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提示:

观念是一种认识的表现,是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了人的安全行为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人了文明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呢?一、安全第

. 观念是一种认识的表现,是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了人的安全行为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人了文明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呢?

一、“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他方式或手段而言的,是在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

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的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安全的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核工作;当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一、重视生命的情感观

安全维系人的生命与健康,“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反之,事故对人类安全的毁灭,则意味着生存、康乐、幸福、美好的毁灭。因此,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是每一个人应该建立的情感观。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体现,员工(一般公民)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己”、“有德、无违”来体现的。管理者和组织领导的安全情感主要是以人为本,尊重与爱护职工,其表现是用“热情”的宣传教育激励职工,用“衷情”的服务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用“深情”的关怀保护和温暖职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用“绝情”的管理爱护职工,用“无情”的事故启发众人。

三、安全效益的经济观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而且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实现企业效益的基本条件。“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这是企业法人代表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安全的投入不仪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

四、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真理。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从理论和客观_讲任何事故都是可预防的。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

实现本质安全化。这些都是我们应建立的安全生产科学观。根据安全系统科学的原理,预防为主的科学观是实现系统(工业生产)本质安全化的必由之路。

五、古人的安全哲学思想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方法论

这说的是事先预防的道理。先贤苟况曾说:“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晚唐诗人杜苟鹤在七言绝句《泾溪》中写道:“注溪石险人兢慎,终日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就是事前小心,危险的地方反而不出事故,麻痹大意不注意,认为安全的地方常常有事故发生。

2.“预防之策为上,救援之策为次,整治之策为下”的方法论

(1)在占代战国时有一个扁鹊“论医”的故事。扁鹊家兄弟三人都是名医,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弟兄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治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治在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治在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从扁鹊话中可以看出,事后处理和解决问题不如事中,事中又不如事前,唯事前能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最高明、最有本事的人。治病是这样预防为上,安全工作也是这样,面对各种危害和隐患,能真正做好预防工作防止事故发生才是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和层次。

(2)东汉政治家荀子在总结军事和政治方法论时,曾总结得出“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这种总结用于安全作业的事故预防上,也是精辟的方法论。因此,在实施安全作业保障对策时,有“事前之策”(预防之策)、“事中之策”(救援之策)、“事后之策”(整改和惩戒之策)。其中预防是上策,对于社会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反映;对于油库作业安全是一种生产力。

(3)学习方法也有三种策略,即“经历”式学习、“模仿”式学习、“沉思”式学习。建立在“经历”式上的学习和进步,是痛苦的方式;通过“模仿”式的学习和进步,是最容易的方式;经过“沉思”式的学习和进步,是最高明的方式。油库在对待事故与灾害的问题上,千万不要通过事故的经历才明智,因为这太痛苦,“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何等重要。应该掌握正确的安全认识论与安全方法论,从理性出发,通过“沉思”来防范和控制事故与灾害;或者选择“模仿”的方式,学会向先进的国家和行业学习,这才是正确的认识论和思想方法。

步入21世纪,我国正前进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与进步文化的历史快车的道路上。面对这种现实背景,面对这样的命题和时代要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现代的安全哲学来武装思想、指导职业安全行为,从而对推进人类安全文化的进步,实现高质量的现代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做贡献。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a I时'间H 卜/ / 1 / 4

观念,简称观,它是一种认识的表现,是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 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了高明的安全行动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入了文明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文化呢? 1.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它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他方式或手段而言的,并是在与之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强度的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安全的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核工作;当安全与生产、经济、效 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 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企业的安全工作。 2.重视生命的情感观 安全维系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 反之,事故对人类安全的毁灭,则意味着生存、康乐、幸福、美好的毁灭。由此,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之理,是我们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建立的情感观。不同的人应有不 同层次的情感体现,员工或一般公民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己、有德、无违。而对于管理者和组织领导,则应表现为:用热情的 宣传教育激励职工;用衷情的服务支持安全技术人员; 用深情的关怀保护和温暖职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

