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 (1)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 (1)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  (1)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  (1)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PB12210261 徐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研究遗传学的经典材料,因为它容易采集、培养;它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一般10-14天能繁殖一代;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8。本实验选取果蝇为实验材料了解其饲养条件,性状识别,观察完成伴性遗传的研究。

【关键词】

果蝇伴性遗传

【Abstrac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s a classic material of studying genetics. Firstly, it is easy for us to collect and to feed. Secondly, as we all know,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as a 2n number of 8, which means we could easy to observe it, furthermore, it also has numerous of gene mutations. Finally, its biocycle is very short,therefore it can generate a generation in only 10-14 days. In this experiment we performed the Sex link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Key word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ex linked inheritance

【前言】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实验部分】

一、实验目的

1、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2、记录杂交结果,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3、认识黑腹果蝇的形态学特征,观察果蝇的生活史。

4、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对伴性遗传的特点有感性认知。

5、通过对结果的观察记录,掌握实验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二、基本原理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F

1代中的果蝇均为红眼,F

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

2

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眼,在雄果蝇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当反交时,F

1

雄果蝇却为白眼。F

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

2

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交配方式如下所示,其中设A为正交,则B是A的反交

A:红眼雌[♀]×白眼雄[♂] B:白眼雌[♀]×红眼雄[♂]

P: X+X+×X w Y P: X w X w×X+Y

↓↓

F1: X+X w×X+Y F1: X+X w×X w Y

↓↓

F2: X+X+ X+X w X+Y X w Y F2: X+X w X w X w X+Y X w Y

表型:♀[+] ♀[+] ♂[+] ♂[w] 表型: ♀[+] ♀[w] ♂[+] ♂[w]

注意:

1、常染色体性状遗传的正、反交所得子代♀、♂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同。

2、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有例外个体产生,这是由于两条X不分离造成的

中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性白眼,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约(B杂交组合),F

1

几千个体中有一个。不分离现象如下图所示:

三、材料和器材

1、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

野生型(红眼):X+X+,X+Y

突变型(白眼):X w X w,X w Y

2、实验仪器及用具:

大试管、麻醉瓶、瓷板、毛笔等。

3、药品和试剂:

乙醚、果蝇培养基等。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收集处女蝇:由于雌蝇生殖器官中有贮精囊,一次交配可保留大量精子,供

多次排卵受精用,因此做杂交实验前必须收集未交配过的处女蝇。由于孵化

出的幼蝇在12小时内(更可靠是8小时)不交尾,因此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把♀、♂蝇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2、准备好培养基,按正、反交组合,把已麻醉的红眼♀、白眼♂和红眼♂、白眼♀分别放入不同试管内进行杂交,每管3—5对。贴上标签,注明杂交组合、杂交日期、操作者姓名。

3、6—7天后,见到有F 1幼虫出现,即除去亲本果蝇(一定要除干净!)。

4、再过3—4天,观察F 1成蝇的性状(正、反交有什么不同?眼色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5、将所出现的F 1代♀、♂果蝇麻醉后,挑3—5对换入新的培养基继续饲养(此处无需处女蝇)。两组合后代不能混合,应分别培养。

6、6—7天后又需除干净F 1代亲本果蝇。

7、再过3—4天,F 2代成蝇出现,麻醉后倒出观察眼色和性别,进行统计。 8、每隔1—2天统计一次,累积6—7天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统计得出下表 F 1代类型 正交组合 红眼♀×白眼♂ 反交组合 白眼♀×红眼♂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合计

34

36

36

21

12

15

比例 26.8% 28.3% 28.3% 16.5% 44.4% 55.6%

χ2测定:

χ 2 =∑(观察值 – 理论值)2 / 理论值

1、正交组合F1共计127只 理论值分别为31.75, 31.72, 31.75, 31.75

2

2

2

2

(3431.75)(3631.75)(3631.75)(2131.75)31.7531.7531.7531.754.937

x ----=+++= 2x <7.815

2、反交组合F1共计27只 理论值分别为13.5, 13.5

2

2

2

(1513.5)(1213.5)0.33313.513.5

x --=+=

2x <3.841

根据χ2测定,查χ2表,n=4-1=3,P 0.05=7.815;n=2-1, P 0.05=3.841。所得的χ2

﹤P 0.05,可以认为观察值是符合假设的。具体对这个实验来说,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该是符合伴性遗传的假设,也就是说眼色的这对性状是由位于性染色体X

