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陈共)(2)

财政学习题集

第1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二、填空

1、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等。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政府决策失误、、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4、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和。

5、财政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6、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7、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8、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包括进出口收支、和无偿转移收支。

9、自马斯格雷夫于1959年出版的《》首次引入公共经济学概念,随后冠以公共经济学的著作得以陆续出版。

10、社会的公共需要是共同的,但又是、特殊的。

三、判断

1、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

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4~0.5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

3、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

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竞争性上。

6、公共财政是针对计划经济时期所谓的“生产性财政”或“建设性财政”提出的。

7、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

8、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9、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的,因而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是矛盾的。

四、不定项选择

1、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2、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准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3、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

C、收入分配不公

D、经济波动

4、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

D、强制手段

5、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6、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包括:

A、历史性

B、非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单一性

7、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A、资源配置职能

B、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组织生产和销售职能

D、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8、财政的特征包括:

A、阶段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

D、历史性

9、完整的市场体系是哪几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

A、家庭

B、企业

C、政府

D、中介

10、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有:

A、划清市场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B、规范工资制度

C、加强税收调节

D、通过转移支出

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二、填空

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二是。

2、公共物品的和非排他性,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

3、政府主要是通过来提供纯公共物品。

4、混合物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同时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引起的。

5、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6、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

7、社会福利水平是公平与效率的函数,由此产生了评价一切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一是公平准则;二是。

8、用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的话来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9、财政法制建设包括、、等方面内容。财政法制化要求,就是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这三方面的内容。

三、判断

1、一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公共物品的享用和私人物品一样也可以分割和量化。

3、搭便车的问题是公共物品应该由政府生产的原因之一,是无法解决的。

4、在环保问题上,比如土地使用、动物保护等领域,界定明晰的产权都可以解决公共物品问题。

5、私人提供也不等于私人生产,私人在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

6、负荷定价法在需求处于最高峰时,收费最低;而处于最低谷时,收费最高。

7、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

8、公共选择是指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是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9、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共选择”和“公共选择理论”是相同的概念。

四、不定项选择

1、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A、政府授权经营

B、政府参股

C、政府补助

D、政府直接生产

2、公共定价方法一般包括哪些:

A、平均成本定价法

B、二部定价方法

C、市场定价法

D、负荷定价法

3、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制效率,财政部门应该做到:

A、财政支出的来源是受严格立法的约束

B、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

C、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D、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要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

4、财政支出效益和微观主体支出效益的区别表现在:

A、提高效益的目的不同

B、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

C、选优标准不同

D、评价方法不同

5、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哪些内容:

A、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B、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C、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D、财政支出的评价方法选择

6、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A、财政支出总量效益

B、财政支出单位效益

C、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D、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7、公共选择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A、立宪

B、立法

C、行政和司法

D、投票

8、财政执法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合法原则

B、公共原则

C、权力制约原则

D、合理原则

第3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填空

1、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财政支出统计方法是按分类的。

3、我国财政支出中常说的“两项补贴”指的是价格补贴和。

4、区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标准是。

5、购买性支出对生产有直接性影响,对有间接性影响。

6、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耐用品的支出属于。

7、用以表明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的财政支出发展变化指标是。

8、经常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有经济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等方面。

三、判断

1、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2、根据财政支出所产生收益的时间可把财政支出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转移性支出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5、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6、根据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经济达到成熟阶段后,财政支出增长应当放缓,并逐渐慢于GDP的增长。

7、社会文教费包括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经费、研究费和补助费等。

8、与财政收入相比,财政支出更能全面而准确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9、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10、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

四、不定项选择

1、技术改造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经常性支出

C、投资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2、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

A、基本建设支出

B、价格补贴支出

C、国家储备支出

D、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3、按财政功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

D、积累性支出

4、下列属于经常性支出的是:

A、支付债务利息

B、基本建设投资

C、国家储备支出

D、购置交通工具支出

5、下列产业中,应由财政进行投资的有:

A、环境治理

B、治理国土

C、能源开发

D、教育

6、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

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

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

D、它是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的理论基础

7、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行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

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

8、以下属于经济建设费的有:

