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癌症预防 环境因素不可小视

癌症预防 环境因素不可小视

癌症预防 环境因素不可小视
癌症预防 环境因素不可小视

Negative

V ol.2 No.1 2011

22

癌症预防?环境因素不可小视

张笑恺,王四旺,曹?蔚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32)

症是人类的头号杀手,为此全球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寻求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

但近30年来癌症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且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80—2002年间,全球年新发癌症患者人数上升了2.4倍,达到1200万,且按照目前的速度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700万[1]。面对这样的结果与预期,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抗癌策略正确吗?不论是东方的上工治未病,还是西方的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的指导思想都告诉我们,对抗疾病,预防是更为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癌症这种复杂的疾病,预防就显得更加重要。

2009年10月28日,美国癌症协会在《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发表的一篇论文[2]便向人们展示了预防在抗癌工作中的巨大作用。论文报道基于美国癌症协会多年来致力于癌症预防的研究、教育和倡导工作,已取得诸多成绩,如吸烟相关癌症发病率男性大大降低,女性趋于平稳;女性中曾最为普遍的宫颈癌已变为低发癌症等。

那么这样的成绩又是如何取得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细细品读了全文。论文首先指出,预防癌症是美国癌症协会的中心工作,其中一级预防是该项工作的重点。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目的是通过避免致癌因素的接触以防止癌症的发生。时至今

Don't underestimate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ancer prevention

ZHANG Xiao-Kai, WANG Si-Wang, CAO We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chool of Pharmac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research, scientists have recognized that cancer prevention is urgent. A review entitled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ncer” was published in “CA Cancer J Clin” on October 28, 2009. We read it with great interest and benefited a lot. We wrote a letter about aflatoxin as an additional cancinogenic factor and sent it to the editor, and on March 8, 2010, the letter was published on the journal.

【Keywords 】cancer;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factor

【摘?要】随着对癌症的不断探索,目前科学家们已认识到癌症预防刻不容缓。2009年10月28日《临床医师肿瘤杂志》(CA Cancer J Clin)上刊载了一篇关于癌症预防的综述,题为“美国癌症协会对癌症与环境因素的观点”。我们研读该论文后,深感受益匪浅,并以Letter形式向文章作者补充提出黄曲霉毒素这一致癌因素。该Letter于2010年3月8日发表在《CA Cancer J Clin》的评论中。【关键词】?癌症; 预防; 环境因素

·名作点评·

日,癌症的病因还未完全弄清,但目前普遍认为只有5%左右的癌症与遗传紧密相关,大部分癌症是环境因素即环境恶化和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环境因素的可变性,使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可能[3]。论文随后就六个方面,详尽介绍了致癌物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作者认为,环境因素纷繁复杂,不可能完全规避所有致癌因素。癌症一级预防工作重点在于规避致癌性强、范围广、但能通过有效手段避免的高致癌因素。

通过阅读这篇文献,我们发现该篇论文作为对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工作的指南性论文,对未来癌症的一级预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该论文对可变高致癌因素并未全面阐述,尤其是缺少对强致癌物质的论述。人类的工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自身作用,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各种致癌物质,目前已证实对人有致癌性的物质就多达100种,可能对人有致癌性的有314种,尚未分类的有516种。这些物质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加以规避。

我们课题组在关注这个问题时,发现黄曲霉毒素作为肝癌的主要诱因即是一种可变高致癌因素,但目前尚未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进行,黄曲霉毒素导致肝癌的危害性开始逐渐显现,目前发现大约有4.6%~28.2%的肝癌是由黄曲霉毒素导致[4]。

黄曲霉毒素为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真菌毒素,目前已发现20余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为主要代表物质[5]。黄曲霉素的致癌性非常强,如每日以含黄曲霉毒素B1 0.01~0.015 ppm 的饲料饲喂大鼠,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可达80%以上。另外黄曲霉毒素分布很广,人们食用食品前的任何阶段都可能被其污染,且黄曲霉毒素的性质稳定,一般烹调温度很难将其破坏[5],因此造成目前全球仍有约50亿人处于慢性接触黄曲霉毒素状态[6]。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从黄曲霉毒素的致癌性、人群暴露程度和防治可能性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撰写Letter与作者交流,并期望通过《CA Cancer J Clin》引起人们对黄曲霉毒素的重视。Letter 很快被接收并全文发表。

当然我们并没有仅仅停留于Letter的发表,作为一年级硕士新生,通过精读名品以凝练出自己的课题是我们研究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和大量文献,我们发现由于黄曲霉毒素毒性强、分布广,因此控制摄入量和加强体内解毒是降低其对人体损害的有效手段。但目前缺少经济、有效、操作性强的防霉去毒措施,因此干预黄曲霉毒素体内吸收与代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相关药物研发的方向[7-8]。

目前研究已发现,黄曲霉毒素本身并不具备致癌性,而是在体内经代谢形成AFB-N7-Gua复合物和AFB-FAPY后才具有致癌性,这两种物质亦可作为黄曲霉毒素暴露的生物标记物[9]。

因此以两者为靶点的天然化学成分筛选很有可能对高危人群肝癌的药物预防作出重要贡献。当然,目标化合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远非一日之功,但我们相信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深入研究,一定能为肝癌的一级预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Boyle P, Levin B. World cancer report [R].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2008:14.

