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莱恩 尼龙多功能稳定剂Nylostab S-EED

科莱恩 尼龙多功能稳定剂Nylostab S-EED

科莱恩 尼龙多功能稳定剂Nylostab S-EED
科莱恩 尼龙多功能稳定剂Nylostab S-EED

科莱恩尼龙多功能稳定剂Nylostab S-EED

一、特性与优点

1、适合于尼龙的多功能稳定剂

独一无二,特别定制的多功能助剂,通过‘分子识别’和/或交链酰胺化与尼龙相容。

2、改善尼龙熔体的加工过程

稳定尼龙熔体压力,平稳加工过程,纤维纺丝时减少断丝。

3、增加长期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

与尼龙高度相容,并与尼龙分子键合在一起,使其对尼龙的稳定性超越传统光稳定剂的极限。S-EED与乙酰苯胺UV-吸收剂Sanduvor VSU组合使用能显著提高光稳定效果。

4、增强染色性能

由于其碱性基团及其次级作用,S-EED能增强金属染料和酸性染料的亲和力,使其能稳定、经济、生态相容和深度染色。

5、容易操作

以晶体状供货,在熔体加工或聚合过程中以传统加料和计量方式加入。

二、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结晶粉未

熔点:272±2℃

分子量:442.65g/mol

溶解度,g/100溶剂:

二甲基乙酰胺110(20℃)

乙酸250(20℃)

水0.139(30℃)

已内酰胺>5(75℃)

挥发性(TGA):重量损失(N2,10℃/min)︰10%(354℃)

三、适用于尼龙的新型多功能助剂

图1挤出时含S-EED的尼龙熔体加工稳定性

添加浓度为0.3%(重量)

S-EED是一个新颖的多功能尼龙助剂,它把几种有益的性质组合在一个分子中。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S-EED能耐尼龙熔体的还原性环境,起熔体稳定剂和加工改性剂的作用。此作用已由尼龙熔体压力的高度稳定性所证明,并可得高质量的尼龙注塑和挤出产品,经及纤维纺丝时较低断丝率。

图1清楚表明S-EED对尼龙6稳定性的正面作用。在熔体加工过程中,这个作用是其它受阻胺存在时所观察不到的。

1、热氧化稳定性

图2通风烘箱热氧化后尼龙66纤维保持韧性

含S-EED的尼龙纤维热稳定性得到改善可由图2表明。试样纤维在通风烘

箱内热氧化,即180℃,190℃和200℃下暴露一小时。然后测定纤维的机械性能并与初始值比较

2、光稳定效果

图3尼龙薄片的光稳定性:老化试验Din53387-A

光稳定性。添加量:HALS 0.25%+UV A 0.5%

S-EED也能改善尼龙制品的光稳定性。若与UV吸收剂组合使用效果更佳。图3表明注塑尼龙薄片加速老化试验的结果。显然选择不同的UV吸收剂非常重要。最佳效果是由S-EED与乙酰苯胺吸收剂UV A-1组合取得的。

S-EED提供尼龙6和尼龙66对金属染料和酸性染料的深色可染性。这可由图4和图5表明。尼龙纤维由不含金属的Nylosan染色,染色深度为2%。该纤维清楚表明色调随S-EED浓度的增加在而变深变强。

3、传统染色

加入S-EED也能改善染色纤维的光牢度,见图6,光牢度的改善程度随各染料而不同。建议咨询染料商并对不同染料成份作相关试验。

染色过程中由染料引起的尼龙纤维降解也由于使用S-EED而得到预防。染色纤维光照后的机械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图7清楚表明没有S-EED,尼龙纤维被较快光降解(较低的拉伸强度)。

在金属染料如Lanasyn1/2 SD中甚至可观察到更大的改善:这是由于酸性染料相比,其染色过程需较低的酸性条件及其天然带来较好的牢固性能。

四、储存与操作

建议把本产品在凉爽干燥下的密闭容器中储存。根据通常的工业实践,应小心操作本产品。避免形成不必要的灰尘,避免与皮肤,眼睛和服装的直接接触。保证良好通风,远离火源,详情请仔细阅读MSDS。

五、重要

本产品业经工业用途的ELINCS登记,尚未经应用于食品接触的塑料的认可。

六、关键缩略语

HALS-1:低聚受阻胺

UV A-1:乙酰苯胺UV-吸收剂,如Sanduvor VSU

UV A-2:苯并三唑UV吸收剂

七、包装及储存

20Kg纸箱

在低温干燥地方的密封容器中储存。

PVC热稳定剂的种类划分及作用机理

PVC热稳定剂的种类划分及作用机理 2009/1/8/09:24 来源:太原市塑料研究所作者:白启荣 慧聪塑料网讯:1塑料热稳定剂种类划分 热稳定剂是一类能防止或减少聚合物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降解或交联,延长复合材料使用寿命的添加剂。常用的稳定剂按照主要成分分类可分为盐基类、脂肪酸皂类、有机锡化合物、复合型热稳定剂及纯有机化合物类。 1)盐基类热稳定剂:盐基类稳定剂是指结合有“盐基”的无机和有机酸铅盐,这类稳定剂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候性和电绝缘性,成本低,透明性差,有一定毒性,用量一般在0.5%~5.0%。(文章来源环球聚氨酯网) 2)脂肪酸类热稳定剂:该类热稳定剂是指由脂肪酸根与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称金属皂类热稳定剂,其性能与酸根及金属离子的种类有关,一般用量为0.1%~3.0%。 3)有机锡类热稳定剂:该类热稳定剂可与聚氯乙烯分子中的不稳定氯原子形成配位体,而且在配位体中有机锡的羧酸酯基与不稳定的氯原子置换。这类热稳定剂的特点是稳定性高、透明性好、耐热性优异,不足之处是价格较贵。 4)复合型热稳定剂:该类热稳定剂是以盐基类或金属皂类为基础的液体或固体复合物以及有机锡为基础的复合物,其中金属盐类有钙—镁—锌、钡—钙—锌、钡—锌和钡—镉等;常用的有机酸如有机脂肪酸、环烷酸、油酸、苯甲酸和水杨酸等。 5)有机化合物热稳定剂:该类热稳定剂除少数可单独使用的主稳定剂(主要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外,还包括高沸点的多元醇及亚磷酸酯,亚磷酸酯常与金属稳定剂并用,能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候性、透明性,改善制品的表面色泽。 2PVC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1)吸收中和HCL,抑制其自动催化作用。这类稳定剂包括铅盐类、有机酸金属皂类、有机锡化合物、环氧化合物、酚盐及金属硫醇盐等。它们可与HCL反应,抑制PVC脱HCL的反应。 2)置换PVC分子中不稳定的烯丙基氯原子抑制脱PVC。如有机锡稳定剂与PVC 分子的不稳定氯原子发生配位结合,在配位体中,有机锡与不稳定氯原子置换。 3)与多烯结构发生加成反应,破坏大共轭体系的形成,减少着色。不饱和酸的盐或酯含有双键,与PVC分子中共轭双键发生双烯加成反应,从而破坏其共轭结构,抑制变色。

