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精编【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农业畜牧行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编号: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申请书

创新团队名称:

首席专家:

申报团队类别:

团队依托单位:

填报时间: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制

2006年12月

填写说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阅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

施暂行办法”,内容填写必须真实。

二、申报团队类别是指拟申报以基础研究为主或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

转化为主或软科学研究类的团队,分别相应填写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或软科学研究。

三、简表中“固定/流动”是指本院在编正式职工的固定人员,或在站博

士后、培养的研究生、客座、特聘人员或其他聘用人员。学术称号或奖励是指国家级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专家、省百千万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其他。

四、“团队基本情况”表中,“近五年来获得成果奖励情况”含:科技成

果奖励、获专利及品种审定等情况。成果奖励须写明成果名称、类别、等级及个人排名等;专利写明专利名称、类别(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授权或申报、专利号;新品种审定写明国家或省部审定。

五、“申请书”栏目内容较多,填写不下可另加附页。

六、“申请书”由申报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填写,用A4纸打印,文本一

式15份,电子版1份,报送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一、简表

二、团队基本情况

三、创新团队已有的科技条件基础

四、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

五、创新团队的运行、管理机制

六、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形式审查意见

七、评审委员会评审意见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

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2—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思路 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一步明确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本源,科技推广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推广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产业开发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市场开发是科技创新的生命,辐射带动是科技创新的目的,科技政策是科技创新的持续这一理念,选准创新重点、做好创新规划、明确创新思路、夯实创新基础。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取得重要突破,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1、大力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尽快进入世界前列,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研发的立足点。在技术方面,研发人员进行控释肥制作和机理研究,保证技术的先进性,提高肥料利用率,使肥料产品成为高技术载体。在成本方面,把解决控释肥价格高、推广难,作为着

力攻克的技术瓶颈,尽可能降低肥料生产制作成本,努力使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原始性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促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专家和合作企业、示范基地以及省、市、县之间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才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转化,三是要以试验、示范为基础,不断反馈与改进,促进技术不断创新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四是要高标准、高起点,瞄准国际前沿,形成创新性成果,服务于生产。要始终把握系统深入、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综合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利条件,强强联合, 优势集成,努力提高研究创新水平和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大力增加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无疑是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路子,但这决不意味着不需要投入。现在,先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必须以相应的设施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推广手段作保证,这就更需要足够的投入。农业科研公益性的特点,决定了国家是农业科研的投资主体。要大幅度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拨出专项经费建立

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尹艳1,康艺之2,张禄祥2,方伟2,梅盈洁1 (1.广东省农科院科技处,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通过分析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对现有创新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未来广东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原则及基本建设框架,并对相关配套措施予以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创新体系;战略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 (2010)01-0260-03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发展的事实证明,农业科技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刚性制约,农业科技是否能一如既往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领广东农业走新型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否就成为了关键。 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初步建立起以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三大机构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系统。2007年,这三大机构曾在广东联合共建近200家研究基地,开展合作项目达到6000多项[1]。其中农业科研机构7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中科院和国家有关部委驻粤涉农科研机构7个,省属涉农科研机构26个[2]。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中,广东省农业科研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其中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在全国前50名中占10名[3]。此外,广东省内有 4所农业类高等院校、多所涉农院校以及一大批地级 市农业学校、水产学校等涉农中等职业院校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与知识传播工作。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广东共有省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8个;市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推广机构55个;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899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6650个,成立了 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2528个,共有会员 89459人 [2] 。在上述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下, 2008年,广东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1.69%,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3%,家禽良种覆盖率达 85%[4]。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与推广应用在全国均处于 领先水平。到2010年,有望实现主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0%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55%以上[5]。 1.2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由于农业科技工作本身的艰巨性和环境复杂性,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有效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一定缺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政府、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这三大科技来源之间缺乏有效的科技管理与整合,因此造成经费耗散、科研与市场相脱节。这一问题是目前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瓶颈所在。要想突破这一瓶颈,根据国内外先进经验,未来的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必将沿着将农业科研机构、政府和农业企业三者有机整合,发挥联动效应的科技发展道路展开,最终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业及民间研发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立体式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图1)。 2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 2.1建设原则与目标 根据农业部《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报告》、《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中的所提出的自主创新、加速 收稿日期:2009-10-09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8B070800050)作者简介:尹艳(1968-),女,硕士,副研究员,E-mail:yinyan 1998@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3568881.html, 图1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 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1期 260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财农〔2016〕8号 各市(县、区)财政局、农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财政金融局、经济发展局:为了规范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厅、省农业厅联合制定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 2016年2月23日 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大力推进我省设施农业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规范和加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省级补贴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持补贴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管理应当遵循“项目报备、提前预拨、先建后补、验收公示、据实拨付”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资金用于符合正式发布的省定条件的各类新建温室大棚的补贴。 第五条专项资金补助对象为集中建造各类温室大棚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科研单位、联户农户等实施主体。 第六条专项资金补贴范围为智能温室、智能温控大棚一、智能温控大棚二、温室大棚一、温室大棚二、温室大棚三等六类符合省定补贴建设标准的温室大棚,经专家评审认定达到相应省定标准的多样化棚型温室大棚。 (一)智能温室补贴建设标准:高度不低于4.8m,肩高不低于4m。玻璃温室主立柱不少于120×60×3mm;阳光板温室主立柱不少于50×100×2.5mm。主立柱柱距不大于4m。桁架不少于60×40×2mm 或 50×50×2mm。纵梁、横梁方管不少于50×50×2mm。水槽黑板加工成型再热浸

