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61-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61-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61-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061-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看”和“做”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是当前中学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提出“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综合研究”。我们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一)研学旅行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现状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将研学旅行推到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崭新的高度,受到了众多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各中小学校开始积极践行这一新的课程形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保证研学活动的质量以及达到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的上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学校组织的活动流于形式,“重旅轻学”甚至“只游不学”的现象严重,更有甚者,让研学旅行这一课程形式演变成了单纯的针对学生娱乐的商业行为。

(二)研学旅行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

研学旅行是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2014年3月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研学旅行”解释为:“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由学校组织安排,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学旅行具有集体为主、德育为先、体验为本的显著特点,是促进学生“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研学旅行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开展本课题研究,可以从理论上分析开展研学旅行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作用,从实践上分析梳理中学生在研学旅行项目中的可能会出现的关键问题,并总结出对应的指导策略,最终提出研学旅行科学可操作的课程设计,为中学生研学旅行提供可操作性指导,以达到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弘扬“民主、和谐、创新”的办学思路。校长黄新柳同志十分注重教科研工作,亲自领导教研处全面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进行本次的课题研究,不仅可以推进我校实现“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更有助于营造浓厚的科研环境,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深化对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学旅行是推进德育工作的需要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研学旅行遵循了教育规律,满足了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能够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

3、研学旅行是青少年个人成长的需要

①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如今,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能参与和体验集体生活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很多学生合作动手能力弱、集体观念淡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学校集中组织的以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为单位的旅行活动,学生通过一天或几天的集体旅行生活,可以充分体验集体学习研究的乐趣,在集体中收获成长,在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让学生有机会到校园之外的环境中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通过做点活,出点窍,流点汗、讲点事、创点新,从而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在研学旅行基地开阔眼界,充分感受祖国的山川的秀美,充分感受中华的传统美德.充分感受光荣的革命历史,充分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通过广泛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引起内心共鸣,从而产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本课题深入展开对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为要求,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研学旅行新方法、新途径,积极开创素质教育的全新方式,创建核心素养体系,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也是所设课题研究的创造性与价值所在。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学旅行对中学生全面发展和中小学德育的特殊意义;

2.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的原则及要求;

3.基于育人目标和学校课程,系统构建校本研究课程体系;

4.创新探索研学课程实施策略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认识研学旅行对现代学校德育的特殊作用和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的原则及要求,探索研学旅行的实施策略,构建我校全新的校本研究课程体系。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

2、案例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另外,还可以结合谈话、观察、问卷、调查、测验等经验法进行。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6-2018.10)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组成员分工,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搜集相关的参考资料,为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8.10-2019.12)

实施研究,开展方案设计,进行专题讨论、调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课题研究,例如:1.通过各班举办手抄报、板报、班会或班级故事会的形式,宣扬我国古代以来的

“游学”思想。

2.通过展开“我是家乡代言人”的演讲比赛,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本地的乡土乡情、县情县貌、传统美德以及民俗风情等,突出本地旅游特色,为研学旅行打下思想和文化基础。

3.通过开展以“多姿多彩地游,自由自在地学”为题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大赛,交流设计心得和经验,提高研学旅行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安全性和旅游性的统一。

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出新的设想,不断完善原有方案,争取有效的实验效果。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19.12—2020.7)

通过举办阶段性成果展示会、举办观摩活动、和交流总结会等,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评议,扩大课题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0.7—2020.12)

课题组成员对各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存入我校教育科研档案。同时,评选和表彰优秀教师和学生。并将研究的成果材料报送上级,申请专家组进行结题鉴定。

