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第二章公路勘测

第2-1节测量符号

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字母(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或汉语拼音字母(国家标准)表示。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每一公路项目应采用一种符号。常用公路测量符号如表6.1-1所示。

公路测量符号表2-1

续上表

续上表

第2-2节 测量标志和记录

一、测量标志

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1)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

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如图6.2-1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一般控制桩Array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

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

35cm3(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标志桩

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

cm3(1~1.5)cm3(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标志的埋设

(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

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

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

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应面向被指示桩。

(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

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

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

用红油漆标注“○”9直径5cm)记号。

(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

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标志的书写

(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2)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标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

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标志的名称及桩号。

(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

程号,不得省略。

(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

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

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

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

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

4.水准点桩

(1)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与规格如图6.2-2所示。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2)位于山区岩石地段的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岩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顶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面上“回”(8cm 310cm )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锉成球面,水准点桩与主要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

(3)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以D ;如同一编号水准点需增加,增加的水准点后应冠A 、B ……。

(4)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

5.标志的保护

(1)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 340cm 340cm 土堆和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标志简图。

(2)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

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

6.标旗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标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 。

二、测量记录

(1)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

(2)没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 (3)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4)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5)采用电子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出与手薄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

(6)测量结果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7)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第2-3节平面控制测量

一、一般规定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2.平面网主控网

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建立。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应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平面控制网的主控网

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6.3-1

5.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主要有GPS所用的WGS-84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4北京坐标系。

(1)WGS-84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①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长半径a=6378137m

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3108m3/S2

二阶带谐系数G2.0=-484.16686310-6

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310-11rad/s

②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短半径b=6356752.3124m

扁率a=1/298.24722356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7999013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6739495642227

椭球正常重力位u0=62636860.8497m2/s2

赤道正常重力g e=9.8703267714m/s2

(2)1980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物理常数

①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长半径a=6378140m

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3108m3/s2

二阶带谐系数J2=1082.63310-6

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310-11rad/s

②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短半径b=6356755.2882m

扁率a=1/298.257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438499959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950181947

椭球正常重力位u0=62636830㎡/s2

赤道正常重力g e=9.870318/s2

③大地原点

西安市以北60km的陕西泾阳县永乐镇,称之为西安原点。大地原点的坐标是利用19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按新测的原点网推算),并按定位参数转换的坐标。

④高程基准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该高程基准是以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点,水准原点高出黄海平均海水面72.289m。

(3)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

长半径a=6378245m

短半径b=6356863.0188m

扁率a=1/298.3

第一偏心率平方e2=0.006693421622966

第二偏心率平方e’2=0.006738525414683

高程基准是青岛验潮站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

6.平面控制网坐标

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确定,宜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可按下列方法选择坐标系:

(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任意3°带平面直角坐标投影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

①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何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③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大桥、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7.大型构造物的控制网

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基本身的精度。

二、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角测量技术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3.2

2.控制网的角度

各等级控制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角一般不小于30°,受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

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六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五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

4.小三角布设要求

一、二级小三角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宜近似于直伸,传距角应>40°且<100°,三角形的个数不得多于8个,超过8个时,应增加基线边。

三、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角测量具体规定如下:

(1)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3规定。

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3-3

(2)各等级三角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个数不宜多于10个。

(3)三边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表,各三角表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小于30°,受限制时也不应小于25°。

(4)四等以上的三边网,宜在网中选择接近100°的角,以相应等级三角测量的测角精度进行观测作为检核。其检核的限差应符合规定。

四、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6.3-4

注:其中n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6.3-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五、GPS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1.GPS控制网分级及技术标准

(1)根据公路及特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的特点及不同要求,GPS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四个等级。各级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规定列于表6.3-5。

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指标表6.3-5

注:各级GPS 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平均距离的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的2倍;特殊构造物是指对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

(2)GPS 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按式(6.3-1)计算:

σ)= a +b d (2

2

(6.3-1)

式中:σ——弦长标准差(mm ); a ——固定误差(mm ); b ——比例误差(ppm ); d ——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2.GPS 控制网设计

(1)GPS 控制网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及精度要求、沿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2)GPS 测量采用的WGS-84坐标系需转换到平面坐标系,当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 时,可直接转换到国家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 时,可转换到公路抵偿坐标系。公路抵偿坐标系除可移动中央子午线外,还可选择自己的参考椭球。但所采用的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

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是根据两坐标系公共点的坐标来确定的。

GPS 控制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①参考椭球的基本参数;②中央子午线精度值;③纵横坐标的差值;④投影面正常高;⑤测区平均异常值;⑥起算坐标及起算方位角。

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个投影带,并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布设一对相互通视的GPS 点。