[2] Fontham ET, Thun MJ, Ward E,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perspectives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ancer[J].

CA Cancer J Clin, 2009, 59(6):343-351.

[3]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2009[EB/

OL]. [2010-04-2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3537621.html,/acs/groups/ content/@nho/documents/document/500809webpdf.pdf. [4] Liu Y, Wu F. Global burden of aflatoxin-indu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risk assessment[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0, 118(6):818-824.

[5] Mc Lean M, Dutton MF. Cellular interactions and metabolism

of aflatoxin: an update[J]. Pharmacol Ther, 1995, 65(2):163-192.

[6]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et al.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J]. Am J Clin Nutr, 2004, 80(5): 1106-1122.

[7] Tang L, Tang M, Xu L, et al. Modulation of aflatoxin biomarkers

in human blood and urine by green tea polyphenols intervention[J]. Carcinogenesis, 2008, 29(2):411-417.

[8] Egner PA, Wang JB, Zhu YR, et al. Chlorophyllin intervention

reduces aflatoxin-DNA adducts in individuals at high risk for liver cancer[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 98(25):14601-14606.

23

Negative

V ol.2 No.1 2011

24

[9] Smela ME, Hamm ML, Henderson PT, et al. The aflatoxin

B(1) formamidopyrimidine adduct plays a major role in causing the types of mutations observed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10) :6655-6660.

Aflatoxins, a known carcinogen and modifiable risk factor Dear Editor:

Aflatoxins, derivatives of dihydrofuran coumarin, are food-borne secondary toxic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any strains of Aspergillus flavus and Aspergillus parasiticus which are especially abundant in areas of the world with hot, humid climates. Aflatoxin B1 (AFB1), the most abundant and potent of aflatoxins [1], is a well-know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risk factor, and has been classified as a group I human carcinogen by the IARC in 1993. Aflatoxins are associated with acute toxicity, teratogenicity, mutagen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in human and animal populations. Acute exposure of aflatoxins can result in aflatoxicosis, which manifests as severe, acute hepatotoxicity with a case fatality rate of approximately 25% [2]. Furthermore, HCC as a result of chronic exposure of aflatoxins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particularly in individuals already exposed to hepatitis B. In previous case-control studies involving 18,244 urine samples collected in Shanghai, China, aflatoxins exposure yielded a relative risk of 2.4 [3]. Recently, in the Taiwan cohort follow-up, aflatoxi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risk of HCC up to 3-fold [4].

Aflatoxins, most of which occur naturally, are very stable at high temperatures, with little or no destruction occurring under ordinary cooking conditions or during pasteurization [5]. But their occurrence in food could be mitigated or prevented with the current state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fter years of efforts, although control strategies have mostly eliminated harmful exposur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FT-associated health effects still pervade the developing world, such as China. Over 5 billion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orldwide are at risk of chronic exposure to aflatoxins through contaminated food [6].

The low relative risk of HCC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s that aflatoxin is a modifiable risk factor. Furthermore, biomonitoring of aflatoxins can be done by analyzing the aflatoxins-albumin adducts and aflatoxins metabolites in blood, milk, or urine. Therefor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monitoring aflatoxins levels in food combined with biomonitoring of aflatoxins in vivo and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viru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s a top priority. Yours sincerely, Xiaokai Zhang, M.D. Siwang Wang, Prof.Wei Cao, Ph.D.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chool of Pharmac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China. Correspondence: Wei Cao, Ph.D., e-mail: caow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3537621.html, 附录A:

给编辑部的信【摘自CA Cancer J Clin, 201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e13537621.html,/cgi/eletters/59/6/343 (2010年3月8日)】

References

[1] Wild CP, Gong YY. Mycotoxins and human disease: a largely ignored global health issue. Carcinogenesis, 2010, 31:71-82. [2] Strosnider H, Azziz-Baumgartner E, Banziger M, et al. Workgroup report: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aflatoxin expos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06, 114:1898-1903.

[3] Ross RK, Yuan JM, Yu MC, et al. Urinary aflatoxin biomarkers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ncet, 1992, 339:943-946. [4] Wu HC, Wang Q, Yang HI, et al. Aflatoxin B1 exposur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aiwan.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9, 18:846-853.

