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教学论实验讲义2015版

化学教学论实验讲义2015版

化学教学论实验讲义2015版
化学教学论实验讲义2015版

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讲义

目录

教学论实验教学程序 (1)

试讲内容 (2)

实验一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研究——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3)

实验二喷泉实验研究——氨气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7)

实验三定量化学研究——水果电池能力检测及乙醇结构式的确定 (9)

实验四电化学研究——电解与电镀 (11)

实验五趣味化学实验研究——“水火系列”趣味实验 (13)

《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程序

一、目的:锻炼同学们 备课、试讲、讲实验、演示实验、实验研究等能力 二、要求

Ⅰ.以教师的身份参与到课堂中,边操作边想着“我该怎么讲”?适度的交流 Ⅱ.负责讲实验的小组要求人人参与到演讲中来,这也是重要的评分点 Ⅲ.提前做好板书、器材等准备工作,环节紧凑,节约时间

Ⅳ.提前完成预习,带“预习报告”进课堂,随时补充、记录,课后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前试讲程序

试讲:10分钟,由1名同学完成

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

讲实验:

15

分钟

,由4-5名同学分工完成

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边讲边演示)

实验研究与改进 问题与讨论

关键与注意事项

板书、实验器材准备

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与补充

预习内容

一、实验步骤与现象(简化,用最少的文字,事先设计好表格) 二、关键与注意事项(关键至少1项,注意至少3项)

《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 四、结果与讨论 五、感想(50-200字)

试讲内容(模拟上课)

实验编号试讲内容上午下午

1 氧气的性质与应用第一组第二组

2 氨气的性质第三组第四组

3 原电池第五组第六组

4 电解与电镀第七组第八组

5 燃烧与灭火(初中)第九组第十组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确保质量,提前备好课并进行小组内试讲。

实验一: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研究——氧气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和氧气性质实验的操作技术关键,掌握本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与技能

【实验内容】

1、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不同方法,选择简单、直观、安全、可靠的制取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实验的方式,比较空气和纯氧中燃烧的不同,研究氧气的性质,包括:(1)碳在氧气中燃烧(注意实验条件、实验操作、产物检验、现象观察的设计);

(2)硫在氧气中燃烧(注意硫的载体、实验条件、产物安全、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的设计);(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注意铁丝性状、引发反应条件的装置、反应容器、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的设计);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目的、收集方法、燃烧装置及产物检验、现象观察的方法);【实验用品】

硬质试管,棉花、单孔塞、导管、橡胶管、水槽、集气瓶(带毛玻璃×4)、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火柴、蒸馏烧瓶或锥形瓶、分液漏斗、镊子、火柴、燃烧匙、乳钵双氧水、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粉、细铁丝、澄清石灰水、蜡烛、干沙

【实验内容】

一、获得氧气的方法:

原理

第一种:氯酸钾加热分解第二种: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KClO3 == 2KCl+3O2↑2H2O2(液) == 2H2O + O2↑

制取装置

H2O2

MnO2

MnO2 △

MnO2

收集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复燃,证明是氧气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复燃,则已收满。

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取3.0g克氯酸钾及0.3g的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加

入试管,平铺。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3、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盖瓶口时,

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

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

内。

4、给试管加热:预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

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

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

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

桌子上。

1、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装置如上图,在锥形瓶中加入

0.5g MnO2,并加入20mL水,瓶上

放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

20mlH2O2,

3、将集气瓶盛满水,并用玻璃片

盖住瓶口。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

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

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

有气泡)。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

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4、滴加H2O2,要注意控制速度,放

的过慢,反应太慢;过快则因反应

剧烈而引起爆炸事故。待出现连续

气泡时,用排水法于集气瓶中收集

氧气。

注意事项

①用酒精灯外焰决定试管的高度。

②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便于加热。

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湿存水在反应过程中倒流

到管底,使试管破裂。

④导管不可伸入试管太长,以利于氧气排出,防止药品堵

塞导管。⑤使用高锰酸钾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

花,以防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且有利于观察气

体的颜色。

⑤因氯酸钾有强氧化性,且需加热至氯酸钾溶化后,才能

使KClO3放出氧气,不会产生粉末,导致导管堵塞或影响

制得氧气的纯度,所以不能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称量时,不能用纸张直接称量氯酸钾;

