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

论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

论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
论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

论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

过程中的文化负迁移

张晴1 臧瑞瑞2

(1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重庆;2深圳市宝安区观澜第二中学 广东 深圳)

【摘要】 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文化负迁移现象。中国大学生在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中文的影响,他们富有创造,依赖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对目的语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现象进行推测,判断和认同。当目的语与母语的心理文化距离相距甚远时,会产生来自汉语的负向迁移,表现为母语习惯的迁移、文化习惯的迁移和思维方式的迁移等。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的掌握目的语,最终达到减少甚至消除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负迁移 二语习得

【Abstract】 Negative cultural transfer occurs in all p r ocess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 on and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he p r ocess of student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 on(S LA)in Chinese colleges have been al w ays undertaking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hi2 nese culture,in the mean ti m e,they are full of creativity,and depend on their intrinsic knowledge t o infer,judge and identify lan2 guage phenomenon and gra mmar phenomen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hen the target language is far fr om the p sychol ogical culture of the native language,that will generate negative transfer fr om native language habit and the way of thinking,etc.we should make a clear distincti on bet w een the t w o cultures,and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then finally try t o get rid of the negative cultural transfer.【Key words】 I ntercultural communicati on;negative cultural transfer;S LA;

文化负迁移几乎体现在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的所有过程中。它是指由不同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使人们在潜意识层面不仅用来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而且来评价他人的行为和想法的一种文化冲突。它通常导致误解和交际失误。行为心理学家定义“迁移”这个术语为先前行为或者知识(之后学习的行为)的一种自动、不可控制和潜意识的连带,可以在后来的学习中制造出新的反映。许多其他的学者也根据他们不同看法给出了不同定义,其中最常被引用的是由Odlin提出的“迁移是由目的语和其它任何之前习得的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引发的一种影响。”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关于文化迁移的有效定义:文化迁移是指由目的文化和其它任何之前习得的文化之间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引发的一种影响。与语言迁移相似,文化迁移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当一个人的本土文化标准与其要习得的目的文化相似,那么正文化迁移就会出现;相反,当这个人的本土文化标准和目的文化不同,负文化迁移就会出现。近年来,关于迁移的研究已经成为学习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语言迁移不仅在二语习得理论方面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还包含思维方式,文化价值、风俗和习惯等文化因素。因此,需要对迁移现象的做深入调查以便更好的促进第二语言的教学。

因此,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老师通常认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学习和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经常受到自己本土语形式和文体习惯的影响。这种转移不仅仅只是一种异质的变体,更是学生对于母语和本身文化的回想。

1 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对比分析

Ron Scoll on和Suzanne Wong Scoll on曾提出关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三点基本假想:

人类不完全相同。

在他们之间至少有一些文化的或社会的可预见的形式的不同。

那些形式是由话语的形式来反映的。

上述假想为对比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比分析是指两种或两种语言以上为了分清他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而进行的对比研究。王力认为,在教学中进行原语言和目的语的对比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汉语和英语的本质结构的不同,从而避免跨语言迁移错误。此外,在文化教学中进行对比教学,还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近年来,对比分析已经在文本,语用,话语分析和跨文化等层面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不再仅仅被认为是语言层面的对比,而是语用层面的对比,这种趋势对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许多语言学家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都做出过分析。Lado认为“语言和文化是两种符号系统。我们用语言表达的指示的或社会的,外延的或内涵的一切都有意义。我们使用的带有意义的每一种语言形式其意义都各不相同,因为它都和文化相联系,文化比语言更广阔。”

换言之,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的语言形式可以产生一些不同的相关联的意义。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汉语和英语在词汇和短语方面的区别,我们将含有文化意义的词语分为四类:①矛盾词;②重叠词;③半空词;④空词。

1.1 矛盾词

矛盾词是指那些有相同的指示意义但是关联意义不同或者相反的词。前面已经提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对相同的语言形

2007年6月 双语学习?学术探讨?