“游学登封-寻找特产”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游学登封,寻找特产”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我市研学旅行活 动的进一步开展,开发一批具有登封特色、育人效果突出的研 学旅行活动课程,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计划开展主题为 “游学登封,寻找特产”的研学旅行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登封市白坪乡中心小学位于革命老区,多数孩子为留守儿 童,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孩子们喜欢的登封的美食大部分都 是快餐食品。根据四至六年级的孩子对美食有自己的想法和偏 爱,结合登封旅游的现状,计划让孩子们通过“特产”来认识 登封,了解登封,爱上登封,合理膳食,希望孩子们能把登封 特产带出登封,走向全国各地。 1、充分利用登封市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开展寻找特产的 研学旅行活动。 2、以登封特产以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 能力和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用性。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自身体验为主,组织学生走进登封特产地,了解特产。 三、课程主题 “游学登封,寻找特产” 四、课程目标 第一阶段: 1、通过实地观察、品尝,了解红薯的生长环境、品种、食用价值、深加工产品,核算出粉率,依此类推使学生掌握百分率的问题。 2、通过参观、访问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登封窑陶瓷,熟悉登封窑陶瓷是如何被传承、发展的,让孩子看到登封特产的美。 第二阶段: 1、通过品尝少林寺的素饼和少林禅茶,了解寺庙和素食的渊源,进一步了解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 2、通过品尝登封芥菜和香椿了解食品养生。 3、通过登封芝麻盖烧饼从历史故事、价格变化等了解烧饼的历史。 4、让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整理、研讨、走访等形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课程重难点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总结 为贯彻国家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在校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由于事前准备充分,筹备周密,各项活动安排有序,因此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学旅行准备情况: 1、4月初,##成立##研学旅行活动领导小组,制订活动实施方案及活动安全预案,并上报了区教体局,得到了教体局领导的批示。得到批示后,学校立即成立了以@@为组长、@@为副组长的研学旅行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2、4月中旬,@@校长多次召开研学旅行领导小组人员会议,确定本次研学旅行路线;确定成立研学旅行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决定本次旅行的相关路线及费用情况。 3、4月16日,我校活动领导小组和旅行社工作人员进行反复沟通,并召开带队、配班教师的研学旅行专题会议,会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研学旅行路线通报;学生##研学旅行要求;应急预案通报;学生出发时间通报;班主任、配班教师工作职责等。强调研学旅行的意义及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出行注意事项等各项宣传。会议结束后,由学校分管安全的王艺华主任,根据会议内容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应急预案及详细的出行安排和注意事项通知。 4、4月13日学校提前发致家长一封信。让家长明确研学旅行并不是单纯的旅游,是专题性学习,是课堂知识的延伸。通过同行、同吃、同研、同活动、同实践,增强学生自身修养和热爱家乡的意识。绝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位,鼓励支持小孩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把研学旅行的实际意义传达到位,不得强制学生报名,并再一次对参加研学旅行的有身体隐疾的学生学生进行摸排,对进行参加研学旅行必须秉持自愿原则。经过宣传,各班报名人数均超过了86.7%,其中有两个班达到了学生全员参与的理想效果。 5、4月25日下午,学校再次召开##研学旅行班主任专题会议,将4月26日、4月27日两天的活动安排情况详细地传达给每位班主任。活动安排具体到哪位老师负责哪些班级、不出行的学生由谁负责、在校人员安排、出行标语、哪个班坐哪辆车、活动程序及相关安全事项。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将参与旅行学生合理分组,大约10—13人一组,再将分好组的学生安排给同行的每位教师。各班分好组后,将分组与包保教师情况打印存档。 二、研学旅行经过 根据学校实际,学校分两个批次,4月26、27日两天,早上七点十分,组织好300多名师生,在学校教学楼前举行研学旅行出行前宣誓,然后根据安排,登上早已准备好的旅游专车。 上车后,负责教师再一次清点人数,向大家介绍##,并组织学生进行打快板,背唐诗比赛等活动,师生在一路欢歌笑语中,直奔##景区。 来到景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景区广场欣赏了《大唐迎宾》表演,舞蹈

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研学旅行工作计划-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马村镇中心小学 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将组织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赴合肥科技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领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激发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 一、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为总负责人,大队部牵头组织,教导处负责研学课程计划的制定、指导及课程管理与评价。各班主任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黄义海 副组长:倪晓

成员:常春灿、邓焕珍、丁瑞青、任现伟、各班主任 三、活动参与对象与条件 1、五、六年级部分学生。(预计三十人左右) 2、坚持自愿的原则。报名参加的同学,须填写《申请表》,经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家长同意签名后,由学校审核通过方能获得参加资格。 3、学生身体健康,无病史及其他疾病。(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病史的学生、体质虚弱的学生,严禁报名参加。) 四、活动阶段安排 5月11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部署本次活动。 5月14日:制定实施细则预案、报名表及给家长一封信。 5月15日:召集四、五、六年级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内容及意义。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针对本次活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 5月22日:上报学生名单。 5月23日——28日:准备活动的有关事宜。 5月29日——5月31日:开展活动。 五、后续活动总结 1.各班级写出“研学旅行”活动总结,每位学生写一篇“科技馆之旅”的心得体会(可侧重于知识收获,可谈感受或体会等)。 2.展示本次“研学旅行”收获。 六、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教育与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对学生要进行三个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旅游教育、文化教育。学生出发前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一)安全教育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2篇 【篇一】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

