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课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知识纲要导引

答题术语导学

(1)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疆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它利用血缘关系实行分封,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在周王室衰微后造成分裂割据。

(3)西周的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确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王位世袭制指“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商代占卜体现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初步建立行政管理制度

(1)神化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3)地方:侯、伯等的设立,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

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学思之窗](见教材P5)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

提示:从材料可以看出,商朝的相,权力很大。相在中央的行政官员中,权力最高。他不仅辅佐商王,还要对其教育、规劝,甚至能放逐商王。

商代也存在分封,但这些封国大部分是地方部族,与商王朝王室无血缘关系,在商王朝强大时,听命于商王朝,在商王朝衰落时,就会与中央对抗甚至叛乱,与中央的关系非常不稳定。

知识点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

(1)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权力: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作用

(1)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3)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轻巧识记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二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类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四项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4.动摇和瓦解

(1)原因: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

(2)表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同姓亲族),封地多在战略要地和富庶的地区。因此,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疆域管理的一种行政制度。

知识点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推行: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内容

(1)王位及各种爵位由嫡长子继承。

(2)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从一定程度上看,宗法制为继承顺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标准。

4.影响

(1)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夏商时期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这些制度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政治表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探究点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分封制,注意对材料分层,归纳每一层中分封对象的身份。

材料二应抓住关键词“纳贡”,据此分析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的主要是哪些人?

提示: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

提示:臣属关系。

深化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

(1)从分封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幾以外的中原地区。

(2)从分封对象看,主要以王族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从封国分布看,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交错在一起,相互制约,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4)从分封结果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

论从史出——分封制的历史遗存

(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皇族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分封制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同姓子弟,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探究点二血缘关系维系宗法制

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承受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治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横》

综合材料指出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覆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试举例说明。

提示: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绝对的”“极端的”和“亲贵合一”“裙带作风”分析宗法思想。

论从史出——宗法制的现实意义

宗法制是贵族间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的血缘标准,是血缘关系下族权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产物,是贵族等级制与政权等级制相结合的结果。血缘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一种社会关系,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今天的续家谱、认祖归宗等现象都带有宗法制的烙印。

深化拓展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通过对分封制、宗法制的探究,了解古代早期宗法血缘观念的含义及对后世中国人文情怀形成的影响,说明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国人心中的烙印,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探究点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材料一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商王往往杀死大批战俘和奴婢,用来殉葬、祭祖、祭神。商人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

材料二……依此类推,按血亲关系不断分封下去。……由于周朝规定同姓百年不婚,所以诸侯国之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这样,整个西周国家就由宗法关系联结起来。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一中“商人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沟通的手段”,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材料二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周时期的政治结构。

提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论从史出——家国一体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治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2)夏、商、周政治制度是前后沿袭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规范解题]

例[2019·太原市统考]钱穆曾撰文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他旨在说明()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C.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积极意义

D.宗法观念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材料并不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指代国家的大一统,不是王权至上,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周的宗族血缘已然不再,但国家还是朝同一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C

题干材料中,钱穆指出:夏商时期“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要求判断他旨在说明的问题。

根据材料“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分封的诸侯,朝着同盟团体迈进,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的统一国家形成,故C项正确。

[随堂检测]

1.[2019·浙江省学考]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

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

[尝试解答]__C__

注意分析周分封的对象再判断燕、鲁、宋、楚的封地。

2.[2019·北京市学业水平测试]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

[尝试解答]__B__

题干关键信息是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分析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3.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这说明商代() 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宗法秩序

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

[尝试解答]__B__

从商代“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皆为未来的储贰”分析正确选项。

4.《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定,分封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尝试解答]__B__

材料“周初定天下,出现了武庚作乱,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

由此判断西周初年的政局。

5.《礼记》记载:“天子之豆(豆为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封邦建国B.中央集权

C.等级分明D.分权制衡

[尝试解答]__C__

首先明确时间条件“西周”,其次紧扣题干材料有效信息归纳出“天子—公—侯—大夫”之间的等级关系,最后结合分封制的特点得出答案。

6.[2019·陕西西安中学月考]“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观念,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尝试解答]__A__

