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_率红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_率红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_率红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_率红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它是指因糖尿病持续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周围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以至截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肉体和精神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DPN的发病率高达60%~90%,其中30%~40%无症状[1]。

DPN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如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葡萄糖代谢异常、神经营养改变、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的激活等都可能产生作用[2]。如何有效预防、治疗DPN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治疗DPN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和关键,同时还需要辅以其他针对可能的病因和症状的处理。现就近年来DPN药物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西药对因治疗

1.1控制血糖

控制正常的血糖水平不仅能改善神经细胞的血流和营养,还能防止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及蛋白质的非酶糖化作用,从根本上预防、延缓或阻止DPN的发生发展,故严格而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DPN的关键和基础。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释放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糖原异生抑制剂8种。随着新药的开发及老药新药理作用的发现,一些免疫抑制药物如烟酰胺(NAA)、环孢素A(CsA)、赛美松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推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生[3-4]。微量元素铬、锌、钒等在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储存、活性以及能量底物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1.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1.2.1钙离子拮抗药钙离子拮抗药主要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目前文献报道应用于DPN较多的是尼莫地平。尼莫地平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电压依赖

性钙通道而减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游离钙水平降低,抑制钙离子和钙调蛋白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松弛,开放侧支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供应。经DPN患者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可降低血黏度、血脂,因此其不仅对DPN的发生有预防作用,还可使DPN症状改善[5-6]。

1.2.2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

1

)拮抗药目前,在我国应用的AT1拮抗药有氯沙坦、缬沙坦和伊贝沙坦,后两者的基本作用和特点与氯沙坦相似。AT1拮抗药氯沙坦虽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肾功能不全的治疗,但也可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血管收缩、痉挛,促进微血管生长,增加神经内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及增加供氧神经微血管的血液供应,提高神经内膜氧分压,从而改善神经缺血缺氧状态,因而有助于DPN的治疗。研究还表明,在控制好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沙坦与甲钴胺有助于提高DPN的治疗改善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7]。Stefano C等[8]在具有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缬沙坦的研究显示,该药可通过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尤其是AT1受体,显著降低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率达23%。

1.2.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类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奎那普利、苯那普利、西拉普利等,常用的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ACEI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体内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介导的糖代谢,提高肌肉等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能力,致使血糖水平降低。有研究显示,依那普利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索抵抗,改善糖代谢,降低血糖和血脂,阻止DPN的发展[9]。

1.2.4α受体阻滞药α受体阻滞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α

1

、α

2受体,使动、静脉血管扩张,从而改善微循环。其中,哌唑嗪、特拉唑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后α1受体;乌拉地尔、盐酸丁咯地尔、酚妥拉明兼有α1、α2受体阻滞作用。盐酸丁咯地尔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还有较弱的钙离子拮抗作用,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有效提高供血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缺血缺氧状况,防止DPN的发生

·综述讲座·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率红莉*,汪津洋(天津市安宁医院,天津300300)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408(2014)04-0377-06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4.04.30

摘要目的: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就近年来DPN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归纳和综述。结果:用于对因治疗的西药包括控制血糖的药物(如胰岛素、磺酰脲类药物等)、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药、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降低血黏度及抗凝和溶栓药物(如前列腺素E1及其类似物、阿司匹林等)、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如肌醇、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抗氧化的药物(如α-硫辛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等),用于对症治疗的西药主要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中医药治疗DPN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如活血化瘀类中药)、使用中药注射剂(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针灸刺络、熏洗足浴。结论:DPN的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针对导致DPN的各种病因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治疗的新靶点将是今后研发DPN治疗药物的方向。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副主任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22-

24396902。E-mail:shuaihongli1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3461749.html,

发展。酚妥拉明是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药,对α1、α2受体具有相似的亲和力,能扩张微动脉、小动脉,缓解微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微循环灌注,改善DPN患者的生活质量[10]。

1.2.5抗胆碱药山莨菪碱(654-2)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对大脑皮层有明显镇静作用,可通过植物神经调节血管紧张度和全身平滑肌,扩张全身小动脉、静脉,增加周围微循环血量,并有阻止红细胞、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流阻力,加速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因此,在常规控制饮食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DPN疗效较满意[11-12]。

1.2.6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rease,PDE)抑制剂此类药目前主要有氨力农、米力农、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是一种选择性的PDE抑制剂,可通过抑制PDE活性而减少环磷酸腺苷(cAMP)的降解,从而升高血小板和血管内的cAMP水平,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因此,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DPN患者微循环,增加周围神经组织的微循环灌注,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改善神经组织功能[13-15]。

1.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VEGF是1989年从培养的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多肽。VEGF 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VEGF receptor,VEGFR)介导,VEGF与VEGFR发生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后可以形成二聚体,继而激活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后者水解磷脂酰肌醇二磷酸,产生二酯酰甘油和肌醇三磷酸,进而可激活胞浆内PKC,发挥其最重要的两大生物学功能,即增加血管通透性和诱发新生血管形成。VEGF在缺氧、高糖、氧化应激及生长因子等因素影响下,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在动物实验中,VEGF抑制剂可减轻1型或2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重量及体积的增大、改善肾小球高滤过和蛋白尿[16],为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DPN)提供了一条新途径。目前,临床常用该类药物有曲安奈德、塞来昔布等。

