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库哈斯与妹岛和世建筑结构特征对比

库哈斯与妹岛和世建筑结构特征对比

库哈斯与妹岛和世建筑结构特征对比
库哈斯与妹岛和世建筑结构特征对比

33

第26卷 11/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8)11-0033-03摘 要 建筑包裹结构,结构支撑建筑。该文客观地对比了当代建筑大师荷兰的库哈斯和日本的妹岛和世的代表建筑的结构手法,分析了两位大师的作品所具有的结构风格特点,同时联系到建筑形式的处理手法上,概括出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设计手法和设计潮流。

关键词 阳刚 阴柔 结构特点 设计潮流 库哈斯 妹岛和世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wraps the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sustains the architecture. This article impersonally c o m p a r e s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t e c h n i q u e s between Netherlandish architect Rem Koolhaas’ representative architecture and Japanese architect Kazuyo Sejima’s, analyzes their structure characters, extends to the form techniques used by the two architects, and concludes typical design technique and design trend in the current.Key Words Strong, Gentle, Structure character, Design trend, Rem Koolhaas, Kazuyo Sejima

作 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210096

qiangc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4469280.html, 2008 07 23

李强Li Qiang

“你可以把每件事都视为力量与柔弱的相对辨证”

——库哈斯[1]“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创造时代”。将这句话放在建筑界也同样具有震撼力。库哈斯(Rem Koohaals)—— 一个具有浪漫经历的当代荷兰建筑大师,曾设计过为数不少的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建筑,同时也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库哈斯的建筑给人的感觉是“粗犷、力量、创新、自由”,这些都是源于他那独特而有深度的理论基础和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设计的出发点定位在建筑的整体感觉的塑造上,设计思路活跃,手法新颖,有时候会通过非建筑的手法处理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强调人与建筑品质之间的对话。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日本著名的女建筑师,以女性化的设计手法出名,强调建筑给人的空间感觉。“细致、轻盈、直观、简洁”,建筑风格多表现白色的、轻盈的、朦胧飘逸的世界[2]。妹岛的设计渗透着一种“轻柔”的理念,与库哈斯相比,她的作品中更多反映的是为了让建筑中人和物的活动变得容易,表现在建筑中是一种空间延伸和文化行为的承载体的关系。

是什么让库哈斯那些值得称赞的建筑得以实现,是什么使得妹岛和世那些具有“穿透性”和“流动性”的建筑倍受欢迎?当然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结构体系,结构催促建筑的完成。建筑却凌驾于结构之上并且尽可能地遮挡它的光芒[3]。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影响结构所代表的地位和作用。结构体系的不同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和那些在可能意义上所激发的设计师的灵感必须通过结构的对比表现出来,对比可能出现和采用的结构体系,得出优胜的结构形式,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结构手法。

库哈斯与妹岛和世建筑结构特征对比

Structure Contrast between Rem Koolhaas’ Architecture and Kazuyo Sejima’s

图1 CCTV大楼建筑造型

图2 CCTV大楼结构细部

图3 金泽21世纪美术馆造型

评论与鉴赏

1 方案介绍

(1)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CCTV)

建筑造型给人的感觉和库哈斯本人给人的感觉一样——有些“冲击性”,酷似一个扭曲的大门,又像是小孩堆积木的产物。方案的结构确使得原本的建筑更加彪悍,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造型如果没有一份详细的结构说明图来加以补充说明的话,人们对库哈斯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幸运的是,结构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回答,证明了建筑的结构是稳定的而且是可行的。

(2)金泽21世纪美术馆(21s 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方案作为妹岛和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建筑和结构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方案获得了2004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最佳方案奖[4]。平面是一个巨大的圆,中间排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正方形,平面中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尺度极细的柱子。设计考虑到将其作为美术馆和市民交流之用,建筑大量采用玻璃外墙作为外围护结构。同时充分考虑了顶部照明和光庭,营造开放感的同时体现本身的设计特点。设计被人们誉为“光之圣殿”。两个设计都具有各自的代表性,并且在反映各自的结构体系上具有明显的典型性。

2 结构对比

CCTV大楼充分体现了库哈斯结构设计的特点——创新、多样、粗犷、自由。

结构创新必须要结合建筑的造型来说,前面已经提到CCTV大楼造型的冲击性,这种冲击性的造型所带来的结构问题是显然的,背后必须要有相当高水平的结构体系予以支撑。从结构的层面上来说,一个有着巨大悬挑形式的建筑用与外表相