PVC热稳定剂品种简介

PVC热稳定剂品种简介 聚氯乙烯主稳定剂是指那些单独使用时就有稳定效果的化合物,而副稳定剂是那些单独使用无效而与主稳定剂配合时却起增效作用的化合物。某些主稳定剂之间或某些主副稳定剂之间选择使用后会起协同作用。 一、盐基性铅盐 盐基性铅盐是用于聚氯乙烯最早也是最广泛的一种热稳定剂,呈碱性,故能与PVC受热后产生的HCl反应而起稳定作用。从毒性、抗污性和制品透明性来看,铅盐并不理想。但它的稳定效果好、价格低廉,故仍大量用于廉价的PVC挤出和压延制品中。因它有优良的电性能和低吸水性,故广泛地用作PVC的电绝缘制品、唱片和泡沫塑料的稳定剂。 1.1、三盐基硫酸铅(也称三碱式硫酸铅) 白色粉末,比重7.10,味甜,有毒;易吸湿,无可燃性和腐蚀性。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热的醋酸胺,潮湿时受光后会变色分解。折射率2.1,常用作电绝缘产品的稳定剂。 1.2、二盐基亚磷酸铅 这是一种细微针状结晶粉末;比重6.1,味甜有毒;200℃左右变成灰黑色,450℃左右变成黄色。本品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盐酸。折射率2.25,有抗氧剂作用,是一种优良的耐气候性稳定剂。 二、金属皂类 金属皂类也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聚氯乙烯热稳定剂。以羧酸钡、羧酸镉、羧酸锌、羧酸钙的单质或混合物使用。其稳定作用是由于它能在聚氯乙烯分子链上开始分解的地方起酯化作用。稳定作用的强弱与金属皂中的金属比、羧酸类型以及配方中是否存在诸如亚磷酸酯、环氧化油、抗氧剂等协合剂有关。其中镉皂和锌皂的稳定作用最大。 2.1、硬脂酸铅 这是一种细微粉末,它不溶于水,溶于热的乙醇和乙醚。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溶解,再经冷却成为胶状物。遇强酸分解为硬脂酸和相应的铅盐,易受潮。有良好润滑性,熔点低而确保其有良好分散性。 2.2、2—乙基乙酸铅 它可溶于溶剂和增塑剂。通常配成57-60%的矿物油或增塑剂的溶液出售。广泛用作泡沫塑料中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的活化剂。 2.3、水杨酸铅 这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比重2.36,折射率1.76。兼有PVC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作用。 2.4、三盐基硬脂酸铅 这是一种白色粉末,比重2.15,280-300℃时分解,遇100℃以上高温易结块。溶于乙醚,有毒,无可燃性和腐蚀性。折射率1.60。本品润滑性较好,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广泛用于PVC唱片配方中。 2.5、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 白色细微结晶粉末,比重4.5。不溶于普通溶剂。本品为弱酸性,其盐基部分易碳酸化。折射率1.99。当配方中含有易皂化的增塑剂时稳定作用优于三盐基硫酸铅。 2.6、三盐基马来酸铅(三盐基顺丁烯二酸铅) 微黄色细粉末,比重6.0,折射率2.08,有毒,无可燃性和腐蚀性,有良好的色泽稳定性,并有消灭不稳定双烯结构作用。 2.7、硬脂酸钡 白色细微粉末,钡含量19.5-20.6%,比重1.145,熔点225℃以上。不溶于水,但溶于热的乙醇。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溶解,经冷却后成胶状物。遇强酸分解为硬脂酸和相应的钡盐,易受潮。是必须避免硫污时供选用的热稳定剂,也是高温下加工时采用的润滑剂。 2.8、丹桂酸钡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PVC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热稳定剂是PVC加工不可缺少的主要助剂之一,PVC热稳定剂使用的份数不多,但其作用是巨大的。在PVC加工中使用热稳定剂可以保证PVC不容易降解,比较稳定。PVC加工中常用的热稳定剂有碱式铅盐类稳定剂、金属皂类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稀土稳定剂、环氧化合物等。PVC降解机制复杂, 不同稳定剂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所达到的稳定效果也有所区别。 1. PVC的热降解机理 PVC在100~150℃明显分解,紫外光、机械力、氧、臭氧、氯化氢以及一些活性金属盐和金属氧化物等都会大大加速PVC的分解。PVC的热氧老化较复杂,一些文献报道将PVC的热降解过程分为两步。(一)脱氯化氢:PVC聚合物分子链上脱去活泼的氯原子产生氯化氢,同时生成共轭多烯烃;(二)更长链的多烯烃和芳环的形成:随着降解的进一步进行,烯丙基上的氯原子极不稳定易脱去,生成更长链的共轭多烯烃,即所谓的“拉链式”脱氢,同时有少量的C-C键的断裂、环化,产生少量的芳香类化合物。其中分解脱氯化氢是导致PVC老化的主要原因。关于PVC的降解机理比较复杂,没有统一的定论,研究者提出的主要有[4]自由基机理、离子机理和单分子机理。 2. PVC的热稳定机理 在加工过程中,PVC的热分解对于其他的性质改变不大,主要是影响了成品的颜色,加入热稳定剂可以抑制产品的初期着色性。当脱去的HCl质量分数达到0.1%,PVC的颜色就开始改变。根据形成的共轭双键数目的不同,PVC会呈现不同种颜色(黄、橙、红、棕、黑)。如果PVC热分解过程中有氧气存在的话,则将会有胶态炭、过氧化物、羰基和酯基化合物的生成。但是在产品使用的长时间内,PVC的热降解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加入热稳定剂可以延迟PVC降解的时间或者降低PVC降解的程度。 在PVC加工的过程中加入热稳定剂可以抑制PVC的降解,那么热稳定剂的起到的主要作用有:通过取代不稳定的氯原子、吸收氯化氢、与不饱和部位发生加成反应等方式抑制PVC分子的降解。理想的热稳定剂应该具有多种功能:(1)置换活泼、不稳定的取代基,如连接在叔碳原子上的氯原子或烯丙基氯,生成稳定的结构;(2)吸收并中和PVC加工过程中放出的HCl,消除HCl的自动催化降解作用;(3)中和或钝化对降解起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及其它有害杂质; (4)通过多种形式的化学反应可阻断不饱和键的继续增长,抑制降解着色;(5) 最好对紫外光有防护屏蔽作用。 3. PVC稳定剂、作用机理及用途 3.1 铅盐稳定剂 铅盐稳定剂[7]可分为3类:(1)单纯的铅盐稳定剂,多半是含有PbO的盐基性盐;(2)具有润滑作用的热稳定剂,主要是脂肪酸的中性和盐基性盐;(3)复合铅盐稳定剂,以及含有铅盐和其它稳定剂与组分的协同混合物的固体和液体复合稳定剂。 铅盐稳定剂的热稳定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且价格低廉,与润滑剂合理配比可使PVC树脂加工温度范围变宽,加工及后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是目前最常用的稳定剂。铅盐稳定剂主要用在硬制品中。铅盐类稳定剂具有热稳定剂好、电性能优异,价廉等特点。但是铅盐有毒,不能用于接触食品的制品, 也不能制得透明的制品, 而且易被硫化物污染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3.2 金属皂类稳定剂 硬脂酸皂类热稳定剂一般是碱土金属(钙、镉、锌、钡等)与硬脂酸、月桂酸等皂化制取。产品种类较多,各有其特点。一般来说润滑性硬脂酸优于月桂酸,而与PVC相容性月桂酸优于硬脂酸。 金属皂由于能吸收HCl,某些品种还能通过其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以脂肪酸根取代活性部位的Cl原子,因此可以对PVC起到不同程度的热稳定作用。PVC工业中极少是有单一的金属