合肥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资料讲解

合肥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以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设为契机,助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计原则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2.整合性原则:以研学旅行资源及教学内容、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社会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教学。 4.生活性原则:着眼于生活实际的观察视角,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二)课程内容 1.了解社会状况。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了解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交通、卫生、网络、饮食、环境、动植物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就医入学等现实状况。 2.探究学科问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语文、英语、政治、

历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美术以及学科交叉知识的探究,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3.研学科技应用。在研学活动中,学习和研究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领域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节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纳米技术、灾害预报等。 4.进行校外实践。在旅行活动中,各学科可开展实践活动,年级和班级可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爱心活动、安全演练活动、校外义务劳动等。 5.加强文化熏陶。学校可结合实际,开展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文化寻根活动;参观纪念馆、档案馆、科技馆和博物馆活动;与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友好学校互访;访问知名学者等成功人士以及其它游学活动。 6.普及国防知识。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可学习军事知识,加强国防教育,参与军事训练,接受组织纪律教育等。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原则 1.主题明确。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它可以与国家课程相衔接。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套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研学旅行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研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自然、社会、文化、历史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更深刻的认识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信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2.自愿参加。学校组织研学旅行前,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充分研究活动方案,公布活动详细计划及收费标准,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并且由学校和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费用收取和支出公开、透明。 3.食、宿、学统一。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研学旅行期间安排集体住宿、集体就餐、集体学习等活动,杜绝铺张浪费。

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马村镇中心小学 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将组织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赴合肥科技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领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激发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 一、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为总负责人,大队部牵头组织,教导处负责研学课程计划的制定、指导及课程管理与评价。各班主任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黄义海

副组长:倪晓成员:常春灿、邓焕珍、丁瑞青、任现伟、各班主任? 三、活动参与对象与条件? 1、五、六年级部分学生。(预计三十人左右) 2、坚持自愿的原则。报名参加的同学,须填写《申请表》,经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家长同意签名后,由学校审核通过方能获得参加资格。? 3、学生身体健康,无病史及其他疾病。(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病史的学生、体质虚弱的学生,严禁报名参加。)? 四、活动阶段安排? 5 月11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部署本次活动。 5 月14日:制定实施细则预案、报名表及给家长一封信。? 5 月15日:召集四、五、六年级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内容及意义。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针对本次活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 5 月22日:上报学生名单。 5 月23日——28 日:准备活动的有关事宜。? 5 月29日——5 月31日:开展活动。? 五、后续活动总结 1. 各班级写出“研学旅行” 活动总结,每位学生写一篇“科技馆之旅” 的心得体会(可侧重于知识收获,可谈感受或体会等)。? 2. 展示本次“研学旅行”收获。?? 六、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教育与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对学生要进行三个教育: 安全教育、文明旅游教育、文化教育。学生出发前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四川远方研学 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挑战,深入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9月,教育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从根本上回答了“立什么德、育什么人”的问题。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归根结底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来实现,课程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契合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要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路径。 1 研学旅行: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嵌入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方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国家在研学旅行领域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8月,《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千意见》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人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2016 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工作要点中将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建设研学旅行试验区和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并将之作为“坚持创新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同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人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至此,研学旅行由原先的“校外活动”上升到“校内课程”,实现了课程化嵌入学校教育的飞跃。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济源市太行路学校 2017年4月

太行路学校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一、课程背景 为贯彻党得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得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济源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得有关要求与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河洛文化,寻访华夏文明”得研学旅行活动。 二、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与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紧围绕我校“为师生得终身发展奠基”得办学理念,践行“德艺同厚,知行合一”得办学目标,本课程坚持以培养学生得爱家乡、爱祖国得家国情怀与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得课程设计思路: 1、充分利用“洛阳”河洛文化资源得多元性,内容得广泛性,开展多种选题得研究。 2、以“洛阳”河洛文化有关资源及学科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能力与本地实际整合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得实效性、多样性、开放性、互动性。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调查、研究、角色体验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课程主题 游学神都洛阳,传承千载梦想 四、课程目标 1、通过对洛阳博物馆得参观,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得历史文化,体会河洛文化得博大精深。