首先结合题干材料明确“家国同构”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得出答案。

课时作业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

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解析: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体现了“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强调的是家族血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也仅体现了人之私的一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的开始,“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答案:D

2.殷商时期就有新年祈福的传统。甲骨文中“福”字,形为“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如图),这反映出()

A.早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宗族基础

B.殷商统治集团尚未高度集权

C.分封制与宗法制密切结合

D.专制王权的独尊地位

解析:材料“福”字寓意祭祀本宗族的祖先,反映出早期政治制度的血缘宗族基础,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在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统治集团尚未高度集权,但与材料血缘关系无关,故B项错误;此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未实现专制王权的独尊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A

3.[2019·福建师大附中月考]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故答案为C 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答案:C

4.“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许多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

A.神话传说B.世袭观念

C.地理位置D.宗法制度

解析:据所学知识,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宗法制度,故选D项。

答案:D

5.[2019·湖北孝感高中高一统考]《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

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邑高度上,规定王宫“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实行

C.世袭制的实行D.封建礼制的实行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分封制之下等级森严,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6.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无以妾为妻。”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B.想要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D.极力推崇法家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材料中“无易树子”是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的核心。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7.《政治秩序的起源》在描述某一时期时说:“各种故事讲道,贵族当众责备君主,并吐口水,却没有受到他的训斥或处罚;拒绝他对珍玩的索求;在他妻妾群中与他一起玩游戏;未获邀请而坐上他的桌子;上门邀请他分享晚餐,却发现他在外射鸟。”此材料表明() A.君主和臣民平等协商国事

B.君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君主专制下的腐败现象

D.君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解析:从材料表述可以看出君主对贵族而言还没有取得足够大的权威,表明此时君主权力还未实现高度集中。其他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8.[2019·石家庄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下面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的示意图。

材料二下面是大宗、小宗示意图。

(1)据材料一,你认为西周在分封对象上有什么突出特点?举出几个这样的封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解析:第(1)问要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显然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第(2)问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3)问注意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

答案:(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设计 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逐渐走向联合,工业革命更是把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又为各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本单元探讨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共分三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这三课的划分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90 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本单元重点知识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其利弊;难点知识有经济区域集团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评价。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本课概述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一方面,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但在客观上,这个体系的建立也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高中历史 第7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北京海淀区高一检测)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C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2.(2018·天津六校高一联考)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C )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解析] 新中国建国以后,提出“另起炉灶”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美国当时还没有与新中国建交,因此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是不会得到认可的。A、B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内容与D项无关。 3.(2018·临沂高一期末)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C ) A.不结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建国初期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C项。 4.(2018·临沂高一联考)下列两张新中国成立初期发行的邮票反映出当时的外交政策是( C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 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 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 【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 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 【学习难点】: 习惯法与成文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1)背景: (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 _______ 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 _____ 利益得到保护3.公民法

(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 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______ 在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 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 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 的司法保障。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的法 律。 2. 罗马法体系完成:6 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维系统治: (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 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 影响后世: (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 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至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世卿世禄制) 西 周 分 封 制 背景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控制地区辽阔 目的 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拱卫王室 2、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 的需求,为了进行有效统治最根本: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实施 者 武王开始,周公旦大规模分封。分封的大多数是同姓子弟 内容 1、分封诸侯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2、被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3、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士以下不再分 封。卿大夫和士也要承担义务(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带有家族统治色彩 积极 性 前期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发展了交通,促进了边疆开发,使 周成为强国 局限 性 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为以后埋下割据混战根源 破坏 瓦解 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血缘关系疏远,分封制开始受到破坏。春秋时 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分封制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发展) 西 周 宗 法 制 目的 根本:巩固分封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稳定 直接:解决贵族间权力、土地和财产的争夺的矛盾 内容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周王嫡长 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权,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诸侯和大夫以此类推。大宗与小 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小宗须服从大宗 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特点按照父系血统关系的亲疏来维系(也是实质) 瓦解随着分封制的破坏、瓦解而破坏、瓦解。战国时宗法制完全瓦解 作用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深远 影响 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 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 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 秦朝中央背景公元前221秦王赢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原因、影响)措施 中 央 确立皇帝 制度 由来“三皇五帝” 目的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 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家天下)