1)30%的H

2

O

2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

作用,操作时应小心;

2)控制反应速度;

3)要加入少量水,防止爆发式产生

氧气;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装置示意图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

上点燃,再用镊子慢慢插

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燃烧完,往瓶

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放入集气瓶中木炭燃

烧的更旺,发出白光,

放出热量。加入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 == CO2↑

取一根玻璃棒,在酒精

灯上烧热,然后蘸取少量

硫粉,继续在酒精灯上燃

烧,点燃后,将玻璃棒慢

慢地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

瓶中

放入集气瓶中硫燃烧

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

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产生,并放出

大量的热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 == SO2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实验记录与结论分析】

实验内容 演示目的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技术关键

用直径小于0.18 mm 的细铁丝先用砂纸把铁丝打磨

光亮(铁丝必须足够细,),将其缠绕在一小木棍上(引燃),然后将其放在酒精灯加热至红热时移出火焰,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要装少量水,防止温度过高,造成集气瓶破裂)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有红热现象,然后将其放

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会看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2O 2==Fe 3O 4

点燃酒精灯,先将燃烧匙烘烤至发烫。趁热将一小段蜡烛放到燃烧匙上,冷却后,蜡烛被固定在燃烧匙上。

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干燥的氧气的集气瓶中。停止燃烧冷却后后,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蜡烛在空气中火焰发出微弱的黄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瓶壁上有水珠生成; 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氧气 → 二氧化 碳+水

点燃

点燃

点燃

实验二喷泉实验研究——氨气的制取及喷泉实验

氨气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现象最生动直观的实验之一,它通过鲜艳的红色、明显的效果、有趣的现象,给学生们深刻的印象。该实验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化学、物理学原理,同时是个难度较大、富有探究意义的课题。以往更多关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成功的关键等,随着新课程深入,其更重要是依据实验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探究、设计、变化等其他形式,用开放性教学形式多角度、多侧面引领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验原理】

某些气体(如氨气、NO2、HCl)极易溶于水或其它溶液(如NaOH),则烧瓶内压强急剧下降,外部压强大于内部压强,导致喷泉产生。

本实验以氨气为例做喷泉实验。

NH3?H2O + CaO(固)== Ca(OH)2 + NH3↑

【实验装置】

以下是喷泉实验的常见装置图

【仪器与药品】

铁架台、铁夹、圆底烧瓶×3、双孔塞、滴液漏斗、橡胶管、90°弯管(一短一长)、棉花、导管(直)、尖嘴玻璃管、大烧杯、止水夹、胶头滴管若干、三通(T型)管生石灰、浓氨水、酚酞、紫色石蕊

【实验步骤】

1、装置搭建如右图:

搭建装置时,遵循“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原则。

气密性检验时,把导气管伸入水中,关掉滴

液漏斗的活塞,用手捂住圆底烧瓶,当看见导气

管在水中有气泡冒出,松手后不久,导管里有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向圆底烧瓶加入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再旋开滴液漏斗的活塞,使浓氨水缓慢滴下,收集气体。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置于集气烧瓶的瓶口处,当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时,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收集3瓶气体。

3、迅速塞入双孔橡胶塞(一孔塞着连着橡胶管的弯导管),并将橡胶管另一管口插入烧杯中的液面下,将装有水的胶头滴管插入橡胶塞的另一孔中。

将收集氨气的圆底烧瓶搭成上图右侧的整体装置,轻轻挤压胶头滴管,使水流入烧瓶中。记录下液体充满圆底烧瓶的程度。喷泉实验重复2次。

【思考与讨论】

⑴还有哪些气体可以设计成喷泉实验?

⑵同学们还能设计哪些实验让氨极易溶于水?

⑶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⑷喷泉的液体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烧瓶?

