妈妈叫醒的,有时候是自己醒的。

你醒了吗? ——我醒了。

7)刷牙洗脸

(展示早上刷牙、洗脸的动作)

每天早上醒了以后,你要做什么?(先…,然后……)

每天早上醒了以后,我一般要先刷牙,然后洗脸。

牙:牙齿牙刷牙膏牙医

她的牙齿怎么样?(很白很好看)

我们要用什么刷牙?(牙膏和牙刷)

我牙疼,应该怎么办?(看牙医)

刷:刷鞋子刷厕所刷卡

8)夜

夜里晚上半夜一天一夜

(句型转换)

我昨天晚上十一点还在做作业。——(我昨天夜里十一点还在做作业。)

我昨天一晚没睡。——(我昨天一夜没睡。)

他昨天早上坐飞机出发,今天早上到美国。——(他坐飞机坐了一天一夜。)

逛夜市吃夜宵yèxiāo

9)饿饱

他从早上到现在还没有吃饭,他怎么样了?(他饿了。)

他吃了很多,他怎么样了?(他饱了。)

饿了应该怎么办?(饿了应该多吃点儿,可是别吃太饱了。)

在中国人家吃饭的时候,主人很喜欢给你加很多饭菜,可是你已经吃饱了,你应该怎么说?(太谢谢您了,您的菜好吃极了,可是我已经吃太饱了,不能再吃了。)

10)来得及来不及

早上八点上课,老师六点起床,来得及吗?(……来得及)

早上八点上课,玉美七点五十起床,来得及吗?(……来不及了)

007 的电影下午六点开始,我们五点半去xx 来得及吗?(……来得及)

来得及/来不及+做什么没来得及+做什么

xx七点五十起床,着急去学校,她来得及吃早饭吗?

(她来不及吃早饭了。/她没来得及吃早饭。)

11)怪不得

老师:xx每一次都来上课了,可是今天没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老师:他告诉我他的姐姐要结婚了,所以他不能来上课。现在你们还奇怪他为什么没来上课吗?

学生:不奇怪了。

老师:知道为什么以后,我们也不奇怪了,可以用“怪不得”,怎么说?(怪不得伍明轩今天没来上课,因为他姐姐要结婚了。)

板书:

怪不得+结果,原因……/原因……,怪不得+结果看PPT 完成句子:

____,怪不得他的电话一直关机。(他的手机没电了)

____,怪不得他的身体这么好。(他每天都锻炼身体)

xx在Facebook 上找了一个中国朋友做语伴,怪不得

___________。(_她的汉语进步这么大)

她男朋友离开她了,怪不得_______。(她今天不高兴)

12) 总是

老师:xx,你又没有吃早饭吧?

xx:老师怎么知道?

老师:因为你总是不吃早饭。为什么我知道她又没吃早饭?

学生:(因为她总是不吃早饭。)

(“总是”跟“常常”差不多,但是“总是”更多地用在不太满意的情况中。)

安妮身体不好,她一个月差不多有二十天都在生病。(安妮总是生病。)

大卫差不多每天都八点到学校。(大卫总是八点到学校。)

阳亚奇常常迟到,老师常常说什么?(你别总是迟到。)

3.利用生词卡片复习所学生词。(2 分钟)

(进入课间休息,播放中国文化视频。)

第二课时语言点+课文学习

(一)语言点学习——“就”和“才”。(15 分钟)

1. 导入(问答式导入)

老师:我们都饿了,什么时候去吃午饭?

学生:下课以后。

老师和学生:我们下了课就去吃午饭。(旧知识点)

老师:xx今天早上几点起床?

学生:七点五十。

老师:你们觉得她起得晚不晚?

学生:很晚。

老师:老师今天早上六点起床,你们觉得怎么样?

学生:很早。

(老师板书)

……+ time+才+V/Adj

玉美今天早上七点五十才起床。(时间晚)

……+time+就+V/Adj+(了)

老师今天早上六点就起床了。(时间早)

老师:坐火车去北京要多长时间?

学生:大概14 个小时。

老师:你们觉得14 个小时长不长?

学生:很长。

老师:坐飞机去要多长时间?

学生:大概2 个小时。

老师:你们觉得2 个小时长不长?

