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毛概第六章

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实际上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及对党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这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江泽民强调,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根本的衡量尺度,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

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江泽民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形成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深化了邓小平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愿望,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江泽民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是前提。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讲政治是核心。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江泽民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除了上面的主要内容以外,还包括关于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建立巩固的国防、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理论等。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赋予了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宗旨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形成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从深层次上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途径。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消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为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新的高度提出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毛概 第六章 小结

第六章小结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共产党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构想的演进。“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世纪头 20 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要点: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高新科技对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 (2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 3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们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4 、发展才是硬道理 ( 1 )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3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5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毛概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

第一章第一节讨论题点评 二、讨论题解析 主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中国化?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大家谈谈自己的分析视角并加以论证。 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分析。 解析: 这个问题教材上有较清晰的分析思路,即从历史、现实以及理论本身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1 )从历史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论。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为明证。 ( 2 )从现实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则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大家可从中国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临的特殊国情和特定实践任务出发加以展开分析。 ( 3 )从理论角度来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大家可以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加以论证。 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得不错,但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析视角不够全面或思路不清晰;二是有分析视角但没有具体展开论证。请大家参照其答案加以学习。 2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解析: 概括起来,教材上的三层含义实则是两大分析视角: ( 1 )从狭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视角进行分析。教材的前两个层次合并起来就是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在分析:一是运用既有的理论指导实际;二是从实际(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经验(理论)。 ( 2 )从广义上看,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文化,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接轨的视角进行分析。即教材上的第三个层次所指出:既要使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相融合(内容),又要用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来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 主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几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如何把握? 批注: 首先值得强调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具体表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18毛概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复习上次课内容并导入新课】 世纪之交、前年更始,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如何坚持与时俱进,知难而上?如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如何大力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进入低谷时,坚持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推向21世纪。让我们到本章中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真谛。 【讲授新课】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江泽民简介】 江泽民,男,汉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主要理论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评价:江泽民同志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 者。他目光远大、审时度势,总是从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他信念坚定、处事果断,总是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关键时刻具有作出果敢决策的非凡胆略和进行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他尊重实践、与时俱进,总是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坚持从党和人民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总结经验、寻找路子,脚踏实地而又开拓进取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他尊重群众、关心群众,总是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依据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来检验和推动工作。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发扬江泽民同志的这种优秀品格和高尚风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 1、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情)苏东剧变;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影响。 2、实践基础: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的。 (党情) 革命、建设、改革的经验。党的队伍整体性交接: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思想僵化、信念动摇、道德滑坡、组织涣散、腐败现象)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国情)

毛概第六章

毛概论第六章知识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仍然在曲折中获得了发展;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在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也因此空前激烈。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进一步发展,这给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同年6月9日,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6月28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实际上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及对党在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这就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理论体系的内在的逻辑联系。

大学毛概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课后问题 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p133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p135-136 答: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p140-141 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步: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7年党的十九大:1997年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2035年基本现代化;第三步:2050年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国伟大建设的中国梦。 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p142 答: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行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父亲的中国梦p142-144 1)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内涵 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课上问题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答: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完整word版)毛概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科学内涵】 P4、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 历史进程:遵义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六大(胡锦涛)----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不断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15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P16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P17 实事求是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P17 群众路线 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P18 独立自主 六、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P19 七、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P19 【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与意义】P2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P2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P25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P2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P25 五、其他涉及现代化、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国防、党的建设…… P26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意义】 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P26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P26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P27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地位与指导意义】 一、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P31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南; P32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P32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顾。 【其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P37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P38 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P38

2013版毛概 第6章第2节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问学生) 通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图片说明)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图片说明)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 早在1953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1958年,毛泽东提出,现在要来一个技术革命,要把党的工作重

毛概第一章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主题、主线和重点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总论1-2章 第二部分:毛论3-4章 第三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15章,分四个相对独立部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5-6-7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8-11章 (3)祖国统一与外交政策12-13章 (4)建设祖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14-15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靠什么作为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 ——指导思想:马列毛邓三 ?《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 这《六个“为什么”?》分别是: ?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第一、十章) ?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第四、五章) ?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第九章) ? 4.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第九章) ?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第八章) ? 6.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第七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教学难点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 ? 3.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背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内曾