似的结构支撑体系难免会出现无法避免的

结构上的不稳定状态。当然巨大的悬挑本

身是与结构背道而驰的,然而正是这种不

合理性成全了结构形式的特征。空间应用

网格状三角形表面覆盖在建筑的表面,创

新性是通过建筑形体的三维折叠与网格结

构的疏密变化之间相互影响而彼此分离的

内在张力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网格的

疏密直接反映了建筑内部不均匀的受力情

况,这样的结构体系不仅带有一定的挑战

性,而且最后被证明是可行的,安全的。

结构粗犷。库哈斯疯狂地追求建筑造

型,他会为了整体的概念牺牲建筑细节中

精华的部分[5],所以他的结构出现较多的

是必须要有可以计算出的承力构件来支

撑建筑。CCTV造型的特点是塑造在外表

的密密麻麻的菱形网状结构元素,尺度相

同。不同的是在受力小的地方把杆件拆

除,在受力大的地方加密杆件,这样就会

出现一种忠实于结构设计的图案,然后将

其表现出来。这样,库哈斯认为在造型

方面已经达到了一种完美表现。因为对于

库哈斯来说,建筑本身是有生命的,要设

定一个有生命空间,不需要很多无谓的形

式与装饰,他的理论是“装饰是金钱的堆

砌”[6]。

结构多样。由于考虑问题的方向和出

发点不同,库哈斯的设计遵循一种“无固

定模式”的方式,他的设计手法总是给人

一种可以创造与众不同的形式的感觉。

不仅如此,结构的可行性是建立在计算的

安全性基础上的,只要结构条件满足,就

会被采用。他设计达而雅瓦别墅时,曾经

用了两年的时间思考如何让其浮在空中,

当然结构的多样性体现在圆柱、方柱、角

柱、斜柱、墙板的并置和混合[7]。CCTV也

不例外,除了外表面的槽钢构成的斜交叉

网格钢结构支撑外,还有塔楼之间的楼层

平面间的垂直支撑,外层圈粱,斜的钢带

支撑。这些内部不同尺度的支撑体系与玻

璃和墙板共同构成了建筑的结构体系。

结构自由。库哈斯本人对秩序不感兴

趣,他认为有时候完全可以不用建筑的手

段去解决建筑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有时

候可以突发奇想,产生的结构体系没有

思想上的束缚和事先的解决之道,当形式

达到或者趋近完美时,才开始着力于思考

解决之法。设计所需的结构形式不同,当

然最后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像CCTV这

样的几近疯狂的造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

结构体系——超级结构,持续的管状受力

系统结构,这种对非正常建筑形式的处理

方式是应用一种可以自由承受受力的结构

体系。用一种连续的管状系统来组织整个

面的结构,这种持续的管状系统是一种理

想的解决各种力的处理方式,针对暂时受

力、持续受力、或者扭曲和弯曲受力都是

很好的处理方式。如果可以的话,建筑的

造型其实还可以显得更加夸张一些,只要

经过合理的分析和计算。所以这种处理方

式本身给了结构很大的选择性。当然这种

结构形式的选择本身也提供了一定的自由

性,试想一下,如果采用别的结构支撑体

系,在安全要求相同的情况下,可能最后

出现的形式效果就会不一样。

相对于库哈斯的CCTV来说,妹岛和

世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作品也同样体现了

妹岛本人的设计风格和结构特点,同时更

像是打造了一种妹岛品牌。设计所包含的

结构特点是——发掘、细致、扩散、秩序

性强。

图4 金泽21世纪美术馆内部空间图5 金泽21世纪美术馆柱平面图

34华中建筑HUAZHONG ARCHITECTURE11/ 2008 第26卷

调,本身的结构问题会成为设计本身的秩序和约束。所以如果采用具有结构化的结构形式会使得设计工作和各方面协调得更好。

3 对比结论

上述对比显示,两位大师都采用了一种形式蒙蔽结构的手法。库哈斯的设计,建筑其实处于一种视觉上不安稳的状态,但是实际重心的作用点巧妙地分布在建筑的结构体内。整个体系经过精确的计算,结果是稳定的。妹岛和世作品的结构计算肯定也是稳定的,但是她给人的视觉感觉是轻、飘,人们感受不到柱子的承重作用,而往往会以装饰来定义这些柱子。这样,一种本身形式上的不安稳和一种空间感觉上的不安稳,两种对比就形成了。库哈斯的出发点是强调形体给人的感觉,他会采用粗犷的手法表达他的想法,再结合所采用的结构体系使整个设计显得阳刚。妹岛和世塑造的是一种空间给人的感觉,她会从人对空间的内部感觉入手、用结构手法塑造空间,再结合她的结构体系使作品显得阴柔。阳刚和阴柔可以归结为对他们建筑的感觉认识,但是再稍微仔细一点,你会发现你错了,其实在建筑背后隐藏着的结构体系才是对其建筑本身的认识,才是区别阳刚和阴柔的本源所在,一个有着阳刚之气的建筑里面不会充斥着阴柔的结构形式。当然,除非刻意这么做。其实理论告诉我们的事实是,我们平时对建筑的认识除了对建筑本身的外在形体有所关注之外,一旦驻足建筑内部,我们的观察点就会转移到对建筑空间和建筑结构的认识。结构形式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证明一定是可行和安全的结构形式才是有价值的。对于不同的设计手法和设计风格来说,最后建造的过程对结构的要求都很高。

阳刚和阴柔当属于两个概念和两种风格,同时也造就了当前设计界的两大设计潮流。潮流的一大特点表现为形式构成强烈,追求奇特与动感,特别注重对建筑形式的塑造(像库哈斯,扎哈·哈迪德这样的建筑师更宁愿塑造一些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建筑形式) 。伴随着出现更多的是一些震撼人心、夸张的形体,这些形体的诞生需要更为严密的结构体系作为支撑,这样使得我们更加专注于对结构的研究和促使新结构形式的出现。潮流的另一特点是对建筑细部的严格把握,着力于表现建筑的深度和设计师的内涵,注重表现建筑的品质和空间给人的感受,像安藤忠雄、妹岛和世、密斯·凡·德罗,他们的设计手法是强调内部空间的感受和极其精致的建筑细部。形体打造和细部深入两种设计手法成为当今的设计主流,对于从事建筑领域的人们来说,这些结论都具有深远的思考价值和参考意义。把握潮流,思考形式,展望未来。

结 语

CCTV这样冲击性的建筑形式放在北京的CBD中,一个结构要求如此之高的建筑出现在北京的城市建设中,结合库哈斯的城市理念中提出的自由、分离概念,再联系他在长江中下游做的研究,写的《大跃进》,可以看出库哈斯对中国的城市问题是做了相当多研究的。我们是不是能猜测一下库哈斯会给我们的城市建设提供一些什么暗示呢?这是不是应该算一种城市结构和城市形象的对比问题?■(注 在此感谢南京市建邺区区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戴航教授对本文的斧正。)

参考文献

1,6 Rem Koolhaas Conversation with Students.

R I C E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ARCHITECTURE,1996.

2,8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萨瑟兰·莱尔. 结构大师. 天津: 天津大学出

版社,2004.

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4469280.html,/b245430/d5*******. htm.

5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瑞姆·库哈斯的作

品与思想.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7 h t t p://79299.c h i n a-d e s i g n e r.c o m/

home/32642_4_8574. Htm.

