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习题集(显示答案版)F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习题集(显示答案版)F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习题集(显示答案版)F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基础习题集(显示答案版)F

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单项选择

1.()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

2.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

3.()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4.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拟理学派别是()。

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

5.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

6.“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于训练成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

A.洛克B华生C.霍尔D.皮亚杰

7.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

A.非条件反射B.复杂的非条件反射C.本能D条件反射系统

8.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心理学。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认知D.格式塔

9.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

10.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

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

多项选择

1.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D.注意过程

2.人的人格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

C.感知、记忆、思维、想像D人格倾向性

3.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是()

A意志B情感 C.兴趣 D.气质

4.认识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言语

5. “谈梅生津”主要是()活动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无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

判断题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3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

4.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

单项选择

1.人在看书时用红笔划重点以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味觉刺激??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适应现象

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4.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来,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5.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6.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

A.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 D.相对感觉阈限

7.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8.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

9.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D心理量

10.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A.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C差别感受阈限 D.差别感觉能力

11.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12.人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整体反映的知觉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3.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4.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

多项选择

1.知觉具有哪些特性()

A 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适应是()心理现象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用时引起的

3.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

A 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 C. 视觉直观D言语直观

判断题

1.阈限越低表明感受性越差

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正比关系

3感觉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记忆

单项选择

1.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

C.保持 D 识记

2.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

A.外部抑制

B.内部抑制 C 前摄抑制 D.后摄抑制

3.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

A.言语记忆

B.逻辑记忆C 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5.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 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

6.记忆过程包括()

A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识记、保持和遗忘

D再认、重现和记忆

7.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

A.9±2 B 7±2 C.5±2 D.6±3

8.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9.具有明确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

A 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不随意识记

10.学习程度到()记忆效果最好

A.50%

B.100% C 150% D.200%

11.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A 记忆准备性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1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 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3.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 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表象记忆

14.根据保存时间长短,可以把记忆分成( )。

A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5.短时记忆的编码主要是()

A 听觉编码 B.视觉编码 C.意义编码 D.表象编码

多项选择

1.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 )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 先多后少 D.先少后多

2.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方法,正确的复习应该是( )

A 及时复习

B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 分散复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

D 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

E.深度回忆与反复识记结合

3.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影响。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屏蔽抑制 D.中间抑制

4.记忆的品质包括以下哪些()

A 记忆的敏捷性

B 记忆的持久性

C 记忆的准确性

D 记忆的准备性

5.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或回忆 D.准备

判断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形象记忆。

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过程先慢后快。

3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

4.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保持

5.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识记是没有价值的

6.学习程度到100%记忆效果最好

第三节想象

单项选择

1.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 B 表象 C.印象 D.迹象

2.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

3.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 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A.理想

B.空想

C.灵感 D 幻想

5.梦是()的表现形式。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京剧中演员做骑马的动作表示骑马用的是想象的()

A.预见功能

B.补充功能 C 替代功能 D .表现功能

7.千手观音的形象是利用了以下哪种加工方式?

A.黏合 B 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8.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利用了以下哪种加工方式?

A 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9.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C. 再造想象D. 幻想

多项选择题

1.想象根据有无目的,可以分为()

A 有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 无意想象

2.想象的功能有()

A 预见功能

B 补充功能

C 替代功能 D.表现功能

判断题

1.所有的幻想都是消极的

2.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形式。

3.我们阅读西游记,头脑中浮现出孙悟空的形象属于创造想象

第四节言语与思维

单项选择

1.分析事物抓住其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是( )

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综合

2.老师在讲砖的用途时,学生能一口气说出砖可以盖房子,可以当工具,可以防身,可以……说明该生具有()

A发散思维 B.抽象思维 C.具体思维 D.形象思维

3.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其思维的()

A.深刻性

B.批判性C灵活性 D.敏捷性

4.学生总结出鸽子.老鹰.鸡.鸭的共同特征是“有羽的”“是动物”而舍弃其“会不会飞”“大小”“颜色“等非本质特征,是思维过程的___环节。

A抽象 B.概括 C.具体化 D.综合

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

8.三岁到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A.直观动作思维(3岁以前)B具体形象思维(3-6、7)

C.抽象思维(8岁以后)D.通常性思维

9.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方法是()

A.变化B变式 C.比喻 D.比较

1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

A.表象的直观性B思维的间接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想象的有意性

12.思维的基本过程为( )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 D.系统化和具体化

13.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系统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思维过程是()