(3)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构造物的测量控制网,应同该项目的整个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和平差。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的等级要求高时,应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先将首级控制网平差。然后将首级控制网点作为该项目整个控制网(次级网)的固定点,参与次级网的平差。为提高整个GPS 控制网的精度,也可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进行统一平差,但平差后的精度应满足首级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4)当GPS 控制网作为公路首级控制网,且需采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5km 设置一对相互通视的GPS 点。当GPS 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 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

(5)GPS 控制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括较多的闭合条件。GPS 控制网由非同步GPS 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一级GPS 控制网应不超过5条;②二级GPS 控制网应不超

过6条;③三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7条;④四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8条;

(6)一、二级GPS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S控制网采用铰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GPS控制网中不应该出现自由基线。

(7)GPS控制网应同附近等级高的国家平面控制网点联测,联测点数应为不少于3个,并力求分布均匀,且能控制本控制网。当GPS控制网较长时,应增加联测点的数量。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的GPS点时,应予以联测。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的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

(8)GPS点需要进行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点与水准点重合,或GPS点与水准联测的方法。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

各级GPS控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3.GPS控制网观测

(1)技术指标

(2)观测计划

①进入测区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强度因子、概略位置坐标、预报历元、星历龄期等。

②观测作乐前,应根据接收机台数、GPS图形、卫星可见性预报表编制观测计划。在实施中,应依照实际作业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③观测作业后,应及时绘制联测草图以备后续作调度使用。

(3)作业要求

①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的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观测人员必须按照GPS 接收机操作手册的规定进行观测作业

②天线安置在脚架上直接对中整平时,对中精度为1mm。天线安置在占见标上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在基板上对中整平。如现标项部对信号有干扰,应卸去。

③每时段观测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观测时应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

④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当接收或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

⑤在现场应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不得事后补记。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

⑥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将外业数据文件及时转存到磁盘上,不得作任何剔除或删改。磁盘应贴好标签,并妥善保存。

4.GPS 基线解算和检核

(1)基线解算中所需的起算点坐标,可按下列顺序选用: ①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GPS 控制网点的既有WGS-84坐标值; ②国家或其它等级高的控制点转换至WGS-84后的坐标值; ③GPS 单点定位观测2h 以上的平差值提供的WGS-84坐标值;

(2)当GPS 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 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 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各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高层的修正。

(3)采用M 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每一时段应解算出M (M -I )/2条GPS 基线向量边,并计算出该观测时间段的同步环坐标分量团合差。当各基线的同步观测时间超过观测时间段的80%时,其闭合差值应符合式(6.3-5~8)的要求。 Wx ≤(n /5)σ (6.3-5) Wy ≤(n /5)σ (6.3-6) Wz ≤(n /5)σ (6.3-7)

W=≤2

W W W x y z ++2

2

σ(3n /5)σ (6.3-8)

式中:W ——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

σ——弦长标准差(mm ); n ——同步环中的边数。

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段的40%~80%时,其同步环坐标

分量闭合差可适当放宽。

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不少于观测时间段的40%时,应按异步环处

理。

(4)由独立观测边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式(6.3-9~12)的规定。

Vx ≤3n σ (6.3-9) Vy ≤3n σ (6.3-10) Vz ≤3n σ (6.3-11)

V≤33nσ(6.3-12)

式中:V——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

σ——弦长标准差(mm);

n——同步环中的边数。

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时,应按上式计算已知点之间的附合闭合差。

(5)同一条边任何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GPS接收机标称精度的22倍。

(6)当检查或数据处理时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测,必要时全部数据应重测。

5.GPS控制网平差计算

(1)平差时应首先以一个点的WGS-84系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检查GPS基线向量网本身的内符合精度、基线向量间有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

(2)当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应从计算出的M(M-1)/2条GPS观测边中选取(M-1)条边参加GPS网平差计算。选取的原则是:①独立的观测边;

②网形构成非同步闭合环,不应存在自由基线;③必须不含明显的系统误差;④组成的闭合环基线数和异步环长度应尽量小。

(3)在进行GPS控制网平差前,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定起算数据和相应的地面坐标,并应对起算数据的可靠性及精度进行检查分析。

(4)GPS控制网可以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法。约束平差时,约束点的坐标、距离或方位均可作用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观测值。当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时,可只假定一个点的大地高作为高程起算数据。当采用二维约束平差时,应先将三维GPS基线向量转换为二维基线向量。

(5)当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且在分带交界附近联测国家控制点时,可分片进行平差。平差时应有定数量的重合点,重合点位互差不得大于两倍的点位中误差。

(6)平差结果应输出所选直角坐标系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方位、点位精度、转换参数及其精度,并财时输出单位权中误差及其它要求输出的内容。

(7)为计算GPS控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它GPS点的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六、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收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先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用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控制点。