结构发掘。妹岛和世的设计特点是塑

造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感觉,作品很单

纯,体现在材质的运用和支撑体系的选择

上。外墙经常使用轻质感觉的铝板、穿孔

板和玻璃。这些特点完美地体现在金泽21

世界美术馆上。在空间体验上,感觉不到

巨大柱子的承重压力,她将受力均匀地

分布到平面中去,数根极细的柱子,多

余的将它们隐没在墙里面,墙体采用白

色轻质隔墙,建筑的外立面采用透明玻

璃的圆形设计[8]。结构形式的采用相对于

前面的设计来说应该是一种进步,至少

在塑造轻盈飘逸的感觉上应该说更进一

步。但是结构的进步并不能等同于结构

的创新,受力支撑和承重方式反映在她

的作品中都是一样的。为了营造气氛,

玻璃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相对于库

哈斯的创新结构来说,妹岛和世的结构

应属于一种进步和发掘。

结构细致。这一点要走得比库哈斯深

一些。结构的细致结合妹岛的女性因素和

日本的民族性来说可能更具有说服力。她

形象地将结构细致比喻成高雅和设计深度

的问题。其设计凸现的特点可能除了设计

风格之外就是细致。设计风格一部分也来

源于细致程度,尺度不大的柱子、柱子的

排布、柱子的隐没、白色的墙面、屋顶、

门的处理、光庭的采用、透明的或者半透

明的玻璃交错成的空间,这些都足以说明

设计充分考虑了细节最后的效果和有可能

给人造成的感受。结构表达出了丰富、细

腻的情感。建筑完全地将人们从对空间的

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

结构扩散。金泽21世纪美术馆体现

了妹岛一种新的结构设计手法,就是让结

构扩散。这样的处理手法是为了更好地强

调那种塑造空间的特性,以塑造轻盈空间

为出发点就是为了让人们感觉不到柱子在

里面的承重作用。多数不锈钢柱隐没在墙

里,但是还是有若干出现在空间里,给人

的感觉是别具意象,像是森林。这样结构

就可以完全地、连续地穿过平面,出现柔

软的边界,延伸到周围环境的空间。以此

达到塑造单纯空间的目的。

结构秩序性强。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

中,完全可以体验到程式化的设计做法。

网格化的平面,规整划分的圆,受力被划

分到建筑中,然后再分配到所联系的结构

体上,再计算出受力所需要的细小柱子的

参数。 然后用轴线性非常强的柱子群将

整个建筑竖起来。当然在钢结构支撑和建

筑中行为的布置都极具理性。这样的结构

处理可能会更加的结构化。这一点的考虑

可能是由于在日本,施工图更多的有施工

队参与,有经验的建筑师会与施工方协

35

第26卷11/ 2008 HUAZHONG ARCHITECTURE华中建筑

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库哈斯&伊东&妹岛&西泽

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 (该文载于《建筑师》杂志2009年4期) 王发堂等(武汉理工大学)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世界中,世界活跃了一批富有才气和创新能力的激进青年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图1)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80-90年代浮出水面,之后迅速窜红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企图对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进行分析。先是介绍他们的师承或他们前辈的相关建筑思想,其次介绍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形式的不确定性、功能的不确定性和方法的不确定性。 一、师承关系 妹岛和世曾经说:“一般来说,我自己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 她承上主要是指承袭了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发展了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因此在解析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之前,就必须对这两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的思想有所展开。 (一)伊东丰雄 在日本战后,存在着三个主要建筑流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大高正人、菊竹清训和黑川纪章等等当时的“少壮派”所展开的“新陈代谢派”的运动。“新陈代谢派”运动的时代背景,可以用丹下健三的1959年的一番话来做说明。丹下说:“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个社会”。丹下在讲话中,很明显把新技术当作是对信息革命的应答措施。(但是,在当时信息革命的特征不很明朗,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电脑和网络盛行的时代,这种特征才表现为越来越明显。)对信息工业社会的特征把握不很准确,也就使“新陈代谢派”无法拿出相应正确的对策。也就是说,“新陈代谢派”之所以很快就消失历史的黑洞中,就如它们自己的主张一样:即“强调事物的生长,更新与衰亡”,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思想着眼点的超前性和对信息时代特征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也可以说“新陈代谢派”企图用工业技术(即工业社会的手段)去解决信息社会的存在的问题。相当于后来欧洲兴起的高技派,在欧洲的解构主义运动对“不确定性”冲刺失败后的无意识的反映。还有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干脆以建筑类型学的名义在进行“复古”的举措,瑞士的博塔就是新理性主义典型的继承人之一。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不确定性”的问题所在,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新陈代谢派”的主张的实质性问题(即对信息社会特征的认识问题)只有到了伊东丰雄才被真正地认识清楚了。“新陈代谢派”虽然自己在历史上没有结下什么硕果,但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为后来的日本建筑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为当代日本建筑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由于“新陈代谢派”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无法把握实质问题,于是“新陈代谢派”的中坚分子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误读信息社会的特征,于是生发出种种的偏离:黑川纪章无奈地转向“新陈代谢派”的本义即生物学倾向以生物适应为基础的共生理论,从目前看来,这一支流后劲不足。矶崎新的历史后现代建筑虽然带动了日本后现代的探索,这一支在目前的活动基本上不属于主流。但是,由菊竹清训到伊东丰雄,再到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这一支流却呈现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妹岛和世生平与设计解析

拍自DOMUS的封面 普利策奖得主妹岛和世9月14日同济演讲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4469280.html,/v_show/id_XMjA2NzI3MTIw.html 中性的包容--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 作者:方振宁

