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六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六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六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八年级数学教案教师:罗大坤时间:2013年3月31 日

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润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利润问题教学设计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三中学胡周明 34210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为载体,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学会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 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述问题及其解决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展示讲解、探究讨论等活动,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动手、动脑习惯,激发学生学习 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让他们在学 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利润问题应用题. 教学难点: 发现利润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类比归纳——鼓励创新. 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归纳——乐于创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1、提问1、以前我们学习了列几次方程解应用题? 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③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提问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怎样 ①审(审题); ②找(找出题中的量,分清有哪些已知量、未知量,哪些是要求的未知量和所 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 ③设(设元,包括设直接未知数和间接未知数); ④表(用所设的未知数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的相关量); ⑤列(列方程); ⑥解(解方程); ⑦检验(注意根的准确性及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t,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 3. 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

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张洁)

一、关联认知经验, 明确研究方向 问题(1)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按照你以往的学习经验,接下来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活动(1)请每组同学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为了方便观察,我们统一都写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活动(2)虽然同学们写的都是一般形式,但是我们还是发现大家能够写出看起来是各式各样的一元二次方程.当我们要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形时可以怎么办呢?对,分类.那么请同学试着将这些一元二次方程分分类吧. 活动(3)请每组同学领一张任务纸,讨论呈现方式后,将自己小组同学写出的所有一元二次方程进行归类。学生预案: 根据已有的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 方程的经验,我们是按照方程的概念、解 法和应用的顺序展开研究,下面应该研究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了. 学生预案: 分类方法可能有: (1)按等号左边多项式所含的项数分; (2)按系数是否为零分等情况; 教师预案: 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及时回应,如果 学生分类范围比较大,追问还能细分么? 例子中若含有x2+1=0,x2+2x=0则引导学 生细分为两种情况,例子中若不含 x2+2x=0,教师不急于补充,在接下来的环 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写出. 经过讨论,发现当a>0时,根据b、c 正、零、负的不同取值,一元二次方程共 有9种不同的类型;当a<0时,依据等式 的基本性质可将方程变为a>0的情形,因 此我们可以直接对b、c进行分类,对这9 类情形进行解法探究. 学生预案: 类别的呈现会出现直接罗列、树状 图、列表格等不同的形式。 教师预案: 用实物投影全班展示,比一比谁的呈 现方式更加直观简洁。 让学生有意识的 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 总结代数学中研究方 程的一般顺序.自主提 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让学生自己写一 元二次方程,是对定义 的一次复习,同时也是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同学的参与度和 研究兴趣的一种策略. 使学生在分类活 动中逐步认识一元二 次方程的各种形式,为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解法布好局,学生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探究每 个不同形式的方程解 法,也就完成了整个单 元中解法探索的整合 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是 连贯的、系统的,知识 的建构是完整的. “列表格”是数学中 常用的分析问题的方 法,既有直观简洁的特 征,又能体现分类者的 思维顺序。这里,通过 填表加深学生对一元 二次方程各项系数的 认识,以及方程不同类 型的理解,并为后续研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个性化教案(内部资料,存档保存,不得外泄)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编号:

教案正文: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一课时 一、解应用题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包括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 3.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 5.判断解是否符合题意; 6.写出正确的解. 二、常见类型 (一)平均率问题a(1±x)n=b 1、某房屋开发公司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建设住宅面积由2000年4万平方米,到2002年的7万平方米。设这两年该房屋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住宅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2、宏欣机械厂生产某种型号的鼓风机,一月至六月份的产量如下: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 产量(台) 50 51 48 50 52 49 (1)求上半年鼓风机月产量和平均数、中位数; (2)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计划八月份生产鼓风机72台,与上半年月产量平均数相比,七、八月鼓风机生 产量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 3、美化城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 要内容.某市城区近几年来,通过拆迁旧房,植草,栽树,修 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01年底的绿地 面积为公顷,比2000年底增加了公 顷;在1999年,2000年,2001年这三年中,绿地面积增 加最多的是年; (2)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到2003年底使城区绿地 总面积达到72.6公顷,试求今明两年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 长率.

4、王红梅同学将100元压岁钱第一次按一年定期储蓄存入银行,到期后将本金和利息取出,并用掉了50元,剩下的有全部按一年定期存入,这时存款的年利率已下降到第一次存款年利率的的一半,这样到期后可得本金和利息共63元,求第一次存款时的年利率是多少? 第二课时 (二)面积问题 1、如图12—1,在宽20米,长32米的矩形耕地上,修筑同样宽的三条路(两条纵向,一条横向,并且横向与纵向互相垂直),把这块耕地分成大小相等的六块试验田,要使试验田的面积是570平方米,问道路应该多宽? 2、一块长和宽分别为40厘米和25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要在它的四角截去四个相等的小正方形,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使它的底面积为450平方厘米.那么纸盒的高是多少? 3、在一幅长80cm,宽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一幅矩形挂图(如图所示),如果要使整个挂图的面积是2 5400cm,求金色纸边的宽为多少?

