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汇总(上)—人教版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1、物体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如:木材是物质,由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

2、物质的组成:

⑴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在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⑵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再分: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⑶分子的直径很小,只能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3、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原子及其结构:

⑴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靠巨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坚硬的核。

⑵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组成,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

⑶原子核式结构的模型: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类比法)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推理法。

6、衡量宇宙与分子的尺度------光年、纳米(都是长度单位):

⑴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约等于9.46×1015m

⑵纳米:1nm=10-9m

⑶纳米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是纳米尺度内(0.1nm~100nm)的科学技术,是研究一小堆分子或单个原子、分子的科学技术。

⑷一般分子的直径在0.3nm~0.4nm之间。

第二节:质量

7、质量:

⑴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⑶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吨(t)克(g)毫克(mg)

⑷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实验室常用天平

8、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⑴放天平: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⑵拨游码:将游码拨在天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⑶调横梁: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这时天平平衡

⑷测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⑸读数: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⑹收起:测量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游码调零,以备下次使用。

9、调节天平的两个平衡:

⑴调节天平的第一次平衡(测量前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实现的。

⑵调节天平的第二次平衡(测量过程中的平衡)是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实现的,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10、使用天平的“三个不能”:

⑴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⑵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托盘,防止锈蚀托盘

⑶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拿。

11、天平的读数偏大偏小的判断:

⑴用磨损的砝码进行测量时,最后所得到的质量要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

⑵把物体放在右盘测量时,测量的数据要比实际质量偏大,因为多出了游码读数的2倍。

⑶游码未归零时测量,测得的数据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偏大

第三节:密度

12、密度

⑴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⑵密度公式:用ρ表示物质密度,ρ=m/V,

⑶密度单位:kg/m3 g/cm3 单位换算:1kg/m3=1×10-3g/cm3

⑷注意:物体的密度不能理解成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3、体积的测量:

⑴对于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只要测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⑵对于液体的体积,要使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如量筒、量杯,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切的刻度相平

⑶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要用特殊的方法间接测量它们的体积,如排液法测量

14、如何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⑴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

⑵不同种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

⑶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位置和运动状态等无关。

⑷密度随物体的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⑸气体的密度会由于体积的收缩或膨胀而改变

15、对密度公式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⑴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的大小而改变。

⑵同种物质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m1/m2=v1/v2

⑶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m1/m2=ρ1/ρ2

⑷不同种物质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v1/v2=ρ1/ρ2

16、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和探究物体是否实心:

⑴先求出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表可鉴别它是哪种物质;知道哪种物质,求出物体密度,可判断该物体的纯与否。

⑵判断物体是否实心:

①若ρ物=ρ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若ρ物<ρ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

②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若v物=v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

若v物>v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

③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若m物=m物质,则物体为实心的;

若m物<m物质,则物体为空心的。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7、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⑴量筒的刻度单位:mL 即cm3

⑵使用方法:使用前认清量筒和分度值,选择合适的量程;使用时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面或凸面相平

⑶注意事项:

①量筒是圆柱形,刻度均匀,无零刻度,单位是mL;

②用量筒测固体体积时可用排液法,液体要适量;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④不能测量对玻璃由腐蚀性的液体。

18、固体体积(不溶于水)的测量方法:

①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排水法”:量筒中装入适量水,体积v1,将物体全部浸没水中,体积读数v2,则物体体积=v2-v1;

②漂浮的固体可用“沉坠法”或用“针压法”测其体积;

③较大固体可用“溢水法”:烧杯装满水,放入物体,溢出的水接入量筒,读出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例题:试用盛满水的烧杯,调节好的天平和砝码、细线,来测量一块小石头的密度。

步骤:⑴用天平测出石头的质量m,⑵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⑶用细线系住石头放入水中浸没,溢出部分水,取出石头,再用天平称出此时烧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2

推导:(略)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

(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无论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3、选择参照物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⑴假定性: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物体是静止的。

⑵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定是任意的,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