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思考与讨论】

1、实验观察要勤,要及时去除亲本,防止子代和亲代杂交,影响实验结果。

2、在开始挑选亲本时,乙醚的量要适当,防止因剂量过大造成亲本死亡。判断果蝇是否死亡主要看其翅膀是否向上翘起,若向上翘起则表明果蝇已经死亡。

3、在统计的过程中,若果蝇不幸飞出则要立即处死,绝不能手软,防止造成实验室其它果蝇的污染。

4、本实验在收集处女蝇的过程中,从红色亲本瓶里挑出许多白眼果蝇,因此正交的红眼雌蝇中有大约一半的杂合子,造成后代有四种表现性。

5、反交组合中的亲本死亡率较高,只有几只亲本存活,因此产卵数很少,造成后代明显偏少,但经过χ2测定仍可以符合假设。

【总结与展望】

本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验证了果蝇眼色的伴性遗传,培养了耐心的精神。通过此次实验,学会了果蝇雌雄的辨别方法,掌握了实验的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傅忠扬;“伴性遗传”说课稿[J];中学生物学;2011年05期

2 王国荣;“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06年11期

3 赵占兴;《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19期

4 唐志哲;“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J];中学生物教学;2008年11期

5 王红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7期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果蝇遗传性状的观察 背景知识 果蝇是在世界各地常见的昆虫,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Drosophila)。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果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点。它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约12天即可繁殖一带);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十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果蝇的遗传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互换等方面十分突出,为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果蝇仍然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 2.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几种常见的突变型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三、仪器设备 双筒立体解剖镜,培养瓶(粗平底试管或牛奶瓶)及麻醉瓶(与培养瓶一致的空瓶),白瓷板,毛笔。 四、药品试剂 乙醚,玉米粉,酵母粉,蔗糖,丙酸。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其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图1-1)用放大镜从培养瓶外即可观察到这4个时期,也可取出用立体解剖镜仔细观察。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低温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减低,高于30℃使果蝇不育甚至死亡。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25℃培养条件下果蝇从受精卵到成虫约10天,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虫果蝇在25℃时约成活15天。 卵:受精卵白色,椭圆型,腹面稍扁平,长约0.5mm,在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他能使卵附着在事物上。 幼虫:受精卵经24h就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2次蜕皮到第3龄期体长可达4~5mm。肉眼观察可见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沟状口器。 蛹:幼虫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3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 成虫: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翅还未展开,体表也未完全几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的乳白色。透过腹部体壁还可以观察到消化道和性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2年9月28日 -2012年10月20日 小组编号:周五5组 小组成员:白坦蹊陈朱媛呼波王启明 【摘要】 实验利用果蝇,这一常用的遗传学模式生物,进行杂交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连锁交换等遗传学规律。报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对三隐性状中的基因遗传距离进行了计算,证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假设的。 【实验原理】 一、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用正常体色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正常体色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正常体色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正常体色,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 3.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 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 4.连锁与交换定律 连锁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一定频度的交换,因此在子代中将发现一定频度的重组型,但一般比亲组型少得多。 5.基因定位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确定基因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而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用交换值来表示的。只要准确地估算出交换值,并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把它们标志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实验三: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14级生物技术1班王堽 一、目的 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 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 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 B 杂交组合,F1 代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雌性白眼,这是由于两条x 染色体不分离造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38154