(完整版)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1)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这是一个理论联 系实际的好教材,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已初步具有了应用波利亚解题表列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 程等解应用题的能力,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步骤,它是前一部分知识 的应用与巩固,也为今后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学好本节知识,可以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迁移能力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等。 2、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能力为重,综上分析及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会分析实际应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并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体验探索成果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实际应用问题都是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的,所 以确定教学重点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要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 找出等量关系,从实际问题中挖掘出相等关系需要较强的联系实际能力、分 析能力,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例2涉及的是现实生 活中的增长率问题,数量关系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根据教材 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边分析、边讨论,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启发 式教学方法,例题选择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归纳,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法指导: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共21课教案)人教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整式方程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以及各种特殊形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指出下面哪些方程是已学过的方程?分别叫做什么方程? (l)3x+4=l; (2)6x-5y=7; 3.结合上述有关方程讲解什么叫做“元”,什么叫做“次”. 引入新课 1.方程的分类: 通过上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答出: 学过的几类方程是 没学过的方程是 x2-70x+825=0,x(x+5)=150. 这类“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而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据此得出复习中学生未学过的方程是 (4)一元二次方程:x2-70x+825=0,x(x+5)=150. 同时指导学生把学过的方程分为两大类: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方程 x2-70x+825=0 和方程x(x+5)=150,即x2+5x=150, 可化为:x2+5x-150=0.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为 ax2+bx+c=0(a≠0) 的形式.并称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强调,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要特别注意:二次项系数a是不等于0的实数(a=0时,方程化为bx+c=0,不再是二次方程了);b,c可为任意实数.例把方程5x(x+3)=3(x-1)+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讲解例题 课堂练习 P5-6 1、2 课堂小结 1.方程分为两大类: 判别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关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判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是看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还是二次.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个整式方程,经化简形成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则这样的整式方程称一元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其中b,c均可为任意实数,而a不能等于零. 作业:教材中相关习题. 第2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引导学生通过特殊情况下的解方程,小结、归纳出解一元二次方程ax2+c=0(a>0,c <0)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地求出方程的根. 难点:正确地表示方程的两个根. 三、教学过程 复习过程 回忆数的开方一章中的知识,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解决问题的依据. 求下列各式中的x: 1.x2=225; 2.x2-169=0;3.36x2=49; 4.4x2-25=0. 回答解题过程中的依据. 解题的依据是: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重难点、关键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问题的应用题. 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时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描述其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常常可以使这些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演示课件,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例: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 ,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 ,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分析:因为渠深最小,为了便于计算,不妨设渠深为x m ,则上口宽为x +2,渠底为x +0.4,那么,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便可建模. 解:(1)设渠深为x m 则渠底为(x +0.4)m ,上口宽为(x +2)m 依题意,得: 1 2 (x +2+x +0.4)x =1.6 整理,得:5x 2 +6x -8=0 解得:x 1= 4 5 =0.8m ,x 2=-2(舍) ∴上口宽为2.8m ,渠底为1.2m . (2) 1.6750 48 =25天 答: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深各是2.8m 和1.2m ;需要25天才能挖完渠道. 例: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低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场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老师点评:总利润=每件平均利润×总件数.设每张贺年卡应降价x 元,则每件平均利润应是(0.3-x )元,总件数应是(500+ 0.1 x ×100) 解:设每张贺年卡应降价x 元 则(0.3-x )(500+1000.1 x )=120 解得:x =0.1 答:每张贺年卡应降价0.1元. 例:在该题中,若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x ,请填下表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新版浙教版

2.1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古算趣题:“执竿进屋” 笨人执竿要进屋,无奈门框拦住竹,横多四尺竖多二,没法急得放声哭. 有个邻居聪明者,教他斜竿对两角,笨伯依言试一试,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谁人算出我佩服.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长为_______尺. 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的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的最高次数是2;(3)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1)