式会产生不同的关联意义。例如,英语中这个单词和汉字“狗”指的是同一种动物。“dog”在英语国家文化中是中性词甚至可以说是褒义词,很多英语国家的人一提到“dog”就会联想到美好的感觉,因为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和好的伴侣。相关的表达有“lucky dog”(幸运的人),“l ove me,l ove my dog”(爱屋及乌),“t op dog”(胜利者)等等。然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在很多情况下是贬义词,常常和防小偷的看门狗相联系,是一种吵闹肮脏令人讨厌的动物,相关的表述有“狗腿子”(lackey),“狗屁”(horseshit),“狗急跳墙”(a cornered beast will do s omething des2 perate)等等。没有西方文化的知识,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遇到像“lucky dog”,“t op dog”等表述时,往往会感到迷惑不解。受本土文化的影响,他们可能把“lucky dog”解读成一种讽刺的表达--“一只肮脏的狗怎么会幸运?”显然,他们的理解会导致文化负迁移,只有了解西方文化才能避免文化负迁移。

1.2 重叠词

重叠词有两种。一种是指那些指示意相同但是只有部分关联意义相同的词。另一种指那些联想意义相同但是指示意义不同的词。第一种类型举例来说,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都把爱情和“玫瑰”相联系,但是在英语短语“under the r ose”中,“玫瑰”代表“秘密”或者“沉默”。中国人通常把美丽的女子比做“带刺的玫瑰”来说明这种女子太高傲而不易接近。

第二种类型的重叠词的举例来看,当想表达怯懦的意思时,英语国家的人通常说“He chickened out”,而中国人经常说“他胆小如鼠”(He isas coward as a mouse.)。还有在表达顽固的含义时,英语国家的人经常说“He is as stubborn as a mule.”,而中国人会说,“他倔得象头牛。”(He is as stubborn as an ox.)

1.3 半空词

半空词可被定义为一个词在两种不同语言中有相同的指示意义,但是只在一种语言中有相关的关联意义。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词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关联意义,但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这样的意义。

1.4 空词

空词和缺口词汇是同义词,指一种语言的一些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我们可以找出大量的例子,例如,一些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是空词的有“粽子”(Z ong Zi,made of glutinous rice),“馄饨”(hun-tun du mp ling s oup),“扭秧歌”(niu yang–ge,t o do a yang ge dance),“炕”(kang,a heatable bricked)等。同样的,一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也是空词,例如“motel”(汽车旅馆),“kilt”(苏格兰方格呢短裙),“cowboy”(牛仔)等等。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不存在这样的事物,因此对于这些英语词汇是没有相对应的表述。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去过汽车旅馆,没有穿过苏格兰方格呢短裙,没有遇到过牛仔,他们对于这些英语词汇的理解是有困难的。

2 话语构成形式

2.1 主题突显型和主语突显型

语言使用规则遵循文化决定的形式,不仅影响到人们使用词语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还影响到思维。更清楚地说,作为文化主要构成的思维方式可以影响语言。相反,语言也可以反映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三者(文化,思维和语言)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分析汉语和英语句子结构和话语构成形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文化是一个知识系统。知识系统包括一种特殊的人的信仰与跨文化之间的联系和人类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和自然的关系等等。这些信仰不仅出现杂交际表现中,还存在于语言结构中。

赵元任指出,汉语句子结构属于主题突显型。主题是指说话者在句子中要谈到的包含主语事物,评述是指说话者在涉及到主题时进行的评论。例如下面的两个句子:

广泛阅读可以获取知识。

a.3W ide reading can acquire knowledge.

b.Thr ough reading more books,one can acquire knowledge.

在上面句子中,“广泛阅读”是主题,“可以获取知识”是评述。“广泛阅读”同样也是句子的主语。在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下,许多中国学生会把这句话翻译成a的形式。在正确的英文翻译b中,动名词短语是主题,而主语却应该是“获取知识”的人们。

然而,在西方相对抽象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英语属于主语突显形。这种抽象性是符合逻辑的。王力认为,在西方语言的语法中句子的主语很重要。有时在英语句子中主语仅是一个形式,但它仍然是该句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It is up t o you.”中的it.

2.2 时间顺序原则和逻辑顺序原则

汉语言的综合性思维模式重视句子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因此,汉语常用自然语序。例如:

她原来在上海参加一个会议,会议完了以后到海南度假享受了亚热带阳光,头天才坐飞机回来。

但如果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就必须通过添加一些逻辑连接词来构成符合英语的逻辑顺序既分析性语言的思维模式,英语翻译如下:

She had fl 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 om Hainan where she had s pent his vacati on baking in the sunshine after the comp leti on of the meeting she had engaged in Shanghai.