⑶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选自身为参照物,则永远是静止的)

⑷不唯一性:同一物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若选用了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

⑸方便性: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此时可不指明参照

物。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4、速度:⑴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⑵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⑶公式:v=s/t

⑷单位:米/秒千米/小时1m/s=3.6Km/h

5、平均速度:

⑴物理意义:物体通过某段路程s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

⑵注意: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的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

②描述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者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④在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

6、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略)

7、常见的速度值:人步行,1.2m/s;自行车,5m/s;火车,28m/s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8、长度的单位: km m dm mm μm nm

9、分度值:(直尺标的)最小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0、错误和误差的区别:

⑴产生的原因不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的错误操作造成的,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⑵可避免的程度不同,错误是可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少,不可避免的

11、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测量者本身的因素等。

12、减小误差的方法: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⑴目测法⑵手测法⑶步测法⑷平移法(又叫卡尺法) ⑸转化法:

①化曲为直(又叫棉线法)②化直为曲:如用车轮量距离③化整为零:如农村测量土地常用此法

④积小成大(又叫叠加法)

第四节:力

14、力:

⑴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一个力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⑵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同时,也一定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反作用力)的作用

⑶理解: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与物体间是否接触无关

⑷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附注:对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判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物体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止、由运动快到运动慢、由运动慢到运动快以及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⑸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即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为了形象地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通常作力的图示,即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⑹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的区别:

①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个要素,不严格要求线段的长短,且没有标度,

更简便,在实际中应用的较多。

②力的图示是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要在图中附上标度,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顿,要求精确描述力的三要素。

15、力和运动的关系:

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静止)的原因

⑵要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必须对物体施力(非平衡力)

⑶物体受到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因为可能受到的是平衡力

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16、牛顿第一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理解:物体在不受到外力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永远静止

⑶从定律内容可知:运动和静止不需要力来维持,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静止的原因

⑷我们周围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不可能的,实际上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受到平衡力作用的结果,此时合力为零

2、惯性:

⑴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⑵惯性的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与否、速度大小无关)

⑶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因此,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应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第六节:二力平衡

17、力的合成:

⑴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⑵二力的合成:求两个力的合力(一般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二个力的合力)

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即F=F1+F2,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即F=│F1—F2│,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18、力的平衡:

⑴力的平衡:几个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⑵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平衡力下的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是静止,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⑶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简记: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⑷注意:物体受的相互作用力,指的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作用点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

⑸应用:若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已知一个力的大小、方向,求另一个力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

⑴弹力:又叫弹性力,因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①弹力的产生: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且一物体产生形变为先决条件

②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物体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它物体。

⑵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测力原理:弹簧受得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限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取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在零位置,若没有需要校零

④使用之前,最好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可以避免弹簧被壳卡住

⑤使用时,拉力方向必须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⑥弹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即:F1:△L1= F2:△L2,据此,可计算弹簧伸长的长度或所受的力。

第二节:重力

2、⑴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具有普遍性;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也叫重量,用G表示)⑵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G=mg

m=G/g,其中g=9.8N/kg

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把用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线的方向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一致,竖直向下也就是跟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但不能说成垂直向下或垂直地面。

⑷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⑸重力、压力和拉力: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重力在数值上

等于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即FN=G ,但压力、拉力不总等于重力,其数值相等是有条件的,也不要认为拉力、压力就是重力。

3、重心:⑴重心是一个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点。

⑵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⑶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⑷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如圆环形物体)

⑸重心的找法:①悬挂发②支撑法

第三节:摩擦力

4、⑴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⑵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物体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⑷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从摩擦力大小因素出发,来探究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⑸注意:滑动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它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5、摩擦力大小的求法

⑴求静摩擦力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与接触面平行的外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此外力,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反。

⑵当物体受到一个与接触面平行的外力作用而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此外力,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反。

6、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略)

第四节:杠杆

⑴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⑵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⑶理解力臂: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指作用力所在的直线;

②某一力作用在杠杆上,若其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一般也改变;