1.2.8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药此类药物有阿魏酸钠、波生坦、西他生坦、阿曲生坦等。阿魏酸钠是一种新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药,为一种血管内皮保护剂,能清除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升压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可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可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影响补体,增强免疫机能,并具有一定的镇痛解痉作用。有研究显示,阿魏酸钠联合高压氧对改善DPN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是治疗DPN的一种较好方法,不仅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还可改善患者的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17]。

1.2.9硫胺素类药物硫胺素类药物是糖代谢途径中关键的辅酶,它可能通过激活转酮醇酶,使过量的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代谢,减少了参与上述异常代谢途径的反应物,从而减少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的产物的生成和细胞凋亡,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硫胺素类药物有可能成为控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进而对DPN起防治作用[18]。常用硫胺素类药物如维生素B1。

1.3降低血黏度及抗凝、溶栓药物

1.3.1前列腺素E

1

(Prostaeyclin E l,PGE1)及其类似物PGE1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是临床上应用比较成熟的药物。前列地尔是PGE1脂微球制剂,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扩张剂,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促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增加,激活一系列的蛋白激酶,从而促进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和改善微循环[19-20]。PGE1以脂微球为载体可减少对血管刺激,显著降低肺内失活率,所需剂量也较小,用于治疗DPN能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1.3.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多种作用,已经被推荐用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阿司匹林具有防止高血糖引起的山梨糖醇积蓄和糖异生作用,对DPN也有着预防和治疗作用[21]。

1.3.3蝮蛇抗栓酶(Ahalysantinfarctasum)蝮蛇抗栓酶是从蛇毒中提取的蛋白酶制剂,其有效成分是精氨酸酯酶。其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等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DPN病变恢复。薛文颖等[22]研究证实,蝮蛇抗栓酶对改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液流变学特征有较好的作用,能祛脂、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降低DPN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NIDDM患者早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1.3.4尿激酶(UK)尿激酶可降低纤维溶解酶激活抑制物的活性,增加纤溶酶活性,从而溶解纤维蛋白,由此发挥溶栓效应。该药能使血流进一步畅通,使血管扩张,使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同时有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故治疗DPN有较好疗效[23]。

1.3.5巴曲酶(Batroxobin)巴曲酶是由巴西蝮蛇毒液中提取的一种新型单成分溶血栓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微循环及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王宇石等[24-25]研究发现,巴曲酶能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使血管阻力下降,增加血流,进而能明显改善DPN大鼠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

1.3.6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Dash A等[26]观察了氯吡格雷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微量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发现能显著降低DN早期微量蛋白尿。临床研究显示,该药对DN、DPN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27]。推测氯吡格雷可能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人体血液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力,从而改善肾脏血液循环,降低肾小球蛋白的滤过率。

1.3.7舒洛地特舒洛地特是一种新型天然糖胺聚糖,不仅有抗凝作用,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降血脂、抗增生和维持血管壁的选择性通透性的作用,具有广泛而较强的抗血栓形成作用。据报道,该药还可以抗氧化应激和降低胞间黏附分子l等作用,可减轻足细胞损伤,减少结蛋白表达,对老龄DN大鼠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28-29]。提示该药也可以用于DPN的防治。

1.3.8己酮可可碱己酮可可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能阻断cAMP转变为AMP,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活性药物。其可激活红细胞膜上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氧。有研究证实,使用己酮可可碱(潘通)治疗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30]。

1.4改善代谢紊乱

1.4.1肌醇神经组织中肌醇的代谢紊乱与DPN的发生有

关。姜冉华[31]报道,38例DPN患者,用肌醇1.0~1.5g,每日3次口服,30天1疗程,1~3疗程后,症状全部减轻或消失,全部达显效。糖尿病患者神经组织中肌醇含量减少,Na+-K+-ATP 酶活性下降,直接影响神经组织中Na+依赖性氨基酸转运,而内服肌醇,可补充神经组织中肌醇的不足,促进末梢神经组织细胞功能恢复,改善神经传导。因此,肌醇不失为一种治疗DPN的有效药物。

1.4.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ts,ARIs)醛糖还原酶(AR)是多元醇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使用ARIs可以抑制AR活性,从而降低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浓度,恢复细胞内肌醇的浓度,增加Na+-K+-ATP酶活性,从而改善神经血液供应,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和形态学异常,使DPN的组织结构得以恢复。目前常用的ARIs有依帕司他(Ep-alrestat)、托瑞司他(Tolrestat)、AS-3201(Ranirestat)和菲达瑞斯(Fidarestat)。依帕司他[32-33]和托瑞司他[34]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应用时间较短,还需进行更多的积累。

1.4.3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抑制剂氨基胍为AGEs抑制剂,能明显抑制AGEs的形成,长期改善高血糖状态下AGEs在血管壁上的积聚,从而发挥其对DPN的防治作用。该药可改进实验性DPN大鼠坐骨-胫骨神经与尾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突变性[35]。

1.4.4N-乙酰基-l-肉毒碱(N-acetyl-l-carnitine,ALC)有研究发现,肉毒碱代谢异常也是DPN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而糖尿病患者体内该物质显著减少。Sima AA[36]评估了以ALC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提示ALC可以有效缓解DPN的疼痛症状,并能提高神经纤维再生和振动感觉。Evans JD等[37]的临床试验也得到类似结果。