风华中学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科目数学设计者丁亚校对人 课时 1课时使用者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3.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建模和符号化思想,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例1:要组织一次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每两队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 变式:双循环(两队赛两场)主客场 练习1:一个旅行团互相握手祝福,共握手36次,求该团共有多少人? 练习2:生物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赠送182件。这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练习3: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客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如果站与站之间的路程及端点与甲,乙两地的路程都不相等,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练习4: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3个点A,B,C,那么 (1)在直线l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2)在直线l上增加一个点,共增加了多少条线段? (3)如果在直线l上增加到n个点,则共有多少条线段? 例2: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平均一人传染几个人?继续第三轮传染,问第三轮有多少人被传染? 练习5: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人教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第一课时 1 设计思路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并能识别各项的系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极其变化规律,2. 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 二次方程的过程。 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掌握一般形式中的a ≠0 ,“项”和“系数”。 三、教学过程 1 1) 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方形桌面的面积是2m 2,求它的边长? 2.矩形花圃一面靠墙,另外三面所围的栅栏的总长度是19米。 如果花圃的面积是24m 2,求花圃的长和宽? 3. 我校图书馆的藏书在两年内从5万册增加到7.2万册, 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4. 长5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与墙 的距离是3米。如果梯子底端向右滑动的距离与 梯子顶端向下滑动的距离相等,求梯子滑动的距离。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22=x 2225)3()4(=++-x x 2.7)1(52=+x 24)219(=-x x

(二)观察以上四个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 都是整式方程; ②只含一个未知数; 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像这样的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四)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0(0).7(0 ).6()2)(1(3).5(023).4(1).3(1 ).2(1).1(222222的常数为不等于m mx c bx ax x x x y x x x x x x x ==+++-=-=+-= ==+ (五)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 2+ bx +c=0(a 、b 、c 为常数且a ≠ 0) 注意:为什么要限制a ≠0,b ,c 可以为零吗? 并指出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六) 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2)510 2.20x x +-= 2(1)109000x x --= 2(4)30x x += 2(3)2150x -= (5) 3)2(2 =+x (6)0)3)(3(=-+x x 四、归纳小结 (一)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疑点,由同学解答或老师解答. (二)教师讲解、板演例题、小结(突出重难点)

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

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 Teaching plan: application of quadratic equation with one varia ble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应用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问题中检验步骤的理解。

4.解决办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 为数学问题,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 ③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n表示整数) 2.例题讲解 例1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 (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 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一元二次方程全教案

21.1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先以一个设计人体雕像的实际问题作为开篇,并在第一节又给出两个实际问题,通过建立方程,并引导学生思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认知基础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仅用这些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元二次方程这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练习法 七、学法指导 讲授指导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小学学习过简易方程,上初中后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 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从这节课开始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先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课本问题2 分析: 1.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是什么意思? 2.全部比赛场数是多少?若设应邀请x 个队参赛,如何用含x 的 代数式表示全部比赛场数? 整理所列方程后观察: 1.方程中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各是多少? 2.下列方程中和上题的方程有共同特点的方程有哪些? 4x+3=0;0422=-+x x ;042=-+y x ;0350752=+-x x ;0621=-+x x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教学重点: 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分清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情况下求什么设什么为未知数. (3)列方程.根据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 (5)验根.检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否满足题意. (6)答.作答. 2、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常见题类型: (1)数字问题. (2)与面积有关的几何问题. (3)平均变化率问题. (4)经营问题. (5)行程为题. (6)工程问题. 二、典型例题 例1:一件工程由甲、乙两人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甲单独做则比乙单独做少用5天完成,问两人单独做,各需几天完成? 类题练习: 甲、乙、丙三人合作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比甲单独完成所需时间少14天,比乙单独完成所需时间少9天,丙的工作效率与甲相同,问三人合作需多少天完成该工程?

小结: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列方程时通常把工作效率表示出来后在实际工作量上找相等关系. 例2:某商店的一款诺基亚手机连续两次降价,售价由原来的1199元降到了899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1199)1(8992=-x ; B 、899)1(11992=+x ; C 、1199)1(8992=+x ; D 、899)1(11992=-x 类题练习: 某商场一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第一季度营业总额为1600万元,若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 ,则列方程为( ) A 、1600)1(4002=+x ; B 、16004004004002=++x x ; C 、[] 1600)1()1(14002=++++x x ; D 、1600)21(400=++x x 小结:平均变化率问题的公式A =a (1+x )n a 为变化前的基数,x 为变化率(增长时x >0,减小时x <0),n 为变化次数,A 为变化后的量. 例3:有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为9,数字的积等于这个两位数的 72,求这个两位数. 类题练习: 有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为8,数字的积等于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交换后所得的两位数的7 3,求这个两位数. 小结:多位数的表示方法,如两位数十位数字为a ,各位数字为b ,则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 +b ,不要误写成ab .常见的数字型应用题还有与连续奇(偶)数有关的题型,注意负数中也有奇(偶)数,对解出的负值不能随意舍弃. 例4:在宽20m ,长为32m 的矩形耕地上修三条同样宽的耕作道路,使耕地面积为2504m ,道路宽应为多少? 类题练习: 在一块长10米,宽8米的矩形草坪中央,划出面积为48平方米的矩形草地栽花,使原来矩形四周剩下的草坪的宽度相同,求这个宽度.