七、水平角观测

1.观测水平角仪器要求

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6型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2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2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0.3”;DJ6型不得大于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0”;DJ2型不得大于15”;DJ6型不得大于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2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不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互差应不

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超过3个时,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在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右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3.水平角观测

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观测,应在总测回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一级以下导线可只测右角。

4.归心元素的测定

当联测高标架或不稳固的控制点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测回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5.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规定

水平角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水平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表6.3-7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当水平角的观测不符合表6.3-7要求时,应进行重测,并应遵守下列规定:(1)2c较差呈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并超限时,该测回应重测。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应重测。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该站应重测。

(4)因三角形的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等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测站整站重测。

6.水平角观测误差的计算

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公式(6.3-13~15)计算:

(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

mβ=[W W]

3n(6.3-13)

式中:mβ——测角中误差(”);

W——三角形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2)导线测角中误差

mβ(6.3-14)

式中:mβ——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计算时的测测站数;

N——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按左、右角观测的导线测角中误差:

mβ=±2n△△(6.3-15)

式中:△△——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

八、距离测量

1.距离测量仪器

三角网的基线边、测边网及导线网的边长,应采用光电测距仪施测。一、二级小三角的基线边或二、三级导线的边长测量,受设备限制时,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测量。

2.距离量测精度

光电测距仪按精度分级如表6-3-8。

光电测距精度规定表6-3-8

仪器的标称精度m D表达式为:

m D =±(A+BD ) (6.3-16) 式中:m D ——测距中误差(mm );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 D ——测距长度(km )。 3.测距仪的校验

光电测距仪及辅助工具的检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

(2)测距仪使用的气象仪表,应送气象部门检测。当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3)已经用于生产的测距仪,其周期误差的检验及加常数、乘常数的检验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

4.测距边的选择

选择测距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距边应选在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空。

(2)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 以上。

(3)测线应避开高压电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并宜避开视线后方的反射体。 (4)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太大。当采用水准测量测定高差时,高差的大小可不受限制。若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定,则高差的限值按式(6.3-17)计算:

h ≤ 8D T ×103

(6.3-17)

式中:h ——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m );

D ——测距边边长(m );

T ——测距边要求的相对误差分母。 5.测距的作业要求

(1)测边时应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作业,不宜顺光或逆光且与太阳呈小角度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

(2)当反光镜背景有反射物时,应在反光镜后遮上黑布; (3)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 (4)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5)温度计应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采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 (6)当测四级及其以上的边时,应量取两端的测边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

时应取平均值;测量温度时应量取空气温度,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于距地面和人体15m 以外的地方;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受阻;

(7)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较差要求,可按本章第4节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6.测距精度要求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9的规定。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 表6.3-9

注: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7.水平距离计算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象改正,应按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2)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

(3)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式(6.3-18-6.3-20)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6.3-18)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Dp=s 2 (6.3-19) F=(1-K)ρ’’

(6.3-20)

式中:Dp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 s ——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

f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仰角或俯角,f 恒为正值;

K ——当地的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8.测距精度评定

(1)往返测距单位权误差 μ=

[P d d ]2n (6.3-21)

式中:μ——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mm);

d ——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mm ); n ——测距的边数;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其值为1/б

2

D ,бD

为测距的先验中

误差,可按测距仪的标称精度计算。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m Di =μ

1

p i

(6.3-22)

式中:m Di ——第I 边的实际测距误差(mm );

pi ——第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9.普通钢尺测距精度要求

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基线长度时,应符合表6.3-10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 表6.3-10

注:表中k 为基线全长的公里数。

10.一、二级导线量测技术要求

对于一级、二级导线,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导线长度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3-11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民导线边长的技术要求 表6.3-11

注:每尺段指两根同向丈量或单尺往返丈量。

九、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

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2)一级以上的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

(3)三角网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限值应按公式(6.3-23~6.3-25)计算;

Wj=±(6.3-23)

Wb=±(6.3-23)

③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f=±(6.3-23)

④固定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Wg=±(6.3-23)

式中:β——相应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β——传距角(°);

/S1、/S2 ——起始边边长相对误差(”);

α1、α2——起始方位角的中误差(”);

n——推算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固定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4)三边测量应按以下各项进行检核和计算误差限值:

①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μ和测距中误差m D

。,应按公式(6.3-21)及(6.3-22)计算。

②观测角与由边长计算角同的限值按公式(6.3-27~6.3-28)进行检核:

当已知各边平均测距中误差时:

W”r=±(6.3-27)当已知各边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时:

W”r=±(6.3-28)式中:m D——各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 D/D——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

a、β——三角形中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③三边网角条件(含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按式(6.3-29)