毛概第六章自测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铁托 3、在党的领导人中,较早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思想的领导人中,除了邓小平以外还有()。 A.陈云 B.李先念 C.叶剑英 D.胡耀邦 4、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5、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 A.社会主义本质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D.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论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A.过渡时期的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混合社会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9、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够格”表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 B.“不够格”表现在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 C.“不够格”也就是我国社会发展阶段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D.“不够格”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方面的很大差距。 10、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 A.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 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 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 D.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1、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 A.人口多,耕地少 B.自然资源贫乏 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学毛概第6章检验备考区附有答案解析

概论第6章测试 满分:100 分 姓名:班级:学号: 1. 判断题( 1.0 分)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 ) 对 ( ) 错 正确答案:对 2. 判断题( 1.0 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 ( ) 对 ( ) 错 正确答案:对 3. 判断题( 1.0 分)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与时俱进。 ( ) 对

正确答案:错 4. 判断题( 1.0 分) 年5月31日,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 ) 对 ( ) 错 正确答案:错 5. 判断题( 1.0 分)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根本的课题,是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 对 ( ) 错 正确答案:对 6. 判断题( 1.0 分) 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 ) 对

正确答案:对 7. 单选题( 1.0 分) 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 实现人民利益 B. 维护党的利益 C. 推动生产发展 D. 提高综合国力 正确答案:A 8. 单选题( 1.0 分) 冷战结束后,时代的主题是()。 A. 世界多极化 B. 经济全球化 C. 和平与发展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正确答案:C

9. 单选题( 1.0 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D. 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正确答案:B 10. 单选题( 1.0 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A. 改革开放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正确答案:B 11. 单选题( 1.0 分) 江泽民告诫全党"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是在()。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毛概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一)中国革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近代中国必须走革命的道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 洋务派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民间也有过“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和行动。维新变法的改良派采用改良的办法。孙中山早年上书封建政府,企图走改良道路。但都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只有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的面貌,完成历史赋予的任务。) 2.中国革命必须由先进的阶级来领导(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资产阶级的革命派都曾先后登上前台,但最终都归于了失败。这些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到胜利。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由代表新兴生产力并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3.中国革命必须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来了各种观念和理论,农民阶级从西方学来了拜上帝教,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这些阶级在它们所学得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中国社会的浪潮,对中国社会的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是这些理论武器的运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由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利益的理论武器作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经由一番由抽象到具体的变化,使之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2.李大钊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李大钊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 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还须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虽然李大钊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在实际上已经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之,以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所倡导的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的端倪。 3.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党的幼年时期,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认识到

毛概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本章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四、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前我们党进行过探索但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中国之所以会发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缺乏科学的认识,制定的政

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统一认识和把握,从整体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起点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这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2、这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 3、这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认识的曲折历程

(毛概习题)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 .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 .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 .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C. 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A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状况 B ?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现实状况 D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B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7、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 D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8、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 .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B .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 A .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 .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的“双百”方针 D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紧紧围绕着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展开的 B .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 C . 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开的 D . 社会主义改革展开的 二、多项选择题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5、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 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 . 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毛概习题)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习题)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状况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的现实状况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现实状况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7、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 D.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8、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新毛概第六章测试题目2.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7分) 1、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执政为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1分)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文化创新 。理论创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木、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1分) ?发展先进生产力 ◎发展先进文化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1分) 。坚持党的先进性 ?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党的阶级性 ◎坚持与时俱进 5、全面阐述”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内涵和要求是在()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在江苏考察工作讲话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十六大报告 6、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政策的最高衡量标准是() (1分) ◎生产力标准 ?综合国力标准 ◎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 GDP是否增加

?社会革命 ?改革 ◎为人民服务 ◎发展 二不定项选择题(8分) 1、创新是()(2分)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 ◎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2分)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木力量是() (2分)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知识分子 ?社会新阶层 三判断题(10分) 1、小康社会就是总体小康 2、必须衰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其他市场经济是一样的 4、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

毛概第一章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实践论》和《矛盾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党内“左”和右的思想错误的思想根源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宽广道路,为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