[5] McLean M, Dutton MF. Cellular interactions and metabolism of aflatoxin: an update. Pharmacol Ther, 1995, 65:163-192.

[6] Williams JH, Phillips TD, Jolly PE, et al. Human aflatoxicosi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toxicology, exposure, potential

health consequences, and interventions. Am J Clin Nutr, 2004, 80:1106-1122.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药物通识课程论文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姓名:黄碧剑 学号:1222310207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公共管理 日期:2013/12/12

浅谈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摘要:20世纪初,癌在世界各地较为罕见。但近个世纪以来,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首要威胁之一,被称为21世纪人类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城市人口死因序位中,癌已升至第一位,农村为第三位。了解癌症和其产生是战胜癌症的必要前提,同时,对癌症的预防和拥有正确对待癌症的态度是征服癌症的重要环节。本文简要讲述癌症及其特征、产生原因,同时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角度详细的讨论了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癌症预防治疗中医西医 正文: 一、癌症 1、癌症的概述 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良性肿瘤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恶性肿瘤还可以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可能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癌症病变的基本单位是癌细胞。人体细胞老化死亡后会有新生细胞取代它,以维持机体功能。可见,人体绝大部分细胞都可以增生,但这种增生是有限度的。而癌细胞的增生则是无止境的,这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同时,癌细胞还能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它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及脏器功能受损等。 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可能遭受癌症侵害。本来,人体这个生物机器运行得天衣无缝,然而癌症改变了这种情形,它的任务就是破坏。如果继续下去,就将拖垮人体。但是,肿瘤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免疫。 2、癌的特征 癌即恶性肿瘤。癌通常是由生长迅速的细胞组成,而且他们可能具有各种各样异常的的染色体,常呈多形性和不同程度的间变形。癌细胞具有的特点主要有: ①无限生长性:生长控制发生改变,癌细胞生长迅速,增殖失控,几乎是无止境的不停生长。 ②转移性:癌细胞可以从原来的组织转移到其他组织,从而建立新的克隆,癌细胞依靠转移性能够在宿主体内广泛传播,这也是癌症成为不能治愈的原因。 ③发育不全:癌所产生的细胞一般是不成熟的。 ④结构异常性:一般癌细胞的细胞膜会出现新的蛋白和抗原,同时细胞膜上的环状AMP 的含量降低。 3、癌症产生的原因 (1)中医对癌症病因的认识 正气不足是癌症发生的内在原因。《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精神情绪的长期过度紧张或忧郁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精神多有重大创伤,或有较长时间精神的压抑、郁闷等,而性格开朗的人很少患癌症。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不良情绪能对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 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脏腑功能的失调,体内气血郁结瘀滞,痰凝毒聚,导致癌症的形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要点

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一、癌症是一类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 (一)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350万,死亡病例超过200万,防控形势严峻。 (二)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三)大部分癌症是人体细胞在外界因素长期作用下,基因损伤和改变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通常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的时间。 (四)致癌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二、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二)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进行癌症的防控,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期

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三)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四)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三、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 (二)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三)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四)癌症的发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 四、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 (一)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基因发生变化而产生的,是不传染的。 (二)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会传染的。

我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

我国癌症预防和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二)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並存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对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并在某些癌症的研究及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我国癌症防治的总体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癌症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癌症防治资源又大多用于癌症患者的中晚期治疗,重治轻防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此外,农村的癌症防治工作异常薄弱,对高发地区癌症的严重危害缺乏有效的对策,影响健康公平性的体现。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 (二)中国癌症的危害日趋严重 廿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死亡140-150万,在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並未得以相应控制。在我国当前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並存的局面,从而进一步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我国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城市,癌症高发地区亦多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 (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了我国癌症的流行情况,并对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以各级肿瘤防办、各省市肿瘤专科医院及肿瘤防治研究所为主的专业队伍,以及县、乡、村三级癌症防治网;积极开展了高发现场的综合防治研究,并在某些癌症的研究及诊治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我国癌症防治的总体水平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癌症防治工作投入严重不足,而有限的癌症防治资源又大多用于癌症患者的中晚期治疗,重治轻防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此外,农村的癌症防治工作异常薄弱,对高发地区癌症的严重危害缺乏有效的对策,影响健康公平性的体现。 (五)癌症防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将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为癌症防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事实证明,包括癌症在内的重大疾病防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