果蝇杂交实验正式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年月日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进一步理解和验证伴性遗传和分离、连锁交换定律; 3、学习并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完全显性。当正交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无论雌雄均为红眼;反交时雌蝇都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 三、实验材料和器具 野生型雌蝇雄蝇,突变型雌蝇雄蝇、放大镜、麻醉瓶、毛笔、超净台、乙醚、酒精棉球、酵母、玉米粉、丙酸、蔗糖、琼脂 四、实验流程 配培养基→选处女蝇→杂交(正交,反交)→观察F1 五、实验步骤 1、配培养基 2、选处女蝇在超净台上选取野生型和突变型的雄蝇雌蝇 3、杂交 (1)正交取红眼雌蝇5个和白眼雄蝇4个,放入培养瓶中(♀)红眼(+ +x x w) x)×(♂)白眼(y (2)反交取红眼雌蝇3个和白眼雄蝇4个,(♀)白眼(w w x x)×(♂)红眼(y x+) 贴上标签,放于恒温箱饲养 4、观察并记录 分别将正反交的F1代用乙醚麻醉,倒在白纸上,分别数红白眼的雌蝇和雄蝇,记录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正交实验中,F1代雌雄硬都是红眼;在反交实验中,雌性都是红眼,雄性都是白眼,但也出现了个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分析:在伴性遗传中,也有个别例外产生,这是由于2条X不分离造成的,F1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雌性白眼,但是这种情况极为罕见。 七、注意事项 要经常观察,如果培养瓶内有生霉的,必须将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F1代幼虫出现即可将亲本放出或处死 要严格控制温度,偏高的温度或者偏低的温度都可能引起果蝇的死亡 亲本必须是处女蝇,其原因是雌蝇生殖器官有受精囊,可以保存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能使交配后卵巢产生的卵受精。在杂交时若不是处女蝇,其体内已储有另一类型雄蝇的精子,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导致整个实验失败。 在F1代羽化前,一定要将亲本全部清除干净并处死,以免出现回交现象,影响结果 果蝇的麻醉要适当,掌握好麻醉时间,麻醉过度会使果蝇直接死亡 取果蝇的时候用毛笔,避免用其他锋利的器具,避免戳伤果蝇,影响生长繁育 八、个人总结 第一次饲养果蝇,开始时感觉这么复杂和漫长的实验是一个很大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 以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蛹(第四天) 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 (第二天)(第零天) 第一次蜕皮幼虫 (第一天) 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5. 不完全连锁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换而交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设计书 一、单因子试验 1、实验原理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也称孟德尔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的时候,就会互相分开,并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在一般情况下,配子的理论分离比是1:1,子二代(F2)的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的表型分离比是3:1。杂种后代分离出来的隐性基因纯合体与原来隐性亲本在表型上是一样的,隐性基因并不因为和显性基因在一起而改变它的性质。 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长翅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经退化,只留下少量残迹(vg/vg),无飞翔能力。Vg的基因座位于第二染色体,。对长翅(+)完全隐性。 用野生型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全是长翅。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为3:1,。 基因型为+/vg(长翅)雌雄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和vg,并且各占1/2,。简单列表可知F2的性状比为3:1。 2、实验步骤 (1)确定杂交亲本,挑选处女蝇。 选用2#与18#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选用野生型长翅和突变型残翅果蝇为杂交亲本。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蝇。处女蝇的挑选方法:亲本饲养2周之后,提前10—12小时把培养瓶内所有活的成虫倒干净,然后在倒掉成虫的12小时内吧新羽化的成虫倒出来,装进消毒过的培养瓶或者平底试管进行适度麻醉,麻醉后放在消毒过的白瓷板或者硬纸板上把雌雄蝇分别挑出,雌蝇即为处女蝇。根据实验所需处女蝇数量的多少,可连续收集,但不要超过3天。 (2)配好杂交组合,进行正、反杂交。 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突变型残翅(♂)。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一面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而被闷死,随机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紧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直至果蝇苏醒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反交组合:将亲本性别交换。 (3)培养7天之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来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子里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把5~6对适度麻醉的F1转入另一培养瓶,标明信息。 表2 正、反交F1果蝇翅形观察结果记录表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 1.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

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 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果蝇的生活史如下: 雌蝇→减数分裂→卵 受精 雄蝇→减数分裂→精子 第一批成虫 羽化(第八天) (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

果蝇杂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四:果蝇的杂交 姓名:许哲同组者:李永久 班级:生科08级学号:200805140167 实验时间:周二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引言 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理论如图所示: 图一:分离定律图示 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如图所示)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伴性遗传 (1)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PB12210261 徐导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研究遗传学的经典材料,因为它容易采集、培养;它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一般10-14天能繁殖一代;它的染色体数目是2n=8。本实验选取果蝇为实验材料了解其饲养条件,性状识别,观察完成伴性遗传的研究。 【关键词】 果蝇伴性遗传 【Abstrac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s a classic material of studying genetics. Firstly, it is easy for us to collect and to feed. Secondly, as we all know,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has a 2n number of 8, which means we could easy to observe it, furthermore, it also has numerous of gene mutations. Finally, its biocycle is very short,therefore it can generate a generation in only 10-14 days. In this experiment we performed the Sex linked inheritanc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Key word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ex linked inheritance 【前言】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实验部分】 一、实验目的 1、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2、记录杂交结果,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3、认识黑腹果蝇的形态学特征,观察果蝇的生活史。 4、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对伴性遗传的特点有感性认知。 5、通过对结果的观察记录,掌握实验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二、基本原理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F 1代中的果蝇均为红眼,F 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 2 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眼,在雄果蝇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当反交时,F 1

