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在自然语言中,我们把形如如果p,那么q 的语句称为条件句。而条件句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或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全部逻辑,至少是旨在刻画推理的逻辑,都建立在澄清和研究若 A 则 B的真值和涉及此类条件句的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之上。①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条件句分为直陈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条件句关注最多的就是后者,不仅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还由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条件句的自身特点。通常人们认为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为反事实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 ( 而客观事实是真的) 。客观事实上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例如,我为昨天开会迟到而感叹地说如果我没有迟到,我就不会被批评了。主观认定是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举行元旦晚会,张三很有表演才华,他的节目是压轴戏,最后我没看完提前回家,第二天见到张三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你参加了昨天的晚会,节目会更精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而言,我表达的是一个反事实条件句,尽管我所说的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本文中我们用□表示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符号,用 p□q 表示反事实条件句如果 p,那么 q。

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 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而从语用学角度刻画反事实条件句起步较晚,文献较少,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一、用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

我们知道,传统逻辑语义学对意义的理解就是它的成真条件,这种意义理论描述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静态关系,因此是静态语义学。实质蕴含理论、严格蕴含理论、可共存性理论和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属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

( 一) 实质蕴含理论

实质蕴含源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其核心思想是: 不考虑前后件之间的联系,条件句的真值由它的肢命题的真值决定。它的逻辑特征是: 如果有 p,就必然有 q,而没有 p 是否有 q 不能确定。根据特征,我们知道,条件句在三种情况下是真的,即 p 真 q 真,p 假 q 真,p 假q 假。这条进路除了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 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一命题所蕴含) 外,还会与自然语言的使用不符。问题就出在后两行,因为根据真值表,如果前件假,而不管后件为真还是为假,整个条件句都是真的,而这与反事实条件句不符合。这样一来,所有的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因为反事实条件句前件假。如:

( 1)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2)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也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人们通常会认为 ( 1) 是真的, ( 2) 是假的,而不会根据实质蕴含的真值表认为两句都是真的,因为这样做太违反直观了。除此之外,运用实质蕴含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导

致一些原本有效的推论模式无效,如传递规则、前件强化规则和逆换规则。芬兰逻辑学家希尔皮南在条件句与可能世界一文中谈到了这三条规则失效。

( 3) 如果超级大国领导人不怕核大战,世界会毁灭。如果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超级大国领导人不怕核大战。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世界会毁灭。

( 4) 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所以,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它会燃。

( 5) 如果伯蒂看见过那只牛油瓶,他也不会偷它。所以,如果伯蒂偷了那只牛油瓶,他也不会看见过它。

例 ( 3) 例 ( 4) 例 ( 5) 分别是传递规则失效、前件强化规则失效和逆换规则失效。为了能更好的刻画反事实条件句,人们尝试对实质蕴含进行改造,提出了严格蕴含。

( 二) 严格蕴含理论

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刘易斯首先提出的与必然、可能、不可能等模态概念有联系的命题间的蕴含关系。与实质蕴含不同之处在于它要求命题 p与命题 q之间有某种必然联系,即 p真而 q假是不可能的。严格蕴含的提出,是由实质蕴含引起的,由于实质蕴含没有考虑到前后件之间意义上的联系,企图通过严格蕴含可以反映命题之间的必然联系。而反事实条件句前后件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基于经验和自然规律等,并非是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因此,一个有效的反事实条件句未必是严格蕴含。如:

( 6) 如果你出卖你的朋友,你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例 ( 6) 前后件之间的联系不具有物理上的必然性联系,而是人们基于经验上的联系,因此不是严格蕴含,但却是有效的反事实条件句。正因为如此,人们不赞同将反事实条件句看成是严格蕴含。不仅如此,人们很快发现严格蕴含的提出并没有消解那些违反直观的怪论。为了刻画反事实条件句只能另辟蹊径了,接下来相继出现两种理论。

( 三) 可共存性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古德曼 ( NGoodman) 、塞拉斯 ( WS? Sellars) 、蕾切尔 ( NRescher) 等人提出的共存性理论,也叫反事实条件句的元语言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反事实条件句从前件并不能直接推导出后件,之所以从前件能够导出后件是因为人们在前件中预设了某些规律和真命题,只有预设的这些规律和真命题与前件一起才能推出后件。如:

( 7) 如果火柴已被摩擦了,它就会被点燃,

例 ( 7) 仅仅有前件并不能直接推出后件,还需要我们预设一些真命题,如火柴制作完好、足够干燥,氧气充足等等,以至于火柴被点燃可以从火柴被摩擦中推断出来。运用可共存性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前面举的例子中传递规则、前件强化规则和逆换规则失效。例 ( 3) 中的一个前提如果超级大国领导人不怕核大战,世界会毁灭。这个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只有和预设的包括超级大国拥有核武器在内的真命题集一起才能导出后件,而这个预设的真命题

集又和第二个前提的前件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相矛盾,因此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正确的。例 ( 4) 中的一个前提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这个条件句的前件只有和预设的包括氧气充足在内的真命题集一起才能导出后件,而这个预设的真命题集又和第二个前提的前件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相矛盾,因此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例 ( 5) 之所以逆否规则失效,古德曼认为它的前提不是反事实句,而是半事实句,这个前提断言的是伯蒂偷那只牛油瓶不能从伯蒂看见过那只牛油瓶中被推断出来。半事实句通常与其逆否句不具有相同的涵义。