1.4.5PKC抑制剂PKC激活是糖尿病内皮功能受损的一种重要机制,细胞内高血糖可以激活PKC途径,增加反应性氧化产物的产生,并可通过PKC-NF-κB上调系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DPN发生关系密切。因此,也有研究者考虑使用PKC抑制剂进行治疗,如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证实,PKC抑制剂Ruboxistaurin(RBX,LY333531)可以缓解轻症DPN患者的感觉症状并改善其神经功能[38-39]。

1.5抗氧化

1.5.1α-硫辛酸α-硫辛酸是已知天然抗氧化剂中效果较强的一种维生素,它能够增加围神经的血流速度,改善血供;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神经损伤;减少山梨醇,避免神经纤维水肿、坏死;促进神经元生长,从而改善神经细胞的功能。最初该药是被用于治疗DN,后来不少研究发现该药对DPN也有较好的效果。临床研究显示,α-硫辛酸能显著改善有疼痛的DPN患者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40-41]。

1.5.2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维生素C(L-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均为抗氧化剂,可通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壁、降低血黏度和保护神经细胞,对DPN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据报道,维生素C 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抗氧化功能,能显著提高患者抗氧化能力,进而最终达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目的[42]。另外,维生素C还可延缓DN进展。不同病变程度的DN患者维生素C水平均较非DN患者低,而给予维生素C辅助治疗的D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43]。因此,维生素C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保护肾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血糖状态时,由于维生素E与红细胞膜的结合受损,导致已降低的抗氧化防御水平进一步加重。饮食补充维生素E可增加脂肪酸代谢,降低脂质过氧化,改善神经血流和形态学改变[44]。

1.5.3依达拉奉(Edaravone)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活性的抗氧化剂,可对抗自由基与铁离子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减轻组织缺血及损伤,改善神经缺氧,改善微循环尤其是改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DPN患者肱二头肌肌腱以及膝反射情况、加快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肌电位,最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且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为临床治疗DPN探索了一种新的治疗药物[45]。

1.5.4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糖尿病患者高血糖能导致内皮细胞内过氧化,发生氧化应激,氧自由基增多,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而自由基对内皮素1(ET-1)的合成和释放有诱导作用。GSH作为体内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可明显降低血浆ET-1水平,提高DPN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且血浆ET-1水平与DPN患者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微血管损害,进而起到治疗DPN的作用[46]。

1.5.5褪黑素褪黑素作为目前抗氧化作用最强的抗氧化剂,可以通过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发挥抗氧化作用。有研究表明,褪黑素可以提高坐骨神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改善DPN模型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变化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摆尾阈值的变化,可促进其神经修复与再生,改善临床症状,增加神经传导速度[47]。

1.6增加神经营养与修复神经

1.6.1甲钴胺甲钴胺为维生素B

12

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具有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脂肪代谢的作用,可促进DNA、RNA的合成,从而提高髓鞘的形成,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促进轴索内运输和轴索再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DPN损伤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对改善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病变有显著的效果[48]。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实甲钴胺对于DPN有明显的防治作用,特别是对周围感觉神经损害的疗效更佳[49]。

1.6.2神经生长因子(NGF)动物实验显示,糖尿病大鼠的血浆及神经节中NGF含量下降,补充外源性NGF有利于增加神经元存活数量,刺激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发育,增加神经纤维在支配靶区的密度,对受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50-51]。NGF 不但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同时具有神经营养、神经保护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1.6.3三磷酸胞苷二钠(CTP)CTP直接参与甘油磷脂与核酸的合成,并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脑磷脂的合成,而脑磷脂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因而CTP在提高神经细胞膜的合成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CTP还能保护血脑屏障,有效地为神经细胞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对抗由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提高细胞抗损伤、再生和修复能力,促进神经突起的再生长[2],并改善支配血管的神经功能,有助于延缓DPN发生。杨渭临等[52]研究结果显示,CTP治疗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提

高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6.4单唾酸神经节苷脂(GMI)GMI不但可促进神经细胞分化、神经突生长及突触形成,还参与神经可塑性的调节和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因此被认为对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具有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全胜麟等[53]研究了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GMI和甲钴胺治疗老年DPN,结果治疗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单用甲钴胺)加快,对老年DPN的疗效较对照组更好。

1.6.5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其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不依赖胰岛素)增加细胞对氧的摄入和利用,从而使三磷酸腺苷(ATP)生成增加,促进细胞能量代谢,改善细胞功能。此药口服适用于DPN等各种类型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较显著,有口服制剂和注射剂可供临床选用。李健飞等[54]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而且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也有改善。

2西药对症治疗

疼痛和痛觉异常是DPN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反复或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减轻或缓解疼痛的对症治疗不可忽视。轻度疼痛常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布洛芬、瑞力芬、萘普生、塞来考昔等),中、重度疼痛有以下药物供选择[55]:

2.1三环类抗抑郁药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从而抑制疼痛感受器,提高疼痛阈值,此外还可以降低α2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敏感性,因此镇痛效果较强,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严重神经性疼痛最有效的药物。该类药物有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和西酞普兰等。