营销的新哲学—定位理论背后的哲学观念

营销的新哲学—定位理论背后的哲学观念 大竞争时代,营销完全以不同于传统的面目出现,有着自己的新哲学。这种哲学在定位理论中随处可见。现综合分述之。 新哲学之一:感知赛过事实 传统营销者追求事实,他们通过调查事实、研发事实、生产事实、传播事实、交换事实来开发顾客、打败对手。 这些事实体现在产品质量、先进技术、顾客需求方面。他们相信更高质量、更好技术、更好需求洞察能够帮助他们赢得商战胜利。 营销的新哲学则告诉我们,商业中没有事实,只有感知,事实只不过是一种感知而已。 事实固然重要,但商业实战中只有感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事实要通过感知来认识、解读,你无法绕开这个环节。 新哲学强调感知赛过事实,并不是说事实不重要。事实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感知:短期 看,事实给感知改进、进化自己符合事实的时间;长期看,如果感知不符合事实,事实将会站在既有感知的反面,给到新品牌新感知推翻老品牌老感知的机会。 新哲学之二:部分大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这是人所皆知的真理。传统企业追求更多的产品、更多的性能、更复杂的概念,迷信大而全,其思想本质上即源于此。 但在大竞争时代,这个不适用。事实是恰好相反,部分大于整体。 商业是一场关于感知的战争。能否取胜,关键在被顾客感知而在顾客头脑中立足。 大脑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整体的东西因其包含太多内容太多概念太过复杂,不能充分 被顾客感知和进入大脑,必然输予部分的东西,部分的东西更简单、概念更单一,更易于被顾客感知而进入大脑心智。 传播学中的多便是少、少便是多的道理,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新哲学之三:第一强于更好 传统营销者相信,更好的产品才能胜出。 营销的新哲学则告诉我们,第一强于更好。 更好是一个不可靠的概念,你认为的更好在顾客心目中不一定是更好。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意义研究 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簿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簿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从而,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关键字:科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一、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本质上决定着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灵魂和主线,就要在深刻认识新的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同时,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 二、该主题目前研究情况的综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典型哲学观点分类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水是万物的本源(“始基”)。(泰勒斯) 2、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3、中国古代“五行”学说。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5、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6、“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王夫之) 7、印度古代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 8、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 9、子不语怪、力、乱、神。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约翰·道尔顿) 2、“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伽迪森) 3、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4、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 三、主观唯心主义 1、“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即是天。”(王守仁) 2、“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3、非风动,非帆动,仁者心动。(慧能) 4、“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心外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6、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疑罪从有 8、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9、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10、“自我”是自身的原因和世界的本源。 11、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12、万物皆备于我心。(孟子) 13、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 14、我思故我在。(笛卡) 15、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四、客观唯心主义 1、“绝对精神”产生人类社会和自然界。(黑格尔)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5、中外“神创论” 6、“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也有此理。”“理在气先。”“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由此天地。”(朱熹) 7、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8、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安全哲学