A、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B、城市维护费

C、文化教育科学方面的补助

D、简易建筑支出

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属于购买性支出

B、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受益不在当期,应由发行国债的收益来补偿

C、按支出用途分类,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积累性支出

D、按支出用途分类,国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经济建设费

10、以下关于财政支出结构的廉洁,正确的有:

A、简单的说,财政支出结构是指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B、财政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C、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加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的附述,属于支出结构的优化

D、我国财政支出中亏损补贴比重下降,是支出结构优化的体现

第4章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二、填空

1、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周期的产出时,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增加,具有增加消费并促进生产的作用;而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供给不足),增加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则具有的效应。

2、行政管理费是由人员经费和两部分组成的,那么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机构设置的多少、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机关工作人员的多少,自然是决定行政管理费规模的关键因素。

3、当今,人们越来越认为卫生保健是一种人人应有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基于经济基础上的特权。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包括缓解和消除因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

4、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出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

5、文科卫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财政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要在收支

安排上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只有将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支持和促进文科卫事业的发展。

6、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三、判断

1、从世界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呈现一种扩张的趋势,相对规模在一定发展阶段也是扩张趋势,达到一定规模则相对停滞。当然其中有些项目增长较快,相对规模在上升,而有些项目增长较慢,相对规模在下降。

2、财政部门必须对行政管理费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我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保证国防事业的必要经费,将国防费部分纳入国家预算安排,实行财政引导的贷款制度,按《预算法》实施管理,国防费预、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由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构实施严格的审计和监督。

4、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科学划分,文科卫事业费支出仍应归入非生产性的范围。

5、从经济性质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做是一种混合物品。教育是有层次性的,不同阶段的教育所属的经济性质不同。

四、不定项选择

1、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联合利华(Unilever)所生产的立顿红茶投放市场后的食品安全监测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2、影响行政管理费支出规模的直接因素有:

A、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B、政府职能与机构设置

C、行政效率

D、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

3、下列教育方式属于混合公共物品的是:

A、Calvin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国际政治学专业的学习

B、英国威廉王子在伦敦尹顿公学接受的高中阶段的教育

C、英国特许公共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培训的ACCA学员

D、曾宪梓先生捐助所兴办的某希望小学提供的教育服务

4、对于一国而言,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A、该国财政支出的规模

B、该国财政支出的结构

C、该国的文化传统与历史风俗

D、该国对于教育所采取的政策态度

5、政府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理由有:

A、减少贫困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

C、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

D、私人保险市场的缺陷与不完整性

第5章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二、填空

1、马克思在谈到货币资本的作用时,把货币资本的投入看做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为任何一项投资或生产活动首先要从的投入开始。

2、投资规模既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又要受当前生产和的制约,所以凯恩斯主义者又提出了加速原理。加速原理说的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

3、增加投资要有资金来源,而当前的国民收入是储蓄加消费,所以投资来源受国民收入增长限制,即受储蓄的限制。储蓄与投资恒等是总量平衡的公式,储蓄增长就会加速投资,而投资超过储蓄必然导致。

4、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是指政府投资应选择的投资项目。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赵快。因此,这种标准是强调政府应投资于。

5、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农业市场存在巨大的潜力,只要农村和农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

6、政府投资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无偿拨款。国际经验表明,采取将财政融资的与金融投资的有机结合起来的办法进行融资和投资,即财政投融资,是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作用的最佳途径。

7、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或公共物品。

8、政府运用投融资机制保持对的适度投资水平,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可低估。就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瓶颈”状况而言,运用投融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其“乘数效应”将是十分显著的。

9、显然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三、判断

1、研究与安排投资规模时必须考虑三个问题:投资规模要适度;投资结构要合理;要注重投资效益。后者又是前两者的前提条件。

2、一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推动的,投资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缓慢时,往往依靠增大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当投资过旺及造成经济过热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往往采取措施首先压缩投资,迫使经济过热的势头减级。

3、生产性投资按财政支出项目划分,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以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也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两部分,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基础产业投资,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干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一般日常支出。

4、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是指经济杜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5、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采取多种形式的以政府为主、吸收社会资本参与的混合提供。

6、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是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之一。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用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7、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因而安排好农业投人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8、使农业部门和农户自身的积累成为农业投入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农产品的销售收人必须高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二是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必须高于、至少不低于全社会平均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9、政策性金融机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企业,而是制定投资政策的机关。财政投融资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可以避免有偿性投资与一般性投资相互混淆,提高政府投资运作的总体效率。

