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颐和园

景福阁

景福阁是万寿山东部

建筑规模最大、地势最高的点

景建筑。与山下的大戏楼、文

昌阁同处一条轴线。是万寿山

东部的构景中心。据史料记

载,当年慈禧太后在听政之余

曾登阁临眺,观赏月色,传用

晚膳。

花承阁多宝琉璃

花承阁位于万寿山后山东部的山坡上,是一组寺庙和园林相结合的建筑群。建成于1753年,主要由花承阁、六兼斋、多宝琉璃塔、莲座盘云佛殿组成。花承阁这组由楼、殿、塔、廊等形式构成的建筑群是后山重要的园林点景建筑。

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前山西部一处极有特色的建筑群,建于乾隆年间,后被英法侵略者焚毁,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令人重建。景区最前端为八方重檐的澄辉阁,它是画中游建筑群的点睛之笔。它东接爱山楼、西连借秋楼,廊脉相承,贯通一气。画中游内的所有建筑是各抱地势、处处有景、景景生情的园林奇观。

佛香阁

佛香阁高41米,八面三层四重檐,

建于万寿山前山的巨大石造台基上,这座台

基,包山而筑。把佛香阁高高托举出山脊之Array上。仰视有高出云表之概,随处都能见到它

的姿影。阁仗山雄,山因阁秀,万寿山在

远处西山群峰的屏嶂和近处玉泉山的陪衬

下,小中见大,气势非凡,苍松翠柏,秀色

葱茏。佛香阁面对的昆明湖又恰到好处地把

这个画面全部倒映出来,山之葱茏,水之澄

碧,天光接引,令人荡气舒怀。中国造园家

们所津津乐道的借景手法、在这里得到了完

美的运用和体现。

万寿山

万寿山,地处颐和园的中心部位,是

宫廷功能、宗教功能、园林功能的集中体现。

从昆明湖北岸的中间码头开始,经过云辉玉宇

排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排云殿、德

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九个层次,层

层上升。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上升

的中轴线。无论是从下往上仰视还是从上往下

俯视,那层层升高的宏伟建筑,充分展示了这

座皇宫御苑的皇家气派。

/font>

排云殿

排云殿是慈禧皇太后祝寿的地

方。当年,每当阴历十月初十,慈禧过生

日这一天,排云殿鼓乐齐鸣、仪仗威严,

慈禧坐在排云殿内的正中九龙宝座上,四

旁香烟燎绕。光绪皇帝向着排云殿行三跪

九叩首的大礼。王公大臣们按辈分和官阶

分别跪侍在排云门内金水桥的桥南和桥

北。三品以下的官员全都被安排在排云门

外行礼。如今,排云殿内基本按照当时的原状陈列,其中许多珍奇的展品都是王公大臣们在慈禧七十岁生日时所奉献的寿礼。

宝云阁

佛香阁西侧的宝云阁,是一座完全用铜铸造的建筑,重

207吨,高7.5米,由数万个铜部件组成,建造工

艺精湛,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品。在佛香阁东侧的转轮藏,

院中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正面是乾隆题的“万

寿山昆明湖记”,背面记述了扩展昆明湖的用意和经过。

智慧海

智慧海和众香界,均为佛教建筑,位于

佛香阁上方中铀线上。这两座建筑都是砖石

结构,未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但外部琉璃佛

头等多被捣毁。智慧海意指佛的智慧无边,

居于万寿山中峰之颠。众香界为佛国之地名,

是智慧海前方琉璃牌坊,似为佛国之门。从

佛香阁登上此二处无平整之台阶,

更为吃力,

以考验朝拜者的虔诚。但经过一段艰苦磨练,

登上最高峰后,确有一些脱出尘俗的美感。

石舫

石舫,也称清晏舫,座Array落在昆明湖西北部水中,是

著名的水上建筑。始建于1

755年,乾隆引用唐代魏

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的典故建造,象征清朝政权

稳如磐石“永不能覆”。舫

上舱楼1860年被毁,1

893年重建,取“河清海

晏”之义,定名清晏舫,是

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

方。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2005-2006年对佛香阁景区和长廊进行修复。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

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

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

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

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

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

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Array的是玉带桥。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