A.分析B比较 C.抽象 D.概括

14.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多项选择

1.思维的特点有( )

A.直接性B间接性C概括性 D.特殊性

2.思维的过程,包括( )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和具体化

3.良好的思维品质所具有的特点是( )

A敏捷性B灵活性C独创性D深刻性E批判性

判断题

1.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2.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3.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4 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6 创造性思维既具有发散性也具有聚合性。

7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第五节注意

单项选择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吸引学生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开小差,这属于注意的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品质的体现

A.注意分散

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

4.注意的稳定性是指()

A.同一时间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根据任务的要求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5.注意的范围是指()

A同一时间意识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B.意识能长时间地保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C.根据任务的要求意识由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D.同一时间内把意识指向不同的对象

6.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7.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广度

8.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的根本区别在于()

A任务的要求B.对象的变化

C.时间的短暂

D.意志的努力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分配

10.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1.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2.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3.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4.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多项选择

1.能引起无意注意因素有()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新异性

C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D.间接兴趣

2.注意具有哪些特征()

A 注意的稳定性

B 注意的广度

C 注意的分配

D 注意的转移

3.注意的特点包括()

A.指向性B集中性 C.稳定性 D.效能性

4.注意的功能包括以下()

A选择功能 B.指向功能

C保持功能D调节和监督功能

5.注意按是否有目的性及意志努力可分为()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前注意D有意后注意

判断题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2.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

1.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表情B心境 C.激情 D.应激

2.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状态。

A.表情

B.心境C激情 D.应激

3.急中生智是一种()状态。

A.激情

B.心境C应激 D.信号

4.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是(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D应激

5.美感属于( )

A.情绪B情感 C.心境 D.都不是

6.气急败坏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 )

A.表情B激情 C.心境 D.应激

7.激情是一种( )状态。

A.情感

B.表情

C.心境D情绪

8.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

B.心境C激情 D.应激

9.情绪所涉及的面部和身体变化叫( ) 。

A.情绪

B.情感C表情 D. 情操

10.下列不属于表情的是()。

A.面部表情

B.姿态表情C口干舌燥 D.语调表情

11.下面哪项不是情绪的功能( )。

A. 适应功能B .组织功能 C. 信号功能D控制功能

12.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情感中的(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宗教感

13.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提倡的( )。

A.理智感

B. 美感C道德感 D.宗教感

14.我们在观赏大自然美景时心旷神怡的愉悦属于( )。

A.理智感B美感 C.道德感 D.宗教感

多项选择题

1.人的表情可以分为三类( )。

A面部表情B姿态表情C语调表情

D.眼神

E.腺体变化

2.情绪情感的构成包括( ) 。

A生理唤醒 B.对事物的反映 C.态度

D主观体验E外部表现

3.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 )

A情境性B激动性C易变性 D.深刻性 E.持久性

4.情感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高级的主观体验,概括地说,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 D.幸福感 E.紧张感

5.情绪功能包括()。

A组织功能 B.调节功能C信号功能 D.预测功能 E 感染功能

判断题

1.情绪是一种没有任何意义的心理体验

2.情绪是一种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心理现象,但不包括生理层面的唤醒

4.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5 “八荣八耻”是我们社会应提倡的道德情感。

6.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是应激

7.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称之为美感

第二节意志与教育

单项选择

1.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2.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已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避冲突

D.双重趋势冲突

3.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 )

A.自觉性

B.自制性C果断性 D.坚持性

4.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及时而坚决地采取行动和执行决定的品质是()。

A.意志的独立性B意志的果断性

C. 意志的坚韧性

D. 意志的自制性

5. 和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相反的是()。

A优柔寡断 B. 鲁莽 C. 独断D自制性

6.意志行动的实现阶段是()

A.确定目的阶段

B.动机斗争阶段

C执行决定阶段 D.采取决定阶段

7.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品质是意志的()

A .果断性B自制力 C. 自觉性 D.坚持性

8.缺乏意志果断性的表现是()

A.顽固执拗

B.怯懦 C . 独断性D草率武断

9.善于在复杂情境中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这种品质是意志的()

A.优柔寡断

B. 鲁莽C果断性 D.独立性

10.在预定目的行动中,坚持不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品质是意志的()

A坚韧性 B. 动摇 C.执拗 D .自制力

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哪些是不良的意志品质。()