虽然运用可共存性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前面举的例子中传递规则、前件强化规则和逆换规则失效,但这个理论存在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在前件中预设的某些规律和真命题组成的集合如何界定; 第二个难题是前后件之间的联系不是逻辑必然关系,而是自然定律、物理定律或者因果定律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难题涉及对这类定律的界定。

( 四)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

虽然将反事实条件句简单地处理为严格蕴含并不成功,但可能世界语义学对于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的研究者而言是有很大吸引力的,研究者认为人们与现实世界或者前件为真的相似的可能世界之间存在某种顺序函数或者选择函数,在一个已知的前件为真的世界,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值取决于那些前件为真的世界中后件的真假。Stalnaker 和Lewis 两个理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相似性的不同理解,通常,人们在不考虑这一差别时把 Stalnaker 和Lewis 的反事实条件句的解释理论放在一起称为StalnakerLewis 的可能世界语义学解释。人们发现利用可能世界语义学可以成功地分析或者解读反事实条件句,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前面举的例子中传递规则、前件强化规则和逆换规则失效,如例( 3) 使得超级大国领导人不怕核大战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跟使得没有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世界会毁灭可以在前者中成立,而在后者中不成立,从而使得两个前提都真,而结论为假; 类似的例 ( 4) 使得擦这根火柴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跟使得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可以是前提真,而结论假; 同理,例 ( 5) 使得伯蒂看见过那只牛油瓶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跟使得伯蒂偷了那只牛油瓶成立且与现实世界最相似的可能世界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可以说前提真而结论假。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受到来自三方面的批评,首先涉及可能世界本体论的问题; 其次,涉及刘易斯语义学中的相似性概念问题; 最后是逻辑的理由,因为这一理论使事实上无效的推论模式合法化了,对某些逻辑上可信的推论模式反而核证不了。如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不能正确地解释前件为析取式的反事实条件句,于是,人们对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扩展。

近年来语义学的动态转向使我们看到了传统逻辑语义对意义理解的静态性所带来的困难,主要是传统逻辑语义孤立地研究一个句子的意义,而不考虑语境的变化,上下文的关系,因而无法处理一个动态的句子序列。

二、用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

上面介绍的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前件增强模式、传递模式以及逆否模式均不成立,考虑下面两个例子:

( 8) 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所以,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它不会燃。

( 9) 如果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它不会燃。所以,擦这根火柴,它会燃。

毫无疑问,直观上我们会认为 ( 8) 是真的,( 9) 是假的。Heim 最先发现这一现象,虽然 ( 8)和 ( 9) 只是排列秩序上变换了,但真值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什么我们会认为 ( 9) 在直观上是假的,因为第一个反事实条件句我们考虑了没有氧的情况,所以当思考第二个反事实条件句的前提擦这根火柴时,我们自然会把先前考虑过的情景没有氧的情况增加到我们的信念系统里,自然而然的认为它不会燃,所以我们认为( 9) 是假的,但是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却不能对此进行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先前的语义学是静态语义学,无法处理语境的变化,动态语义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Warnbrod 理论、Heim 理论、von Fintel 理论以及Gillies 理论。

( 一) Warnbrod 理论

Warnbrod 的基本思想是将反事实条件句解释为与语境密切相关的严格条件句。Warnbrod 认为,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值并不是象静态语义学所认为的那样由前件决定,而是由它所处的那些语境中所有反事实条件句的前件共同决定。因此我们要密切结合上下文,不能孤立地研究一个反事实条件句。Warnbrod 在沿用反事实条件句的严格蕴含解释的同时还引用了一个语境变量可通达关系R。在Warnbrod 的理论中,传递规则、前件强化规则和逆换规则均成立,对于之前给出的三个反例都是可以消解的。例如,对于前件强化规则的反例,Warnbrod 认为我们之所以觉得反例是合理的,是因为在对反例中的两个反事实条件句解释时所用到的可通达关系 R 其实是不同的。考虑 ( 10) 和( 11)

( 10) 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

( 11) 如果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它会燃。

根据 Warmbrod 的理论,只有当下述情况成立时,即存在一个标准且正规的可通达关系R 使得由现实世界通达的可能世界集中既包含使得擦这根火柴成立的可能世界,又包含使得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成立的可能世界,且在这些可能世界中与 ( 10) 相对应的实质蕴含句是成立的,但在其中的某个可能世界中与 ( 11) 相对应的实质蕴含句不成立时,( 10) 和 ( 11) 才能被看作是前件增强模式的反例。但 Warmbrod 认为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既然由现实世界通达的可能世界集中包含了使得擦这根火柴且又没有氧成立的可能世界,而在这样的可能世界中它会燃是不成立的,( 11) 即为假。因此,在 Warm-brod 的理论框架中,这不能作为前件增强模式的反例。根据 Warmbrod 的理论,反事实条件句是单调的,它的一个优势就是能正确地解释前件为析取式的反事实条件句。由pr□q 到 p□q 和r□q 之所以被认为是合理的是因为一开始可通达关系中就包含了 p - 世界和 r - 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在判断这一推理的有效性时已经考虑到了 p 和 r 分别成立时的情况。由于可通达关系 R 在推理的过程中是不变的,如果前提成立,结论必成立。