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

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

来。

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

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

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

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

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

收。

乾隆御题石碑

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她的后

湖景区,依靠后湖使万寿山形成三

面环水的格局,后湖起到了观赏、

游览和防火的三个功能,特别是将

防火功能巧妙地与园林设计巧妙地

相结合,其作用类似于城墙四周的

护城河。

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颐和园的设计还集中

了全国的主要名胜景区。如南湖岛上的望蟾阁仿武昌的黄鹤楼,

十七孔桥仿芦沟桥,后山的苏州街是仿苏州的买卖街建的。

在后湖的西段,有一处湖岸两边怪石高耸,是仿长江三峡的

景色。在万寿山后边,还有一组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群(上图)。

到北京如果只有一天的游览时间,建议您最好是游览颐和

园,而且千万不要把谐趣园落掉(因为它的位臵较偏僻)。

恢复光绪时期历史原貌

颐和园三大标志性景区修缮竣工

历时630天的颐和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颐和园三大标志性建筑修缮工程于9月23日竣工,并正式向游客开放。本次大修是我市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走进排云门,抬头仰望,巍峨壮观的建筑组群沿山势逐层升高,布局精妙,气势恢弘,殿堂梁枋上重绘的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景区内22株的苍天古树生机勃勃,经过除尘与贴金的佛香阁宝顶,金光灿灿,焕发出昔日的神韵。

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中央部位,主体建筑自南向北由“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牌楼、“智慧海”组成,东西方向约70米,南北纵深约210米,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是清代皇家园林中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建筑组群。

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自东向西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 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三大景区精湛的造园艺术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的一份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本次修缮的实质是文化保护性修缮工程,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颐和园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距1953年的颐和园大修已隔半个世纪,总投资6000余万元,修缮古建面积9390平方米。

修缮工程以“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原貌、不破坏文物价值,修缮的部位应尽量利用旧料,并与原有的风格保持一致,尽量恢复其历史原貌和风格”为原则,保护佛香阁、排云殿、长廊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次排云殿-佛香阁景区大修主要包括修补景区内的青砖地面,按照历史原貌恢复细墁散水及树池牙子砖;修补石活、屋面、木结构与墙体的裂缝;修补、添配受损、缺失的斗拱构件;修补、加固所有建筑的内、外檐装修;重绘外檐彩画,修补除尘内檐彩画;为佛香阁的宝顶进行清洗、贴金;按历史原貌重新裱糊室内顶棚、柱子、槛框。

长廊景区修缮工程主要为长廊及四座亭子的挑顶大修,添配缺失与残破的望板、椽子、连檐瓦口,并按照历史恢复了捉节夹垄屋面。

另外,工程中还包括改造和配臵基础设施,如安防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水电设施等,使修缮后的景区更好的适应现代管理工作和展览、游览的需要。

●恢复光绪时期历史原貌

重新开放的佛香阁、排云殿景区更加突出古建蕴涵的文化性、历史性,排云殿及四配殿内的陈设重现了昔日慈禧寿庆典礼时盛况,成为解读晚清宫廷生活的历史讲堂。

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殿堂内依然陈设着当年由王公贵族进献的寿礼。排云殿大殿正中慈禧宝座后面摆放着大学士崇礼进献的的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寿字,东套间内摆放着由恭亲王奕忻进献的红珊瑚盆景,西顺山殿内陈设着由崇礼进献的沉香寿山和荣安固伦公主的丈夫符珍进献的木根寿山。

德辉殿曾是帝后在佛香阁礼佛时中途休息更衣的地方,现在作为介绍古建修缮工艺的展览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近距离的观赏清晚期的内檐装修与古建建筑构件实物,如本次大修替换下来的排云殿大吻兽与转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

●琉璃瓦件仍以旧件为主

站在佛香阁,俯视排云殿等殿堂金碧辉煌的屋面,细心人会发现琉璃瓦并不是新的,有些还有破损的痕迹,而且表面残破或有瑕丝的瓦更多的集中于南面屋顶,也就是屋顶的前坡。

原来,在本次大修中只有那些断裂、有隐痕及釉面剥落超过90%以上的琉璃瓦件才进行更换,添配的新瓦件全部使用在后坡或不明显处,而保留下来的、带有历史痕迹的瓦片被当作了“宝

贝”,继续使用。这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历史痕迹,避免了因追求片面的“金碧辉煌”而破坏建筑原有的历史文化信息。