安全哲學 一、研究安全哲学的意义 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生产与生活方式及内容的一系列嬗变,正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速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日本的地铁毒气事件;从韩国的豪华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中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35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的“无形战争”,惨痛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及财产巨大损失的深刻教训,迫使人们警醒:──呼唤人类安全文化的建设,以求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家庭幸福与安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绿十字"保护!"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职业安全的"大文化",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提高人类安全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就要研究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就要研究和发展安全哲学。二、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安全哲学 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祈天保佑、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付,一步步到近代人类扬起"预防"之旗,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理念、观点、知识、策略、对策等,人们以安全系统工程、本质安全化的事故预防科学和技术,把“事故忧患”的颓废认识变为安全科学的缜密;把现实社会"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机"的自扰情绪变为抗争和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这人类历史进程中,包含着人类安全哲学──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发展与进步。17世纪前,人类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的,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这是人类古代安全文化的特征;17世纪未期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认识论提高到经验论水平,方法论有了"事后弥补"的特征。这种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本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的安全文化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高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宇航技术、核技术的利用、信息化社会的出现,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本质论阶段,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这种高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从历史学的角度,表1给出了上述安全哲学发展的简要脉络。三、安全哲学的几点归纳 1. 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这样的认识论与方法论表现为: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事故对生命的残酷与溅蹋人类无所作为,自然与人为的灾难与事故只能是被动地承受,人类的生活质量无从谈起,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被沫灭,一种落后和愚昧的社会。 2.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哲学上反映出: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人类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亡羊补牢"的手段,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策方式。如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的原则;事故统计学的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3. 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建立了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认识到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其具体思想和方法有:全面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与生产技术统一的原则;讲求安全人机设计;推行系统安全工程;企业、国家、工会、个人综合负责的体制;生产与安全的管理中要讲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五同时"原则;企业各级生产领导在安全生产方面向上级、向职工、向自己的"三负责"制;安全生产过程中要查思想认识、查规章制度、查管理落实、查设备和环境隐患,进行定期与非定期检查相结合、普查与专查相结合、自查、互查、抽查相结合,生产企业岗位每天查、班组车间每周查、厂级每季查、公司年年查,定项目、定标准、定指标、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安全检查系统工程。 4. 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随着高技术的不断应用,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

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2、(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否则将陷入诡辩论。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租金,五大发展理念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如何理解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请看下文。 五大发展理念:内容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本质上决定着发展成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把握“五大发展理念”这个贯穿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灵魂和主线,就要在深刻认识新的发展理念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同时,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就是要更换“发动机”,注重解决培育发展新动力问题。随着改革列车驶入深水区、爬坡道,可持续发展对“发动机”的要求愈来愈高,我们创新能力不强、“发动机”动力不匹配的问题日趋凸显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更换“发动机”,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要把发展动力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紧紧抓住科

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协调发展,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管理学上有一个“木桶定律”,也叫“短板效应”,是说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前,我们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就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切实强化短板意识,坚持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平衡发展结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紧紧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 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我们要从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从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历史担当和对人民期盼的时代回应的高度,把握绿色发展理念的精髓,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要从无节制的向自然单向索取,转向有序有度利用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

安全管理的因果哲学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安全管理的因果哲学a I时'间H 卜/ / 1 / 4

几天前,北京某专家来公司内审讲管理哲学时,谈到菩萨畏因、凡人畏果这样一个管理思想,听后感触颇深,菩萨畏因、凡人畏果是指菩萨分析事物、看待问题侧重于问题发生的原因,而凡人畏果是指凡人看待问题则偏重于问题的结果。当然我们都是凡人不是神仙,但这种管理思想却值得我们思考。 同样一个畏字,但畏的对象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则效果也不尽相同,菩萨畏因,畏的是原因,善于从蛛丝马迹、从表面现象中看到问题的根本,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则问题引刃而解。凡人 畏果,畏的是结果,着重于结果的处理,虽有一定成效,但已造成事实,有亡羊补牢感觉,同样的思想,也不时反映在我们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的现场,有的施工领导存有这种观念,对未造成人员伤害、机械损失的各类未遂事故,觉得不以为然,思想上引不起重视,发生问题后,对问题不是认真分析,查找原因,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般遮掩,事故处理轻描淡写,久而久之,下面的职工对违章行为也漠然之知,习惯成自然,最终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对这种观念,则 是典型的凡人畏果思想。不是从事故的发生原因查找问题,而是以事故结果的严重来对待问题。 所以从这方面看,菩萨畏因的管理思想也就是在我们安全管理中所要达到的那种事先预防、实现预控思想,这也是我们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 对安全,不可谓不畏,上至国家,下至企业基层,国家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各种安全生产紧急通知、各种级别的安全大检查数不 胜数,在安全管理中,畏字不可谓不重,安全工作,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各个领导的发言中,在各种总结、经验中常常能看到这句话,说明各级领导安全的责任和压力都很沉重,更不要说基层的安监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这种状态下,职工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一方面说明安全工作难度大,工作中要慎之又慎,另方面说明安全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对安全情况心里没底,安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管理,涉及到企业