癌症预防知识

癌症的一、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1、避免吸烟 吸烟已经较明确的为人们所熟知的致癌因素,与30%的癌症有关。烟焦油中含有多种 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如3-4苯丙芘,多环芳香烃、酚类、亚硝胺等,当烟草燃烧的烟雾被吸入时,焦油颗料便附着在支气管粘膜上,经长期慢性刺激,可诱发癌变。吸烟主要引起肺、咽、喉及食管部癌肿,在许多其他部位也可使其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增高。 2、饮食结构 美国饮食、营养及癌委员会(DNC)的调查表明: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及肺癌是最有可能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而加以预防的。事实上,合理的膳食可能对大部分癌都有预防作用,特别是植物类型的食品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防癌成分,这些成分几乎对所有癌的预防均有效果。 3、其它如职业、环境、感染、药物等 因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按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乙肝病毒与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在一些国家,血吸虫寄生感染显著增加膀胱癌的危险性。暴露于一些离子射线和大量的紫外线,尤其是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也可以导致某些肿瘤,特别是皮肤癌。常用的有致癌性的药物包括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抗雌激素药三苯氧胺。绝经后妇女广泛应用的雌激素与宫内膜癌及乳腺癌有关。 二级预防:第二级预防或临床前预防、"三早"预防。其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 其任务包括针对癌症症状做到"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措施。以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尽早逆转到0期,恢复健康。 重视癌症十大危险信号 癌症的发生, 大多可能在早期出现可疑的征兆, 结合我国常见的癌症发病的具体情况, 归纳了以下十大警告信号。 1、皮肤、乳腺、舌部或者身体任何部位发现可以触及的、不消退的、且有逐渐长大

癌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癌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冬季气候多变、干燥,不少肿瘤病人易出现病情变化。市民该如何预防胃癌、食管癌?肺癌患者冬季日常护理上该注意哪些?大肠癌、肝癌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雷区?日常锻炼、起居和进补该如何进行? 肺癌患者日常护理要实事求是 年初老头子被确诊为肺癌,现在天气日渐转凉了,想咨询日常护理要注意哪些事项? 肺癌患者的治疗期相对较长,所以及时的做好日常护理很重要。具体来讲,肺癌患者应根据各自体质情况、兴趣和爱好等实事求是地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锻炼,同时在生活起居和日常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早睡早起、及时增加衣物,以及多饮用开水、淡茶,进食平淡、品种多样的可口饭菜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养作用。另外,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状也十分的重要。 冬季大肠癌术后饮食有讲究 父亲刚做完大肠癌手术,想了解下这个季节在饮食上应该有哪些注意的? 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后身体都很虚弱,需要家人细心照料,并及时给予补充营养。大肠癌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首先是合理的摄入脂肪,并且动、植物油的食用比例也要适当。其次术后的结肠癌患者还应注意多吃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萝卜等,这些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最后提醒的就是要长期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多食豆制品、蛋、

鱼类等易消化的食物,预防癌症的复发或转移。 胃病应警惕癌变 家人患有胃溃疡,很担心会演化成胃癌,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胃癌? 胃溃疡确实可以癌变,概率大约为5%左右。不过,由于一些治疗胃溃疡的有效药物问世,大多数病人可保守治愈。但对病灶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尤其是位于胃小弯部的病程较长的溃疡,以及胃溃疡患者如果原先的疼痛节律发生改变的话,便应警惕发生癌变,应定期作胃镜检查。预防上一般应避免生活上的不良饮食习惯和长期抑郁的心理,对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的应随时注意身体变化,做到“三早”。 预防食管癌从不良饮食习惯入手 听说冬季是食管癌的高发季节,食管癌早期有哪些典型症状?通常情况下应该怎样发现和预防? 食管是人们饮食的“第一通道”,它之于普通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食管癌起病较隐匿,一般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当出现食管内异物感,胸骨后烧灼,疼痛,吞咽困难等情况求诊时,多数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这从治疗的角度来说是相当不利的。日常生活中,喜食热烫食物、油炸食物、焦炒食物、烟熏食物、腌制类、泡酸菜、嗜烟酒者,应尽量的改善这些不良习惯。对于易感人群及出现早期症状者,应强化防范意识,及时的检查治疗。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相对西医而言,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在提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五章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概念题 1.医院内感染2.外源性感染3.内源性感染4.清洁5.消毒6.灭菌 7.压力蒸气灭菌法8.光照消毒法9.无菌区10.非无菌区11.无菌物品 12.隔离13.清洁区14.半污染区15.污染区16.终末消毒处理 17.无菌技术18.熏蒸法 二、填空题 1.感染链由()()()三个环节构成。 2.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有:建立().健全().医院()合理及()等几个方面。 3.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中在人员控制方面主要控制()和()。 4.燃烧灭菌法是一种()()()的灭菌法。 5.压力蒸汽灭菌时,当压力在(),温度达(),经()分钟即达灭菌目的。 6.压力蒸汽灭菌时,效果的监测方法有()监测法,()监测法,()监测法。 7.日光由于其有()、()和()的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杀菌力。 8.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时,有效距离不超过(),照射时间不少于()分钟,从灯亮()分钟开始记时。 9.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和其他()。 10.传染性分泌物()培养结果均为(),医生开出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11.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 12.从感染源传到新宿主的入境有()()()()()。 1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包括()()()()。 三、判断题 1.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不属于医院传染的范畴。 2.只要在住院期间发病就属于医院内感染。 3.感染和发病可以在不同阶段发生。 4.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者。 5.医院感染的发生地点一定是在医院内。 6.直接传播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经由医护人员的手、医疗设备等传给他人传播。7.直接接触传播由已遭感染的病人直接将病原体传给易感宿主。 8.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转移给易感宿主。 9.飞沫传播是通过感染者从口腔、鼻孔喷出的液滴较大而传播的。 10.外源性感染又称难预防性感染。 11.内源性感染也称可预防性感染。 12.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致病菌。 13.煮沸消毒应在水温达100℃后再煮3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14.煮沸消毒前物品必须刷洗干净。 15.玻璃器皿采用煮沸消毒时应在冷水时放入。 16.橡胶制品采用煮沸消毒时应在水沸后放入。 17.接触严密隔离的病人后护士应刷手、洗手和消毒手。 四、简答题 1.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2.举例说明医院感染的来源有哪些?