A.果断性B优柔寡断C冲动性D受暗示性

2.意志具有的品质有()

A 独立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E.决定性

判断题

1 意志是意识自觉性和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

2.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

3.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总是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4.采取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不需要克服困难的努力

5.意志行动就是随意行动

6.与意志果断性相反的任性

第四章个性心理

单项选择

1.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A.智力结构论

B.智力二因素论

C多元智力论 D.智力三元论

2.()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A.奥苏伯尔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3.下列不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动机

B.兴趣C记忆力 D.意志

4.一名5岁的儿童,在智力测验中测得的智龄是6岁,那么他的智商应该是( )。

A. 83

B. 100 C120 D. 110

5.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 )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C性格 D.气质

8.晶体智力()

A在成年期还会有所增长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

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

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9.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的强、平衡、灵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尤其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养成学生的品德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养成学生的个性

D.传授给学生知识

13.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

A.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B.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

C.情景智力和经验智力D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4.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称为()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15.在人格物质理论中,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物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吉尔福特 C.奥尔波特 D.斯普兰格

16.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D能力

17.“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 )

A.社会性B独特性 C.稳定性 D.整体性

18.自觉调节自己,克服困难是属于性格的()特征。

A.态度B意志 C.情绪 D.理智

2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一种()

A.教育测验

B.投射测验C自陈量表 D.性向测验

21.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A.自陈测验 B.纸笔测验C投射测验 D.特质测验

23.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2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注意力D思维力

28.前后测量的一致性程度称之为()

A信度 B. 效度 C.区分度 D. 难度

29.性格的的核心特征是()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多项选择题

1.自我调控系统包括()

A自我认知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 D.自我意识

2.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以下阶段()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 D.人格自我

5.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

A权威型B放纵型 C.贴心型D民主型

6.智力的成分包括()

A观察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想象力E思维力

7.斯腾伯格的智力论把智力分为以下哪些成分()

A成分亚理论B情境亚理论

C经验亚理论 D.共同亚理论

9.斯皮尔曼把智力分为以下哪些因素()

A一般因素B特殊因素 C.总体因素 D.分项因素

判断题

1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智力结构存在差异。

2.“勤能补拙”充分说明了智力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流体智力

7.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

8.智力的核心成分是记忆力

9.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准确程度称之为信度

10.实验室实验的外部效度比内部效度更高。

12.意志特征是性格的的核心

13.性格无优劣好坏之分

14.气质有优劣好坏之分

16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单项选择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作。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皮亚杰

2. ( )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

3.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 )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学生B.教师C.教学过程D学习过程

5.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6.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方法叫()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7.学习的主体因素是指(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教学媒体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8.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代以前D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9.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0.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 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1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所有的学与教B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为()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 发展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以学生为主线的原则

判断题

1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2.教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出现较教育心理学为早

3.教学内容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4 教育心理学是1903年独立的。

5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6 教育心理学是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7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历史。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单项选择

1.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关键期,它反映的个体自心发展的规律是(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青年期B少年期 C.幼儿期 D.成年期

3.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4.在中学阶段,影响个体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教师

B.父母

C.自我D同伴

5.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

6.7~11岁左右的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这一阶段被称作儿童认知发展的( )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幺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

A.单维性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8.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少年期是指年龄在( )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B1l、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3.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 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A.最近发展区

B.学习准备C关键期 D.印刻

16.最近发展区是指( )。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7.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18.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9.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称为()。

A心理发展 B.关键期 C.自我成长 D.意识

多项选择题

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

A连续性B阶段性C定向性D不平衡性E差异性

2.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判断题

1.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性过程

2 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的年龄是少年期。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

4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5 认知方式只表现在信息的加工方式上,无好坏之分。

第三章学习理论

单项选择

1.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C促进者 D.指导者

2.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 )

A动态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华生

5.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尝试——错误说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6.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D学习

7.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

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8.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B.苛勒——完形一顿悟

C.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9.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 分化

10.“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 )现象。

A 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11.下列概念中(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 反射

1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A.斯金纳

B.布鲁纳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多项选择

1.桑代克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其中包括学习的三大规律()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差异律 E.注意律

2.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

A.动作学习 B 知识学习 C 技能学习

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

3.下列属于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

A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B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 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 E.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

判断题

1.负强化与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2.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称之为学习准备