学生:很短。

(老师指着板书)

坐火车去北京14 个小时才到。(时间长)

坐飞机去北京2 个小时就到了。(时间短)

2. 操练一:快速看图说话

7:00 11:20

30 分钟 1 天

3. 操练二:判断对错

1) 昨天早上八点上课,他七点就到了。√

昨天早上八点上课,他七点就到。×

老师,我明天就回上海。√

总结:已经发生的动作——“……就……了”

2) 早上八点上课,他九点才来了。×

早上八点上课,他九点才来。√

山本,我明天才回长沙,今天不回来。√

总结:“才”表示时间长、晚,一般不加“了”4. 操练三:填空练习

1) 你怎么现在____来?电影已经开始十分钟了。

2) 他来中国以前____开始学习汉语了。

3) 我等了一刻钟,车____来。

4) 你怎么现在____回宿舍了,还有十分钟____下课呢。

5) 公共汽车二十分钟____来一辆,太少了。

6) 明天我下了飞机____给你打电话。

5. 操练四:问答练习(师生练习、学生互动练习)

师生练习:

昨天我上午九点才起床,你呢?

我昨天下午两点才吃午饭,你呢?

前天我九点就睡觉了,你呢?

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学校,你呢?

学生互动练习:

两人一组,互相问两人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几点起床、吃早饭、去上课、吃午饭、吃晚饭、写完作业、睡觉等。

6. “就”和“才”的总结——

(二)课文学习(25 分钟)

1. 课文导入——看图回答问题。

大卫早上做什么了?

大卫下课以后为什么要去小卖部?

2. 听课文回答问题。

1)大卫下课以后要去哪儿?(去……买点儿……)

2)大卫早上吃早饭了没有?为什么?(他没听见…,…才醒,…就来…了,没来得及……)3)大卫平时什么时候来上课?今天呢?(他平时……,今天……)

4)大卫一般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大卫一般……,……就……,……就……)

5)昨天晚上大卫去哪儿了?几点才回宿舍?(…跟…一起去……,……才回宿舍)

6)山本让大卫给他买吃的吗?为什么?(山本……,他早饭吃得……)

3. 根据问题试述一次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4. 领读课文,注意发音。

5. 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6. 挖空朗读课文。

7. 抽一组学生上台表演课文。

8. 去关键词复述课文。

大卫一般习惯________。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六点起床。但是昨天晚上,他跟几个朋友一起去____了,____一点多____回宿舍。今天早上他没听见____响,七点五十才____,刷了牙、洗了脸____来上课了,没______吃早饭。平时他____不到八点就到教室了,可是今天他____了。

9. 去关键句复述课文。

大卫一般……。晚上……,……起床。但是……,他跟……一起……了,……一点多……。今天早上他没……,七点五十……,……就来上课了,没……。平时他总是……,可是今天……。

(三)本课小结。(5 分钟)

1. 生词复习——词语闪现;

2. 语言点总结——“就”和“才”;

3. 作业布置——

每个生词抄写 3 次;

造句——怪不得、来得及、听见、总是、醒、饿、饱、响;

比较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或者年轻人与老人的生活习惯的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用“就”和“才”介绍一下,下次课请同学在课上做报告。

第三课时生词教学

(一)组织教学:点名(1 分钟)

(二)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听写。(2 分钟)

你同屋叫什名字?他怎么样?你的宿舍怎么样?你喜欢你的宿舍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七课课文(二)《你的新同屋怎么样》,聊一聊同屋和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的异同,我们先学习生词。

(三)生词教学(42 分钟)

1. 认读生词:PPT 上展示生词、拼音和英文翻译,学生看PPT快速认读生词——老师领读生词——去拼音学生齐读生词——给1分钟快速识记生词的英文翻译——去掉生词,老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词语闪现,分两组抢读生词,答对多的组在大考中加2分。(7 分钟)

2. 生词讲解:(33分钟)

1)好

Adj 很好非常好

Adv 好+ adj 我好饿啊!/教室好大啊!/学生好多啊。

好几/多+数量词好几天好几个月好几年(用在时间词前面,表示多或时间长)好几天没看见你了,你去哪儿了?我去……

大学生毕业要好几年。

板书:好几/多+数量词(强调数量多,表达的是说话人自己的感受。)

好几/多天没看见你了。

玛丽有好几年没回国了。

我们学校有好几百个韩国留学生。

大卫给你打了好多次电话了,你快给他回个电话吧。

我昨天去书店买了好多本汉语书。

(注意:“几”和“多”的区别;口语中“好多”后边的量次可以省略,如“我买了好多汉语书”和“来中国以后,我认识了好多中国朋友”)

2)因为……所以……

因为(原因)……所以(结果)……

因为他昨天中午吃得很饱,所以他晚上没有吃饭。

因为他学习汉语很努力,所以他考试得了100分。

因为昨天下雨,所以?