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工作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在全测区范围内,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作用的点位,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以较精确的方法,测定这些点位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控制点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高程控制测量是测定控制点的高程。 一、平面控制测量 由于控制点间所构成的几何图形的不同,平面控制测量又分为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如图6-1所示,将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三角形,测量出1~2条边作为起算边(或称为基线)的长度,如图中、边,并测量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的坐标,求出其余各点的坐标。也可以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如图6-2所示,将控制点、1、2、3、4用折线连接起来,测量各边的边长和各转折角,由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点的坐标,也可算出另外一些转折点的坐标。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的平面控制点分别称为三角点和导线点。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等,主要通过精密三角测量的方法,按着先高级、后低级,逐级加密的原则建立的。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和各项工程基本建设的依据,并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军事科学及地震预报等提供重要的研究资料。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全国大地网已经布设完成,这些先进的测量方法精度高、效率高、操作方便,具有很多的优越性,现在,正逐步普及应用于各项工程建设的工程测量工作当中,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为城市及各种工程建设需要的平面控制网称为城市平面控制网。城市平面控制网应在国家控制点的基础上,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和施工测量的要求,布设成不同的等级,以供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施工测量使用。 按国家建设部1999年发布的《城市测量规范》,城市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1和表6-2规定。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1 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表6-2 在已经有基本控制网的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应该进一步的进行加密,布设图根控制网,以此测定测绘地形图所需直接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测定图根点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n)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3.3.4 3.3.5 1 扩展和寻找;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 2个已知方向。 便于加密、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I )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 3.3.1 注:表中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 :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 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 、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在本规范的后续引用中均采用此形式。 3.3.2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表 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 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 不应大于13cm 。 3.3.3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规定长度的0.7倍。 注:1表中n 为测站数; 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 1:1000时,一 定长度的2倍; 3测角的T 、2"、6级仪器分别包括全站仪、 应符合表 3.3.1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3.3.1中相应等级

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施工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doc

二、施工测量的工作划分 1、控制测量包括: (1)开工前的交桩和接桩; (2)控制网建立,导线点加密,基线的铺设和测量; (3)控制水准点的布设和测量。 2、定位测量包括: (1)测放样路线中桩、路线用地界桩、路堤坡脚桩和控制桩等; (2)测放构造物的轴线点位,桩与柱的中心定位; (3)墩台的中轴线位等。 3、现场放样:包括测放构造物的轴线和轮廓线,路线中线和边线等。 4、工程计算的测量。 5、中间交工和竣工验收测量。 三、测量工作的管理 1、施工单位测量工作的组织。 (1)施工单位必须有一位有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的测量放样工作,并有固定的专业测工从事测量工作。 (2)施工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必须定期由国家主管部门进行标定,证明精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监理测量工作的组织 监理组设测量监理工程师一人,工程师助理2人,配置经过标定的测量仪器,负责所管工程范围内全部测量的监理工作。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巡视和检查全站测量工作的情况,指导和检查全路线的测量工作。 3、工作关系 施工单位测量组负责施工测量工作的实施,在工作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本细则的监理程序执行,全面接受监理组的监理。监理组对本段的测量放样负有全面监理责任,并严格按本细则规定的监理程序实施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对放样的成果进行复核和签证。 四、监理程序及工作内容 1、交接桩的监理工作程序 (1)由设计单位按图纸到现场交桩和提交桩点坐标,包括导线桩、水准点等。 (2)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在14天内对全路线导线进行复测,复测导线时,必须和相邻施工段的导线闭合经平差计算,测量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单位复测后,认为各桩点坐标高程值符合精度要求,即可书面表示接受并负责保护直至竣工。若有错误桩点的编号和经复测量计算的坐标或高程值报测量监理工程师。(4)施工单位在复测结束后,应向监理组提交一份桩位复测报告,交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核,报告应包括: a、全部复测的记录(导线水平角观测记录、测距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b、坐标、高程平差计算书,及计算结果 (5)监理组审核了复测报告之后,认为测量无误,桩位准确,即可批准按原设计提供的导线桩点坐标和水准点高程进行测量控制;若有错误,则请设计单位复测并对有错误的桩位坐标进行更正。 2、控制测量的监理程序 (1)导线点加密的监理程序 a、由施工单位负责埋桩和测量,并计算桩位坐标。 b、施工单位将测量的全部记录和计算书上报驻地办。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测量规范(一级导线)