然而,Warmbrod 的理论不能解释( 8) 和( 9) 的非对称性。因为 Warmbrod 是将一段话中涉及的所有反事实条件句看成是同时出现的,但实际上,( 8)和( 9) 反事实条件句的

出现有先后次序的动态序列,( 8) 和( 9) 的语境是变化着的。但 Warmbrod 只是给出了反事实条件句序列中语境不发生改变的条件,而没有涉及语境发生变化的情况。

( 二) Heim 理论

Heim 在 1994 年 MIT 的会议中加强了 Warm-brod 的理论。在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方面,Heim仍继承严格蕴含的解释; 并且,类似于 Warmbrod理论中的可通达关系 R,她增加的语境变量是可通达函数 f。这样就可以处理更为复杂的反事实条件句嵌套的反事实条件句,从而弥幸 Warmbrod理论的不足。相比 Warmbrod 的理论,虽然 Heim的理论在技术上更为灵活,但它仍着重说明语境不变的情况下反事实条件句是单调的这一点,还是无法处理语境变化的的反事实条件句序列

( 三) von Fintel 理论

von Fintel 认为,当我们判断一个反事实条件句 p□q 在 w 中的真值时,如果由 w 通过当前的可通达函数 f 得到的可能世界集中不包含 p - 世界,那么我们就需要对 f 做极小扩展以使得由 w 通过扩展后的可通达函数得到的可能世界集中至少存在一个 p - 世界,然后我们再对 p□q 相对于这一新的可通达函数做严格条件句的解释。von Fintel 的理论解释了 ( 7) 和 ( 8) 的非对称性,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可通达函数这一语境变量能够追踪到所有之前考虑过的反事实假设所引入的那些可能世界,且在判断当下的反事实条件句的真值时用到它们。

von Fintel 指出,虽然我们在做研究时可以假定所讨论的一个句子是孤立的或者一段话中的语境是不变的,但实际生活中日常语言并非如此,语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促使语境发生改变的驱动力之一就是语言本身。鉴于此,von Fintel 进一步讨论了动态语境中推理的有效性问题。

( 四) Gillies 理论

Gillies 对反事实条件句的解释与 von Fintel 相类似,von Fintel 理论中的语境变量是可通达函数,而 Gillies 理论中的语境变量是超域。,Gillies 指出一个反事实条件句改变语境的潜力就是对超域中域的消减,即消去超域里面的那些不包含前件世界的域,直到其中最小的域中包含前件世界为止。然后,如果在新的超域的最小域中的所有前件世界上后件也成立,则该反事实条件句为真。,Gillies 将他本人的理论与 von Fintel 的理论做了对比之后,指出他的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解释另一类von Fin-tel 理论不能解释的反事实条件句序列一一 Hegel 序列。被 Gillies 称之为 Hegel 序列的反事实条件句序列是其中包含可能 - 反事实条件句 ( mightcoun-terfactual) 的如下序列:

( 12) 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但是,擦这根火柴且又可能没有氧,它不会燃。

( 12) 中的第二个句子即为可能一反事实条件句,与之相区别,其中的第一个句子一般被称为会- 反事实条件句 ( would - counterfactual) 。在 Lewis的经典条件句逻辑中,可能 - 反事实条件句是由会- 反事实条件句定义出来的。在 Gillies 看来,形如 ( 11) 这样的 Hegel 序列是可接受的,但是与( 11) 对应的相反 Hegel 序列却不然:

( 13) 如果擦这根火柴且又可能没有氧,它不会燃。但是,如果擦这根火柴,它会燃。鉴于此,Gillies 认为反事实条件句的动态解释理论也应当能够解释Hegel 序列和与其对应的相反Hegel 序列的非对称性。由于 Gillies 能够解释可能- 反事实条件句以及 Hegel 序列的一致性,所以他认为自己的理论优于 von Fintel 的理论。