因为今天是第一天上课,所以?

(语言点讲解)

连接因果复句,“因为”后面的句子表达事物的原因,“所以”后面的句子表达事物的结果。因为我感冒了,所以今天没去上课。

因为今天天气不好,所以我们没去公园玩儿。

(注意:“因为”和“所以”可以单独使用,如“因为飞机票很贵,我们打算坐火车去上海”和“听说那个电影很有意思,所以我们打算买票去看”。)

操练:用“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1)你为什么来中国学习汉语?

(2)你想在学校外边租房子吗?为什么?

(3)你喜欢吃四川菜吗?为什么?

(4)你想找个语伴吗?为什么?

(5)你喜欢在宿舍学习还是在图书馆学习?为什么?

(6)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

3)热情

他是个很热情的人。

我觉得中国人都很热情。

4)聪明

你很聪明!

她比我聪明。

他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

5)头疼

因为他今天头疼,所以没有来上课。

另:hard task; tricky; handful; come to dread

我15岁的儿子,丹尼,一直让我头疼。

My 15 -year-old son , "Denny , " has always been a handful. 他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人!

我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疼的事。

怎么办呢?真头疼。

6)灯

一(盏)灯

教室有几盏灯?

日光灯路灯台灯

7)只好

……(条件),sb 只好+V

现在已经这么晚了,他只好回家了。

他的钱包被人偷了,他只好走路回家了。

你的钱包被人偷了?

8)吵

太吵了!

这家餐厅环境不好,太吵了。

你的宿舍吵吗?

9)需要

Sth. /Sb.+需要+sth./sb.

这所学校需要一名好老师。

我需要一辆自行车。

他需要每天锻炼。

10)互相

互相+V

我们应该互相帮助。

我们应该互相学习。

11)适应

适应+n.

适应环境

适应他的生活习惯

适应新的学校

适应新的学习方法

12)希望

N. 我有一个希望。

V. 希望+句子

我希望我能来得及上课。

我希望今年有好的运气。

13)段

一段话一段时间一段文章

3.利用生词卡片复习所学生词。(2 分钟)

第四课时课文学习

(一)课文学习(35分钟)

1. 课文导入——看图回答问题。

现在几点?大卫在做什么?他同屋在做什么?

大卫跟他同屋的生活习惯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你跟同屋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2. 听课文回答问题。

1)大卫为什么找了一个新同屋?(因为……所以……)

2)大卫的新同屋怎么样?(他很…,很…,可是……)

3)什么事让大卫觉得很头疼?

4)现在大卫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有什么改变?(大卫习惯……,现在……)

5)为什么大卫每天早上要早起?(因为……所以……)

6)生活习惯不一样的人住一起,应该怎么办?(我认为……)

3. 根据问题试述一次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4. 领读课文,注意发音。

5. 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6. 挖空朗读课文。

7. 抽一组学生上台表演课文。

8. 去关键词复述课文。

________大卫以前的同屋马丁搬家了,________他找了个新同屋。他的新同屋很________,也很________,可是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太一样,让大卫很________。大卫________早睡早起,可是同屋么每天很晚________睡觉,他不关________,大卫没办法睡觉。有________次大卫都想跟同屋说,可是不好意思。因为他知道生活习惯不一样人住一起,需要互相________。现在他每天晚睡,但是早起。因为他的宿舍楼在马路边,早上很________,所以他总是很________醒了。

9. 去关键句复述课文。

因为……所以……。他的新同屋很……,也很……可是他们的……他太一样,让大卫……。大卫习惯……,可是……。因为他知道……住一起,需要……。现在大卫每天……,但是……。因为……,早上……所以他总是……。

(二)本课小结。(10 分钟)

1. 生词复习——词语闪现;

2. 语言点总结——“因为……所以……”和“好几/多+数量词”;

3. 作业布置——

每个生词抄写 3 次并造句;