10、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它是在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同时构建的新型投融资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融资的份额将扩大,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条件下,构建政策性投融资机制只会加快而不会阻碍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只有把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专业银行才可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的经营目标。

四、不定项选择

1、根据投资的乘数作用原理,乘数与同方向变化,同呈反方向变化。

A、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B、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C、边际投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D、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投资倾向

2、政府投资在各国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A、经济体制

B、历史传统

C、经济发展阶段

D、储蓄规模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A、自身的投资来源

B、自身的投资方向

C、自身的投资规模

D、自身的投资结构

4、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

A、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

B、关系人民生活福利的项目

C、反垄断的需要

D、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5、下列属于BOT投资的特点是:

A、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发电厂(站)、高速公路、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

B、政府在投资资金来源中处于主导的地位

C、投资项目一经建成则项目产权属于政府

D、该投资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鼓励和吸引私人投资者(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者)投资

6、在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在于: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农业部门是特殊的生产部门,其难于凭借自身的力量抗拒某些不利的自然或经济外部因素

C、由于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民的某些权益需要财政投资来得以保证

D、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投资的欠缺

7、下列关于财政投融资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B、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C、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D、财政投融资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很强,但它并不是脱离市场,而是以市场参数作为配置资金的主要依据,并对市场的配置起支配作用,投融资机构在结合范围内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市场化运营

8、财政对于农业投资的范围,应该主要集中于下列领域:

A、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B、农业科技推广

C、农村教育和培训

D、流动资金投资(农药、化肥、薄膜、除草剂等)以及类似农机具及供农户使用的农业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

第6章转移性支出

二、填空

1、社会保障支出是与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是,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安排也就存在较大差别。

2、政府之所以实施社会保障,其另一个经济上的合理性,是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能完全胜任向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职责。

3、改革开放以后,针对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我国政府在社会保险方面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建工作,目前形成了以、、三大保险为基本项目、以、、和为辅助的项目社会保险体系。

4、应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

5、国家民政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其资金大部分来源于。

6、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补贴主要有和补贴两大类。

7、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可分为和。

8、税收支出项目就刺激经济活动和调节社会生活的税收支出而言,其一般形式大致有、纳税扣除、,优惠税率、、盈亏相抵等。

三、判断

1、私人保险市场具有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必要性之一。

2、社会保险要求雇员与雇主缴费,与社会保障有很大不同。

3、社会救济与普遍津贴的最大不同在于,社会救济需要经过家庭收入及财产调查而普遍津贴不用。

4、从理论上来说,养老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广于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5、我国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6、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相对价格体系的影响不同。

7、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8、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四、不定项选择

1、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A、社会保险型、节俭基金型

B、社会救济型、普遍津贴型

C、社会救济型、普遍基金型

D、社会保险型、节俭津贴型

2、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

B、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免费搭车”的问题

C、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抗御系统性风险

D、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收入再分配

3、按照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缴纳失业保险费:

A、1%、1%

B、1%、2%

C、2%、1%

D、2%、2%

4、我国的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5、刺激性税收支出可分哪几类:

A、针对特定纳税人的税收支出

B、针对特定税基的税收支出

C、针对特定课税对象的税收支出

D、针对特定起征点的税收支出

6、我国最常见的税收豁免项目有:

A、免除关税与货物税

B、免除消费税

C、免除营业税

D、免除所得税

7、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有:

A、储蓄抵免

B、投资抵免

C、国外税收抵免

D、国内税收抵免

8、目前世界各国税收支出预算控制采取的方式有:

A、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

B、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

C、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D、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9、在我国,全部的税收减免大致可分为:

A、固定普遍性减免

B、企业资本性减免

C、补贴照顾性减免

D、经济调节性减免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填空

1、财政收费主要是,是政府模拟私人物品的定价方式收取的公共物品的价格。

2、1997年以后,我国财政统计中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包含的项目有税收、企业亏损补贴(抵减收入)、和其他收入。

3、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是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为标准的。

4、1997年以后,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包括、、、和其他收入。

5、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分类,可分为两大类。

6、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7、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三、判断