③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

8、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

⑵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⑶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为省力杠杆;两臂相等时为等臂杠杆;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为费力杠杆。

⑷过支点的力的改变,不影响杠杆的平衡,因为此时的力臂为零,所以分析杠杆的平衡时不考虑过支点的力。

⑸对不平衡杠杆,判断杠杆向那端倾斜,要依据力和力臂的乘积的大小来判断,杠杆向乘积大的一端倾斜。

9、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一般步骤:

⑴确定杠杆的支点的位置

⑵明确动力和阻力

⑶确定力臂: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求解

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10、滑轮和滑轮组:

⑴滑轮:一种变形的杠杆。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定滑轮:轴心是固定不动的。

作用: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⑶动滑轮:轴心与物体一块运动。

作用:省一半的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绳子拉力F的计算:

①设吊起重物为G,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根数为n,不计滑轮重和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则F=G/n

②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不计绳子与滑轮间摩擦),只有动滑轮对F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重力为G1 ,则F=(G+G1)/n ,其它不变。

11、滑轮组的组装:要求:在地面上吊起物体,所用滑轮数量最少。

组装:设绳子的最大承受拉力F,吊起重物G,不考虑滑轮重和绳子的摩擦,需用绳子的股数为n ,则

⑴n=G/F 即需要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为n个,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相等,均为n/2 ,当n为奇数时,定滑轮个数为(n+1)/2 ,动滑轮个数为(n-1)/2

⑵绳子的系法:当n为偶数时,绳子系在定滑轮上,当n为奇数时,绳子系在动滑轮上

⑶当考虑滑轮的重力时,只有动滑轮对组装有影响,设所有动滑轮的重力为G1 ,只要将公式n=G/F改为n=(G+G1)/F即可,其它不变

⑴一种变形的杠杆,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例汽车方向盘、门把手、辘轳、卷扬机的摇臂、拧螺丝钉的螺丝刀等。

⑵原理: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O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F1是动力,作用在轴上的力F2是阻力,轮半径R是动力臂,轴半径r是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R=F2r 因为轮半径R大于轴半径r,所以F1总是小于F2

⑶公式:F1×R=F2×r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第一节:压强

1、压强:

⑴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⑵压强:①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的压力的大小。

②公式P = F/S 此公式适合于任何求压强的情况。

③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

④注意:压力F和重力G的区别,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2、液体的压强:P=ρgh

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公式P=ρgh的物理意义:公式中的压强是液体由于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它不包括液体受到的外加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体积、液体的总重量无关。

5、公式P=ρgh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度

6、公式P = F/S是压强的定义公式,而P=ρgh是由定义公式推导出来的,只适合计算液体的压强

7、、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几个容器

⑵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再流动时,连通器的各液面总保持水平。

8、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称为帕斯卡原理

第三节:大气压强:

9、大气压强:

⑴验证大气压强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⑵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⑶一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水银柱,约为P0=1.013×105pa

⑷不同液体由于密度不同,同样的大气压能支持的液体的高度就不一样,如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换成水则为10.34m

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0、与压强有关的四个关系:

⑴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大小还与天气有关,晴天比阴天时气压要大一些

⑵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①对液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②对气体,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例飞机的升力)

⑶大气压与气体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⑷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液体表面的气压越大,沸点就越高

第五节:浮力

11、浮力:

⑴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⑵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⑶单位:牛顿用字母N表示

⑷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

①称重法:F浮=G-G0 式中G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0表示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全部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用于求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的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 F向下这种方法是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只适用规则的柱形物体在液体所受浮力的计算。

③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适应于求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的浮力,是最常用的计算方法。

④力的平衡法:F浮=G物,只适用于悬浮或漂浮的物体。

6、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几种方法:

⑴比较密度法(略)

⑵比较体积法(略)

⑶比较质量法(略)

