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

目录

《基础化学》 (01)

《医药化学》 (09)

《医学基础》 (14)

《生药学》 (23)

《药事法规》 (27)

《药物分析》 (332)

《药物制剂技术》 (35)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 (53)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熟悉: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3.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

【教学内容】

1.化学的地位和作用;学好基础化学的方法

2.国际单位制的组成

3.溶液的组成标度(物质的量浓度、百分比浓度、摩尔分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及换算),溶液的配制和稀释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目的要求】

1.了解:溶液的蒸汽压,溶液的依数性,渗透现象的概念

2.熟悉:稀溶液的性质,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3.掌握:溶液的蒸汽压变化规律,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变化定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溶液的蒸汽压

2.溶液的蒸汽压变化的Raoult定律

3.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4.溶液的依数性

5.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6.溶液的渗透压与浓度及温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计划学时】6学时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目的要求】

1.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2.熟悉: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内容】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碱的概念、质子传递平衡、共轭酸碱解离平衡常数的关系、同离子效应)

3.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弱碱溶液、多元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沉淀平衡的移动)

【计划学时】6学时

第三章缓冲溶液

【目的要求】

1.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和血液中的缓冲系

2.熟悉: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

3.掌握:缓冲溶液概念及组成;缓冲溶液pH值计算

【教学内容】

1.缓冲溶液及缓冲机制(概念、组成、缓冲机制)

2.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缓冲溶液的配制

5.血液中的缓冲系

【计划学时】4学时

第四章胶体

【目的要求】

1.了解:分散系的分类;表面活性剂和乳化作用

2.熟悉:高分子溶液的结构特点

3.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结构及溶胶的稳定性

【教学内容】

1.胶体分散系

2.溶胶(基本性质、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原因及溶胶的聚沉方法)

3.高分子溶液(结构特点、渗透压力和膜平衡及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五章化学反应热及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平衡常数

2.熟悉: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

3.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热;熵和Gibbs自由能

【教学内容】

1.热力学系统(基本概念、状态函数、热和功)

2.能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热(热力学第一定律、焓、热化学方程式)

3.熵和Gibbs自由能(自发过程及特征、系统的熵)

4.化学反应限度

5.化学平衡常数

6.化学平衡移动

【计划学时】2学时

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

【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熟悉:反应机理和元反应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反应机理和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

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

4.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5.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目的要求】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熟悉:原电池与电极电位的应用

3.掌握: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

【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值、氧化还原电对、方程式的配平)

2.原电池与电极电位(原电池、标准电极电位)

3.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计划学时】4学时

第八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目的要求】

1.了解:原子结构的量子化特征

2.熟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

3.掌握: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内容】

1.氢原子结构(氢光谱、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及氢原子的波函数)

2.量子数和原子轨道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5.元素与人体健康

【计划学时】4学时

第九章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目的要求】

1.了解:氢分子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2.熟悉:共价键的参数,杂化轨道的成键特点,分子分子间作用力

3.掌握:共价键的类型,杂化轨道类型,分子的极化,氢键

【教学内容】

1.现代价键理论(氢分子的形成,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共价键类型)

2.杂化轨道理论(sp型和spd型、sp3、sp2、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3.分子间作用力(分子的极性与极化,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计划学时】4学时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目的要求】

1.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熟悉: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理论

3.掌握: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教学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3.配位平衡

4.螯合物和生物配体

5.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计划学时】4学时

第十一章滴定分析

【目的要求】

1.了解:滴定分析基本概念,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概念和条件

2.熟悉: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滴定分析过程及应用,酸碱滴定的过程

3.掌握:滴定分析的要求、类型、计算,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酸碱滴定分析

【教学内容】

1.滴定分析原理(滴定分析基本概念、条件和要求、类型)

2.滴定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滴定分析的计算,酸碱指示剂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强酸强碱的滴定、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多元酸碱的滴定)

4.氧化还原滴定

5.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计划学时】5学时

第十二章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物质的吸收光谱

2.掌握: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物质的吸收光谱

2.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吸光度、Lambert-Beer定律),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方法

3.可见分光光度法

4.提高测量灵敏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5.紫外分光光度法

【计划学时】5学时

五、实践教学

实验一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表示方法溶液浓度的计算及其配制

2.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量筒、移液管及容量瓶的使用技能

【实验讲授】

1.不同浓度溶液的计算原理

2.溶液配制的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3.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

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2.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3.酸碱溶液的配制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二容量仪器的练习