如前所说,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随着现代逻辑的发展,更由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孤立地研究一个句子的意义,而不考虑语境的变化,上下文的关系,因而无法处理一个动态的句子序列,这些因素推动着我们采用动态语义学的理论来研究反事实条件句。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 一、文献综述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在1893 年首先提出来的。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随后,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语义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个显著的特点。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规范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从蒙塔古最初建立规范语义学到后来克里普克等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诸如类型理论,模态理论范畴语法,博弈语义学等新的学说,特别是后来帕蒂等人对蒙塔古语义学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了规范语义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而国内近十年的语义学研究也遍布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例如张辉的《认知语义学述评》;对框架语义学的研究,例如陶明忠、马玉蕾合著的《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语义学在对隐喻的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于莹的《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隐喻研究》;对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康灿辉的《试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对语义学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王向君的《浅谈语义学与语法教学》。而对于歧义现象的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研究,例如高桂莲、陈颖、王海岩合著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却鲜有对汉语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所以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二、歧义的成因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对歧义的主要成因进行分类和剖析。 (一)、语音歧义 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例句: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zhang。” 在这个例句中,zha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2、一词多音引起的歧义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语义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 摘要:一词多义指一个词项具有多个相关义项的语言现象。新义项的产生不是随机的, 也不是盲目的, 而是人类认知参与下语言历时变化的结果, 因此认知角度的一词多义研究能够比较清楚地揭示一词多义的根源与本质。新义项以基本义项为核心, 按照辐射型或链接型方式排列, 构成一个词项意义的原型范畴。人们总是从基本义项出发, 主要利用隐喻和转喻思维等方式, 将新义项赋予现有词项, 从而使一词多义现象表现出明显的认知理据性。 关键词: 认知; 一词多义; 范畴化; 隐喻; 转喻 Abstract:Polysemy is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which a lexical item has more than one related meaning. It is the diachronic result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facilitated by human cognition. New meanings, centering on the basic meaning and arranged in a radiant or linear manner, form the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a w ord. People tend to attach new meanings to a lexical item by w ay of categorization, metaphor and metonymy,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iking motivational features of polysemy. Key words: cognition, polysemy, categorization, metonymy, metaphor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 即一个词可能会承载二种以上的意义, 语言学家将此语言现象称为一词多义现象。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减轻了人们词汇记忆的负担,是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是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语言手段。因而,一词多义现象一直成为了语义学研究的热点。传统的理论对于一词多义现象做过众多的研究, 其中主要有: K atz 和Fo rdo r( 1963) 基于组词间的类似性提出的语义成分分析法(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由德国学者J. Trier 提出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完整的词汇系统语义场理论以及传统的真值语义分析。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更多地将它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 但它们只是外部因素, 传统的语义学理论终究没有看清词义变化和一词多义的关系, 也未能充分地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运用范畴化的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方式,发展模式以及认知手段进行研究。 1.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 认知语言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 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 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 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作用之。所谓“心生而言立” , 其认知模式是: 客观世界—认知加工一概念生成一语言符号(赵艳芳,20 0 1 : 3 5 )。Lakof与Jo h n s o n (1 9 8 0 : 1 9 5 : 1 9 9 9 ) 以及L a k o f (19 8 7 )根据他们提出的体验哲学认为: 人类的认知、概念、意义、推理和语言等均源于对客观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体验哲学和C L (cognitive linguistics ) 认为认知来源于实践, 语言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 (王寅, 2 0 0 5 : 1 6 )。认知是和语言不可分的, 认知是语言的基础和发端。语言是由客观世界, 人的认知体验, 社会、文化历时与共时价值观及其语用因素促动形成的、具有动态演绎、延异性质和形态的象征符号系统和精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Vol.28No.3 M a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3期(下) 2012年3月英语习语凝聚了英语民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英语语言国家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体现了英语国家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英语习语可以成为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的一扇窗.可是,英语习语却因其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差异,涉及面广泛繁杂,大多与民族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有关,而使学生深感习语语义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用法难以掌握.认知语义学研究表明,语言的意义与人的认知经验密切相关,习语的意义也是在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认知机制发展起来的,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来揭示英语习语的本质,并运用概念隐喻、转喻与常规知识等主要认知机制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1 传统语义学对习语语义的阐释 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具有固定的结构,在语义和语法上能独立运用的词组.它的意义一般不能由各组成部分推断出来(王宗炎,1988).习语是独立于大脑理性思维和人类认知经验之外的抽象符号,它的本质是词汇,是语言系统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概念性的. 习语语义具有完整性,我们必须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失去了它们独立的语义,正如构成单词的每一个字母一般,分开以后毫无意义可言.习语的意义不是构成它的各个单词的意义的相加;如果将其拆分开,尽管可以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但是仍然无法理解这个习语的意义.比如,“I am under the weather ”一句中,un-der the weather 意指“unhappy ”,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毫无无法解释,一个人怎么能“在天气之下”呢?这也正是传统语言学家从习语的语义整体性来研究习语的原因. 习语具有结构的固定性,一般不能用别的词来代替,即使是同义词也不可以,比如,have an axe to grind (另有打算),不能换成“have a hatchet to grind ”.