受到综合性语言和想象思维模式的影响,汉语更倾向在很多情况下使用动词而英语则更常用名词。受到这样的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一个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更习惯把句子写成“The fights ends and everybody cal m ed down”而不会写成英语味道更足的“The fight ends in cal m ness”。当该学生把下面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时,他的中文翻译里无法避免地有很多介词短语,给人以动词过多的感觉。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 w ard,acr oss a great black bridge,down a hill and up again,by little shop s and meat-markets,past single-st oried homes,until suddenly it st op 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 wn.

?卡列斯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搭桥,爬下山冈又爬了上去,经过许多小铺和市场,又经过了一些平房,然后突然冲着一大片绿色草地中去了。

3 结语

外语教学和外语文化教学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外语文化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客观来说,词的具体意义通过字典就可以理解,然而带有主观联想意义的词就很难理解,是因为它们的意义是由相关的文化框架来决定的。那么,我

?学术探讨?双语学习 2007年6月

交际翻译法初探

邹东旗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摘要】 “交际翻译法”是笔者在长期英语教学中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脱胎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同时又吸收了现代的情景教学法的一些特点。本文论述了交际翻译法的一些教学原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交际翻译法 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

交际翻译法是笔者在长期英语教学中探索的一种教学思路。称之为“交际翻译法”,是因为它脱胎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同时又吸收现代情景教学法的一些特点。本文论述交际翻译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1 化“静”为“动”原则

英国教学法专家魏多逊(H.G.W iddows on)曾反复强调usage 和use的不同。U sage指的是语言的用法,use指的是语言的运用。传统语法翻译法教给学生的是语言的usage,是一种静态的语言教学,课堂上师生共同关注的是所表达的内容语法是否正确。至于实际交际中是否适用,没有谁去质疑。如何克服传统语法翻译法的缺陷?根据我们英语教学是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中进行的现实,答案是化“静”为“动”,就是把一个静止的语言符号、语言形式、语法规则置放于交际情景之中。

语用学对语义区分了三种不同意义:一是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二是说话者意义(s peaker’s meaning),三是语境意义(context meaning)。如果第一种意义是静止意义,则第二、第三种意义是在第一种意义基础上的交际意义,因为它们包括了“谁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话对谁讲话”(who s peaks what language t o who m and where)等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英语到汉语,还是从汉语到英语,如果同时考虑到这三种意义,所教语言无疑就有了交际色彩。

现代翻译理论研究表明:一种语言能表达的思想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能表达。这种在一种语言里要表达的思想是在何地、何时对何人表达的,当我们在另一种语言里进行表达时,同样要加以考虑。假设一下其情景,静止的语言就能够“活”起来。

化“静”为“动”,关键是语言观念的更新。首先,教师必须要有交际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环节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在练习新的语言项目时,采用语法翻译法的通常做法是教师给例句,教师总这样对学生说:“这个句子怎样译?”(How t o translate the sentence?)或是“把下面句子译成英语/汉语”(Translate the foll owing sentence(s)int o English/Chinese.)。这样的课堂用语给人一种静态感。同样情况下,采用D.A tkins on倡导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How t o ex2 p ress(or say)X in English/Chinese?”教师的交际意识就有了体现。在学生方面,只要教师从一开始就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就会明白:当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的思想时,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还有另外的东西需要掌握。其实,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并不难。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句汉译英练习:“她要走出房子的时候,回头看看灯是否都关上了。”许多学生是这样译的:“W hen she is about t o go out of the house,she l ooks back t o see if all the lights are off.”从语法上分析,这句话无懈可击。一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也把这样的译文视为正确。我们在讲评这个练习时问学生:“说话者说这句话时句中的动作是否发生了?”简单的一问使学生即刻明白了错误所在,纷纷将句中的一

们可以说词的文化意义与不同的文化框架紧密相连,因为词的文化意义和词的主观意义是相同的。

因此,英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有关的英语材料,这就要求教师找到更多的课外相关材料进行补充教学。更深入来说,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广泛的阅读,并摘抄好的例子在课堂上与其他人分享;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让学生找一些用英语来描述人的外貌、性格特征的句子或者段落。有效的课后引导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识,再辅以相关的语言训练如词汇替换和翻译等,学习效果将更加明显。英语教师应当明确区别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异同,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目的语,最终去除英语学习中的文化负迁移。参考文献

[1] Odl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4294444.html,nguage Transfer[M].Ca mbridge:Ca 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 Gudykunst,W.B.and Ki m,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4294444.html,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 r oach t o I ntercultural Communicati on[M].Ne w York:Random House,1984.