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 发表时间:2009-07-08T12:23:55.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3期供稿作者:苍秋虹 (鸡西市中医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 [导读] 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3-0135-02 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诞生而产生,并随着医学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护理质量的管理,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 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得到普遍的关注与高度重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1 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分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为交叉感染。交叉感染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2 常见的医院感染 2.1 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严重影响病人防御机制的慢性疾病。如癌症、白血病、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肺部感染对危重病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低下病人的威胁性在。 2.2 胸膜腔感染由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因诊断操作而促使感染扩散者属于医院感染2.3 血管相关性感染 2.3.1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者弥漫性红斑;经血管介入性操作,体温>38℃,局部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属于医院感染。 2.3.2 败血症有入侵门户或迁徙病灶: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等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属于医院感染。 2.3.3 输血相关的感染常见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主要是由输血导致的疾病。 2.4 尿路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其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2.5 伤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表浅切口出现红、肿、热、痛症状或有脓性分泌物。针对以上常见医院感染的原因,我院护理部采取了一定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常见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3.1 下呼吸道感染的控制措施 3.1.1 病室环境管理将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的患者安置单间、每天对病室进行空间消毒2次,保持室内空间流通,冬季注意保暖。 3.1.2 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咯痰方法,及时祛痰、排痰。 3.2 血管内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掌握静脉输涂和静脉插管的指征,对穿刺部位的皮肤必须用消毒剂消毒,穿刺完毕后固定针头并盖以无菌纱布。 3.3 尿路感染控制措施 3.3.1 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密闭引流,限制导尿管留置时间。 3.3.2 定期进行导管护理,导尿管以一周更换1次为宜,集尿袋每天更换1次,不宜重复使用,操作前后均应洗手。 3.3.3 无论病人处于何种体位,引流管的位置均不能高于膀胱水平高度,并保持引流通畅。 3.4 手术伤口感染控制措施 3.4.1 术前皮肤准备要充分,手术部位用肥皂水洗净;手术野消毒面积应足够大。 3.4.2 医务人员术前戴好帽子、口罩,认真洗手、戴手套,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严格消毒手术器械和敷料。确保无细菌生长、无过期使用。 3.4.3 手术室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洁净,减少人员流动。 3.4.4 采用无菌术更换敷料及接触手术部位,操作前后要彻底活动手。总之,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消毒医疗器械,控制环境污染则是关键。