用本课的语言点还有生词,比较自己同同屋生活习惯的异同,下次课请同学在课上做报告。P98 完成会话练习。

第五课时和第六课时听力和练习课

(完整版)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本单元教学计划 引言 走进经济生活,无论是谁,都离不开生活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大多要用货币从市场购买。我们的学习,就从这里开始。货币和各种信用工具在经济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价格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如何选择质优价廉的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需求?我们怎样看待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些都是本单元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形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理性地面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彰显时代风采而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还可以为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知识上的准备。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引言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货币到底是什么?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教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教材分析 本课从商品入手,让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货币的知识。具体包括: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与货币发行相关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现象、人们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等一系列知识。 第1页

教学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课2课时;复习课1课时;练习课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价格的含义、两种结算方式、信用卡的优点、两种支票的用途;懂得外汇的含义;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汇率的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经济生活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认识商品—货币—货币职能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正确判断、识别有关商品和货币的经济现象的能力;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实践能力;联系人民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等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增强平等意识;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培养作为商品生产者为用户着想的利他意识;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感和辨别假钞的意识;憎恶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增强法制意识;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信用卡;外汇;汇率;正确对待货币。 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法:对商品、货币、纸币、外汇等概念,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等知识直接采用讲授法;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及其影响,汇率变动的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等知识直接采用讨论法对货币的产生及纸币的产生等知识直接采用情境设疑法。 学生的学法:1、探究法,即教师设置探究活动并设问,让学生深入思考,在探究中形成认识; 2、讨论法,即结合重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掌握真理; 3、自学法,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阅读教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任务说明 完成《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 本科时教学的具体内容 回顾生活,情境导入 说明:可利用课文P4中的虚框内容和提问,也可利用学生课桌上的课本学习用具。教师通过提问而引入新课程内容。略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课题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的含义及其两个基本属性(板书) 探究活动一: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如学生身边的课桌、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说明:结合学生搜集的材料及其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商品的含义,懂得“商品的两必备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的道理。 第2页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分析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授课课程:哲学与人生 授课教师:李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授课班级 14中16-19、14中37-38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日期 第7周 2016年4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过关试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初一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过关试题 基础过关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①婚姻关系②血缘关系③收养关系④师生关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吴薇说:“爸爸、妈妈很辛苦,他们从小教我学说话、学走路,教我看图识字,把我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变成一个有思想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们教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吴薇的话主要说明了家庭具有 A. 赡养功能 B. 人口生产功能 C. 教育功能 D. 经济功能 3.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我们热爱自己的家是因为 A. 家庭成员间没有矛盾和冲突 B. 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C. 家中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D. 在家中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4.下列选项是对下图的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①妈妈的做法不无道理 ②妈妈的做法是不孝敬老人的表现 ③如果妈妈不改变态度,我就不再孝敬妈妈 ④妈妈的做法违背了孝亲敬长的相关法律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荆门卷)政治)“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妈妈,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关心体贴父母,消除逆反心理 B. 尊重理解父母,事事听从父母的安排 C. 与父母平等沟通,有话好好说 D. 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6.简答题

我国西南地区曾经遭遇了特大干旱,但干旱的土地阻隔不了善良人们的涓涓爱心之流。一个住在云南散坡村的女中学生,把学校分发的矿泉水,全部积攒起来,等到一个星期上完课后,就把这些水全部背回家带给父母喝。“我希望能快点下雨,希望爸爸妈妈能有更多的水喝。”当问到她自己渴了怎么办时,她哽咽着说:“实在很渴就喝一点点。” (1)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女中学生的言行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向这位女中学生学习,用实际行动孝敬双亲长辈? 能力提升 7. 下列可以确立家庭关系的是() ①小赵和小张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 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宝宝的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 ③老陈夫妇结婚多年,膝下无子,经人介绍,依法到孤儿院收养了一个两岁的小女孩 ④丧妻的李医生带着女儿同离婚三年的王老师结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河北安平中学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教材分析:第一框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知识,第二框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什么是社会公平,如何实现收取分配公平的问题,在注重公平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效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节课应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家政策,如国家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具体措施对知识点深入分析。 二、教学重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政策措施,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教学难点:理解公平及收取分配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四、知识点讲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基本内容:收入分配公平 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②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③有利于促进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④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措施①从根本上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④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2]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公平 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 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 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 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家的意味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家的意味》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框题的内容,本框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2、分析:《家的意味》从地位和作用上来看,学习本框内容,为后面两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3、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二、学情分析: 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对家的特点了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2、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确定的教学目标。 四、课前准备:无 五、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知识回顾,导学设疑——揭示目标,明确方向——预习展示,定位目标——师生合作,释疑解惑——当堂训练,分层巩固——课后小结,归纳梳理——作业布置,分层提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学设疑(3-5分钟)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4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设计