[3] Connor,U lla.Contrastive Rhet oric[M].Ne w York:CUP,1996.

[4] Scoll on,Ron.and Suzanne Wong Scoll on.I ntercultural Communica2

ti on:A D iscourse App r 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2007年6月 双语学习?学术探讨?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负迁移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母语的负迁移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起着干扰和阻碍的作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母语的负迁移,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本文试从语音、语法和文化三方面分析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汉语)对目标语(英语)产生的负迁移,以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负迁移;启示 一、母语负迁移的定义 母语迁移(L1 transfer)是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外语学习者的母语(L1)对二语习得(acquisition of an L2)产生的影响。(Ellis)母语迁移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正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使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且没有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而负迁移指的是使用这些知识并出现了错误。本文主要从语音、语法、文化三个层面上说明母语负迁移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影响以及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二、母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语音方面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从语言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初学者往往把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等同起来,这是造成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比如为英语中有[θ]这一音位而汉语中却没有,因此很多初学者用[s]来代替,将think读成sink。在汉语一些地方语言中,常常不分[l]音和[n]音,比如将“女”读成“吕”。而在英语学习中,初学者又会将这一错误带入英语发音。比如“What a lovely night!”说成了“What a lovely light!”。增音的现象也是汉语负迁移的结果。英语既有以元音结尾的开音节词也有以辅音结尾的闭音节词,但是汉语的字(音素)大都属于开音节,所以学习者在读英语闭音节的词时总是要在结尾加上一个[?]音,比如用汉语声母p(泼)、t(特)、k(科)代替清辅音[p]、[t]、[k],将map读成mapper,shoot读成shooter,book读成booker。英语中有长音短音之分然而汉语却没有,初学者往往会忽略长短音的重要意义。如果将“He is ill [il]”误说成“He is eel [i:l]”,就会闹出笑话。 (二)语法方面 母语语法方面的负迁移对学习目标语的影响非常大。汉语和英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中,汉语被认为属于典型的孤立语或分析语,因为汉语中的语法关系通常由词序来表示或使用独立的语法助词来表示,而不是通过增加词缀或通过单词本身的内部变化来表示(Norman,1988)。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而且很复杂,有的在词后加s,有的加es,有的要改变词的内部元音字母,有的单数复数同一形式。但汉语的名词没有数的变化,受其影响,中国学生在读写

《英语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表

语言学术语(英-汉对照)表 Glossary and Index (备注:因教材改版,部分章节标注等内容有出入。) A abbreviation 缩写词,略语3.3.1 Abercrombie 10.3.2 ablative 夺格,离格4.1.1 abstractness 抽象性1.3.2 accent 重音(符)2.4.4;2.4.5 accuracy 正确性11.6.4 accusative 宾格4.1.1 achievement test 成绩测试11.6.3 acoustic phonetics 声学语音学1.7.1;2.1 acquisition 习得6.1.2 acronym 缩略语3.3.1 action process 动作过程12.2.3 actor 动作者4.4.2;12.2.3 addition 添加3.3.2 address form 称呼形式7.2.3 addressee 受话人1.4;9.4.1 addresser 发话人1.4;9.4.1 adjective 形容词3.1.2;4.1.1;5.5.2 adjunct 修饰成分;附加语12.2.3 adverb 副词3.1.2 affix 词缀3.2.1 affix hopping 词缀跳跃4.3.1 affixation词缀附加法7.1.4 affricate 塞擦音2.4.3;2.4.5;2.9.1 agreement 一致关系4.1.3 airstream 气流2 alliteration 头韵9.3.2;9.3.6 allomorph 词/语素变体3.2.4;4.3.1 allophone 音位变体2.8 allophonic variation 音位变体2.8.3

