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当代意义

时间:2013-01-10 来源:论文在线

内容摘要《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治国安邦的真理。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自己的思考。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正依据于此。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当代意义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国内吹起了一股否定《共产党宣言》的风。一些人或明或暗地宣扬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是一种革命理论,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不能用《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来指导当代中国;还有人甚至提出即使作为一种无产阶级获取政权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也没有普遍意义,因为实际上《共产党宣言》所推崇的是“布朗基主义”式的暴力革命,而当今真正现实的道路是改良主义。按照这些人的逻辑,今天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对《共产党宣言》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屣”。中国共产党连作为其原初的也是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的《共产党宣言》也完全可以不需要了。

事实上,当今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共产党宣言》的指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背离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则。为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真正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当今亟需着手做的就是进行《共产党宣言》的启蒙教育。那么,当今中国人民究竟如何以《共产党宣言》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从《共产党宣言》中吸取精神力量呢?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应当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让无产阶级深受鼓舞而使无产阶级的敌人感到恐惧就是因为它庄严地向全人类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共产党宣言》鞭辟入里地揭示出: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务必要牢记马克思为人类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说,一定不能放弃马克思为人类所指引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把目前所做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方向。只要我们胸中有了《共产党宣言》,我们就会自觉地领悟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不是其他什么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一方面不能超越这一“初级阶段”,把将来要干的事放到现在来做;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初级阶段”,要把现在所做的一切视为进入“高一阶级”的必要准备。尽管共产主义离开我们当前是那么遥远,但共产主义决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这一目标。我们不应当因为共产主义的真正实现离当今还很遥远从而就否定这一目标的存在,更不应当把眼前所做的与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割裂开来。

对此,列宁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犹如“我们想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察、人迹未到的高山”,因此“有时要迂回前进,有时要向后转,放弃已经选定的方向而试探着从不同的方向走”[2 ]。他强调,拒绝这样做是愚蠢的,是“左派”幼稚病。最重要的在于,必须明确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登上山顶”,而不是放弃“登山”。观察我们目前所做的一些事,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实际上我们正在“放弃已经选定的方向而试探着从不同的方向走”,正在“迂回前进”,甚至正在“向后转”,但我们必须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明白,我们这样做决不意味着放弃了“登山”,而只是为了通过“迂回”、“向后转”的方法,更

好、更快地登上顶峰,即更好、更快地走向共产主义。

现实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那些一心想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方向,从而使中国重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的人,千方百计地抹煞“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指向,他们总是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的“改革”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他们总是百般地嘲笑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这些人的这种意图不能得逞,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坚持共产主义的信仰的前提下来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情。实际上,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情,有没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一指向,头脑中有没有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这一信念,其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如果我们确实是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下的实际活动,那么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揭示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与共产主义目标之间的真实关系。显然,在当今的历史阶段,坚信《共产党宣言》为人类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共产党宣言》所树立的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和迫切。

中国人民把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宣言》所奠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中国化的成果。正在领导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是言之成理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意味着背弃了科学社会主义而向民主社会主义靠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原则界限,与此同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就成了当务之急。阶级斗争理论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它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始终。《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做出这样一个判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把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完全否定这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那么确实很难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内在联系。但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否定,而是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鉴于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明确地宣布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又针对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强调不能忽视阶级矛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激化。[4 ]邓小平是这样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是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5 ]让我们看看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那种暴风骤雨式的阶级斗争确实已结束了,但所有的其他的斗争形式并没有销声匿迹。当下一个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劳资关系的问题,这说明在当代中国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还存在着,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阶级关系。我们当然不能夸大当今中国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但也总不能抹煞这种对立。我们国内一些人热衷于阶层分析,而实际上阶层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阶层分析实际上就是阶级分析,阶级分析内在地包含着阶层分析。如此说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还需要不需要《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的问题,而是如何结合当今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把消灭传统的所有制,即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下了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6 ]《共产党宣言》论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时完全是着眼于所有制的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在

