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论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应对

单位:芳草地国际学校

姓名:田杨意

通讯地址:朝阳区日坛北路一号

邮编:100020

电话: 138********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应对

田杨意芳草地国际学校

担任语文教师将近两个月,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的班级,而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让我感觉比较吃力的便是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因此我在这里把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定义为一个普遍的困难。

把写作困难认定为最普遍的困难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之所以认为它是一个困难,是因为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我之所以认定写作是一个普遍的困难,是通过给他们留写作作业时全班同学的反应上判断出来的。小学生如果不喜欢写作业我认为是有情可原的,同时我也认为留下写作作业班里如果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同学做出烦感的反应我认为也是正常的。至于原因,在这里就不做出过多的解释了。但是我想说,如果留出写作作业,全班同学几乎都给出烦感的回应,那么我认为就不太正常了。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写作,那么他一定会喜欢老师多留写作作业,而不会烦感写作作业,同样的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写作,那么当写作作业出现时,他一定是烦感的。如果这种烦感是个体行为,那么也许还没什么,但是如果是群体行为,那么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原因是什么了。这是我从他们对于写作作业的态度上面思考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得出了一下几点看法,也许对习作教学有一定帮助。

一、立足教材,读写结合,学习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实验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习作内容从“不自由”到“自由”。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内容上的限制很少,习作内容宽泛。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习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在自由确定习作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练习就达到单元习作训练的目标。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一些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写。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

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方法之后,再来进行第三次作文: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做游戏、参加劳动,还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印象深刻的事?请你写一写。又如第四组的习作要求写自己学本领的过程,要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说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学过某种本领,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做过的事只记得大概,不记得细节,因此很难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教学本次习作时,我先组织学生当堂学本领:“用左手写字”。在练习用左手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两个方面的表现:内心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及外部动作,还有写出的字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体验,然后都来写这件事。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把内心的体验写具体之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学过的各种本领,由此及彼地回顾、挖掘自己在学某种本领时的真实体验,把学本领的经过写下来。

三、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

作信心和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使学生能真正的会写作文,感觉到写作文的乐趣。

参考书目: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150页王云峰马长艳《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3月 222页杜国伟《写作》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89—320页

张兴东《名师教你写作文》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年6月 3—42页

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应对

担任语文教师将近两个月,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的班级,而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让我感觉比较吃力的便是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因此我在这里把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定义为一个普遍的困难。

把写作困难认定为最普遍的困难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之所以认为它是一个困难,是因为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练习习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其次,我之所以认定写作是一个普遍的困难,是通过给他们留写作作业时全班同学的反应上判断出来的。小学生如果不喜欢写作业我认为是有情可原的,同时我也认为留下写作作业班里如果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同学做出烦感的反应我认为也是正常的。至于原因,在这里就不做出过多的解释了。但是我想说,如果留出写作作业,全班同学几乎都给出烦感的回应,那么我认为就不太正常了。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写作,那么他一定会喜欢老师多留写作作业,而不会烦感写作作业,同样的如果一个学生善于写作,那么当写作作业出现时,他一定是烦感的。如果这种烦感是个体行为,那么也许还没什么,但是如果是群体行为,那么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原因是什么了。这是我从他们对于写作作业的态度上面思考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得出了一下几点看法,也许对习作教学有一定帮助。

一、立足教材,读写结合,学习写作方法。

三年级学生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应首先教他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实验教材注意内容的整合,每个单元都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单元的习作也是紧扣专题设计的。所以我们应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立

足教材,扎扎实实地组织阅读教学。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有收获: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是怎样写的?以上问题不仅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更是习作教学的根本前提。学习是为了运用。只有学习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有明确的认识,到他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心里才会有一笔清楚的账:“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怎样写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进入三年级以后,每次学习课文,我都要抓住课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做文章,精心设计,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精妙的表达方法。不仅注重课堂小练笔,更注意把学课文与教习作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在合适的时机,很多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不术语化,学生是完全接受得了的。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些知识也是学生必须逐渐掌握的。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专家精心选编的经典篇章,犹如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宝藏,有许多好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完全可以不避嫌疑,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分析、归纳,一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习作方法,写起作文来才会游刃有余。

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实现习作内容从“不自由”到“自由”。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内容上的限制很少,习作内容宽泛。但同时带来一个弊端: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作文,习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在自由确定习作内容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练习就达到单元习作训练的目标。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突破教材,对一些单元的习作内容进行拆分,由规定统一内容“不自由”地写,到习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写。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其次,学生已有一

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方法之后,再来进行第三次作文:课余时间我们除了做游戏、参加劳动,还有哪些喜欢的活动或印象深刻的事?请你写一写。又如第四组的习作要求写自己学本领的过程,要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说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学过某种本领,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做过的事只记得大概,不记得细节,因此很难把学本领的过程写具体。教学本次习作时,我先组织学生当堂学本领:“用左手写字”。在练习用左手写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自己两个方面的表现:内心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及外部动作,还有写出的字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体验,然后都来写这件事。在学生掌握了如何把内心的体验写具体之后,再拓展到生活中大家学过的各种本领,由此及彼地回顾、挖掘自己在学某种本领时的真实体验,把学本领的经过写下来。

三、鼓励学生积极、自主的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使学生能真正的会写作文,感觉到写作文的乐趣。

参考书目: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150页王云峰马长艳《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3月 222页杜国伟《写作》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0月 289—320页

张兴东《名师教你写作文》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0年6月 3—42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