学科知识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学科知识的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尝试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所谓“学习的迁移性”,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各门学科和各种技能之间,或同一学科和技能的各个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它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因此,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的知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词汇学习 1.口诀化 语文课中的口诀、歌谣、利用谐音编的顺口溜等,简明扼要,富有感染力,容易记忆,不仅为学生喜闻乐见,而且还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增加一点“调味佐料”。例如以“f”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时,直接加“s”的单词有:gulf(海湾),serf(农奴),chief(首领),belief(信仰),cliff(悬崖),roof(屋顶)等,可按照单词的顺序将其串成一句押韵的话:“海湾农奴首领,信仰悬崖屋顶”。另外,一系列用作修饰语的限定词(如his,two),冠词(如a,the),表形状的词(如long,round),表年龄的词(如old,new),表颜色的词(如blue,orange),表国家的词(如Chinese),表材料的词(如brick、wooden)等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其排列顺序,往往是学生们头疼的问题,如用red,my,new,Japanese,woolen,square等来修饰scarf。于是,笔者利用“谐音”将其编成了一句“诙谐”的话:“县官行令折国才”。这等同于“限冠形龄色国材”。这样学生们就轻而易举按照这顺序排列出来了:my square new red Japanese woolen scarf. 因为英语学习中,有太多需要记忆的零零碎碎的知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又容易遗忘。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采取这种策略进行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要点化 文史类学科,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们答题时答案要“要点化”,即“一、二、三、四…”。笔者在引导学生们学习接不定式作宾语补助语省略to的动词时,也巧用了“一二三四”: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让(let,have,make),四看(observe,see,watch,look at),学生马上就记住了,效果明显。另外,在学虚拟语气时,涉及到有些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的谓语形式要用should 接动词原形,并且should 可以省略。这些动词也可利用“一二三四”来增强记忆:一坚持(insist),二命令

浅析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

浅析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 唐璀雯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了,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我便把那些成绩不理想、学习不主动、怕吃苦的学生称呼为“学困生”。随着“学困生”的增加,“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我的教学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困生”,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一、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接受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特别对学困生而言,平时可能更缺少教师赋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为他们尽量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或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是满面春风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字激动,慢慢地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养成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我常结合课文做游戏,教歌曲,听录音,讲有趣的故事等,让优秀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2、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学困

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用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讲“Keep The Candle Burning”时,我拿来实验器材,让学生们用7分钟的时间先预习课文,然后合上课本,边做实验,边用英语叙述,那些学困生的情绪很高,注意力也格外集中,我借势引导,鼓励他们叙述,简单的句子能很轻松的说出,难点的句子让优等生叙述,再一齐背诵,再叫学困生回答,他们记忆得非常好,真是速度快,效率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仅仅是他们不够用功,不够刻苦,与其自身的智力意志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其中学习方法对他们的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认知法主张动用多种感官,灵活记忆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如,讲完单词,教师看单词的数量,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快速记忆,然后比比谁记得多,再比比谁会写得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单词编写成一段短文,不仅记忆了单词,还练习了写作能力. 2、强化学困生的听课意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审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英语教师要加强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意识。由

最新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七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对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经历了三年基本的小学英语学习后,对英语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1、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严重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进入初中阶段后越来越大,随着学科的增加,知识量的加大,农村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中小学的教材在教学重点上有所区别,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应用为主,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各科的知识压力大,所以学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小学生那种学习方法。 2、农村的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多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和城区的学生比较存在很大差距。 3、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基础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欠加。由于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分析题的难度不是很难都难以解决,所以学生学习缺少热情。 二、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的学习,有70%的同学有上进心,但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的引导,但也有10%左右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一天贪玩好耍,不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业,甚至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方面他们对因青春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产生的丰富而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有诸多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面对沉重的学习、升学压力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各种刺激和诱惑,难免不知所措。渴望与他人交流,存在早恋心理;生理上进入迅速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上进入一个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加上家庭因素影响,极易形成烦躁、逆反心理;由于生活空虚,缺少爱、缺少交流,零花钱作祟,容易沉迷于网络;……他们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如篮球、台球等各种兴趣。有80%的学生心理素质较稳定,思想健康,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能和老师沟通。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有10%左右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怕吃苦,不愿劳动,甚至个别的还有耍“小皇帝”脾气的。 (三)、学习状况分析: 七年级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 第一类: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和很浓厚的兴趣.学生成绩稳定 第二类:基础差,但热情高,方法不当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 Chapter 1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pter 1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语言习得 知识点: 1.*Defin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vergeneralization; interlanguage 2.Connection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3.Contrastive analysis 4.*Error analysis 5.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 6.*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7.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aptitude;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考核目标: 识记:Definiti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vergeneralization; interlanguage 领会:Connections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简单应用: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一、定义 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第二语言习得: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how one person acquires a second language subsequent to his native language. 指一个人在习得其母语之后是如何习得一门第二语言系统的研究。 2.over generalization过度概括: the use of previously available strategies in new situations. 将以前适用的策略运用于新的场合。 3. interlanguage中介语:learners’independent system of the second language which is of neither the native language nor the second language, but a continuum or approximation from his nativ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它既不是本族语,也不是第二语言,而是一个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