【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常用容量仪器

2.熟悉:容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容量仪器的洗涤方法

【实验讲授】

1.滴定管的操作方法

2.容量瓶的使用

3.移液管的洗涤与操作

【实验方法】

1.容量仪器的洗涤

2.容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三缓冲溶液的性质与配制

【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容量与缓冲比的关系

2.熟悉:缓冲溶液的性质与应用

3.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与酸度的测定【实验讲授】

1.缓冲作用原理

2.缓冲溶液配制仪器的使用

3.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方法】

1.缓冲溶液的配制

2.缓冲溶液的性质

3.缓冲容量与组成标度的关系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四酸碱溶液的滴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酸碱滴定的操作过程

2.熟悉: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HCl和NaOH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实验讲授】

1.酸碱滴定的原理

2.标准溶液的配制

3.酸碱滴定的实验步骤

【实验方法】

1.酸碱滴定仪器的检查

2.HCl溶液的标定

3.NaOH溶液的标定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五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微量铁【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原理

2.熟悉:光谱分析法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

3.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实验讲授】

1.实验的基本原理

2.实验的仪器与试剂

3.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实验方法】

1.绘制吸收曲线

2.721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3.样品溶液中微量铁的测定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用辨证的观点和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化学药物的制备原理、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生物效应以及寻找新药基本途径的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药物发展过程、化学结构、理化特性、化学稳定性、药物在体内作用的化学原理及体内代谢过程、药物的化学合成。并能运用高等药物化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的合成原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熟悉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同时熟悉新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近代新药发展方向。为有效合理使用化学制药提供理化依据,为从事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及药物化学发展任务的过程

药物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国内外药物化学发展的情况

药物质量概念和药物杂质来源

基本要求:

了解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及药物化学发展的现状。

第二章新药开发与研究概论(2学时)

第一节了解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

第二节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掌握药物合成及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第四节了解我国新药的分类和管理要求

第五节熟悉新药研究和开发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基本要求:

了解药物化学发展任务的过程,药物研究开发过程,以及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牵涉到的相关问题。

第三章麻醉药(2学时)

药物结构,药物的合成。

天然产物为起始物研究新药的过程和方法

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电子等排体药物设计

全麻药

基本要求:

了解药物结构,药物的合成,天然产物为起始物研究新药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第四章镇静、催眠、抗癫痫、抗精神病药(4学时)

巴比妥类药物合成方法

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开发新药的方法

抗癫痫药的结构特征及丙戊酸钠

吩噻嗪药物合成的一般方法

丁酰氨苯类药物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

基本要求:

掌握巴比妥类药物合成方法,先导化合物经结构修饰开发新药的方法,熟悉抗癫痫药的结构特征及丙戊酸钠,熟悉吩噻嗪药物合成的一般方法,掌握丁酰氨苯类药物合成方法和理化性质

第五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4学时)

解热镇痛药的发展及主要类型

前药原理和拼合原理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非甾体药发展

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布洛芬的合成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解热镇痛药的发展及主要类型,熟悉前药原理和拼合原理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了解非甾体药发展,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掌握布

洛芬的合成方法

第六章解痛药(4学时)

吗啡的结构特点与不稳定性的关系

吗啡的结构改造与活性的关系

内源性镇痛药物及吗啡受体学说

基本要求:

了解吗啡的结构特点与不稳定性的关系,掌握吗啡的结构改造与活性的关系,掌握内性镇痛药物及吗啡受体学说

第七章心血管药物(6学时)

强心药物的发展概况

抗心率失常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

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原理

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环节

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

氯贝丁脂的作用机制,心得安的合成方法

基本要求:

了解强心药物的发展概况,掌握抗心率失常药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特点,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原理,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环节,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制,氯贝丁脂的作用机制,掌握心得安的合成方法

β-受体阻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第八章抗组胺药和抗溃疡药(4学时)

抗组胺药的发展概况及构效关系

抗胃溃疡药

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掌握常用的抗胃溃疡药

扑尔敏,雷米替丁等的药物合成原理

基本要求:

抗组胺药的发展概况及构效关系,抗胃溃疡药,质子泵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掌握常用的

抗胃溃疡药,扑尔敏,雷米替丁等的药物合成原理

第九章抗菌药和抗病毒药(5学时)

奎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及其发展

奎诺酮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

磺胺类药物的发展概况及其在药物化学发展中的作用

磺胺药物及其磺胺增效剂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合成方法

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

各种抗病毒药的结构类型

基本要求:

熟悉奎诺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及其发展,了解奎诺酮类药物的一般合成方法,了解磺胺类药物的发展概况及其在药物化学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磺胺药物及其磺胺增效剂作用机制,掌握磺胺类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合成方法,了解结核病药的作用特点,各种抗病毒药的结构类型第十章抗生素(4学时)

β-内酰氨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

β-内酰氨类药物

四环素类药物的结构差异及对不稳定性的影响

氨基糖甙类药物

氯霉素的合成原理

基本要求:

掌握β-内酰氨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了解β-内酰氨类药物掌握,四环素类药物的结构差异及对不稳定性的影响,氨基糖甙类药物,掌握氯霉素的合成原理第十一章抗肿瘤药(5学时)

烷化剂的结构类型

抗代谢药物的设计原理

铂类抗肿瘤药

天然药物

氮芥类药物抗代谢药物的合成方法

基本要求:

熟悉烷化剂的结构类型,了解抗代谢药物的设计原理,铂类抗肿瘤药,天然药物,掌握氮芥类药物抗代谢药物的合成方法

第十二章甾体药物(4学时)

甾体药物的结构特性立体结构及命名

雌激素活性的药物的结构

体内甾体激素和构效关系

甾体类药物的合成方法及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不同的部位的改造方法

甾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

基本要求:

掌握甾体药物的结构特性立体结构及命名,雌激素活性的药物的结构,体内甾体激素和构效关系,熟悉甾体类药物的合成方法及甾体化合物的结构不同的部位的改造方法,了解甾体拮抗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

第十三章药物合理设计与开发

新药开发常用方法总结

药物合理设计与开发

新药研发进展与展望

考试方式:

阶段大作业、期末考试

参考教材:

1 邢其毅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李正化高等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3 闻韧药物合成反应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彭司勋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5 郑虎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 尤启东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7 Foye W O. ,Princi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Philadelphia Lead Febiger,2000

8 Graham Patrick ,Instant Notes in Medicinal Chemistry,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2001 医药化学/(英)帕特里克(Patrick)影印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4

《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人体各部分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位置;机体各系统、器官正常的生理功能。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解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生理

学实验方法。人体解剖生理学与药学的关系。

2 .细胞和基本组织

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上皮组织的结构、种类与功能。结缔组织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神经组织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特点。

3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

人体的解剖方位、解剖面、标准解剖姿式。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系统解剖。

4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有生命的机体三个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的收缩及其机理。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

5 .血液

体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生理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功能及生成、破坏。血液凝固的过程和纤溶系统。血型与输血。

6 .循环系统生理

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7 .呼吸生理

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三个环节。肺的功能解剖。肺通气及气体交换、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8 .消化系统生理

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大肠的功能。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9 .体温

正常人的体温及其变化。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调节过程。

10.尿的生成与排出

肾显微结构、功能、血液循环。尿生成的过程。尿的浓缩和稀释。肾脏对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血浆清除率的概念。排尿过程。

11 .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的高级功能及脑电图。

12.特殊感觉器官(眼耳) 的解剖和生理

感受器的分类。视觉器官——眼。听、位器官——耳。

13.内分泌生理

激素的分类、功能、代谢、作用机理。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垂体的形态、构造及其分泌的激素。甲状腺的构造及分泌的激素。胰岛的形态结构及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的结构及分泌的激素。

14.生殖

女性生殖生理:卵巢的功能、月经周期、卵巢功能和月经周期的调节。男性生殖生理: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2 .掌握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物质转运动能。

掌握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离子泵等概念,了解其化学组成。

了解心肌结构特点:闰盘、骨骼肌的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的机构。

了解细胞膜受体组成和作用。了解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核膜、微丝、微管、中心粒、核蛋白体、核仁、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作用。

了解细胞增殖周期的定义及分期。了解上皮细胞的一般特点、功能、分类。

了解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和作用。

了解有髓纤维的结构特点。

3 .掌握人体的解剖方位和解剖面。

了解标准解剖姿势是怎么规定的。

了解骨、骨骼肌的形态、骨连接、骨的结构、骨胳组成及分布,骨骼肌的构造和肌群分布。

了解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及基本形态、结构特征。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形态。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形态。掌握肾的结构。