2.2抗惊厥药

该类药物通过减少神经元Na+和Ca2+的内流,间接加强对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通过消耗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存储或阻断谷氨酸的作用位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以降低其活性。对于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无效或有禁忌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此类药物缓解疼痛。该类药物有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2.3部分抗心律失常药

如利多卡因和美西律等,可以通过阻滞Na+进入细胞,降低细胞去极化能力和神经组织自发性电活动而减轻疼痛。

3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DPN方法多样,除常规口服药物,还包括静脉注射、外洗、穴位注射、推拿等治疗手段,有整体调节、标本兼顾、无明显毒副作用的特点。

3.1内服中药

内服中药治疗DPN主要是以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如自拟参芪活血汤、加味附子汤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具有降糖、降脂、抗凝以及改善肢体供血等功效[15,56]。

3.2使用中药注射剂

一些中药制剂具有保护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扩张血管与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可改善缺血、缺氧,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止痛效果明显,可使疼痛持续时间及病程缩短,减轻DPN患者的痛苦。现代研

究发现,丹参注射液(含丹参酚酸和丹参酮)有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等作用;丹红注射液(含红花、丹参等)可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缺血、缺氧,加速神经细胞代谢和改善传导功能,对神经细胞起保护和修复作用[57-58]。3.3针灸刺络

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进而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对患者整体的代谢水平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59],对DPN患者采用常规饮食、运动和降糖治疗同时,加针刺下肢双侧足三里、太溪、三阴交、血海、梁丘、阳陵泉穴,双侧足三里行温针灸,背部针刺双侧关元、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穴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4薰洗足浴

中药熏洗足浴通过患部或足部腧穴、“反射区”将中药活性成分传输到体内,并对人体机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宏观的调节。有研究[60-61]对DPN患者同时采用控制血糖(药物和饮食控制)及中药熏洗足浴疗法等措施进行治疗,结果中药熏洗足浴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灼热、刺痛、发冷症状,有助于改善DPN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4结语

综上所述,DPN发病机制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十分复杂,其中高血糖引起的代谢、血管、神经营养因子、自身免疫障碍及基因表达异常等诸多因素均参与了DPN的发生发展,在疾病早期引发神经的代谢异常和电生理改变,晚期则引起神经形态学改变。一旦患者出现神经形态学改变,则很难逆转。因此,对DPN的治疗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从其他途径入手,针对导致DPN的各种病因探索更有效、更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寻找治疗的新靶点将是今后研发DPN治疗药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33.

[2]Habib AA,Brannagan TH3rd.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iabetic neuropathy[J].Curr Neurol Neurosci Rep,2010,

10(2):92.

[3]顾明君,钟学礼,朱禧星.环孢素A对葡萄糖代谢和β细胞

的影响[J].上海医学,1990,13(12):728.

[4]翟乃海,杨光升.蝮蛇抗栓酶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

经病变32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

(8):745.

[5]王薇.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2):111.

[6]陈建宏.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3例[J].中

国药业,2012,21(9):53.

[7]Portero-Otín M,Pamplona R,Boada J,et al.Inhibition

of renin angio tensin system decreases renal protein oxida-

tive damage in diabetic rat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

mun,2008,368(3):528.

[8]Gian BB,Stefano C,Roberta F,et a1.Effects of valsar-

tan treatment on indicators of cardiovascular damage in

newly diagnosed hypertensive patients:a prospective,tw-

elve-month,open-label,pilot study[J].Curr Ther Res Clin

Exp,2010,71(5):309.

[9]高宏,王桂荣.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糖、胰岛素、脂

蛋白水平影响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3):

209.

[10]刘召茹,周茂京,辛秀香.甲钴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

5(5):139.

[11]王苓.葛根素联合654-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9例

[J].山东医药,2005,45(35):57.

[12]陈才学.甲钴铵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16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2):60. [13]邹慧.西洛他唑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杂志,2012,7(12):1525. [14]曾志复.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疗效分析[J].海峡药学,2010,22(12):131.

[15]李杏英.自拟参芪活血汤配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

血管病变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58. [16]云鹏,邓德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7,4(3):321. [17]黎杰.阿魏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

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8):43.

[18]李斌,刘恒明.硫胺素类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研究

进展[J].医药导报,2007,26(2):177.

[19]刘丽辉,石乃鑫,许颖.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85. [20]葛立群,白志刚,张海燕.前列地尔联合通心络治疗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8):

65.

[21]顾崇典.藻酸双酯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E预

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J].临床医学,2010,30(10);43. [22]薛文颖,刘宁,张艳.蝮蛇抗栓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

流变学的影响[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0,2(3):167. [23]姚红.尿激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24例[J].南华

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3):306.

[24]王宇石,朱丹,徐静,等.巴曲酶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

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

(3):241.

[25]王宇石,程门雪,饶明俐.巴曲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

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

(1):58.

[27]冯江超,张捷.氯吡格雷对糖尿病肾病早期微量蛋白尿的

治疗作用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11):1627.

[26]Dash A,Maiti R,Akantappa Bandakkanavar TK,et al.

Novel drug treatment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J].Hong

Kong J Nephrol,2011,13(1):19.