实验三定量(理论)化学研究——水果电池能力检测及乙醇结

构式的确定

【实验目的】

1、探究影响原电池电动势的因素;探究不同水果的发电能力;了解水果发电的原理,培养学习兴趣。

2、以定量实验的方法证明乙醇的结构,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定量实验的思想与方法。

【实验原理】

1、水果电池:在水果里面插入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并形成回路,由于水果里面有酸性电解质,可以形成一个原电池。

2、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并逸出氢气。由于生成的乙醇钠包在钠的表面,使反应缓慢,甚至中止。采用加热(使钠与乙醇钠熔融)与振荡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氢气得率。【仪器与药品】

1. 铝片、粗铜丝、剪刀、灵敏电压计或电流计、导线、蔬果(番茄、土豆、橙子等)

2. 水槽,5ml注射器、导管、铁架台、载玻片、试管、50ml量筒、无水乙醇、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水、酒精灯

【实验步骤】

1、水果电池

(1)猜想。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与水果种类有关;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间距离有关;猜想三:水果电池电压与两电极插入水果的深度有关;猜想四:水果电压与水果大小有关。猜想五:水果电池组合能形成更大的电量。

(2)设计实验

电量编号种类与数量深度两级间距电压

(持续时间)1

2

一个**

3

4 两个半个

5 两个**

……

(3)把材料1按照下左图的方式连接,每隔10秒记下电表度数。

2、乙醇结构式的确定

(1)按上左实验装置图装好实验装置,在试管里放入已擦干煤油和去除氧化膜的钠片,试管的胶塞中央,插人一个事先抽入0.4mL无水乙醇的注射器。

(2) 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缓慢挤压注射器慢慢的加人0.1rnL无水乙醇,同时尽量摇动试管,使钠与无水乙醇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后在加入一些乙醇,加入量不宜过多,速度也不宜过快,同时用量筒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氢气。当反应接近停止时,可将试管稍稍加热。等到没有气体产生、使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准确读出量筒上的刻度,这就是室温下0.4mL无水乙醇与足量钠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重复2次求均值。

【注意事项】

1.金属钠应取过量,以保证所有乙醇全部反应,金属钠表面的煤油要擦干净,钠要切成很薄很薄的碎片。

2. 反应器要绝对干燥;整个装置绝对不能漏气,否则误差较大。

3.金属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随着反应不断进行,乙醇钠附着在金属钠的表面上,而使里面的钠不能与乙醇继续反应。为此要先将金属钠制成钠片,才能与乙醇反应。

4.滴加乙醇的速率不能过快。要一滴一滴的加入,一滴反应接近于完成时再加一滴。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且乙醇易挥发,会造成实际参加反应的量低于所取的量。因此要逐滴加入乙醇,

5.当全部乙醇注入试管后,待反应基本完成时,要振荡试管,以使残留在试管壁上的乙醇能完全与金属钠反应。

实验四电化学研究——电解与电泳

【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以及电泳实验成功的技术关键;初步掌握这几个实验的演示教学技能。

【实验原理】

1、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 EP)。

2、电解是指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而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实验用品】水槽、中号试管一架、粗铁丝、直流电源(30v)、导线若干、回形针2枚、碳棒2根、U形管、100ml烧杯、20ml量筒、单孔塞、橡胶塞、酒精灯、火柴10%Na2CO3、蒸馏水、淀粉碘化钾试纸、0.01mol/L硝酸钾、饱和食盐水、酚酞溶液、尿素、10%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内容】

1、电解水

取500毫升大烧杯一只,内装2/3体积氢氧化钠溶液。

取两根粗铁丝,分别套上橡皮管。两端铁丝各露出2cm左右,

完成钩型。将制成的S形铁丝的一端挂在烧杯口上,另一端

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启直流电源,调节电压6-12伏,

两端立即有气体产生,数分钟后,待接阴极试管气体占4/5时,停止通电。记录所用时间及阴阳两级各收集到多少气体。

把扣在阴极上的试管竖直移出液面,残液流出,空气进入,将试管移到火焰上,观察是否发生爆鸣。

用一个刚能塞住试管的塞子沿水下将另一个试管塞住,小心倒置,打开橡皮塞,用带余烬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电解饱和食盐水