2、通过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增强学生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得信心与决心。 3、参观白园,在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体会中国历史得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唐代诗词文化得繁荣。 4、让学生学会通过收集整理、研讨交流,走访等形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安全自护、团队合作、健康环保、探究合作、文明公德、自我超越”等意识。 五、实施学段:八年级 六、研学路线 太行路学校--二广高速--开元大道一洛阳市博物馆—宾馆用餐--龙门石窟—白园—观景台主题活动--返回学校 七、研学内容 1、参观洛阳市博物馆,了解夏商周得青铜文化及其代表--鼎在历史长河中得作用,河洛文明、古代石刻、书画、汉唐陶俑、唐三彩、宋代瓷器、宫廷文物、石刻艺术与书画艺术成就,玉器得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等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得知识。 2、参观洛阳市龙门石窟探究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得石刻、碑文、书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得发展变化。 3、参观白园,了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后半生留恋并安息得地方,山石中追寻白公得履痕,花木中寻访不朽得诗魂。同时体会白居易得诗歌特点,感受白居易得忧民情怀。 4、在龙门石窟观景台开展主题活动。背白居易得诗词,讲白居易得故事,唱《中国志气歌》,向游人宣讲“历史无法复制,经典无法还原,爱我文物资源,传承中华文明”并邀请游人签字。 5、了解济源得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等有关知识。 6、了解洛阳得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

“研学旅行”活动简报

第5期 孝感高新区严桥小学(总137期) 2018年5月3日 严桥小学“研学旅行”活动简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万物复苏,春花烂漫,是学生研学旅行的最佳时候,为了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的安全自我保护与团结协作意识。5月3日,高新区严桥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春天的脚步,走出校外,来到金卉庄园,进行社会实践,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 老师和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校园,他们热情高涨,整装待发,校领导强调了纪律要求和安全教育后,他们踏着轻快的步伐走出校门,乘上大巴,短暂的一天旅行开始了,车上孩子们聊着天,唱着歌,一路上欢声笑语! 到了庄园,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来到了鬼屋,孩子们

互相鼓励,手牵手勇往直前,经历着从惧怕到战胜自我。接着有序的游玩了“飓风飞椅、旋转木马、摩天轮、海盗船、过山车、空中脚踏车”等各项惊险刺激的项目,在有惊无险的欢笑、尖叫中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一起经历着精彩和刺激,每挑战成功一个项目,脸上都绽放着花儿一样的笑容,也许这就是真正的成长!简单的午餐和短暂的休息后,继续着研学之旅,同学们不受炎热天气的影响,兴致勃勃的聆听着导游的讲解,欣赏着景区各色生态花卉景观,一张张欢乐的笑脸定格在这花海之中。下午四点,全体师生安全返校,在返程途中,学生们意犹未尽,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体验与收获。 此次研学旅行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亲近了自然,开阔了眼界,挑战了自我,并且还学会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文明有序,善于分享,收获颇多。教育需要实践,成长需要体验,我校会继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游”中“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刘文娟报道)