3.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是斯金纳提出来的

第四章学习心理

第一节学习动机

单项选择

1.一般来说,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越强,则学习效果

A 越好 B.越差 C.没什么不同 D.不一定

2.通过教师的表扬与鼓励而激发的学习动机为( )动机。

A.内在 B 外在 C.没有意识的 D.直接

3.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

A.教师期望效应

B.教育机智

C 教学效能感 D.教学监控能力

4.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阿特金森

5.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其归纳是( )

A 内部、不稳定、可控 B.外部、稳定、可控

C.外部、稳定、不可控

D.内部、稳定、可控

6.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 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7.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基础上而产生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在动机B内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交往动机

8.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动机 B 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9.在学业成功与失败的归因中,内在的、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A 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运气好坏 D.任务难易

10.(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 自我提高 D.附属

11.(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A.学习需要

B.学习准备

C.学习目标 D 学习期待

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 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 50% C.7 5% D.100%

1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 阿特金森 C.维纳 D.维果斯基

16.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 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

17.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8.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 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19.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 ?),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

B.中等 C 较高 D.以上都不对

20.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A.自我效能感 B 教学效能感 C.学习动机 D.学习需要

多项选择题

1.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

A 能力高低

B 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 身心状态 E.运气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 学习需要? B.学习迁移? C.学习心理?

D 学习期待? E.学习技能

3.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都同时存在着的两种行为趋向是( )

A.个体求成的动机

B.成功的期望 C 力取成功

D 避免失败 E.个体的成就需要

4.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是( )

A.可利用性

B.可辨制 C 可控性

D 稳定性

E 内外性

5.能力属于( )

A 内部因素 B.外部因素 C 稳定的因素

D.不稳定的因素 E 不可控的

6.奥苏贝尔等内驱力分为()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学习的内驱力

判断题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总是一致的

2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感,愉快感属于成就感。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直接对应的

4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5.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6.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7.学习者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因素,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影响

8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第二节学习策略

单项选择

1.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A.精加工策略 B 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

A.记忆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 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4.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l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5.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6.老师在教授课文时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这里,老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多项选择题

1.学习策略包括()

A 认知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实施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2.认知策略包括()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监视策略

3.元认知策略包括()

A 计划策略

B 调节策略 C.组织策略 D 监视策略

第三节学习迁移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教学措施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A 强化基本知识的传授 B.及时批改作业

C.举行学科竞赛

D.改善师生关系

2.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即对认知的认知是( )

A.反省

B.反思

C.重新认识 D 元认知

3.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原因在于受到( )因素影响。

A 心理定势 B.功能固有 C.无关信息的干扰 D.问题表征的方式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心理现象是( )

A.定势 B 迁移 C.应用 D.技能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

A.正迁移 B 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6.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 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 顺向正迁移

8.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

A 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9.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

10.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 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11.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 垂直迁移?

多项选择题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 )。

A 相似性

B 原有认知结构

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 原有知识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判断题

2.定势对学习迁移总是起阻碍作用

3.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是顺应性迁移

4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起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

第四节知识与技能单项选择题

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2.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幺”和“怎幺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3.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

A.言语指导

B.示范 C 练习 D.反馈

4.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 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5.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

A 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6.吹拉弹唱属于( )。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 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7.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 操作的熟练

8.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 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 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客观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10.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

B. 操作的模仿 C 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13.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 )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多项选择题

1.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做什么 B 是什么 C 为什么 D.怎么做 E 怎么样

3.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 吹笛子

B 打网球

C 体操 D.阅读 E.计算

4.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 阅读技能

B 运算技能

C 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5.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A 操作定向

B 操作模仿

C 操作整合

D 操作熟练

7.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有( )。

A 吹笛子

B 打网球

C 体操 D.阅读 E.计算

判断题

1.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2 技能没有好坏之别,习惯有好坏之分。

4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单项选择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 )。

A 问题的呈现方式

B 问题的具体性

C 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 知识结构

2.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 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4.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这体现了问题解决的( )

A.序列性

B.认知性

C.复杂性

D.目的性

5.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形象思维B 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多项选择题

1.问题解决的特点是( )。

A 目的性

B 认知性

C 序列性 D.唯一性 E.固定性

2.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有( )。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新异性 D 独创性

判断题

1 创造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 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3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4 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第六节态度与品德

单项选择题

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

B. 道德信念 C 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3.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

B.接受 C 认同 D.内化

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

B.认同 C 内化 D.坚定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

A.品德 B 态度 C.意向 D.技能

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 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6岁 B 6-10岁 C.10岁以后 D.20 岁