如图所示,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接通低压直流电源(6~12V)。可看到电极附近

产生大量气泡,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上方用润湿的淀粉KI试纸试之,试纸变蓝。

注意事项

(1)电解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精制,这样可除去其中的Ca2+、Mg2+,以避免在阴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现象。方法是:给盛有36gNaCl的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边加热边搅拌,制成饱和溶液。待稍冷却,滴入2滴酚酞试液,再注入含有NaOH和Na2CO3各2g的混合溶液至碱性。静置数小时,待沉淀形成后过滤,将滤液加热至沸腾,稍冷后滴加盐酸至酚酞刚好变为无色为止。

(2)电解NaCl时,在滴入酚酞的溶液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层白色胶体,这是由于酚酞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变小的缘故。

3、胶体的制备及电泳实验

(1)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备

在烧杯中盛50ml蒸馏水,加热煮沸,逐滴加入1mol/L的三氯化铁溶液,至溶液呈棕红色为止。

(2)电泳

在上述胶体溶液中加入2g尿素,搅拌促其溶解,然后转入U型管,至两臂各留下1/4长度的空间为止。小心地加入3ml硝酸钾溶液(为避免模糊界面,应在两臂轮流少量地滴加)。插入电极,电极下端离胶体1cm左右。

通30v直流电,大约5min后就可以看到氢氧化铁溶胶液面正极降低,在负极升高。每隔一分钟记下液面移动的距离。

注意事项

1、氢氧化铁胶体必须是现配的,硝酸钾溶液的浓度要低。

2、电极不直接接触胶体溶液,否则会电解

3、阴阳两级的距离要适当,要选用较小的U型管,或将电极插入U型管底部。

实验五趣味化学实验研究——“水火系列”趣味实验

总的实验器材:250ml锥形瓶、胶塞、500ml大烧杯、100ml小烧杯、大试管、100ml量筒、10ml量筒、角匙、镊子×2、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手帕(棉)、研钵;

总的实验药品:0.1%亚甲基蓝溶液、NaOH固体、葡萄糖、酒精(95%)2瓶、无水错酸钙、氯化钠、氯化铜、浓硫酸、无水酒精、高锰酸钾固体、白砂糖、过氧化钠

一、蓝瓶子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2 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

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反应体系交替发生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当反应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通常采用只改变某个因素,而维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

【实验用品】

250ml锥形瓶、胶塞、0.1%亚甲基蓝溶液、NaOH固体、葡萄糖、秒表

【实验步骤】

1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至溶液呈蓝色

2 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试管,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

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二、火烧手帕

【实验目的】探究燃烧的条件;验证乙醇的性质;探究吸附的特点

【实验原理】在水中浸透的棉手帕,纤维空隙里已渗满了谁,浸过酒精后,只是手帕表面的酒精浓度较大。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缝隙里的水分吸收酒精燃烧的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实验准备和操作】大烧杯中盛有体积分数为55%的酒精,将一块棉手帕在水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浸入酒精中,取出后轻轻挤出多余的酒精。用两把镊子分别夹住手帕一角,在火焰上点燃。等到火焰较小时,迅速摆动手帕。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实验用品】手帕(棉)、酒精(95%)、大烧杯、镊子×2、酒精灯、火柴、量筒(50or100ml)

三、人造雪球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的溶解性;分子间的存在空隙;分子可形成空间结构。

【实验原理】醋酸钙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当醋酸钙饱和溶液注入酒精中,醋酸钙即呈白色凝胶析出(雪球),酒精填充在醋酸钙凝胶的网状骨架中。点燃时酒精在燃烧,燃烧结束后剩下的是醋酸钙固体。