轮藏正殿屋脊的福禄寿三星,烧制于光绪年间,人物雕刻栩栩如生,琉璃釉色均匀,色彩鲜艳,位于中央的寿星体量最大,神态慈祥,左手持羽扇右手扶梅花鹿,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经历了百年的风雨的侵害,尤其是酸雨的侵蚀,三星的表面已出现裂痕与脱釉,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特殊文物,将其价值延续下去,经专家多次论证调查最终确定用复制品替代原件,原件作为文物收藏在德辉殿同时向游客展出。

修缮之后的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组群富丽堂皇而不失历史沧桑。

拯救棚壁糊饰技术

棚壁糊饰是指用纸张裱糊装饰建筑内的顶棚墙壁以及门窗

缝隙的封护。我国北方古建筑的内装修,大都采用这种裱糊装饰方法,尤以清代盛行。从事这一行当的工匠在清雍正十二年颁布的《工程做法》营造中被列为裱作,与“木作”、“油作”并列于古建内檐装修的范围,棚壁糊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棚壁糊饰技术已濒临灭绝了。这次修缮,颐和园开展了排云殿的内檐棚壁糊饰的修缮与《排云殿内檐棚壁糊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研究。

修缮后的排云殿内檐采用了安徽潜山的传统作坊制造的仿

乾隆高丽纸、苏州丝绸博物馆生产的仿制宫廷用芝麻纱以及河北

香河的绿色团龙万字不到头银印花纸,延续了清代皇家建筑棚壁糊饰的面貌。

●建立彩画评估系统

“彩画之所以更换,是因为它好比人的衣服。除了修饰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保护‘皮肤’。如果衣服都破烂不堪了,再讲究美感和价值是不可能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古建的彩画风貌,所有的彩画都要根据“颐和园彩画评估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价值评估,凡是有价值的原有彩画均进行保留,用软毛刷刷掉彩画表面尘土和蜘蛛网等进行除尘保护,拍照保留历史资料。这次修缮保留下来的彩画有转轮藏一层金步彩画、长廊彩画、佛香阁内檐彩画。保留下来的彩画的数量及位臵详细记录于《景区彩画统计表》。

●引入科研课题与科学管理方法

这次修缮过程中,在继承与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还开展了《排云殿内檐棚壁糊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颐和园建筑彩画历史信息的研究与保护》、《颐和园琉璃历史信息的研究与保护》、《颐和园石雕历史信息的研究与保护》等课题的研究与应用,使得修缮工程有理论依据,理论研究有操作空间和实际应用场所。课题研究和修缮工程相结合为工程修缮技术、现场监督管理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实际操作范本,也为今后的文物修缮和保护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思路。

景区介绍:

1、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排云殿、佛香阁景区是颐和园内建筑布局最完整、建筑形式最丰富的中轴建筑群体,殿、阁、廊、亭、桥、坊、碑等建筑约两万平方米。从临水的云辉玉宇牌坊至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层层升高,排列有序,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将园林、寺庙和宫殿融为一体。此景区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以大报恩延寿寺为主体,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年间改建成现在的规模。

2、排云殿

品为原为清漪园大报恩延寿寺大雄宝殿,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在其废墟上建成排云殿,是为慈禧祝寿的场所。现殿内陈列的展当年王公大臣进献的寿礼。

3、佛香阁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4、长廊

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二百七十三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种彩画八千多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颐和园_1

颐和园 导读:整体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大语文观出发,本课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吸收积累语言,从而去运用语言。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设计的教学时间可用两课时完成。 一、直观显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那里有天下闻名的故宫、长城、颐和园。今年暑假老师去北京旅游,在那拍了许多相片。今天,我把在颐和园拍的相片带来了。(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张介绍一张) 2、同学们,你们想去颐和园浏览吗? 3、放映《颐和园风光》,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和大。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做到了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充分地运用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认为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了解文章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可在书中画出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作适当的点拨。 3、交流所画的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同学们,初读课文,你觉得文中所介绍的颐和园如何呢?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颐和园的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再读课文,并把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同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指名回答: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四、品味语句,体会美景。 在以下的教学中,抓住描写各景点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朗读,品味,在读中感悟。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5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多媒体展示长廊画面,结合朗读,让生体会到长廊的长,以及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先让学生理解“掩映”的词义,然后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认识到佛香阁、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和颐和园建筑的特点。

颐和园相关资料

颐和园相关资料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2.97平方公里),与圆明园相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建成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所以说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颐和园几经风雨和磨难,现在经过修复,终于恢复了美丽和繁华。 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纳入到中国乃至世界的重点保护景区。 颐和园前期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建造之初的设计图,出自宫廷画师、建筑设计师郎世宁之手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