8.在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对榜样的模仿属于哪个阶段?( )。

A.依从 B 认同 C.同化 D.内化

多项选择题

1.品德的基本成分有(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自我控制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途径包括包括( )。

A 说服

B 树立良好的榜样

C 利用群体约定

D 价值辨析

E 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3.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相对功利水平 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

4.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

A 盲目性

B 被动性

C 不稳定

D 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判断题

1.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2.态度与品德二者实质不同

3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4.认同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

第五章教学心理

单项选择

1.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 自我促成的纪律

4.课堂管理的基本功能为()

A 维持功能 B.促进功能 C.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5.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为()

A.群体规范 B 群体凝聚力 C.课堂气氛 D.群体效应

6.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多项选择题

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

A 认知

B 情感 C.意志 D.个性 E 动作技能

2.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A 言语信息

B 智力技能

C 认知策略

D 动作技能

E 态度

3.课堂管理的功能包括()

A 维持功能

B 促进功能

C 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4.课堂纪律分为()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自我促成的纪律

D 任务促成的纪律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单项选择

1.一位新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时,这在教师成长中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 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2.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的是()

A 波斯纳 B.布鲁纳 C.科顿 D.布鲁巴奇

3.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A.提高学生的成绩

B.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C.发展学生的能力 D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持久性心境低落的表现是( )

A.焦虑症 B 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5.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 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6.健康的概念是指( )。

A.身体健康

B.生理无残疾

C.心理健康 D 身心健康

7.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C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8.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 学生

9.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不能遵循的原则有(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 教师中心原则

10.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 )。

A.常模参照评价

B.正式评价 C 标准参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 )。

A 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2.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 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多项选择题

2.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

A 学会调适

B 寻求发展 C. 生理健康 D.心理健康

判断题

1 学会调适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3.心理健康是绝对的

4.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5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6.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焦虑症

7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8 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2. 个体在3~6岁处于()期。 A.童年 B.幼儿 C.少年 D.青年 3.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有经验引起相对()。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 .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 逐步减慢 C.先慢后快 D.逐步加快 6. 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7. 意识的()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8. ()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 A.成就需要 B.交往需要 C.权利需要 D.进食需要

9.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10. ()是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即信息通过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从信息源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 A.信息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接受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理想 2.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A.脑垂体 B.脑 C.面神经 D.脊髓 E.脊神经 3.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A.逻辑技能 B.动作技能 C.具体技能 D.抽象技能 E.智力技能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心理学基础》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45*1=45分) 1、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公认为心理学鼻祖的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2、以特定的心理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的研究方法是( B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在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教育实验研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处理属于( A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无关变量 D. 常量 4、下列哪个现象与视觉适应现象有关。( D )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知觉到红旗总是红色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后,不再能观察到每片桨叶 D.夜晚开车与对面车辆会车时不宜开远光灯。 5、坚信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尊重个体的独特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C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学派 6、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D )。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 7、感受器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会随刺激时间而发生变化,此现象叫做( D )。 A.感觉后效 B.感觉变化 C.感觉对比 D.感觉适应 8、正上课时突然听到某同学的手机铃声响了,对这种刺激的注意属于(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注意分配 9、感受性是( B )。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10、登山运动员的登山服饰,为安全大计在服装颜色设计方面主要需考虑知觉的( B )。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C )学派。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精神分析 D.认知 12、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成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 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知觉的( A )。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恒定的(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毫无关系 14、暗适应完成后,视觉感受性( B )。 A.无变化 B.提高 C.降低 D.提高和降低 15、已知重量的感觉差别阈限为1/50,某举重运动员已举起150Kg,请问至少增加多少 kg后,该运动员能明显感觉重量增加了。(C)