【实验用品】无水错酸钙、水、95%酒精、氯化钠、氯化铜、50或100ml烧杯、石棉网、火柴

【实验准备和操作】

称取7g无水错酸钙于50或100ml小烧杯中,加入20ml水,搅拌溶解。将制好的溶液慢慢地转移到100ml95%酒精并缓慢地搅拌,观察实验现象。将制得的凝胶倒在一块干净的布上(可用实验2的手帕),稍稍挤压成雪球状。

制备3个雪球,将第一个直接放在石棉网上点燃,在第二个雪球在上面撒点盐,第三个撒上氯化铜固体后再放在石棉网上点燃。观察三个雪球燃烧时火焰的颜色。石棉网可放在大烧杯上。

四、“黑面包”

【实验目的】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探究糖类的性质与元素组成

【实验原理】浓硫酸可使糖类物质脱水,产生大量的CO2和SO2气体,使剩余的物质“发”成面包状。

【实验用品】白砂糖、浓硫酸、水

【实验步骤】称取10克白砂糖于50毫升烧杯中,加2毫升水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5毫升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注意事项】

1、糖的颗粒要细

2、保证浓硫酸的浓度

3、天冷要温热

4、打开通风橱

五、滴水生火

【实验目的】探究Na2O2 的性质

【实验原理】Na2O2 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棉花达到燃点

【实验用品】Na2O2 、氯酸钾、蔗糖、石棉网、乳钵

【实验内容】

1、取一小团棉花包进0.5克Na2O2 和,用滴管取少量水滴下。

2、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因此,课本实验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针对目前实验在教材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学生又难以掌握的现状,我组织了组内老师进行了整理,现发给你们。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 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整理)《药理学》实验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4)皮下注射 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固定后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及现象总结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

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汇总分享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药理学实验方案

药理学实验方案

元胡止痛片对小鼠镇痛抗炎镇痛活性研究 ——药理实验设计 设计人:级药学一班 张礼杰 515010 信盼 515024 陈茂琴 515026 何朵朵 515028 药学四班 杨森 515101 冯禹 515110 王同月 515102

元胡止痛片中抗炎和镇痛作用研究 1.实验目的:探讨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2.实验原理:(1)元胡止痛片收载于《元胡止痛片收载于《中国药典》是由元胡、白芷两味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为行气活血止痛剂临床用于治疗气滞血瘀胃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症疗效确切。本实验是为验证元胡止痛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验证。实验对四川禾邦阳光制药厂家生产元胡止痛片不同剂量进行了药效学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小鼠热板法和耳肿胀法实验分别测定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小鼠痛阂值提高率和肿胀率从而确定不同剂量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效果。 在基础医学研究中筛选镇痛药的常见致痛方法概括有物理法(热、电、机械)和化学法。动物的疼痛反应常表现出嘶叫、舔足、翘尾、蹦跳及皮肤、肌肉抽搐。化学法,即将某些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钾离子、缓激肽等,涂布于动物的的某些敏感部位或腹腔注射。腹腔注射损伤物质引起受试动物腹痛,动物表现出“扭体反应”(即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3.实验方法 :使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耳肿胀法 ,并分别建立小鼠疼痛和炎症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元胡止痛片配成的溶液,观察对动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4.实验过程: 1.内容

4.1 药品与试剂 元胡止痛片: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1658,规格:片芯重0.25g,12片 阿司匹林: 浙江金华市第三制药厂, 国药准字: H13023716, 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为适当浓度的混悬液。 4.2动物: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雌性,32只 4.3 器材:数控超级恒温槽,烧杯、1ml 注射器、电子秤 4.4分组: 空白对照组 (灌胃0.9%生理盐水 10 mL/kg) 元胡止痛片高、低剂量组 (0.2,0.4mg /10g) 阳性药阿司匹林对照组 (灌胃阿司匹林 0. 4 g/kg) 4.5人和动物剂量换算公式 小白鼠=20 0026 .0?人/g 2 方法 (1)热板法 1.动物筛选:致痛潜伏期 (痛阈值)为 5~30s 之间的合格雌性小鼠。32只,热板法镇痛试验筛选痛阈值合格的小鼠,取♀小鼠于给药前先用热板仪于55 ± 0. 5 ℃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将小鼠放于智能热板仪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 ,连续 2 次,间隔30 s ,测定平均值即为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 5 s 或>30 s ,或跳跃者不用于此实验