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妙 的园林艺术构思,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主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8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一九〇〇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一九〇二年修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修缮,颐和园陆续复建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dàn)宁堂、文昌院、耕织图等重要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既有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又充满了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一九九八年十二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予以如下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园史介绍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这是 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万寿山和昆明湖早在建园之前就已经是北京西北郊风景名胜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自然景观以及某些人文景观都与此后的园

林造景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考查颐和园的历史也就不应局限于园林本身,而必须追溯其早年风景建设的情况。 一、建园以前 北京的西北郊,素称“神京右臂”的西山峰峦连绵自南趋北,余脉在香山的部位兜转而东,好像屏障一样远远拱列于这个平原的西、北面。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附近泉水丰沛,湖泊罗布,远山近水彼此烘托映衬,形成有如江南的优美自然景观,实为华北地区所不多见。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 北京城西南面的永定河,由于泥沙淤塞,河床极不稳定,河水经常处于暴涨暴落,难于控制的状态。 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营建新的都城“大都”时,将玉泉山的泉水导引入城作为宫廷的专用水,百姓不能截取,甚至“濯(zhuó)手有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了补给大运河北端的水量,保证漕运畅通,在昌平的白浮村筑堰拦蓄神山诸泉之水,先西行然后转南,流经青龙桥再绕过瓮山而汇聚于瓮山泊,于瓮山泊往南开凿河道,沿河加筑大堤以障水南行,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之水门入城,在河道的南段先后修建了百座闸门——高亮桥闸和广源闸以控制水的流量,然后穿城而过,经通惠河注入通

人教四年级上册附答案18 颐和园 习题1 (1)

《颐和园》同步练习3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3、这道题真好做。()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 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部首是(),“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种解释。 2、“垂”字的音序是(),部首是(),“垂”字共有()笔,第四笔是()。“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将近;②东西的一头向下;③流传。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3、昆明湖很静,很绿。比喻句: 四、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五、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

一、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好:①便于②表示数量多③跟“坏”相反④容易⑤很,特别 1、一阵风吹来,好凉快啊!(⑤). 2、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②). 3、这道题真好做。(④). 4、我是班上的一名好学生。(③). 二、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1、“爽”字的音序是(S),部首是(大),“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②舒服;③明朗,清亮。在“神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②)种解释。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①) 2、略 三、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颐和园是公园。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茂密的树丛掩映这白色的屋顶和宫墙。 3、昆明湖很静,很绿。比喻句:昆明湖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很绿,绿得像一块翡翠。 四、修改病句。 1、我们要珍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我们要爱惜学校的公共财物。 2、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双目失明了。 王大妈的两只眼睛都失明了。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 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精彩的节目。 4、这学期,小华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 这学期,小华作业的质量提高了。 5、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气。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五、照例句,写句子。 例: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箭一样)。 2、那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颐和园八大景点简介

颐和园八大景点简介 东宫门区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庭院中栽植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铜牛与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

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铜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 苏州街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幸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1860年被列强焚毁。现在的景观为1986年重修。 后山后湖景区 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谐趣园

颐和园游览资料

颐和园游览资料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从此结束。 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 东宫门、仁寿殿一带是颐和园宫廷区的“外朝”部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由大殿、配殿、庭院、宫门、朝房、影壁、牌楼及石桥和广场构成。建筑群沿东西方向依次排列,按照皇家建筑的统一模式,建筑逐渐升高,空间层次由旷到聚,形成一组格局严谨、布列有序的东西轴线建筑。 东宫门在清漪园时名大宫门,重建后改称东宫门。坐西朝东,面阔5间,歇山式顶,为三明两暗式,柱高3.8米。明间面东额枋柱上悬挂光绪帝御书的“颐和园”金字大匾,装修3间实塌大门,每扇门上横竖各排列9颗镀金园钉,有四个门簪。宫门前原为斜坡式台阶,1937年5月24日,从圆明园安佑宫废墟上移来一块雕龙云路陛石,安置在台阶的中央。门前两侧,一对铜狮蹲踞在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南雄北雌。宫门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身边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魄,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造物百余座、大小院降20 余处,3000 余间古建造,面积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造。 园中要紧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要紧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日子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阔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遨游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造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通青琐,气魄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曲折蜿蜒的西堤宛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脚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 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宛然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脚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闻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造。 多年以来,颐和园治理处以“ 文化建园” 为宗旨,用“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爱护、治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爱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爱护治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爱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连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颐和园景点介绍(二) 各位游客: 大伙儿好!我是**** 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 ,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伙儿共同遨游那个清代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希翼我的说解可以令各位中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如今即将前往的算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刻,我向大伙儿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如今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差不多开始在北京修筑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筑了金山行宫,将这个地方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筑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算是1588 年,这个地方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的称誉。 但是让这个地方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筑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算是1749——1764 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筑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而且这个地方还成了闻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造一样,这个地方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 年这个地方被英法联军抢掠同时烧毁了。