英语(心得)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论文之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大量教改实践证明,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的影响。迁移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迁移的具体形式而言,大致可分为知识性迁移、情景性迁移和行为性迁移三种类型。 所谓知识性迁移,就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促进新的知识的掌握和获得。知识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横向迁移,即学生的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讲读课中学生理解了知识,并不能保证横向迁移的必然发生,只有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大量的阅读中。才能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横向迁移。纵向迁移,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并将它同旧知识比较,区别新旧知识意义的异同,从而纳入知识结构中的学习。例如:在讲授分词短语作定语的时候,利用已学过的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完成新知识的获取,教师向学生讲清定语从句是句子作定语,而分词短语作定语。只要把主动语态的定语从句的主语去掉,谓语动词变成现在分词即可。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被动语态的定语从句就化简为过去分词即可。通过比较,新旧知识就被“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所谓情景性迁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人为地设置实体情景,让学生在实体情景面前产生联想,找到“实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借用插图、挂图完成实体情景的迁移。另一方面就是利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或通过教师语言的描绘,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虚体情景,找到“虚体情景”与课文知识的关联点、促使迁移的产生。 例如:在讲爱因斯坦这一课,我利用爱因斯坦的肖像,让学生联想课文里对爱因斯坦肖像的描述,然后再让学生用英语复述或看图说话。另,教The Tallest Grass 时我让学生到黑板画一幅竹子的简笔画,让学生用英语复述竹子的特点,由于实体情景性迁移的作用,减少了许多困难,学生很顺利地复述了课文。 例如:在讲Little Hero 这一课时,我先用英语描绘了小英雄急切而又热切地想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2012年第·1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6期 Ja n2012 [摘要]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语句及文化上的对比分析来说明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由于两种语言存在这些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负迁移,并针对负迁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研究;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149-02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 李琴 (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一、迁移的定义和分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 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把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负迁移通常表现为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以及知识的正确掌握。负迁移的产生常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学生认知混淆而产生的。发生这种迁移,会使另一种学习更加困难,错误增加。 在语言学习中,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似或完全一致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从而使外语学习产生正迁移。当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相异点较多时,学生已有的母语经验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从而产生负迁移。 二、英汉语言差异及负迁移 从语言本身来看,不同的语言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这就为负迁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拿英汉语来说,作为语言的分支,这两种语言符合人类语言普遍性的特点,它们具有一些相似性。但从语言谱系上讲,汉语属汉藏语系,与属于印欧系的英语比较起来存在诸多差别,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语言的形态类型方面: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英语为综合性语言,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一)词语的差异及负迁移 1.