药理学附2015年更新

药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及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受体:能及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第二信使: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 第三章药动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 作用: 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 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 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 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 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 酰胆碱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 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 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有很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的广泛的。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化学实验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 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2、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3、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4、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2、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4、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2、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3、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4、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现象 1、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2、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超全总结 一、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顺序:SO4在Ca之前,多去的Ba用Na2CO3除去,Mg顺序随便 即:BaCl2→Na2CO3→NaOH或NaOH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32---和OH-,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蒸馏方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压强降低, 物质的熔沸点降低, 避免温度过高使物质发生反应) 加热方式:可根据物质的沸点来选择 水浴(小于 不同的介质, 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

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口活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 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总结

化学实验几个重要的操作方法 高考化学实验在高考化学试题主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近几年的化学高考实验题,从考查能力要求看,实验原理、现象描述、操作过程的理解及文字表达能力逐年增加。本文主要从中学化学实验操作、现象等具体方面进行简要归纳总结。 1.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图A :将导管出口浸入水中,用手掌或热毛巾 捂住烧瓶位,水中的管口有气泡溢出(装有分液漏斗 的要将其开关关好) 过一会儿移开捂的手掌或毛巾, 导管末端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2)如图B :用关闭K ,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内加水, 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液柱不下降, 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如图C :关闭K 1,打开活塞K 2,从分液漏斗向烧瓶内加水,过一段时间,水不再流下,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注:检验气密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先审题是检测全套装置,还是其中部分装置的气密性,若要装置较多时,可分段检测;②操作时一定要先将被检测装置变成一个密封体系(如关闭开关、导管口插入水中等),然后改变气压(如加热、注水等),观察现象;③回答问题时应先叙述操作步骤,再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由现象得出结论。 2.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气体证明(如H 2,CO ,CH 4等) 收集一试管可燃性气体,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可燃性气体。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可燃性气体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轻微的爆鸣声(或“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可燃性气体已经纯净。 3. 洗涤沉淀的方法:(蒸馏水洗涤,无水乙醇洗涤,冰水洗涤,热水洗涤等或残留液洗涤) 在过滤器中加蒸馏水,刚好没过沉淀物,停止加水,静置使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4. 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加热,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看沉淀颜色判断卤素原子是哪种(氯化银沉淀是白色的,溴化银沉淀是淡黄色的,碘化银沉淀是黄色的。) 5. 银氨溶液的配制: 在洗净试管中,注入一定体积的稀AgNO 3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AgNO 3+NH 3·H 2O =AgOH↓+NH 4NO 3 AgOH +2NH 3·H 2O =Ag(NH 3)2OH +2H 2O 6. 醛基的检验: 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再滴入几滴样品,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水浴加热。不久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证明样品中有-CHO 。 注:(1)银镜反应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试管内壁必须洁净;②必须水浴加热,不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③加热时不可振荡和摇动试管;④须用新配制的银氨溶液;⑤乙醛用量不宜太多.实验后,银镜可先用稀硝酸溶解,再用水洗而除去。 银氨溶液有一个作用是检验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也是发生银镜反应。 银镜反应:2[Ag(NH 3)2OH]+R -CHO △ R -COONH 4+2Ag↓+H 2O +3NH 3↑ 在制备银氨溶液时,一般用稀氨水而不用浓氨水。这是因为在配制银氨溶液时,若氨水太浓,NH 3容易过量,使Ag 过度地被络合,降低银氨溶液的氧化能力。 (2)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醛基也可被弱氧化剂氢氧化铜所氧化,同时氢氧化铜本身被还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①硫酸铜与碱反应时,碱过量制取氢氧化铜;②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才有明显砖红色沉淀。 7. (1)如何判断强酸和弱酸(或强碱和弱碱)? ①可以根据相同浓度下溶液的pH 值来看,对于酸,pH 值小的强酸。 T K 12 A B C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一直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增加实验教学,化学教学论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然而,就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倾向。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开展受到各学校设备、仪器、药品、教材、课时的限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答实验题就行。 3.部分中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实验教学素质及实验技能不够,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 4.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学科本身的限制。由于许多化学实验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腐蚀性、毒害性,所以教师们更愿意用多媒体代替实验教学,甚至于以讲代做。 5.实验会考(考查)缺乏有效监督、流于形式。 从这些制约因素出发,为了使实验教学能充分发挥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特殊作用。针对实验教学现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应添加必备的仪器和药品、逐步完善设备,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 第二、改变传统观念、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重课本理论而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对理科教师的评价机制,建议把理化生教师的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成绩参考依据之一。 第四、积极改进、使用微型实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做Na2O2与CO2的反应实验。实验时,取一干净的干燥管,两端放入少量疏松的玻璃棉,中间放置干燥剂无水CaCl2,把干燥管的细口对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用嘴吹干燥管的另一端,脱脂棉很快就会燃烧。本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没有任何污染,还可以省略制取CO2气体的操作,并节约了药品。 第五、运用多媒体课件、避免严重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实验。例如,苯与液溴在铁粉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由于液溴取用过程中会有溴蒸汽挥发出来,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第六、强化高中理化生实验考查监督机制、对于实验操作水平不达标的学生、必须组织重考或者参加下一届考查、彻底杜绝某些学生不喜欢做实验的坏习惯。 第七、应配备足够实验员,并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给