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7 ]。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已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的束缚,主张不需要坚持公有制,已用“公平”等价值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取代了用以公有制为核心的“经济制度”来界定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已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而走向了民主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决非如此,只要我们具体地观察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用“公平”等价值目标,而是用“经济制度”来界定社会主义;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代之以私有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这一点,邓小平是讲得十分清楚的。他说:“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8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明确地规定我国目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这里的意思十分明确:我国目前的所有制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与此同时,我国允许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的存在。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这是顺应客观现实的举措。问题在于,有些人把这一转变简单地理解为是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那么,当今中国在强调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同时要不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国的所有制的发展是否最后以单纯的公有制为归宿?当今中国承认私有制的存在有其某种意义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不是意味着共产党就认可了私有制?公有制与私有制从终极价值取向的意义上究竟孰优孰劣?中国人民在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应当认真地请教《共产党宣言》。任何人也无法否定,《共产党宣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唯物史观为武器对人类社会必然要用公有制来取代私有制的论证,至今读起来还是那么地令人心悦诚服。消灭私有制这一历史使命,共产党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如果不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还要共产党人干什么,或者说共产党人不以消灭私有制为己任,还称得上是共产党人吗?必须明确,我们今天允许私有制在当今中国的存在,允许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创造条件在将来导致其必然灭亡。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坚持公有制这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错就错在不能离开具体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谈论消灭私有制。

上面,我们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视野下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阶级斗争和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仅从这两个方面已足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是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当然,我们借助于《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来观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前者的一脉相承,与此同时又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前者的发展、超越和创新。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搞清楚了,只有真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处,我们才能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我们一定要以《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思想资源,融入其他各种优秀思想文化,结合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进一步丰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的希望就在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

在当今中国,确实存在着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倾向。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危险性与中国这30多年的实际历史进程相关。我们总是把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视为“社会大转型”的时期。纵观在这一时期我们所做的一切,毫无疑问包含着一系列属于“补资本主义课”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了许多“补资本主义课”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力图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再是无

产阶级政党,而是代表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整个国民利益的党。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与中国共产党目前所做的事情相符合。当然,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做了许多资本主义的事情为理由来要求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毛泽东曾经在其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论证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何以必须要由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毛泽东并没有因为认定当时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是民主革命而要求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做出改变。看来当今非常有必要像当年毛泽东那样在理论上说清楚,为什么“补资本主义的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为什么即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补资本主义的课”也并不意味着其性质的改变。关键在于,如果“补资本主义的课”就意味着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意味着中国重新选择了资本主义,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确应当从其名称到实质都来个改变。但倘若我们的“补资本主义的课”是为了更好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共产党从名称到实质都不能改。尽管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理由并不能成立,但事实上这种危险性却在不断增大。看来除了急需在理论上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外,强化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已刻不容缓。导致威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的危险性,一方面来自于外部的否定与攻击,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其自身内部的机制不健全和腐败。《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纲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提出了详尽的党建理论。《共产党宣言》作为全世界五大洲各国共产党人公认的总纲,它为各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完整的党建学说。《共产党宣言》在当今中国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它能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在今天要真正开展切实有效的自身建设,就必须回到《共产党宣言》的建党原则上来。

具体地说,在《共产党宣言》的党建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其一,抵制和反对一切削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企图与倾向,加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振兴中的领导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无产阶级要开展革命斗争之所以必须首先组织自己的政党,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任务所决定的。无产阶级由于没有自身的生产资料,往往被无政府的竞争所分散,除了组织起来,没有别的武器。马克思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9 ]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起自己的政党,贯穿于无产阶级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全过程,而不是仅仅在革命的某一个时期才是必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论述了无产阶级组织起自身的政党的重要性,而且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上,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0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共产党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这一党建原则,当今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也必须像当年实现民族解放时那样,组织起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充分展现和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

其二,抵制和反对一切改变中国共产党性质的企图和倾向,坚持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加以建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特别强调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独立的政党,无论是其目标、纲领,还是其政策,都应当表明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特别反对“全民党”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如此强调共产党只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就是为了防止把共产党误解为除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之外,还要代表其他阶级的利益,甚至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更是为了捍卫共产党作为无