[28]杨绪枫,汪年松.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

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4):365. [29]陈铖,梁伟,丁国华,等.舒洛地特对老龄糖尿病大鼠足细

胞的保护作用[J].医药导报,2012,29(10):1258.

[30]买凤云.己酮可可碱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

经病变[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2,4(1):202.

[31]姜冉华,王秀艳.口服肌醇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38

例疗效观察[J].实用内科杂志,1991,11(4):88.

[32]穆媛,宋春青,庄映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1,26(13):1166.

[33]黎艳东.依帕司他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2,9(22):82.

[34]Chalk C,Benstead TJ,Moore F.Aldose reductase inhibi-

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oly neuropathy[J].Co-

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17(4):CD004572. [35]刘长山,王秀军,柳林,等.氨基胍、黄芩苷对糖尿病大鼠

组织非酶糖化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

药杂志,2009,11(6):33.

[36]Sima AA.Acetyl-L-carnitine i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data[J].CNS Drugs,2007,21

(Suppl1):13.

[37]Evans JD,Jacobs TF,Evans EW.Role of acetyl-L-carni-

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Ann Pharmacother,2008,42(11):1686.

[38]谢伟蓉,曹阳,肖顺汉,等.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药物治疗进

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1):35.

[39]Casellini CM,Barlow PM,Rice AL,et al.A6-month,

randomized,double-masked.placebo—controlled study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the protein kinaae C-beta inhibi-

tor ruboxistaufin on skin microvascular blood flow and

other measure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Dia-

betes Care,2007,30(4):896.

[40]金雪花,付鸿玉,唐海燕,等.α-硫辛酸、甲钴胺、前列地尔

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

学,2011,17(3):151.

[41]罗素娟.α-硫辛酸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02.

[42]张松筠,易莲,张庆九,等.维生素C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

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实

践,2010,13(98):2903.

[43]黄莉,闫文珍,段大航.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

用概述[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54.

[44]Ceriello A.New insight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may lead to a“causal”antioxidant therapy

[J].Diabetes Care,2003,26(5):1589.

[45]许元胜.依达拉奉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98.

[46]王焕君,管晓玲,李曙远,等.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11,51(29):57.

[47]张德刚,赵瑛,黄霄群,等.褪黑素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大鼠氧化应激及周围神经功能和形态的作用术[J].中国

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50):9917.

[48]付庆林,饶高峰.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28(7):490.

[49]谢宝强,周青美.甲钴胺与法舒地尔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

神经病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949. [50]郭振元,刘云爱.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 )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病理改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AS 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血脂、血糖、血压异常、肥胖、吸烟等。既往研究表明,形成AS 的可能机制有: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的黏附及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氧化及自由基损伤、细胞内及血管内膜下Ca 2+沉积等。钙通道阻滞药(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 )氨氯地平是心血管疾病领域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CB 类药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长效CCB 类药物氨氯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尚具有抗AS 发生发展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众多机制有关。现结合近年相关文献对氨氯地平抗AS 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AS 研究进展与氨氯地平作用及优势

1.1

AS 研究进展

AS 是临床实践中十分常见的病理性改变,是冠心病、卒中

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AS 的发生发展与众多因素相关,主要包括血脂代谢紊乱、血糖代谢紊乱、血压异常、肥胖、吸烟等。除此之外,在AS 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血管内皮

损伤及功能障碍[1]、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血流动力学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新近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凋亡碎片清除障碍可加重脂纹处动脉壁炎症,引发单核细胞聚集,加速AS 进展;巨噬细胞释放的大量组织因子可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而新生血管极易导致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2-3]。此外有研究显示,自身免疫反应及长期暴露于烟草和废气环境等因素在AS 形成早期起着重要作用[4]。既往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已证实,积极有效防治AS 及稳定和逆转AS 斑块将显著降低冠心病、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2

长效CCB 类药物氨氯地平作用及优势

CCB 类药物可选择性阻滞Ca 2+经钙通道进入细胞,从而使细胞内Ca 2+水平降低,调节平滑肌细胞功能,目前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研究已证实,氨氯地平在联合治疗中可能具有以下优势:①降压疗效强,作用平稳、持久,个体差异较小,与其他类型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能明显增强降压作用;②可用于肾功能受损患者;③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④高钠饮食不影响其降压疗效;⑤其没有任何绝对禁忌证等。

氨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何卡乐1*,张国瑞2,刘弘1

(1.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河南平顶山467000;2.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050051)

中图分类号R 543.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408(2014)04-0382-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4.04.31摘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AS )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氨氯地平抗AS

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有关氨氯地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据均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AS 作用;氨氯地平抗AS 的可能作用机制包括抗炎、抗氧化-氧化应激和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结论:长期服用氨氯地平不仅能有效、持久、平稳降压,还可通过多途径及机制抗AS 进展以及稳定、逆转AS 斑块。关键词

氨氯地平;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电话:0375-*******。E-mail :hekale@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3461749.html, 变35例临床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1,18(6):364.

[51]

张哲林,魏芳,赵世刚.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33(1):37.[52]

杨渭临,李秀丽,章琳.三磷酸胞苷二钠配伍灯盏花素、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7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206.[53]

全胜麟,王卫.单唾酸神经节苷脂联合甲钴胺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17):57.[54]李健飞,陈日坚,沈闲茹.爱维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1(11):185.