如何选择稳定剂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配方的稳定剂 PVC用的稳定剂包括热稳定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螯合剂。种类有铅盐稳定剂,钡镉类稳定剂,钙锌类稳定剂,有机锡类热稳定剂,环氧类稳定剂。 哇塞,这么多种稳定剂,该怎么选择好苦恼啊。相信大家肯定都有这种问题,下面常州博洋新材料小马为大家细细讲解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稳定剂。热稳定剂的选用原则 1.硬质PVC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硬质PVC中增塑剂加入量少或不加,要求稳定剂的加入量相应增大,且稳定效果要好。 (1)不透明硬制品常选用的为三碱式硫酸铅及二碱式亚磷酸铅,两者协同加入效果好,加入比例为2:1或 1:1,总加入量为3-5份。 (2)透明硬制品不用铅盐类,常选用除Pb、Ca之外的金属皂类及有机锡、有机锑和稀土稳定剂。其中金属皂类加入量为3-4份,有机锡类为1-1.5份。 2. 软质PVC及PVC糊制品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这类配方中增塑剂含量高,加工温度低,可适当减少稳定剂的加入量。 (1)不透明软制品常选铅盐(1-2份)与金属皂类(1-2份)协同加入。(2)半透明软制品常选用几种金属皂类并用,加入量2-3份。 (3)透明软制品常用有机锡类(0.5-1份)与金属皂类(1-2份)协同加入。也可用有机锑及稀土稳定剂代替有机锡。 3. 无毒PVC配方中热稳定剂的选用 (1)不宜选用铅盐类稳定剂。 (2)除Pb、Cd皂外其它金属皂类稳定剂可选用。 (3)无毒有机锡类可选用。

(4)有机锑和稀土类可选用。 (5)辅助稳定剂中的环氧类无毒,可以选用。 4. 主稳定剂的协同作用 在一个PVC配方中,往往选用几个主稳定剂并用,因为不同主稳定剂之间有协同作用。 (1)三碱式硫酸铅与二碱式亚磷酸铅有协同作用,两者协同比例为2:1 或1:1. (2)不同金属皂之间有协同作用,金属皂类热稳定顺序如下:CdZn>Pb>Ba、Ca。一般高热稳定性金属皂与低热稳定性金属皂类之间协同作用效果好,如 Ca/Zn、Cd/Ba、Ba/Pb、Ba/Zn及Ba/Cd/Zn等复合稳定剂。 (3)金属皂类的协同使用最为常用,它们很少单独使用。 (4)金属皂类与有机锡类之间有协同作用,在透明配方中两者往往协同加入。(5)部分稀土类与有机硒类有协同作用,用稀土取代有机锡可降低成本。 5. 主、辅稳定剂的协同作用 (1)金属皂类与环氧类 (2)金属皂类与多元醇类 (3)金属皂类与β-二酮化合物 (4)部分稀土与环氧类 (5)金属皂类与亚磷酸酯类。 6.热稳定剂与其它助剂的并用 有些稳定剂本身无润滑作用,如铅盐、有机锡、有机锑及稀土类,配方中要另外加入 润滑剂。有些稳定剂本身有润滑作用,如金属皂类,配方中可不加或少加润滑剂。含硫有 机锡类和有机锑类热稳定剂不可与含Pb、Cd类稳定剂并用,两者并用会发生硫污染。 热稳定剂与其它助剂的并用 (二)抗氧剂 PVC制品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因受热、紫外线的作用发生氧化,其氧化降解 与产生游离基有关。主抗氧剂是链断裂终止剂或称游离基消除剂。其主要作用是与游离基 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使连锁反应终止,PVC用主抗氧剂一般是双酚A。还有辅助抗氧