乡镇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乡镇年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镇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县科技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本镇的实际,围绕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精神,加强领导,抓好落实,使我镇的创新计划任务较好地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成立机构,切实加强对创新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对全镇创新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年初就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创新计划实施方案》精神和与县签订科技进步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的要求,专门召开了创新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全镇创新工作计划问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镇创新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制定创新计划实施方案,把组织实行创新计划作为重要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落实目标任务,为做好全年的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实施六大科技工程和六大科技行动,取得较好成绩 发挥资源优势,以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为依托,大力实施农村乡土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积极开展种养技术培

训,民生科技工程进一步提升。为认真贯彻了落实我县“科技兴县”的战略,我镇坚持以“五村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四个培养”活动的培训创新工作,培养和早就并不断壮大一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在培训方式上,采取电教科技远程教育和实地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按时按量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培训任务。全镇科技远程教育硬件设施基本健全,除六蒙、四才两个边远山村委外,12个村委都接通了远程教育网络,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先进的科技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实地培训方面,经统计,全镇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人数2153人次,其中党校举办培训班9期,累计培训1629人次,农家课堂开展培训3期,培训105人次,示范基地开展培训6期,培训419人次。 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和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青年农民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全年组织农业、劳动保障等部门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工和完成劳务输出986人。 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惠民兴村计划》,积极开展“八桂先锋行科技进村入户大行动”、“专家服务进万村”、“党员干部帮扶连万家”大行动。建设一批科普示范村、示范户。完成了白沙村委白沙村、村委东门滕村为“新农村建设科技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刘刚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必须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而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就要努力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进一步取得新进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但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客观需要相比,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进一步认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科学研究理念到科技工作地位、从科技体制机制到科研环境条件、从科研布局到科技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领域,形成了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杂交水稻等基础研究方面不断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愈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之一,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展差距,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不断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继续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科学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要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农业主产区、农业院校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及企业,要加强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并力争取得进一步突破。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疫病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农业生物制剂等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就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规范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保护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8月31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8月29日修正)、《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规定》(闽政〔2016〕33号)、《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17年11月24日修订)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对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包括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本办法所称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的主要贡献人员,是指在项目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各阶段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本办法所称产权单位,是指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 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均指法人单位,同时包括依托院本级和院属各单位建设的非法人机构,如: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察实验站、福建省农业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非法人机构的主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为所依托建设、运行的法人单位和法定代表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其成果所有权归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主要包括经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专利权、品种权、商标权、兽药证书、著作权(包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等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的产权类成果,动植物育种材料、技术秘密(肥料配方、饲料配方、农药配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栽培技术、防控技术等)、技术标准、试验数据、设计图纸、科技报告等属于单位科技秘密的专有类成果,以及信息咨询、检验检测和规划设计等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取得收益的技术类成果。 第四条本办法所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所产生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主要包含科技成果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横向委托项目技术收益等:(一)技术转让收益包括:经鉴定或评审的科技成果、专利权、品种权、商标权、兽药证书、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秘密(包括科技报告)、新品种、新兽药、新农药、新肥料、新饲料、新机械、新产品等的技术秘密以许可实施、权属转让、作价投资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含技术培训、技术中介)等技术服务类收益包括: 1、农作物、林木花卉、果茶蔬菜、畜禽苗种、食用菌菌种等技术成果、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 2、科研中试产品技术开发与技术指导服务; 3、科技成果专项技术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 4、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过程中的技术咨询与服务;