附:测量密度的方法

一、弹簧秤读数差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固体密度。

例1:给你一把弹簧秤、足量的水、细绳、如何测石块密度。

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

(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

(3)推导:F浮=G1-G2

V石= V排=F浮/ρ液g=(G1-G2)/ρ水g

ρ石=G石/V石g=G1÷( G1-G2)/ρ水g= G1/(G1-G2)ρ水

二、比较法:

若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大于待测液体密度,可用此法测待测液体密度。例2:给你弹簧秤、细绳、石块、足量的水和牛奶,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方法:(1)细绳系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石块在空气中重G1

(2)将石块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2

(3)将石块浸没牛奶中下弹簧秤示数G3

(4)推导: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1=G1-G2 即ρ水gV石= G1-G2

在奶中受到的浮力:F2=G1-G3 即ρ奶gV石= G1-G3

两式比较得:ρ奶= (G1-G3)ρ水/(G1-G2)

三、沉锤法:

若物体密度小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测量。

例3(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现有一木块、一铁块、足量的水、细绳、弹簧秤、测木块

密度

方法:

(1)细绳系住木块,用弹簧称称出木块在空气中重G1

(2)在木块下再记一铁块,将铁块浸没水中记下示数G2

(3)将木块、铁块都浸没水中,记下弹簧秤示数G3

(4)推导: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2-G3

木块的体积为:V木= V排=F浮/ρ液g=( G2-G3)/ρ水g

木块的密度为:ρ木= G木/V木g=G1ρ水/(G2-G3)

四、曹冲秤象法:

用此法可测固体密度,也可测液体密度。

例4:现有量筒、一个烧杯、足量的水、如何测一石块的密度。

方法:(1)将石块放入烧杯底部中央,再把烧杯放入水中,在烧杯和水面相交处作记号。(2)将石块取出,向烧杯中倒水,一直到记号处与水面相平。

(3)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内,记下体积V1

(4)量筒内放入石块,使其浸没,记下体积V2

(5)推导:m石=m水=ρ水V1 V石=V2-V1

ρ石= m石/V石=V1ρ水/( V2-V1)

五、漂浮法:

若物体密度小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测量。

例5:现有蜡块、量筒、足够的水、如何测出蜡块的密度。

方法:(1)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将蜡块放入水中,静止后记下量筒中水的密度V2

(3)使蜡块浸入(可用手压)水中,记下密度V3

(4)推导:F浮=G 即ρ水gV排=m蜡g V排=V2-V1

V蜡=V3-V1

∴ρ蜡=(V2-V1)ρ水/(V3-V1)

六、排水法:

若物体密度大于已知液体的密度,可用此法测量(若物体密度已知,也可测液体密度)例6:给你天平,大半烧杯水,一块矿石,一条细线,测矿石密度。

方法:(1)天平测矿石质量m1

(2)天平测烧杯和水的质量m2

(3)细线系住矿石,使矿石浸没水中(不要碰到底),没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4)推导:m排水=m3-m2

V矿石=V排= m排水/ρ水=(m3-m2)/ρ水

矿石的密度为:ρ矿石=m石/V石=m1ρ水/( m3-m2)

七、水的体积替代法:

例7:用天平、空瓶子和水,测出牛奶(足量)的密度。

方法:(1)天平测空瓶的质量m1

(2)称出装满水后瓶和水的质量m2

(3)称出装满牛奶后瓶和奶的质量m3

(4)推导:ρ奶= m奶/V奶=(m3-m1)ρ水/(m2-m1)

八:水的质量替代法:

例8:现有天平(砝码已磨损),量筒和水,用它测出铁块密度

方法:(1)将小铁块与量筒放在天平左盘,向右盘中加适当砝码,使天平平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基础知识测试卷