5种辅助稳定剂说明

3 辅助稳定剂 锌皂稳定剂对PVC 的稳定性较差,属于短效热稳定剂,而且容易出现“锌烧”现象(主要原因是产生的ZnCl2为强路易斯酸,具有催化脱氯化氢的作用),但具有初期着色性优良、耐候性强等优点。钙皂类热稳定剂属于长期热稳定剂,稳定性较差,着色性强,但无毒,具有优良的润滑性。Ca/Zn 复合稳定剂就是利用二者具有的协同效应,使其成为近年来复合稳定剂中最活跃的领域。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在复配过程中通常要添加一些辅助稳定剂,如季戊四醇等多元醇、水滑石、亚磷酸酯、β-二酮和环氧大豆油等化合物来改善Ca/Zn 复合稳定剂的性能。 3.1 亚磷酸酯 亚磷酸酯是Ca/Zn 复合稳定剂中应用最广的辅助稳定剂,在复合稳定剂中是不可缺少的成份。用做辅助稳定剂的亚磷酸酯主要有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癸酯、亚磷酸三壬基苯酯、亚磷酸三辛酯等。对于软质PVC,亚磷酸酯一般与β-二酮、环氧大豆油等配合使用。亚磷酸酯具有增塑作用,不适用于硬质PVC;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捕捉氯化氢,加成多烯烃,能大大提高PVC 稳定体系的稳定性能。在液体稳定剂中添加量一般为10%~35%(质 量分数),主要品种有亚磷酸苯二异辛酯、亚磷酸辛酯、亚磷酸二苯癸酯、亚磷酸二癸苯酯、亚磷酸三壬酯等。目前国内多数选用水解亚磷酸苯二异辛酯,它能有效地改善PVC 制品的着色、热稳定性、透明性、防结垢和耐候性等效果。亚磷酸酯是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稳定剂,长期以来普遍用于钙锌无毒液体复合稳定剂应用中。最有效的是亚磷酸烷基/芳基酯。如日本Adeka -Argels 公司开发的Mark-1500 对稳定剂具有优良的初期着色性能。 3.2 环氧化合物 在环氧化合物中,传统上被用作辅助稳定剂是环氧大豆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双酚A 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 二缩水甘油醚、酚醛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四苯基乙烷的缩水甘油醚、脂环族环氧树脂、偏苯三酸三缩水甘油酯、对苯二甲酸二环氧丙酯等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效率。环氧化物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醇,在钙、锌等金属皂催化作用下,取代PVC 中不稳定的氯原子而发挥稳定作用。在静态稳定试验中,环氧化合物的作用是抑制PVC 变黄。单独使用效果不佳,与亚磷酸酯并用时,其稳定效果可明显改善。环氧类辅助热稳定剂一般有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籽油、环氧硬脂酸丁酯、辛酯等环氧类化合物等,它们与Ca/Zn体系配合使用有较高的协同作用,具有光稳定性和无毒之优点,适用于软质,特别是要暴露于阳光下的软质PVC制品,通常不用于硬质PVC制品,其缺点是易渗出。协同作用机理[6]可认为是降解产生的HCl被环氧基团和金属皂盐吸收,HCl浓度减小,降低了PVC的脱HCl速度(HCl对PVC 降解有催化作用),从而使PVC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另外,在Zn盐的催化下,环氧化合物还可以有效地取代烯丙基氯原子。 3.3 多元醇 作为Ca/Zn 复合体系的辅助稳定剂的多元醇主要有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聚乙烯醇、四羟甲基环己醇、二三羟甲基丙烷、卡必醇,以及山梨醇、甘露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乳糖醇和它们的脱水、半脱水产物等,这类品种与β-二酮、环氧化合物、水滑石配合用于软质PVC 中时,具有极好的协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元醇尽管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但部分品种由于其自身在加工过程中的脱水着色,仍有不足之处。新品种如菊粉、三(α-羟乙基)异氰脲酸酯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另外,多元醇易升华,在加工过程中升华物沉积在设备上,妨碍加工。为克服这些不足,现已开发了许多用脂肪酸部分酯化的多元醇,如日本推出的Tohtlixer-101,它是一种多元醇改性物,能较好地克服了一般多元醇的缺点,同Ca/Zn 稳定体系并用,表现出良好的光稳定性、加工性和贮存稳定性。多元醇可以螯合金属离子,防止氯化物催化降解,同时在金属皂的存在下,可以置换烯丙基氯,从而使PVC 稳定。此外,多元醇较多的羟基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无色的配位体,从而缓解了硬酯酸锌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甲醇合成催化剂知识 d i4 X+ }1 z! j0 v1 铜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 + W7 b1 C1 Y9 W4 M1 h) o9 F0 t8 j* c: D q, |6 O 目前,低压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主要组分是 CuO、ZnO和Al2O3,三组分在催化剂中的比例随着生产厂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 CuO的质量分数在40% ~80%, ZnO的质量分数在10% ~30%, Al2O3的质量分数在5% ~10%。铜基催化剂在合成甲醇时, CuO、ZnO、Al2O3三组分的作用各不相同。CO和H2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性质与催化剂的活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铜基催化剂表面对CO的吸附速率很高,而H2的吸附则比CO 慢得多。ZnO是很好的氢化剂,可使H2被吸附和活化, 但对CO几乎没有化学吸附,因此可提高铜基催化剂的转化率。纯铜对甲醇合成是没有活性的,H2和CO合成甲醇的反应是在一系列活性中心上进行的,而这种活性中心存在于被还原的Cu-CuO界面上。在催化剂中加入少量 Al2O3的首要功能就是阻止一部分氧化铜还原。当催化剂被还原后,开始进行反应时,合成气中的H2 和CO都是还原剂,有使氧化铜进一步还原的趋势。 这种过度的还原,使得活性中心存在的界面越来越小,催化剂活性也越来越低。从合成的整个过程来看,随着还原表面向催化剂的内层深入,未还原的核心越来越小,作为被还原的Cu-CuO界面的核心表面积也越来越小,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合成反应速率随之降

低。研究认为,Al2O3在催化剂中作为结构助剂起阻碍铜颗粒烧结的作用, CuO/ZnO/Al2O3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双功能催化剂 CuO/ZnO的活性。q7 h- G8 n9 ]$ B5 m- Q: ?& ]/ D2 铜基催化剂助剂6 j8 } x5 L! ?0 V1 l1 K4 H$ Q! m% g\5 K8 e) C+ g5 A) E! ~ 铜基催化剂助剂的研究是甲醇合成催化剂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铜基催化剂耐热强度较低,使用时间过长或操作温度过高都会造成铜的晶体长大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其热稳定性差,很容易发生硫、氯中毒,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一般通过加入其他助剂得以改善,由此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新一代铜基催化剂。 $ P3 d }9 z x* |/ t2 bf, Z6 f) K& R2 y( U q: b1 B) t3 @ 锌就是铜基催化剂的最好助剂,很少量的锌就能使铜基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加入Al2O3,可以使催化剂铜晶体尺寸减小,活性提高。若在CuO ZnO/Al2O3催化剂中再加入Cr,则会表现出良好的助催化作用。在催化剂组成中增添硼、铬、锰、钒及稀土元素等,对合成甲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报道,在铜基催化剂的基础上添加钒、锆等,可以提高合成甲醇的催化活性及催化剂的耐热性能。、 k* {7 a% M V3 铜基催化剂的失活 % v+ F, O2 ~ R8 Q8 催化剂的烧结和热失活是指由高温引起的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高温除了引起催化剂的烧结外,还会引起催化剂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5 a8 _5 K4 r#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的几个理论问题

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的几个理论问题 李杰刘芳夏菲 摘要本文试图从原子结构理论说明,硫醇有机锡比羧酸有机锡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金属皂初期着色性差异及有机锡长期热稳定性;纯稀土热稳定剂性能的理论分析,并归纳了影响PVC 透明性的因素。 1、概述 热稳定剂是PVC树脂能变成有实用价值的塑料不可缺少的助剂,几十年来,对PVC热分解机理及热稳定剂化作用的研究,均有很大的发展,但热稳定剂的一些理论问题,如常用的金属皂类热稳定剂,为何锌、镉、铝类的皂在PVC里初期着色性很小,而钡、钙、锶初期着色性就较大?同为Sn、Sb热稳定剂为何有机羧酸盐热稳定剂初期着色性就大?而其相应硫醇盐类的初期着色性就小?等等问题却很少见报道,作者试着用原子结构理论对一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对从事生产和应用热稳定剂的同仁或有所补益。 2、有机锡比羧酸有机锡有更优良热稳定性 同样的烷基,硫醇锡比羧酸锡初期热稳定性更优异。其原因是由于与锡相联的硫和氧的原子结构不同所造成的。氧和硫元素在元素周期中同为第六族元素,它们区别在于其电子结构不同。 表1 氧和硫原子的电子结构及原子特性[1] Tab1:Electric structure and atomic character of oxygen and sulfur 由表1可以看出:硫原子比氧原子多一层电子,因而电子的屏蔽作用较大,使硫原子核原子共价半径较大,电离势及电负性比氧小。电负性它表示元素吸引电子(不是获得电子)倾向性的大小。总之原子结构决定了硫原子对外层电子吸引力较氧小。在外因作用下(如热、光及极性分子的诱导效应等)硫醇中的硫原子(SΘ)较羧基中与锡相联的氧原子(OΘ)更容易与PVC中不稳定氯原子相对应的碳原子(C?)形成配位键,最终取代PVC中不稳定氯原子。从根本上防止PVC脱HCL的降解反应发生。 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热稳定剂起稳定化反应的几种类型中,只有消除聚氯乙烯中不稳定氯原子的反应以及抗氧化反应是从根本的上预防聚氯乙烯的降解、交联,其它的如吸收氯化氢、破坏正碳离子以及双键加成反应均是在聚氯乙烯已经分解较严重以后(已经脱HCL,形成了一些双键以后)的补救方法,因而能消除不稳定氯原子的热稳定剂都有良好的初期色相(没有或较少地形成双键)。