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纯洁性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例如,当伯恩斯坦提出要把德国共产党由片面的工人政党改变成为“一切富有仁爱精神的人”的全面的党时,他们当即为此发了一封《通告信》,郑重提出建议:不赞成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党的人应当退党,至少也应当放弃他们的显要职位,不这样,那就是党自己出卖自己。[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只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的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原因就在于,企图改变中国共产党性质的倾向当今呈越来越强烈的趋势。

其三,让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党建思想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特别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12 ]也就是说,他们强调的是除了忠实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之外,共产党没有什么自身“特殊的利益”。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党建思想,对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大有益处。中国共产党当今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可能正在于是否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之外是否还存在着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某些人的不满可能也就在这里。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高层会议反复告诫共产党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必须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相一致,但实际上一些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些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搞特权、腐败还是越来越触目惊心。如果照此下去,中国共产党会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走向对立,它的无产阶级性质会彻底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确实特别需要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党只能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在无产阶级利益之外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思想,认真地审视自己。当今的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一定要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下述告诫牢记在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3 ]其四,让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眼前利益”,而且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长远、整体的利益。《共产党宣言》中两次讲到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利益,而且始终代表无产阶级整个革命运动的利益,讲到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他们这样说道:“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14 ]“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15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来说,很有针对性。我们知道,当今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中国人民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情,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这一历史阶段有着与这一历史阶段相符的利益,当然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在这一历史阶段上的利益。问题在于,有些人基于此就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割裂开来,千方百计地促使中国共产党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眼前利益而不顾他们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伯恩斯坦有句名言:运动就是一切,目标是没有的。当年的伯恩斯坦曾经力图使工人运动只为争取眼前的利益而斗争,而根本不要去谈论什么远大的目标。他的这一修正主义路线也确实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一定意义上,在今天的中国,出现了当年伯恩斯坦所期望的那种局面。只讲手段不讲目标,只讲眼前不讲长远,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党建思想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启迪作用。我们一定要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思想的指引下,使中国共产党把“当前的运动”与“运动的未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四

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

那么人类跨入了21世纪以后它所面临的最大的课题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发展的问题,即人类社会究竟应当如何发展。我认为,还有着比发展更深层的问题,这就是人类究竟如何生活,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人类社会究竟如何发展取决于究竟如何生活。发展道路的选择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一定的发展模式。

当今世界许多有识之士都指出,人类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下去,人类必须换一种活法。这是基于对当今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所得出的结论。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开始趋同,大家都过着一种生活,我们可以将它概括为五方面的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享受主义、科学主义。人类在这五个主义的价值观念下生活。问题在于,其一,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所期望的生活,因为人这样生活表面上是很安乐、幸福,其实依然在痛苦中生活,或者不那么幸福;其二,退一步说,即使这样的生活确实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幸福,但这样的生活是以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为前提的,我们已经快达到了地球生态容量的底线,从而我们也不可能再这样生活下去。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改变目前人的生活方式,创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实已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如果不对正处于危机之中的那种人类存在方式展开革命,如果不真正创建出真正属人的生存状态,那么前景堪忧。

中国能否在21世纪成为全世界标志性的国家,主要看中国在21世纪能否在自己古老的大地上,率先创建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存在状态。中国能否成为21世纪全世界标志性的国家,主要取决于人类文明当今主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而中国是否对破解人类文明的这一难题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显然,当今人类文明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不是如何进一步增加GDP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发展方式,如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仅仅归结为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乃至第一大经济体,那么对这种贡献的意义的认识肯定是肤浅的。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渴求不简单是GDP,而主要是开创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人的生活方式。我们现在经常谈论所谓“中国模式”,而所谓“中国模式”的实质就是出现在中国古老大地上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的背后是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新的文明样态。