东与西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还强调文化的地域性,把一些文化现象分为“东与西”似乎有些落伍。但是对于日本的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和英国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来说,他们的建筑设计风格,在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形成了,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显然和东与西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有关。 我写过好几篇关于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的评论,可是从来没有把她们两放在一篇文章中写,更没有进行过比较性研究,这篇短文就算是一次“快餐”。 在世界建筑的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女性建筑师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左右着国际建筑的方向,或者说引领潮流,妹岛和世和扎哈,哈迪德一东一西,其风格显示为一静一动。 妹岛从她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显示着静谧,朦胧,超薄,暧昧的特征;而扎哈,哈迪德则是激烈,高速,像狂飙,像海浪一样袭来。那种激情和速度显示着一种强烈的欲望,而身材彪悍,性格鲜明的扎哈,如果她的设计不是那样?那倒让人意外。妹岛瘦弱,安静,不具供人欣赏的体型。这几年的穿着开始时尚,而在此之前她的穿着总和她的建筑设计不搭调。

如果你在扎哈面前提出她是伊拉克建筑师,她会立刻给你纠正说她是住在伦敦的英国人。而妹岛相当的寡言,即使在被迫接受采访时,也是她的搭档西泽立卫比她善言。不过这些都不会影响到外界对她们设计作品的评价。或许会与她们二位的设计风格产生某些联想。 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静与动 单看设计,我们完全看不到扎哈,哈迪德的女性气质。这种超凡的气质,在她学生时代的习作上就能看到,而外界第一次向她投去吃惊的眼光,可能是上世纪80年代,她在参加香港的一次概念投标设计上得奖开始的。扎哈早期一些受俄罗斯构成主义影响的纸上作品,得益于他的老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的教诲,在20多年之后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时,仍然清新无比,那些跃然纸上的激情,如今丝毫未减。我们把她的风格定为中性,那是因为把她和男性气质比较之后发现,他把男性建筑师的设计远远抛在后面。她的处女作诞生在德国和瑞士的边境---维特拉消防署,后因不好用而改成椅子的陈列馆。虽然那件作品并不大,但那是扎哈崛起的象征,而到了中标德国的科技中心时,国际建筑界才感受到她的凶猛。以后她为中东地区设计的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摘要:通过对2010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女建筑师妹岛和世经典作品的分析, 阐释了其独特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 关键词:妹岛和世;作品分析;设计手法 一.妹岛和世简介: ( 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在SANAA事务所建立的十余年里, 他们陆续在国际性竞标中夺魁, 这使得妹岛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 其作品也因为对于新美学的诠释 和鲜明的实验性而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二.建筑思想: 妹岛和世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空间概念,她的概念源自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消隐,她的理解是拒绝明确的空间秩序,即拒绝空间与功能的明确对应。注意她是拒绝明确,追求模糊,而非拒绝对应与秩序。她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能很好体现她的原则: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和室内空间边界模糊化,而被使用者理解成穿透、流动。 1.形式的不确定性: 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 ! 2.功能的“不确定性”: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库哈斯早在1972年写作《疯狂的纽约》时,就已经意识到。不过后来,库哈斯仅是从宏观层面,对现有的功能单元,打破进行重新组合而已。而妹岛和

从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分析妹岛和世的白色建筑观

从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分析妹岛和世的白色建筑观 1.白色派建筑 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建筑展览,在这次展览上出现了5位当时不是很有名气的建筑师,后来被称为“纽约5”的建筑创作组织,他们分别是彼得?艾森曼,迈克尔?格雷夫斯,理查德?迈耶,迈克尔?格雷夫斯和约翰?海杜克。他们的建筑作品以白色为主,因此他们的建筑也被成为白色派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白色派作为一个组织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但是他们后继者仍然在白色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与发展。 2.妹岛和世的白色建筑观 1981年妹岛和世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并在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所以说妹岛和世的创作手法多少受到伊东丰雄影响。伊东丰雄常常表现为一种轻盈飘逸,无重量感,他倾向于使用创新的技术,创作出延展透明的建筑。[1]妹岛和世的作品也深受雷姆?库哈斯的影响,它的导师曾经将他的风格归之为“平面图建筑”。[2]库哈斯的作品往往看似是编码好的程序一样,然后它自己能够运作完成建设施工。 妹岛和世对白色派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以森林住宅为例,这栋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由于林木的茂密,在这里很难辨别方向和精确的测量地形,因此妹岛在这里选择圆形的平面化处理,以此希望圆形的造型特点去顺应其复杂的地形环境,配以白色的外墙处理,使得这栋住宅与环境达到了和谐共处的效果。通过这栋住宅,妹岛和世无意中附和了白色派代表格雷夫斯的建筑观点,也就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要说对白色派建筑的发展上面的创新,伊东丰雄对她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平面和空间的处理,还有构造方面的创新。 3美术馆的平面处理 美术馆的场地,从宏观上看美术馆包裹在周围矩形体块中间,三面环路为了体现此美术馆走下美术馆类建筑的前沿,首先要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的对比。就像赖特在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一样,虽然说赖特的博物馆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但或许就是因为它强烈的对比,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圆形还自身具有很强的向心性,民众可以在这个圆形的建筑外围从事各种户外活动,形成一个最为原始的交流活动。这个美术馆虽然说走在了美术馆类建筑的前言,但是同时它又回归了艺术最为原始的状态。另外,日本尚圆传统自古有之,无论是他们的国旗中的红太阳,还是他们对菊花的崇拜,说明圆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感情。而妹岛的21世纪美术馆的平面是一个正圆,所以说这栋建筑首先拉近了其与日本民众的情感。 4美术馆的立面处理 一般来说建筑的平面基本上决定了建筑的立面,但是在这栋美术馆的立面处理上,妹岛和世基于她自己的单元组合方式研究。不仅在美术馆圆形内部矩形的组合多种多样,而且在建筑的立面上也表现一种凹凸变化。因为美术馆一层外围采用了圆形的处理,为了与周围环境取得一定的附和,所以妹岛和世故意把中间的矩形凸出形成二层空间,并且这些凸出的二层根据功能需要采用了不同的高度处理,而且并非所有的矩形都凸出来,有些只是假二层。