甲醇催化剂

合成甲醇催化剂 摘要:法合成甲醇催化剂现在使用较多的是Cuo.Zno—A120,为主要组成的铜基催化剂,同时还有LC308型甲醇催化剂的锌—铬系催化剂等。催化剂是甲醇生产中一个重点控制对象,催化剂使用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装置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本文对甲醇催化剂进行了介绍,,对生产中如何使用好催化剂的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甲醇; 催化剂; 寿命; 改进 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和基础化工原料, 在新能源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且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 据资料统计, 2007 年, 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为1. 08万亿吨, 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 6% , 居世界第三位, 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21. 9亿吨和21. 4亿吨, 分别占世界总量的35. 7% 和36. 9% , 均居世界第一位, 原油和天然资源所占世界比例仅为1. 4% 和1. 2% 。煤炭的清浩化工利用己确定为我国新能源战略, 以煤炭出发经合成气生产甲醇、醇醚燃料、燃料电池燃料或以甲醇为原料进一步生产烯烃、醋酸和二甲醚等基础有机化学品被公认是技术可靠、工业化应用成熟的非石油路线生产有机化学品的先进工艺技术。作为有机产品合成的源头产业链, 甲醇工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中国石化工业协会数据,2007年, 我国共有甲醇生产企业177 家,2008年底我国甲醇产能达到了28 510 kt,国内能够于2010年年底前投产的甲醇在建项目共有25 个。 CO加氢合成甲醇是应用广泛的甲醇合成方法,无论是早期的高温高压法合成技术还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低温低压法技术, 催化剂一直是甲醇合成工艺的关键技术。 (1)铜基催化剂 德国BASE公司于1923年首先开发成功了锌铬(ZnO/Cr20,)催化剂,其操作温度590 K 一670 K,操作压力25 MPa一35 MPa,被称为高压催化剂。1966年以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甲醇合成厂家都使用该类催化剂。我国于1954年开始建立甲醇工业,当时也使用锌铬催化剂。目前,锌铬催化剂已逐渐被淘汰。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很多国家着手进行低压甲醇催化剂的研究工作。1966年以后,由英国ICI公司和Lurgi公司先后研制成功了铜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是一种低压催化剂,主要组分为CuO/ZnO/A1203,操作温度为500 K~530 K,压力却只有5 MPa一10 MPa,比传统的合成温度低很多,对甲醇合成反应平衡有利。目前,甲醇合成催化剂总的发展趋势是由高压向低、中压发展,而低、中压流程所用的催化剂都是铜基催化剂。铜基催化剂系列品种较多,有铜锌铬系(Cuo/ZnO/Cr203)、铜锌铝系(CuO/ZnO/A1203)、铜锌硅系(CuO/ZnO/Si203)、铜锌锆系(CuO/ZnO/ZrO)等。目前,有使用经验的

甲醇催化剂说明书

一、产品特点及用途 KF104催化剂适用于甲醇重整制H2+CO2的反应。它是以C U O为主体,ZnO.Al2O3为间隔体的铜锌铝系列催化剂。由于采用了新的共沉淀工艺技术,增加了新型助剂,因而其有效铜面积较大,活性及稳定性都好,且孔融大、孔径分布适宜。其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本系列催化剂已处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 二、产品主要使用条件 使用温度:210℃~270℃(床层中部温度) 正常操作温度:220℃~260℃(床层中部温度) 操作压力:≤2.5MPa 液空速:≤1.2h-1 原料中S含量:<0.1×10-6 原料中Cl-含量:<0.01×10-6 三、采用标准 本系列催化剂执行四川亚联瑞兴化工新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73771266-X.03-2011. 四、催化剂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 KF104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 五、质量标准 活性测定条件:压力1.2MPa,床层中部温度215℃,液空速:1 h-1,原粒度装量75ml。 原料组成:CH3OH 50%,H2O 50%。 六、使用技术 1、转化器的清洗和准备

(1)将转化器上下封头拆下,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再将转化器上下封头、列管内、管板上的铁锈杂质全部清除干净,必要时可以进行酸洗、水洗、再擦 净、吹干备用,要求无铁锈,无杂质。 (2)下封头花板上放2层20目不锈钢丝网。往花板上堆满已经吹洗干的制氢为直径10mm~20mm的氧化铝瓷球,将瓷球上表面推平,要求瓷球上表面与下板面保持 有10mm~20mm的空间。 (3)仔细装好下封头,要求垫片必须用新的,保证一次安装成功,下封头后的管线暂不装。 2、催化剂装填 2.1 准备 (1)装填前应筛去细粉及碎片。 (2)检查检修工具及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3)准备好装催化剂的量杯、漏斗、标尺等工具。 (4)对催化剂开桶进行质量检查,用6目~10目的钢网筛将催化剂中的碎粉筛除备用。 因运输、搬运或库存不当受到污染或被水浸泡变质的催化剂一般不能使用。只有确认催化剂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装入转化器。 2.2装催化剂 (1)用量杯、漏斗逐跟往反应管内装催化剂,每装200ml催化剂应以标尺量一次高度,保证每根反应管内催化剂数量、高度相等。 (2)装填时一定要慢并逐根加入,不能急于求成,以防止出现架桥现象,当万一出现架桥现象时应做好标记,用吸附器将催化剂吸出再重新装。 (3)逐根装完后,再检查一遍有无漏装,当确认无漏装并已处理好架桥现象,再补充装一遍,使每根管内的催化剂至上管板平面。 (4)对转化器每根转化管进行吹扫,以除去装填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装好转化器上盖及管线,再仔细对转化器进行吹扫后装好下封头的管线。 (5)装好封头后应对系统进行试严、试漏。 3、装填注意事项 催化剂装填至关重要,关系能否正常使用,因而要严格按以上要求进行装填,同时要注意: (1)不要在阴雨天装填,以免雨水浸泡或催化剂吸潮而降低活性、强度。 (2)催化剂装填好后即进行升温还原。 (3)装填结束后,应记录装填情况,包括催化剂装填,装填高度等。 (4)吹扫催化剂床层,以除去装填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4、催化剂升温还原 KF104催化剂是以氧化态供给的,投入运行前要进行还原,把氧化铜还原成晶粒细小的铜微晶。金属铜微晶是反应的活性组分,还原后催化剂中铜微晶越小,比表面积就越大,活性就越好,所以还原要小心,防止超温,以免损坏催化剂。催化剂还原为强放热反应,还原反应如下: CuO+H2=Cu+H2O(g),△H0298=-86.6KJ/mol 还原后的微晶铜遇氧气会迅速氧化,产生高热,烧毁催化剂。因此,在停车、检修设备过程中。要小心保护好催化剂,防止与氧接触。 4.1催化剂升温 4.1.1 升温介质

