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知识分享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知识分享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知识分享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知识分享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C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

E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⑤古今异义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无聊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至于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连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彷徨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国事遂不可收拾(收拾古:挽回今:整理)

不复顾利害(复古:再今:重复利害古:个人安危今:利益安危)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遗古:赠予今:遗留)

⑥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死生,昼夜事也(“死生”偏“死”)

⑦源于本文的成语

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

2.句式解析

①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②“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

3.难句解析

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一”,是动量词。“一行”,是走一趟意思。“谓……为……”是“说……是……”的意思。全句译作“大家说我走一趟是可以缓解国家的祸患的。”

②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爱”,吝惜。“意”估计。“北”,元军方面。“尚”,仍然。“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代“言辞”。“动”,说动。全句译作“国家的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不能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估计元军方面也还是可以凭借(自己的)言语说动的”。

③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将”,将要。“以”介词,凭。“以”后省略了表示“隐忍以行”意思的宾语。“为”,读wéi,作为。,全句的意思是:(正如)古人所说:“将要凭(隐忍而行)的做法有所作为。”

④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逐不可收拾。

吕师孟是南宋的兵部侍郎,在文天祥出使元军之前就投降了元军,“构恶于前”,就是“在……之前已干了什么坏事”。贾余庆是南宋的右丞相,和文元祥一道出使元军,但他背着文天祥向元军献媚请降,并向元军献计囚系文天祥。“羁縻”,是“被扣留”的意思。全句译作:【意译】(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整治了。

【直译】(可)不幸的是,吕师孟与我结仇在先,贾余庆媚敌献计在后,我被(元军)拘押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整治了。

⑤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庄子》中有“死生为昼夜”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的话。意思是:死和生,就像有昼夜有夜的自然现象一样平常。文天祥这样讲是表现他在生命面临危险面前泰然有若。全句译作:死与生,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危难险恶的处境不断出现,(真)不是人生在世能够忍受的。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师说》知识点全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1、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 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就属这一文体。 2、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

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页 1 第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课文解读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是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本文利用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富有特色。而且涉及很多重要字词及文言现象,例如“师”、“学者”、“惑”等,我们应该掌握这些词含义,夯实古文功底。 二、综合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注音: 受业()解惑()愚笨()乐师()阿谀()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李潘()经传()或不焉()嘉()贻()句读()读书()嗟乎()长幼()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③吾师道也:()

(江西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八)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媲.美(pì)付梓.(zǐ) 发横.财(héng ) 焚膏继晷.(guǐ) B.下载.(zài) 剽.悍(piāo) 豁.出去(huō) 泾.渭分明(jīng) C.胡诌.(zōu) 磋.商(cuō) 跷.跷板(qiāo) 酩.酊大醉(mǐng) D.谄.媚(chǎn) 肇.事(zhào) 综合征.(zhēng) 心宽体胖.(pàng)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发详地别出新裁殉私舞弊大海捞针 B.敲竹杠步履为艰甘拜下风吊以轻心 C.破天荒自惭行秽不径而走儒子可教 D.挖墙角焕然冰释稳操胜卷相形见拙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各级政府机关要按照国务院的决策________,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进一步传播节约理念,促进全社会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②美国罔顾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________抛出“《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这一言论彻底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③南沙区地理位置独特,享有粤港澳合作先行先试的政策,可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优势令其他新建的经济区________。 A.部署公然望尘莫及 B.部署竟然望其项背 C.布置竟然望其项背 D.布置公然望尘莫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皖江城市带引来的是带着真金白银争相来此投资的央企,从而搭起经济腾 飞的平台,而“国际旅游岛”在海南所掀起的房产热,其前景则不得而知 ....。 B.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 ....,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 C.庄子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 涉及的世界,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 D.霸王别姬的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可谓路人皆知 ....,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霸王项羽是在哪里诀别虞姬的,又是怎么诀别虞姬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目前银行收费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增幅最大的是农行,2011年其手续费收入增幅将近49.04%左右。 B.为了避免学生的身心不受伤害,地方政府应依法保障学生就近入学或在寄宿制学校入学,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村地区,要采取措施保障学生获得校车服务。 C.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是从长远发展考虑还是从眼前文凭考虑,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D.国际市场油价持续震荡攀升,我国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鼓舞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同时有利于合理引导社会消费,促进节能减排。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卡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因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最终无功而返,所以她因为这个而责怪卡西莫多。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 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2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ǒu)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6)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7)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三、一词多义 1 师?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2.传? 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③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着作) 3.道? ① 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③ 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 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6. 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 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 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8) 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7.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 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 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9. 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10.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2020年度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配套作业(解析版)