最新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摘要:通过对2010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女建筑师妹岛和世经典作品的分析, 阐释了其独特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 关键词:妹岛和世;作品分析;设计手法 一.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在SANAA事务所建立的十余年里, 他们陆续在国际性竞标中夺魁, 这使得妹岛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 其作品也因为对于新美学的诠释 和鲜明的实验性而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二.建筑思想: 妹岛和世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空间概念,她的概念源自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消隐,她的理解是拒绝明确的空间秩序,即拒绝空间与功能的明确对应。注意她是拒绝明确,追求模糊,而非拒绝对应与秩序。她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能很好体现她的原则: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和室内空间边界模糊化,而被使用者理解成穿透、流动。 1.形式的不确定性: 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 2.功能的“不确定性”: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库哈斯早在1972年写作《疯狂的纽约》时,就已经意识到。不过后来,库哈斯仅是从宏观层面,对现有的功能单元,打破进行重新组合而已。而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库哈斯的影响下,以及在日本文化作为中介的情况下,他们极其深刻地领悟到时代的脉搏。在某种意义上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对功能的“不确定性”的理解,是以日本的禅文化的内心细腻和独特感受作为接受基底,由于库哈斯没有这一层的文化底

_解析_妹岛和世的_森林住宅_

Analysis on the Villa in the Forest Done by Kazuyo Sejima “解析”妹岛和世的“森林住宅” 摘要:本文通过对“森林住宅”进行文字与图示分析,从若干视角“解析”了建筑的合理性与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猜想出种种结果与意图的联系,这 个过程就像一个建筑的生成游戏。针对分析不热衷著述和理论表达的建筑师的作品,似乎提供了另一种分析的方法和可能性,猜想的结果或许与原作相去甚远,但它就像一个游戏一样刺激着我对建筑的种种探索。关键词:森林住宅 装置 生成 游戏 李丽妹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硕士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建筑师 一、关于建筑师 妹岛和世是日本女建筑师,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妹岛和世在伊东丰雄建筑事务所工作了六年后,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妹岛和世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建筑师,她的工作往往从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入手,并花大量时间制作和研究工作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最后使建筑呈现出一种整体简洁的效果。人们往往会惊讶于用这种极其理性、繁重的工作方式如何最后形成了她作品中那种纤细、敏感、柔弱的氛围之美。 二、关于森林住宅 森林住宅是妹岛和世的早期作品,1994年完成。住宅位于日本的千野市,建于一片森林里。建筑用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98.84平方米,分两层,主要用作居住,艺术工作室及展览室。(图1) 1.环境分析 住宅位于一片森林中,此森林均质且缺乏方向感,但有很好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建筑用地很大(1260平方米),建筑师却选择了一种体块集中的建筑体量,占地面积仅为156平方米,约占建筑用地面积的1/8,尽可能保留了用地的原有环境和肌理。森林 地面有一定的坡度,住宅建造在坡上,建筑处于基地深处,一条 图3 图2

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知识讲解

二、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 建筑界从上个世纪60-70年至今,一直酝酿和加深对“不确定性”的认识,虽然经过了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浅层解读或者误读,终于走向其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时候,这在新一代的建筑师如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身上表现得更加尤为明显。在前面师承关系上,可以看出建筑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只有作为三位一体完整地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确定地说建筑界对后现代社会中“不确定性”真正地领悟了和理解了。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形式上的不确定性,功能上的不确定性和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其实,还有概念的不确定性,观念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属到上面的三种之内,从目前建筑界的发展状况来讲,和当代人们对建筑认识深度来看,分成三个方面来论述,应该说可以比较全面地把建筑上的“不确定性”的发展成果阐述清楚。 (一)形式的不确定性 形式的不确定性,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伊东是从风的研究开始对建筑的流动性和轻盈感所作理解的。初期,他对“不确定性”的理解,也多局限在形式的“不确定性”上。到了后来,他偏向了对“半透明性”理解,这个转变应该是对形式“不确定性”的理解的飞跃,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从写实性的“不确定性”向写意性的“不确定性”的巨大的飞跃,这一点至关重要,乃至后来影响到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的视觉上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建筑的空间、通灵剔透,具有“禅”一样的纯净空间(图6)。 虽然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领悟到了这点,并且把老师的认识推到极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图7)。他们很多建筑采用了玻璃和半透明的玻璃作为外在围护结构,但是它们不是完全透明的玻璃,或者有意识地在玻璃的光学效果作一番研究和改进。即使用实体的墙面作为围护结构,他们也尽量减薄墙体的厚度,提高墙体的明度和亮度,尽力降低墙体的笨重(确定)感和敦厚感。有时在墙体上随意开设洞口,也是营造轻盈感的有效措施(图8)。在建筑室内多采用密柱,以尽量减少柱子的直径,以获取建筑上的轻盈感。同时也尽量压薄楼板和屋顶的厚度,来降低楼板和屋顶的自重,而来从形式上减少笨拙感(图9)。上述的方法可以确保获取写实上的“不确定性”。同时,在室内的饰面材料尽量要用反光或透光的材料。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写意上的“不确定性”感,他们把视觉上的“不确定性”几乎推到了极致。在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室内,阳光透过半透明玻璃弥漫在室内,光线被钝化而变得柔和。浅色或白色或朦胧透明的或反光等材料,不断钝化光线,同时透过或反射柔和光线,经过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的光线在室内轻盈地来回传递(反射),最终使得室内形成一个朦胧、纯净和半透明的“光的海洋”(图6)。这种“光的海洋”呈现天堂般的美丽和魅力,把时代的“不确定性”感用建筑语言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晶莹、不是剔透,而是朦胧、氤氲和柔和,纯净得近乎禅一样的空间。我们眼前只有柔和的光线,物体消失了。视觉上的感受,给予人心灵强烈的震撼,与现实生活中弥漫着电子媒体时代的虚拟的世界的“不确定性”融为一体。他们的建筑作品使我们似曾相识地体验到电子时代的“非真实的梦幻世界”。在我们内心深处获得的电子时代的“不确定性”印象,在我们眼前奇迹般地出现了,我们感