PVC热稳定剂常用测试方法解析

PVC热稳定剂常用测试方法解析 PVC最终制品用于不同的行业。性能不同,PVC热稳定剂的评价和测试就需要不同的方法。总的来说,有静态和动态两大种方法,其中静态的有刚果红试纸法、老化烘箱试验和电势法,动态的有转矩流变仪实验和动态双辊实验。 1、刚果红试纸法 根据国标GB2917.1–2002,刚果红实验法作为测试PVC热稳定剂的一种主要测试方法,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使用油浴锅,内置甘油,将要测试的PVC同热稳定剂混合均匀后的物料装入小试管之中,轻微震荡使物料变的结实,然后放入油浴锅之中,油浴锅中甘油提前设定温度约170℃,使小试管内PVC物料的上表面与甘油的上表面相平,小试管上方,塞入一个带有细玻璃管的塞子,玻璃管上下通透,在玻璃管的下方将刚果红试纸打卷插入,使刚果红试纸的下边缘与PVC物料的上边缘相距约2 cm。实验开始后,记录下从放入试管至试管内刚果红试纸开始变为蓝色的时间,即为热稳定时间。这个实验的基本理论是当PVC在约170℃下的温度时,会急剧分解,但由于添加了热稳定剂,抑制了其分解,随着时间的延长,热稳定剂发生消耗,当消耗完成时,PVC会急剧分解释放出HCl气体,此时,试管内的刚果红试剂由于极易与HCl 发生反应而变色,会立刻显现出来,记录下此时的时间,通过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热稳定剂效果的优劣。 2、静态烘箱试验 制备除热稳定剂之外PVC粉与其它加工助剂(如润滑剂、抗冲改性剂、填充剂等)的高速混合试样。取一定上述试样,按一定比例添加不同的热稳定剂,混合均匀后,加至双棍混

炼机上进行试片制备,一般在不添加增塑剂的情况下,双辊温度设定在160~180℃,在添加增塑剂时,辊温一般在140℃左右。利用双棍反复压片得到均匀的片后下片,然后剪片,得到一定尺寸的含不同热稳定剂的PVC样片。将不同PVC试片放置于一个固定装置上,然后放置到恒温(一般为180℃)的烘箱内,每隔一段时间(如10 min或15 min),来记录试片的颜色变化,直到变黑为止。 通过烘箱老化试验,可以判断热稳定剂对于PVC热稳定效果的优劣,尤其是对颜色变化的抑制能力,一般认为,PVC受热时,颜色会发生白–黄–褐–棕–黑一系列由浅至深的变化,通过一定的时间下PVC的颜色即可判断降解情况。 3、电势法(电导法) 电势法测定PVC热稳定效果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装置主要有四部分组成,最右侧为惰性气体装置,一般使用氮气,但有时也使用空气,区别在于当使用氮气保护时,可以避免空气中的氧气氧化PVC母链而产生的降解。实验加热装置一般为180℃左右的油浴锅,油浴锅内部放入带有PVC和热稳定剂的混合料,当有HCl气体产生后,就会随着惰性气体一起进入左侧的NaOH溶液中,NaOH迅速吸收HCl,导致溶液的pH值发生变化,通过记录pH计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判断不同的热稳定剂的效果。实验结果中,处理得到的pH–t曲线分为诱导期和增长期,诱导期的长短随着热稳定剂效果的优劣而不同。 4、转矩流变仪

化学镀中稳定剂及加速剂的作用机理

化学镀中稳定剂及加速剂的作用机理 1、化学镀的稳定简介 化学镀中最主要的一个系列是有自催化能力的还原型化学镀液。当反应速度较快时,镀层质量变差,会出现粗糙镀层甚至粉末状镀层;同时,由于自催化一旦促发即会持续下去,甚至会因剧烈的还原反应而失去控制,导致镀液迅速失去作用。因此,需要要加入稳定剂以控制其反应速度。 稳定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速度和抑制镀液的自发分解,从而使化学镀能有序地进行。不同的化学镀液会用到不同的稳定剂,有时还需要用到几种稳定剂以进到联合控制的作用。常用的稳定剂有以下几类。 ①元素周期表中第VI主族元素的化合物:一些硫的无机物或有机物,如硫代硫酸盐、硫氰酸盐、硫脲及其衍生物、疏基苯并噻唑、黄原酸酯等。 ②重金属离子:如铅、锡、锑、镉、锌、铋、钛等金属二价、三价离子。 ③水溶性有机物:有些含有双极性的有机阴离子,至少含有6个或8个碳原子并能在某一定位置吸附形成亲水膜功能团的有机物,如不饱和脂肪马来酸、苯亚甲基丁二酸、3-S-异硫脲鎓盐的丙烷酸盐、邻苯二甲酸酐的衍生物等。 ④某些含氧化合物:如AsO2-、IO3-、BrO3-、NO2-、MoO42-等,双氧水也属于这一类。 2、化学镀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化学镀稳定剂的作用机理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是因稳定剂的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也有着一些共同点,这就是稳定剂都是通过在表面吸附而影响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的。也就是稳定剂的添加量一般都很少的原因,因为它们只是通过电极的双电层起作用的,过多的量反而会破坏化学镀的平衡。 有机类稳定剂的作用可以认为这类稳定剂具有的表面吸附作用和影响电子交换的作用,通过吸附而改变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因此,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有机稳定剂有时还会有促进金属离子沉积的作用。而含氧化合物则是通过改变双电层结构而增加作为阴离子的稳定剂在表面的吸附,从而影响金属离子还原的过程。重金属离子也是通过在具催化活性表面的吸附来影响还原过程。 总之,化学镀稳定剂是通过在反应表面吸附而阻滞金属离子的还原过程来起到稳定镀液的作用。 化学镀加速剂是指在可控制的条件下提高镀速的添加剂。因此加速剂也叫做促进剂。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就常用到加速剂。化学镀镍中的许多络合剂也兼有加速剂的作用。常用的加速剂有以下几种。 (1).未被取代的短链和脂肪族二羧酸根阴离子。属于这一类的有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和已二酸等。常用的是丁二酸。 (2).短链饱和氨基酸。这是较为优良的加速剂,最典型的是氨基乙酸,它兼有缓冲剂、络合剂和加速剂三种作用。 (3).短链饱和脂肪酸。从醋酸到戊酸都属于这一类,其中以丙酸最为常用,但效果没有丁二酸和氨基乙酸好,优点是成本最低。 (4).无机离子加速剂。目前在化学镀镍中只有氟离子具有加速作用,但用量也要严格控制,用量大时不仅减少镀速,对镀液稳定性也会有影响。