机械能 一、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的可用做功的多少来量度。能量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二、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质量越速度越,则物体动能越大。 2、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质量越举得越,重力势能越大。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弹性形变越,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 4、机械能:和统称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情况有关。动能和势能转 化过程中,若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则总机械能不变。机械能=+。 分子动理论内能 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2、分子是在的作运动(宏观表现为);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二、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所以内能也称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 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做功:(1)外界对物体做功(压缩气体做功、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2)物体对外做功(气体膨胀),物体内能,此时能转化为能。 2、热传递:是指能量从物体传到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四、比热容: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表示。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水的比热容为,它表示:。 五、热量计算 1、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放出的热量Q放= ;低温物体温度,内能,它要热量,此时吸收的热量Q吸= 。如果用△t表示,则热量公式可写成:。 2、热平衡方程: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从物体传到物体,直到两物体相同时为止,即达到热平衡,在此过程中若没有(或忽略)内能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即:Q吸 Q放。 六、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保持不变。 内能的利用热机 一、燃料及内能的利用 1、燃料的热值: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种燃料的热值。如汽油的热值是4.6×107 J / k g,它表示:。燃烧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用公式:Q放=计算,式中q为。 3、内能的利用:(1)利用内能来,(2)利用内能来。 二、热机是利用内能来的机器。热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和冲程。其中只有冲程对外做功,其余三个冲程要靠完成。在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一个工作循环中飞轮转动 周。 电路 一、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的性质,即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2)。 二、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1)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正电荷;(2)用摩擦过的所带电荷是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同种电荷互相;2、异种电荷互相。 四、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根据带电体的和电荷间相互作用来判断。2、用验电器检验(验电器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一种检验物体的仪器)。 五、电荷量:电荷的叫电荷量,用符号表示;电荷量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六、中和现象:放在一起的电荷相互抵消呈中性的现象。 七、摩擦起电的原因:物体的带电是由于的结果,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而带电。摩擦起电并不是了电,只是从一个物体到了另一个物体。 八、电流:的移动形成电流。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2)。人们规定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按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出发,流向电源的。金属导电靠的是,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 九、电源:1、电源是能够提供的装置。2、从能量角度看,电源是将的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十、导体、绝缘体: 1、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5、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 十一、电路和电路图: 1、电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的路径。 2、用电器:也叫负载,是利用来工作的设备,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3、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可以输送。 4、开关:控制通断。 5、通路:电路闭合,处处连通,电路中有电流。 6、开路:因电路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除开关外是故障)。 7、短路:电流未经过而直接回到电源的现象(相当于电路缩短)。 8、短路的危害:可以烧坏电源,损坏电路设备引起火灾。 9、电路图:用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十二、串联电路 1、概念: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电路 1、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

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 真题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 ◇ 本卷共分为 2大题 12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分钟,总分 110 分,66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该实验用以说明的是()。 A.焦耳定律 B.欧姆定律 C.电阻定律 D.查理定律 [答案]A [解析] U 形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容器中温度变化,即能够反映两个容器中热量的不同:两个电阻丝串联,则电流相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说明了焦耳定律。 2、 A.16个中子,8个质子 B.8个中子,16个质子 C.24个中子,8个质子 D.8个中子,24个质子 [答案]A [解析 ] 3、 某航天器由离地200 km 的轨道变轨升至362 km 的轨道.若变轨前后该中 图教育

航天器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航天器的()。 A.加速度增大 B.周期变小 C.线速度变小 D.向心力变大 [答案]C [解析 ] 4、 如图2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闭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等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下移一小段距离H,A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变化h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中 图教育