2010年 第三十二届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 和 西泽立卫 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0年第三十二届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 日本和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 日本 2010年3月28日,普利兹克奖筹委会公布,获得2010年普利兹克大奖的赢家是:日本SANAA 组合,这是由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室。 该小组是两位倡导新风格建筑的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建的。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SANAA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SANAA的基本设计理念对年轻一代的建筑设计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妹岛和世(女) 1956 出生于日本井原1979 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获学士学位1981 获日本女子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西泽立卫(男) 1966 出生于日本神奈川1988 毕业于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 获得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硕士学位目前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个展1998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GA画廊,日本东京2000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6个方案”,巡展于德国柏林Aedes画廊、荷兰鹿特丹NAI以及西班牙马德里的Ministerio de Fomento 群展1996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1999 “非私密的房子”,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2000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2001 “帕尔马斯屋顶花园”,荷兰鹿特丹 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大约在一个月以前,由日本的SANAA设计的Rolex学习中心开放了。现在,摄影师Iwan Baan 给我们发来了为3月的Domus杂志而拍摄的相关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令人诧异的倾斜室内构造,一些穿孔的混凝土曲面+玻璃体块建筑。 这个用混凝土建成的房子完全没有厚重的感觉,反而非常轻盈,纯洁的室内空间是自由而纯洁的感觉,像一个流动的梦。设计来自日本的女建筑师妹岛和士(SANNA事务所),她以极为简洁而细腻的设计广受好评。

代代木劳力士学生活动中心解析——妹岛和世

ROLEX LEARNING CENTER Architects SANAA Location Lausnanne, Swizerland INDEX Brief Introduction Ideas & Concepts Vital Statistics Other Projec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Model of structural System

I. BRIEF INTRODUCTION Architects SANAA Schedule Competition 2004 Construction 2007 – 2009 Opening February 22, 2010 Location Lausnanne, Swizerland Client EPFL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tructural Base Concept SAPS / Sasaki and Partners Structural Engineer B+G Ingenieure Bollinger und Grohmann GmbH Walther Mory Maier Bauingenieure AG BG Ingénieurs Conseils SA Losinger Construction SA Footprint 20,200sqm (166.5m x 121.5m) Floor Area 37,000sqm Number of Floors 1 Basement + 1 Main Cost 110 million chf(800 million RMB)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

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SANAA的建筑设计,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地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了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非坚实的物质――比如玻璃,就是他们经常采用的材料。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些SANAA的基本理念对年轻一代建筑师产生了巨大影响。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各自独立,又共同组建了SANAA,2004年第九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他们的方案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twenty-fir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获金狮奖最佳方案奖。稍后在瑞士Lausanne联邦工科大学(EPEL)学生中心国际指名竞赛中击败了让.努维尔,赫尔佐格和德穆隆,库哈斯,扎哈.哈迪德等获胜,更加引人注目,除了先前完成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外,同时进行的大项目还有西班牙的瓦伦西亚近代美术馆扩建项目,这在妹岛和西泽的建筑生涯中也是难得工程,妹岛和世的美学在建筑界视野中日渐浮上。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美学最重要的地方是他们多次试图将普通的公共建筑营造出供认冥想的空间,这也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种文化精髓流淌在妹岛的血液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那种白色,轻盈,透明,超薄等各种手法理解为创造暝想空间的手段。 先谈谈西泽 西泽作品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建筑师对待空间的态度和考察空间的方式。日本建筑评论家五十岚太郎说,西泽考察空间的方式是很具独创性,他仿佛站在一架变焦相机的背后,不断调整变焦,不断改变放大缩小的倍数,从而观察到别样的,丰富多彩的空间状态。西泽说虽然建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空间以外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但空间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很明确的。 西泽喜欢的空间是一种开放的,有公共性的空间,与许多人进进出出,有公共性的,交流的空间,比如咖啡馆,露天茶室,人们可以自由的进出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同时,又有私密性的一面,人们聚在一起,同时也在做自己的事情。有看书的有等朋友的人,也有谈话的人,各种各样的私密性同时存在,而整体又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空间,他关注的正是这种状态,而不是空间形态,比如解构主义建筑空间,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可是与功能,状态,私密性.等没有关系,是一种装饰性的形态,这是西泽不喜欢的。 西泽他自己说大学期间比较喜欢文丘里和库哈斯。首先,文丘里无视历史,同等的看待罗马风建筑,巴罗克建筑,柯布西野和赖特的现代建筑,完全打破了当时的历史。虽然他很重视“历史”。他评价建筑不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一个建筑是否重要,而是强调这个建筑对自己是否重要,用自己建立的体统对历史上的建筑进行评价,完全不用“历史”的审美体系,也就是完全无视“历史”。这给他很大的启发。 80年代后期他在大学学习,解构主义刚开始流行,来势汹汹,但他对其没有一点兴趣。1988年解构主义的那个展览,屈米,盖里,艾森曼,OMA,都参加了。他完全倾向于OMA,认为OMA和解构主义有根本的不同。他通过库哈斯感受到了建筑的乐趣,从库哈斯那里重新学习了历史,它认为库哈斯复苏了历史上的建筑运动,库哈斯的实践如“拉维莱特公园落选方案”“法国国家图书馆方案”设计方法论上也给他巨大的冲击。 研究生一年的暑假,他到伊东丰雄事务所联系作临时工,他说当时对伊东也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可能是为伊东立足于考虑“现在”的设计姿态所吸引。伊东从不仿效历史上的已形成的建筑,是一种完全面向现在的姿态,伊东是他第一个面对面接触的建筑师,以前对建筑师的理解都是从杂志,书本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伊东对他的影响非常重要。 伊东用自己的视点去判断东西地好坏,有独立的历史观和独立的人格,伊东通过建筑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世界,这是他给西泽的启发,伊东对已经形成的历史从不去跟从,当然也有跟从的时候,但是那要通过自己的判断,非常的个人主义。