甲醇催化剂技术规格书

甲醇合成催化剂技术规格书 合成车间 二零一四年九月

1.采购说明 1.1 本规格书适用于陕西延长石油兴化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合成催化剂。宜选择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可靠,能提供优质服务且在同行业中拥有极好口碑的催化剂制造厂家。 1.2本规格书包括甲醇生产的新鲜气条件、生产条件、催化剂装填量、甲醇产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供货周期。 2. 新鲜气条件 本装置的原料气体为脱碳后的净化气。 新鲜气气量:99500Nm3/h. 温度:40℃ 压力:5.3MPa(G) 原料气组成: 3. 生产条件 (1)甲醇产量年操作时间7200小时,设计能力30万吨/年;本装置的产品为粗甲醇,粗甲醇中净甲醇流量不低于1050 t/d。 (2)副产中压蒸汽蒸汽压力2.5MPa~4.0MPa(a),副产蒸汽量1.0~1.1吨/吨甲醇,中压锅炉给水温度132℃。 (3)生产负荷在50~110%范围变动。 (4)催化剂使用周期三年。 (5)甲醇合成塔阻力≤0.25MPa(当循环比为3.5时)。 (6)原料气消耗(以粗甲醇中净甲醇计) 2255Nm3/t甲醇。 (7)粗甲醇中丙酮含量≤120ppm(wt),乙醇≤500ppm(wt)。

注:原料气消耗(指具有氢回收装置,但不重复计算氢回收装置的返氢量)。 4.催化剂装填量 上管板上部绝热层:0.7854×42×0.48=6.03m3 列管内冷却层:0.7854×0.042×8×4746=47.71m3 总计53.7 m3 注:根据上一炉催化剂装填情况,建议购买总量54 m3 (因还原后,催化剂体积收缩,催化剂的收缩全部在绝热层,上管板上方催化剂落入列管中。还原后体积约50.5m3。绝热层催化剂装填高度视催化剂收缩率而定。) 绝热层催化剂上部填装Φ10mm耐火球,装填高度为200mm。下管板下面(以下管板下面往下计)装填Φ10mm耐火球300mm,再往下装填Φ25mm耐火球。 5.甲醇产量 年操作时间7200小时,设计能力30万吨/年;粗甲醇中净甲醇流量不低于1050 t/d;在新鲜气量满足的前提下,第一年精甲醇产量保证不低于1150 t/d,第二年精甲醇产量不低于1100 t/d,第三年精甲醇产量不低于1050 t/d. 6.甲醇产品质量 粗甲醇典型组成 % (wt) 组分%wt 组分%wt CO 0.03 正丙醇0.0264 CO2 0.13 异丙醚0.0056 甲醇95.318 正丁醇0.0185 水 4.29 异丁醇0.0024

常用复合稳定剂

复合稳定剂 纯的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以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反应,当温度升到120℃后分解反应加剧,在150℃,10分钟,PVC 树脂就由原来的白色逐步变为黄色—红色—棕色—黑色。PVC树脂分解过程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链断裂。防止PVC热分解的热稳定机理是通过如下几方面来实现的。 通过捕捉PVC热分解产生的HCl,防止HCl的催化降解作用。 铅盐类主要按此机理作用,此外还有金属皂类、有机锡类、亚磷酸脂类及环氧类等。 ·置换活泼的烯丙基氯原子。金属皂类、亚磷酸脂类和有机锡类可按此机理作用。 ·与自由基反应,终止自由基的反应。有机锡类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与共轭双键加成作用,抑制共轭链的增长。 有机锡类与环氧类按此机理作用。 ·分解过氧化物,减少自由基的数目。有机锡和亚磷酸脂按此机理作用。 ·钝化有催化脱HCl作用的金属离子。 同一种稳定剂可按几种不同的机理实现热稳定目的。 铅盐类 铅盐类是PVC最常用的热稳定剂,也是十分有效的热稳定剂,其用量可占PVC热稳定剂的70%以上。 铅盐类稳定剂的优点:热稳定性优良,具有长期热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能优良,耐候性好,价格低。 铅盐类稳定剂的缺点:分散性差、毒性大、有初期着色性,难以得到透明制品,也难以得到鲜明色彩的制品,缺乏润滑性,易产生硫污染。 常用的铅盐类稳定剂有: (1)三盐基硫酸铅 分子式为3PbO.PbSO.H20,代号为TLS,简称三盐,白色粉末,密度6.4g/cm’。三盐基硫酸铅是最常用的稳定剂品种,一般与二盐亚磷酸铅一起并用,因无润滑性而需配人润滑剂。主要用于PVC硬质不透明制品中,用量一般2~7份。 (2)二盐基亚磷酸铅

稳定剂的品种

稳定剂的品种 聚氯乙烯主稳定剂是指那些单独使用时就有稳定效果的化合物,而副稳定剂是那些单独用无效而与主稳定剂配合时却起增效作用的化合物。某些主稳定剂之间或某些主副稳定剂之间选择使用后会起协同作用。 (一)盐基性铅盐 盐基性铅盐是用于聚氯乙烯之最早也是最广泛的一种热稳定剂,呈碱性,故能与产生的HCL反应而起稳定作用。从毒性、抗污性和制品透明性来看,铅盐并不理想。但它的稳定效果好、价格低廉,故仍大量用于廉价的PVC挤出和压延制品中。因它有优良的电性能和低吸水性,故广泛地用作PVC的电绝缘制品、唱片和泡沫塑料的稳定剂。 1、三盐基硫酸铅(也称三碱式硫酸铅) 白色粉末,比重7.10,甜味有毒,易吸湿,无可燃性和腐蚀性。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热的醋酸胺,,潮湿时受光后会变色分解。折射率2.1,常用作电绝缘产品的稳定剂. 2、二盐基亚磷酸铅 这是一种细微针状结晶粉末;比重6.1,味甜有毒;200℃左右变成灰黑色,450℃左右变成黄色。本品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溶于盐酸。折射率2.25,有抗氧剂作用,是一种优良的耐气候性稳定剂。 (二)金属皂类 金属皂类也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聚氯乙烯热稳定剂。以羧酸钡、羧酸镉、羧酸锌、羧酸钙的单质或混合物使用。其稳定作用是由于它能在聚氯乙烯分子链上开始分解的地方起酯化作用。稳定作用的强弱与金属皂中的金属比、羧酸类型以及配方中是否存在诸如亚磷酸酯、环氧化油、抗氧剂等协合剂有关。其中镉皂和锌皂的稳定作用最大。 1、硬脂酸铅