1、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分为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通货膨胀收入、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预算外收入不体现在财政预算报告中。

3、预算外收入的形式都是收费。

4、如果一项收入可以采取税收形式也可以采取收费形式,一般应采用税收形式。

5、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发展变化趋势和财政支出一样,都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

6、1996年以来,我国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中。

7、由于存在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必然使财政收入实际上升。

8、农业部门以间接形式上缴的收入比直接上缴的收入多得多。

9、自从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作用增强了,其中商业部门提供

的财政收入迅速增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工业部门。

10、我国企业收入曾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四、不定项选择

1、关于税费改革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B、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

C、税费改革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D、税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以税收替代收费

2、1996年以来,我国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新举措包括:

A、计划管理,财政审批,专户储存,银行监督

B、提出最终要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

C、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

D、提出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内收入

3、收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B、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C、可完全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D、法治性和规范性相对较差

4、影响财政收入规范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生产技术水平

C、分配制度

D、所有制结构

5、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在:

A、征收通货膨胀税

B、税收的档次爬升效应

C、造成财政收入虚增

D、使财政收入数据失去信度

6、不考虑其他因素,以下哪种税制会在通货膨胀形势下让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大于名义增长率:

A、定额税

B、比例税

C、累进税

D、累退税

7、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有:

A、减税让利

B、增税政策执行不力

C、分配政策向个人倾斜

D、根本原因是体制调整带来的生产效率下降

8、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包括:

A、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思考,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不宜过大,目前过快的提升速度应适当加以调节,使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空间

B、实行全面的减税政策

C、计划经济时期,一切取决于统一的计划,所以执行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方针;进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则应转向以支定收

D、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9、对于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A、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B、导致了预算外及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

C、导致中央财政降低了预算内资金的调控能力

D、使得部分财政职能被银行取代

第8章税收原理

二、填空

1、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和。

2、从财政活动的整体来考察,税收的无偿性与的无偿性是并存的,这里又反映出的一面。

3、在现代社会,国家的征税对象主要包括、和三大类,国家的税制往往也是以对应于这三类课税对象的、和为主体。

4、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和两种。

6、税收能力是指应当能征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它包括两种能力:纳税能力和征税能力,其中纳税能力主要取决于,征税能力主要取决于。

7、一般来说,税收努力取决于两类因素:一是,二是。

8、起征点和免征额的不同点在于,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

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制度的仅对课程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9、我国税种一般分为所得课程、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五大类。

10、现代社会,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方法随着税收理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最终以为标准。

三、判断

1、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2、税收的强制性体现了政治权力凌驾于所有权之上,即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3、从2003年9月1日起,北京市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1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元。

4、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后的增值税是一项完全的价外税。

5、公平类税收原则包括受益原则、能力原则和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6、税负转嫁的前转方式是指向生产的前一环节转嫁,即通过压低进价等方式转嫁给上游厂家。

7、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四、不定项选择

1、下列各项属于国家征税时的课税依据的有:

A、纯所得额

B、商品流转额

C、个人全部所得

D、财产净值

2、一般来说,一国税率可划分为哪几类: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定量税率

D、累进税率

3、下列哪些税种属于定额税率:

A、资源税

B、所得税

C、营业税

D、车船牌照税

4、一般来说,税收努力取决于哪两类因素:

A、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B、税务管理效率

C、税制的完善程度

D、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水平

5、按照课税对象的性质可将各税种分为三大类:

A、所得课税

B、消费税

C、商品课税

D、财产课税

6、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A、混转

B、消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7、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

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

8、一般认为,价外税比价内税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价外税课征的侧重点是。

A、更容易,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B、更容易,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C、更难,厂家或生产者,消费者

D、更难,消费者,厂家或生产者

9、现代经济学将税收原则归结为哪两类:

A、公平类税收原则

B、公正类税收原则

C、效率类税收原则

D、受益类税收原则

10、下列原则属于税收效率类原则的有:

A、受益原则

B、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C、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D、能力原则

五、问答

1、简述税收的“三性”。

2、税收的分类。

3、税收的效率类原则。

4、税收的公平类原则。

5、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6、分析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7、研究税负转嫁有什么现实意义?