还有,习语中冠词的用法,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动词的主动或被动形式等都是固定的,大部分都不能随便进行句法转换.传统语义学认为,习语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是一种死喻,对于习语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模仿和记忆.2认知语义学视角下的习语意义阐释 2.1 习语是概念化的产物 针对传统的客观主义语义学观点,Lakoff &Johnson (1999)提出了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义观.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结构并非符号结构,也不能与客观世界直接对应,人类的知识结构,是概念结构,是人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意义是基于体验的心智现象,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意义需依靠原型范畴,概念化、意象图示来限定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对客观外界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完全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空间和自身开始认识世界的.人们在经验和行为中形成了范畴和概念,与此同时也就形成了意义(王寅,2007).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习语也是人类认知和体验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思维和认知这一中间层次,如果不依赖范畴知识、概念结构和认知方式,就无法接近现实.习语是人类概念体系的产物,不仅仅属于语言本身的问题.习语确实有它的特殊意义,我们应看到这些特殊意义正是来源于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概念体系正体现了这种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以head 一词为例,the head of deparment,head of state,head of government,head of page,head of queue,head of a flower,head of stairs,head of a bed,head of a tape recorder,head of syntactic construction …在head 的所有例子中,所表达的概念都与“头”这一概念紧密联系,表达“the front part of …”或“the vitally important part ”. 比如,在英语中有大量这样以身体词汇概念,产生的习语,play it by ear(随机应变,见机行事),rack your brains (绞尽脑汁想),turn a blind eye (熟视无睹),a stiff upper lip (泰然自若,坚定不移),keep your mouth shut and your eyes open (多看少说),从这些习语的语义,可以看出人类的认知 英语习语解析———认知语义学视角 李红珍 (孝感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要: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解释和分析英语习语的语义,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关键词:习语;认知语义学;认知机制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3-0250-02 250--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束定芳(1962— ),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隐喻学,现代语义学收稿日期:1999112118 2000年第7期 总第135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0,№7Serial №135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上海 210083) 提 要:本文简要回顾了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作者 指出,现代语义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多学科、跨学科、多层次、多视角。现代语义学词义层次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而在句子层次上的研究则受到了逻辑语义学的影响,因此,作者认为,认知语义学和形式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语义学;词义;认知语义学;形式语义学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major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modern semantic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Then the author focuses his discussion on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 as of research in contemporary semantics ,which ,in the au 2thor ’s view ,are multi-disciplinary ,multi-level ,multi-perspective and cognitive in nature.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studies in contemporary lexical semantics and formal semantics are heavily tainted with cognitive and logical concepts and the situation will not be likely to change any time soon. K ey words :semantics ,lexical meaning ,cognitive semantics ,formal semantic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07-0028-05 引言 语义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因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对语言意义的本质发生了兴趣。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们对“规约论”和“自然论”的争论,中国古代的“名”与“实”之争等等,都可以认为是对语言意义问题的最早关注。中国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小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语言文字意义的研究。 英语中现代意义上的“semantics ” (语义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语文学家Michel Breal 使用的。1894年,在美国语文学会的一次会议上,Breal 宣读了一篇题为“被呈现的意义:语义学中的一个要点”的论文,第一次使用了“semantics ”这个词。其实,英语中的“semantics ”来自于法语中的“seman 2tique ”,其意思是“语义的变化”。也就是说,当时的语义学研究的是意义的变化。1900年,Breal 出版了英文版的《语义学:意义科学研究》,对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做了系统的阐述。该书的法语原版出版于1897年。Palmer 在评价这本书时说过,“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好书,很可惜被人们忽视 了。” (Palmer ,1976:Introduction )一、语义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根据语义学近100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把语义学研究概括为四个阶段:(一)准备阶段;(二)词源学阶段;(三)结构主义阶段;(四)多元化阶段。 语义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跨度大约是1825年至1880年。19世纪末,两个重要的因素为语义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意义上的语言学,有自己独立的理论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是浪漫主义诗人对词语的特别兴趣。为了诗歌创作和评论的需要,他们对各种词汇,如古词、生僻词、俚语、长词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都对语义研究的兴起、发展和自主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时在德国Halle 大学开设拉丁语文学的德国学者Christian Karl Reisig 曾提出过语法的三分说。他把语法研究的内容分为:符号学(semasiology )、词源学(tyemology )和句法学(syntax )。其中,符号学的目标就是研究语义变化及其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从词汇语义学角度对比分析《呼啸山庄》的中译 【摘要】滋生于欧美的当代比较语言学,并不一定能成功解决所有语言教学难题,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文章从词汇层次,特别是从语义学角度的词义分类和动机方面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此外,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可为进一步作这方面的研究起一定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对比分析《呼啸山庄》语义学动机词义分类 词汇的对比研究包括分析词态学和语义学。本文从后者,即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中译进行对比分析。语义学是法国语言学家Michel Breal 1984年在美国举行的一 次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六年后英文本《语言学》出版。Breal 在书中首次对语义学的研究从目标和方法角度作出了系统 分析。语义学被确立为一门分支学科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早期语义学、语源学、结构语义学和多元语义系统研究。与传统语义学不同,现代语义学注重对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研究。本文把重点放在词汇语义学上,这对于从词汇角度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中译很重要。 许余龙曾对比较语言学这样下定义:比较语言学是一门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有系统的共时描述,旨在为与语言相关的活动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并找