这是一种细微粉末,它不溶于水,溶于热的乙醇和乙醚,在有机溶剂中加热溶解,再经冷却成为胶状物。遇强酸分解为硬脂酸和相应的铅盐,易受潮。有良好润滑性,熔点低而确保其有良好分散性。 2、2—乙基乙酸铅 它可溶于溶剂和增塑剂。通常配成57-60%的矿物油或增塑剂的溶液出售。广泛用作泡沫塑料中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的活化剂。 3、水杨酸铅 这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比重2.36,折射率1.76。兼有PVC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作用。 4、三盐基硬脂酸铅 这是一种白色粉末,比重2.15,280-800℃时分解,遇100℃以上高温易结块。溶于乙醚,有毒,无可燃性和腐蚀性。折射率1.60。本品润滑件较好,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广泛用于FVC唱片配方中。 5、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 白色细微结晶粉末,比重4.5。不溶于普通溶剂。本品为弱酸性,其盐基部分易碳酸化。折射率1.99。当配方中含有易皂化的增塑剂时稳定作用优于三盐基硫酸铅。 6、三盐基马来酸铅(三盐基顺丁烯二酸铅) 微黄色细粉末,比重6.0,折射率2.08,有毒,无可燃性和腐蚀性,有良好的色泽稳定性,并有消灭不稳定双烯结构作用。 7、硬脂酸钡 白色细微粉末,钡含量19.5-20.6%,比重1.145%,熔点225℃以上。不溶于水,

CNZ—甲醇制氢催化剂使用说明书

CNZ—甲醇制氢催化剂使用说明书 CNZ---1型催化剂是一种以铜为活性组分。由铜、锌、铝等的氧化物组成的新型催化剂。其对甲醇蒸汽转化制氢和二氧化碳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一、催化剂的主要特性 1.型号:CNZ—1型 2.外观颜色、外观尺寸和形状: 催化剂为黑色圆柱体。表面光滑,有光泽。 公称尺寸:φ5×5毫米 4.堆密度:0.85~1.15公斤/升 5.机械破碎强度:≥60牛[顿]/厘米 6.催化活性 采用模拟反应器测定 反应器:φ25×1.5mm 催化剂尺寸:φ5×5mm 催化剂装量:60毫升 还原条件: 还原压力:常压 还原温度:最高230℃ 还原空速:1000时-1 还原时间:50小时 还原气:含H2 0.5~2%的N2气(或脱硫天然气) 测定条件: 反应压力:常压 反应温度:250℃左右 水甲醇流量:60毫升/小时 催化剂活性: 时空产率≥600Nm3/m3催化剂.时 二.催化剂的包装、贮存和装卸 1.催化剂用塑料袋包装后装入铁桶内。贮存在室内,严防受潮、受震和毒物污染。 搬运过程中不要在地上滚动。不能从高于0.5米的地方落下,或撞击。 2.在正常情况下,催化剂可以贮存一年以上,对催化剂的活性和物理性能不会影 响。 3.催化剂装入反应其前,应用3mm筛子过筛,除渠少量粉末。并检查反应器有 无堵塞物或遗留工具等。 4.催化剂装入反应器时,采用专用布袋或胶管。将催化剂装入布袋再导入反应管 中填装,直至管板表面为止。装填时应防止催化剂架桥。要求每根反应管所装催 化剂数量相同,高度相同。 5.操作人员在装填催化剂时,严禁直接在催化剂上行走、踩踏。应在催化剂上垫

泡沫稳定剂作用

在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作用:一是提高组分之间的乳化能力,使它们彼此能更加有效地混合;二是在发泡过程中,控制体系具有适当的表面张力,产生良好的气泡网络结构,因此,也可称为泡沫稳定剂。聚酯和聚醚型软泡的原料基础不同,在性质上也差异,因此,对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和用量上也不尽相同。聚酯型聚氨酯软泡常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在配方中的用量为1.0~2.5份/100份多元醇聚合物。它的掺人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原料组分之间的乳化能力,促进泡沫稳定生长,阻止收缩。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功效也不尽相同,如A-3能防止泡沫体收缩,而A-7和A-9可延缓泡沫表面凝胶时间,防止发泡泡沫体开裂。 近年,在聚氨酯制品生产中,稳定剂已被证实是泡沫生产中的关键组分之一。它们使气孔细密均匀,当体系处于低黏度阶段时,它使孔壁稳定/气孔能生长到适合于开孔的厚度,为最后开孔创造条件。泡沫体类型不同,使用的稳定剂类型也;同,它的主要作用是成核和乳化配方中的各个组分。泡沫配方中各个组分的相容性并不好,所以需要具有较强乳化能力的稳定剂将它们乳化混匀。而软泡是用水作发泡剂的,在配方中占聚醚重量的3%~5%,水和异氰酸酯反应的速率较异氰酸醋与多元醇高,所以在发泡初期有大量的固体聚脲生成,它是一种消泡剂,可以帮助开孔及爆孔。开孔及爆孔是软泡发泡必须出现的阶段,否则便会出现闭孔现象,致使泡沫性能下降。但开孔及爆孔必须在发泡反应和凝胶反应基本完成并达到平衡时出现。即在泡沫升至最高点而且泡的强度已能支撑自身重量之时,否则也会导致泡沫塌陷。所以软汽匀泡剂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在发泡初期能够溶解反应生成的聚脲在发泡后期能帮助开孔和爆孔。根据这个原则,选择软泡匀泡剂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稳定剂的活性; ②稳定剂的操作范围与锡用量范围之间的关系 ③构成稳定剂的各种原料对操作范围的影响。 活性高的稳定剂一般在配方中用量较少,经济上是合算的。侄是高活性稳定剂操作范围较窄,易造成泡沫质量问题,在选择时要特别注意。一般来说,若聚醚活性低,或者是环氧丙烷聚醚,可以采用高活性稳定剂,延长溶解聚脲时间。如果聚醚是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共聚物,由于乙氧基的存在而使这种聚醚溶解聚脲的能力较强,所以适宜采用中等活性的稳定剂。而在某些特种高密度的泡沫中,如40~50kg/cm3,则需要低活性的稳定剂。 硬泡的情形和软泡不一样,它的交联度较高,气泡容易稳定。硬泡多是用于模塑制品或是在受限制的腔体内发泡,所以物料的流动性是极重要的工艺参数,流动性不好会造成空缺,影响保温性能,所以对硬泡稳定剂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乳化原料组分能力强; ②具有较强的控制泡孔大小的作用; ③使物料有较好的流动性及密度分布均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