[55]

黄培坚.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J].海

南医学,2010,2l (3):109.

[56]刘华珍,徐子亮.加味附子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51.[57]单亚利,吴宏生,刘景.丹红注射液结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世界中医药,2010,5(3):l 75.[58]

赵慧玲,关红雨,李新艳,等.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J].世界中医药,2009,4(4):221.[59]李岩,赵桂君,陈英华,等.针刺治疗代谢综合征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5):18.[60]李青,吴泉.中药薰冼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2):26.

[61]

刘静.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10,18(1):38.

(收稿日期:2013-04-11

修回日期:2013-12-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定义 糖尿病足的定义最早在 1956 年由欧克利提出,就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与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 WH0 ( 1999 年)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与(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就是糖尿病患者尤其就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就是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外流行病学 1、糖尿病足就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 %-10 %。 2、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 % -60 %。 3、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 %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4、在糖尿病患者中, 5 个溃疡中有 4 个就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 5、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 1/3 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 (二)我国资料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0 %,糖尿病人数已接近 1 个亿,就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 2、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 14 %,老年人就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 10 年。病程超过 20 年者,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3、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1、6%-6、4% ,近年来,糖尿病病足溃疡与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 总体上说 ,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 5%-10% ,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 以上,截肢后 30 天内死亡率约有 10%-14% ,其生存期中位数为 22 个月,对患者危害

最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7年出版)。 (1)病史:有消渴病,或消渴病久治不愈病史。 (2)主要症状: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和萎缩等。 (3)主要体征:震动觉、压力觉、痛觉、温度觉 (小纤维和大纤维介导)的缺失,以及跟腱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4)辅助检查:物理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异常改变,QST和NCS中至少两项异常。 (5)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和/或体征的其他神经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2)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4)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以下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 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5)排除诊断: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 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塞、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动静脉血管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 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 (6)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临床诊断有疑问者,可以做神经传导功能检查。 (7)诊断分层:见下表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

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观察目的观察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将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应用甲钴胺、胰激肽原酶注射剂(怡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P 0.05)。 1.2 诊断标准 (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依据美国ADA及神经病学会1988年San Aneonio会议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排除以下疾病所产生的神经病变,包括淀粉样变、麻风病、维生素B12缺乏、恶性肿瘤浸润、干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等;(4)除外有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如下肢血管闭塞、足背或胫后动脉波动消失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饮食控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达标水平(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血糖< 10.0 mmol/L)。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胰激肽原酶(怡开)注射液40 U,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3周;治疗组应用α-硫辛酸注射液0.45 g+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周。 1.4 疗效判定 记录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查,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主观神经症状和体征。(1)显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明显缓解,肌电图MNCV和SNCV较前增加5.0 m/s 以上或恢复正常;(2)有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减轻,肌电图MNCV和SNCV较前增加5.0 m/s;(3)无效:肢体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等症状及深浅感觉、肌力无改善,肌电图如前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临床比较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

作者:韩咏霞 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6期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见于病史较长的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发病率逐渐增高。资料表明,患糖尿病5年、10年、20年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分别为30%、60%和90%。糖尿病神经病变可引起患者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手足麻木,进而可导致肌张力下降,肌力减弱,甚至引起肌萎缩、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首先是严格而有效的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和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其次是选用合适的改善神经病变药物,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推荐用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是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首选钙拮抗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效应,每次4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降低血黏度药物:藻酸双脂钠、葛根素、丹参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增加神经血流及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作用,可选择其一作为症状加重期的治疗措施之一。藻酸双脂钠按每公斤体重1-3毫克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每日最大用量不能超过150毫克。葛根素每次200~4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滴注,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2~3疗程。 3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参与神经细胞内用于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合成,还与神经髓鞘、神经细胞膜、神经突触和受体的功能发挥密切相关,有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每次100微克,每日1次,10~20天为1个疗程。可与维生素B1联合应用,每次50~200微克,每日或隔日1次,以增强疗效。 4a-硫辛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为抗氧化剂,通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壁、降低血黏度和保护神经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起到辅助治疗作用。a-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量表1

xx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 MDNS可与MNSI联合应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在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分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1.临床xx: 感觉: 拇指的振动觉,10g丝的触觉,拇指的针刺觉。 肌力: 手指展开,拇指伸展,踝关节背屈 反射: 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股四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临床xx临床症状得分 右拇指振动觉正常0 减退1 消失2 左拇指振动觉 右拇指10g丝测试 左拇指10g丝测试 右拇指背侧的针刺觉 左拇指背侧的针刺觉 右手指伸展肌肌力 左手指伸展肌肌力

右拇指伸展肌肌力 左拇指伸展肌肌力 右髁背屈肌肌力 左髁背屈肌肌力 右侧肱二头肌反射 左侧肱二头肌反射 右侧肱三头肌反射正常0 减退1 消失2 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2 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2 有疼痛感0 无疼痛感2 有疼痛感0 无疼痛感2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正常0 轻到xx无力1 重度无力2

不能运动3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左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右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左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0 亢进1 消失2 右侧跟腱反射存在0 亢进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量表