了解男性生殖、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形态。

了解心血管系统的形态、结构。

了解脑的形成结构,了解脊髓形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

4 .掌握新陈代谢、兴奋性、阈值、刺激、反应、兴奋、抑制等概念。

掌握静息电位、极化状态、动作电位、去极化、复极化、阈电位的概念。

掌握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掌握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变化及分期。

掌握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特点。

掌握局部电流学说。

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征及神经冲动的概念。

掌握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兴奋传递的过程、兴奋传递的特征。

掌握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了解骨各级收缩的外在表现。

掌握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特点。掌握反馈的定义、种类。了解兴奋传导的速度。

5 .掌握内环境的概念,了解体液的组成和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掌握血液凝固的定义、过程。掌握纤溶过程。掌握红细胞的生成调解。

了解造血器官、血细胞的生成和破坏过程。

了解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液的组成、血浆的理化性质,掌握血浆蛋白的功能。

了解红细胞的形态、数量、生理特性,掌握其生理功能。

了解白细胞的分类、计数,掌握其生理功能。

了解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掌握其生理功能。

了解ABO血型、Rh因子。

6 .掌握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掌握心肌生理特性。掌握心动周期的定义及心脏射血过程。

掌握心输出量、心力储备、心指数的概念及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掌握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及微循环的调节。

掌握心脏与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掌握心血管反射中的减压反射。

掌握全身性体液调节。了解心电图记录方法及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意义。了

解血管中血压与血流的关系。了解静脉血压与血流。

了解组织液生成与回流。了解心血管中枢。

了解血量的调节。

了解冠状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

7.掌握呼吸部的构造、功能特点、肺和支气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掌握肺活量,肺泡通气量的概念,

了解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无效腔的概念及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掌握O2和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方式。

掌握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及脑桥对呼吸节律的调整作用。

掌握肺牵张反射及 CO2 缺O2对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了解气体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

8 .掌握消化与吸收的概念。

掌握消化的两种方式。

掌握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掌握胃肠激素的作用。

掌握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掌握胰液成分和作用。掌握三大营养素在小肠内消化和吸收过程。

掌握胃液分泌的调节。

了解胃运动的形式、胃排空及其控制。

了解胆汁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了解小肠的运动形式。

了解大肠的功能与排便反射。

9 .掌握体温的概念、体温相对稳定的意义。

掌握产热器官、基础代谢的概念。

掌握皮肤散热的方式及神经体液因素对皮肤血管、汗腺的调节作用。

掌握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了解影响产热的因素。

了解温敏神经元的部位及调定点学说。

10.掌握排泄的概念。

掌握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的过滤功能,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概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

掌握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的关系。

掌握细胞外液量、血浆晶体渗透压变化对抗利尿激素分泌及尿量的影响。

掌握肾脏在保持Na+ 的平衡,K+的平衡中的作用。

掌握血浆清除率的概念。

掌握排尿反射过程。

了解肾的显微结构。

11 .掌握突触传递过程。

掌握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掌握递质及受体的种类、递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所发挥的作用。

掌握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掌握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原理、反射中枢兴奋扩布的特征、中枢抑制。

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掌握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小脑的躯体运动功能。

掌握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定位,锥体系、锥体外系及其功能。

掌握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了解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

了解脊髓躯干运动功能。

了解脊髓,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了解条件反射、脑电图地波形、睡眠时相及产生机理。

了解学习记忆的过程及机制。

12.了解感觉器官的定义、分类。

了解眼的解剖、视觉生理。

了解耳的解剖、听觉生理、平衡功能。

13.掌握激素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了解激素的分类、功能概述和代谢。

掌握垂体门脉的结构和功能、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调节肽,了解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

掌握腺垂体分泌的激素、神经垂体释放的激素,了解垂体的位置、形成、结构。

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调节,了解甲状腺的构造。

掌握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了解胰岛的形态与结构,了解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掌握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及分泌调节,了解肾上腺的组织结构。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物制剂技术 计划学时: 72 计划学分: 4.5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医药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四学期 制订单位:药学系药剂教研室执笔人:许嵘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和稳定,以质量优良的药剂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的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二)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

(备注:类型分为基础、验证、综合及创新等四种;)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 2.掌握剂型的重要性、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原料药必须制成适宜的剂型及其制剂才能应用临床的原因和药物剂型及其制剂处 方设计的依据) 3.熟悉药典的概况,中国药典的沿革概况,熟悉处方的概念和类型。4.熟悉GMP、GLP的含义。 5.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剂型、制剂、药剂学的概念;剂型分类方法和常用剂型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药剂学常用术语 2.药剂学的任务 3.药物剂型的分类 二、药剂学的发展 三、药典与药品标准 1.概述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其他国家药典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及地区性药品标准 四、处方 五、新药与新药审批办法 1.新药与新药的分类