出这种相似和相异含义的语言学分支。这为一些语言学家所接受,比较语言学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开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关注过或一直重视着比较研究这一课题,如赵元任、吕淑湘、刘糜庆、王宗言、许国璋和B.L.Worf,Robert Lado(1957), Catford, Holmes, Hatim。《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英文原版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艾米莉?q勃朗特的作品,艾米莉?q勃朗特因所写小说的独特而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评论家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称为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中国大陆上出现了三种中译版本,其中以杨苡和张玲、张扬两种译本最为流行,本文选这两种译本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1、词义的分类 毋庸置疑,现代语义学的研究目标是词汇意义,而词义是难以定义和分类的。根据现代朗文英语词典,“meaning”(意义)一词指的是:①意思;含义。②重要性;价值;意义。 ③意味深长的。[1]684本文在此采用第一种定义。一般而言,西方语言学界对词义有三种典型的分类。Grice从应用语言的角度把语义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意义、应用永恒意义、场景意义和说话场景意义。而Kitty则在Grice的研究基础上把句

[语义学,事实,条件]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分析 在自然语言中,我们把形如如果p,那么q 的语句称为条件句。而条件句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或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全部逻辑,至少是旨在刻画推理的逻辑,都建立在澄清和研究若 A 则 B的真值和涉及此类条件句的推理的形式有效性之上。①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条件句分为直陈条件句和反事实条件句,条件句关注最多的就是后者,不仅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还由于它有不同于一般条件句的自身特点。通常人们认为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为反事实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 ( 而客观事实是真的) 。客观事实上为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例如,我为昨天开会迟到而感叹地说如果我没有迟到,我就不会被批评了。主观认定是假的反事实条件句,举个例子,我们学校举行元旦晚会,张三很有表演才华,他的节目是压轴戏,最后我没看完提前回家,第二天见到张三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你参加了昨天的晚会,节目会更精彩。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而言,我表达的是一个反事实条件句,尽管我所说的与客观事实是一致的。本文中我们用□表示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符号,用 p□q 表示反事实条件句如果 p,那么 q。 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 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而从语用学角度刻画反事实条件句起步较晚,文献较少,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一、用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 我们知道,传统逻辑语义学对意义的理解就是它的成真条件,这种意义理论描述的是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的静态关系,因此是静态语义学。实质蕴含理论、严格蕴含理论、可共存性理论和 Stal-nakerLewis 可能世界语义学理论都属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理论。 ( 一) 实质蕴含理论 实质蕴含源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其核心思想是: 不考虑前后件之间的联系,条件句的真值由它的肢命题的真值决定。它的逻辑特征是: 如果有 p,就必然有 q,而没有 p 是否有 q 不能确定。根据特征,我们知道,条件句在三种情况下是真的,即 p 真 q 真,p 假 q 真,p 假q 假。这条进路除了会出现违反人们直觉的怪论( 假命题蕴含任何命题,真命题为任一命题所蕴含) 外,还会与自然语言的使用不符。问题就出在后两行,因为根据真值表,如果前件假,而不管后件为真还是为假,整个条件句都是真的,而这与反事实条件句不符合。这样一来,所有的反事实条件句都是真的,因为反事实条件句前件假。如: ( 1)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 2) 如果我念了博士,我也不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人们通常会认为 ( 1) 是真的, ( 2) 是假的,而不会根据实质蕴含的真值表认为两句都是真的,因为这样做太违反直观了。除此之外,运用实质蕴含理论刻画反事实条件句,导

产品语义学大纲

《产品语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 《产品语义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从设计符号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意义、传达、语境、修辞等概念进行了阐述,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符号的关联性和语言学中的修辞方法展开发散思维与联想,以期觅得产品预定概念和意义的最佳传达途径,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辅助作用。 (三)适用专业 适用于工业设计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基本内容(含章节的重点、难点等) 第一章设计符号理论概 述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符号的理论意义、符号理论发展简史、设计符号的特性以及文化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重点:设计符号的特点。 难点:文化与符号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产品语义学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学的概念、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影响产品语义理论的诸多新观念以及产品语义学对我国设计发展的价值。 重点: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 难点:产品语义学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第三章产品的语义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重点: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难点: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第四章产品语义的传达 基本要求:了解意义的来源,学习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和生活方式的约定。进而对产品语义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理解,使学生以使用者的角度认知产品、以及了解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 重点:传达的概念与过程、语义传达的类型。 难点: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产品语言的局限性。 第五章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使用情景语境,产理解产品的合理性说服、情感性说服以及产品语义设计程序,了解修辞在产品语义表达中的应用及价值。 重点:产品说服功能与语义设计程序、产品语义传达的有效思维方法。

语言学重要概念梳理(中英文对照版)

第一节语言的本质 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 1.任意性 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 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 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 3.多产性productive: 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 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 4.移位性 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 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 5.文化传播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掌握 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 1.传达信息功能 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 2.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 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 3.行事功能 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and curses 4.表情功能 Emotive Function: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5.寒暄功能 Phatic Communion: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 “天儿真好啊!”等等 6.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al Function: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 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 “书” 三、语言学的分支 1. 核心语言学 Core linguistic 1)语音学 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 言中的单音。Its main focus is on the articul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human sounds, especially isolated sounds 2)音位学Phonology: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出现在某种特定语言中的语音及其 组合、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的语言学分支。The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sound patterns from function perspective. 3)形态学 Morphology:研究单词的内部构造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4)句法学 Syntax:研究组词造句的规则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2019年教育文档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 摘要:歧义是存在于古今中外所有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含义模糊现象,或者存在两种或多种意义解释的现象称之为语言歧义。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很大,语法又比较灵活,语言歧义现象在英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对英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进行分类讨论,分析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引言 语义学,也可以称为“语意学”,是涉及计算机科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以及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学科专用术语,以自然语言涵义为对象,以对语言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要内容。歧义的“歧”是指“不一致”,“义”指的是意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歧义现象是指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有不同的理解,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①。歧义在语言运用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说:“歧义是语言中反常的通病”②。因此,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不仅能促进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还能有效避免语言歧义在交流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从语义学角度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具有极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二、词汇歧义现象分析 2.1 多义词歧义 多义词指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意义的词。在句子中,多义词的出现往往使句子产生歧义。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曾说:“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③。把一个多义词用在特定的语境中,通常情况下它不会产生歧义。但是,如果一个多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个句子中都能成立,那么,此句就有了歧义。例如“Are you engaged?”一句既可以理解成“你忙吗?”又可以理解成“你定婚了吗?”。 2.2 同形异义词歧义 同形异义词是指那些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并不是同一个词,它不同于多义词,而是有着不同词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形式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一种语言现象。同形异义词又可以分为:同音异义词、同形同音异义词及同形异义词三种形式。例如:I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这是摩尔牌香烟广告,该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与数量有关的形容词。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而不产生混乱呢?认知语义学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论能够说明其原因,“家族成员中具有某种相似特征:体态、相貌、眼睛的颜色、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④。人们凭直觉既可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又可识别其家族成员之间的细微差别。世界是由无限种类