专项训练(十七) [语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惩.罚(chénɡ)挑剔.(tī) 绯.闻(fēi) 情不自禁.(jīn) B.强.求(qiánɡ) 请帖.(tiě) 匡.正(kuānɡ) 潜.移默化(qián) C.挫.折(cuò) 棱.角(lénɡ) 漂.洗(piāo) 数.九寒天(shǔ) D.阐.述(chǎn) 包扎.(zhā) 估量.(liánɡ) 排忧解难.(n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搏弈水蒸气按部就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账簿闭门羹纵横捭阖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编纂放冷箭耳濡目染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监控充其量仗义直言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面对西方“外松内紧”的姿态,伊朗方面顺势反戈一击 ....,于15日中断对欧盟六国的石油供应,并宣布新的“重大核成果”。 B.曾几何时 ....,莲荷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中含有关于儒、道、佛“三位一体”的美妙比喻。 C.“革命战争片”题材领域里别具一格的大家,首推成荫和汤晓丹。20世纪50年代,他 们就联袂 ..执导了《南征北战》。 D.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对中央房价调控的政策执行不力,致使房价不但没有降下来, 而且 ..还略有上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12月13日驳回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伊朗索要遭截获的美无人侦察机。 B.日本防灾科技研究所的研究员熊谷博之等人在调查日本9级地震的发生原因时发现,有可能是由于海底山脉卡住了板块边界,致使板块积累了巨大能量所致。 C.每个民族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文化,生死爱欲在这些文化的规则中演进,它不仅深化了生命的意义,而且让人感觉到生存的依托。 D.据央视春晚官方微博宣布,因刘谦在德国机场丢失证件,不能登机,无法参加今天下午的央视元宵晚会录制,原晚会设计刘谦与董卿的对唱及魔术节目被迫取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 1.已,同“矣”,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 2.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 3.厌,通“餍”,知足,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 4.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5.知,通“智”,明智。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不迁怒,不贰.过 1、贰:①从属二主;②再,重复。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把……作为边邑;③庸俗,鄙陋;④轻视,看不起。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杂然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3、许:①答应,听从;②赞同;③约数; ④表处所,地方。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③微.言大义 ④见微.知著 ⑤国势衰微. 4、微:①假如没有;②卑贱;③幽微,精妙;④隐蔽,不显露;⑤衰败。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 5、敝:①损害,衰败;②敝:疲惫;③屦

坏,破旧。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③子亦有不利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6、焉:①何,为什么;②哪里;③语气助词,如“啊”;④兼词,“于之”,在那里。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 7、以:①连词,因为;②介词,拿,来; 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⑥介词,用;⑦连词,用来。 8、而

文言文基础知识

古今异义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 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 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 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 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 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 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 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 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 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 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 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 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 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 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 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 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 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 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 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完整word版)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文。 (2)掌握阅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把握常见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知识点的奠基,精讲试题的引领及演练方阵的强化训练,从课内逐步走向课外,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阅读试题题型,并把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 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可从以下几 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每读一篇文言 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 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 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 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 的内容。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的道理。 2. 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 其一是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对文言字第14讲:文言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词,从字音到字义,都应读正确并理解准确明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时,同一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其二是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 其三是弄清古今语句的异同。句子结构形式,一般来说,古今差别不大,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有些句子发生了变化,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障碍。 3.要求学生常做翻译练习。 翻译是极其重要的综合训练,它既能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又能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对于翻译,要做到忠于原文,不能望文生义,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紧扣课文,弄清字词本义,做到字字落实、词词落实、句句落实。按照以上步骤,多下功夫,文言文是可以学好的。 文言文答题技巧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在历次考试中,课外文言文失分也是十分严重的。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好。 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 第一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内容,从而帮助题目答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三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必修三师说(含答案解析)

师说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 ) 2.或师焉,或不焉(“”通“”)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3.吾从而 ..师之 古义: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6.师不必 ..贤于弟子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从惑而不从师()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3.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4.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5.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可怪也欤()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吾师.道也( )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作状语 则群.聚而笑之(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文言翻译解析 导读:1.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2.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

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请看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16题,翻译划线句子。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①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臣光曰:“古人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②…… 首先“审”。分析①句的语境,太宗将杀“受馈绢一匹”的官僚时,裴矩当廷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也接受了裴矩的观点,教育“百僚”时讲了一段话,由此推断,“廷”、“面”是名词做状语,“遂”是竟然,“折”是反驳。分析②句,“恶”与“乐”是反义,“忠”与“佞”是反义,再结合全段可翻译。[] 4.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如:①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好”原指女子的貌美,后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词义扩大)