颐和园资料

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万寿山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传说曾有老人在山 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 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圆静 寺。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圆静寺 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 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对称, 成为全园的主体。乾隆时期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绝大部分在一八 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建筑大多为光绪年间重新建造的。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长廊 (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 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 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 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 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 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五年级语文上册 颐和园 1作者简介素材 北京版

《颐和园》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课文初步学习 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课文学习 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颐和园》1_1

《颐和园》1 导读: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人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2、看图引入。先让学生认真观赏三幅图,再谈突出印象。揭示并板书课题。交流(照应课前学生已有的准备):谁了解(插入曾三次被焚毁和遭破坏的简介)?谁去过?有想法吗? 谈话:颐和园真是太美啦!今天,请同学们自由地去游、自由地

去赏,再请你们用书中的话语把颐和园的美尽情地层示,有信心吗?那么,想怎样展示呢?(以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非常好!现在,请你们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相信你们一定会表现得非常优秀。 3、自主读书。 a、给学生不少于20分钟时间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先充分自读自识自探,再自找伙伴合作交流与互助。注意强调学生在读中批画,并做到读而有疑。对易读错写错字,要求学生自主写上黑板。 b、有针对性指导识写字:“堤”不能读成ti;区分好“柱、栽、筑、朱、狮”平舌和舌音;注意多笔字“殿、廊、雕”等字的写法等。 4、尝试朗读。面向全体,由学生自主选段朗读,并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评价与助读。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生字和生词的正确识读以及长句的读法。 5、粗说印象。一是写景状物的语言美;二是体会有序叙述、抓景物特点描写的表现美的方法。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简介 1292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科学家郭守敬开始通慧河,将昌平及西山一带泉水汇引湖内,注入宫墙,接济漕运,瓮山泊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由此至明,环湖先后建有多座颇具影响的寺观,其中尤以湖西北岸的“大承天护圣寺”规模最巨,楼宇恢弘,汉白玉钓台延入湖中,元朝皇帝常至此泛舟游幸,捕鱼垂钓。 明朝时,瓮山泊改称西湖,“环湖十里,为一郡之胜地”。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公元1749年(清朝乾隆十四年)冬,乾隆皇帝弘历为其母祝六十寿辰,将湖山按照园林创意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与治理,把湖面向东北扩展,重筑东堤,并在湖中模仿杭州西湖苏堤新筑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西堤,并使水面一分为三,保留原西湖东岸上的龙神祠,成为一个较大的岛屿。同时,把挖湖的泥土,按照造园布局的需求堆筑在山上,使山

体形象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蝙蝠,衔哺着酷似寿桃状的湖水,寓形隐意,妙趣天成。 公元1750年(清朝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弘历改瓮山名万寿山,西湖名昆明湖。经十余年土木之功,终于建成了清漪园这座以湖光山色蜚声于世的大型皇家园林。 公元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公元1886年(清朝光绪十二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 颐和园按其园林布局可分为前山前湖建筑与后山后湖建筑两大部分。全园总面积近三百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