重点亮点、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农产品检测中心2012年重点工作汇报材料 农产品检测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和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业和科技局年初重点工作安排和本单位年初工作计划,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并依托项目多方筹措资金逐步完善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切实保障了我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将今年多半年来本单位常规工作、重点工作、亮点工作、创新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常规工作 (一) 加强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职工自身素质 按照农业和科技局党总支年初政治理论学习和普法学习安排,我单位每周一组织全体职工集中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及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以提高职工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半年多来职工业务培训两期10人次,集中学习政治理论及法律知识共26次,个人自学3次,写政治学习及法律学习心得各2篇,政治及法律学习笔记各1.5万字以上。 (二)按照农业和科技局总支要求搞好联姻结队帮扶工作 自收到局总支联姻结对帮扶工作通知后,我单位领导组织党员干部亲自到台子乡新城村和该村村干部及党员一起召开座谈会,了解村党支部及党员的基本情况,确定了4名贫困党员,并且在“七一”建党节前

夕,带物资(防虫农药吡虫林四箱)、科普书籍100册、慰问金1000元前去新城村慰问,和村上的全体党员用歌声和舞蹈的形式共庆党的节日。 (三)努力搞好“百日千人”下基层、抓落实、促发展活动 根据农业和科技局互政农字(2012)109号文件精神要求,在局总支马主席和单位主管领导的带领下不失时机地开展了“百日千人”下基层、抓落实、促发展活动,根据东和乡实际情况,按村、社、户经济收入分上、中、下三个水平对东和乡17个行政村中的8个村52户农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宣传活动。其中麻吉村6户,大庄村6户,李家庄村7户,大桦林村5户,魏家滩村8户,山城村6户,元山村10户,宋家庄村4户,共52户。通过调查梳理出存在问题,并对东和乡今后的农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建议。 (四)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公正 1、加强检测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农产品检测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心质检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先后派出技术人员8人次,参加全国、全省组织的气、液相色谱仪操作技术、常规检测技术、实验室资质认定、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邀请省质检中心专家到实验室实地培训仪器操作技术,订阅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分析仪器》等杂志。同时,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外出学习人员分享学习体会,针对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从操作、责任、培训、核实四方面进行整改落实。另外,加大上机操作力度,每月进行1次盲样检测练习,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系统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的通知(2018修订)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系统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的 通知(2018修订)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农综[2018]20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8.01.26 【实施日期】2018.01.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业系统随机抽查工作细则的通知 (闽农综〔2018〕20号) 各市、县(区)农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厅各有关处室、直属单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有关部署,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厅对《福建省农业系统随机抽查工作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农业厅 2018年1月26日

福建省农业系统随机抽查工作细则 第一条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行为,健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机制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5〕151号),结合农业系统行政监管职能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双随机、一公开”(以下简称随机抽查工作)指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条本工作细则适用农业部门列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对农业部门初步掌握或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的案件线索进行跟踪调查,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案件调查,不适用随机抽查检查方式。 因动植物疫情等特定原因或有关部门特殊要求开展执法监督检查的,可临时采取随机抽查方式以外的其它监管方式。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采取全面检查、专业检查等其他方式开展监督检查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农业随机抽查事项范围实行全覆盖。各级农业部门应当根据本部门权力清单,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多部门监管责任事项清单,抽查事项清单应明确随机抽查的事项名称、抽查内容、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对象、抽查标准和要点、抽查方式等要素;多部门监管责任事项清单应明确监管责任事项、检查依据、牵头责任部门、相关配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农业创新心得体会