2.新药审批资料与审批程序 六、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10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2. 掌握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3. 熟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5. 熟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的概念和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6.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的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 7. 掌握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熟悉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8. 掌握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熟悉乳剂的制备 方法、形成条件及质量评价。 9. 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及应用。了解含漱剂、滴 牙剂、滴耳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的概念和应用。 10.了解液体制剂的防腐与色、香、味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功能结构、种类、特性及应用; 混悬剂的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 乳剂的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液体制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2.液体制剂的分类 3.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鑫(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剂学。 孟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13001)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现状。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教学,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剂学;课程教学 当前,随着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立足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下就业形势与专业实际需要,着重培养面向生产、调剂、服务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1]。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研发等过程。了解药学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2]。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3]。项目学生为主体开展,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学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撰写实验报告方式为主。实践中学生未能主动学习,也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另外,由于课时较短,很多实验无法完整进行只能分次,单次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知识学习,不利于连贯性的学习药剂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应当为教学中的主体,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根据药剂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能力要求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很多院校GMP实训中心面积不够,仪器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演示,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加以应用。仅依靠实训教学也无法使学生体验药品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的生产、质控过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很多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而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操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需要运用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3]。应当增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创造、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项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教学大纲-张洪斌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教学大纲 学时:40 学分:2.5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药物制剂车间设计与专用设备》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一门研究制药工程车间设计原理与方法,归纳总结药物制剂车间GMP设计原则与规范,以及涉及相关专业设备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工程学科。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树立工程观点,能够掌握制剂生产车间GMP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设备的构造原理,从而为正确、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制药设备,并能够为药品生产车间设计提出符合GMP要求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国内外制药车间GMP发展动态,熟悉GMP的主要内容,掌握药厂总体规划、主要制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洁净区域划分,车间GMP布置原则及主要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较为简单的GMP制药车间及相关的设备选型。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原理》的管路计算;《化工机械设备》的设备机械基础知识;《药剂学》的各制剂生产工艺;《GMP教程》的GMP实质内容。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课程定义、课程范畴、制药机械设备分类及发展动态,制药车间工程设计的程序。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定义、范畴,制药机械的分类;熟悉车间设计的一般程序;了解制剂设备发展动态;明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第二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与车间设计 GMP的主要内容,GMP与药厂总体规划、车间设计、车间卫生要求、制剂生产设备之间的关系,GMP认证与验证。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GMP发展史、GMP认证与验证制度;熟悉GMP的主要内容;掌握GMP对药厂总体规划、洁净厂房车间设计的要求;掌握GMP对洁净厂房卫生要求及对制剂生产设备的要求。 第三章固体制剂 片剂生产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硬胶囊剂生产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片剂、硬胶囊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掌握片剂、硬胶囊剂主要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掌握固体制剂车间设计的原则及要点;了解国内外固体制剂设备的发展动态、先进制药洁净厂房布局。 第四章注射剂 水针剂、输液剂、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的工艺流程、区域划分、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 教学提示: 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水针剂、输液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掌握水针剂、输液剂、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的主要设备工作原理、特点;掌握水针剂、输液剂的生产车间设计原则及要点;熟悉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区域划分;了解无菌分装粉针剂、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设计原则及要点;了解国内外注射剂设备发展动态;了解制药工艺用水的生产流程、设备及制水间的设计。 第五章液体制剂及其它制剂 口服液的工艺流程、区域划分、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工艺设计;糖浆剂的工艺流程、区域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药物制剂专业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填报日期 2012年3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 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

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计算机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以中药学专业的各门前期课程的知识为基础,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从事中药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了解其发展概况;熟悉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结合剂型掌握常用药用辅料的性能、特点及选用原则;能正确分析制剂处方;掌握制剂的制备工艺及理论,结合剂型了解常用制药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应用;掌握制剂的质量要求及质量评价;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意义、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稳定性试验方法;结合剂型熟悉主要的单元操作(粉碎、筛析、混合、制粒、浸提、分离、浓缩、干燥、空气净化、灭菌等);熟悉制剂新技术,包括微囊、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制备技术、膜剂等;掌握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特点、分类与应用;熟悉其他传统剂型的种类与特点(丹药、锭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等);掌握中药新药的概念、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熟悉中药新药的系统研究方法。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第二版(张兆旺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章,主要内容为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的特点与性质、研究内容、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调剂学基础知识等;第二部分为第3、4、6、7章,主要内容为制药卫生与药物的前处理,其中药物的前处理包括粉碎、筛析、提取、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等内容;第三部分为第5章、第8~19章,主要内容为各种剂型的制备知识,包括各类固体、半固体、固体以及气体剂型;第四部分为第20~