玩出名堂来:研学旅行课程项目设计修改

玩出名堂来 ——研学旅行课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沈旎 2014年在商小屏梁彤秀编著《法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实例评价》一书中读到由法国各市政府教育经费支持的法国学生户外活动,每学年一次,由学校各班级的老师自行组织,市政府会派二到三名实习的大学生协助,书中用实例说明法国学生的户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历程中,难见对“行万里路”关注,只能徒生羡慕。 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求建设研学基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和线路。我国学生研学旅行提上了议事日程,“行万里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终于有了政策保障“在社会和大自然的课堂里学习”(顾明远语)成为可能。 一时间,研学旅行的经费、安全等问题成了热议的话题,各地研学旅行的营地建设也如火如荼,这些因素确实是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保障。但笔者认为,“旅行”真正起到“研学”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可能是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收集到一些类似研学课程(方案)设计,有的类似于旅行社提供的日程安排,主要呈现旅行的时间、行程、注意事项和主要的景点;有的方案除列举了行程和景点,还附有景点的介绍,以及围绕景点提出的几个简单的问题;部分研学活动为学生设计了研学手册,由旅行行程以及大量研学日记白页组成,这无形给轻松的研学带来了繁重的纸笔作业压力。 如果将“研学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当前的研学设计要么课程要素的缺失,或是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的浅表体验层面,或仅以景点的了解为主要学习内容,难以达成研学作为实践性学习方式的意义和价值,或者简单地重复学校的知识学习方式,只不过将学科知识换成了景点知识而已,不顾及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研学旅行“玩出名堂来”?如何优化当前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呢?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回答了研学旅行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即“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怎么样”,它使得研学旅行区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旅行,更具“研学”的意味,它是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的重点,也是各部门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研学旅行的重要纽带。 一、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与目标——从单一到多元 一说到旅行,人们往往会想到远处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在研学旅行设计中,也多关注景点和风景名胜区相关知识,常常以自然风景、乡土乡情以及文化特色的了解为研学旅行的目标,毋庸置疑这些是研学旅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一部分,但倘仅有这样单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往往会忽略旅行过程中的意义,消解了学生的深度参与与体验。 “风景在路上”研学不仅只在到达景点和基地才开展,研学旅行过程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学习机会。比如,行前,统筹行程安排,预先做好行前攻略,做知识及行装的准备过程,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规划能力;在行程中,观察自然植被、人居建筑,结识旅行同伴,与不同的人接触相处,是促进学生社会理解与参与能力提升,唤醒学生检审生活意识的契机。 浙江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有到日本手拉手学校进行毕业研学旅行的机会,这所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丰富而有趣的研学旅行过程学习项目:

学校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学校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将组织学生赴科技馆、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领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激发关爱自然、关心社会、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业绩、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一、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为总负责人,大队部牵头组织,家长积极配合,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主任 三、活动参与对象与条件 1、学校部分学生。 2、坚持自愿的原则。经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家长同意签名后,由学校审核通过方能获得参加资格。 3、学生身体健康,无病史及其他疾病。 四、活动阶段安排 通过校讯通及微信网络平台,针对本次活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 (一)4月---烈士陵园 (二)6月——科技馆 (三)研学旅行自主活动 五、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教育与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对学生要进行三个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旅游教育、文化教育。学生出发前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一)安全教育 一是人身安全。学校要求学生在旅行过程中上下车要有序,不得推搡拥挤,车辆行驶中不得随便走动。在旅游区要注意道路,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进住宾馆后,要先查看宾馆设施有无损毁,洗澡时注意防滑垫的使用,电子产品

研学旅行校外实践活动

研学旅行校外实践活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走进自然爱我家乡” 九华山小学2017年上期研学旅行活动申请报告 尊敬的教育局领导: 值此四月,春意盎然,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机。 为了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拓视野,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以及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饱览洞庭胜景,同时提高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绿化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自理实践能力。学校将于2017年四月中旬准备组织全体师生研学旅行赴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金鹗公园开展“走进自然爱我家乡”校外实践活动。为保证此次活动“健康、有序、安全”的开展,学校少先队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附后),敬请审阅,望批准为盼! 此致 敬礼 申请单位:岳阳楼区九华山小学 2017年4月

“走进自然爱我家乡” 九华山小学2017年上期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借校外实践活动的契机,带领同学们走向大自然,开拓视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以及改革开放伟大成就,饱览洞庭胜景,同时提高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绿化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自理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的 1.美感目的: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春天的美景,开拓视野,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 2.环保目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珍惜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严禁乱丢垃圾,自带保洁袋,随时清理公园里的垃圾。 3.协作目的:结合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集体活动,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地点国家5A级景区岳阳楼·金鹗公园 四、活动时间2017年4月中旬,具体时间根据天气待定。 五、活动主题走进自然爱我家乡 六、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七、活动组织 总负责:周锴 秩序负责:刘庆兵 教育宣传负责:周征鲁姣 医务负责:袁红伟 照相摄影:徐凯 食品采购:吴赞 八、活动安排 1.预先踩点: 选派责任心强、熟悉地形的教师事先勘探,了解步行、车辆路线,有危险的地方设置相应的标志。 2.车辆安排:所需的车辆与洞纺车队签订安全协议,要求其提供车况良好的车辆,并选派素质好,驾驶技术过硬的驾驶员参与驾驶。严格控制人数,不得超载。