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错误) 2、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再此列的一条是(C) A、高难度原则,B 高速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 ~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及时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 的教学观(错)新课程要求老师是学生的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艾兵豪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是(先快后慢)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正确) '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教育愿者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其五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脚趾的完美实现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由底层地到高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第4组题 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时(应激) 第5组题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最新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记忆: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 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内部联系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3.需要: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及渴望达到平衡的内部状态 4.成就动机:个体希望从事有意义的活动并力图做出成就以赢得人们的尊 重. 5.能力: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6.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根据情绪的状态把情绪分为三种:(激情、应激、心境). 8.研究表明,左侧前额皮层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前额皮层与(消极)情感有关. 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的进程:(不平衡,先快后慢). 10.思维的基本过程指(分析)和(综合). 1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2.巴甫洛夫根据神经活动特点将高级神经类型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郁型). 13.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其核心. 14.表情有三种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表情、语调表情). 15.加德纳在多重智力理论中提出了七种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运动智力) . 16.韦克斯勒革新了智商的计算方法,将比率智商改为(离差)智商. 17.科学工作者根据气候、动物、磁场等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对地震灾害做出预测,这反映了思维的(概括性)特征. 18.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诱因) 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三、单项选择 19.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D ). 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弗洛伊德 D. 斯金纳 20.古语云“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A).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1.毕业生择业时面临多种选择,是(D)的表现.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2. 体现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给每个人的整体心理活动蒙上一层独特色彩的心理特征是( B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23.人格是指一个人的(B).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24. 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属于(B)的范畴.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自我意识 D.认识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基础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严宝亮 单位:凤翔中学 专业:化学 考试科目:基础心理学 考试分数: 年月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课程名称基础心理学姓名严宝亮单位凤翔中学专业化学题号分数签名1 2 3 4 5 6 7 8 9

年月日 10 总分 评阅教师签字: 年月日 基础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问?(D) A灵魂B意识C行为D行为与精神过程 2.红灯灭了之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后像,这叫:(A) A正后像B负后像C明度对比D色彩对比 3.有些教师十分强调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理解,认为它们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这 一看法体现了心理学何种观点?(D ) A 生物学观点B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C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D认知的观点 4. 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 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 5.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D) A指向性和集中性B指向性和选择性C调节性和集中性D选择性和集中性 6. 与注意信息加工不相关的理论是:(B) A瓶颈模型B透镜模型C特征整合模型D眼动理论 7.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第三层次的需要是哪种需要?(B) 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 8. 视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哪个区域的?(D) A顶叶B颞叶C额叶 D 枕叶 9. 幻想是哪种想象的特殊形式。(A ) A 创造想象 B 再造想象 C 无意想象D空想

10“心理旋转”研究说明表象是一种:(B) A映像B心理操作C概括性D自觉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20分)。 1、流体智力 答:流体智力是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 2、效度 答: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3、顺应 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 4、幂定律 答:幂定律指的是心理量S(如长度的主观单位)是物理量I(如线段的长度)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即S=kIn。 三、简答(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引起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答:(1) 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易于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2) 对兴趣的依从性。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3) 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能否正确地组织活动,也关系到随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有些人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起居饮食很有规律。这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全神贯注地工作。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整天处于忙乱状态.在必要时就难以组织自己的随意注意。把智力活动与某些外部活动结合起来,也有利于注意的维持。(4) 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知识经验对随意注意也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异常熟悉的事物或活动,可以自动地进行加工和操作,无需特别集中的注意。另一方面,人们想要在活动中维持自己的注意,又和他们的知识经验有一定关系。(5) 对人格的依从性。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 2 简述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而一向受到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重视。(一)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智力超常或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力落后,中间分成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用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来测量某一地区全部人口的智力,则智商在100±16范围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68.2%,智商在100+32以内的人应占全人口的95.4%。智商高于132或低于68的人在全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不同智商水平在人口中所占百分比是不同的。( 二) 表现早晚的差异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心理学基础课程大纲 Ⅰ. 课程性质 心理学基础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可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Ⅱ.教学目的及要求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高师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未来工作对象的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世纪中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Ⅲ. 学时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 Ⅳ. 教学内容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 如何研究心理学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掌握:使学生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了解心理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其本质,掌握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及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2.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动机。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心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状况 2.本章难点: (1)心理学的研究类型(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3)心理的本质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本章主要内容 1. 心理的起源

2. 心理的实质 3. 神经元与神经系统 ?脑功能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脑的进化过程、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了解神经元、神经系统、内分泌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大脑的机能区(2)脑功能的各种学说(3)心理的实质 2.本章难点 (1)大脑的机能区(2)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讲授法 3. 问题讨论 4.习题辨析 四、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感觉 ·本章主要内容 1. 感觉的一般概念 2. 视觉 3. 听觉 4. 其他感觉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感觉的一般概念、规律,掌握视觉、听觉相关知识及了解其他感觉;运用感觉的规律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1.本章重点: (1)感觉的概念、规律(2)色觉理论、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2.本章难点: (1)色觉理论(2)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3)感觉现象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整理