胃癌的治疗与预防

胃癌的治疗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0-05-24T10:47:41.37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4期供稿作者:杨伟东 [导读]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杨伟东(大庆市第四医院消化科,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近20~30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说明原癌基因控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发展,癌变是一个很长和复杂的过程。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关键词:胃癌;发病原因;预防治疗 第一节胃癌概述 1 全球肿瘤发生的情况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1000万,其中男性530万,女性470万;因恶性肿瘤死亡者高达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食习惯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肿瘤的发生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肿瘤病人总数,在发展中国家将增长73%,而发达国家增长29%。这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结果。我国2002年公布的发病情况(全国12市县1993~1997年登记资料统计),发病率男性为143.9/10万~213.1/10万;女性为112.9/10万~157.2/10万。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全球应当联合行动抗击癌症,救治千百万癌症患者的生命,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2 人类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回顾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把它只当成局部恶变或过度增殖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其中包括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参与;癌变的同时需要或引起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改变。单纯形态学的描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判断有无微量残存肿瘤细胞、制订治疗方案、预测可能的治疗结果及监测复发的需要。 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35岁以下较低,55~70岁为高发年龄段。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北方地区的甘肃、宁夏、青海及东北等地高发,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发病率较低:全国平均年死亡率约为16/10万(男性21/10万,女性10/10万)。 第二节发病原因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维持有赖于癌基因、抑癌基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共同调控。此外,环氧合酶一2(cyclooxygenase-2,COX-2)在胃癌发生过程中亦有重要作用。与胃癌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包括:ras墓因、bcl-2;抑癌基因包括:野生型P53、APC、DCC、MCC等;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一α(TGF-α)等。这种平衡一旦破坏,即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生长因子参与以及DNA微卫星不稳定,使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则可能逐渐进展为胃癌。多种因素会影响上述调控体系,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 1 环境因素 第一代到美国的日本移民胃癌发病率下降约25%,第二代下降约50%,至第三代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与当地美国居民相当。,故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某些环境因素,如火山岩地带、高泥碳土壤、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可直接或间接经饮食途径参与胃癌的发生。 2 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使用冰箱及正确贮藏食物,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经常食用霉变食品、咸菜、腌制烟熏食品,以及过多摄入食盐,可增加危险性。高盐的盐渍食品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一种危险因素。长期食用含硝酸盐较高的食物后,硝酸盐在胃内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再与胺结合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每人每年摄盐量为9kg以上,而低发地区居民的摄盐量则为4~7.5kg。对比调查还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食物品种多较单纯,而低发地区的副食品种类多,新鲜蔬菜、豆类及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也多,这可能表明胃癌与营养素失去平衡有关。此外,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老年人因泌酸腺体萎缩常有胃酸分泌不足,有利于细菌生长。胃内增加的细菌可促进亚硝酸盐类致癌物质产生,长期作用于胃黏膜将导致癌变。 3 遗传因素 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族发病率高于人群2~3倍。最著名的Bonaparte家族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拿破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死于胃癌。 第三节胃癌扩散方式及临床表现 1 扩散方式 1.1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 胃底贲门癌侵犯食管、肝及大网膜,胃体癌侵犯大网膜、肝及胰腺。 1.2淋巴结转移 一般先转移到局部淋巴结,再到远处淋巴结,胃的淋巴系统与锁骨上淋巴结相连接,转移到该处时称为Virchow淋巴结。 1.3血行播散 晚期患者可占60%以上,最常转移到肝脏,其次是肺、腹膜、及肾上腺,也可转移到肾、脑、骨髓等。 1.4种植转移 癌细胞侵及浆膜层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一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Blumer's shelf)。 2 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者仅有一些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因此,仅凭临床症状,诊断早期胃癌十分困难。 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精心整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一、背景 (一)癌症正在成为人类第一杀手 癌症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 6201000 20约 因。 (三)中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健康,而且成为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因

素。据有关部门估算,每年用于癌症病人的医疗费用达数百亿元。此外,由于中晚期癌症患者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往往波及亲友及家庭,影响社会稳定。(四)中国癌症防治成就与问题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癌症的防治与研究,“七五”期间曾制定“全国肿瘤防治规划纲要(1986-2000)”。廿世纪70及90年代全国性的死因回顾调查基本查清 以上 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以指导癌症防治工作。 二、指导原则 (一)坚持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及“以农村为重点”等卫生工作方针,坚持癌症防治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使癌症防治工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二)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 癌症防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应从公共卫生角度认识及推动癌症防治 (四)重视癌症信息的收集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控制,在农村高发地区和某些城镇社区加大重点癌症防治工作的力度,为最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创造条件。 四、具体目标 (一)完善癌症信息登记系统,建立统一的癌症数据库。 (二)对癌症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达到50%。

五大癌症的日常预防措施

五大癌症的日常预防措施 五大癌症的日常预防措施 胃癌 呼气有酸臭及时做胃镜 胃癌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或胃部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乏力等。 老刘工作繁忙,吃饭也没准点。去年年底,他总感到肚子隐隐作痛,食欲也逐日减退。起初,他以为是老胃病复发,还自作主张地服了一些达喜,不久,症状就得以缓解了。但今年春天,一次加班回家,他的腹部突然剧烈胀痛,大汗淋漓,身体乏力,随即被亲人送到医院。经胃镜检查,医生确诊老刘患上了胃癌。 中年人如何预防癌症?许多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隐匿,患者自己很难发现,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临床上,90%的胃癌患者都是进展到中晚期才来就医的。如果及早发现,及时进行

规范化治疗,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高达90%以上。但事实上,许多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少,只是缺乏“典型表现”,容易与其他慢性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因此常常被误诊,进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胃癌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或胃部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乏力等。服用对症治疗的药物后,症状可能会得到缓解。 因此,建议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有胃癌家族史,或常吃腌制蔬菜、烟熏食物的40岁以上人群,若经常出现食欲减退、饭后饱胀、上腹部隐痛或消瘦,特别是呼气有酸臭及蛋臭味,应及时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切莫把胃癌误认为“消化不良”。 肺癌 每年做次低剂量CT 某些癌症有固定的好发人群,也就是说这些人长期保持不良的生活方式或饮食习惯,容易患上癌症,他们被称为“高危人群”。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指出,肺癌位居常见高发肿瘤的第一位。目前,全球肺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仅16%,其中早期阶段(Ⅰ