农业创新心得体会 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xx年11月10—17日,我有幸参加 了xx县委组织的xx—浙江大学现代农业专题研修 班,聆听到了浙大教授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品牌农业、设施农 业与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 量安全与管理、农村基本经营模式与农业主体培育、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课程。 参观了浙江省富阳市东洲街道江岭芦笋种植示范基地和黄公望村 新农村建设。通过学习参观,开阔了眼界,看到了xx与江浙地区经 济发展的巨大差距,感受到了浙江 农业发展的蓬勃态势,认识到了我县农业发展的条件优势和面临 的良好机遇。紧密结合xx 实际,我认为加快xx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把握四点: 1、实施规模发展战略,整合农业产业资源,组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试验场,也是实现以点带面,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搞好全方位、多品种农业结构调整的载体模式。我们 一要扩大四大地标认证农产品种植面积,在现有的六大种植基地基础上,改良种植品种,改 进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在产品、产量上创新高。二要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业 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科技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能力,使农业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 营向集约化经营,由传统种植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2、实施加工转化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我们无工业、无污染,有着生产有机产品的良好条件,农产品品质好、绿色安全。但是 我们的农产品都是以初级产品出售,并不能体现出我们农产品的特点和优势,价格低,受市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 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资金 【发文字号】闽财农指[2018]29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8.04.28 【实施日期】2018.04.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闽财农指〔2018〕29号) 有关县(市、区)财政局、农业局: 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下达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430万元,其中农村固定观察点资金230万元、茶树种质资源保护资金200万元,款列“2130199 其他农业支出”科目。 请按照《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闽财农〔2017〕15号)的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附件:1.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表 2.2018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绩效目标表

3.2018年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绩效目标表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农业厅 2018年4月28日 附件1 2018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分配表 单位:万元 闽侯县 5.2 5.2 连江县 4.3 4.3 罗源县 4.3 4.3 闽清县 4.3 4.3 永泰县 4.3 4.3 福清市 6.7 6.7 厦门市15.115.1 集美区10.310.3 同安区 4.8 4.8 莆田市1818 城厢区 4.3 4.3 荔城区 5.2 5.2 仙游县8.58.5

三明市51.731.720 三元区 4.3 4.3 明溪县 6.7 6.7 清流县 4.3 4.3 宁化县 4.3 4.3 大田县2020大田县茶业局(吴山大寨山野生茶) 尤溪县 4.3 4.3 沙县7.87.8 泉州市48.428.420 洛江区 4.3 4.3 惠安县10.310.3 安溪县2020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安溪县茶树种质资源圃)永春县 4.3 4.3 石狮市 4.3 4.3 南安市 5.2 5.2 漳州市5353 芗城区 4.3 4.3 龙文区 6.7 6.7 云霄县 4.3 4.3 漳浦县 4.3 4.3 诏安县 4.3 4.3 长泰县 6.7 6.7 东山县 4.3 4.3 南靖县 4.3 4.3 平和县 5.2 5.2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现代农业汇报材料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现代农业汇报材料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1、基地建设 着眼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的目标,我们一方面加大项目扶持力度,突出高山蔬菜、资丘木瓜、清江水产、良种牲猪等传统产业,通过“专家+项目+基地”的模式,形成了一个人才领办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扶持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全县先后建立了8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继榔坪木瓜被认定为国家GAP示范建设基地后,长阳水产协会又获国家“星火富民工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示范基地”称号,一个个科技示范基地成为加速传统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轨的“活教材”。例如,近两年以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普及“品种改良、标准建园、种草喂养”的科学养羊模式,提高了山羊的商品价值,使山羊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今年年底可出栏商品羊30万只以上,已初步被认定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来,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今年又出台了《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后补助”实施办法》,将政府扶持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有机结合,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格局。同时,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全县2075个农业