1、概况 京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已经于2006年2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审批,建设总工期4年,预计2012年全线通车。设有六个站,北京西—涿州—徐水—保定—定州—石家庄东。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全长281 公里。本单位承包工 程量8公里。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GPS点4个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Ⅲ等水准点15个,系珠基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2、控制点交接桩概述 2.1地形踏勘 2.2控制桩情况:1完好控制桩占90%,2丟损控制桩占4%,松动控制桩占6% 3、作业队伍情况 为确保本次复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我院派出精兵强将,由项目长亲自挂帅,由较强作业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5名,辅助技术员4名组成复测小组,从事复测工作;由10名技术人员进行地形测量工作,工程处长带队,工程师1名,技术员3名,技术熟练的辅助工12名从事外业测量和内业整理工作。 此次作业于2006年8月进驻测区,共投入人员68人,全站仪6台,汽车3部,计算机8台,绘图仪1台。2004 开思软件8套。 4、仪器设备 全站仪:Leica (徕卡),角度测量精确度± 2″,距离测量精确度± 2mm +2ppm(已检核),基座(经检核所有基座都满足要求),气象表,温度计,脚架,棱镜,手持GPS 5、规范 5.1城市测量规范(C118/99) 5.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技术要求 6.1 一级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一二三的规定。 表一,光电测距导线的水平角技术要求 注:n为测站数。 表二,光电测距导线的竖直角技术要求

表三,光电测距导线的测距技术要求 6.2每条边量测测站一端的气象数据。温度取位至0.5℃,气压取位至100pa或1mmHg(所使用的气象仪器应在 检定的使用有效期内)。 导线边长应进行加常数、乘常数、气象、倾斜改正以及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等各项改正计算。 导线边长通过两点间高差进行倾斜改正,按“城市规范”第2.4.10和2.4.11条执行。按“城市规范”第2.4.12条进行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导线边距离观测记录要求清晰、整洁,原始观测数据的更改应符合“城市规范”第2.6.3条的规定,记录、计算取位 至1mm。 7 、作业方法 7.1左角采用前-后-后-前,右角采用后-前-前-后, 7.2水平角采用测回法,竖直角采用中丝法,三丝法 7.3导线施测采用三联脚架全园观测法施测,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2.3.1~2.3.10 执行。 7.4测角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 在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称为左角,右侧的水平角称为右角。 闭合导线一般测其内角,在公路测量中,附和导线一般测右角,注意全线应统一。 各等级的导线测角要求,应满足规范。 7.5测边 ⑵光电测距,光电测距导线边采用单向或往返观测,导线边长均观测2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一测回内读数较 差应小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应小于10mm。 8、设计表格 8.1外业数据表格 光电测距导线记录表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表 4.1.4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或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 6 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 2 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 2 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 6 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 1 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 6 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不同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倍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 1 型经纬仪不得大于20″;DJ 2 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中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方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测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第二章公路勘测 第2-1节测量符号 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字母(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或汉语拼音字母(国家标准)表示。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每一公路项目应采用一种符号。常用公路测量符号如表6.1-1所示。 公路测量符号表2-1 续上表

续上表

第2-2节 测量标志和记录 一、测量标志 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1)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 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如图6.2-1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一般控制桩Array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 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 35cm3(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标志桩 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 cm3(1~1.5)cm3(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标志的埋设 (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 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 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 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应面向被指示桩。 (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须面用精细十字 线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 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 用红油漆标注“○”9直径5cm)记号。 (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铁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 路面可用红油漆作标记;并均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标志的书写 (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2)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标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并在点 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标志的名称及桩号。 (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 程号,不得省略。 (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序连续编号。 所有中线桩的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 并钉出起点桩和终点接线桩,在终点桩上还应标出与正线接线的相应里程桩号及 断链长度。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 路线为准计算全程连续桩号。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与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与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方案

东海大桥Ⅲ标墩身、箱梁安装测量方案 前言 东海大桥西起上海南汇区的芦潮港镇客运码头往东约4公里南汇咀处,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经小乌龟、大乌龟、颗珠山岛屿,直达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它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集装箱深水港不可少的配套工程,直接为港区大量集装箱陆路集疏运需求和港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工程服务。 本标段招标范围总长10.99公里,占全桥总长的40%,分为三段: 第一段里程为K15+069~K18+219,长3.15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0.745KM,距沈家湾岛约22KM。 第二段里程为K19+049~K24+579,长5.53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5.575KM,距沈家湾岛约15KM。 第三段里程为K25+079~K27+389,长2.31KM。本工程段中心至大桥终端大乌龟岛1.155KM,距沈家湾岛约10KM。 该海区流速大,风大浪急,气象、水文、气候变化复杂,潮差大,海中间又无天然过渡点,能见度又不够,其施工测量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一、Ⅲ标箱梁、墩身安装段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可以利用的共有19个首级控制点和首级加密控制点,其中0001、0002、0003为首级控制点,位于小洋山