第4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设计★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及其主体地位。 2、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通过大量实例,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在我国的经济成分中,我们会看到有国家投资的企业,有某个集体出资兴建的,也有公民个人出资开办的,还有国外企业出资或与我们合资合作兴建的。这形形色色的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昌盛。从而构成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是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2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个,占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22.65%,工业增加值、总资产、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占48.5%、60.9%、43.7%,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的比重为41.2%、57.6%。 材料二:2002年国有经济在一些重点行业、关键领域所占比重,化工69.3%、石油92.1%、电力90.6%、汽车72%、铁路83.1%、冶金64.4%、船舶与航空航天84.5%。 材料三:据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不足1/4,增长到2002年的1/3。近十几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 材料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发表见解。 教师总结:说明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2、公有制为主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有哪些成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

第七课家的意味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完整版)经济生活第七课专项训练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训练: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选择题 1.某市村民老王算了一笔账:自家有40亩地,以前以种玉米为主,遇到顶好的年景,纯收入也就3万多元;2014年,以土地入股一家农业合作社后,自己除了不用再费劲种地、可以坐享股金外,还能分红4万多元。下列对此经济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老王入股前后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②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③农业合作社模式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经营水平④农业合作社模式能促进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形成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在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这一做法 A.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C.通过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促进财富创造D.体现通过再分配为提高效率创造动力 3.某地农村新集体经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各类生产要素产权归属问题。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办农业、办企业、办物业、搞资本运作四个阶段,形成了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等四种发展模式,建立起农村各方利益主体认可的分配机制,从共建到共享,实现了强村富民。这表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 ①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多种实现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释放活力 ②变革农村集体经济所有制性质,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③实现各类生产要素有效利用,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在农村集体经济中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4.(题文)2017年9月,国务院出台改革举措,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S层次或紧缺人才。这一举措 A.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B.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C.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D 改变了我国高校性质5.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上述举措 ①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坚持和完善②旨在增加科技人才的财产性收入 ③体现了对劳动、知识和创造的尊重④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家的意味 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七课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一)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 法治教育大纲第四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初中阶段(7-9年级)作出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三)本框核心教育价值 第七课共包括《家的意味》、《爱在家人间》、《让家更美好》三框内容。《家的意味》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四)本框内容逻辑分析 本框的内容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课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本框内容包括“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内容。第一目“生命的居所”通过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家的意义。第二目“中国人的家”通过感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家庭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分析,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家的意味》一框从地位和作用上看,可以为后面两框的学习奠定基础,只有对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二、学情分析: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很强,然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过多地享受了来自家庭的关爱。即使感受到了家中的亲情,孩子与父母太熟悉,也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他们中的很多人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按照

《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反思 对于《家的意味》这一节课的教学,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总结。现将我的反思作如下汇报: 这节课总体来说比较顺利,教学设计比较合理。 这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一、本节课的导入,紧扣学习主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就是:家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二、人人参与。在教学中我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做课堂的“局外人”。 三、利用《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视频,引出在中国人心目中,家有着更特殊、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四、通过导学案设计的“合作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孝亲敬长。 不足之处有: 一、最后的情感升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来是有一首歌曲《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的,但最后由于多媒体出现问题,没播放出来,所以感觉没有预期效果好。这一点是本节课比较遗憾的地方。 二、评价语言缺乏激励性。虽然自己努力的给每位同学

不同的评价,但

评价语言还是很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不断提升自己的评价能力。 三、一再告诉自己在课堂上别牵着孩子的鼻子走,大胆的放手学生,可实际教学中却很难做到,总怕孩子说不到位。 所以我想,一节好课,应该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进行,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机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自己在课改的征途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鄂托克前旗中学李媛婷 2016年12月1日(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经济生活第七课 第二框