研学课程设置

沣东办中心小学 2019年春季“放飞海洋梦想、体验先祖文化” 主题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置 一、研学活动目的与意义 发挥研学旅行在满足青少年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们在研学过程中,身临其境地领悟“华夏文明”与“一带一路”的伟大畅想。 二、研学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查看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1、了解华夏文旅海洋公园的动物种类。 2、提前摘录课程中出现的动物和学生最想了解的海洋动物。 3、带一个记事本和笔随手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动物,以便回去向朋友或者家人分享。 三、研学活动主要内容 1、参观海洋馆认识海洋生物多样性,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2、行走的海上丝路。黄河文化、胶东渔村、海口疍族渔村、爪哇岛渔村、神秘的红海和浪漫的威尼斯等八大特色主题区域,创造真正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每到一个实景地,辅导员将会为学生们讲述当地特有的文化民俗,让学生们用双脚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魅力。 3、观看梦幻海豚湾之海豚表演,感知海洋动物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进行知识竞答,参与互动。 4、在“海洋梦工坊”,经过辅导员的指导,学生们可以在贝壳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作力。亲

手制作的彩绘贝壳,是最好的纪念品! 5、华夏先祖部落园区。主要包含七景三区(先祖部落文化区、本地民俗文化区、广运文化区;首领大厅、神木谷、远古机智、陶艺工坊、远古图腾、窑洞展廊、广运古关)。 6、穿越千年先祖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先祖曾经居住的生活环境,感受先祖时代人们的智慧与文化。 7、精灵王国小矮人互动将部落风情与童话混搭,回归部落的同时,将孩子们带入安徒生童话的世界。 四、研学活动拓展作业 (一)、翻阅资料回答问题。 1、海狮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现在存活情况如何? 2、观察各种鱼类的游行速度,说说哪种动物游得最快? 3、观察各种鱼的外形,用手抄报的形式去感受美、发现美。 4、任选一种海洋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以及特征。 5、了解到先祖曾经居住的生活环境,和现在有何不同?(二)、写作: 参观完华夏文旅海洋公园,写一篇研学心得。 沣东办中心小学 2019年5月5日

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培训会议心得

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培训会议心得 登封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培训会议,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着力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如何设计?此次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们如下思考: 一、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必须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每一门课程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寻找适合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既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又要注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二、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突出实践性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是目的,旅行是手段,通过旅行中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现综合育人的目的。为此,课程设计和实施中,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就是要让他们在与学校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实践思考。 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要避免学生在学校中的以单一学科知识被动接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研学旅行的课程应当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在实践学习中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加强融合性 ;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研学旅行基地功能的拓展、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创造性地整合。 从课程资源的整合看,既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也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例如,要统筹安排好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线路的课程资源开发;要结合域情、校情、生情,从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大型公共设施、各种场馆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实现与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衔接融合,推动学校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从而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效融合。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 2017-05-18 16:51:02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年4期 张剑光 摘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设计粗糙、内容空泛、考虑学生特点不够等现象。参照学科课程严谨地规范,基于多年从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按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讨论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并据此设计了一些实例课程。 关键词: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素质教育中小学生 笔者在重庆市十多年国际、国内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的经历中,深感目前国内研学旅行活动普遍存在内容开发设计不足等问题。在考察了重庆市内外一些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旅行(社会实践)以及各种可供研学旅行使用的内容资源基础上,着重讨论研学旅行主题课程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实际设计示例。 一、研学旅行的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含义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再次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希望强化研学旅行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学旅行是校外教育、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形式。研学旅行活动多在户外进行,在“没有墙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涉及的教学资源、过程比比学校教室课堂复杂很多,客观上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更高。而要实现研学活动的素质教学目标,就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的进行符合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从而规范教学过程。 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参照学校学科课程的正规教学管理与实施,在符合教育思想、理论和规律的前提下,对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研学内容与活动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系统化的细化设计,从而形成各主题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