遗传学实验-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传学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果蝇杂交实验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班级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15日 教务处制 1前言 1.1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和连锁互换规律,掌握果

蝇杂交的实验技术和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方法,在实验中熟练运用生物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1.2 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Diptera)昆虫,属果蝇属(genus Drosophila),约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或花粉为其食物。以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利用突变株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已近一百年,至今,各种研究遗传学的工具已达完善的地步,果蝇对今日的遗传学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980年初,Drs. C. Nesslein-Volhard和E. Weichaus以果蝇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动物,利用其完备的遗传研究工具来探讨基因是如何调控动物体胚胎的发育,也带动了其它模式生物(线虫、斑马鱼、小鼠和拟南芥等)的研究,且有非常具体的成果。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 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 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 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2 实验材料 2.1果蝇品系 正交:2#(雌)×6#(雄)反交:2#(雄)×6#(雌) 2.2实验用具、药品 显微镜、培养瓶、棉塞、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乙醚等 3实验方法 3.1、果蝇的饲养 3.1.1 培养基的配制(以100ml量为例) 70ml水 + 0.85g琼脂 +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班级:2014级生物(1)班学号:20140322142 姓名:王堽 实验三果蝇的伴性遗传 一、目的 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了解伴性遗传并认识果蝇伴性遗传的特点; 3、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及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4、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 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 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3.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 在进行伴性遗传实验时,也会出现例外个体,即在 B 杂交组合,F1

实验四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一、实验目的 1、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进一步认识伴性遗传的特点。 2、记录杂交结果,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二、基本原理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果蝇的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性是XX,为同配性别;雄性是XY,为异配性别。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这类遗传也叫X—连锁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 F 1代中的果蝇均为红眼,F 2 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 红眼,在雄果蝇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当反交时,F 1 代中的雌果蝇为红 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 2 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 交配方式如下所示,其中设A为正交,则B是A的反交 A:红眼雌[♀]×白眼雄[♂] B:白眼雌[♀]×红眼雄[♂] P: X+X+×X w Y P: X w X w×X+Y ↓↓ F1: X+X w×X+Y F1: X+X w×X w Y ↓↓ F2: X+X+ X+X w X+Y X w Y F2: X+X w X w X w X+Y X w Y 表型:♀[+] ♀[+] ♂[+] ♂[w] 表型: ♀[+] ♀[w] ♂[+] ♂[w] 注意: 1、常染色体性状遗传的正、反交所得子代♀、♂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同。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doc

果蝇伴性遗传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果蝇的伴性遗传 09级生物技术2班中午组李昭慧汪琼燕 一、目的 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 1910年,摩尔根在实验室中无数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蝇。让这只白眼雄蝇与野生红眼雌蝇交配,F1全是红眼果蝇。让F1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果蝇中有3/4为红眼,l/4为白眼,但所有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这表明,白眼这种性状与性别相连系,外祖父的性状通过母亲遗传给儿子。这种与性别相连的性状的遗传方式就是伴性遗传。摩尔根等对这种遗传方式的解释是: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动物,控制白眼的隐性基因(W)位在X性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却没有它的等位基因。如果这种解释是对的,那么白眼雄蝇就应产生两种精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种含有Y染色体,其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F1杂型合子(Ww)雌蝇则应产生两种卵子: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红眼基因(W);另一种所含的X染色体,其上有白眼基因(W);后者若与白眼雄蝇回交,应产生1/4红眼

雌蝇,l/4红眼雄蝇,1/4白眼雌蝇,l/4白眼雄蝇。实验结果与预期的一样,表明白眼基因(W)确在X染色体上。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 两种类型.雌蝇细胞内有2条X染色体,为同配性别(XX),雄蝇为XY是异配性别.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其遗传过程中,其性状表达规律总是与性别有关.因此,把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性状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雄均为红眼果蝇,F1代相互交配,F2代则雌性均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1:1;相反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F1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都是白眼,F1相互交配得F2代,雌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蝇红眼与白眼比例亦为1:1。由此可见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雌雄性别有关系。 伴性遗传可归纳为下列规律: 1. 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2.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