颐和园的资料

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南坡与昆明湖之间的狭长地带,有一条全长728米,共273间的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那么,如此壮观秀丽,美不胜收的长廊是因何而建的呢? 风景秀丽的北京颐和园,有一条彩色的画廊,这就是名传天下的长廊。它临昆明湖、傍万寿山、蜿蜒曲折,长廊之上,雕梁画栋,一幅幅斑斓的彩画,更使它绚丽无比,风采迷人。那如此壮丽的长廊是因何而建的呢? 传说,颐和园修建好以后,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这里“颐养天年”。开始的时候,慈禧很是喜欢颐和园的江南景色,然而时间一长,就什么都不觉得新鲜了,尤其是慈禧每天要从寝宫乐寿堂出来到湖边散步,起初在路上还看一看左边的水、右边的山,到后来竟厌烦得哪儿都不想看了。慈禧心想:一眼望去山水全在眼前,四季不变,真是没意思,如果在湖边建造点儿什么,让我走一步就看一个景色该多好。那建造点儿什么呢?她一时也没有想好。一日,心情烦闷的慈禧又要出去散步,王公大臣们忙顺从并伴其左右,当一行人走到万寿山下的南坡时,老天爷竟不分时候地下起了雨,太监李莲英慌忙上前撑起雨伞并顺势观察了一下慈禧的脸色。没想到,此时慈禧的脸竟由阴转晴了,李莲英正在纳闷,慈禧说话了:“雨伞真好,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致,”众人不解。回到寝宫后,慈禧立即召见了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不久,在万寿山的南坡与昆明湖之间出现了一条长长的走廊,这就是由慈禧授意修建的既能挡风遮雨,又可以欣赏一步一景的颐和园长廊。那么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呢?请您收看2月18日《国宝档案》为您播出的《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传说大集合

颐和园传说大集合 铜牛的传说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传说四: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

颐和园教案(1)(1)

颐和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颐和园》,这一单元是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组编的,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典范,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把各个景点的不同特点写得具体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二、学情分析: 本文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亲自游览过,所以很难理解其中的优美,为此我们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来充实学生的感官,增进其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到的网络资源,理解并感受颐和园的优美。即在操作中学习。 2.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探究使用网络搜索资源的技巧。即在学习中练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应用到其它知识的学习中。 4.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 1.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方法 2.对十七孔桥传说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了解颐和园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关于颐和园你有哪些了解呢? 生:…… 师:想听老师讲吗?老师也不知道,咱们上网查一下好吗? 师:查资料前你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一是查什么?查面积、查修建时间、还是查位置,一定要具体,不然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那么多,看到明天也看不完!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把我们需要的部分给挖出来。 二是怎么查?你想使用什么搜索引擎?是百度,还是谷歌?输入什么关键词呢?颐和园。 师:谁来说一下,你要查什么?怎么查? 生:使用“百度”,输入“颐和园”这个关键词…… 设计意图:搜索方法指导,使学生准确快速查找所需资料。 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请使用我知道了……”这个句式。生:修建时间……面积……位置…… 师:介绍一下你的查找方法(切换到学生机,全班演示) 设计意图:搜索方法的指导。 同学们真聪明,找得既快又准,听你们一说,老师对颐和园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颐和园不但景色十分美丽,而且历史悠久,那么作者笔下的颐和园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颐和园吧! 环节一:识字解词 新授: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许多珍宝被劫掠一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拥有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1] 传说故事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1998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最、中国之最。

颐和园有关资料

颐和园有关资料 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原名清漪园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并称为五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最开始是为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庆祝五十大寿修建的。因为乾隆皇帝的母亲信佛,所以在翁山的圆镜寺基础上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山名更名为万寿山、山前的西湖更名为昆明湖。昆明湖是取自汉武帝打云南的典故,借此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武帝那样开疆拓土。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希望他的母亲健康长寿。(其实颐和园最开始是为解决京城水源问题,引水用的。把昆明湖又人工扩大了一倍,并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了万寿山的东侧,形成现在的摸样。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名称也可以追溯到金代,但是篇幅有限,在此就不细说了。)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三山五园(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把三山五园一个没落全给烧了。颐和园是光绪年间借着训练海军的名义重修的,实际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漪园就改名了,叫颐和园。颐和是颐养天年、颐养充和之意。意思就是这里是给太后养老的地方。不过第二次鸦片战争颐和园再一次遭受炮火被毁。于新中国成立后再次重修。所以颐和园是三建两毁。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皇上及太后处理政务的仁寿殿(原名勤政殿),皇上的卧室玉澜堂(同时也是光绪皇帝的“监狱”)皇后隆裕的卧室宜芸馆(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楼)慈禧太后的卧室乐寿堂还有园中之园谐趣园(谐趣园著名的是园中八趣:时趣、声趣、书趣、楼趣、桥趣、画趣、廊趣、仿趣)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木自亲码头、德和园戏楼、长廊、云辉玉宇(星拱遥枢)牌楼、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祈树林)琉璃牌楼、智慧海、四大部洲、青宴舫、苏州街、铜牛、十七孔桥、廓如亭、西堤六桥、景明楼等。我主要说一下园中八趣中的楼趣。谐趣园中有座书楼叫主心楼,这个楼从外面看是一层,但是从谐趣园里看是座两层的小楼,所以称楼趣。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向外国人介绍北京著名景点颐和园等