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学案: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 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认识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国内:新中国诞生,国家独立自主。 2.三大外交政策 政策含义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 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 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 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 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 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 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 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易混易错“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一边倒”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深化理解 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政策”的区别 “三大政策”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概况: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精品教案 ◆内容标准: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 (2)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3)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感知→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2)对比探究问题→迁移与拓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随着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也应当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建立: (1)西欧国家在战争中遭重创,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是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企图 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美、苏、法、英、中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即“布 雷顿森林体系”。 影响:(1)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2)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形成: (1)1944年,美国等44国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1947年在瑞士日内瓦,日、美等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影响:(1)有力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美国在经济中掌握了主导地位,不断扩张; 3、比较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的历史地位的异同点。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新人教版必 修1(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解析:“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答案:B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解析:“另起炉灶”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目的。因此,B项正确。 答案:B 3.1953年12月,周恩来提出的、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 ( ) A.非集团不结盟原则B.求同存异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解析: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 C 4.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故①③符合题意,而②④是我国60年代以后提出的外交方针。 答案:B 5.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D.联合国大会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会议的召开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与此内容相符的只有A 项。 答案:A 6.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解析:当时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万隆会议,散布“共产主义威胁论”,将矛头指向中国,导致一些国家对新中国产生误解和疑惧,为此,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B组(能力题) 7.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正确理解是 ( ) ①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②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③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④争取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①②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含义,③④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状态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第一年同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2. 1955年,印尼万隆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前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总结: 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 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2.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作业推荐》 02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 (共 90分) 1.《漫长的 20 世纪》指出: 30 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 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 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 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 C 项。 A 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排除; B 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 英国《航海条例》 B. 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 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 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 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 C 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 1651 年和 1660 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A 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 B 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 887 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 D 项。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 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3)政治制度: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2)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①含义: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②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 (3)统治特点: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周朝 1.分封制 (1)原因:周初武王灭商以后,延续了旧的内外服制度;武王去世后发生的“三监之乱”,使得外服诸官及其附属国威胁中央的问题暴露出来;为了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并有效控制外服地区。 (2)概念:分封制即古汉语“封建”(封邦建国)的原始含义。商朝已有分封。在周朝时期,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情况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划分给诸侯的社会制度。 (2)目的:面对商人遗族威胁,藩屏周室所需(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使权力分配由商向周转移,即天下归周。 (3)内容 ①对象:主体是同姓王族,异姓诸侯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 ②纽带:王畿以外的土地及其人民。 ③关系: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可以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4)特点: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意义:①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稳定了统治秩序,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逐渐凝聚成华夏的国家意识)。 ③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国家和方国联盟状态,国家政权由松散走向紧密,是一种制度创新。 ④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6)局限(瓦解的原因):封国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王无法对诸侯势力进行直接干涉和控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增强,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 (7)瓦解表现 ①周王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如楚庄王问鼎等。 ②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权,相互兼并、相互战争,“春秋无义战”是其最突出的表现。 ③诸侯国内部:卿大夫夺位,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2.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概念:宗法制即宗族法规,是中国古代按照父系血统远近,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