空旷的运动---妹岛和世作品随想

董豫赣的文章:《空旷的运动》----妹岛和世作品随想 -------------------------------------------------------------------------------- 日期:2003.04.21 今日/总浏览: 1/31 一、空旷 “正是他的空旷使我神往”,弗兰茨说:“人们收起了祭坛、塑像、图画、椅子、地毯和 圣经,在那一刻得到了欢乐和安慰。他们把一切统统丢掉,就像丢掉桌上的剩物。你不能想象海格立斯(即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的扫帚怎样清扫这个大教堂吗?” ----[捷克]米兰.昆德拉 取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核查梅洛立斯完成的十二项英雄业绩,并无清扫大教堂的记载。他第五项业绩是清扫奥 革阿斯的牛棚。他用的也不是扫帚而是阿尔弗俄斯和佩纳俄斯的河水。昆德拉把弗兰茨的这段话归到“误解小词典”的小标题下。 海格立斯的这次清扫是他十二项业绩中最为轻松的,一天之内他将河水引入牛棚,把千 余头牛经年的污秽冲洗干净。连手都没弄脏,就完成了任务。 密斯则是一块砖一块砖的拆,拆掉外墙,保留了柱;拆掉卧室,保留了床;拆掉餐厅, 保留了桌、椅;拆掉墙的封闭,保留了生活的自由。 1958年,新达达派首脑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在巴黎举办一个“空虚展览会”,器 具被搬得精光,展出的内容是全部涂成白色的画廊。成千上万的人观展过后,阿伯特.卡默(Albert Camvs)写下留言:“唯其空空,最富力量”。 这一年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已空旷了八年。 弗兰姆普敦断言密斯如此精致的空间具有返祖性时简略了推理。原口秀昭却列举了令人 信服的证据,演绎了从帕拉第奥的古典空间到密斯的匀质空间的全过程。他把路易.康当成反匀质空间的旗手。当康在那张著名的草图中(The plan of a city is like the plan of a house)把房屋里的贮藏间标引到城市成为商店,把走道标引出去成为城市交通......他引入一种细胞分化的逻辑。对它做逆反操作(仍以房子作起点)就很容易消解房屋的隔墙:卧室显出床、餐室现出桌、椅......于是空旷后的空间仅剩密斯经典的家具与器具。架起的地板如台一样静静展开(进一步消解家具就回到弗兰姆普敦的反祖性空间:功能尚未分化的穴居或者巢居的彻底空旷)。 在我,也许是家具导致了密斯与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1956~ )的关联。 1989年妹岛设计了一件题为“move”的家具(图1),我无法确定它是椅或是别的什么。

伊东丰雄、妹岛和世的不确定性

我们建筑师自由吗? 我们建筑师能不受社会或历史的影响吗?或者说,我们能够脱离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存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为我们质询伊东丰雄的建筑定下了基调。毕竞,如果我们不去研究伊东丰雄那与时空主题密切相关的建筑个性,我们就只能抓住内容的外表。伊东丰雄是新千年伊始活跃于日本的一位建筑师。像许多著名的日本建筑师一样,他未曾出国留学而是进了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即就职于一家建筑公司,几年后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在东京的私人执业生涯。我不知道是否有必要让大家回忆一下E·H·Carr的“历史是什么”这一命题,因为建筑设计过程可能成为建筑师与其周边环境持续对话的结果。在此,我并非想要提醒大家建筑师是时代的产物,代表着时代的精神,而是想要指出,没有全面理解建筑师所生活的时段而来研究他的作品是不得要领的。 然而,我们在对伊东丰雄这位建筑师及其作品的研究中,经常从一开始就犯不得要领的错误,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错误。我们对日木建筑一般易犯的这些错误并非仅限于对他个人的。其中一个错误就是我们认为自己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而另一个错误则源自于我们被误导的观念,即东京或日本的生活方式和汉城或韩国的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我们对日本建筑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表面,那么这些认识就与我们对着一个装满误解的袋子来猜测里面装有何物没什么两样。尽管韩国和日本相毗邻,但是我认为它们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认识到一个非洲国家和我们在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即这些文化习俗属于那些长得与我们完全两样的人们。但是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个缘故,对于那些和我们长得相像并和我们毗邻而居的人们,我们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错误的观点,那就是日本的文化习俗和我们的文化习俗即使不是完全相同的,也会是相似的。我敢说,我所了解的日本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无异于任一非洲国家的外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赞成或者无视韩日在诸多方面的相似性,而只是表明差异和相似共存这个事实。建筑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必然要反映我们的生活,因此,只要这两种生活之间尚存哪怕是一丝的差异,两国的建筑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当我们从形式和技术的层面来考察日本建筑时无法避免犯错的原由所在。在韩国,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住宅是一项基本用品、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决定、一处休身养息的地方,但是在日本,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对日本人而言,住宅仅仅是一处就寝的空间、一个类似饭馆的用餐之处,或者一个供中途驻足的场所。两国之间的此种差异与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有关。他们始终无法拥有的空间仅仅成了一个临时的避难所,而这样的看法又驱使他们在其住宅之外找寻那些一向属于住宅的功能,其中包括了传统住宅的象征性。因此,它就演变成了使那些功能在想像中或者现实中得以实现的过程。我们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并不意味我们共享着同样的时间。有谁敢说地球上的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里呢?毕竟,即便我们靠得很近,我们也还是处在不同的时空中。因此,要了解伊东丰雄的建筑就势必离不开对他所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 2000年之后