上;ly19~ly34共16个点为首级加密点,位于Ⅲ标内的承台顶面和试桩平台上,间隔1KM左右,这些点都是逐步提供给我们的,直接用来作为Ⅲ标大桥施工的首级平面控制。具体分配如下:在K15+069~K18+219段内,有PM293#、PM307#、PM321#、PM332#、B平台上共5个GPS平高点;在K19+049~K24+579段内,有PM343#、PM357#、PM371#、PM386#、PM400#、PM414#、C平台上共7个GPS平高点;在K25+079~K27+389段内,有PM425#、PM 440#、小乌龟、大乌龟上共4个GPS平高点。 由以上我们Ⅲ标要求承台的施工必须保证这些拟布GPS控制点的承台最先竣工,以便业主布设控制点,进而有利于我标段进行承台轴线的复测以及上部结构的施工需要。在墩身箱梁以及桥面铺设施工中所需要的控制点,可以利用全站仪通过承台的控制点向上传递,由于各种影响因素造成不能传递的时候我们必须进行GPS静态加密控制点。 2.高程控制 由《东海大桥测量控制交底文件》可知Ⅲ标在进行承台以上部分施工时,由于承台部分全部施工完毕,业主委托上海测绘院提供的全桥精密水准网就可以建立了,至于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就有了高程的首级控制点。充分利用全桥精密水准点引测和加密临时水准点供施工需要。可以依据基准向上传递。 但是,在承台未施工完毕时也就是全桥精密水准未做时,如何进行承台以上部分的高程控制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小洋山和芦潮港两处水准不闭合,因此现在我们的GPS高程不能作为承台以上部分的施工的高程基准,从而出现技术上难题。据2002.9.30业主主持的测量会议精神,强调我标可以从小洋山0001、0002、0003三点引测高程,近芦潮港段从上海lyj1、lyj2两点引测高程,中间设1KM调整段。因此我标应该可以从小洋山引测水准至承台,但是远离小洋山又无法进行水准传递时,可以利用承台GPS高程,待承台施工完毕全桥精密

导线测量等级划分精度要求

导线及导线网按精度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测量主 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不同精度的全站仪测回数要求如下表所示: 注:上述表中n表示测站数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 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但不得超过上述表中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述表中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述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

0.7倍。 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或多边形网,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多结点导线网形式; 3导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4网内不同线路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控制点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选在质地坚硬、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太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 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 1 〃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 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 〃级仪器不应大于1 〃 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 〃,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⑷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导线测量规范

1.条件摘要 导线测量类 型 规范 精确度或 地籍图框架 工作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次要控制 最大闭合误差1/50,0001/30,0001/20,0001/15,0001/5,000 2、主要用途 在主要三角点 低洼地势或茂密 的森林,主要三 角点或不可测或 成本太大 第一级联测是从 C.F导线或更高 的三角点。 大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第一级测点或 第二级三角点联 测。 小城镇区域的框 架 从更高导线或第 三级三角点联 测,来控制地形 和实物测量 从更高导线和三 角点联测,控制 实物和具体测量 3、方位角观测 (a)方位角测 点数不应超过: (b)方位角闭 合差测点数不 应超过 ) 观测数量和类型 (d) 理想的标 准误差为不超 过 (e) 限差范围 4-6个测点 或 不超过沿导线4 0km 2’’√N 至少16对可接受 的星体 +0’’.60 2’’.0 10个测点 或 相隔不超过 100km 3’’√N 至少8对东西两 侧星体 +0’’.60 3’’.0 25个测点 5’’√N 至少4对东西 两侧星体 +2’’.0 5’’.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或3个早 晨和3个下午 +3’’.0 10’’.0 25个测点 10’’√N 至少3对东西两 侧星体, 或3个 早晨和3个下午 5’’.0 20.00 纬度和经度 观测适用于第一级三 角点(应用拉普 拉斯纠正法) 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

距离测量精确 度范围 1/75,000 1/50,000 1/30,000 1/15,000 1/7,500 使用仪器的 类型 (f) 距离 )天文和角位观测 E.D.M设备 T4 或 DK11,3A,T3, DKM-3 钢尺 或 E.D.M设备 C.F导线 钢尺 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或 E.D.M设备 T2或等价物 钢尺 T1或等价物 2.1 一级导线测量 简介 一级导线测量是指从C.F导线或更高等级三角点开始,这将组成大城镇地图的主要框架。 导线通常是指沿公路或铁路或海岸线,且闭合误差小于1/30,000。 2.2 规范 (i)导线边长度 大于等于1.5公里 (ii)方位角测点 不应超过10个或相隔不应大于8公里 (ii)仪器 见上表 2.3 标识 做好每一个测点的标记工作。标记的类型因地质的不同而不同。部分类型如下:(a)坚硬的土地 标识应由30平方厘米和一米长的混凝土柱组成,安置于地下75厘米处,中心还应由直径为4厘米、长度为1.5—2米的铁管加固。 混凝土柱是由沙子或沙子、橡胶和水泥的混合物按5:1的比例混合而成。铁管必须与混凝土柱的表面保持齐平,并在顶部一英尺处,用小石头和小圆石灌实。在最顶部,用水泥泥浆填充,中心标志用0.22口径的弹壳或铜螺钉制作。 混凝土柱的表层应抛光摩平,以易于鉴别数字和字母。 (b)软土地 放置底标和顶标,共同组成点标志。 底标是由直径为30厘米、深度至少为15厘米的混凝土块组成,置于……(第三页下端少一行),固定铜螺钉作为中心标志。