《作业推荐》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02

《作业推荐》02——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一、单选题(共90 分) 1.《漫长的20世纪》指出:30年代大危机爆发……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为此,战后采取的措施是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建立“福利国家” C.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D.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货币体系的混乱,“二战”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都居于世界巅峰,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力图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故答案为C项。A项,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排除;B项,建立“福利国家”是为了使本国国内的稳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发展“混合经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下列古今中外的经济政策中,符合全球化历史趋势的是: A.英国《航海条例》 B.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 C.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美国史上最高关税法《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主导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谈判方式,减低关税和减少贸易壁垒,有利于世界贸易发展,适应贸易自由化趋势。故答案为C项;航海条例,是指英国为加强北美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赖,于1651年和1660年先后颁布的两个条例,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A项;中国“海禁”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中外民间交往与贸易,不符合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历史趋势,排除B项;《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幅度提高了887种商品的关税,不符合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趋势,排除D项。 【点睛】 备考启示: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教学案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1)原因:新中国是代表着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府,必然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独立和主权完整,故而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近代中国被迫采取屈辱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对外关系中长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也必然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政策。(2)不矛盾。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仇视中国,中国为了保护胜利成果,保护和平,在维护主权和独立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才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可以说这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1)中国代表团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2)各亚非国家的共同目标和追求(有共同关心的问题) 限时训练与素能提高 1.A.解析: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自建国起就始终奉行的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4年正式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排除③④。故选择A。 2.B 3.B 4.A.解析:另起炉灶的含义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含义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所以两方针的最终目的,着眼点都是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关系。正确答案选A。 5.A.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理解上。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选项A发生在1979年,正确,选项B是外部原因,选项B、C是内部原因,B、C、D 项都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都不能被选择为正确答案。 6.B.材料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屈辱外交,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废除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A、C、D属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 7.B.解析:该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表现,致使中美关系不佳,而当时的台湾与美国关系密切,故④错误,可排除含④的三项。 8.B.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和激烈斗争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新中国外交一开始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所以C项可以排除。新中国诞生后不久,立即与苏联结盟,所以选项A也不是正确答案。选项D有关“朝鲜战争遗留问题”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的议题,与题干要求不相干。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2课全面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业

1.美元是世界性货币,有时也把美元说成“美金”。“美金”的说法应开始于( ) A.罗斯福新政开始后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后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解析:B。本题考查分析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 ) 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 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一种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这一货币体系的具体执行者。 3. 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 上述数据说明( )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解析:A。从图示反映的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比重分析,战后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4.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两项是说的对美国的作用,不是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C项是其对世界的历史意义,D项是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5.它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结合图片推断这一机构是( )

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重要微知识点第22课全面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测试题

第22课全面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 1.美元是世界性货币,有时也把美元说成“美金”。“美金”的说法应开始于( ) A.罗斯福新政开始后 B.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后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 解析:B。本题考查分析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 ) 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 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 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是一种世界货币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这一货币体系的具体执行者。 3 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表: 上述数据说明( )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 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解析:A。从图示反映的美国黄金储备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比重分析,战后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4.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

B.扩大了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 C.较好地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C。本题考查理解能力。A、B两项是说的对美国的作用,不是从世界历史研究发展的角度看,C项是其对世界的历史意义,D项是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5 它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结合图片推断这一机构是( ) A 世界贸易组织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 关贸总协定 解析:C。结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可知答案为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 6 (2017·福州高一检测)1973年3月欧洲再次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方国家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这表明( )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解散 C 美国失去了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 D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 解析:A。材料中提及时间是1973年,结合“放弃固定汇率”,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货币基本上没有遵守一个普遍的汇率规则,处于混乱的各行其是的状态。为改变这一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西方大国作出的努力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②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③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运用。 难点

中国建立初期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翻开中国近代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总是一幅幅伤心惨目的画卷: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经济凋敝,生灵涂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一条条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萦回不去。“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国际舞台,长袖善舞,尽展大国雄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今天,我们就学习、感受共和国的外交。 新课学习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新中国成立初,中国与外国政府建交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 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方针?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内容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4.“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各是什么?各有什么意义?注意:一边倒是倒向哪一边? 答案: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的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 打扫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

高一历史必修一1到6课复习总结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同步练习题: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 ( ) A.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B.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 C.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D.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于1945年底向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提议召开国际贸易与就业会议,以讨论在联合国组织之下成立一个协调国际贸易的专门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正式审议和通过了《国际贸易组织宪章》,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没有批准该宪章,拟建的国际贸易组织最后流产了。这反映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完全受美国操纵 B.美国的经济霸权影响战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C.国际贸易组织的建立违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冷战的爆发是国际贸易组织流产的根本原因 3.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率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 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