Some advise for sightseeing Beijing City About the placesof interest Yuanmingyuan, The old summer palace, which was burned by the invitation army in 19th centry. Very good looking park, although they are ruins. A mystery atmosphere. Look up the pictures he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2731076.html,/photo/poi/6427.html

Beijing forbidden city palace. I t is where the kings and queens lived in almost 600 years. It is actually a museum of buildings and old items that are used by the king and the queen in the palace. Splendid. Look up the pictures he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2731076.html,/photo/poi/3474.html

798 Art district, full of status, paintings, exhibitions of modern arts. The buildings are transformed from some oldfactory buildings, makes people recalls the time when China in its 1970s, at the same time, mixed with very fashion art elements, it turned out to be attractive. Look up the pictures her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2731076.html,/photo/poi/21100.html

颐和园英文导游词-重要景点英文介绍

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 HIstory: It has a history of over 800 years, which goes back to the Liao& Jin Dynasty.Firstly in Jin Dynasty, it was built to be a temporary palace, named Golden Hill and Golden Water Pond; Then in Yuan Dynasty, the Emperor Kublai Khan(忽必烈可汗) intent to develop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to response, water was brought from Shenshan Mountain to the Jade Spring Hill and then to Jar Hill Pond; In Ming Dynasty, as the 10th emperor was quite fond of the outstanding sceneries here, he ordered to build an imperial residence by the lake. From then on, the beautiful place with natural hill, neat pond and colorful botany became an ideal place for emperor. The name of “T he summer palace”was indeed given by express Cixi, who loved here very much. She embezzled the navy funds to have the palace rebuilt under the excuse of setting up a navy academy inside. This led to big budget deficit in economy and what was worse resulted in Chinese defeat in the Sino Japanese War in 1894.To avoid war in 1902, Cixi escaped to Xi’an with the emperor Guangxu. The summer palace, as we can image, was badly destroyed and ransacked at that moment. When Cixi returned after the war, she spared no effort to rebuild the palace and came to live here every year from April to October. The summer palace today is more or less the same look as it was rebuilt in 1903. Reputati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pent lots of money to renovating it. In 1988, the summer palace was listed as a World Culture Heritage Site by UNESCO. Difference with The Forbidden City: The roofs here are covered with plain bluish gray tiles in harmony with the landscape. So it looks more like a garden than an imperial court. 1: the East Palace Gate(东宫门) It is the main entrance of the summer palace. In ancient times, only emperor and empress can go through the central gate because of rigid hierarchy. We can see the relief style carving depicts two dragons playing with a pearl. It symbolizes the emperor’s dignity. 2: The Hall of Benevolence and Longevity(仁寿殿) The hall was a political area for emperor to handle state affairs. The name of this hall came from Lun yu’s saying” those who are benevolent can enjoy a long life.” Look at this monster, it’s name is Bronze Qilin(铜麒麟). Qilin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9 sons of the dragon, which embodies power and bravery. Qilin has the head of dragon, antlers of dear, hooves of an ox, tail of a lion and the body of a fish with scales all over it. This creature is believed to detect any disloyal subjects. Another famous spot is the Long Life Well(延年井), it is said once Express Cixi once got heatstroke when she was in the Summer Palace, she quickly recovered herself after drinking the water here and gave the name for the wishes of long life. 3:Long Corridor(长廊) The long corridor is about 728 meters long with 273 sections. It is the longest, biggest and most famous one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There are totally 14,000 paintings and pictures painted on the beams and crossbeams. What attracts me most is that each of these paintings is almost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So it is really art gallery! The colorful paintings on the beams include landscapes, scenic spots, human figures, stories, flowers, birds and so on. Most of These figures were copied from beautiful sceneries in Hangzhou. That is because during the inspection trips to the south of China, Emperor Qianlong was deeply attracted by the splendid sceneries there, in order to keep long memory , he order the painters to draw them on the ceiling of the long corridor for regular visit. To added, the Long Corridor was also a birthday gift that Emperor Qianlong gave to hi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