预防癌症十大建议

预防癌症十大建议:控制体重最重要 《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是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联合出版的关于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报告。第一份报告于1997年出版,成为世界范围内各级政府政策制定者、学术团体、卫生专业组织以及著名教学和科研中心的重要参考材料和标准教材。 这份报告是迄今为止关于饮食、体重和体育锻炼对癌症风险影响的最全面的报告。遍布全球的研究团队评估了7000项科学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由21名全球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就如何降低罹患癌症风险提出了10条重要建议。 每天都要充分活动。身体活动不仅可以避免肥胖,还能调动机体免疫系统的积极性,能有效避免癌症。 身体活动不单指专门的运动、健身,也包括人们的日常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爬楼梯等,建议每天至少30分钟中度身体活动(相当于快走);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加,增加到每天60分钟或以上的中度身体活动,或者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强度较大的身体活动;同时避免长时间地看电视、玩电脑、打麻将等。 喂奶可降低乳癌风险。专家组对饮酒做了科学的分析发现,过量饮酒增加多种癌症发生的危险。因此建议:如果喝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份,女性不超过1份(一份含酒精10~15克)。陈君石解释说,有充分证据表明,酒精可增加胃肠道、上呼吸道和乳腺癌的危险性。尤其对于女性,酒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女性的体脂比男性高,对酒精作用的敏感度就比男性更高,因而喝酒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 预防癌症报告的另一个亮点是:母亲对婴儿最好进行6个月的完全母乳喂养,而后添加其他液体和食物。 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母亲产后减肥,还对母亲乳腺癌特别是绝经后乳腺癌等癌症的预防有重要的作用。前4~6个月的完全母乳喂养要求不添加任何其他食物或包括水在内的饮料,4~6个月后可以添加辅食,并建议继续进行母乳喂养。 控制体重是防癌第一措施。将控制体重作为预防癌症的第一措施是《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的第一亮点。 身体肥胖可以增加患食道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胆囊癌等癌症的风险,这种关联性已有充分证据证明。腹部肥胖和结/直肠癌、胰腺癌、绝经后的子宫内膜癌等癌症关系密切,而腰围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关系也是非常显著的。 “不要满足于正常体重,要在正常范围内尽可能地瘦。”陈君石院士表示,身体中即便是少量的多余脂肪都可能增加癌症的危险。但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对于超重和肥胖者,即便是很少的体重降低也能减少癌症的风险。因此建议大家除了少吃高能量(尤其是高糖或低纤维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如红烧肉、炸薯条和奶昔等)的食物,避免含糖饮料等饮食习惯外,更应增加身体活动。 中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BMI为:18.5~23.9,建议中国居民尽量将自己的体重指数保持在这个范围的较低值。 红肉每周别超1斤。陈君石建议大家限制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的摄入。因为红肉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元凶,建议每周摄入最好不要超过500克,即便吃,也要尽可能采取健康的烹饪方式,避免腌制或经过加工的肉类。比如广东风味的咸鱼,可增加鼻咽癌的发生风险。 报告中建议每餐都吃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每天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 1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肿瘤的预防及治疗及肿瘤的预防保健知识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董佑红随着人类对癌这一顽疾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渐意识到癌的预防是抗击癌症最有效的武器。 许多科学研究及有效控制活动表明,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1/3 癌症可以预防。 1/3 癌症如能及早诊断,则可以治愈。 合理而有效的中、西医治疗使剩余 1/3 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癌症预防的最终目的,就是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下列几种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和化学预防等。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或病因预防。 其目标是防治癌症发生。 其任务包括研究各种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针对化学、物理、生物等具体致癌,促癌因素和体内外致病条件,采取预防措施,并针对健康机体,采取加强环境保护,适宜饮食,适宜体育,以增进身心健康。 对个人,这是个 0 期,是重要防患于未然时期。 (1)避免吸烟(2)饮食结构: 1997 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 8 条膳食指南为: 1 / 6

A、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包括谷物薯类,动物食品,豆类及其制品,蔬菜与水果及纯热量食品等。 B、多吃蔬菜、水果与薯类维护心血管健康,增加抗病能力,预防癌症。 C、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含钙量高,并与豆类食品一样,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D、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与荤油。 动物性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全面,赖氨酸含量高而鱼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血脂,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E、膳食与体力活动平衡,保持适当体重,早中晚餐的供热量分别为30%、 40%及 30%为宜。 F、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我国居民的平均食盐摄入量约每天 15 克,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上,故应该减少食盐量的摄入。 G、饮酒应节制。 H、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品,包括选购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尤其绿色食品。 (3)其它,如职业、环境、感染、药物由于职业和环境的原因而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可导致不同部位的肿瘤。 例如肺癌(石棉)膀胱部(苯胺染料),白血病(苯)。 有些感染性疾病与某些癌症也有密切的联系:

癌症的发生与防治(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八) [学业水平层次(A)] 1.一个患有原发性胃癌的病人,体检时发现肝部也有癌细胞,这是因为 () 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B.胃部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C.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 D.癌细胞膜表面产生新的膜抗原 【解析】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易发生变化,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产生新的膜抗原。题干中的实例说明癌细胞能够分散和转移。 【答案】 C 2.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 A.通过减数分裂不断增殖 B.都有染色单体 C.都在合成蛋白质 D.DNA含量都相等 【解析】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能无限增殖,即具有细胞周期,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没有细胞周期的,故排除A项。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故排除B项。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的DNA含量与分裂前、中、后期的细胞的DNA含量是不相等的,排除D项。而只要是活细胞,就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 C 3.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有较高致死率,恶性胶质瘤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这类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增殖性、侵袭性和耐药性,给医学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下列关于胶质瘤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胶质瘤病人体内的病变细胞遗传物质未发生变化

B.癌变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C.胶质瘤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是指这种瘤细胞容易转移 D.病毒感染不会引起细胞癌变 【解析】癌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不正常增殖。癌症发生几率与其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年龄、机体免疫能力等均有密切关系。癌细胞因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转移。导致细胞癌变的因素之一是生物因素,病毒感染会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变化,从而引起细胞异常分化,引发癌变。 【答案】 C 4.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症,而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其原因是() A.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B.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受抑制状态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解析】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如在紫外线、化学药物等刺激下,原癌基因本身发生改变,就有可能使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从而使正常的细胞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吸烟者容易患肺癌就是因为烟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刺激了肺部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使之癌变。 【答案】 B 5.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癌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经常食用烧烤的食品 B.夏天应尽可能增加日光浴时间 C.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罐头 D.煤焦油含量低的香烟不会诱发癌症

肺癌的三级预防措施

肺癌的三级预防措施 事实上,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能够控制以及治愈的,肺癌和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能够导致肺癌发病的原因多少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或与人类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是可以预防的。 肺癌的预防应采取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加强对病因的研究,减少对危险因素的接触,是一级预防的根本。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包括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目的是为了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一肺癌的一级预防 关于肺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比较充分,主要包括吸烟、环境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并且肺癌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缺乏有效的二期预防措施,故对肺癌的预防应把一级预防放在第一位。 (一)控制吸烟 如前所述,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虽然有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实施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但还很不完善,同时,人们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足,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尤其在北方仍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吸烟。因此控制吸烟是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 ①加强宣传,有组织、有计划地在群众中开展吸烟有害健康、防癌就要坚决不吸烟和戒烟的健康教育。从小学开始在课程中加进吸烟危害健康的内容。医务人员、学校的教师、文艺体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应该带头不吸烟,

作为广大群众的榜样。

②通过制订法律和相关条例,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售烟给未成年人、禁止做烟草广告。 ③提高烟税和卷烟的价格。 (二)改善环境 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是预防肺癌的另一重要手段,这方面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的参与:我国生态大环境的改变要依靠国家政府部门加大生态环保力度,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对于预防肺癌和其他有关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环境的营造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自身的努力,如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预防吸入有害气体等。 (三)开展劳动卫生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 ①政府部门对工矿企业要监督管理。 ②改革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烟雾,降低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已知致癌因素。 ③加强个人防护,生产时注意正规操作,生产后换下工作服,洗淋浴,工作服不带回家。 ④定期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允许标准,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⑤定期查体,如发现与职业有关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应及时治疗,并调离有致癌因素的职业环境。 以云南锡业公司个旧锡矿为例,该矿针对矿工肺癌的采取的主要综合预防措施包括:

癌症的种类、预防和治疗大全

癌症的种类、预防和治疗大全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综述 癌症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国中医学博大精深,早在距今约3500多年的殷周时代,殷墟甲骨文上已记有“瘤”的病名。该字由“疒”及“留”组成,说明了当时对该病已有“留聚不去”的病理认识。癌症在中国中医学属于:“症瘕”、“积聚”、“噎膈”等“证”的范畴,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东汉的张仲景对肿瘤与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区别进一步发展了《难经》的论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不但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许多肿瘤疾病和症状,如“症瘕”、“积聚”、“食噎”、“反胃”、“瘿瘤”等病证,而且还论述了病因、病机,同时记载了“缝亦有法”的外科手术方法。 症状 (1)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2)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癌细胞图片 (3)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4)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