【拓展案】 1.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右图所示,经济效率和社会 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B.BB′区间之内 C.A′或B′点上D.AB区间之内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 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 定得多。我国的分配结构正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效率的提高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的发展D.促进内需的扩大 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加注重公平”有助于 ①让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②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④实现整个社会的同步富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材料二:2007年不同行业的几位职工工资情况 ⑴沈阳市居民刘某因病不能工作,和女儿享受低保金每月500元,丈夫下岗后在一家单位值班每月500元,全家每月有50元肉价补贴。⑵某国企员工:基础工资880元,奖励工资120元。房租补贴80元,岗位工资1725元,扣除养老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所得税,一个月实发2020元。⑶某金融业人士:基本工资1500元,岗位工资5070元,住房津贴970元,交通及福利补贴2150元。⑷深圳某公司长住海外员工:底薪12000元,补助7000元,年终奖金根据市场情况好坏10万至15万左右,平均年薪35万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怎样看待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8分)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10分)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No.14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编写:赵长荣时间:2012.11.25 使用时间:_________ 【预习案】 【学习目标】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体现。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措施。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知识自主探究】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0页两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了解公平的含义,明确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什么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什么意义? 〖预习要求与提示〗悦读课本62页最后三段和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二、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什么是效率? 2.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一致性: 对立性: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怎样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4 55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案: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全面理解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点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时政解读: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课堂探究】: 探究活动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根本因素:生产力 直接因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探究活动二:认识按劳分配 情境一:在某国有企业车间里,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请假,月工资2000元。 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工资自然高,月工资5000元。 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收入还不错,月工资3200元。 他们的工资收入属哪种分配方式?他们的工资为什么高低不一?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教案 第7课法兰克王国教案

第7课法兰克王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8世纪法兰克王国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来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知道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欧洲的封建化进程是从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开始的,比中国晚了约1千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 (二)、讲授新课: 一、法兰克王国 1、国家的建立:481年 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 3、克洛维

后,克洛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 4、疆域:克洛维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二、封君与封臣 1、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建立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封臣要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受封仪式 多媒体展示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自己直属的上下级,其他的上下级关系与自己无关。 3、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家的意味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 单元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学科道德与法治学段第一学段年级初一年级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求: 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第七课《亲情之爱》三框、“爱在家人间”和“让家更美好”中的第一框内容。本框内容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家是什么?通过学习与“家”有关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家是怎样的?由浅入深,通过本节课学生初识家,为下两框深入探讨“爱在家人间”、认识现代家庭的特点,以及培养学生在亲子之间积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学会表达爱、让家更美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共创美好家庭等内容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是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本节课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父母、家人交往知识的开端。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家的认识往往处于表层,仅从归属角度去认识家的存在,但是并不能深入把握家的内涵、家的功能,以及在中华文化中家所具有的深厚意味和孝的内涵,由此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初识家是什么,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家的意味和孝的内涵。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家的丰富内涵和“孝”的价值观念。 能力目标: 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知识目标: 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经济生活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七课经济生活教案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杨帆单位:吴忠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内容 《家的意味》就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就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就是公民的法律义务。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就是她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就是她们学习与其她人交往的落脚点。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她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就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她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就是较为浓厚的。 三、设计思想 本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与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思想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与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行为能力——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 知道——知道家庭的含义。 了解——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 懂得——懂得孝亲敬长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设计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与七年级学生特点需要进行设计。)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家庭文化 (依据分析:自古以来,中国的家庭重亲情、重孝,学生只有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内涵才能从情感上继承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从而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第七课家的意味 优秀学案

第七课《家的意味》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的确立、家庭功能意义,明确家的丰富内涵;明确孝亲敬长的原因及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明确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孝亲敬长。 【学习任务】 (一)观看欣赏歌曲《独生子女的故事》、《我想有个家》,回答:歌曲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愿望? (二)学生收集家规家训,小组交流评选,选出小组发言人。 (三)检查预习: A、填空: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关系、()关系或()关系结合成的()组织。 ?2.家庭是我们()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的港湾。家里有(),家中有()。()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是甜蜜、温暖、轻松的()。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义务。 ?7.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表达孝敬之心。 B、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独生子女的故事》,谈谈观后感, ( 二)合作探究分享: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学生分享:你的家庭由几个人构成的?你的家庭关系是如何确立的?总结出家庭的含义: 探究二:(1)教材71页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家是…… (2) 教材72页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能的认识。 (3)总结:家的意义: 探究三:(1)教材P73阅读感悟,说一说对他们来说家的意味是什么? (2)总结:家的特点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1)、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2)总结: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观看视频《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3)说说自己家的家规家训家风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观看视频《陪我长大陪你变老》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及孝亲敬长的原因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懂得了: 这节课我学会了: 这节课我未解决的疑惑: (五) 当堂演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