高中化学必修三四实验总结

期末实验 实验一: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控制) 向2支盛有甲烷的试管中(其中一支用黑纸包好),分别快速加入0.5gKMnO4和1ml浓盐酸,然后迅速地轻轻塞上胶塞,放在试管架上;没有包黑纸的试管在室内光线(日光灯)照射下,或用高压汞灯的紫外线照射;等待片刻,观察现象。 现象 包黑纸没有明显变化 没包黑纸量筒内气体颜色变浅。量筒内壁出现黄色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水槽中有固体析出 练习.如图所示,U形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忽略。将封闭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装置放置在有光的地方,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假设甲烷与氯气反应充分,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 学方程式 1)CH4+4Cl2CCl4+4HCl。 (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 _________。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U形管左端的气柱变化是__________。 A.体积增大 B.体积减小 C.可能消失 D.不变 (4)试解释U形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_反应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 光

少,且生成的HCl能够溶于水,所以左端压强减小,右端玻璃管中的水柱降低。 实验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可得到一定量的气体生成物;用该生成物进行如下实验: 1.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 2.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溶液红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 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 油和石棉;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 KMnO4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 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氧化铝起催化剂的作用,碎瓷片除了催化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29个实验) 一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 (1)定义: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2)装置及操作要领: 2、蒸发 (1)定义:将溶液浓缩、溶剂汽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2)装置及操作要领: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热蒸发皿使液体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

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盛液量不超过其容积的2/3 --———当蒸发皿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3)蒸发过程中的两种结晶方式: 蒸发结晶:通过减少溶剂而使溶液达到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NaCl晶体中混有的KNO3. 冷却结晶:通过降温而使溶质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如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NaCl。 3.蒸馏 (1)定义: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装置: (3)注意事项: 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平齐; 加沸石(或碎瓷片);