常用的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物质世界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事物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篇列举了哲学常用观点分析结论。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希望对各位朋友们有用。辩证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4、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原理内容:实践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方法论: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5、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唯物辩证法——联系地、——联系地二唯物辩证法——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2、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1 3、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

哲学重要概念

一、哲学重要概念总结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 6、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7、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8、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綜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等方法。 9、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1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1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13、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 14、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厲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 ③激发作用。 15、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6、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7、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18、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19、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八大安全文化理念 我公司安全文化是在顺安公司前身的产生、成长、壮大中逐步沉淀、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公司的发展相生相伴,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相连,是员工血与泪的真谛昭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升华。文化沉淀始于前,昭然若示显于今。顺安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长期积累形成的独具火工企业特征的安全管理理念、管理作风、安全价值观等一系列安全文化,都已经或正在折射出我文化的思想光辉,都已经或正在显示着我文化的感染力、辐射力、影响力,都已经或正在作用于我公司的兴盛发展。经整理提炼后归结为以下“八大安全理念”: 1、安全管理哲学——安全是相对的,安全是可控的。 火工品生产属高危行业,安全威胁非常大,但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在火工品生产中,只要坚持技术的保障和人的行为的规范进行努力控制,做到不发生质变,就是安全的。 2、安全价值观——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始终是任何工作取得成败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是基础;黄金有价,生命无价,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关爱生命是前提。 3、安全管理理念——抓大不放小。 火工品生产无小事,只要有丝毫的疏忽,就会厂毁人亡,大的安全隐患非抓不可,小的安全隐患也不能放过,抓大不能放小。 4、安全绩效理念——以成败论英雄。

安全工作重过程,更重结果,结果决定一切,以成败论英雄。 5、安全认识理念——人人要安全,人人会安全。 生命是自己的,安全是自己的,安全生产利己利人,要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学会安全生产。 6、安全行为准则——轻拿轻放,无声无尘,防火防爆,定员定量;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火工品易燃易爆,传输过程要轻拿轻放,作业环境要无声无尘、定员定量,生产和存储要防火防爆; 自己的身体,自己不能作贱也不愿被别人伤害;别人的身体,没有理由去伤害。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7、安全操作理念——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安全不生产。 安全与生产是辨证统一的,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而生产,生产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安全必须摆在第一位,不安全不生产。 8、安全管理作风——严、精、实。 严:管理要严,执法要严;精:安全各环节工作考虑要周密精细;实:安全措施要扎实,安全责任要落实。

哲学必背哲学概念

考研政治必背的83条哲学概念 1.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 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 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 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 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 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 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 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 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

哲学的基本观点

辩证法 1、联系 A、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B、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要求我们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反对主观臆造联系 C、联系具有条件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要求我们善于利用创造,改变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趋利避害 D、联系具有多样性。 (1)因果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b、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整体和部分 a、整体和部分辨证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处于统帅决定地位,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 找最优目标 b、整体离不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无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要求我们优化结构

E、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2、发展 A、运动和静止 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又要重视相对静止对事物性质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B、原理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a、要将事物如实的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c、坚持与时惧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a、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b、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2)认识客观规律是基础和前提,利用客观规律是目的,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事物发展的原因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主要哲学观点

《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观点——注意保存 辩证唯物论部分(四、五课) 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充分(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遭到规律的惩罚;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要求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怎样发挥意识的作用? 6、怎样按规律办事? 认识论部分(第六课) 1、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重视正确认识,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有关真理的观点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真理,反对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错误观点;明确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部分(第七、八、九、十课) 1、唯物辩证的联系观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既不能割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割断事物发展过程中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②→并不意味着人们在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7