词义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文化氛围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景象、同一颜色,不同民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或不同的语义联想。例如,狗在汉语文化中的表达法大都含有贬义,但在英语国家文化中,“狗”是一种宠物,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甚至被看作家庭中的一员。如:“a g a y do g”快活的人,“Every dog ha s his da y.”凡人皆有得意日。红色在汉语中是喜色,它象征着喜庆和欢乐,而英语中则大相径庭,红色大都与暴力、流血和战争有关。如:“re d fla g”禁止,“a red bat-tle”血战。同样,在中国白色具有伤感、死亡的意义,而在西方表示幸运、纯洁无暇。如:“white da y”吉日。 2.词的搭配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自形成了一些固定词组或常见搭配,这一特征引起了学生在英语词汇搭配上的负迁移。汉语中“老朋友”、“老领导”、“老黄牛”都用同一个“老”字,但在英语中就有不同的搭配“an old friend”、“the former leader”、“a willing o x”。“红茶”英语表达为“black tea”,“红颜”可表达为“a beautiful girl”,“红运”可表达为“good luck”。 3.词的排列顺序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由于英汉语言的状语位置有很大差别,在学习中很容易引起负迁移现象。英汉语言的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有单位大小之分。几个同类状语同时出现时,英语中的正常顺序是先小后大,汉语则是先大后小,两者顺序完全相反。如:“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表达为:Hunan Normal University is s itua te d at the foot of the Yuelu Mountain in the city of Changs ha in Huna n P rovince.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某些词语的排列顺序也不同。如:“悲欢”joy and s orrow,“水火”fire and water,“不论晴雨”rain and s hine. (二)语句结构方面的差异及负迁移 1.英汉语句结构最主要的区别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句子注重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句式上呈“聚集型”通过形合手段及连接词使各种成分关系明确,并通过一致原则: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就近原则使英语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在行、数、人称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汉语采用意合是指句子结构不是通过形态词和连接词而是靠语序和意义来实现的。如:“他不来,我不去。”If he won’t come here,I'llnot g o the re.“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If winter comes,ca n spring be far behind? 2.汉语的“人称表达法”和英语的“物称表达法” 东方属于主体型思维,西方属于客体型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句子常用物称表达法,使事物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较多。汉语句子常用人称表达法,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因而汉语主动语态较多。根据汉英语言的这一差异,需要相应调整句子谓语动词的语态。如:“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An idea s uddenly struck me.“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His name es capes me fo r the 149 ··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华亭三中柳云 一、思想亲和策略:“亲其师,信其道”思想上的亲近和共鸣,可以改善学困生的逆反、自卑等不健康心态,形成良性沟通平台,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专心的学习。 1.施以爱心,关爱学生,使其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唤起学情:学困生中大部分是由于基础薄弱、方法不当或孤独自卑造成的,他们违纪惹事,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因而学习无动力、应付。老师若能对这种学生给与更多的关爱,动之以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然后晓之以理,使其重新扬起“爱”的风帆,融入集体的同时,能“爱”这门课,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改善学法,大多数学困生是能很快进步的。不由我常想:初中学生其实心理上还是个小孩,他们也和我那上小学的女儿一样需要家庭和老师爱的呵护,他们会在爱的感召下安静、自信、灵动起来,也会和优秀生一样学有所成的。 2.施以偏心,感受成功,激发保护积极性: 学困生因为比其他学生有更多的困难,常常表现为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因此也常被旁人所厌烦,其本人也很难有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也没了兴趣。转化这些学困生就得有点偏心,课堂提问多设计些简单基础问题给他们,小组讨论时让他们分担容易完成的工作,作业布置时让他们做基础题,一但他们完成了这些任务,同样也会得到表扬和奖励;课外辅导时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耐心,考试量分时采用低起