妹岛和世建筑欣赏

妹岛和世建筑欣赏 柔软的环 ——卢米埃公园咖啡厅(Lumiere Park) 这是在阿尔梅勒(Almere)市附近,面对人工湖的一个公园中制作的咖啡厅提案,方案的主人是咖啡厅和两名艺术家和他们的工作室,妹岛和西泽来了一个绝妙无比的设计,简洁的就像日本禅宗画家仙崖的水墨简笔画,既在一个若大的白色柔软的环降落在公园中。 这是咖啡厅空间的设计非常空旷和奢侈,坐在这个全通透的空间里,可以任意东张西望,如果回到平面图去看一下,实际设计手法只是画了两个不同弧度和大小的环叠在一起,就是这么简单。 精致――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妹岛和世的建筑,简约,冷静,精致,暧昧,空间感觉有点象她的老师伊东丰雄。她是继伊东之后对日本新一代建筑师产生深远影响的另一位设计师。她的极简风格,她的磨砂玻璃和女性化的意境使日本传统的现代传释又多了一个版本。 妹岛的成名作是一家制药厂的女子宿舍,这个作品使她在四十多岁时获得了新人奖。但真正使她跻身日本一流建筑师的是一个大学的多媒体中心,她和她的合伙人西泽立卫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的作品奖。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两位建筑师组成的工作室叫做SANAA。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SANAA呈现出一种新的的建筑风格。除了对结构和设计的关注,他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周围生活群落、环境和客户的个人需要:细致的研究、直觉的感受构成了SANAA的建筑设计。而这两个方面似乎正是女性设计师经常关注的领域。例如,他们设计的私人住宅就摆脱了传统的惯有模式。更准确的说,他们“打开”了建筑的设计程序,为各种不同情况的需求提供实际的、灵活多变的设计。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观感中解放出来。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

确定“不确定性”的确定性——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解读(该文载于《建筑师》杂志2009年4期) 王发堂等(武汉理工大学)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世界中,世界活跃了一批富有才气和创新能力的激进青年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80-90年代浮出水面,之后迅速窜红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企图对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进行分析。先是介绍他们的师承或他们前辈的相关建筑思想,其次介绍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形式的不确定性、功能的不确定性和方法的不确定性。 一、师承关系 妹岛和世曾经说:“一般来说,我自己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她承上主要是指承袭了伊东丰雄的建筑哲学,发展了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因此在解析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之前,就必须对这两位世界级的建筑大师的思想有所展开。 (一)伊东丰雄 在日本战后,存在着三个主要建筑流派,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由大高正人、菊竹清训和黑川纪章等等当时的“少壮派”所展开的“新陈代谢派”的运动。“新陈代谢派”运动的时代背景,可以用丹下健三的1959年的一番话来做说明。丹下说:“在向现实的挑战中,我们必须准备要为一个正在来临的时代而斗争,这个时代必须以新型的工业革命为特征,……,在不久的将来,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即信息革命)将改变整个社会”。丹下在讲话中,很明显把新技术当作是对信息革命的应答措施。(但是,在当时信息革命的特征不很明朗,只是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电脑和网络盛行的时代,这种特征才表现为越来越明显。)对信息工业社会的特征把握不很准确,也就使“新陈代谢派”无法拿出相应正确的对策。也就是说,“新陈代谢派”之所以很快就消失历史的黑洞中,就如它们自己的主张一样:即“强调事物的生长,更新与衰亡”,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思想着眼点的超前性和对信息时代特征的认识不足而造成的。也可以说“新陈代谢派”企图用工业技术(即工业社会的手段)去解决信息社会的存在的问题。相当于后来欧洲兴起的高技派,在欧洲的解构主义运动对“不确定性”冲刺失败后的无意识的反映。还有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干脆以建筑类型学的名义在进行“复古”的举措,瑞士的博塔就是新理性主义典型的继承人之一。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不确定性”的问题所在,但是却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新陈代谢派”的主张的实质性问题(即对信息社会特征的认识问题)只有到了伊东丰雄才被真正地认识清楚了。“新陈代谢派”虽然自己在历史上没有结下什么硕果,但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为后来的日本建筑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和人才储备,为当代日本建筑界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由于“新陈代谢派”内在不可克服的矛盾,无法把握实质问题,于是“新陈代谢派”的中坚分子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误读信息社会的特征,于是生发出种种的偏离:黑川纪章无奈地转向“新陈代谢派”的本义即生物学倾向以生物适应为基础的共生理论,从目前看来,这一支

妹岛和世简介(1)

妹岛和世 妹岛和世(罗马拼音:Kazuyo Sejima、日文假名:せじまかずよ;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目前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创作历程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 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1981年毕业于日本女子大学的大学院,获硕士学位,然后进入伊东丰雄的建筑事务所,并于1987年创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事务所中除她以外的三名所员中,有两位是女性。1988年随着作品千叶县胜浦的周末住宅“栈桥 I”的建成,妹岛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接着在1990年又建成了“栈桥 II”;1991年建成了她的

最著名作品“熊本市再春馆制药女子寮”;1996年与西治立尉(RUYE NISIZAWA)合作了新作国际情报科学艺术工作室。1997年又再次与西治立尉合作了熊野古道美术馆。与此同时,她积极参加各种设计竞赛,1988年鹿岛赏住宅杯竞赛入选( SD REVIEW);1989年获东京都建筑士会住宅建筑特别奖、吉冈奖(新建筑特集、新人奖), BL国际工业设计竞赛二等奖;1990年在日法文化会馆的设计竞赛中获优秀奖;1992年 GID竞赛二等奖、商环境设计竞赛二等奖、 JIA新人奖(日本建筑士会);1994年第一次日本文化艺术助成金奖、94商环境设计奖、94建筑奖。美国 B.BONGAB所著《日本新建筑》一书中列举的日本建筑师中只有两名女性,其中之一就是妹岛和世(另一名是长谷川逸子)。凭着她的努力和才干,她的事务所依靠连续获奖所得的工程维持并发展着,至今已有十年。 敬业精神 妹岛和世对每个作品都很认真,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妹岛和世作品 她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每年差不多只做一个工程,用她的话说刚可以维持事务所的开支。正是这种求稳、求精的设计态度,使她在日本这样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到现在。这一点也许对今天中国的建筑设计者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妹岛和世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是从小通过电视和录相等媒体培养出来的一代建筑师,有着特有的与前人决不相同的空间认识。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