冷凝水“低进高出”; 不可蒸干 4、萃取和分液 (1)定义: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2)操作方法: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其量不超过分液漏斗容积的2/3,盖好玻璃塞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选用萃取剂时必须满足的3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一般是水)互不相容。 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原溶剂(一般是水)中的溶解度。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就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一就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能力,二就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1)计算(2)称量: 4、0g (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 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另外使用温度与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 常见的容量瓶: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与250mL容量瓶。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 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方法: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 误差分析 (5) 命题角度:一计算所需的固体与液体的量,二就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就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与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与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Fe3++3H2O =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就是用等号,强调之二就是标明胶体而不就是沉淀,强调之三就是加热。 3、命题角度: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洗—烧—蘸—烧—洗—烧 2 、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 、焰色反应可以就是单质,也可以就是化合物,就是物理性质 4 、Na ,K 的焰色: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 、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 ,可能有K 6、命题角度:实验操作步骤及Na ,K 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Fe2++2OH-=Fe(OH)2 4Fe(OH)2+O2+2H2O= 4Fe(OH)3 3、注意事项:(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就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二价铁三价铁的检验 六、硅酸的制备: 1、步骤: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与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NaSiO3+2HCl= 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七、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

药理学实验(一)

(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尼可刹米对小鼠作用的差异 原理:影响药物的因素有药物的给药剂量,当药物的剂量增加,药物的效应也随之增加。但这一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制的,当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药物的效应恒定在一定的水平,而当药物剂量过大时,可致中毒或死亡。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1ml注射器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 动物:小白鼠3只 方法:取小鼠3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3组,各鼠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尼可刹米溶液(1#:2.5%尼可刹米溶液0.15ml/10g;2#: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3#:2.5%

尼可刹米溶液0.05ml/10g),观察潜伏期、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1、小鼠对尼可刹米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急促,反射亢进,震颤,惊厥,死亡等。 2、比较各鼠表现出来的药物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快慢。 思考:本实验结果对药理实验和临床用药有何启示? (二)安定抗尼可刹米惊厥的作用 目的:观察安定对尼可刹米中毒动物的解救作用 原理: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可清除病理性中枢兴奋状态。 材料:器材:电子天平、0.5ml注射器、1ml

注射器、大烧杯 药品:2.5%尼可刹米溶液、0.5%安定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2只 方法:取小鼠2只,标记,称重,随机分为2组。1#腹腔注射0.5%安定溶液0.05ml/10g,2#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各鼠均腹腔注射 2.5%尼可刹米溶液0.1ml/10g,观察两鼠给药前后的表现,并仔细记录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使用剂量的准确性 思考:安定为什么能解救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 (三)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现象+方法+操作)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药理学(含实验)

1. (4分)细胞外K+浓度较高时能减慢传导,血K+降低时能加速传导的药物是答案B 2. (4分)普萘洛尔不具下列哪项作用 答案D 3. (4分)变异型心绞痛最好选用 答案B 4. (4分)对钩虫、蛔虫、蛲虫、鞭虫、绦虫感染均有效的药物是 答案A 5. (4分)血浆t1/2长达40天,起效慢,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易蓄积中毒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为

答案D 6. (4分)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 答案C 7. (4分)主要由于克拉维酸具有下列哪种特点使之与阿莫西林等配伍应用? 答案B 8. (4分)某孕妇妊娠两个月时出现周期性寒战、高热,伴贫血和脾脏肿大。寒热发作时取血做病原检查,检出疟原虫。应手选下列哪种药物控制症状发生 答案A 9. (4分)具有抗抑郁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是 答案D

(4分)关于硝酸甘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答案C 11. (4分)筒箭毒碱中毒时,抢救的方法是答案E 12. (4分)毛果芸香碱缩瞳作用的机制是 答案B 13. (4分)反复多次用药对药物敏感性降低,称为答案B 14. (4分)下列哪个药物能增强digoxin的毒性答案E

(4分)关于卡托普利,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答案D 16. (4分)对青光眼无治疗作用的药物是 答案E 17. (4分)应用硫喷妥钠麻醉的最大缺点是 答案D 18. (4分)关于间羟胺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B 19. (4分)下列Vd为哪个值时说明药物可能分布在血浆答案A

(4分)合并重度感染的重症糖尿病人宜选用 答案D 21. (4分)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是 答案C 22. (4分)对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都有较好疗效的药物是 答案A 23. (4分)夜间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在次日清晨起床后仍有短暂的头昏、乏力和嗜睡,这是药物的 答案E 24. (4分)药物作用是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全总结(操作+方法+现象)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