科技示范户成为科技示范基地幅射到千家万户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科技示范基地的幅射带动下,全县目前已,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建成了30万亩全国最大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XX年,全国首届高山蔬菜研讨会在我县召开,我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高山蔬菜第一县”称号。建成了全省最大的优质淡水鱼出口创汇基地,长阳清江库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长阳被农业部指定为全国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好的优质椪柑基地,全县优质柑桔面积由XX 年的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亩,规划发展到15万亩。此外,还建成了优质茶园5万亩、“资丘木瓜”5万亩、金福红栀5万亩,全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达到50多万亩。全县每年仅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清江椪柑、资丘木瓜、金福红栀、清江绿茶等特色产业,为全县农民人平提供纯收入达2500元以上。 2、农产品加工 为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全县组建了科技开发中心,外联大专院校、工程中心,内联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工作者。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政每年安排8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研发。立足全县农产品优势资源,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先后实施了“魔芋葡甘聚糖降解工艺及产业化研究”、“清江风味鱼系列食品加

国家农业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附件1 国家农业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结构功能和建设重点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全面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有关要求,构建由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组成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国家基地。 1.功能定位:主要开展重大共性及关键技术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事关全局的基础性科技工作。 2.建设方式:针对国这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在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水利和林业等领域,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涉农科研机构、涉农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和改良中心等进行优化整合,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 3.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因改良与遗传育种、资源高效利用、动植物营养,生物安全、数字农业、农林产品加工、国土生态安全与农村环境保护、工程与装备、农村水利、水利工程病险防治、牧区水利及农村水电等重点学科与优先发展方向,加强学科交叉和集成,建设一批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完善一批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配套重大科学仪器装备和设施,完善农业长期定痊观测研究台、站、圃基础设施和科学观察仪器设备,配备完善数据采集系统。

(2)创新团队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和优先发展方向,选拔和引进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物,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骨干和高技能科研辅助人员。 (3)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倡导勇于探索、学术民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创新文化。 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1.功能定位:主要开展区域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有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基础与高新技术研究,以及重大技术集成与转移等活动。 2.建设方式:针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需要,以产品为主线,按照农业综合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整合区域内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地方涉农院校、部门或省重点实验室、改良分中心和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优势科技资源,在优势开发区(13种优势农产品41个优势区域)、重点开发区(新疆北部地区、东北中低产地区、黄淮海旱地区、华击热作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南方草山坡地区)和适度开发区(农牧交错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岩溶构、西北荒漠化地区、东北湿地区)内建设若干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水利和林业根据各自特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按照大江大河流域分布,在整合流域内现有优势科研力量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按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和主要林种、优势树种及重要林产品的分区,整合相关优势科技资源,建设若干个区域性林业科研中心。

福建省13位正厅级干部任前公示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省委有关规定,现将省委研究拟交流任省直机关正厅级领导职务的朱清等4位同志,以及拟提任省直机关正厅级领导职务的叶木凯等9位同志予以任前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9月15日至21日。在此期间内,欢迎群众以来电、来信、来访的形式向省委组织部反映情况,发表看法和意见。 一、拟交流任省直机关正厅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1.朱清,男,汉族,福建福州人,195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级)、部务会议成员,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省委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办公室主任。 2.庄稼汉,男,汉族,福建惠安人,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大学学历,现任福建省委副秘书长(正厅级)、办公厅厅务会议成员。 3.林少雄,男,汉族,福建平潭人,195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福建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副厅长。 4.施文,男,汉族,福建闽侯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编辑,现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党组副书记(正厅级)、副厅长。 二、拟提任省直机关正厅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1.叶木凯,男,汉族,福建福州人,1957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现任福建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孙希有,男,汉族,吉林辽源人,196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任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3.陈青文,女,汉族,福建顺昌人,195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现任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4.陈秋立,男,汉族,河北吴桥人,196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教授,现任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5.林文生,男,汉族,福建上杭人,196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师,现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 6.逄(páng)立左,男,汉族,山东龙口人(在福建福州出生),1957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副教授,现任福建省委党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委员。 7.翁玉耀,男,汉族,福建福清人,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硕士,工程师,现任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