导线点复测记录计算

《导线点复测记录》表中误差计算 在《导线点复测记录》表(施记表1)中涉及到“角度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这三项,这也是最普通评定导线施测误差的项目。 1、角度闭合差 由于市政工程中最常用的是附和导线,所以在此重点阐述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 附和导线如图: 附和导线角度闭合差计算: 从理论上说,αCD =αAB +∑β-(n-1)×180° 也就是说, αCD =αAB +(β1+β2+β3+β4)-(n-1)×180° 这里的n 是指转角数,即是上图中A 、J1、J2、C 四个点。 但是在实际测量中,观测角β1、β2、β3和β4都存在观测的误差,因此就存在了角度观测值和角度理论值存在差异。这就是角度闭合差(f 测)。 f 测=∑β- (αCD -αAB +(n-1)×180°) 角度闭合差允许范围(f 容)要分为几种等级。 一级:f 容=±10n (″) 二级:f 容=±16n (″) 三级:f 容=±24 n (″) 施工控制:f 容=±40 n (″) f 测≤f 容 2、坐标增量闭合差 理论上在上图的附和导线中,点A 的坐标与点C 的坐标相减应和A 到J1、J1到J2、J2到C 坐标增量相加值相符。但由于测量的误差,这两个值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就是坐标增量闭合差。 fx=(Cx-Ax )-(ΔX (A-J1)+ ΔX (J1-J2)+ ΔX (J2-C)) fy=(Cy-Ay )-(ΔY (A-J1)+ ΔY (J1-J2)+ ΔY (J2-C)) 3、导线相对闭合差 f= 2 2 )f f y x ()( K= f/∑D D ——导线的边长,在上图中为A-J1、J1-J2、J2-C 因此 ∑D=D (A-J1)+ D (J1-J2)+ D (J2-C) K 值要小于规范要求。

等导线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XX学院XX班实训项目 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XX学院XX实训项目 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书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审核意见: 总工程师(签名): 主要设计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XX学院四等导线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 1概述 1.1项目来源 为了加深泸XX学院XX班同学们的控制测量能力与了解,本校于2018年7月5日到7月8日在本校开展由实训老师带领的控制测量实训。 1.2项目执行情况 XX控制测量实训任务由XX班实训2组于2018年7月5日至7月8日完成。共完成四等导线点选点埋石6个点,四等导线点选点观测及平差计算6点;完成四等三角高程水准测量。 1.3作业区概况 本次作业范围包括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周围地区。气候处于夏季燥热多雨,测区内大部分为马路,楼房,测区并不开阔高建筑较多。 2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情况 为获得国家80坐标系的点成果,我们选择了测区周边的WT07、WT08、WT06等3五个GNSS点,进行符合四等导线测量与四等三角高程测量。 表1:已知GNSS点成果表(1980西安坐标系) 3生产所依据的技术文件 1)16级《控制测量实训》任务及指导书 2)《控制测量》教材

4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4.1四等导线控制测量 4.1.1四等导线点的布设 在校园内布设符合导线形式,布设不少于5个待定平面控制点,平均边长不少于120米布设形式如下图;精度为一级导线 网型: 4.1.2四等导线点的选点与埋石 全测区共埋设4个钉子四等导线标石。 4.1.3四等导线的观测技术要求 作业方法 1.脚架安置:打开脚架前,一般将脚架伸高至脖颈高度,张开脚架初步置平、对中到站点位置,用脚将脚架踩实到土里。 2.仪器安置:开箱取出仪器,并随手关上仪器箱;仪器固定到脚架后开机,进行对中整平; “配置”菜单→仪器设置→TPS→输入温度和气压→返回主界面; 3.准备好记录表和笔,填写“站点”“选手号”“线路编号” 4.“测量”菜单→进入自由测量模式:盘左(贴有合格证一边为盘左)照准后视站点→按“HZ”置水平度盘为“0”→精确照准→读取方向值(读数至“秒“)→记录方向值→测距(读数至“㎜”)→记录; 5.顺时针转动仪器,盘左照准前视站点棱镜→读取方向值→记录方向值→测距→记录;