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DNS) MDNS可与MNSI联合应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周围神经病变,在一段时间内对患者进行评分可以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1.临床体格检查: 感觉:拇指的振动觉,10g丝的触觉,拇指的针刺觉。 肌力:手指展开,拇指伸展,踝关节背屈 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股四头肌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临床体格检查临床症状得分 右拇指振动觉正常 0 减退 1 消失 2 左拇指振动觉正常 0 减退 1 消失 2 右拇指10g丝测试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 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 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 2 左拇指10g丝测试正常(10次中感觉8~ 10次) 0 减退(10次中感觉1~ 7次) 1 消失(10次中感觉0次) 2 右拇指背侧的针刺觉有疼痛感 0 无疼痛感 2 左拇指背侧的针刺觉有疼痛感 0 无疼痛感 2 右手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手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拇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拇指伸展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髁背屈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左髁背屈肌肌力正常 0 轻到中度无力 1 重度无力 2 不能运动 3 右侧肱二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肱二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肱三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股四头肌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右侧跟腱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左侧跟腱反射存在 0 亢进 1 消失 2 1.计算方法: 感觉损伤得分=左右两侧感觉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肌力得分=左右两侧肌力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反射得分=左右两侧反射检查项目的分数之和 体格检查得分=感觉损伤得分+肌力得分+反射得分 2.临床体格检查部分:最低得分0 最高得分46,分数越高,周围神经病越重 临床体格检查得分周围神经病 0~6 无 7~12 轻度 13~29 中度 30~46 重度 MDNS > 6分为异常。 一般资料 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院诊断入院日期病史入院前降糖史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

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治疗时一定会问:哪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好?为此求医网编辑根据医生指导、患者反馈和网友评论,整理筛选出了5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常用药品,希望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以下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品均已经过药监局审批,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放心服用: 1.加巴喷丁 参考价格:¥57 成分:加巴喷丁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常规抗癫痫药物不能取得满意疗效的局限性发作,也用于局限性发作并继而全身化的癫痫患者的治疗。加巴喷丁已成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疾病的此类药物。该产品被英国批准治疗所有神经性疼痛,包括糖尿病性神经病、疱疹后神经痛、脊髓损伤痛、幼肢痛和神经性背痛。 禁忌症:已知对该药中任一成份过敏的人群、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禁服。 生产商: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526 2.硫辛酸注射液 参考价格:¥176 成分:戊酸。辅料为苯甲醇、乙二胺。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引起的感觉异常。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生产商: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5869 3.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Ⅰ) 参考价格:¥157

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粒含格列本脲1.25mg,盐酸二甲双胍250mg。 功能主治: 1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和/或运动疗法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 2 可作为单用磺酰脲类或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水平未得到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二线用药。 禁忌症:以下患者禁用:1;肾脏疾病或肾功能不全(男性:血清肌酐;女性:血清肌酐≥1.4mg/dl。或肌酐清除率异常),由心源性休克、心肌梗塞、败血症引起的肾功能不全。2;需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衰。3;对二甲双胍或格列本脲过敏者。4;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性的酮症酸中毒。5;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影前、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6;1型糖尿病患者。 生产商:湖南金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999 4.伏格列波糖片 参考价格:¥60.7 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伏格列波糖,其化学名为 (+)-1L-[1(OH),2,4,5/3]-5-[2-羟基-1-(羟甲基)乙基]氨基-1-碳-(羟甲 基)-1,2,3,4-环己呋喃。分子式:C10H21NO7,分子量:267.28。 功能主治:改善糖尿病餐后高血糖。(本品适用于患者接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没有得到明显效果时,或者患者除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还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制剂而没有得到明显效果时。) 禁忌症: 1.严重酮体症、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的患者慎用; 2.严重感染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患者或严重创伤的患者慎用; 3.对本品的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4.老年人慎用; 5.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生产商: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030 5.格列吡嗪片 参考价格:¥14 成分:Glipizide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规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诊疗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 一、定义: 周围神经病变(DPN):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二、DPN概述: 渐进、隐匿的过程;病理改变与症状严重程度不一致; 三、DPC危害: 增加足部受伤的危险、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感觉异常或痛性神经病变)。 四、DPN发病率: 中华医学会学分会在1991年1月—2000年12月对24,496例DM 患者的分析发现神经病占60.3%,1型44.9%,2型61.8%;DM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五、周围神经病变的分型: 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和脊神经;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

