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验语言,让语言与精神共舞

体验语言,让语言与精神共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4524377.html,

体验语言,让语言与精神共舞

作者:林婉生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61-02

1.由两个课题说起

优秀的作品总具备独特精到语言,语文学习固然要关注作品"说什么",但中心任务更在于探究"怎么说"。因此,具体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对象,是语感养成重要阶梯。然而,语文教学中,不少师生仅仅把语言作为一种客观的符号,一种客观知识来学习。诚如以下两个例子:

听过一节教研课,上的是《安塞腰鼓》。这篇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文章在老师的引导下被条分缕析,分崩瓦解,这个句式修辞,那种结构写法分析得具体精到,但是课堂如止水波澜不掀,如鸡肋索然无味--是什么让元气淋漓的语言变成了僵死的符号?是什么使本该最有情味、最鲜活灵动的语文学科也变得冷漠无情、味同嚼蜡?

《端午的鸭蛋》教学中让学生咀嚼品味句子"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且看学生的回答:它写得很形象生动,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出来了……

这种无品味的品味,无分析的分析经常出现课堂,笼统含糊的、概念化的词语,如生动、形象、伟大、无私等词语屏蔽了学生的心灵,他们惯用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取代了自己与文本的对话--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文本,摇动学生的心旌,让他们从语言文字中听到风的呼吸,看到水的柔姿,嗅到花的芬芳,触摸到生命的温度?

2.理论支持

现代符号学的奠人皮尔斯曾提出"符形""符释"和"对象"符号三角的三位一体理论。"符形"

是指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者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符释"是指符号使用者对符号形体所传达的关于符号对象的信息、意义;"对象"就是符号形体所代表的那一"某

一事物"。皮尔斯特别指出,符释"不只是一词项的意义";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认为,符

释也是"一种情绪联想,它具有一定的引申意义";黄华新教授认为,"它还应当包括人们能够

表达或不能表达的复杂情感"。语言不是纯粹客观的,除数学用语外,几乎没有一个句子不带有某种感情或情绪色彩。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文本更是作家生命体验的凝结,是语言的生命力、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的成果。既然蕴含着情绪、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理性分析,把概念灌输给学生了事,而必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语言中鲜活灵动的生命气息。因为唯有生命才能唤醒生命,任何袖手旁观式的条分缕析都不能抵达生命的真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