5、 如图3所示,匝数为2:1的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阻为零的轨道、可在轨道上滑行的金属杆PQ 形成闭合电路。闭合电路内有磁感应强度为1.0 T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副线圈接l0Ω的电阻,金属杆加长为PQ 长为0.1m 、电阻为0.4Ω。若金属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率v=3.0m/s 沿轨道匀速滑行,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线圈中电流大小I=0.03A B.原线圈两端电动势大小E=0.15V C.副线圈中电流大小I=0.01A D.副线圈电功率大小P=0W [答案]D [解析 ] 6、 如图4所示,长为L 的轻绳一端固定于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将绳水平拉直后释放,让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至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0°。时,小球受合力为()。 中 图教育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初三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一、试题评价: 试题紧扣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知识点全、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取舍合理;试题的设计数量合理,阅读量适中,呈现形式新,具有开放性,联系实际、日常生活、技术与社会,注重原题变式和改变;注重对“双基”和实验教学的考查,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分析计算能力、物理的学科素养的考查;但这份题过于注重基础,试题的区分度不大。 二、试题主要特点: (1)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此次测试,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我市的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1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考试的改革促进教学的改革,考试的改革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此次测试,做到“扣紧范围、活用教材、体现课改,联系实际、开放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对我校后期教学具有很好的向导作用。 (3)体现新课改精神 此次测试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难度相对稳定。考查内容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卷中第25题;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第10小题等;加强对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第20、21、22、23题等。 (4)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此次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2、3、5题,体现了物理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物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学法。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不只是停留于单纯的知识的记忆,而是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第25题通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归纳,引导学生回味物理学习过程,悟法开窍。 三、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物理语言表述不清;对物理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如21题、24题,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如6、25题;不会分析物理图像如6题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物理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如21、22、23题。 4.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13题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 二 声的世界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 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 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 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三、 超声与次声 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 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 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 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 (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 (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 (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 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 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 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 初三物理总复习 三 多彩的光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从化初三物理基础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班别: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外 请 不 要 答 题 2007学年第二学期从化市初中基础测试试卷 物 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你的答案填涂在题后的答题卡上。 1.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 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2.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A .看到插入水中的铅笔弯折 B .平静的水面映出一轮明月 C .小丽对着镜子练习舞蹈 D .在阳光的照射下,地上有树的影子 3.下列光学仪器中,通常情况下成放大实像的是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4.图1甲是小红连接的实验电路,这个电路对应的电路图是图1乙中的 5.小明要测量L 1中电流大小,图2中正确的电路图是 6.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 B .家用电器是以串联方式接入电路的 C .保险丝是以并联方式接入电路的 D .保险丝熔断了,一定是电路中某处发生短路造成的 7.自动照相机能够根据光的强弱自动调整暴光量,所用的感光元件是一个光敏电阻。 制成光敏电阻的主要材料是 A .超导材料 B .导体材料 C .半导体材料 D .绝缘材料 8.图3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的作用力均用F 表示,则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图1 甲 乙 图2

9.1962年,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经过2.6s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已知光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由此可计算出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A.7.8×108m B.3.9×108m C.3×108m D.3.4×108m 10.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A.非晶体的熔化过程B.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C.晶体的熔化过程D.晶体的凝固过程 11.图5是有关电与磁实验的装置图,其中用来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 与线圈匝数关系的是 A B图5C D 12.图6是我国跳水队员为迎接北京08年奥运会而刻苦训练的情景,在她离开跳板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整个过程中,关于她的动能、重力势能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一直增大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请用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在答题卡上涂上横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4分,计16分) 图4 图6 图3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基础知识测试题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基础 知识测试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简单电路》单元试题 一、基础识记 1、自然界存在_____种电荷,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带_____电荷;橡胶棒和毛皮摩擦时,橡胶棒带_____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 2、电荷的__________形成电流。把 __ 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______。在电源外部电流从_____极出发回到_____极。在电源内部电流从____极流向_____极。 3、电流的单位及换算:电流主单位________(用字母 _____表示)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 1A= mA; 1mA= μA: 750 mA = A。 4、电流表的使用时:①电流表要_______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______;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_______。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 A,每小格表示_____A;② A,每小格表示_____A。 5、_____是形成电流的原因,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节新干电池的电压___伏;家庭照明电压为____伏;安全电压是:_______伏.电压的主单位____ (用字母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1KV= V;1V= mV; 360KV=_______mV。 6电压表的使用:①电压表要____联电路中;②使电流从____接线柱入,从____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______;在不知道电压大小时,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采用______的方法。④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端,测的是 _____电压。电压表的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____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____伏。 7、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是:;电压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是:;电压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