第9章税收的经济效应

二、填空

1、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和两个方面。

2、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高低。

3、供给学派认为,边际税率,可以刺激投资增加,从而增加。

4、凯思·马斯顿对宏观税率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宏观税税率对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在对待减税问题上是共同的,二者的差别是,前者的减税主张是从出发,主张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刺激广大的,所者则是从出发,主张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目标是刺激。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二:一是,二是。

三、判断

1、税收对劳动的替代效应表明政府征税会使闲暇与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闲暇价格相对降低了,引起个个以闲暇代替劳动,即劳动供给的减少。因此,我国可通过征税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

2、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3、所得税指数化是一项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对所得税影响的措施。

4、拉弗曲线体现的税率与税收入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供给学派的观点。

5、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期使用,更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四、不定项选择

1、边际税率的高低决定了替代效应的强弱,所得税的累进程度,对个人储蓄行为的作用越大。

A、越高、抵制

B、越低、抵制

C、越高、促进

D、越低、促进

2、者的边际储蓄倾向一般较高,对者征税有碍于储蓄增加。

A、高收入、高收入

B、低收入、高收入

C、高收入、低收入

D、低收入、低收入

3、减征或免征利息所得税将储蓄的收益率,储蓄。

A、提高、不利于

B、提高、有利于

C、降低、有利于

D、降低、不利于

4、税收指数化的主要方法有:

A、特别扣除法

B、实际所得调整法

C、税率调整

D、指数调整法

5、供给学派认为,,边际税率可以增加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从而

税后总供给。

A、提高、增加

B、降低、增加

C、降低、减少

D、提高、减少

6、凯恩斯学派的减税主张是从出发,主张降低个人所得税的

,目标是刺激广大的收入者的。

A、供给效应,平均税率,高,投资供给

B、需求效应,平均税率,低,消费需求

C、供给效应,边际税率,高,投资供给

D、需求效应,边际税率,低,消费需求

第10章税收制度

二、填空

1、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一是,二是。

2、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以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

3、一般来说,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

4、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5、资源税的课程是以为纳税对象。

6、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7、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的模式。

8、消费税采取和两种征税办法。

9、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三、判断

1、计税依据中不准许低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植值税,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3、资源税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4、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5、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6、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7、从价定率的办法是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

8、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我国税制变化主要是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四、不定项选择

1、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哪些类型: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发展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2、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称为:

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发展型增值税

D、消费型增值税

3、所得课程的优点有下列哪些:

A、税负相对公平

B、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C、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

D、课税有弹性

4、所得课税存在哪些缺陷:

A、会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B、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C、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D、计征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广往往遇到困难

5、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有哪些:

A、课税比较公平

B、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效能

C、课税不普遍

D、弹性较大

6、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A、定额税率

B、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比例税率

7、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

A、分项定率

B、分项扣除

C、分项征收

D、分项累进

8、消费税实行的征收办法为:

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价内价外税

D、超额累进税

9、我国的土地增值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10、年,我国开始征收利息所得税。

A、1997

B、1998

C、1999

D、2000

第11章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二、填空

1、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2、农村税费改革要坚持、、的原则。

3、税收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实施税收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

、。

4、税收《征管法》中提到的税收征管三环节为、、。

5、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开征税收。

6、公平课税论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

7、一般来说,易实现分配公平目标,易实现经济效率目标。

8、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9、增值税,允许企业抵扣进项税金中所含的当年新增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投资部分。

10、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要遵循“、、、”的原则。

三、判断

1、当前世界上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降低,主要表现为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

2、公平课税论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税基课征累进的企业直接税。

3、最适课税的根源可以追述到古曲经济学家J.S,穆勒提出的“牺牲”理论。此后,庇古等人用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对其做了进一步解释。

4、一般来说,商品税易实现分配公平目标,所得税易实现经济效率目标。

5、最适课税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运行“扭曲性”税收工具是不可避免的。

6、噪音税属于环境税收的范畴。

7、农业税不可能像工商业税那样均匀地取得,只能按季分次集中征收。

8、规范农业税征收管理的目标是政策公开,工作透明,主体合法、程序合规。

9、税收管理的目标,就是保证税务机关征到应征的税款。

10、2001年修订后的《税收征管法》更加强调对纳税人权益的保护,表明我国的税收征管理理念正逐步向以“征管”为主转变。

四、不定项选择

1、世界各国特别是以所得为主体的发达国家进行所得税制改革的做法主要有:

A、降低税率

B、提高税率

C、减少税基

D、拓宽税基

E、减少税率档次

2、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A、流转税

B、财产行为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3、农业税的税率为:

A、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B、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C、单一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4、税收《征管法》中提到的税收征管三环节为:

A、税务登记

B、税款征收

C、税务管理

D、税务检查

5、公平课税论的理想税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

A、企业直接税

B、个人直接税

C、企业间接税

D、个人间接税

6、财政交换论研究的重点是选择和结构,将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

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

A、税基

B、税种

C、税率

D、税目

7、下面税种中属于环境税收的有:

A、二氧化硫税

B、噪音税

C、固体废物税

D、碳税

E、水污染税

8、我国学术界对于“tax administration”的解释分为三类,即:

A、狭义的税收管理

B、税收征收管理

C、税收稽核

D、税务管理

9、当前关于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有:

A、成本效用论

B、公平课税论

C、最适课税伦

D、财政交换论

第12章国债和国债市场

二、填空

1、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的发展,如果社会上没有较为充裕的闲置资金,国债就成为无源之水。

2、国债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的有机结合。

3、国债的发行是指国债售出或被的过程。它是国债运行的起点和基础环节,核心是确实国债售出的方式,即国债发行的方式。

4、国债利率必须与保持大体相当的水平才能使国债具有吸引力,才能保证国债发行不遇到困难。

5、李嘉图等价原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其推理并不复杂,李嘉图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相等。

6、国债的经济效应,从短期的观点看,主要是分析国债的或流量效应。但是,如果研究国债的长期效应,则不能仅限于国债的流量效应,必须分析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

7、或有债务是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债务的特点说明,或有债务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概率。

8、公募拍卖方式,亦称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即以它们为发行机构,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9、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否成立具有深远的政策意义。如果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即所谓发行国债等于未来的税收,那么以增发国债为手段的就不会影响总

10、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资金供求紧张,发行国债会带动利率上升,可能对民间投资发生,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如果在经济萧条时期,实际上则是商业银行暂时闲置的资金转由财政使用,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弥补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缺口,这样不但可以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益。

三、判断

1、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2、国债不仅形成一种当前的社会负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后推移,形成代际负担。也就是说,由于有些国债的偿还期较长,连年以新债还旧债并不断扩大债务规模,就会形成这一代人借的债转化成为下一代甚至几代人负担的问题。如果转移债务的同时为后代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或奠定了创造财富的基础,这种债务负担的转移在某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国债收入被用于当前的消费,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留给后代人的只有净债务,那么债务转移必将极大地影响后供的生产和生活,这是一种愧对子孙的短期行为。

3、国债发行形式中的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发行机构(包括经纪人)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这是一种授为灵活的发行方式。其特点是经销期限不定,发行条件也不定,即不预先规定债券的出售价格,而由财政部或其代销机构根据推销中的市场行情相机确定,且随时进行调整,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以及证券经纪人经销。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可转让债券,特别是对居民家庭发行的储蓄债券。

4、现代社会中,利用国债利率升降调节证券市场运行和资金运转是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5、对于国债利率结构的调整是对不同期限、不同用途的国债规定差别较大的结构性利率,长期国债利率高于中期国债利率,中期国债利率高于短期国债利率,国库券利率高于经济建设债券和其他财政债券利率。

6、从本质上看,李嘉图等价定理是一种中性原理:认为是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国民储蓄)没有任何影响。

7、如果研究国债的长期效应,则不能仅限于国债的流量效应,必须分析国债存量对资产的影响。也就是说,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效应。

8、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种情形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另一种情形是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而不增加总需求。至于究竟属于哪一种情形,主要取决于不同的国债期限结构主体,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出判断。

9、发行国债作为一种扩张政策,当运用于治理周期性衰退时,主要注重于它的长期需求效应,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实际上,国债不仅具有需求效应而且同时具有供给效应,即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事实上,需求与供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互伴随不可分割的。

10、发行国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二是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四、不定项选择

1、国债的结构能够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