点另加进步奖分的办法肯定他们的进步。通过这些措施,使他们身上在优秀生看来并不值得一提的优点得到放大和肯定,从而尝到成功的喜悦滋味,使他们学习上的点滴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培养,使他们逐步自信起来的同时,知识和方法也逐渐积累起来,最终使他们逐步融入中游学群之中。 3.观察要细心,寻找优点、放大优点,用优点导航,让学困生摆脱困境: 学困生由于长期在习惯、思维、行为、表达等各方面显得“慢半拍”,“闪光点”不易被发现,因此,成功激励法的实施离不了细心的观察。 二、教学分层策略: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实施教学分层和辅导分层策略。 “学生是教育的目标,是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会学习,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做到“我要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励他们懂得自觉学习,指导他们主动地学会学习。分层教学是在原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基础程度等各方面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再将备、讲、批、辅、考各环目标分层落实的教学方法。 1.学生的分层: 从初一新入学开始,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

【精品】八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八年级英语学情分析 八年级英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七年级的衍生又是九年级的铺垫。 我们的学生虽然已有两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还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是很高,部分学生甚至有厌恶感,同时,许多学生还是为学习而学习,谈不 上兴趣问题; 2、回家不会学习,无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如何看书.学习态度谈不上十分端正,回家以后 巩固时间很少,且缺乏有效的巩固手段,练的机会明显不足。 3、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无明确的计划,有作业就写,无作业就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为语言性学科,听与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而大多数学生这一点做的不好,这在听力测试时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影响学情的阻抗因素 1、家庭原因:部分家庭的家长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只是简单的满足; 有些家长本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同时一些思想给子女的学习造成了负面影响;父母的教育尺度不统一,他们当中没几个会说英语的,自己都不会,就更无从怎么去教自己的孩子了.这样就让孩子有空可钻,或者让他们无所适从;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让子女学会了撒谎, 抵赖等不良习惯。 2、自身原因:学习习惯不佳,无合理的学习计划,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不够, 作业不能很好完成甚至有偷工减料的情况,学习任务只是局限于书面作业,不会自学;有些学生有较强的自卑心理,课堂上参与活动不积极或者干脆只做听众或观众;学习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找到,学习效率不高。课程难度增加以后,学生的方法没能及时跟上,心理压力较大,但没有合适的途径解压;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学习动力不足的迹 象也已经显现,学生的攀比不是表现在学习上争先,而是落在了其他方面。 三、采取的措施 1、针对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教学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课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 师生之间更加融洽;重新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让他们更好发挥自身潜能,规范学习态度,严谨学习作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好发挥家校共建作用;与问题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看到努力之后的结果。 2、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很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心,处处可以学习英语。在校内, 抓好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独立、合作、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校园里与同学之间、老师都尝试用英语进行交流。回到家里, 多看有关少儿英语节目,阅读有关书籍,并养成作笔记的习惯。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或看到的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带到学校与同学共同交流学习。 3、在学习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各个学生学习进步程度不同的情况,久而久之, 便会出现优生与后进生的参差不齐的现象,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找出这类学生后进的原因,一方面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其发言,回答问题,纠正其不足。而且带动其他学生,采取一帮一的形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 进行有效的竞赛活动。小学英语打基础,培养兴趣的阶段,更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产生厌学 的情况,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英语的学习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地方,尤其是在个人专业及课堂教学水平方面,都比较稚嫩。但我相信只要多学习,多投入,多努力,改进方法,一定能有较好的收获。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1)

浅谈汉语语法负迁移对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的负迁移,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英汉语法的异同,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英语语法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关键词负迁移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策略 talking about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grammar negative transfer to vocational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liu yuncai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analyz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 chinese grammar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study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by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which help learners to master and use english better. key words negative transfer; contrastive analysis; english-to-chinese grammar; suggestions 0 引言 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无法正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

初三英语学困生辅导计划

初三英语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学困生主要困在学习不去努力,对学生没信心,没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差,有的是差在口语语音,有的差在听力。因此学困生辅导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创造性思维上。 二、学困生原因分析 1、由于智力较差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几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散爱玩,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 3、在家庭方面,有的家长对学生太过溺爱,因此,个别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或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有是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还有部分父母感情不好,离异,孩子无人问津。 三、辅导方法与对策 1、坚持"三心""两信",做到理解尊重。 所谓"三心"就是爱心、信心、耐心;所谓"两信"就是信任、信用。这是教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系列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任何操之过急,速战速胜的想法和行为都会造成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后果,后进生转化工作也不例外。 2、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班主任老师、任科老师通力合作。 导致后进生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各负其责,而且还要形成合力,共同完成。 四、主要辅导措施及内容 1、针对基础不扎实及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问题,我平时辅导注重以课本为基础,结合知识及实际抓运用,基本以单元为单位,精讲精练该单元,下次辅导前先复习回顾上次重难点及出现的问题,力争能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另外,我还交待学生注意收集一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辅导时集中讨论解决。

(完整版)初一级英语学情分析

初一级英语学情分析 张月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的英语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总体英语学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初一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分析如下: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又加上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初一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努力营造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尽量以鼓励表扬为主,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给差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有人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况,吸收知识才会迅速,学习英语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是“苦差事”。 初一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上多以表扬为主,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讲!让学生们在玩玩、做做、说说、唱唱中学习英语。尽管这个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时已经接触过英语,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但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答题技巧和技能方面还缺少锻炼。因此本学期在实施英语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教授学生新知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以上所说的几种情况之外,初一的个别学生还存在顽劣和懒惰倾向,上课爱搞小动作、课下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坏毛病,学习效率也较差,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现象日趋明显。学得好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越学越有兴趣,而英语学得不好的学生则越来越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更谈不上回家复习,基础也更差了。这一问题在期末考试中也暴露无余。学习兴趣浓,学习自主性强的学生确实比那些学习兴趣低、学习被动的学生要考得好。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重视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重新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 总之,初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较高,可塑性较强,只要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完整版)英语语言学超强总结

语言学总结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 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 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 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 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 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 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