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等速康复训练在集体小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等速康复训练在集体小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等速康复训练在集体小球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李吉如,邓京捷,张小莉

【摘 要】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期刊名称】体育科研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4

【关键词】等速;康复;集体小球

等速运动是指运动速度恒定,而阻力可变的一种运动模式,20世纪 60年代后期由 Hislop和 Perrine提出[1、2]。等速运动要求受试者在事先设定的速度下进行动力性收缩,测试仪器提供顺应性阻力,完成测试或训练[3]。等速运动以它的精确、安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肌肉训练中。随着科研经费不断投入,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期间等速康复技术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已经在广东省运动队关节运动损伤康复中全面推广。本研究拟对6年多时间内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及系统性研究,旨在准确评价等速肌力康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拓展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总结项目运动损伤规律以及等速肌力康复技术的疗效评价,为运动损伤康复提供数据参考与理论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2012 年期间,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省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肌力康复训练,其中以手球、曲棍球为主,占总体的73.9%,手球、曲棍球项目对抗激烈,对身体素质要求高,运动损伤发生机率较高,因此进行等速肌力康复的运动员也较多,6年以来,该两个项目所进行等速肌力康复总数达 4 975关节次(见表 1)。

1.2 实验方法

受试者进行等速肌力康复需经过5个阶段,测试评价、适应期、提高期、巩固期、再测试评价。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