教育心理学的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2 、教师3 、教学内容4 、教学媒体5 、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 、教学过程3 、评价反思过程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前)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二、发展时期(20-50 年代)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60-70 年代) 四、完善时期 布鲁纳在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学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11 、12—13、14 (二)青年期14 、15—17、18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二)关于关键期 2 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 岁是形状知觉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其基提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及重点(精心整理)

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P2 2、加涅(美国)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信息加工模式)p5 (1)动机阶段——预期(2)选择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编码及存入(4)保持阶段——记忆存储(5)回忆阶段——检索(6)概括阶段——迁移(7)作业阶段——反应(8)反馈阶段——强化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P6图 4、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西方p7 (1)初创时期(20世纪二十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初创时期: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5、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东方p9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4)初创时期: 第一阶段: 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成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6、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11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从学科性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7、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p12 (1)增强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8、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p14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 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5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10、观察法: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在一定条件下的表情、动作、言语、行为的变化,并按时间顺序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11、实验法: 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 世纪末。各国的学校教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 年或 9 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着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

特。 19、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着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基础科学知识)以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壬寅学制”以及 1903 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

《基础心理学知识》(2015)习题与参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2015修订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A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D)需要、动机和人格 3.心理过程包括()。B (A)能力、气质和性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知、情、意和能力(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C (A)心理过程和人格(B)认识、情感和意志 (C)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5.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阶段。B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C (A)感觉的阶段(B)知觉的阶段 (C)思维萌芽的阶段(D)思维的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A)冯特(B)韦伯 (C)费希纳(D)艾宾浩斯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C (A)1840年(B)1860年 (C)1879年(D)1885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学派的创始人。B (A)格式塔心理(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D)行为主义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D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冯特和铁钦纳(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C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16. 16.神经元是由()组成的。B (A)细胞体、细胞核和神经纤维(B)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C)细胞、突起和纤维(D)细胞核、突起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A (A)树突(B)轴突 (C)细胞核(D)细胞质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D (A)树突(B)轴突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 目录解读 一、绪论 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 1、认知: 感觉、知觉 记忆 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 2、需要和动机 3、情绪、情感和意志 4、能力和人格 第一节 绪论 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 需要和动机 能力、人格(气质、性格)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意志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

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介绍Skinner激进行为主义的核心是,学习完全可以根据可观察的事件来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也就是学习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前提和结果是分不开的,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前提指的是环境中的各种线索,这些线索决定了特定行为是否合适;结果决定了学生行为是否被重复,以及是否被学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2.行为矫正原理;3.注重学生的行为;4.反馈之后得到强化。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同样强调环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是根据学习者内部的过程来解释学习。Atkinson和Shriffin(1986)所提出的多阶段、多层次的记忆理论一般被认为是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他们认为学习者的三个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从环境中接受信息并加以转换存储和利用。在此过程中,注意、编码、检索、反馈等过程也在起作用,注意使学习者能够接受到信息,编码使学习者将新信息和原有知识相联系,检索式学习者可以从记忆中会议信息并用于适当的情境,反馈让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反应是否正确得当,反馈还可以提供矫正性的信息以便学习者可据此修正个人行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表现为两种方

式:1.改变了我们队反馈的概念并将研究重心转到了教学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促进或妨碍信息的加工并进而影响学习;2.促使实践者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各种策略,以此来引导注意、促进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提供各种情境中的练习机会。 图式理论认为知识是以被称为图式(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较大知识单元或信息块)的信息包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图式来解释事件和解决问题并通过经验和学习而发展新的更复杂的图式,教案《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复杂的、自动化的图式能使学习者摆脱工作记忆能力的限制,使理解和推理等加工过程得以出现;当缺少合适的图式时,就会使学习者感到很大的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Sweller等,1998)提出应设计一些教学策略来减少教学材料中无关紧要的认知负荷,它使教学设计领域更加关注复杂的认知技能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中情境所起的作用更为核心、更为重要。与行为主义理论和信息技工理论不同,塔更多依赖于社会文化决定因素,而不是个体心理学,也就是知识是在"有意义的行动(指一定文化系统中的彼此间具有有意义联系的行动)"中自然形成和增加的(Lemke,199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参与社群实践而发生的,所谓社群实践指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ll、12岁);少年期(11、l2岁~l4、15岁);青年期(14、1 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35岁以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