果蝇的伴性遗传

果蝇的伴性遗传 PB12207007王思雨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伴性遗传,认识伴性遗传正、反交的差别,同时熟悉雌雄果蝇的鉴别方法和掌握伴性遗传的实验和统计方法,该实验选取了野生型的红眼果蝇和突变型的白眼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通过观察F1代与F2代的红、白眼形状,进行性状分离的统计,用χ2检验法检验果蝇伴性遗传定律。 关键词:黑腹果蝇;伴性遗传;χ2检验 生物体有些性状是伴随性别一起遗传的,他们遵循自身的遗传规律,由于和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方式。在果蝇的身体中,眼色红白眼是一对伴随X染色体遗传的基因,他们的遗传和果蝇的性别有关,本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旨在验证伴性遗传的规律。在很多生物中有性染色体,而性别与这些性染色体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那么在性染色体上也会有基因,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就会与性别有关。遗传学上,将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1] 。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决定红眼、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除了XY性别决定基因外,还有ZW性别决定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行为类似于X连锁基因的遗传[2] 非伴性基因的F1代均表现显性性状,而伴性基因,在正交情况下,F1代和非伴性遗传相同,而在反交情况下,F1代会出现隐性性状。由此可以看出,正交和反交后代(F1、F2)的性状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基因的遗传方式的差别,子代雄性个体的X染色体均来自母本,而父本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子代雌性个体,这是伴性遗传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验对象介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成虫雌雄的鉴别

果蝇综合大实验0001

果覲综合大实验 摘要: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致死基因(I、Cy )形成了平衡致死系,本实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的麋蝇基因分高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选择研究的相对性状是正常翅(c)与卷翅(Cy\白眼(X-)与後眼(XB),实验亲本为正常翅白眼与卷翅桜眼的正反交。通过使用X2检验(a=0.05),聃定两个培养瓶(正交直翅杂交组与反交卷翅杂交组)中的果媲统计值与理论值差异不显着,另外两培养瓶(正交卷翅杂交组与反交直翅杂交组)中果蝇得统计值与理论價显着不符合。 第一部分果蝇性别鉴定、性状观察与饲养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堂握果蝇的麻醉及观察方法: 3、通过实验7习掌握果蝇性别的鉴宦方法: 4、了解果蝇的饲养方法: 5、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室备品系果蝇的性状. 二、实验内容 (->果觐的生活史 果蝇妃于昆虫纲,双翅目,与家蝇是不同的种.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隘度关系很密17J.30X?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沿则使它生活周期延长, 同时生活力也减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C o 从表中可以看出259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9时成虫约活15天. 果蝇-般址培养在恒温箱内.盛复时.要注总降温. (二)果蝇是遗传学分析的好材料 (1)生长迅速,生括史较短,短时间内可获得人虽子代: C)容易饲养.在常温下以玉米粉做饲料就可使之生长繁殖: (3)染色体数目少.加之唾腺染色体巨大,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 (4)突变性状多,H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三)果規的麻醉及观察方法 (I)对果蝇进行检査时,可用乙瞇麻醉,使它保持挣止状态。因果蝇对乙张很敏感,易麻醉,麻醉的深度看实检要求而定(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做观察可深度麻醉,致死也无妨。果蝇翅膀外展45C角表示己死)。O)麻醉时将乙陋(2 — 3滴)滴到麻醉瓶塞的绵球上(注总不要让乙醍流到瓶内),同时麻醉瓶要保持「燥,否则会粘住果就翅脐。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 姓名:陈斌同组者:蔡运 班级:生科09级学号:09090327 实验时间:周三下午 摘要经典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分别是: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规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尤其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对果蝇的研究更是广泛而充分。本次通过实施已有实验方案,观察后代中果蝇的各种性状,结合各种统计处理方法,从而证明这三大定律。 1.原理 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用灰体果蝇与黑体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现型。(图1) 图1 图2 自由组合定律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控制体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2号常染色体,灰体对黑体完全显性,控制眼色性状的突变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用黑体红眼果蝇(♀)与灰体白眼果蝇(♂)交配,得到F1代都是灰体,F1代雌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F2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四种表现型。(图2)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果蝇的性染色体有X和Y两种,雌蝇为XX,雄蝇为XY。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W)对白眼(w)为完全显性。当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雄性果蝇都为红眼,F2代雌性果蝇都是红眼,雄性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当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时,F1代雌性果蝇为红眼,而雄性果蝇为白眼,此现象又称为绞花式遗传,F2代雌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为1∶1,雄性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比例也是1∶1 。(图3)