显而易见,作为有组织的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活动,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旅游、不同于学校教室课堂学科课程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的春游/秋游或者夏令营/冬令营。在设计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时,应当特别考虑其教育价值、体验与实践过程、趣味性、真实场景、学生认知能力、安全性等。 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的工作内容 1.候选资源的评估与梳理。即参照“六大核心素养”的总体培养目标,对一定区域内一切可能用于研学旅行的各种资源、场景/条件进行广泛地考察,包括大自然、工业、农业、商业、各种服务业、文化历史、科学研究、艺术、社会活动、政府行为,等等。首先是本地及周边的资源,其次是其他省市以及国际视野的资源。考察的重点是评估这些资源对于素质教育的适用性、可用性以及接待条件。一般一个班的学生50人左右整体出行,对课程实施点的场地条件有一定要求。 2.确定主题。户外教育的内容往往很难简单地归类于某一个类型或者只有单一的培养目标,而是具有综合性、多目标性。但每个主题课程应当所有侧重,不能为了很多教学目标而装太多的内容与过程,必须做适当的取舍和提炼,形成相对完整的主题内容和过程。一个主题课程时间长度以至少1个小时到一整天的6个小时左右为宜。 3.明确教学条件要求。明确研学课程实施时需要的教具/设备、耗材/道具、场地条件、场景创设、辅助工作人员、资源方配合等,以及包括对课程教师的要求等。 4.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这是研学旅行主题课程开发设计的关键任务,主要课程内容与过程的细化安排设计,包括做什么、怎么做、做多久。 5.提示安全及特别注意事项。学生户外活动的安全级别要求要高于一般成人活动,必须仔细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的所有细节,标注其中需要特别留意、提醒、监控的环节,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对一些特别问题如儿童不宜、付费消费等要给予标注、处理办法等。

杜堌中心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杜堌中心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计划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将组织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赴合肥科技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同时领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穷魅力,激发关爱自然、关心社会发展、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 一、研学旅行课程目标 研学旅行是学校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与管理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校长为总负责人,大队部牵头组织,教导处负责研学课程计划的制定、指导及课程管理与评价。各班主任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 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杨先红 副组长:宋颖敏

成员:李国柱、杨继凯、各班主任 三、活动参与对象与条件 1、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预计三十人左右) 2、坚持自愿的原则。报名参加的同学,须填写《申请表》,经所在班级班主任推荐,家长同意签名后,由学校审核通过方能获得参加资格。 3、学生身体健康,无病史及其他疾病。(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病史的学生、体质虚弱的学生,严禁报名参加。) 四、活动阶段安排 4月11日: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部署本次活动。 4月14日:制定实施细则预案、报名表及给家长一封信。 4月15日:召集四、五、六年级班主任会议,明确活动内容及意义。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针对本次活动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 4月22日:上报学生名单。 4月23日——30日:准备活动的有关事宜。 5月1日——5月3日:开展活动。 五、后续活动总结 1. 各班级写出“研学旅行”活动总结,每位学生写一篇“科技馆之旅”的心得体会(可侧重于知识收获,可谈感受或体会等)。 2. 展示本次“研学旅行”收获。 六、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教育与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前,对学生要进行三个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旅游教育、文化教育。学生出发前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一)安全教育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

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 导读:本文研学旅行活动心得及收获汇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 在局主要领导的全力支持下,7月23日,我们五峰研学旅行学习团队一行5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去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培训班。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的发祥地,拥有2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持单位的井冈山,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其中的青少年教育基地牢牢把握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充分挖掘井冈山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和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引入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理念,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打造基地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一条红色基因教学的创新之路。 为期五天的学习,我们将基地的仪式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都一一进行了体验。 一、红色育人的研学课程

1、开班式上放异彩,烈士墓前祭英魂 参训的154名学员盛装出席,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基地指导老师及同行展示教育人的风采。三千翠柏卫忠魂,紧逼戎装后来人。开营仪式后,全体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祭奠革命英灵。 150余名学员慕名前往坐落于茅坪村的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九十年前照亮了伟大的革命道路。烈日炎炎,培训学员重走挑粮小道七里山路,虽然汗水湿透的衣裳,但那一幅幅咬牙坚持的革命精神,已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里。 聆听讲座获新知,革命家风代代传 培训学员有幸聆听了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钟教授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更有感于革命后代王放讲述父辈投身革命,将革命精神作为家风祖训进行传承。通过讲座,让我们了解到,在物质极为丰富的今天,当我们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铸就的峥嵘革命史,那段辉煌悲壮而光荣的历史需要我们共同找寻,共同铭记。 二、课程开发的有益启示 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课程开发的成功,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着力解决研学旅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研学旅行如何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如何设计?此次的培训学习,带给了我们如下思考: 1、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开发要立足教育性 研学旅行做到立意高远、目标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