一元二次方程 全章节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全章节教案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 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 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

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方程在一元一次方程基础上“次”的推广,同时它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需要,为勾股定理、相似等知识提供运算工具,是二次函数的基础.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程的共同特点,从而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归纳具体方程的共同特点,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研究代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般形式ax2+bx+c=0(a≠0)也是对具体方程从“元”(未知数的个数)、“次数”和“项数”等角度进行归纳的结果;a≠0的条件是确保满足“二次”的要求,从另一个侧面为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模型,初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2.目标解析 (1)通过建立一元方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未知数相乘导致方程的次数升高,继而产生一元二次方程.学生能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存在的实际背景,感受一元二次方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 (2)将不同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统一为一般形式,学生从数学符号的角度,体会概括出数学模型的简洁和必要,针对“二次”规定a≠0的条件,完善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能够将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准确的说出方程的各项系数,并能确定简单的字母系数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学习的第四个方程知识,首先在初一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接着扩展“元”得到二元一次、三元一次方程,完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初二分式的教学,使得对实际问题的刻画从整式推广到有理式,分式方程得以出现,到一元二次方程第一次实现“次”的提升.学生必然存在着疑问,为什么有些背景列得的方程是二次的呢?教学中要直面学生的疑问,显化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自己解释疑问,才能避免“灌输”,体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增强学好的信念. 培养建模思想,进一步提升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能力,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得出一般形式,对初三学生是必须的,也是适可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形成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上,不能草草给出方程的概念就反复辨析练习,在概念的理解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本章的章前图,请同学们阅读章前问题,并回答: 问题1.这个方程属于我们学过的某一类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方程类型,复习方程的概念,元与次的概念,观察新方程,分析此方程的元与次,尝试为新方程命名.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word教案(1)

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2、理解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问题1、一根长22cm的铁丝。 (1)能否围成面积是30cm2的矩形? (2)能否围成面积是32 cm2的矩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如果设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的长是xcm,那么矩形的宽是__________。 根据相等关系: 矩形的长×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 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解: 问题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3cm。点P沿边 AB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DA从点 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 (s)表示移动的时间(0≤t≤3)。那么,当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2cm2? 解: 二、练一练 P Q B C A D

1、用长为100 cm 的金属丝制作一个矩形框子。框子各边多长时,框子的面积是600 cm 2 ?能制成面积是800 cm 2 的矩形框子吗? 解: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 cm ,BC=12 cm ,点P 从点A 沿边AB 向点B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 从点B 沿边BC 向点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 cm 2 ? 解: 三、课后自测: 1、如图,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 ,BC=6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出发,点P 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一直到达B 为止;点Q 以2cm/s 的速度向点D 移动。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 2、如图,在Rt △ABC 中,AB=BC=12cm ,点D 从点A 开始沿边AB 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 ∥BC ,DF ∥AC ,问点D 出发 P Q C B A D Q P C B A D E F D C B A

中考数学总复习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组)及其应用 考点分析考查内容: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形式:概念型题目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方程的解法、方程的应用多以解答题呈现 考查趋向:探索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方程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但两方面的水平还不够高,本节课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在夯实其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整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4.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会用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解方程,会解有关应用题目。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活动设计 一.课前热身 完成“赢在中考”33-34页三年真题集锦1-15题. 二、知识梳理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4.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三、典例解析 【考点一】考查概念问题通常是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此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0,在讨论含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时,命题者常利用a≠0设课前热身作为课前作业完成,上课后老师核对答案,学生独立改错,并抽出本课时的知识点; 典例解析由学生独立完

计陷阱。 例1.(1)方程(m+1)x m2-2m-1 +7x-m=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5x+m2-3m+2=0的常数项为0,则m 等于() A.1 B.2 C.1或2 D.0 【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具体方法。对于特殊的方程要通过适当的变换,使之转化为常规的一元二次方程,如用换元法。例2.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 (2)(x-1)2=3 (3)x2-2x-99=0 (4)2x2+5x-3=0 例3.若(x2+y2)2-4(x2+y2)-5=0,则x2+y2=_________。 【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可以用来:(1)不解方程,判断根的情况; (2)利用方程有无实数根,确定取值范围,解题时,务必分清“有实数根”、“有两个实数根”,“有两个相等实数根”,“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等关键性的字眼。 例4.(1)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根的情况为()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 B. k>-1且k≠0 C. k<1 D. k<1且k≠0 【考点四】列方程解应用题虽然是传统的题型,但一直是中考的热点,近年来热点又有新特点,注重考查了能力问题,表面文字比较复杂,但认真阅读,抓住实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5.上海世博会的某纪念品原价168元,连续两次降价a%后售价为128元,下列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168(1+a%)2=128 B.168(1-a%)2=128 成后小组交流,之后老师补充要点。达标检测灵活处理,课上没有时间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