语义学与翻译

语义学与翻译 【摘要】语义学是从哲学和语言学方面研究意义的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不同学科的相互影响,对语义的研究迅速发展。20世纪20~30年代盛行的逻辑实证主义对以后的语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卡纳普为代表的“学院派”语义哲学家认为,现代逻辑的主要任务是对“理想”的语言作语法(句法)的语义描写和分析。所指“理想”语言的语义即联结语言符号和世界可见现实或可感知经验的纽带。在他们看来,自然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原始的、模糊的、不精确的和容易混淆的。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夫提出了语言相对论,认为说话者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说话者的感知和思想框架。到40年代,剑桥学派代表人物g.e.穆尔及l.维特根斯坦又提出了“普通语义学”理论。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乔姆斯基等创立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对自然语言的句法结构提出更深刻的见解。 【关键词】语义学;翻译;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一、定义 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里是这样给语义学定义的“semantics examines how meaning is encoded in a language. it is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meanings of words as lexical items, but also with levels of language below the word and above it, e.g. meaning of morphems and sentences. the following are what the key concepts look like: semantic components, denotation of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的歧义现象

2010 年 1 月
ISSN 1009-5039
hwsy@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530243.html,
Overseas English 海外英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c1530243.html,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Tel:+86-551-5690811 5690812
从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广告语中的歧义现象
周 燕
(广东工业大学 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495 )
摘要: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学现象,它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个不同的意义。 歧义在广告中广泛应用。 该文试从歧义的定义、歧义的 分类以及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歧义在广告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有用性。 关键词:歧义;一词多义;广告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0)01-0147-02 义之间有历史渊源,这样的多义就是一词多义 ,以 下 是 一 个 典 型例子:Spoil yourself and not your figure. 这 是 Weigh-watcher 冰 淇 淋 公 司 专 为 减 肥 者 设 计 的 冰 淇 淋的广告。 “spoil oneself ”指尽情享受,“spoil one's figure ”指身 材变胖。 该广告的意义在于说明 Weigh-watcher 冰淇淋味道好 又不会让人变胖。 天仙牌风扇的广告:“吹出来的名牌”。 此 处 的 “吹 ”为 一 词 多 义 ,它 有 两 种 含 义 :“吹 风 ”和 “吹 牛”。 电风扇厂家的意旨显然不在后者,不 过 通 过 有 意 制 造 歧 义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 定义及其语言学意义
歧义指一个词或短语有多于一个 意 义 , 通 常 提 供 其 他 信 息可消除歧义。 以 下 是 一 个 歧 义 的 例 子 :I promise I'll give
you a ring tomorrow. “giving someone a ring ”的意思可以是给某
人打电话。 但是,很明显上句话中的“ring ”还可以 指 手 上 带 的 首饰,因此这是一个歧义句。 对意义的解释是理解歧义的关键。 “什 么 是 意 义 ”这 个 问 题历来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伍 谦光教授在其《语义学导论》中这样说:“意义是 语 言 和 世 界 之 间的联系,我们用语言来传达信息或表达意愿” [1]。成功的交际 在于双方对信息的理解, 这里的 “信息” 就 是 我 们 所 说 的 意 义。 但是,交际意义和字面意义通常不一样,我们所说的意义 应该包括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两个方面。 Sperber 和 Wilson 在 他 们 的 《关 联 理 论 》中 [2],都 从 语 用 角 度 对 歧 义 有 类 似 的 论 述 。 因此,说话者有时有意使用歧义句来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 正 是意义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语言充满活力。 因此,人们非但不 避 免 歧 义 ,而 且 将 其 广 泛 应 用 于 文 学 、政 治 、法 庭 辩 论 以 及 幽 默等场合 [3]。
② 同音同形异义:它是指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和一词多
义 的 区 别 在 于 :首 先 ,这 些 意 义 之 间 没 有 什 么 规 律 ,意 义 之 间 不具有相互推断性;其次,这些意义缺乏一个中心意义。
I'm More satisfied. Ask for more. 这 是 摩 尔 牌 香 烟 广 告 ,该
商标的同音同形异义词是英语中一个常用 的 与 数 量 有 关 的 形 容词。 再看看下面这些例子。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 东风汽车广 告 ) ”,和“春兰,盛开在妩媚的春天 ( 春兰空调机 ) ”都使用了与上 面类似的手法。 还有如“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 ”,“早 晚 ”既 指早上和晚上,又指迟早。 为什么我们能同时处理多个意义 而 不 产 生 混 乱 呢 ? 认 知 语 义 学 中 的 家 族 相 似 性 (family resemblance )理 论 能 够 说 明 其 原因,“家族 成 员 中 具 有 某 种 相 似 特 征 :体 态 、相 貌 、 眼 睛 的 颜 色、 步态和气质都有一些相似和重叠地方 [5]”。人们凭直觉既可 准确判断某人属于某一家族, 又可识别其 家 族 成 员 之 间 的 细 微差别。 世界是由无限种类繁多,性质、形状 和 颜 色 各 异 的 物 体组成的。 我们不是单个逐一地认识世界,而是按照群体去认 识。 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范畴化。 Labov 曾经说 过,“如果语言学是关于任何问题的研究,那就是范畴。 即研究 如何通过对各自不同的单位或单位群进行 范 畴 化 将 意 义 转 化 为声音”[6]。
2 歧义在广告语中的重要性
广告在现代高度商业化社会具有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对 人 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广告商力图用广告来影响消费者, 因此广告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消费者不愿 花 较 长 时 间 来 研 读 广告, 广告必须能在较短时间内抓住读者 的 注 意 力 并 说 服 他 们。 广告语言同样不能回避歧义,一个好的广 告 必 须 具 有 “销 售力”,即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同时还要具有 “记 忆 价 值 ”,即 让人们能记住它。 在广告中恰当使用歧义 能 增 强 广 告 的 销 售 力及记忆价值 [4] 。
3 广告语中歧义的分类及作用
在这一部分, 我将具体分析歧义 是 如 何 增 添 广 告 的 魅 力 的。 总的来说,歧义可以分为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
1) 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可以分为一词多义和同音同形异
义。
2) 语 法 / 句 法 歧 义 :语 法 歧 义 指 一 个 句 子 能 进 行 多 种 语 法
分析的性质。 出现语法歧义时可能一个词 有 两 种 词 性 或 一 个 句子含有多个同音同形异义词。 下面是一些例子:
① 一词多义:如果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并且这些意
收稿日期:2009-12-18
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
语言学研究
147