f、排除其它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排除诊断:VitB12缺乏症、甲减、酒精中毒、尿毒症、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变(CIDP)、肿瘤压迫、炎症。 九、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 控制血糖,纠正血脂异常,控制高血压。加强足部护理。定期进 行筛查及病情评价:全部患者应该在诊断为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DP N;对于病程较长,或合并有眼底病变、肾病等微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该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 十、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1、对因治疗:积极控制高血糖是防治DPN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手段。 2、血糖控制、神经修复:如甲钴胺、抗氧化应激:如α-硫辛酸、、改善微循环:如前列腺素E2、改善代谢紊乱: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他:如神经营养。 3、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的治疗: 4、治疗顺序:甲钴胺和α-硫辛酸→传统抗惊厥药→新一代抗惊厥药→度洛西汀→三环类抗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等。 5、对症治疗 a、甲钴胺和α-硫辛酸:可以作为对症处理的第一阶梯用药。 b、传统抗惊厥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 c、新一代抗惊厥药:主要有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 d、三环类抗药(TCA):最常用阿米替林、丙米嗪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西肽普兰等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一、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1.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药方是什么2. 治疗气阴两虚型和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3. 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二、黄芪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还有哪些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 1、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中药药方是什么1.1、局部治疗:方药:苏木30g,透骨草15g,地龙15g,木瓜20g,鸡血藤30g,路路通15g,白芥子15g,桑枝30g,川芎20g。 1.2、用法:上方加水煎煮成4000ml,每日1剂,倒入专用袋内,再将袋放置药浴箱预热致所需温度,双足浸泡袋内,药水浸泡踝关节以上10cm,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水温在38℃~40℃为宜,疗程为3周。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以阴虚为本,痰、瘀血为标,痰瘀阻络,不通则痛,故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觉迟钝等症状。我们应用的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功效,可以使瘀血化、痰浊消、络脉通,从而达到很好的疗效。中药在热能作用下通过皮肤孔穴、俞穴使足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抗炎止痛,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和神经病变,能使皮肤发凉、麻木或刺痛,感觉迟钝症状改善。2、治疗气阴两虚型和脾虚湿滞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用什么中药 2.1、气阴两虚型:表现为手足麻木灼痛,渐至整个肢体,盗汗自汗,五心烦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口干思饮,大便偏干不畅。治以益气养阴,佐以活血通络。取黄芪30克,黄精、女贞子、丹参、枸杞子、当归、鸡血藤各15克,水煎服,日一剂。 2.2、脾虚湿滞型:表现为手足麻木沉重,脘腹痞闷胀痛,食少便溏,头身困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专家共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 起草专家 胡仁名樊东升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列) 崔丽英樊东升高鑫郭晓慧洪天配纪立农母义明宁光王毅肖海鹏邢小平邹大进周智广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定义、流行病学及分型 1.1 定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 1.2 流行病学: 糖尿病诊断10 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其患病率与病程相关。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 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患者无症状。在吸烟、年龄超过40 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 1.3 分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最常见的分型如下:?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类型。 ?局灶性单神经病变:或称为单神经病变,可累及单颅神经或脊神经。

?非对称性的多发局灶性神经病变:同时累及多个单神经的神经病变称为多灶性单神经病变(或非对称性多神经病变)。 ?多发神经根病变:最常见为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主要为L2、L3和L4等高腰段的神经根病变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Autonomic Neuropathy,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可累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等系统。 ? 2.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学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认为其主要为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等。另外,自身免疫因素、维生素缺乏、遗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DPN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学改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无髓鞘神经纤维轴突变性,甚至消失;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节段性或弥散性皱缩或脱髓鞘,以及髓鞘再生引起的朗飞氏结结间长度改变。 3. 诊断: 3.1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糖尿病类型及病程、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等。 3.2 症状及体征: l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病情多隐匿,进展缓慢;主要症状为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感觉异常,通常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多从下肢开始,对称发生,呈长度依赖性。症状夜间加剧。体格检查示足部皮肤色泽黯淡,汗毛稀少,皮温较低;痛温觉、振动觉减退或缺失,踝反射正常或仅轻度减弱,运动功能基本完好。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ICD.10:E14.423+G63.2)。 (二)诊断依据 明确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与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并且以下4项检查中如果任1项异常则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针刺痛觉异常;振动觉异常;压力觉异常。 需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脑梗死、格林-巴利综合征,排除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静脉栓塞、淋巴管炎)等,尚需鉴别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毒物对神经的损伤。如根据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做神经肌电图检查。(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ICD.10:E14.423+G63.2)。(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

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睡前、必要时0:00、3:00am等):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浆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HbA1c;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双足多普勒血流图测定踝肱比值:肌电图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外周神经感觉测定:双下肢TcPO。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选择用药:(1)血糖控制:选择适当的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方案。(2)神经病变治疗:神经修复;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改善代谢紊乱;营养神经。(3)对症治疗:传统抗惊厥药、新一代抗惊厥药、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七)出院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资料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定义 糖尿病足的定义最早在 1956 年由欧克利提出,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 WH0 ( 1999 年)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外流行病学 1. 糖尿病足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4 % -10 %。 2. 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 % -60 %。 3.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 %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4. 在糖尿病患者中, 5 个溃疡中有 4 个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 5. 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 1/3 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 (二)我国资料 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0 %,糖尿病人数已接近 1 个亿,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 2. 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 14 %,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 10 年。病程超过 20 年者,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3. 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1.6%-6.4% ,近年来,糖尿病病足溃疡和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 总体上说,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 5%-10% ,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 50% 以上,截肢后 30 天内死亡率约有 10%-14% ,其生存期中位数为 22 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最近的报告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可能性是非糖尿病者的 25 倍。每 30 秒就有人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 三、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 (一)神经病变 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 (二)血管病变 1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2 .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 (三)感染 在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基础上发生,是发展、迅速恶化的重要因素,常会导致预后不良的重度坏疽。 (四)足部畸形继发的各种损伤 四、糖尿病足的常见的诱因 (一)鞋子不合适、新鞋磨伤。 (二)碰撞伤、水泡破裂、烫伤、溃破。 (三)鸡眼、甲沟炎。 (四)修甲损伤。 五、糖尿病足部形态、功能的改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