实验三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三 果蝇的伴性遗传 一、目的 1、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的差别。 二、原理 1)、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各地,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在遗传,发育,生理, 和行为等的研究方面,果蝇是最常见的研究对象之一。原因是它易于培养, 繁殖快,使用经济: 它在室温条件下, 十天就可以繁殖一代; 且只有四对染色体, 易于遗传操作; 还有它有很多突变体可以利用。 中文学名: 黑腹果蝇 拉丁学名: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别称: fruit fly 二名法: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目: 双翅目 Diptera 亚目: 长角亚目、短角亚目 科: 果蝇科Drosophilidae 属: 果蝇属Drosophila 亚属: Sophophora 种: 果蝇 分布区域: 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2)、果蝇的生态学特性 果蝇又称小果蝇(Drosophilidae 科,Drosophila 属),英文全名 fruit fly 。它和危害农作物的果实蝇(Trypetidae 科,Bactocera 属)不同,果实蝇危害瓜果类果实非常严重,是农业技术上的一大隐忧. 刚形成的蛹呈微黄色,之后颜色逐渐加深,羽化前呈深褐色。果蝇类昆虫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以腐烂的瓜果等为食,可为害多种瓜果蔬菜及许多植物的多汁器官,甚至连甜酒也成为取食对象n]。研究表明,果蝇具有强烈的趋化性,嗅到水果发出的气味就会飞来取食、交尾和产卵[7]。果蝇对不同水果嗜好程度有差异,该试验表明,黑腹果蝇对几种水果嗜好性顺序依次是葡萄、苹果、香蕉、桃、梨。昆虫嗜好性与寄主植物或食物挥发出的化学物质以及分布在昆虫体表的嗅觉和味觉感器有关[8]。昆虫取食行为取决于从化学感受器输入的感觉信号[9]。研究表明,黑腹果蝇触角和下颚须等感受器官组织含有约62种不同的气味受体蛋白用以检测和识别其所感受的所有化学气味分子[i03。黑腹果蝇对不同水果的嗜好程度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水果挥发出的化学成分相关,水果中的何种化学气味成分在起关键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果蝇易增加果实中的农药残留,而且果蝇成虫个体小,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标准版

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人:李扬、胡津睿实验时间:2014.9.11—11.06 实验地点:生化楼305遗细室

一、前言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学会杂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初步理解遗传的三大定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定律。学会运用统计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论文的撰写方法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⑴饲养容易。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⑵生长迅速。十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⑶染色体数少。只有4对。⑷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⑸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 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实验材料:6#黑腹果蝇、e#黑腹果蝇 1.2实验用品:显微镜、培养瓶、纱布、量筒、麦片、玉米粉、蔗糖、琼脂粉、丙酸、 乙醚等。 1.3培养基的配制: 70ml水+ 0.85g琼脂+ 7g蔗糖→煮开至琼脂溶化→加入麦片玉米糊 (30ml冷水与8g麦片玉米混匀)→煮开约3-5分钟,成粘稠的糊状→稍凉后加 入1g酵母粉,0.4-0.5ml丙酸,混匀→分装,待培养基凝固后包上纱布。 1.4实验流程: 取原种:取若干只6#黑腹果蝇和e#黑腹果蝇培养。 取处女蝇:清除原种瓶中的成虫,每隔8h收集刚羽化的成虫,将准确鉴别性别的雌性和雄性果蝇分别放入培养瓶中培养。 杂交:将6#♀与e#♂放入一培养瓶内杂交,同样将6#♂与e#♀放入一培养瓶内杂交,杂交后的子代为F1。 统计F1的性状。

果蝇杂交实验 山东大学

果蝇杂交实验 摘要果蝇(Drosophila)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之一。因为果蝇染色体数目少、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在基因分离、连锁、交换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杂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性状和数据,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和伴性遗传。 1.引言 普通果蝇的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是一个完全变态过程。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突变型多,染色体数目少(2n=8),繁殖率高,饲养简便等特点,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普通果蝇突变型中,有常染色体的残翅及伴性遗传的白眼等容易观察到的性状,便于实验分析。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列表如下: 表一:本次杂交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F2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F2代表型分离比是3∶1 。 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与这些性状对应的突变性状很多,其中灰身(+)与黑身(b)是一对相对性状,且灰身对黑身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实质上就是不同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间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在杂种第二代表型分离比就呈9∶3∶3∶1。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果蝇另一突变性状为焦刚毛(sn),与之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直刚毛(+),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一号染色体上,直刚毛对焦刚毛为完全显性。用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其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伴性遗传: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传递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它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因此称为伴性遗传。 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连锁交换定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