中国人民必须承担起创建新的生活方式的历史重任。问题在于,如何创建?创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正确的理论的导引,那么这种理论究竟在哪里?现存的就有,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的《共产党宣言》。原先人们只是将《共产党宣言》视为批判资本主义、宣布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著作,实际上《共产党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为人类构建了一个意义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根据他们头脑中的那个理想的人类意义世界作为价值评判标准,来对资本主义做出裁决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向人类指明了一个前进的目标,告诉了人类究竟应当走向何处。我们不能忽视《共产党宣言》作为指引人类前进的指路明灯的巨大功能。尽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其他内容因遭到这样那样的指责而显得暗淡,但马克思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的探讨,对人类“意义世界”、对人类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构建,依然闪耀着熠熠如生的真理的光芒。尽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其他内容提出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但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面的理论依然持敬畏态度(包括那些对马克思主义抱有各种偏见的人)。确实,当今中国人民在创建新的生活方式的征途上只有凭借马克思所揭示的“意义世界”,才能在“一堆乱麻”中理出一个思路,找到自己真正应当通往的方向,知道自己的目标之所在以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眼下究竟应该做些什么和如何去做。

《共产党宣言》中对人类应当如何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对人类来说才是有意义,作出下述著名论断:“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6 ]在这里强调的一是人类社会必须组织成“自由人的联合体”,二是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

件”。恩格斯后来特别指出,“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用以表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新社会的主要特征。

当今中国人民创建新的生活方式必须紧紧地围绕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基本思路展开。具体地说,必须抓住若干要点:其一,人应当全面地发展自己,而不是只从某一方面,如仅仅从满足物质需求的方面片面地发展自己。无论是考察《共产党宣言》还是探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其他著作,都可以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及人究竟如何生活、如何发展时都把重心放在“全面”两字上。不管他们从什么样的角度规定人的本质,我们所看到的人都是具有无限丰富性的总体的人。这就是说,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要求,我们今天创建新的生活时首先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兼容并包地、相互协调地得以发展。其二,人必须充分地享受自由,但这种自由只有通过“联合体”才能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概念,这是一个对人的未来存在模式的总体设计。我们应当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这一概念的内涵来规范人的自由。一方面,我们不能使联合体吞没个人的自由,联合体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就是说,联合体的基点是自由的、现实的个人;另一方面,我们要让个人的自由融入到联合体之中,让个人的自由通过联合体来实现。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17 ]其三,让“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与前提。要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人的生命真正获得意义的存在模式的论述,最重要的就是要牢记他们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至理名言。我们一定要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前提”,而让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只是个“结果”,永远把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创建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改变原先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那种对立关系,建立起和谐的新型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包括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对立变为相互协调,这就是说,创建人的新的生活方式不仅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展开,而且也必须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进行。不建立起一种完全新型的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关系,人仍然处于与自然的相互对立之中,就不能说一种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形成。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究竟应当是怎样的,以及这种关系究竟如何建立的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也为我们提供了明显的启迪作用。《共产党宣言》对未来的真正属人的生活方式的设计,不仅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方面,而且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方面。《共产党宣言》既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扩张,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态扩张;既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阶级剥削,又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剥削;既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与此相应,他们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的时既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解”,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解”。他们所说的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包含着双重的理想,即体现了以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为特征的“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的有机统一。[18 ]正如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所指出的,正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把关于建立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关系的思考作为“关于共产主义建设论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 ]。实际上,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特别是第二部分结尾处关于建立新社会的十点建议,就不难领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是如何思考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他们所提出的“把农业与工业结合起来”、“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20 ]等种种措施中,就体现了他们对建立良性的“人类与自然的新陈代谢”,即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追求。当今中国人民已经踏上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征途,已把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纳入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伟大实践。无疑,在这方面,《共产党宣言》同样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旗帜。

上面,我们列举了当今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如何以《共产党宣言》作为思想武器指引自己的若干方面。当今中国一心想振兴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大众,

是决不可以也不可能离开《共产党宣言》的。《共产党宣言》对于当今中国人民来说,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治国安邦的真理。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又结合我国的国情做出自己的思考。完全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正依据于此。

参考文献:

[1][3][6][7][10][12][13][14][15][16][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31、45、66.、44、44、42、44、65、53、53.

[2]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25.

[4][11]《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新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3).

[5][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133.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1.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18]王建明等.红色经典的绿色视野——《共产党宣言》中的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19]J.B.Foster: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Monthly Review Press,2000:14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