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3.3 导线测量 3.3.1 导线控制网可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导线网。 3.3.2 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表3.3.2 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等级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 差(″) 测回数 0.5″级 仪器 1″级 仪器 2″级 仪器 6″级 仪器 二等1/250000 1 1/100 000(杨)±2.0n 6 9 - - 三等1/150000 1.8 1/55000 ±3.6n 4 6 10 - 四等1/80000 2.5 1/40000 ±5n 3 4 6 - 一级1/40000 4 1/20000 ±8n- 2 2 - 二级1/15000 8 1/10000 ±16n- - 1 3 注:表中n为测站数,D为测距边长,以千米计。 3.3.3 导线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相邻边长之比不宜小于1:3。 3.3.4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仪器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作业前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校,仪器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3.3.5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5的规定。 表3.3.5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等级半测回归零差(″) 同方向测回间2c 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 (″) 四等及以上0.5″级仪器 4 6 4 1″级仪器 6 9 6 2″级仪器8 13 9 一级及以下2″级仪器12 18 12 6″级仪器18 - 24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2 当观测方向数少于3个时,可不归零。3 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 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测回间应均匀配置度盘。采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时可不受此限制。2)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四等以上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o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限制。3.3.6 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方向测回间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 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

导线测量报告

导线复测报告 (桩号:K0+000—K2+532.854) 计算: 李远进 复核: 韦毅 审核: 庄骏腾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站前大道扩建及景观带工程 项目经理部

2017-3-15 导线复测报告 本项目复测依据: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 2898-91)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水》(GB1 2898-91) 《公路测量规范》(JTGC10-2007) 招标文件和设计成果表 注:测量数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在施工中以两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允许误差) 一、测量目的 为了满足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根据设计院所交导线控制点位置及坐标,进行全线复核及加密测量,对线路平面位置进行精确控制。二、测量仪器 全站仪一台,型号:科力达K93692 编号:KTS-442L 对中杆两把,棱镜两台,对讲机三个。 使用计算工具:9750编程计算器、导线测量平差1.6版软件。

附: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后附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 三、测量精度 测量结果、精度均符合《JTGC10-2007公路测量规范》及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角度闭合差为±10√n,n为测点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17000。 四、坐标及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1°。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投影面700米高程。 五、测量方法 根据城乡建设服务中心所交导线控制点进行附合导线测量,对加密导线控制点坐标值进行了平差计算,采用导线平差1.6版平差软件平差,其精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另:对于控制点及水准点桩的埋设,采用地下挖坑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由于有先路段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或视线差异,控制桩标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之,控制桩将挖下10cm~20cm 处,软基将挖到硬基为准。上面并用盖板加以保护,为便于查找,在墙上用红漆注明点号。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线测量规范 (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倍。 (Ⅲ)水平角观测 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一级导线测量注意事项及范例

第一部分 一级导线测量 如图2所示导线,其中A 、B 为已知点,P1、P2为待定点,测算待定点坐标,测算要求按技术规范。A:(X=2760145.248 Y=507830.377) B:(X=2760137.495 Y=507866.685) 图2 一级导线测量竞赛路线示意图 上交成果:导线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包括观测手簿、导线平差计算表和导线点成果表。 第二部分 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等级为一级,设计为附合路线,导线路线经过2个指定未知点,赛会为每队提供两个互相通视的平面控制点,作为附合导线的起、闭点,并互相作为定向点。导线边长约100m-150m 。 表6 一级导线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水平角测量(2"级仪器) 距离测量 测回数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 一测回内2C 较差 测回数 读数 读数差 2 9" 13" 1 4 5mm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差 10n ''≤± 导线相对闭合差 ≤1/14000 注:表中n 为测站数。 P1 P2 B A

(8)角度及距离测量成果(记录格式如表7)使用铅笔记录计算,应记录完整,记录的数字与文字清晰,整洁,不得潦草;按测量顺序记录,不空栏;不空页、不撕页;不得转抄;不得涂改、就字改字;不得连环涂改;不得用橡皮擦,刀片刮。 (9)错误成果与文字应单横线正规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的数字与文字,并在备考栏注明原因:“测错”或“记错”,计算错误不必注明原因。 (10)角度记录手簿中秒值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度、分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但同一方向盘左、盘右不得同时更改相关数字,即不得连环涂改。 (11)距离测量的厘米和毫米读记错误应重新观测,分米以上(含)数值的读记错误可在现场更正。 (12)测站超限可以重测,重测必须变换起始度盘位置,新的起始度盘位置与原起始度盘位置至少相差30″以上,但不得相差整分。错误成果应当正规划去,并应在备考栏注明“超限”。 (13)坐标计算:角度及角度改正数取位至整秒,边长、坐标增量及其改正数、坐标计算结果均取位至0.001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