2018年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 1.01(25O 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20ml 95%乙醇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85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处方】 枸橼酸哌嗪160g 蔗糖650g 防腐剂适量 调味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将蔗糖加入到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后通入蒸汽加热,蔗糖溶解后用40目铜丝筛除去异物,再经过滤,如滤液不清可加入滑石粉助滤。另取蒸馏水适量,加入枸橼酸哌嗪,经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滤液与所制备的糖浆充分混合,并将防腐剂,调味剂溶解后在搅拌条件下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测定主药含量,合格后进行灌装即得。 本品为澄清的含药糖浆剂,具有芳香气味,相对密度应为1.270~1.305。 6、樟脑醑 【处方】 樟脑 100g 95%乙醇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至全量,摇匀即得。必要时进行过滤。 本品为无色液体,有樟脑的特臭,含醇量应为80%~87%。 7、甲醛水杨酸涂剂 【处方】 甲醛溶液 50ml 水杨酸 15g

药物制剂实习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实训)类型:毕业实习 周数/学时数:8周 学分数:8 实习对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 一、目的与要求 生产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必须认真对待。学生通过生产实习,直接参加劳动,巩固、总结、丰富所学专业基础课知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制药工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生产中的某些实际问题,丰富有关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培养和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和竞争能力。 二、内容与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第七学期(实习时间可根据实习基地的工作需要进行具体调整) 实习内容: (一)药品生产企业 在药物及其剂型、制剂、制剂新技术和新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方面得到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的能力。 1、了解内容: 企业简史:企业的性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建厂史及其发展状况;产品种类及其供销情况;有关技术改革情况介绍。 质量管理:企业及各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职能。 生产管理:着重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安全制度:各种具体措施及危险的防止。 三废处理:三废来源、处理方法、排放标准。 2、熟悉生产品种的生产工艺规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格式及内容; 3、熟悉GMP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4、生产车间实习

通过车间实习必须掌握生产的全过程,详细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维修使用。 (1)口服液车间 熟悉口服液车间的位置,内部布局,生产和空气净化的设备和设施。 基本掌握口服液大生产流程(如生产中常用的浓配法,稀配法,过滤的介质的类型及型号,滤过的方法,口服液用水的制备,灌封、灭菌、检漏、包装等操作规程)。 掌握口服液半成品、成品的车间质量控制,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情况。 (2)固体制剂车间: 了解固体制剂车间位置、内部布局及生产设备。 基本掌握固体制剂大生产的生产流程(如片剂原、辅料的预处理混合、软材的制备、粒度大小的控制、干燥,压片的操作等操作规程,包衣过程和操作要点)。 掌握固体制剂半成品、成品的车间质量控制,企业内控标准和国家药品标准。 了解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中试放大车间 掌握中试放大车间的位置、内部布局及实验设备。 掌握中试放大的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 (4)其他制剂车间: 根据所学药剂学理论与技术,加强对其他相关制剂的生产等实际工作的熟悉和了解。(二)医院药剂科 (1)调剂: ①熟悉药房工作规律:了解医院科室设置、病房数、门诊处方量;了解药房的工作范围以及在医院中所处地位;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药房规章制度;普通药品、贵重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及其相关法规实施情况。 ②熟悉各类处方的特点、要求及处理原则,其中包括普通处方、急症处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处方、制剂处方。熟悉常用药物的名称、别名、形状、计量、公用、配伍及药理作用。熟悉处方中常用处方缩写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协助药师进行处方发药及一般调剂工作。 (2)制剂: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课件大纲资料精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 课程名称药剂学I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 学分数 3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 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 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 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 质量评价指标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Dekker 2002. pharmaceutics Marcel Gilbert S. 主编 Modern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导。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 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 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课安排 第一章绪论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掌握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与重要性 熟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熟悉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熟悉GMP、GLP与GCP 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分类 熟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液体制剂防腐的重要性、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着色剂 熟悉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制法及典型制剂举例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 了解溶胶的构造、性质与制备方法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 絮凝法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 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 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