安全文化的哲学视角(最新版)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在总结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如今,这个概念早已经超出核工业界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构成了安全文化。它是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安全道德、安全传统、安全价值观念以及安全技术、安全产品的综合反映。建构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建设现代安全管理机制的基础,而从哲学的高度和视角来审视安全文化,是把握安全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安全文化的价值关怀 从本质上讲,安全文化,就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其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体现着的强烈的人文价值关怀。

其一,安全文化的经济价值关怀。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保证。这是因为,搞好安全生产能够保护生产力,搞好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关于这一点,有安全经济学家中指出:事故损失,占GDP的4.9~6.4个百分点;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是GDP的1.5%~5%。预防性投入与事故整改的关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则表明: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投入产出比”,两者的比例为1:5。这是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如果我们在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注重强调安全文化,那么,这个比例关系将被改写。 其二,安全文化的管理价值关怀。安全文化是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融合,其目的在于必须保持一种超越遵守法规要求的自我约束的方法以不断提高安全水平。安全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它能使企业领导与工人都纳入集体安全情绪的环境氛围之中,产生有约束力的安全控制机制,使企业由相互利用组成的松散群体转化为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

哲学观点

中国古代名言、成语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分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名言、典故以及成语、俗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面列举一些,说明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相互交融,文化具有哲学味,哲学也具有文化味。让学生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让学生从文化中学习哲学、感悟哲学。 唯物论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5、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 6、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7、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8、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9、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10、掩耳盗铃——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11、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12、闭门造车——做事只凭主观意志,不从实际出发。 13、好高务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4、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意识决定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16、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庖丁解牛——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17、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1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19、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认识论: 20、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1、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践的辨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22、真金不怕火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 标准。 23、叶公好龙——害怕实践、回避实践。 24、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 25、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观念 提示: 观念是一种认识的表现,是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了人的安全行为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人了文明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呢?一、安全第 . 观念是一种认识的表现,是思想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它是方法和策略的基础,是活动艺术和技巧的灵魂。进行现代的安全活动,需要有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只有对人类的安全态度和观念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具备了人的安全行为艺术和技巧,人类的安全活动才算走人了文明时代。那么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安全观念呢? 一、“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辩证的概念,是在人类活动的方式上(或生产技术的层次上)相对于其他方式或手段而言的,是在发生矛盾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安全第一”的原则通过如下方式体现: 在思想认识上安全高于其他工作;在组织机构上安全权威大于其他组织或部门;在资金安排上,安全的重视程度重于其他工作所需的资金;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规章)学习先于其他知识培训和学习;在检查考评上,安全的检查评比严于其他考核工作;当安全与生产、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安全既是企业的目标,又是各项工作(技术、效益、生产等)的基础。建立起辩证的“安全第一”哲学观,就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一、重视生命的情感观 安全维系人的生命与健康,“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之本”;反之,事故对人类安全的毁灭,则意味着生存、康乐、幸福、美好的毁灭。因此,充分认识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强化“善待生命,珍惜健康”,是每一个人应该建立的情感观。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体现,员工(一般公民)的安全情感主要是通过“爱人、爱己”、“有德、无违”来体现的。管理者和组织领导的安全情感主要是以人为本,尊重与爱护职工,其表现是用“热情”的宣传教育激励职工,用“衷情”的服务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用“深情”的关怀保护和温暖职工,用“柔情”的举措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用“绝情”的管理爱护职工,用“无情”的事故启发众人。 三、安全效益的经济观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工作责任和任务,而且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实现企业效益的基本条件。“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这是企业法人代表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安全的投入不仪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效益。 四、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期型管理的方法,这是生产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真理。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从理论和客观_讲任何事故都是可预防的。因此,人类应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限度。 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