师说、劝学、过秦论、石钟山记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字词 1.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授”,传授,讲授。) 2)或不焉(冋“否”)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小学而大遗古: 小的方面。今:学校。 3)今之众人古: 般人。今:表示很多人。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并且。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6)句读之不知古: 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今:看着文字发出声 音。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 无论。今:没有,否定副词。 3?词类活用 1)n. T意动 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2) a. T n.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n. T v.: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4) a. T v.: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使动: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使……学习) 4. 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以……为师) 吾师道也(名词意动,以……为师) 2)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a n,名词,解释六经的著作) 3)道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4)惑 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惑而不从师(形容作动,遇到疑难问题) 5. 重点实词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本来) 2)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难道) 3)犹且.从师而问焉(尚且,还) 4)士大夫之族.(类)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6)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7)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9)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6. 虚词 1. 而 1)连词,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吾从而.师之择师而.教之 2)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3)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 4)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 5)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2. 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其皆出于.此乎 5)介词,表被动,被:不拘于.时 3.也 1)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4.乎 1)介词,相当于“于”,在;表比较: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语气助词,表反问,吗: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语气助词,表揣测,吧:其皆出于此乎 . 4)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练习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写出通假的字形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圣人之所以为圣. 3.则耻.师焉 4.孔子师.郯子 5.而耻.学于师 6.不耻.相师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远矣 3.古之学者 ..必有师 4.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5.吾从而 ..师之 6.小学 ..而大遗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犹且从师.而问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惑而不从.师 4.惑 惑.而不从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益圣.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不知 郯子之.徒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之.学者必有师 辍耕之.陇上 久之.,目似瞑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可怪也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所以 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以 ..为圣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3.不拘于时 七、填空 1.韩愈,字,自谓,故称。唐代家,家,运 动的倡导者,谥“”,后人又称“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后人将其与柳宗元、、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八、翻译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基础知识过关测试——文言文阅读 姓名学号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④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新唐书.李白传》)【注解】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 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③靧:(huì)洗脸。④擿:(tì)挑剔,挑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子天才英特 ..英特:才智超群。 B.帝欲官白,妃辄沮.止.沮止:阻止。 C.安禄山反,转侧 ..宿松、匡庐间转侧:翻来覆去。 D.白浮游 ..四方浮游:漫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B.力士素贵,耻.之。 C.递欲官.白,妃辄沮之。D.白自知不为亲近 ..所容。 3.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1)白之生(2)因以命之(3)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4)见郭子仪,奇之(5)力士素贵,耻之 A.(1)(2)(3) B (2)(3) C.(3)(4)(5) D (1)(2)(3)(5) 4.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一组是() (1)即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2)为任侠,轻财重施 (3)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4)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5)与知章……为“酒中八仙人” (6)益骜放不自修 (7)著官锦袍坐中,旁若无人(8)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A.(1)(3)(5) B.(2)(4)(7) C.(4)(6)(8) D.(1)(6)(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一、文学常识 1、《归去来兮辞》的作者是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潜,世称先生,他自号。他的代表性作品有 2、辞,是介于与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到了汉代,人们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比较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而赋重。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乃瞻衡宇 曷不委心任去留 景翳翳以将入 三、找出句中古今异义并解释 觉今是而昨非 悦亲戚之情话 于时风波未静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景翳翳以将入 既窈窕以寻壑 策扶老以流憩 问征夫以前路 将有事于西畴 四、词类活用 情在骏奔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生生所资 园日涉以成趣 携幼入室 善万物之得时 眄庭柯以怡颜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寓形宇内复几时?

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农人告余以春及 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六、翻译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 七、一词多义 1就 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金就砺则利

2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3审 审容膝之易安 用意详审 为人主计,莫如先审取舍 孔子如审先知,当早易道 4将 田园将芜 将信将疑 暂伴月将影 出郭相扶将 将功赎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5绝 请息交以绝游

《师说》文言文知识整理

师说》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通“授” , 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f o u) 二、古今异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得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得人 (2)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得;今义:表因果关系得连词 (3) 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 就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常为否定副词 (5) 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得或结果得连词 (6)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得人, 大家 (7) 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得方面学习 今义:指教育得一个阶段, 也指实施这种教育得机构(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得“小学”) 一词多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 老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③吾从而师之(名词得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 学习) 2、传 ①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 流传) 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 d n,名词解释经文得著作) 3、道 ①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得意思) ③道相似也(名词, 道德学问) 4、惑 ①惑之不解(名词, 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形容词, 糊涂) ③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乎 (1)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 相当于“于” ,前一个就是“在”得意思后一个就是“比” , 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 表反问, 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 表揣测, 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 表感叹,与“嗟”连用, 译为“唉”)6、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 表承接) (2) 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 (3) 吾从而师之( 连词,表承接) (4) 择师而教之(连词, 表承接)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 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 (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 (4)称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译文: 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

了。(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 (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唤来儿子,说:“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釜鬲:行厨炊具。②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蔡泽乃西.入秦 (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3)则揖.范雎 (4)及见之,又倨. (5)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6)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7)名在戮辱而身全.者 参考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3)名词作动词,作揖(4)倨傲(5)诡辩(6)怨恨 (7)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文言文考点知识整理大全

. . word. .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文言文文体分类: 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明朝: 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 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 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 箴铭、颂赞、辞赋、哀祭、 现代: 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 散文 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 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 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 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初中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类积累

初中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归类积累 湖北省恩施市舞阳中学潘文阶 第一部分: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 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 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 “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 例句:览物之情,得无 ..说乎.?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 ..异乎.?得无 (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 例句:河曲智叟亡以 ..致书以观。 ..应。家贫,无从 (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 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 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②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