语义学的总结

第一章语义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一语文学时期及我国的训诂学 1. 古希腊的语义研究 2. 中国古代的训诂学 3. 中外语文学的研究重点 a) 西方:注重语法、语音 b) 中国:注重语义、字义 二传统语义学 1.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于19世纪末从词汇学中分立开来 2. 传统语义学的形成 3. 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和成果 a) 阐明了词义、语音、客观事物三者的关系 b)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 c) 词义的色彩 d) 多义词、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 e) 词义的演变 4. 中国的语义学研究 5. 传统语义研究的弱点与影响 三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现状 1. 现代语义学兴起的背景:信息科学的出现 2. 现代语义学的流派 a) 结构语义学 b) 解释语义学 c) 生成语义学 d) 菲尔默的语义理论 e) 切夫的语义理论 f) 逻辑-数理语义学 3. 我们对现代语义学的看法 a) 百家争鸣优于一枝独秀 b) 各家理论都有优劣 c) 不能离开语义认识语言、分析语言 d) 现代语义学否定了传统语义学的一些东西,也继承了传统语义学的一些东西 e) 现代语义学仍然很粗疏,不够成熟 4. 我们在当前的汉语语义研究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a) 我国的汉语语义研究起步较晚 b) 西方语义学不能直接洋为中用,原因有二: i. 研究的语言不同 ii. 哲学基础不同

第二章我们关于语言语义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语言是人类的基本工具之一 1. 手、语言、人脑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2. 文字和计算机对加强和延伸语言的作用很重要 3. 计算机是语言继文字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二语言的功能 1. 语言是交际工具 2. 语言是思维工具 三语言结构 1. 语言包括语音、语法、语义三个部分 2. 语义作为语言结构的重要价值 四语义系统 1. 语义与语音、语法的不同 2. 语音、语法、语义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3. 语音、语法是为语义服务的,语义不是为语音、语法服务的 4. 语音、语法的研究对研究语义的意义 五语义单位 1. 各种语义单位 a) 义位:义项 b) 义素:义位的组成部分 c) 语素义:构词语素的意义 d) 义丛:词组的意义,是义位的组合,有固定义丛和自由义丛之分 e) 句义:句子的意义 f) 言语作品义:言语或作品的篇章意义 g) 附加义:某些义位、句义和言语作品义的附加意义成分 2. 语义单位的几种关系 a) 语义单位与语音的关系 b) 语义单位与语法的关系 c) 语义单位与语言、言语的关系 六语义类型 1. 广义的语义 a) 反映义 i. 基本义和附加义 ii. 指称意义与系统意义 b) 语法意义:汉语中各种语法成分的内容 2. 狭义的语义:语义学研究的语言、言语的内容部分或意义方面 七人是怎样认识语义的 1. 认识义位 2. 认识义丛、句义和言语作品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